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家具设计史-后期(宋辽金西夏时期)
中 外 家 具 史(三)
![中 外 家 具 史(三)](https://img.taocdn.com/s3/m/30d1fbf4aef8941ea76e05e1.png)
《宫沼纳凉图》中的矮桌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昭乌达地区辽墓 壁画中的矮桌
内蒙古辽墓出土木桌
内蒙古辽墓壁画上的矮桌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金代墓室壁画《备膳图》中的方桌
关于矮老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河北辽金墓壁画中的矮老桌
北京房山辽塔地宫中的供桌示意图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元《秋庭书壁》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元《冬室画禅》
关于裹腿枨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山西冯道真墓室壁画上的方桌
内蒙古墓室壁画中的长桌
矮桌
关于罗锅枨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元洪洞广胜寺壁画中的罗锅枨桌
关于霸王枨
《瑶台步月图》中的夹头榫案
《唐五学士图》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宋画像砖妇女斫鲙图中的夹头榫案 河北钜鹿出土木案 《槐荫消夏图》中的夹头榫案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李嵩观灯图》中 的夹头榫案
《蕉荫击球图》中的案
《村童闹学图》中的夹头榫案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明代开光坐墩 《羲之写照》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明.商喜《写生图》中的藤墩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秋庭婴戏图》中的漆木坐墩
椅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十八学士图》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河北巨鹿出土靠背椅
明式灯挂椅
3 垂 足 而 坐 时 期 的 家 具
室内与家具设计史-后期(宋辽金西夏时期)
![室内与家具设计史-后期(宋辽金西夏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80dc88f90242a8956bece4f7.png)
晋祠圣母殿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 飞梁。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 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 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 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 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 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 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 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 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建筑 结构有宋代特点,小八角石柱, 复盆式莲瓣尚有北魏遗风。这种 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 式,虽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面 中偶有所见,但现存实物仅此一 例。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 筑很有价值。
宋画滕王阁:
从图所见,阁立 在高大城台上,为纵横两 座二层楼阁丁字相交。全 阁共有28个内外转角,结 构精巧,造型华美。阁内 各层虽硕柱林立,但空间 宏敞流通,上下楼层又都 有外廊,便于眺望。
四、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 是分不开的。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 同,这和装修的变化是有密切关联的。 瓦饰在此时期多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 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 烂的印象。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覆 斗井等。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 和土朱刷饰三类。 家具基本上废弃了唐以前席地时代的低矮尺度,普 遍因垂足而坐而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也相应提高。从 《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京城汴梁的民间家具也采用新 的方式。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当心间内柱及藻井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藻井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天花藻井山西应县净土寺大殿藻井保国寺位于宁波江北区洪塘镇北的灵山山腹中距市区位于宁波江北区洪塘镇北的灵山山腹中距市区15公里至今已有公里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
中国室内计发展史
后期——宋辽金西夏时期
中国室内设计史精选全文
![中国室内设计史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bc3a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5.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室内设计史中国室内设计史一、原始社会—朦胧的设计意识1、巢居、穴居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断崖上的横穴——坡地上的横穴——袋型竖穴(临时遮掩)——袋型竖穴(活动顶盖)——袋型半穴(屋)——直壁半穴——木骨泥墙——地面之屋(室)2、最基本的空间布局:方形和圆形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
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3、装饰与陈设:多为几何纹样,运用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①人面纹(人面和太阳结合)②鱼纹(单体/复体)③植物纹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
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二、设计萌芽和发育—夏、商、周、春秋时期1、社会背景奴隶社会阶段,又是青铜时代,西周的版图已近我国现今版图,西周是奴隶制完备与衰落时期,也是华夏民族进一步融合、国家巩固统一的时期。
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提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
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
2、建筑概况与规划①建筑概况:城堡、城市、宫殿、庙宇和墓葬。
(这些建筑更加适合于“礼”的规范)②建筑平面形式:平面大都是大尺度的矩形,有前廊、围廊和回廊围成庭院,大门基本位于中轴线上。
中外家具发展史
![中外家具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6a06e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d.png)
巨大的变化.
古代家具
• 以古埃及家具为开端,亚述和希腊早期家具 都曾受到埃及的影响.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家 具随其文化的高度发展而出现了新的形式,进 而影响到罗马家具的发展.
古埃及家具
• 家具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 前2686~前2613.在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坦阿蒙法老 约公元前1358~前1348的陵墓中,已有了十分精致的 床、椅和宝石箱等家具.其造型严谨工整,脚部采用模 仿牛蹄、狮爪等兽腿形式的雕刻装饰,家具表面经过 油漆和彩绘,或用彩釉陶片、石片、螺钿和象牙作镶 嵌装饰,纹样以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古埃及家具的用 料多为硬木,座面用皮革和亚麻绳等材料,结构方式有 燕尾榫和竹钉.
亚述家具
• 在西亚建筑遗迹的浮雕上,记载着公元前7世 纪亚述家具的形象,其品种、造型和装饰与古 埃及家具十分相似.较具特色的是旋木椅脚的 出现,以及在榻、椅和凳上都铺设有穗子镶边 的软垫,显示出华丽的东方色彩.
古希腊家具
• 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家具出现了新的形 式.典型的是被称为克里斯莫斯的希腊椅子,采 用优美的曲线形椅背和椅腿,结构简单、轻巧 舒适.家具的表面多施以精美的油漆,装饰图案 以在蓝底上漆画的棕榈带饰的卍字花纹最具 特色.
仿罗马式家具
• 9~13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家具的式样. 其特征是椅和凳的腿多由旋木制成,箱和柜图2 采用简单的板状结构,表面涂以明快的色漆,并 以金属铸件作加固和装饰.偶尔略施一点简洁 的浅浮雕,显出质朴无华的风格.
哥特式家具
• 14世纪后,哥特式建筑上的装饰纹样开始被 应用于家具,框架镶板式结构代替了用厚木板 钉接箱柜的老方法.出现了诸如高脚餐具柜和 箱形座椅等新的品种.哥特式家具的主要特征 在于层次丰富和精巧细致的雕刻装饰,最常见 的有火焰形饰、尖拱、三叶形和四叶形饰等 图案.常用的木材是橡木.
室内家具与陈设,中外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
![室内家具与陈设,中外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376465783e0912a2162a1a.png)
室内家具与陈设家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晶,不论是工作、学习、休息,或坐或卧或躺,都寓不开相应家具的依托.此外,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许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用品,也均需要相应的家具来收纳、隐藏或展示.因此,家具在室内空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和很重要的地位,对室内环境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具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政治制度、生活方式、风格习俗、思想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具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缩影.名鼎檀红木家具第一节家具的发展一、我国传统家具根据象形文、甲骨文和商、周代铜器的装饰纹样推测,当时已产生了几、榻、桌、案、箱柜的雏形。
河南信阳春秋战国时代楚墓的出土文物及湖南长沙战国墓中的漆案、雕花木几和木床,反映当时已有精美的彩绘和浮雕艺术。
从商周到秦汉时期,由于人们以席地跪坐方式为主,因此家具都很矮。
从汉代的砖石画像上,可知屏风已得到广泛使用。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晋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北魏司马金龙墓滦屏风画中看,当时已有餐榻,敦煌壁画中凳、椅、床、塌等家具尺度已加高。
一直到隋唐时期,逐渐由席地而坐过渡到垂足坐椅.唐代已制作了较为定型的长桌、方凳、腰鼓凳、扶手椅、三折屏风等‘可从甫唐宫廷画院顾闽中的“韩熙夜宴田”及周文矩的“重屏绘棋图* 中看到各种类型的几、桌、椅、靠背椅、三折屏风等。
至五代时,家具在类型上已基本完善。
宋辽金时期,从绘画( 如宋苏汉臣的‘秋庭婴戏田” ) 和出土文物中反映出,高型家具已普及,垂足坐已代替了席地而坐,家具造型轻巧,线脚处理丰富。
北宋大建筑学家李诫完成了有34 卷的《营造法式) 巨著,并影响到家具结构形式.采用类似梁、枋、柱、雀等形式。
元代在宋代基础上有所发晨.明、清时期,家具的品种和类型已都齐全,造型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我国家具的独特风格.明清时期海运发达,东南亚一带的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等,S 入我国.园林建筑也十分盛行,而特种工艺,如丝、雕漆、玉雕、陶瓷、景泰蓝也日趋成热,为家具陈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软装设计家具史
![软装设计家具史](https://img.taocdn.com/s3/m/7339b9d0195f312b3169a52e.png)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公元220)
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
家具的发展变化 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见萌生尚 未普及。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①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②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 ③出现软垫 ④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了青铜家具。 家具结构 早期的木家具已从建筑中移植应用榫卯结构。
漆饰工艺已较普遍。当时的涂料取自漆树的汁液,称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 树胶质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种色彩,用它作涂料既能保护器物,又起到装饰作用。 东周时期留存的漆木家具较多。黄河中、下游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饰以云雷、 回纹、蟠螭、窃曲等图案的彩绘;江汉、江淮地区楚墓出土的座屏、几、案等漆 木家具,造型优美,纹饰流畅。
金银青铜龙凤案 · 战国
漆几· 战国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此案设 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 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 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 面可能是漆木的。 这是从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的彩绘漆几。 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结构合理,竖立的 两块木板为几足,中间横板为几面。立板 侧面绘饰云纹,精美无比。
周俎 · 周
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 或陈列牲畜之用具。图中的俎为四条 腿,前后腿下端加一横木,使俎腿不 直接着地,由横木承接,这是后世家 具“托泥”的始祖。
饕餮蝉纹俎 · · 商· 周
此俎为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 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 夔纹、饕餮纹。我们可以从这种板 足俎的造型中看到后世桌案类家具 造型的身影。 腿下面有横木承托。整体髹黑漆, 没有饰纹,有商国遗风。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977e2c2cc7931b765ce15e7.png)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
• 宫殿
• 汴梁宫殿规模和气势远不如唐,特别之处是广泛使用“工”字形平面 ,并对金、元宫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集中的娱乐场所——瓦 子,由各种杂技、游艺表演的勾栏、茶楼、酒馆组成,全城有五六处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
一· 城市
1· 宋东京 宋王朝960年建立,,定都开封,称东京。为北宋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的中心。
· 沿革 春秋时郑国曾在此筑城,取名开封。开拓封疆之意,定都前位州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
艺术成就
①筑山 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 把天然山岳做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 ,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优,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②置石 用石方面,以太湖石、灵壁石之类为主,经过优选石料千姿百 态,山池中、山坡上亦有特置的峰石。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建筑
艮岳
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程。
筑山、凿池引水,建造亭阁楼观,栽植奇花异树,历时6年,规模不 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远超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浓 郁的文人园林意趣,是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建筑,东半部一山、西 一水,形成“左山右水”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水体。
中式家具简史
![中式家具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7420f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e.png)
中式家具简史中国家具发展史目录:1.夏、商、周时期家具2.秦汉时期家具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4.隋唐五代时期家具5.宋元时期家具6.明清时期家具7.民国时期家具8.近现代家具夏、商、周时期家具(公元约前16世纪~公元前249年)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我们的先民终于能够基本定居下来。
但当时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由于房屋的低矮和狭小,于是诞生了传统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方式且延续了数千年。
当木构建筑出现人类脱离原始的穴居生活后,家具随之得到新发展。
夏、商、周三代,中国演绎了奴隶制社会和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从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中,可以看到象几、俎、禁这样的青铜礼器成为后世家具几、案、桌、箱、橱的母体形象。
此时期青铜家具的特点是质朴浑厚、神秘威严,以饕餮纹、蝉纹、云纹等为主的装饰纹样和图案同样有力而凝重。
三代的坐具还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并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手工业的发展,髹漆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平,漆木家具开始出现。
当时的竹席、床、几、案、屏风、箱等低矮型漆木家具色彩艳丽,以黑色为底,配以红、黄等颜色,装饰以浮雕的四方连续图案,简单朴素而不失华美。
秦汉时期,家具的类型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
但由于席地而坐,几、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几在春秋战国时多置于床上作凭倚之用;案到汉代多设于床前或榻的侧面,案面逐渐加宽加长;屏风呈两面或三面形,置于床的后边和侧边。
至东汉后期,胡床也由西域传入中原,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的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公元220~581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导致军阀混战的不断,也因此却促进了各民族、教派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与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和吸收。
第五章宋、辽、西夏、金时期的建筑设计
![第五章宋、辽、西夏、金时期的建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d096f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7.png)
第三节 小结
宋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全盛期,辽承唐制,金随宋风,西夏别具 一格,多种民族风格的建筑共存,是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特点。
宋朝的建筑学、地学等都发展到了更高程度,建筑制度更为完善,礼制有 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并著作了专门书籍以严格规定建筑等级、结构做法及规范 要领。
——梁思成
图5.1.3 河北正定隆兴寺,宋朝
宋朝砖石建筑的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 次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仿多层木构的砖石塔,石塔数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 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建筑装饰设计方面,宋朝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 隋唐有着显著不同。宋朝建筑在技巧娴熟的基础上,更注 重细部的设计,不仅对梁柱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局部 装修和色彩装饰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处理。如将格子门的一 条门框设计出多种断面形式,在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加上 凸起的线脚,用由浅到深、四层晕染的手法绘制彩画,雕 饰更为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图案等。
佛塔在现存西夏佛教建筑中种类最多,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和花塔 等,造型挺拔高耸,在佛寺整体建筑中处于中心或重要位置,是西夏组合建筑 群体的标志。
西夏石窟寺建筑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己开凿的洞窟较少, 主要是重新修饰前代石窟,如甘肃敦煌莫高窟、肃北五个庙石窟和内蒙古鄂托 克旗百眼窑等都留有西夏修造的石窟遗迹。
辽金的建筑以汉唐以来逐步发展的中原木构体系为基础,广泛吸收其他民 族的建筑设计手法,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完成了上承唐朝下启元朝的历史过渡。
思考题:
1、社会发展状态对宋朝建筑设计的影响。 2、宋、辽、金及西夏建筑的设计异同。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9de1f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f.png)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想来,这样的生活该有多棒!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起居形式主要分为席地和垂足两种,家具的发展又是根据人们的起居方式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各类家具在其功能、形制、尺寸等方面都要适应起居的需要。
从起居的方式演变过程来看,家具发展经历了由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席【榻之始】、俎/几【案之始】、禁【柜之始】、扆【屏风之始】。
这个时期的家具材质以青铜、石质和漆木镶嵌为主。
到了商代,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已经出现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还有镶嵌象牙、松石等。
主要以青铜家具为主。
夏商周阶段,整体文化氛围原始古拙,质朴浑厚。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封建,相信鬼神存在,所以家具表面纹饰多为凶猛的饕鬄纹,以求震慑鬼神,保护自身平安。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或跪于地上,所以这个时期的家具设计得较为低矮,以几和案为主。
几案一开始,主要用于祭祀,随着社会发展,后来在四条腿的基础上,在两腿之间加上横梁,起到加固的作用和美化装饰。
后来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出现了食案,汉代还有一种就用于书写的大几案,有点类似办公桌的意思。
古代常用的主要有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
他们各以不同的装饰手法而得名,又体现出不同的等级和名分。
玉几,即镶嵌着玉片的漆几,是等级最高的一种,常是最高统治者使用。
雕几,雕,即雕刻。
即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漆几,是专为年迈老臣而预备的礼节性较强的一种几。
彤几,意指红色漆几。
漆几,即黑色漆几。
古代漆不言色皆黑。
素几,即以白色装饰几身。
这个时期使用的坐具主要是茵席和卧榻,茵席可舒可卷,随用随设,即轻巧又灵便,极受人们喜爱。
茵席产生时间无法确定,但在夏的大禹时代,就已经使用,并且有花纹修饰,商代以后使用逐渐多了起来,还和繁琐的礼节结合起来。
中国古代家具史
![中国古代家具史](https://img.taocdn.com/s3/m/875c045b77232f60ddcca145.png)
选材:紫檀,红木,花梨木,鸡翅木,楠木,铁梨 木,乌木,黄杨木等。 设计特色: 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不同 部位采用不同的榫卯 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 加掩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 致细腻。 注重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 线条流利 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脚 简练细致,朴实无华,制作精工,一线一面,曲 直转折均一丝不苟,严谨准确。
此外,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 案类家具的装饰上。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上,可以看到丰富 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 了很高水平。 夏商周是家具起源时期,主要出现的家具品种:
席——床榻之始; 俎、几——桌案之始; 禁——箱柜之始; 扆——屏风之始。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 史
中国家具主要经历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 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秦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形家具盛典时期, 第六阶段——明、清: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 (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是中国家具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 圆案(檈)、长杌、橱,并有笥[sì ]、簏[lù](箱)等竹 藤家具。 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qí ]床垂足,并加了床顶、 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摺多牒围屏。 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 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至南北 朝,垂足坐渐渐流行。
图3 椭圆圈口
图4 壶门券口
家具的发展及风格演变
![家具的发展及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30b2a7ca417866fb84a8e2a.png)
(4)酒桌 半桌
这两种形制较小的长 方形桌案,常用于酒宴之 上。
洒桌上边缘多起阳线一条, 名叫拦水线,
半桌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 的大小,又叫接桌,一张 八仙桌不够用的时候,就 加一个半桌。
(5)条桌 条几 条案
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两端高起 的叫“翘头案”。可分为琴几、炕几、方几、茶 几、架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
2.1 国外家具
3.古罗马家具(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
2.1 国外家具
二、中世纪的家具 1.拜占庭家具(328~1005年)
2.1 国外家具
1.拜占庭家具(328~1005年)
2.1 国外家具
二、中世纪的家具 2.仿罗马式家具(10~13世纪)
2.1 国外家具
二、中世纪的家具 3.哥特式家具(12~16世纪)
2.1 国外家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代表
中国椅 1949 汉斯·维格纳(生于1914年)
2.1 国外家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代表
温莎椅 汉斯·维格纳(生于1914年)
2.1 国外家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代表
查尔斯·伊姆斯(1907~1978年)
2.1 国外家具
四、国外现代家具
现代家具泛指19世纪后期以来,以现代先进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为代表,以简洁的形体、合理 的结构、多样的材料及淡雅的装饰,或基本不作装 饰为特点。
2.1 国外家具
四、国外现代家具
第一阶段:现代家具探索及产生时期(1850~1914年)
1.艺术运动及学派:
①工艺美术运动 ——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 ②新艺术运动——以装饰为重点的个人浪漫主义艺术 ③维也纳装饰艺术学校——现代形式必须与时代生活 的新要求相协调 ④德意志制造联盟——把艺术、工艺和工业化融合在 一起
6宋辽金室内设计
![6宋辽金室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53a86f7fd5360cbb1adb15.png)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内部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景
藻井多用在佛殿或宫室,用顶部的构件架构并装 饰。宋代藻井多为”斗八“,即方形的四角抹斜,成 八角,再在上面支架八楞,收成八角攒尖。辽独乐寺 观音阁上层藻井和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第5层藻井是现存 最造斗八藻井实例。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当心间内柱及藻井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藻井
方式之二是减柱或移柱,减柱是抽掉空间内的某些柱子。 移柱是将某些柱子向前或向后移动。目的都是为了满足 特殊的功能要求,也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方式之三是在内部设置扇面墙,用以划分空间或形成主景 的背景。在宫殿和佛寺中最常见。
B垂直方向上的变换 中国传统建筑中,多层与高层建筑较少。宋辽金时,阁楼、塔相对 较多。于是人们在垂直方向上变换空间,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和创造 此前少有的环境。如在供奉高大佛像的楼阁中,往往将佛像置于高达2或 3层的高大空间,再围绕佛像逐层设置勾栏,作为人们瞻仰佛像的地方, 进刚在佛像的顶部设藻井,以突出佛像所在的位置。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次 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塔数 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 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期砖 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是 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大 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式 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形 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宋初开始强盛,拓展 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川),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 响,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
古代中国室内空间发展史
![古代中国室内空间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4e585c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e.png)
古代中国室内空间发展史翟少彬【摘要】民计民生,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坚实厚重的基础构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古国、人口大国,人民的吃穿住行,一举一动莫不影响着举国的发展.中国历来是一个农耕国家,人们择良田而栖,世代定居,逐渐形成一个集群,一个村落,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国家.而因为中国的农耕文化,人们要依田而居,便由此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住宅构造,进而影响到了住宅内部的陈设与布局.【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古代;室内空间;历史【作者】翟少彬【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38因为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进程,要统一而论下来实为庞大驳杂,故此本小节在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中选取几个较为关键的时期节点来进行研究分析。
1 原始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较为低下,日常借以栖身的是天然洞穴,但在洞穴内壁上会绘以图案,既有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性、对大自然的膜拜祭祀性,又有对生活空间一定的装饰性。
在后来的发展中,原始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并对住所主动的加以改造。
进入新时期时代晚期,人们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被原始的农业种植方式所取代,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并且根据生活地点的差异,衍生出了不同的建筑住宅形式。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式较为简单,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为主,但在建筑的内部生活空间上,原始人民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雏形。
在较小的房子中会合理的安排室内支撑住的位置,并且考虑到美观和动线的流通性,而在较大的房子中,还会按照不同的需求将其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几个空间,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美化装饰,如将地面处理平整光洁,室内墙面进行粉涂或饰以简单图案。
原始社会的建筑和室内因为生产力、工具等因素的限制,较为简陋,可是在对其空间的划分上追求最大利用效果,对室内进行简单的装饰方面都体现了先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对审美功能的一定追求,中国室内设计进入了萌芽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94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西夏 (1032年—1227年):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张, 五代时得燕云十六州,进入河北、山西,形成与北宋对 峙的局面。其建筑多保留唐代建筑手法。遗存建筑主要 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河北蓟县独 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北京天宁寺塔等。
第三,景观建筑增多 景观建筑可以理解为其他建筑的景观点,有些 建筑以观望周围景色为主旨,也可称为观景建筑, 宋时的很多楼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种功能和性质。 宋代许多文人墨客,借景抒怀,寄物咏志。给 观景建筑冠以有特意题署:“见山堂”、“望海 楼”、“得月楼”、“烟雨楼”、“凌云阁”等, 其做法不仅流行于当时,对以后乃至今日的园林和 室内设计也有深刻的影响。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 宁二年(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辽代木塔。此塔在 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术、内部 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塔平 面八角形,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高 67.3米,底层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 但由于各层屋檐上配以外挑的平座与走廊, 层层梁坊、斗拱、栏杆重叠而上,加上造 型优美的塔顶、塔刹。在结构上,木塔使 用明袱、草袱两套构件;各层上下柱不直 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的斗拱 中(称为“叉柱造”),全塔装有木质楼 梯,可逐级攀登至各层。
晋祠圣母殿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 飞梁。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 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 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 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 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 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 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 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 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建筑 结构有宋代特点,小八角石柱, 复盆式莲瓣尚有北魏遗风。这种 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 式,虽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面 中偶有所见,但现存实物仅此一 例。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 筑很有价值。
方式之二是减柱或移柱,减柱是抽掉空间内的某些柱子。 移柱是将某些柱子向前或向后移动。目的都是为了满足 特殊的功能要求,也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方式之三是在内部设置扇面墙,用以划分空间或形成主景 的背景。在宫殿和佛寺中最常见。
B垂直方向上的变换 中国传统建筑中,多层与高层建筑较少。宋辽金时, 阁楼、塔相对较多。于是人们在垂直方向上变换空间, 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和创造此前少有的环境。如在供 奉高大佛像的楼阁中,往往将佛像置于高达2或3层的 高大空间,再围绕佛像逐层设置勾栏,作为人们瞻仰佛 像的地方,进刚在佛像的顶部设藻井,以突出佛像所在 的位置。
河北正定隆兴寺佛香阁侧面
河北正定兴寺转轮藏殿
第二,出现了“抱厦”。北宋隆兴寺摩 尼殿,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平面呈十 字形的大型佛殿,亦为现存木建筑中 四面施抱厦最古之例。正中殿身五间, 进深五间,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 形,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 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 前,殿身全是厚墙围绕,只抱厦正面 开门窗。此殿在立体布局上富于变化, 重叠雄伟,端庄严肃之中又显露出活 泼生动的性格。这类别致的建筑样式 在宋代以前较为少见,宋代以后流传 到日本等国。但遗憾的是,它却没有 出现在后续各朝的建筑式样之中。
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地区之后,吸收 宋、辽文化,营建中都(今北京城)。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党羌族为主体的政权,北宋 初开始强盛,拓展疆土。建都于大兴府(今宁夏银川), 其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藏文化双 重内涵。
整体来看,这个时期的建筑情况有:
宋辽金西夏建筑总体来说,仍沿隋唐方向发展,有调 整、丰富,但没有开拓全新局面,具有守成一面; 市民阶层兴起,注重现实生活,追求物质生活,隋唐 建筑的雄伟、质朴,逐渐被秀美多姿所代替; 江南建筑兴起,与北方建筑遥相呼应,江南建筑妩媚 秀丽,北方建筑雄健厚重; 宋代建筑风格多样,装修更加精致,木结构建筑形制 和做法逐步完整。
以佛殿为中心的佛寺,比前者多。典型实例有河 北正定隆兴寺(北宋)、河北蓟县独乐寺(辽)、辽宁义 县奉园寺(辽)等。 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形式特点: 1.许多山门和主殿采用了楼阁的形式,独乐寺主殿观音阁 就是一幢外观2层,内为3层的楼阁。山西大同善化年 是辽金名刹,大雄宝殿前东西廊上的配殿也是楼阁, 只有西侧的一座尚存,名为普贤阁。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表示了这一点。从 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体量与屋顶的组 合很复杂,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上有很高的水平。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 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 例。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 的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 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第三节 装饰与装修 1 顶棚 宋辽金时,很多大殿等建 筑不做吊顶,而梁架外露, 《营造法式》中,成为“彻上 露明造”。 做吊顶者,称为天花。天 花有2种形式:平闇和平棊。 平闇以方木条组成方格网,再 在上面加盖板,板子不施彩画。 平棊,也叫平棋,以间广和步 架为准,四周做埕枋,上钉背 板,大致如棋盘。
晋 祠 建 筑 环 境
第二节 平面组织 1.内外空间关联 宋代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更加重视选址 这在园林建筑与住宅建筑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宋代 园林的规模小于明清,园林中的建筑也相对稀疏。但宋 代园林建筑的布局已经注意了景物之间的联系,并巳形 成借景、对景、隔景、障景、漏景等手法。 第二,改善店、街关系 宋代,建筑与街道、广场的关系已有重大改变。 唐代实行里坊制时,居民被限制在一座座坊墙内,在街 上只能见坊墙,而无法见住宅,市场也被局限在几个指 定的坊内。商品经济发展后,里坊制不得不被废除。至 北宋,商铺和住宅直接向大街开门、以致河道码头和交 通要道大都成了繁华的商业衔。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
后期——宋辽金西夏时期
第一节 宋代时期的建筑概况
宋:(960年—1279年) 经过了五代短暂的纷争,宋朝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具更进步,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 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 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 殿、台、楼、阁。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 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 —《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 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次 是桥梁。宋塔绝大多数是砖石塔,石塔数 量也很多。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 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此时期砖 石塔留存很多,形式丰富,构造进步,是 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除墓塔以外,大 型砖石塔可分为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式 塔一般不能登临,多为实心,构造与外形 比较划一,而楼阁式塔则比较多样 。 北宋年间河北定县的开元寺塔,八角 十一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 座古塔。《定州志》载:“盖筑以望契 丹”,故又名料敌塔。
2.室内内部空间的变换 中国传统建筑以“间”为单位,又以木结构承重、体 型的变化,特别是高度方向的交化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 制,但宋代建筑,明显有了突破,这使得建筑空间的形 式变得丰富。 A水平方向上的变换 方式之一是改变开间与进深的数量,如开间为3、5、7、 9,进深4、6、8架椽,甚至12架椽。有些建筑,平面呈 十字形或凸字形,实际也是开间、进深有改变。
宫殿建筑,广泛使用工字形平面。例如宋大庆殿 有中廊与后阁相连,平面呈工字形。 商业建筑大增,拆除坊墙,分散市场,开辟夜市。 出现专业娱乐性建筑——“瓦子”,集中杂耍、杂剧、 游艺和茶楼,其中包括演出百戏、杂剧的“勾栏”。 有些瓦子中包括勾栏五十余处。有名酒楼——樊楼, 由5座3层楼组成,以飞桥相连。宋诗云“忆得少年多 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寺庙建筑遗存较多。寺庙布局主要2类,一类以 塔为中心,另一类以佛殿为中心。 以塔为中心的寺庙,早期多,隋唐少,宋辽愈少。 如山西应县佛宫寺,河北涿县普寿寺等。特点是庭院 为矩形,山门在庭前正中,塔在中轴线偏后处。
隆兴寺摩尼殿
晋祠:
晋祠重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 现在的主要建筑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 山顶。大殿副阶周匝,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 廊下宽敞,为唐、宋建筑中所独有。蟠龙柱形制曾见 于隋、唐之石雕塔门和神龛之上。在中国古代建筑已 知木构实物中,此属先驱。柱上斗拱出跳,下檐五铺 作,上檐六铺作,昂跳调配使用,昂形规制不一、真 昂、假昂、平出昂、昂形耍头等皆用之。斗拱形制如 此繁复多变,使建筑物愈益俏丽。殿内无柱,六架椽 的长袱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殿内用材较大,采用砌 上露明造。飞梁是殿前方形的鱼沼之上建一座平面十 字形,犹如大鸟驾飞的桥,四向通到对岸,对于圣母 殿,又起着殿前平台的作用,是善于利用地形的设计 手法。桥下立于水中的石柱和柱上的斗拱、梁木都还 是宋朝原造。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但 日益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必然要求突破这种封 建统治的桎梏。到了宋期,都城汴梁已完全是 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了。城市消防、交通运输、 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 东京汴梁的建筑与街市
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 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是第一个用文字确 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 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材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用 “材”。“材”一经选项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 规定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 工也方便。以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此办法,直至清代。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 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开元寺塔
六、园林兴盛: 北宋、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统治阶级对人民横征暴敛,生活奢靡,建造了大量 宫殿园林。 宋太祖乾德中,置琼林苑于顺天门大街,太宗太 平兴国中,复凿金明池于苑北,导金水河注入,以 教神卫虎翼水军,习舟楫,因习水嬉。宋徽宗筑寿 山“艮(gen )岳”于禁城之东,备“花石纲”,调 用漕运纲船(10船为一纲),采运江南奇花异石, 成为历史是有名的荒唐事件。收江浙中珍异花木竹 石,凡六载而始落成,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莫不 毕集,飞楼杰观,集于斯矣,古代假山,结构之精, 以此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