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发展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发展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以河北省井陉县于家村为个案

梁军

[摘要]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综合影响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有利影响,规避不利影响,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效应,从而加快乡村社区全面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于家村居民乡村旅游意向调查分析,结合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综合影响,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社区,综合影响,调控措施

社区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内外大多数社会学家的解释和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可以认为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1〕社会学研究一般把社区分成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两大类。〔2〕

乡村社区与旅游的结合形成了社区乡村旅游,其主要内涵是:从乡村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与最优化。〔3〕

一、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发展的影响分析

1.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发展的环境影响

(1)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地利用方式从环境消耗性利用转为环境建设性利用;可以绿化、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森林的砍伐;可以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可以保护旅游产品开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

(2)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活动、旅游设施建设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各类环境污染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景区生态环境改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增多等。

2.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

(1)旅游对经济的牵动作用。由于旅游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发展旅游将强迫性地使旅游地各项功能更完善,这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旅游地资源的复合开发,推动旅游经济内部结构调整。

(2)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旅游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小;旅游业在旅游开发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靠外来资金,当地社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

3.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

(1)对社会文化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社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居民观念的更新,学习文化积极性的提高;加强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城乡

居民提供理解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社区形象的塑造;增强社区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拓宽村民的视野;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地区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

(2)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部分旅游者在旅游地存在“道德约束力松弛”现象,导致旅游非道德行为,如污染环境、毁坏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在公共场所举止不文明、对旅游地不尊重等,形成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文化传统被当作商品和经济资源,导致社会道德意识下降,当地文化传统丧失,传统价值观念受外来影响而改变;因为对旅游资源开发机会的不均等而产生的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冲突。如政府与当地群众、政府与投资商、投资商与当地群众、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矛盾。

二、于家村概况

于家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中西部的太行山区,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于谦后裔的居所。于家村建于明成化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于家村明清石头建筑群、于氏祠堂及家谱保存完好。在于家古村落的民居建筑中,石头院房占绝大部分。建筑古朴自然,民间工艺别具一格。1998年11月1日于家村被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为“于家石头民俗村”; 2000年10月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全国三百村之一的“中国民俗文化村”,成为石家庄市第一个民俗旅游村、河北省唯一一处古村落省级保护单位; 2007年5月3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三、对于家村居民乡村旅游开发意向调查分析

作者于2007年3月在于家村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其中,于姓居民117名,康姓居民7名。

1.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124名当地居民中,男性67名,占54%,女性57名,占46%;小学文化程度占33%,初、高中文化程度占46%,中专、职中占19%,大专占2%;有农民77人,学生24人,公司职员5人,工人6名(有12名居民未透露职业);被调查者在于家村的居住时间分布较均匀,其中居住56年以上的占25%, 31~55年的占24%, 19~30年的占25%, 0~18年的占26%。

2.居民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居民意向调查设四部分,共33小题,包括居民对旅游业产生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环境影响的反应。调查表分反对、无所谓、同意3个等级。

(1)居民对旅游开发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反应。居民认可度最高的依次为“旅游可以为本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旅游能促进本村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希望旅游业成为本地经济的主要支柱”、“本村成为中国民俗文化村后,能给本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认可度最低的分别是“目前其家庭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数不多”、“旅游业不会使本村外出工作的人数减少”和“将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数不会很多”,村民对“发展旅游业只对当地少数人受益”、“外地来本村工作的人数会增加”、“发展旅游业可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水准”、“发展旅游业会导致当地物价上涨”等没有明显的倾向。

调查发现,对于“我们家将会有多人从事旅游服务的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中有53%的人表示反对, 19.23%的人表示无所谓,仅27.69%的人表示同意。

他们存在疑虑:旅游开发究竟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什么好处?这也是目前不少古村落开发过程中遭遇的同样问题,即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公司的利益与当地村民的利益,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如何确保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等。为了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避免出现争端,于家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2)居民对旅游开发产生的社会影响的反应。通过分析,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的反应程度比旅游业产生的经济影响强烈。认同率最高的是“发展旅游业会提高本村的知名度”,其次是“我知道本村是中国民俗文化名村”、“我为自己是于家村的村民而感到自豪”;认同率最低的两项分别是“当地居民将承受旅游所带来的痛苦”、“旅游业使当地社会治安水准下降,出现赌博、卖淫等现象”。可见,居民对乡村旅游产生的社会影响基本持乐观态度,并没有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将会对当地社会环境产生冲击。这与于家村乡村旅游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的特征是一致的。

(3)居民对旅游开发产生的文化影响的反应。居民比较赞同以下观点:“我十分愿意与游客接触,欢迎游客参观我家”、“旅游业促使村民学说普通话,并与讲普通话的游客交流”、“旅游业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娱乐活动”,不赞同“旅游业改变了本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旅游业改变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另外,居民并不反对“游客的高消费”,也没有“感觉与游客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格格不入”,但是居民“不喜欢游客的穿着打扮和生活方式”。这反映出当地居民愿意与游客进行接触、交往的愿望,并渴望旅游业的发展能改变他们比较单一的生活方式,这种好客、友善的态度是进行旅游开发非常必需的。只是游客带来的新奇时髦的装扮、时尚的行为模式、比较潮流的生活方式一时不能为当地村民所接受。

(4)居民对旅游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反应。村民认可度最高的是“村民有责任保护本村的环境”,表明村民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其次村民普遍认为“旅游业增强了政府对古村落的环境保护”。于家村在被评为中国民俗文化村之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编制保护规划、进行部分维护修缮、考察研究等,使村民们认为发展旅游业促进了政府对村落的保护。同时,村民对“旅游业造成了更多的垃圾”、“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本村的环境保护,而不是招徕更多的游客”、“旅游带来的杂讯令人讨厌”等基本持认同态度。另外,村民不赞同“发展旅游业破坏了古村落的建筑”、“旅游使本村的环境品质下降”、“旅游增加了当地居民在供水、供电、医疗等方面的紧张感”。可见,村民们通过客观事实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没有意识到这将造成古村落总体环境品质的下降,这主要与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有关。因此,村民素质的提高亦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结论:于家村的村民为自己是于家村人而感到自豪,并认为有责任保护古村落的环境;当地村民渴望与游客接触,希望发展旅游业,认为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村民们基本认同旅游业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一些破坏,如垃圾的增多、杂讯的污染等。另外,村民们认为发展旅游业并不会使当地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不会对社会文化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不会使古村落的环境品质下降。

四、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发展影响的调控措施

1.乡村旅游的环境影响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