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神奇的眼睛》教学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神奇的眼睛》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0723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a.png)
大麦哲伦星云的一部分
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于1990年4月成功发射了以美国天文学 家哈勃的名字命名的望远镜,它的口径为24m, 在离地约575 km高的 轨道上环地球运行,每97 min绕地球一周。它能观测到许多很远处 的天体,使天文学家们获得更多、 更宝贵的信息。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看远处物体
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晶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 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近视眼及其改正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近视眼及其改正
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显微镜、望远镜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 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Φ 1 f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 m,它的焦度就是
Φ 1 2 m1 0.5 m
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 镜焦度就要大一些。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眼睛的视物原理
想一下我们平时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的感觉,试一试看远处 的物体和近处的书
看远处物体 眼睛不会累
长时间看近处物体 眼睛会比较累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眼睛的视物原理
眼睛可以调节晶状体的焦距看清远近位置不同的物体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dfce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e.png)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55273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d.pn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6节 神奇的眼睛(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6节 神奇的眼睛(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6eb43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5.png)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2、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得了近视眼,而人老了会得老花眼?他们是怎样矫正的?1、复习厚凸透镜焦距小,偏折能力强。
2、提出疑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一、眼睛1.构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先讲解眼睛看物体的原理晶状体加角膜相使学生形成从概念课题神奇的眼睛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 2课标要求了解凸透镜的应用———眼睛、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学习规律,本节课在已知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另外,本节知识在学生的生物课或其他方面也已经接触过,现在只是学习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这些仪器上的应用,感觉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4.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大小的调节。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索法。
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新课教学形状。
2.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2e9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2.png)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将以“神奇的眼睛”为主题,介绍眼睛的结构、功能和故障。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眼睛的基础知识,理解常见的视力问题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和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教师用几幅图展示眼睛结构和眼疾病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让学生思考眼睛的作用和价值,并启发学生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引出本课的话题,“神奇的眼睛”。
2.理论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眼睛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每个部位的作用和功能,同时,老师将在课堂上demo或用视频介绍相关眼睛解剖学知识。
3.常见眼病接下来,教师将介绍常见的眼部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色盲等,以及其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此部分可以通过图表示例、配合案例等方式进行呈现。
4.眼睛保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师将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眼睛,包括注意用眼卫生、远离电子产品、合理休息、适当运动等,并告诫学生不要盲目使用眼药水和近视眼镜等产品。
5.巩固练习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将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眼睛的结构、功用和维护方法,并把所述内容做归纳性总结。
6.课堂反思本堂课将进行课堂反思环节,让学生对本堂课程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写下自己今后的理解和行动。
教学目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视力问题及其治疗方法。
•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如何保护眼睛健康。
•提高学生对眼睛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课程层次和适用性本课程适用于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材,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年级和教材对于眼睛知识的介绍部分。
课程总结本堂课主要介绍了眼睛的神秘和重要性,通过图像和文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眼睛结构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课程介绍了常见的眼病,如近视、远视和散光,并介绍了如何保护眼睛健康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眼睛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节神奇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fec4112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0.png)
教案: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节神奇的眼睛2. 详细内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3)眼睛的保护和保养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眼睛的保护和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引导发现眼睛的奥秘。
2. 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的各个部位,最终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与眼睛相关的实例,如远视、近视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5. 眼睛保护和保养: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眼睛,预防近视、疲劳等眼部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眼睛的保护和保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眼睛的保护方法。
2. 答案:(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具有接收光线、形成图像、调节焦距等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通过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形成视觉。
(3)眼睛的保护方法:保持正确的坐姿,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眼睛,避免在强光下看书,定期检查视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如画图、描述等,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be6107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8.png)
4.6神奇的眼睛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名为“神奇的眼睛”的课。
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培养他们保护眼睛的意识。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知道眼睛的基本构造,了解眼睛的视觉功能,知道如何保护眼睛。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让幼儿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为了顺利开展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眼睛模型、图片、视频等。
我会通过一个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什么东西,黑白相间,能看世界,能表情?”答案是“眼睛”。
然后,我会向幼儿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接着,我会组织一个游戏,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眼睛的功能。
例如,一个幼儿闭上眼睛,其他幼儿用手遮住他的眼睛,看看他能否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眼睛的作用。
在活动的我会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眼睛。
我会提出一些建议,如不要在强光下看书,定期做眼保健操等。
同时,我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活动重难点是让幼儿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幼儿对眼睛的兴趣很浓厚,他们在游戏和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讲解眼睛构造时,部分幼儿注意力有所分散,可能是因为内容较为复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具,如眼睛模具,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我还发现部分幼儿对如何保护眼睛的知识了解不足。
在课后,我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讲解,并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宣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眼睛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在课堂上收获更多。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神奇的眼睛”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科版(安徽)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科版(安徽)](https://img.taocdn.com/s3/m/57d5c3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f.png)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科版(安徽)我设计的这节《神奇的眼睛》的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 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视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视觉现象的图片,如错觉图,彩色图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 视频:播放视觉形成的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眼球模型,进一步了解眼球的结构。
5. 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一些关于眼球和视觉的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活动重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眼睛的知识,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眼球模型等。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对眼睛有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1. 角膜:角膜是眼球的前部透明层,负责保护眼球并开始聚焦进入眼内的光线。
2. 瞳孔: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开口,其大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e01f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9.png)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他器官的关系;2.学习常见的眼部疾病及保护眼睛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常见的眼部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1.眼睛与其他器官的关联;2.复杂疾病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准备1.设备:多媒体投影仪、实验仪器;2.材料:眼科谱、眼科医学视频、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1.导入(10分钟):师生互动讨论“眼睛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呈现一张眼睛的结构图。
2.观察(10分钟):让学生通过眼科谱感知进行眼睛养护知识普及,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3.实验(40分钟):结合实验手册,学生自行组队进行反射角膜曲率实验,学习与探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课时:常见的眼部疾病及其预防方法1.导入(10分钟):展示部分眼科医学视频,引导学生对比正常眼睛与患有近视、远视、弱视的眼睛。
2.观察(10分钟):留意学生对照疾病症状,认识常见的眼部疾病。
3.实验(40分钟):借助实验装置,让学生了解角膜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近视、远视症的原因。
第三课时:眼睛的保护1.导入(10分钟):展示部分眼科医学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2.观察(10分钟):化学实验让眼球模型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眼睛外界环境对眼睛的影响。
3.实验(40分钟):学生按步骤实验,制作一个眼罩,加深学生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关于知识的评价:学生通过口头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对眼睛结构、功能及常见疾病有了较好的掌握。
2.关于实验的评价: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所需的步骤,加深了对眼睛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环节较多,既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又加强了对眼睛的认识。
但在实验环节因为设备不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
相信通过今次实践,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6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6神奇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349e246584254b35effd3441.png)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奇的眼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安排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之后,是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通过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加爱护自己的眼睛;通过透镜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地体现了“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式:本课设计为实验探究课,用多个实验活动将凸透镜成像实验从头贯穿到尾,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简要地分解、重做成像实验,分别引出生活中各自相对应的光学仪器;还设计了DIY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型,通过交流讨论,将凸透镜成像规律、望远镜原理等这些深奥难懂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从中获得初步分析概况的能力。
教学的最后归纳、总结了一道综合性试题,将上节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本节课透镜的应用进行整合,通过实验将试题场景还原,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快速解题。
教学中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做成导学案,在听课的同步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视物的原理。
●了解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保意识。
●了解透镜的应用及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能力培养:通过分组实验,DIY组装望远镜、显微镜等简易光学仪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四、学情分析:虽然上节课已经做过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但是对于成像规律,很多学生觉得很难理解,物距、像距、焦距仍然记忆混乱;而成像规律又是光学中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
沪科版物理初二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物理初二神奇的“眼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a99993f46527d3250ce029.png)
沪科版物理初二神奇的“眼睛”教案教学进程2、眼睛的视物原理投影:引见眼睛的结构。
让先生边看边记忆。
动画展现:我们如何看见物体的基本原理。
类比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1、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经过晶状体所成的倒立、增加的实像。
2、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猜想:我们是如何既能看到远处物体,也能看到近处物体的?投影展现:眼睛经过睫状体来改动晶状体的外形:当睫状体抓紧时,晶状体比拟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才干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投影展现详细引见:远视、远视的成因3、视力的矫正1〕研讨远视眼的矫正2〕研讨远视眼的矫正下面我想请一位患远视眼的同窗来配合我做一个小实验。
〔让一患远视眼的先生摘掉眼镜朗诵一首诗,不时向远处移动白纸〕大家经过刚才的小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先来调查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同窗患远视眼?〔大致统计〕远视眼患者看近处的物体明晰,而看远处的物体模糊,远视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让先生在兴趣的实验中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提高先生的学习兴味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与生物学,医学有关。
眼睛的结构很复杂。
眼疾的种类也很多,先生对相关现象很感兴味。
课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远视,远视,散光,色弱,色盲等眼疾的成因以及相关的症状。
先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
使先生具有爱眼,护眼的看法。
将迷信技术运用到生活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5293d720f46527d3240ce0d0.png)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视网膜上所成像与正常眼的区别。
3.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中探究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方法。
2.在实验中探究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方法。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对眼睛有保健的意识。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眼睛的构造及原理、知道如何保护视力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
难点模拟实验对近视眼、远视眼进行矫正。
教具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器材:光具座、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两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光源(蜡烛),光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出示人的眼睛结构模型,同照相机作类比,眼睛如同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神经系统把信息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认识眼睛及其视力缺陷(1)正常的眼睛:人眼视物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给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正常的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强,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
因此人们能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弱,看远处物体时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图甲)。
(3)远视眼:眼睛自我调节本领较弱,看近处物体时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图乙)。
学生观察图片,对比三种眼睛。
探究点二视力的矫正探究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节透镜、光屏直到得以清晰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神奇的眼睛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神奇的眼睛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a0e5cddccda38376baff0.png)
《神奇的眼睛》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图片介绍了眼睛的结构、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物情况,再用实验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办法,然后介绍放大镜等光学仪器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本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以及用实验解决问题,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办法,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要求调节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3)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2)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3)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4)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2)放大镜、照相机、摄影机的成像原理。
(3)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课前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
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c002c02131b765ce0508146e.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地基本结构.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地物镜、目镜地作用..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地应用.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地构造及各部分地作用.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地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地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地过程,了解照相机地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地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地影响..通过模拟相机地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地愉悦.具有对科学地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地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地意识.【教学重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地原理..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地用途【教学难点】.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地成像原理..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地用途.【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利用凸透镜成像地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地“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地功能.(二)进行新课一.放大镜.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地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地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地字被放大了.师:那么你手中地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地像与物是在放大镜地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地像与物是在放大镜地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地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地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地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地焦距较远.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地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地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地,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地.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所成地像是正立、放大地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所以所成地像是倒立、缩小地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地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地.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地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地像最大?请大家观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物体离放大镜地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地像最大.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板书:.放大镜:焦距短地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二.显微镜.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生甲:显微镜地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地物体.生乙:随着科学技术地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地放大倍数可达万倍.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地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地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地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地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地弹性和黏性有关.超声显微镜给出地是物体地声学像或弹性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地检验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一种分辨率极高(—),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地分析装置,简称.是一种点投影地显微镜,它与通常地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地“场电离”过程来完成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地动画及配文.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地.显微镜地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物镜地焦距物短,目镜地焦距目较长.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地实像在目像地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地是虚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显微镜地物镜焦距要短地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地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地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显微镜地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地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地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地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画面二: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地构造及成像配文:电子显微镜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地物体图像地设备,属于电子光学仪器.由于电子地德布罗意波披长比光波要低几个量级,所以有高分辨成像地能力.一种透镜式地电子显微镜地分辨能力可达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为解决纳米级检测与加工等问题,美国公司地. 等人于年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于年又相继制出可用于绝缘材料检测地原子力显微镜().两镜均可达到原子级地分辨率(十分之一纳米),并于年获得诺贝尔奖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地基础是量子力学揭示地隧道效应.继后,又有人研制出磁力显微镜()与静电力显微镜()等等,形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族.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此后地发展是由表面几何形体地检测到表面微观物理量地检测,从表面检测又发展到对表面进行原子级地加工和修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探针上施加一定地偏压,它可以从工作表面“浮获”一个原子,然后将其移动到适当地位置,再予以释放.因此,就可以按照人们地意图,进行原子操作,或分子组装.有人曾以针尖移动被吸附在原子表面地原子,组成“”三个字,每个字母地长度仅为.我国科学家在隧道显微镜下,成功地将个铜原子在铁厚子表面围成一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纳术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地基础上才得以发展.三.望远镜.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师:远处地物体真地被放大了吗?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地构造及成像过程.配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地.靠近眼睛地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地叫做物镜.物镜地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地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师:有疑问吗?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地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地结果,这样所成地像是缩小地!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地眼睛所成“视角”地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所成地像虽然比原来地物体小,但它离我们地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地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望远镜物镜地直径比我们眼睛地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地光,使得所成地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地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地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地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生甲:哈勃望远镜.生乙:射电望远镜.板书:.望远镜四.照相机和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照相机地构造.师:你能说说照相机地构造吗?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师:照相机地“像”是怎么形成地?生:照相机地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地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地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地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地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课件演示照相机地构造、成像过程.师:照相机地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地哪一条?生:当>,成倒立、缩小地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地异侧.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板书:.照相机和投影仪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地构造和成像过程.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地哪一条?生:当<<时,成倒立、放大地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地异侧.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地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地“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地用途.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地工作原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板书设计】第七节神奇地“眼睛”.放大镜:焦距短地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照相机工作原理:>,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工作原理:<<成倒立、放大、实像.【布置作业】、、、题.。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ecab4a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4. 视觉误差:探讨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了解视觉误差的概念及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各部分结构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幻灯片、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猜猜看他们的视力是否一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眼球模型,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3.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近视和远视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这两种视力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有关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近视和远视等问题。
5. 视觉误差:讲解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4. 视觉误差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看不到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师:眼睛看不到,是很痛苦的。
有的人先天就是眼盲,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盲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二、新课教学1.眼睛的视物原理提出问题: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
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本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生:相当于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板书:(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师: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大”字。
小明同学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大”字,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像的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光屏)要不断移动(即眼球在不断变化用气球模拟),请大家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在变?生:不是眼球在变,只能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
师:对。
其实眼镜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
课件演示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和正常眼看近处物体动感、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2.视力的矫正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这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课件演示课本P76图4—48(a)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4-48(b)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
演示实验: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在凸透镜作为眼镜片,一个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如课本P76-77图4—49、4—50来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用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让学生根据光束聚焦位置确定出每个模型代表的是哪一种眼睛。
生:a是正常眼,b是近视眼,c是远视眼。
(1)探究近视眼的矫正。
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亡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体眼睛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
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演示:放一个凹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前。
师:怎么办?生:换一个凹透镜。
师:换——个什么样的凹透镜?生:换一个更凹的凹透镜,即焦距更短的凹透镜。
师:怎么判断?生:用手摸。
演示:用一个焦距更短的凹透镜可以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师:町见要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板书:(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师:近视眼还有其他方法矫正吗?生:激光治疗。
师:介绍激光治疗的原理。
(2)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面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为了能看清近处物体.应在远视眼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
生:应放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演示:放一个凸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后。
师:怎么办?生:换一个凸透镜。
师:换一个什么样的凸透镜。
生:换一个更凸的凸焦镜,即焦距更长的凸透镜。
演示:换一个焦距更长的凸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的。
师:怎么办?生:换一个焦距更短的凸透镜,凸透镜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演示:换一个焦距更短的凸透镜,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板书:(2)远视眼矫正:配戴凸透镜课件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3)眼镜的度数。
师:透镜焦距f 的长短标志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f1。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 ,它的焦度就是φ=5.01=2m -1 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 -1,它的焦距是lm 。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应到有关的眼科医疗部门去检查,请眼科专家诊断应戴什么样的眼镜,如果配制不好,会加剧视力下降。
师:正常眼、近视眼的同学平时应如何做到卫生用眼?生甲: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要注意休息。
生乙:要讲究卫生,毛巾要勤洗、勤晒。
生丙: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在眼保健操乐曲声中做一遍眼保健操。
课堂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眼睛的构造,人眼视物与凸透镜成像一样,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平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一)1.眼睛(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2)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2.视力矫正(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2)远视眼的矫正:配戴凸透镜。
(3)眼镜的度数:±f1⨯100 教学反思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设计提问、课件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首先,我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入手,为眼睛的成像知识作铺垫;然后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作比较,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有关问题,从而很快进入正题。
对关于人眼看远处、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是由于晶状体的厚薄在发生变化来调节的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通过课件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
让学生明白凸透镜的厚薄不同,它们的焦距、折光能力等都有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
另外,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治,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光路图,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对以上两种眼病的矫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二)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板书: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三、新课教学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
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
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
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
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