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为重-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以-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们周围哪些地方含有含硫物质?有哪些用
途?
(1)
处存在单质硫;
(2)
处存在 SO2。
[ 任务二 ] 预测硫、SO2 性质
2. 猜想单质硫、SO2 的性质
通过观察或已有知识经验,请猜想硫、SO2 具
有哪些性质?并说明猜想理由。
(1)硫的性质
①硫的物理性质

②硫的化学性质
,理由是

(2)二氧化硫的性质
2014,(4):3.
[6] 吴俊明,吴敏 .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 [ J]. 化学 教学,2014,(5):3.
化 学 教 学 2017 年第 10 期
·35·
万方数据
聚焦课堂
·精品课例·
课标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以物 质为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 用途等方面来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物质,转变 到围绕某一种元素,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习含有该元素的主要物质 的核心性质。
·精品课例·
聚焦课堂
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为重”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
——以“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
唐云波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101)
摘要: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发展,是化学课堂教学价值的应然 追求,是实现课堂转型的有效途径。以“硫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通过课标、教材及学习者分析,规划元素化合物主题单元过 程目标进阶、明确“硫及其化合物”课时目标,通过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拓展迁移等三阶段的教学实施,建立元素化合物研究 思路、构建研究模型及形成新物质性质的预测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点课时教学”走向基于探究发展进阶的单元整体设计, 促进学生认识素养的发展。
等物质反应(理由:产生酸雨等已有经验推测化合
价为 +4 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
性)。
[ 设计意图 ]
通过“[ 任务一 ] 寻找身边含硫物质”激活学
生相关知识经验(硫及其化合物的存在、用途),为
“[ 任务二 ] 预测含硫物质性质”做准备;
[ 任务二 ] 属于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物质性质
猜想,该环节意图有二:一是诊断学情,诊断的目
① SO2 的物理性质
,理由是

② SO2 的化学性质
,理由是

[ 交流汇总 ]
1(. 1)含有单质硫:煤、硫磺香皂、火山喷发口、
温泉、火药制品(烟花爆竹、火柴头等)。
(2)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汽车尾气、煤燃烧
时放出、燃放烟花爆竹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等。
2. 硫、SO2 化学性质的猜想及理由整理: (1)硫能跟氧气反应、跟金属单质反应、跟氢
·36· 万方数据
化 学 教 学 2017 年第 10 期
·精品课例·
聚焦课堂
三是“转变”。改由以物质为核心到以元素为 核心的设计转变。摆脱“唯物独尊”的思维惯性, 由孤立地介绍代表物(S 和 SO2)性质,转变到围 绕硫元素基于类别通性和化合价态整体认识硫及 其化合物的核心性质。
2.2 教学目标与探究进阶 2.2.1 单元过程目标及进阶规划 依据教学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从 元素化合物认识角度全程规划出学生探究能力发 展进阶表(如表 2 所示)。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正 处于多角度(基于类别通性、化合价态)地进行元 素化合物性质的自主假设预测后证据探寻阶段。
识发展进阶。在前面三个专题中,学生已经了解了 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 用,以及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 实验探究方法以及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等理论知 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学习硫及其氧化物,实 验探究能力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已经具备了基于 物质类别通性和价态转化的角度来学习元素化合 物的 能 力,早就 超 越“基于实 验 观 察之 后的思 考 性探究”水平,正处于“基于类比假设探究”向“基 于实 验前 的系统假 设 探 究”阶段。而针对 本节内 容,教科书是基于结论陈述(单质硫)和实验观察 (SO2)的方式来编写,显然低估了学生已经具备 的实验探究能力水平,在实验探究的设计上缺乏 从整体上关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进阶。
表 2 元素化合物性质探究发展水平进阶规划
序 号
教学内容
探究水平进阶
认识角度
探究进阶
1 碳及其化合物 没角度 基于经验进行假设探究
2 硅及其化合物 揭示角度 基于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3 氯及其化合物 揭示角度 基于假设预测后的检验探究
4 硫及其化合物 多角度 基于假设预测后的检验探究
2.2.2 明确课时教学目标 依据单元过程目标规划及本节教学内容特点, 该节课时目标为: (1)通过讨论交流,能自主运用基于物质的 类 别通性、化合价态的视角分析 预 测并说明论 证 出单质硫、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形成元素化合物 性质研究的一般思路(基于类别通性、化合价态等 二维视角)。 (2)通过基于假设预测后的实验探究,认识 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以及氧化性和还原 性。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 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 程中的环境问题。 2.3 教学过程 2.3.1 创设情境,预测性质,揭示原有认识, 建立物质性质研究思路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一”、“任务二”,组织学 生课上观看“火山喷发”录像后集体交流“任务一”、 “任务二”。 [ 任务一 ] 寻找身边的含硫物质
气反应(理由:燃放鞭炮可闻到的刺激性气味等等
生活经验、跟铁反应的己有事例、属于非金属单质
这一物质类别的通性,化合价为 0 价处于中间价态
体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
(2)SO2 能 跟 水、氢 氧化 钠(钙)溶 液等物 质反应(理由:二氧化碳的性质类比等已有经验推
测、属于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通性),还能跟氧气
关键词:素养为重;元素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0–0035–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化学 1 模块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化学课 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专设“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 题来界定核心内容。 其中,“硫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体 系(“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多数化学教师经常选择该课题中的内容实施学生 科学探究活动。 目前高中化学教师已经设计和实践出一些较 好的课例,但文献集中在联系社会生活、教和学方 式的转变、突出实验探究、围绕核心物质(SO2)以 及演示实验的改进等方面 。 [1~4] 总的来说,在以往的研究中,重视了自主、合 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追求的是以化学知 识本体的获得为目的,仍然没有突破“唯物独尊” 的以物质为核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思维惯性,围 绕以硫元素为核心的教学研究较少,而对于实验 探究能力发展进阶、多角度、不同水平认识物质方 面的实践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的不再仅是关注学生有关含硫物质的已有知识经
验,更是想诊断出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已有认识
(认识角度、认识思路)及其发展水平,从而确定
学生认识发展的起点(基于类别通性和化合价态
化 学 教 学 2017 年第 10 期
·37·
万方数据
聚焦课堂
·精品课例·
二个维度来认识物质)和障碍点(多角度认识物质 性质的自主性不够);二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提出可能 的假设。
本课 题 的 教学 活 动以“硫 及其 化合 物”为 载
体,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思
路和方法。具体解决以下 2 个问题:
(1)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形
成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
(2)从整体实验探究能力发展进阶来看,学
生在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其实验探究能力的发
展点在哪?以及在探究中学生真正的短板和障碍
化学 常见无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⑦查阅资料并讨论:
1 机物及 认识 其 在 生 产中的应 减少排放到大气中氮
其应用 用 和 对生 态 环 境 的 影 氧化物、二氧化硫含
响。
量的措施。
教学 [ J]. 课程·教材·教法,2004,(3):72. [5] 吴俊明,吴敏 . 为什么要关注科学观念 [ J]. 化学教学,
2.3.2 设计方案,深度探究,建立物质性质研 究模型
[ 任务三 ]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探究 (1)探究 SO2 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SO2 具有 性,能跟 反应。
①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 pH 试纸;④澄清石 灰水;⑤ NaOH 溶液;⑥稀盐酸;⑦若干收集有 仪器药品 SO2 气体的试管和大针筒;⑧品红溶液;⑨二氧化 硫的水溶液(可代替二氧化硫气体);⑩硫化氢的水 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氯化钡溶液; 过 氧化氢溶液; 溴水等。常见仪器自选。
对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还 强调化学概念原理的指导作用和方法的工具作用, 突出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原理出发,注重通过 实验探究等手段来研究。
2.1.2 教材分析 “硫及其氧化物”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的第四章第三节“硫和 氮的氧化物”中第 1 课时内容,是前二节刚学习完 硅、氯及其化合物后的第三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 合物的学习。 本节中,把硫、氮的氧化物编写在同一节中, 教科书首先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 的四个问题,然后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 别通过陈述和实验观察的方式学习硫、二氧化硫 的性质,第二部分则是分别以陈述和实验探究的 方式学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突出了当代 人类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以体现“认识其在生产 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关注人类面临 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 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课标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然而,教材设计有两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 是目标的 设 置 宽 度不够,忽视 形成 元 素化 合物的认识方式。知识不仅是静态的结论,还是生 动的过程,更是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具有认识论和 方法论的功能和价值 [6]。在渗透环境教育方面,该 节教材的编写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事 求是地讲,教材编写者仍然没有摆脱“唯物独尊” 的思维惯性,偏于孤立介绍代表物(S 和 SO2)性 质,且处于就事论事的描述说明水平,却忽视了元 素化合物知识本身所蕴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功 能和价值,即忽视了帮助学生建立起研究元素化 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基于物质的类别通性和氧 化性、还原性的视角)。 二是探究的设计深度不足,缺乏关注学生认
点在哪?
2 教学设计与实施
2.1 教学内容分析
2.1.1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硫 及其化合物”主题规定了以下内容 [5](如表 1)。
表 1 课标对“硫及其化合物”内容的相关要求
模块 主题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6.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①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主题 3 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 对物质进行分类;
2.1.3 学习者分析 本节位于《化学 1》的第四章内容,学生的实 验探究能力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已经具备了基于 物质类别通性和价态转化的角度来学习元素化合 物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探究设计的定位在基于猜 想假设后的证据探寻。 但同时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发展水平又是参差 不齐的,体现在面对相同任务时,不同学生的认识 方式和能力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在面对依据已有 经验预测 S、SO2 化学性质时,在说预测理由时表 现为没角度、缺角度、不能多角度、有角度没思路 等各种水平层次都存在。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将现有的认 识进行系统化整合,进一步形成基于类别通性、价 态升降等角度自主认识硫及氧化物的思路,为元素 周期律(表)的学习打下基础。 2.1.4 教材处理与教学内容重构 基于课标要求、教材及学情分析,拟从以下几 个维度重构教学内容: 一是“增加”。增加并外显化学方法知识(认 识方式、角度、思路),增加对硫酸、氢硫酸性质的 学习(性质的系统预测和假设)。 二是“升 级”。对于硫性 质的 设 计,由平 铺 直 叙改为性质猜想并进行基于证据的论证;而对于 SO2 实验的设计,由实验观察再思考得出结论改为 基于猜想后的证据探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