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小书,字字珠玑
——浅析《诗论》中的诗与乐《诗论》是一本读起来很费功夫的书,百余页的内容包含了一位大家对诗的毕生研究与见解,每一句话中包含的信息量可想而知,同时,书中古今中外皆有所涉及,读书的同时还需要一些其他资料作为辅助,才能看懂。
而关于“诗与乐”这一话题,我从书中大概概括出两点两者的相似之处。
一,诗与乐乃是同根同源,在最初是与舞蹈“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这一点在书中开篇便有所提及,三者都起源于“‘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艺术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
二,诗与乐的共同之处在于“节奏”,书中说“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他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关于“节奏”一词可以理解成一种规律,这种节奏是诗的格律,也是乐的音调,是两者都有的高低起伏、长短相间的节奏韵律。例如,杜甫的诗经常描绘的是百姓疾苦,读起来便觉得“沉郁顿挫”;在音乐中,中国民乐往往用徵调来演奏,表现深沉压抑的情感,西洋乐大多用小调的变奏或者是E 大调来抒发阴郁晦涩的情感。无论是诗的韵律还是乐的调性,都是一种声的“节奏”。
而诗与乐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有所区别。
一,诗有文字意义,而乐没有。由于表现方式不同,除了声音以外,诗还可以用文字来表现和传达坐着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乐则不然,因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也会有所差异,“诗既用语言,就不能不保留语言的特性,就不能离开意义而专讲声音。”也正因语言,使得诗的意境可以被具象化,而音乐的意境始终为抽象的。
二,书中认为,“乐的节奏可谱,诗的节奏不可谱;可谱者比纯为形式的组合,而诗的声音受文字意义的影响,不能看成纯形式的”。也就是说,诗的节奏是一种无规范、非形式化的,音乐与其相反。
对此,我存有所异议。我并不否认诗没有规范不可谱的节奏,但是,我认为乐的节奏也不并是纯形式的。
首先,对于一个演奏者或是演唱者来说,演绎音乐的过程中必然或融入自己的感情,这与诵读诗词的时候是一样的,如此一来,节奏必然会因为情感的差异而产生细微的差别。
再者,乐谱中常常会有“自由节奏”一说,只有音,并没有固定节奏,一切全凭演奏者表演经验、以及对乐曲的理解进行演奏,同样有延长音,即音的长短是根据演奏者为准,没有固定拍数,还有渐快、渐慢等等,都是不可谱的节奏。而对于一个乐队来说,在演奏过程中,他的速度与节拍并不完全取决于乐谱的标示,同一首歌并不是每场音乐会演绎出来的速度都分毫不差,“指挥是乐队的灵魂”,一首乐曲的节奏是以指挥为准,指挥的起拍才是乐章的速度。所以说,谱出的节奏并不一定是实际节奏,这点与词的断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三,乐谱虽然会在起初之时规定快、慢板,以及四四拍等节奏,
但这种规定更像一种情绪的限制,是整个乐曲感情的基调,就像你不可能用凄惨悲切的语气朗读李白的《蜀道难》是一样的,节奏限定更像是一种标注,是把最基本的感情色彩标注出了而已,就像诗的题材一般,闺怨诗不可能慷慨激昂,边塞诗不会含羞露怯,这是一种节奏的规律,并不意味节奏的形式化具象化。
以上只代表接触过几年音乐的人的个人理解,以及对《诗论》一书的一些看法,诗与乐既然是同源,“万变不离其宗”,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也许比书中描绘的要略多一些。朱光潜先生说:“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那么我想,乐应该是没有文字的抽象了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