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自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特别是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加。 1954年以后,该社开始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
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经过苦心经营,业务 有了明显发展。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开创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四个第一:办理第一艘旅美学 生专轮,举办国内第一个游览团,组织第—个国外游览团,发行中国第一张旅行 支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 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这是我国第一家旅行社。
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便已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 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 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商朝为中国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 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陆路交通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可.波罗旅行线路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扩 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第二,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陆地旅游除继续 使用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以外,铁路成了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一、人类旅行的产生1旅行是人们处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离开其常住地到异地作暂时停留并按计划返回的行为(如游说,经商等),是自愿的。
2产生的时间:人类社会最早的外出旅行活动是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旅行经商活动,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3特征:a人们外出是处于自愿的b离开自己的经常居住地前往另一地,但并不以到另一地居住或生活为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c人类社会最早旅行活动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二、我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士人漫游(李白,杜甫等),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观光旅行,修学旅行,商务旅行,考察旅行(徐霞客)部分事例简述:1秦汉时期出现最早的文史考察旅行,其中以西汉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活动最著名。
此外,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则可以说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
2唐宋时期,除了商贸旅行之外,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都有记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士人漫游和宗教旅行的发展。
所谓士人漫游,是指当时以一些名人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处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李白,杜甫,陆游以及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图书代表。
宗教旅行方面,以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的宗教旅行活动最为后人称颂。
同时唐宋时期外国来华访问的人数也空前增多。
3明清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航海旅行和科学考察旅行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旅行方面的典型代表。
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考察表现十分突出,明代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徐霞客的地学考察为典型代表三、旅游产生的条件1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产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外出旅行的机会3产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从而刺激了旅游的发展4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既缩短了旅行时间,也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2024版】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九章-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战略
2、战略重点
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重中之 重,就是大力培育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发 展国内旅游。
为了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已 经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促进措施:
(1)突出加强国内旅游的产品体系建设。 (2)继续加强国内旅游的市场体系建设。 (3)大力加强国内旅游的经营体系建设。 (4)进一步加强国内旅游的管理体系的建 设。
二、资源永续利用
资源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 旅游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看,主要包括两大 类,一类是通常所说的旅游资源,即可以 形成旅游吸引物的资源;一类是发展中所 需的各类经济资源,主要是旅游设施和经 营中的所需资源。
三、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环境影响 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 态意识,推行绿色经营,开发和推 广绿色旅游产品。
第二节 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指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 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旅游发展的跳跃式非均衡战略:
跳跃式发展:
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 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历程,这是 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
非均衡发展: 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匀状 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 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旅游业创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原因3: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特点。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 济的全面发展。
二、从国内与国际旅游发展次序看旅游发展模式
(一)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模式
1、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方式:
先发展国内旅游,以国内旅游发展为基础向出国
旅游、国际接待旅游延伸的方式。(常规型发展)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结论:在最初的 年代中,主要是 商人开创了旅行 的通道。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 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 提供了社会保障。
➢四大文明古国:
➢四国前后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混战和争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基 本条件越来越完备,为旅行活动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商代:航海旅行开始出现。
➢夏商时期,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 交通工具是舟、车。舟主要是木 板船,车主要以牛马为动力。主 要是帝王巡游,商务旅行。
(3)西周至战国,我国奴隶社会的旅游 达到鼎盛。
➢西周的道路有水路和陆路之分。
➢战国时,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到战国末期的时候,原来作为军事、政 治需要的驿站,也可以作为供旅客住宿 的旅社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间旅 馆——逆旅。
➢旅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艺术 鉴赏、疗养、徒步行走、参观庙宇、 欣赏建筑、游览古迹以及自然观光 等都可以成为出行的目的。
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 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座
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 观众。
➢罗马帝国的货币为各国所接受,拉 丁语成为通用的语言,为旅行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当时,也存在着一
些人类迫于自然因素
或特定的人为因素而
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
一个地方的转移现象,
这种空间的转移只能
被称为迁徙,而非旅
行,更说不上是旅游
了。
原始人迁徙
早期人类历史上有几 次大的社会分工?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 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 中分离出来,出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试题含答案)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D 观光性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B 国际包价旅游C 商务旅游D 修学旅游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B 1855C 1865D 1872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B 近代旅游和旅行C 现代旅游D 国际旅游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是一位大旅行家。 3000年前的周穆王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 家,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和《列子· 周穆王》记 述了周穆王西游时沿途所见。
《尚书· 禹贡篇》最早记载了全国水道交通网。
陆路交通也有相当发展,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已有邮传制度。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2、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1845年夏季
时间:一周 人数:350 目的:消遣旅游 特点:
纯粹的商业性目的
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活动前沿途做了大量的先期考察,以确定沿途要停 留的参观游览地点,了解廉价旅馆的情况 不仅本人担任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在沿途一 些地方还聘雇了地方导游
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 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 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因而也便产生了外 出旅行的需要。 所以,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实际上并非消闲和 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 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旅游学概论
综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
多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徐霞客
旅游学概论
(二) 西方封建社会
商务旅行——马可· 波罗
宗教旅行——朝觐
p24-25
旅行活动主要发生在后期,主要活动内容:
保健旅行——温泉旅行、海水保健
教育旅行——阿拉伯人前往中国、英国人前 往欧洲大陆 探险旅行——新航线开辟
旅游学概论
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 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 规模上居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 3、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 旅行活动而言,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 阶层。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旅游学概论邓爱民 重点总结
旅游学概论邓爱民重点总结
重点总结: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我国也不例外。
因此有必要了解下中国旅游业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特征。
从本质上讲,它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就其功能而言,又具有经济性(效益)的特征。
所以说,在现代化市场条件下,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关于“旅”字的理解。
1.“旅”字由“辵”和“且”组合而成,“辵”意思是走路或者是跑步,引申义是移动、迁徙等含义。
2.“旅”字还可以拆分开来看,“辵”加上“且”构成“旅”字,“辵”指的是道路,“且”则表示的是停留、休息。
3.古时候的“旅”字并没有今天这样复杂多变的内涵,只是简单地指出行,即远行。
4.到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旅”逐渐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旅途”、“旅客”、“旅馆”、“旅行”、“旅游”等词语都包括了“旅”的概念。
5.但无论怎样变化,“旅”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立完整的形态,即既可以做名词使用,又可以做动词使用。
6.“旅”字除了有行走的意思外,还有居住、停留的意思。
7.综观全部汉字,“旅”字几乎囊括了各种含义,故“旅”字是个非常神奇的字。
8.当前学术界认同的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旅”是一个汉字,意思是旅行,出差,去某处短期访问。
9.“旅”字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出行,即长距离的跋涉,尤其强调空间位置的改变;另一层含义是指停留,即暂时寄居,尤其突出时间的延续。
10.“旅”字虽然包罗万象,却很少带有贬义色彩,反倒给人们提供了许多美好的遐想。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小 知 识: 世 界 古 代 七 大 奇 观
▪ 希腊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 希腊罗得岛港口的罗德斯巨型雕塑像(即地中海阿波
罗太阳神巨像) ▪ 埃及大金字塔,包括狮身人面像 ▪ 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灯塔 ▪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今伊拉克境内) ▪ 土耳其的摩索拉斯陵墓 ▪ 以弗所的阿耳特弥斯神庙,又称戴安娜神殿,原为希
其1一,8组4织1这次年旅7游月完全5出日于,商业托目马的斯,而·库不再克是利过用去的火“车业组余活织动”。 其了二,5此7前0库克人组,织第从的一旅莱个游聘斯都雇特是地当到方日导洛往游赫返的的伯人一勒日去游,参而加这戒次则酒是大在外 过其会夜三数,,天组当的织日长这途次往旅活返游 动,。之前全,程库2克沿4途英做里了大,量经的库先期克考联察系,确,定往沿途 要返停留车的票参每观游人览一第地一先点个,令组了。织解出这廉国价次包旅活价馆旅动的游情的的况特人。点是:(1) 其活四,动编规写模并出大版、了具世界有上较第为一本广旅泛游的指南公《众利性物浦;之(行手2册)》组。 其方织五还,聘方库请式克了同不当仅地现本导代人 游旅担。任行旅社行组团的织陪的同旅和导游游团,的而且情在况沿基途的本一相些地
丝绸之路
公 务 旅 行 之 郑 和 下 西 洋
主要类型: 航海旅行和旅游 国内的科考旅游
郑和下西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 踏遍青山人未老:徐霞客
文 化 旅 行
古 湖与元气运,风波浩难止。
代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士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人 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漫 游
近代旅游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旅游阶段
第一节 旅游的起源与古代旅游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 人类为生存而不断的迁徙是 不是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旅游发展史
二、近代旅游的开端 (一)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 1.组织教徒参加禁酒大会 2.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3.参加世界博览会的旅游活动 4.托马斯· 库克父子公司的成立及发展
(二) 世界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1850年美国通运公司兼营旅行代理业务,并在 1891年开始发售“旅行支票”;1893年日本设立专为 接待外宾的“嘉宾会”,1912年改为日本观光局, 1926 年正式定名为“东亚交通公社”;1927年意大利建立 旅 行社;1929年前苏联成立国际旅行社。 1893年日本设立专为接待外宾的“嘉宾会”, 1912 年改为日本观光局,1926年正式定名为“东亚交通公 社”;1927年意大利建立旅行社;1929年前苏联成立
(二)经济因素 1.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2.众多国家的人均收入增加 (三)社会因素 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使旅游者的基数大幅增 加。 2.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增强了人们旅游的需要。 3.各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的发展起了重 要的促进作用。 4.价值观念的转变,激发人们产生旅游的动机。 5.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旅游提供了时间上 的保证。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旅游创造条件 1.蒸汽动力轮船产生(图 2-3 ) 2. 铁路运输和火车的发明
图 2-3 轮船"克莱蒙特"号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旅游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活动的需要和欲望。
早期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广阔的地域中,为了寻找食物和资源,不得不长时间地移动和迁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人们逐渐摆脱了对生存的那种原始需求,开始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这种追求使得人们开始旅行,游历各地,从而诞生了旅游。
二、旅游的发展1.古代旅游在古代,旅游主要是贵族和富裕阶层的特权,他们出于对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追求,经常进行远行。
比如古希腊的雅典人,就喜欢到大陆其他地方游玩,而古罗马人也经常光顾罗马城郊的海边温泉和度假胜地。
2.中世纪旅游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朝圣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
游客通常会前往教堂朝圣,以寻求神灵的庇佑和赦罪。
同时,在这一时期,一些城市逐渐形成了商业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和欧洲。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增加,旅行成为可能。
于是,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
20世纪,旅游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改进,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同时,经济的繁荣和全球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的影响旅游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经济影响旅游业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旅游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包括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维护、酒店和餐饮业的发展等。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例如交通运输、零售等。
2.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旅游景点的开发和管理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过度的游客流量也会导致环境负荷过大。
为了保护环境,旅游业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3.社会影响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变革。
旅游促进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人们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旅游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机会,改善了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追求物质和精神满足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以及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揭示其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移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实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预见到这种社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原因: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一,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旅游的发展现状促使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供给方面的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1、人口的迅速增长;2、经济迅速发展;3、交通工具的进;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供给方面的因素: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投入;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P19)第二章旅游的基本概念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旅游活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第一节 早期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目的是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永久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
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徙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二、人类旅行的产生
含义: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 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时间: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 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之 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战 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社 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旅行”一词自古就有,《礼记.曾子问》中有“三年之 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在这里,旅行的意思是成 群结队地行走。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旅游发展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840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
19世纪40年代 以前
现代旅游 近代旅游 早期的旅行活动
1、中西方旅行发展不平衡 2、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
中,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定 :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 行,到麦加去朝觐) 3、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 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因此此时的 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4、落后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范围,主要是以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 的船、车等
5、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 方式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主动 旅行意识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初,旅行的发展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因消遣目的而外出旅行的人 数大量增加,开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第二,人们大 都借助专业性的商业服务来完成自己的旅行活动;第三 ,团体旅游开始出现。
近代旅游时期是指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 。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
的应用,使较大规模、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詹姆士·瓦特是英国近代著 名的科学家、改良蒸汽机 的发明者,他生于1736 年1月19日。瓦特总结了 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改 革和试验,花了十年的精 力,终于发明了新型蒸汽 机。新型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 进。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的产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 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 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最基本的旅游发展规律。
重点: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 先驱的原因;现代旅游的特点。
(三)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主要形式 帝王巡游 文人漫游 宗教云游 学术考察 官吏宦游 商务旅行 佳节庆游
典型代表 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 屈原、谢灵运、李白 法显、玄奘和鉴真 司马迁、李时珍和徐霞客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春节庙会、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四) Nhomakorabea代旅行的特点
客观条件: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实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 交换产品的需要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
目的不同; 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目的不同 离开时间不同 内容不同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 旅游者。
三、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古代旅行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到产业革命初期这 一历史时期。
古代旅行的发展水平较低,在形式上表现为偶 然、个别的现象,其旅行目的与其他目的交织 在一起。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存在着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主要表现为奴隶 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在西方,这种享乐旅行的 参加者还包括自由民(多出于宗教目的外出旅 行)。少数奴隶主等特权阶层的外出消遣活动 已经有了现代旅游的意义。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