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抑郁症总患病人数为3.5亿,占世界人口4.4%。

老年焦虑症患病率为28%,抑郁症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第二大致残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目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等。

尽管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部分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共病比例高,常存在多重用药,很多老年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烦躁等,并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

心理干预的不良反应少,但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较低,同时,心理干预疗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

因此,老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不充分。

目前仅有1/3的老年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锻炼的老年患者比不锻炼者患焦虑抑郁症的概率要低,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此类人群中也更为明显。

运动锻炼作为改善老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运动疗法干预老年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活动,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运动的全球健康协议声明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 d以上的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监测心率来划分,低强度为心率低于55%最大心率(HRmax),中等强度为心率范围55%~74%HRmax,高强度为心率范围75%~90%HRmax,极高强度为心率大于90%HRmax。

其中HRmax =220-年龄(岁)。

MECT_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MECT_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3), 4448-4453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3638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张晓燕,黄永清*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4日摘要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世界上最常见、高致残性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随着精神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就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抑郁症,重度抑郁症,MECT ,进展Progress in MECT Treatment for Major DepressionXiaoyan Zhang, Yongqing Huang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16th , 2023; published: Mar. 24th , 2023Abstract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highly disabling mental diseases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drug therapy, psychological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etc.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treatment methods,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MECT for MDD is widely recognized clinically,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related to MECT for MDD.*通讯作者。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近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新药的研发也逐渐成为解决抑郁症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讨论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包括药物研发的方向、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

一、药物研发的方向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药物研发心理药物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抗抑郁药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和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特定受体和神经递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逐渐出现。

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其他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神经调控技术除了药物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也成为抑郁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经颅磁刺激(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技术通过电磁脉冲或电流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变神经元兴奋性,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症状的目的。

未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3. 新药靶点的探索除已有的药物研发方向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药物靶点。

例如,炎症反应被发现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抗炎药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重点之一。

此外,新型的抑郁症治疗药物靶点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硫脲受体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抑郁症新药研发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突破如下: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抑郁症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从大量的临床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药物筛选与设计。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加速药效评价的进程。

2. 基因组学研究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成为了抑郁症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体验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伤、焦虑等症状。

长期不治疗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理学正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治疗效果的学科。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一、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 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

SSRI类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5-羟色胺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近年来,SSRI类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有新的药物问世,还有一些关于其机制的重要发现。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SSRI类药物可通过促进神经生成、影响海马神经环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此外,针对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差异,一些研究中的遗传学发现也为个体化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SNRI类药物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 是另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

与SSRI类药物不同,SNRI类药物不仅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还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SNRI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

其中,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关的作用主要与情绪调节有关。

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可以增强脑内的注意力、警觉性和记忆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三、其他抗抑郁药物除了SSRI和SNRI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抑郁药物也在临床中被使用。

这些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四环类抗抑郁药物、MAO抑制剂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使用。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抑郁症现状与挑战1.1 抑郁症的全球流行趋势哎,说起抑郁症啊,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山大,抑郁症患者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64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

而且,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

你看,这多吓人!1.2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现在的常规治疗方法呢,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这些方法啊,副作用大不说,疗效还参差不齐。

有些人吃了抗抑郁药,效果不错,但更多的人呢,要么没效果,要么就是副作用明显,比如口干、失眠、性功能障碍啥的。

而且,心理治疗需要的时间又长,费用也不低,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说,咱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独特优势2.1 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说到中药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像西药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啊,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病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抑郁症的表现也不一样,中药呢,就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配药,做到“量身定制”。

这样一来,治疗效果当然就更好啦。

2.2 天然成分与较少副作用还有啊,中药大多是天然药材,跟那些化学成分的西药比起来,副作用可就小多啦。

当然啦,中药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但相对来说,它们更温和一些。

而且,中药的疗效啊,有时候是慢慢显现出来的,不会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一旦起效,就比较稳定,不容易复发。

三、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进展3.1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在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啊,复方的应用可是个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发现,把几种中药组合在一起用,比单用一种中药效果更好。

这些复方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抗抑郁的效果。

而且,中药复方还能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3.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作用机制探索除了复方研究外,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它们的作用机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老年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其他慢性疾病的症状,甚至导致自杀。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往往对传统抗抑郁药物反应不佳,甚至出现药物耐受性。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阿立哌唑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更好的耐受性,尤其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

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的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共计100名。

所有患者均符合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在过去对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阿立哌唑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药物耐受性等。

还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以了解阿立哌唑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药物代谢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治疗组在12周后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各项生活功能指标均有所提升。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立哌唑组的药物耐受性更好,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且更轻微。

脑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阿立哌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生理功能,且在体内代谢稳定可靠。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其快速起效、改善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特点使其成为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重要选择。

由于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周期较短,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周期的临床研究以验证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药物研究方面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以及目前的几种主要药物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物化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有关。

1. 5-羟色胺(5-HT)系统异常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调节情绪、认知、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抑郁症患者的脑内5-HT水平往往较低,5-HT的代谢产物也异常增加,表明5-HT系统存在功能紊乱。

2. 平衡神经递质的失调神经递质的平衡是维持人体神经功能正常的重要前提。

在抑郁症患者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活性神经递质的水平降低,而谷氨酸、谷氨酸神经元的活动则显著增加,导致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

3. 炎症反应的激活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抑郁症患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浓度显著升高。

炎症反应的激活会导致神经递质调节和损害神经元的功能。

二、药物对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神经递质,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1.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而增加脑内5-HT浓度。

常见的SSRIs有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它们通常副作用较轻、耐受性好,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2. 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

这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去甲噻嗪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多,使用较为有限。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医学界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方面的进展。

本文将对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传统抗抑郁药物1.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最早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内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浓度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但是,这类药物存在副作用较多的问题,例如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等。

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MAOIs能够阻止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大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

然而,MAOIs在使用时需要遵守严格的饮食限制,并且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痛等。

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类别。

它们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从而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

相较于其他抗抑郁药物,SSRIs不仅疗效较好,并且副作用较少。

二、新型抗抑郁药物1. 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SNRIs是一种针对两种重要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起效的药物。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SNRIs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情绪和活力水平,并减轻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相关症状。

2. 加杂给药方案一些学者尝试使用多种药物联合给药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联合使用SSRIs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olanzapine可以加快症状缓解速度,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3. 电击治疗(ECT)电击治疗是一种通过传递电流刺激大脑来改善抑郁症状的方法。

虽然ECT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副作用较大,如记忆损伤等,所以目前主要用于对抗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严重抑郁症患者。

三、新颖的抑郁症药物1. 真菌及酵母制剂近年来,一些真菌及酵母制剂被发现具有改善抑郁症的功效。

这类制剂可以通过与肠道微生物互动,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对抑郁产生正面影响。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新的研究和疗法探索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新的研究和疗法探索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新的研究和疗法探索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以及一些新的研究和疗法。

1. 药物治疗的进展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抗抑郁药物能够调节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不断涌现,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这些药物相较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和更高的安全性。

此外,一些针对特定目标的新型抑郁症药物也正在研究中,例如靶向谷氨酸递质系统的药物。

这些新药的研发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2. 脑神经调控技术除了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技术也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电图生物反馈治疗(EEG biofeedback)是一种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并给予反馈来调整脑波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脑电活动模式,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这些脑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 心理治疗的创新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和心理动力治疗。

近年来,心理治疗领域涌现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例如,互联网认知行为疗法(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CBT)利用互联网平台,使患者能够接受在线的认知行为治疗,方便灵活,突破了传统治疗的地域限制。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抑郁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增生约38%,增生的程度与皮质醇有关;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这种增生也似乎随着皮质醇的正常化而逐步消失,这与HPA轴的慢性或持续活跃有关。许多研究者都证实,有HPA轴活动亢进的患者和一些抑郁患者中,这种脉冲式的皮质醇分泌节律更频繁也更持久,因此推测这种分泌方式可能参与了抑郁的发病。
抑郁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2 抑郁症的病因
2.1 遗传
与许多其它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增加10%--13%;在完全相同的孪生子中,这个数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
社会心理因素
躯体疾病
5亿-4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前六位化学药品
据对国内14城市样本医院对抗抑郁药年度统计数据看,2002年与2001年同比增长率为101.53%。 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几个品种中,进口药、合资药为主,基本都为第二代抗抑郁药。其中进口8种,国产(合资)7种。 排在前5位的是氟西汀、帕罗西汀、氯米帕明、舍曲林、文拉法辛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应激刺激,如低血糖、失血、剧痛以及精神紧张等,引起HPA轴兴奋性提高,然后通过CRH引起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CRH不仅能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而且参与应激反应。过多的应激刺激会造成CRH的过度分泌和HPA轴亢进,到成年后其抑郁症发病机率会更高,从而出现一系列抑郁症状,如睡眠和饮食障碍,性欲下降和精神行为改变等。
1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种类: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TCA类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
机制:50年代出现的第一代抗抑郁药。抑制突触间隙中5-HT和NA的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中单胺递质的浓度。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多样且积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综合调理,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和五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近5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能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焦虑等。

近年来,一些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草药可作为抑郁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白芍、当归、柴胡等中草药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一些中药复方也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逐渐增多。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承认、足三里等针灸穴位被发现对缓解抑郁症状有效。

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脑功能,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心理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中医心理疗法强调平衡心身,通过调节情绪、改变心态、提升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近年来,中医心理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

传统的中医心理疗法如“抚心”、“活络通神”等被发现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

中医药的辅助作用也得到了重视。

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医药和西医药物相结合,能够综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显示,中医药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抑郁症中有较好的疗效。

近5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积极。

中医药、针灸、中医心理疗法等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认可,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

未来,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研究

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研究

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增大、竞争日益激烈,抑郁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而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存在着副作用、疗效差等问题。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也逐渐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以“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研究”为主题,重点探讨目前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优势。

一、目前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进展1.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血清素转运体抑制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血清素转运体抑制剂(DAT/SAT/SERT)是一类利用转运体阻断因素,促进神经传导物质的保留,增加神经递质含量的抗抑郁药物。

其与传统抗抑郁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缓解抑郁症状,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适应症范围。

临床试验表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血清素转运体抑制剂的疗效远高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

例如,目前市场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血清素转运体抑制剂药物中的伊立替康(Escitalopram)便是一种疗效非常好的药物。

2.甲酰胺基丙酸受体激动剂甲酰胺基丙酸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形成新生突触和功能性突触增强,从而增强抑郁症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

这类药物目前的代表是萎睿酮(Agomelatine),其优点在于治疗抑郁症的同时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更年期抑郁症等相关疾病。

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优势1.更短的起效时间和更好的疗效传统抗抑郁药物一般需要至少2-3周才能发挥作用,而新型抗抑郁药物大多数能在数天内发挥作用,且疗效更好。

例如,伊立替康(Escitalopram)和莫西汀(Moclobemide)等药物已经证明其起效时间比传统抗抑郁药物短得多。

2.更少的副作用传统抗抑郁药物使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副作用,例如体重增加、口干、睡眠障碍、性功能紊乱等。

但是,新型抗抑郁药物则很少产生副作用,这也是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新疗法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新疗法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新疗法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和精力不济等症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常见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新的疗法研究,希望能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一、常见的抑郁症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抑郁症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动力学疗法和人际关系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了解和改变消极的思想模式,学会应对压力和应对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二、新疗法研究1. 神经调控神经调控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脑区来调节神经活动的治疗方法。

深部脑刺激(DBS)和经颅磁刺激(TMS)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神经调控技术。

研究表明,这些技术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2. 光疗光疗是一种通过暴露在特定强度和频率的光线下来调节大脑生物钟的方法。

研究发现,光疗可以改善季节性抑郁症和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光疗的安全性较高,但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癫痫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3. 心理治疗新方法除了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外,一些新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正在被研究。

其中,心理治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和自主完成的心理治疗方式。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结语抑郁症的治疗进展和新疗法的研究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但神经调控、光疗和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的研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1. 引言1.1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老年抑郁症是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的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持续的忧郁、消沉、心情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等症状。

老年抑郁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对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变得愈发迫切。

目前国内外对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包括现有研究概况、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干预措施、护理实践案例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归纳,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的研究不仅关乎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帮助,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正文2.1 现有研究概况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对于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大量老年人群体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和表现与其他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进一步的心理护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老年抑郁症的病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研究者们通过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层面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老年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复杂机制,这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基础。

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心理诊断工具和评估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优化。

各种心理测试工具的应用使得对老年抑郁症的诊断更加准确和科学,同时也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摘要】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立哌唑在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

通过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药物耐受性良好。

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将总结阿立哌唑增效治疗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重要性,并探讨药物耐受性评估的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阿立哌唑、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增效治疗、药物耐受性、研究设计、研究结果、药理作用、前瞻性研究、疗效、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是指对传统治疗方案无效或不耐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困扰。

目前,针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选择有限,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既能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又能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阿立哌唑在老年抑郁症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关于阿立哌唑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仍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立哌唑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阿立哌唑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影响;2. 探讨阿立哌唑的药理作用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机制,以及其在增效治疗中的作用方式;3. 设计前瞻性研究,明确研究方法和步骤,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4. 分析研究结果,总结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5. 对药物耐受性进行评估,了解阿立哌唑在老年患者中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
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的表现。
五、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期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症是较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系统ICD-10、DSM-IV和我国的CCMD-3均未将老年抑郁列为独立诊断类别。有人认为老年抑郁症可能就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亚型,但尚无定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患、发病率增加,老年抑郁症作为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应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和注意。
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等。
(1)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
(2)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的常见病因,案例中的两位案主都存在这个问题。
4、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
5、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患抑郁症的老人有10%以上会采取自杀行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精神疾病,其特征为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的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凭借其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选择了10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占55%(55例),女性占45%(45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日,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需要,逐渐调整至20mg/日。

治疗周期为8周。

治疗前,观察者采用老人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简称GDS)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随后每2周评估一次,直至治疗结束。

观察指标为GDS评分。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GDS评分明显下降。

治疗前,患者平均GDS评分为18.6分,治疗结束时,平均GDS评分下降至6.7分。

相对于治疗前,平均GDS评分下降幅度为64.7%。

治疗后,60%的患者(60例)GDS评分低于10分,表明已经脱离抑郁状态。

在本次观察中,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与性别、年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

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只有少数患者(10%)报告了轻微的副作用,如恶心和头晕,但并无严重副作用出现。

艾司西酞普兰对改善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本次观察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次观察未设立对照组,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原因对疗效的影响。

其次,治疗周期较短,不能观察到长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观察,以进一步验证艾司西酞普兰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

综上所述,本次观察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最新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最新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与最新研究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重视,医学界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在不同领域探讨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以及最新研究的成果。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直是抑郁症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NRIs),已被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如环酮胺类药物和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然而,药物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良反应,因此综合考虑患者特点是选择药物治疗的关键。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它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缓解抑郁症状。

除了CBT,心理动力治疗、人际疗法和家庭治疗等也被证明对某些患者具有疗效。

此外,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正念疗法(Mindfulness)也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电休克疗法(ECT)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抑郁症的治疗,它通过电流刺激大脑来缓解抑郁症状。

然而,由于ECT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损害,该疗法只在严重抑郁症情况下使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物理治疗方法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

综合治疗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缓解率,并减少抑郁症的复发率。

因此,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抑郁症治疗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抑郁症的治疗在不同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抑郁症临床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抑郁症临床研究的现状(一)诊断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抑郁症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自述和医生的临床观察,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等客观诊断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检测大脑活动的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生理机制;基因检测可以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1、药物治疗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不断涌现,如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它们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患者的基因多态性、症状特点和药物耐受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人际治疗(IPT)和问题解决疗法(PST)等心理治疗方法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基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远程心理治疗也逐渐兴起,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途径。

3、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ECT)、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物理治疗方法在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中,rTMS 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层来调节神经活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发病机制的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递质假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被认为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研究进展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最常见。

老年人的众多躯体症状与抑郁心理交织在一起,不易被察觉和及时治疗,因此后果也较为严重。

现就其病因学及药物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1 定义广义的老年抑郁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

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老年期(≥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2 病因学2.1 生物因素老年抑郁症的遗传倾向较早年发病的抑郁症小,但其他生物易感因素比较明显,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功能减弱;正常睡眠和生物周期出现紊乱;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等中枢神经递质功能不足,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增高;部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抑郁症状患者存在器质性脑损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扫描(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抑郁症与某些脑功能损害有关。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脑室皱缩、脑容量明显减小和白质致密度降低,通常涉及到额叶、颞叶及前顶叶皮层。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大脑血流量和大脑代谢率降低。

尸体解剖研究则证实了患者神经元细胞胞体的大小及厚度减小,眶额皮质的神经胶质密度降低。

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常伴有血管性病变和大脑额前区基底核损伤。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在额叶/皮质下存在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比其他脑区大得多。

大脑前额纹状体的功能障碍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失能症状(如精神运动性迟滞)有关。

左海马或右海马容量小于或等于3 mL者大部分存在抑郁症状,故海马功能失调在抑郁症尤其是老年抑郁症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杏仁核、扣带回等边缘系统也是已发现的与老年抑郁有关的大脑区域。

老年抑郁可能是以往未提及的脑梗死的静止期症状,其发生与血管改变有关。

抑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血清胆固醇值则相应减少,低胆固醇者的抑郁程度较正常、边缘、高胆固醇者严重,尤其是大于65岁的年龄组,提示老年抑郁的发生与低血清胆固醇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因果关系。

2.2 心理因素老年抑郁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常见的重要诱因,起“扳机”作用。

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对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力日趋减退,一旦遭遇生活事件便不易重建内环境稳定;另一方面,老年人遭遇各种各样负性生活事件的机会越来越多,如重病、外伤、家庭纠纷、丧偶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产生或加重孤独、寂寞、无用之感,而心境沮丧则是抑郁的根源。

2.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老年抑郁症病因中似乎不占主要位置,载脂蛋白 E(Apo E)ε4等位基因与老年抑郁患者的海马容量减小密切相关。

另外,老年抑郁与阿尔茨海默病(AD)关系密切,在症状学特征、病理、生理或解剖上都可能有类似于AD的变化,而这些特征和变化又与Atm E基因密切相关,所以,Apo E基因仍有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潜在病因。

Apo E E4既是AD的危险因子,也是有认知功能缺损或精神病性症状的老年抑郁症及晚发性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子。

这支持了ε4频率的升高对人体致病的作用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3 诊断依据老年抑郁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对其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老年抑郁症仍无特异性诊断手段,因为其他精神障碍(如恶劣心境、适应障碍、躯体疾病或药物依赖所致心境障碍、睡眠障碍、疑病症甚至精神病)均可以有抑郁表现,但可通过某些关键症状(食欲减退、睡眠减少、缺乏活力和兴趣丧失不突出,而躯体主诉则较明显等,进行识别。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自责自罪,不善于表达目前的抑郁心境(隐匿性抑郁症),因此在对老年人作出抑郁症诊断时,尤其是在他们否认有抑郁情绪时,需要谨慎地询问其对生活是否满意、对未来是否充满希望、是否感觉自身还有价值、是否觉得自己孤苦无助等,以便了解其是否存在偏见、主动性如何、是否有顾虑等。

约65%的老年抑郁症有疑病症状。

老年抑郁症更多的是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妄想)的抑郁。

4 临床特点老年抑郁症除具有抑郁症的“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行为动作减少)症状外,还表现为症状的不典型,即情绪异常和躯体主诉呈混合状态。

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的并不多见,但认知功能损害、脑萎缩、深层的白质改变程度均较年轻人严重,复发率、躯体伴发疾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明显区别在于:1)躯体症状较突出,如食欲不振、失眠、浑身无力、头痛等,抑郁情绪往往为缺乏器质性病因的躯体症状所掩盖,称为“隐匿性抑郁症”。

2)疑病,虽然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患者却疑虑重重,对各种轻度躯体疾病过分担心,怀疑“长脑瘤”、“卒中”、“半身不遂”及“肠道梗塞”等,焦虑抑郁情绪有增无减。

3)激越症状,严重的抑郁症表现为异常的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拒饮拒食和终日惶恐不安,患者妄想症状比较多见,如罪恶妄想、被害妄想以及嫉妒妄想等。

4)认知功能障碍和“假性痴呆”,有些患者伴有痴呆综合征,在抑郁症状消除后可全部或部分得到控制。

5)白杀危险大,老年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危险率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且白杀成功率高。

国外资料显示,大于65岁的男性白种人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且这些自杀患者往往是在重性抑郁的首次发作时自杀性,其抑郁症状还未引起注意.更未得到有效的治疗。

5 常见并发症老年抑郁症常有某些脑异常,如脑室扩大、脑萎缩、白质增厚等,将导致全脑皮层血流减慢、脑代谢降低。

老年抑郁症若合并血管性疾病,常伴有大脑基底神经节和大脑前额叶的损害。

卒中发作的老年患者可伴发抑郁症。

脑血管疾病可诱发老年期抑郁综合征,并使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加明显或顽固化。

基底节、左半球损害,尤其是额极损害容易出现应激后抑郁症。

皮质和腔隙性脑梗死伴发最多的是抑郁症。

帕金森病可伴发抑郁症。

心境和运动的关系很复杂。

帕金森病可能被诊为原发性抑郁症,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症也可能不被识别,要完全依据临床表现区别抑郁是与原发的运动功能障碍相还是与原发的抑郁症相关很困难。

如帕金森病的运动徐缓和面具脸表现的动作缓慢,类似抑郁症的症状,通常还被描述为精神活力不足、情感不活跃,这种现象可在正接受治疗的伴帕金森病的抑郁症患者身上观察到。

抗帕金森病药物能使运动功能障碍缓解,但不能使心境改善。

电抽搐治疗能够治疗帕金森病的抑郁情绪和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在心境改善之前其运动障碍就已逐渐改善。

痴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AD患者有重性抑郁症表现。

一些患抑郁症的老年人在抑郁症部分或全部缓解后可出现痴呆综合征,诸如“假性痴呆”、“抑郁性痴呆”、“具可逆性痴呆的抑郁”等名词常用以描述这种暂时性的认知障碍综合征。

在抑郁症缓解后仅有部分认知功能改善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处于痴呆的早期阶段,抑郁综合征的重叠会加重认知障碍症状。

许多抑郁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还可以与内科和神经科疾病的表现重叠,如失眠、疲乏、激越和精神活力阻滞都可由内科疾病和痴呆引起。

情感淡漠可以是额叶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也可被错认为是抑郁症的阻滞特征。

情感淡漠还可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内科疾病和精神障碍,包括帕金森病、澹妄、痴呆和精神分裂症、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情感淡漠有时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平淡、思维贫乏、孤僻、退缩)相区别。

6 药物治疗6.1 针对临床特点合理选择药物老年人最基本的生理改变是适应能力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躯体疾病与躯体性精神症状重叠,加上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较中青年患者差,因此药物选择尤为重要。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应无心脏效应和体位性血压降低效应,镇静作用少,对记忆力和体力无损害。

抗抑郁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降低医疗保健费用,降低死亡率。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对老年抑郁或重性老年抑郁症有效。

老年人对TCA的治疗反应和毒性反应均较敏感,TCA引起的便秘、口干使老年人难以忍受,严重的还会引起肠梗阻、进食减少;TCA 的中枢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还将导致记忆下降和注意减退,甚至引起谵妄;另外,TCA的直立性低血压、镇静和心脏毒性对老年人来说也是致命的。

TCA的代表药物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现已不大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

MAO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直立性低血压,可导致老年人跌倒、头部外伤或骨折。

MAGI 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可导致恶性5-羟色胺综合征。

MAGI 与某些食物和老年人常服药物之间存在着可能危及生命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服用MAOI者必须禁食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禁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如安非他明及含有去甲麻黄素、伪麻黄素的药物),否则会出现高血压危象,甚至会中风致死。

SSRI是目前治疗老年抑郁症优先选择的药物,由于其大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剂量调整范围小,故有很好的依从性。

与TCA不同,SSRI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小,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很弱,不损害认知功能。

老年人使用SSRI的不良反应有过度抗利尿激素分泌作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心动过缓。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女性,在使用SSRI时有可能出现暂时的、轻度的和无症状的低血钠。

老年人使用SSRI会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包括肌张力增高和静坐不能,这会加重特发性帕金森症的运动障碍。

SSRI 的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

目前,以氟西汀为代表的SSRI已逐渐替代了以阿米替林为代表的TCA,原因是:其对5-HT再摄取部位有特殊亲和力,对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和组织胺受体的亲和力弱,因而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与TCA相当;因为其副作用轻微,且恢复较快,患者耐受性好,治疗依从性高,尤其适用于老年抑郁患者,而TCA在胆碱能和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很重,影响依从性。

因此,S SRI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1)等是较新的抗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米塔扎平、布普品等。

以米塔扎平为代表的SNRI通过增强NA能递质系统,增加5-HT介导的5-HT能递质系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临床效果,各自作用的受体不同,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由于SSRI对NA受体、胆碱能受体、阿片受体、苯二氮卓类受体等的影响都很小,其不良反应主要与5-HT有关且较轻,可自行消失,故易被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体弱的老年人,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一线临床用药。

另外SNRI因阻断5-HT2和5-HT3受体,可减轻胃肠道的反应,且避免了对性功能的影响,故易被老年男性患者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