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结构与形态
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布局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893b0cd50e2524de5187ea1.png)
一、城市布局形态1、集中式网格状环形放射状2、分散式布局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卫星状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
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
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
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教案之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教案之城市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e81704a57f1922791688e88c.png)
第XX讲城市总体布局(4学时)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在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是把城市看作点,研究地区范围内城市的部署,是解决生产力合理分布问题的结果和反映。
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或者城市总体布局,是把城市看作面,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
具体地讲,城市总体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如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
——城市总体布局通过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等。
对于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包括各项用地的功能组织)、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以及城市艺术风貌的探求,都要涉及到城市的总体布局,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结果,最后又都要落实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城市总体布局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切实掌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城市发展做出足够的预见。
它既要为城市远期发展做出全盘考虑,又要合理地安排近期各项建设,力求城市总体布局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和带来经营管理的经济性。
——城市总体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总体布局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科学技术的及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通运输的改进与提高、新资源的发现与利用、能源结构的改变与完善等等因素,都会对城市总体布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在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
总体规划(PPT)
![总体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3a7ec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a.png)
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
密尔顿.凯恩斯
环形放射状
由放射形和环性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
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整性差,不利 于建筑的布置
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优点 布局灵活,具有弹性 环境优美,贴近自然 各要素布局关系井然有序 缺点
城市形态是表象的,能反映城市发展变化的空间特征
城市布局模式
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
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 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 便居民生活
网格状
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 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
城市规模
以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城市人口规模
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户籍非农业人口; 户籍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用地规模 根据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和合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
用地规模 = 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 组合的综合反映,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 出来的
用地分散,浪费土地 基础设施不易统一配套,建设成本高
跨区出行距离远,联系不便
组团状
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 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 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 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 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 道交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 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 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第三讲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总体布局
![第三讲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171af5461eb91a37f1115c86.png)
4、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衍生类型 (1)单核集中块状结构类型 城市新增功能用地围绕着原有核心区,向周围较 为紧凑、均衡、呈圈层扩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型 其形成机理与单核集中块状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受 自然条件或交通要素的限制,城市向各个方向的扩展 表现出不均衡性,若干方向较为发育,若干方向较为 不发育,总体呈放射状。如南昌、合肥等城市均为连 片放射状城市空间结构
(5)分散型城镇结构类型: 集中的城市为分散的若干核心城镇所代替,各类外 围功能区也分置于各自的核心城镇和卫星城镇。这类城 市的空间格局最为松散,如淮南、大庆等城市均为分散 型城镇结构类型。又可分为:多点分散、分散组团。
(6)一城多镇结构类型: 城市中心区和部分外围功能区形成中心城区,而 另一部分外围配置在相应的卫星城镇中。主城区是城 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而卫星城镇则具有某种 专业职能,如个旧、重庆等城市均为一城多镇型城市 空间结构。
研究的切入点。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二、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的功能
雅典宪章(1933年):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
是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应该按照 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建立 三者联系的交通网。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二、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的功能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秦皇岛——主辅城
宁波——主辅城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三、集中式与分散式城市布局
(二)分散式布局形态——一城多点 建成区由多个城 市组团构成,中心区 不够突出,各组团规 模相当。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三、集中式与分散式城市布局
(三)积聚-扩散型的组团布局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https://img.taocdn.com/s3/m/19f067d8ce2f0066f53322f7.png)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 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六、 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分级
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
2、道路网结构
(1)环状放射的快速路
快速路形成“环枝结合、一环五枝”结构:环绕绿心的快速路起到刚性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快速疏散交通综合体至机场、中心城区各组团以及至花山谜窟风景区交通的功能。“五枝”为快速进入岩寺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新城区、机场的快速路。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三、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二、 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
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 城市形态与结构
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形成屯溪组团+开发区新城区组团+岩寺组团两主一副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4、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公交体系将由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含公交干线、支线)、城郊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旅游公交、出租车等构成。
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
![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4a878b9dd3383c4bb4cd2e7.png)
一、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功能
1、城市布局结构 2、城市布局形态 3、影响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 4、城市功能(多元化表现) 5、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关系
二、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 1、城市布局结构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项要素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是城市功能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 2、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功能与空间组织在地域上的投影,是由城市的结构 (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 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所决定的 一个空间系统。
随着对城市宜居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日益重视,以邻里导向、TOD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 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公交导向、适度就业的混合等已成为城市近年来国外在社区组织方面的重要
原则。
满足城市增长需求的同时,从时空视角保持城市功能系统的合理配置关系。
六、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
城市总体布局一般需要做几个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比较, 综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地加以归纳优化,
探求一个布局上科学、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操
作上可行的综合方案。 通常考虑的内容有下列几项: 1、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等
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常常是各种条件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 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工程上的可行性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 3、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历史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风景区及已探 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https://img.taocdn.com/s3/m/f279e5533186bceb18e8bb47.png)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原则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坚持规划连续性原则;坚持效益主导性原则;坚持现实可操作性原则;坚持远近期结合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充分衔接、协调一致。
二、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注重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资源的管制;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注重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提高宁国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社会的能力。
三、规划目标注重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综合平衡,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把宁国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经济繁荣、交通便捷、适宜居住,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生态型工贸城市。
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是:2007年~2020年;近期: 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五、规划范围和城市规划区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以宁国市行政辖区为规划范围,总面积2487km2。
2、城市规划区范围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包括宁国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南山街道办事处、河沥溪街道办事处、西津街道办事处、汪溪办事处、竹峰办事处部分行政管辖区域。
总面积约213平方公里。
3、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20万人,用地规模19.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6平方米;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30万人以上,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0平方米。
4、城市用地评定用地评价的目的是确保城市建设用地安全、经济、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影响,用地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地质灾害分布及影响;②地基承载力情况;③地面自然坡度;④洪水位。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32d07eb90c69ec3d4bb757a.png)
八、西安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西安市第二版总体规划(1980—2000)
八、西安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西安市第二版总体规划(1980—2000)
《1980—200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以西安当时的经济基础和20世纪 末国民经济翻两翻的目标为依据,按照“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 极发展小城市”和“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 提出“严格控制、保护改造、充实提高、发展远郊”的原则。严格控制规划建 成区人口规模和在规划区内新建用水量大,用地多,有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 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及文物环境,保护部分旧街区及传统民居;迁建旧城区污 染扰民的工业,以明代城墙、城河、环城林为基础,建设环城公园;发展科研、 文教事业;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轻工、电子仪表工业;发展远郊乡镇和市属 卫星城镇;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城乡环境和生态平衡。到20纪纪末,城市人口 规模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建成区162平方公里。市区范围在已有建成区基础 上主要向东南、西南两翼扩展,控制东、西北郊。总的原则是在保持古都风貌 的基础上,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 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517b2c2f60ddccda38a00a.png)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18f5ac00066f5335b812143.png)
2、空间、土地、产业、 社会结构的整合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形象的魅力
1、城市功能与结构的高 度概括
2、映射城市发展的持续 与继承
3、鲜明的城市个性与景 观特色
1、政府的决策 2、功能的体现 3、市民价值观的变化
1、人与自然地和谐 2、传统与现代并存 3、物质与精神文明并进 4、城市设计的成果
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
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 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
本较高。 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
1、组团状 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 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 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 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 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 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 得其所。 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 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 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 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 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4、环状 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 环状分布。 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 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主要案例:浙江台州
5、卫星状 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 市有极强的支配性。 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 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 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 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 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 段的影响。 主要案例:London、上海等。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f1915c01866fb84ae45c8dfe.png)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形态结构的研究及其理论的形 成主要是对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 现的不同形态的归纳和总结。 城市总体布局是对某个城市未来形 态结构的研究、预测直至最终决定。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二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三 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四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城Hale Waihona Puke 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
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 境以及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综 合反映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 容,它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 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它是在城市发 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 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 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 其所、有机联系。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 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 形成城市工业区
目标:争取获得城市的繁荣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
一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二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三 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四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eebcbfc04a1b0717fd5dd0f.png)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12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1年~2005年,中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aefdd2d949649b6648d74784.png)
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通常是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物分布 最为集中的地段,是城市居民进行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公共生活的中心,是城市居民活动十分频繁的 地方。此中心包括社会政治公共活动中心、科技教育 公共活动中心、商业服务公共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公 共活动中心、体育公共活动中心等。 各类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一般都由一组建筑群和开放 空间的组成,要使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的建筑物、绿化、 雕塑及广场的布置与自然人文环境的特色协调,融为 一体,既要满足实用、经济的要求,又要体现建筑空 间艺术审美的要求,还要能表现出城市空间艺术上的 协调与展现出城市功能、技术和艺术的三位一体的完 善效果,以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需要。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要求城市各主要用 城市总体布局
地功能明确,各用地间相互协调, 城市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总体布局必须具备长远观点和科学预 同时有安全便捷的联系。城市总 与改善,有利于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景 见,力求方向明确、留有余地。对于 一、基本原则要求: 体布局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江 观,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要认真选择 城市总体布局应在充分发挥城 远期规划,要坚持从现实出发,充分 河水系、城市道路、绿地林带等 城市水源地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场地的 市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力争节约 利用现有物质基础发展新区,对城市 1、立足全局,讲求效益,以城市的整体效益作为布局准则; 空间来划分功能明确、面积适当 位置,防止天然水体和地下水源遭受污 用地,缩短各类工程和道路的 近期建设,必须以远期规划为指导, 的各功能用地。同时应在明确道 染;要慎重地安排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 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长度,节约城市建设投资,达 坚持紧凑、现实、由内向外,由近及 路系统分工的基础上促进城市交 的位置,防止由工业生产与交通运输所 到各类用地布局的集中紧凑, 远,成片开发。并在各规划期内保持 通的高效率,并使城市道路与对 3、城乡结合,注意区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统筹安排; 生的废气与噪声干扰;要注意按照卫生 方便城市管理、城市生产和居 城市总体布局的相对完整性。 外交通设施与城市各组成要素之 防护的要求,在居住区与工业区、对外 民生活。 4、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间均保持便捷的联系。 交通设施之间设置卫生防护林带;要注 意加强建设绿化建设,尽可能将原有水 5、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由于城市总体布局的 面、森林、绿地有机地组织到城市中来, 综合性很强,要立足城 在进行城市总体布局方案 6、远近期结合,兼顾旧区与新区发展的需要;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因地制宜地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市全局,符合国家、区 时,要从综合分析中,分 7、保护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域和城市自身的根本 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尽量满足能够反映城市性 利益和长远利益发要 质的主要建设用地和重大 求。取得社会、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进而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促成各组成要素的有序布 局。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https://img.taocdn.com/s3/m/ca3e0245b307e87101f69625.png)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公示征求意见稿)序言扬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7年编制完成,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近几年来,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建设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城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为此,2002年7月扬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规划局具体负责组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市规划局现通过报刊的形式进行总规成果摘要公示,欢迎市民、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并在9月15日前将意见通过信函、电话、规划局网站(我局在网站同步进行公示,网址:)反馈我局,以利进一步完善总规成果。
一、总则规划期限: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发展控制区。
1、市域:指扬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和宝应县,面积为6638平方公里;结合沿江开发战略,重点对扬州都市区进行了规划,包括扬州市区以及江都市和仪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21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扬州市区行政辖区全部地域(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及仪征市新集、刘集、朴席三镇行政区域,面积共1134平方公里。
3、中心城发展区:指主城区及周边与之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区,范围包括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管辖范围和邗江区的邗上街办、蒋王街办、汊河街办及槐泗镇、酒甸镇、甘泉镇、瓜洲镇、沙头镇、霍桥镇、杭集镇、泰安镇、杨庙镇等,面积588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集中在以润扬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宁通公路和大运河围合成的主城区范围内布置,覆盖面积为252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市在“两个率先”进程中,总体奋斗目标是:确保“三个高于”,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530a1f05087632301212b0.png)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石家庄市属于典型的集中式单中心城市结构,这种结构使城市长期以来一直以火车站为中心,一圈一圈“摊大饼”式向外发展,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大城市病”。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疏解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使“负重”的老城“轻装”快步前行?经过审慎考虑,2004年,石家庄市确立了“1+4”环省会城市集群组团发展模式。
目前报国务院待批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更是对“1+4”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进行了详细描述。
按照新版规划,城市框架将被合理拉开,并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石家庄市城市结构将由“一枝独秀”向“众星捧月”式发展。
“1+4”构成省会城市发展新框架;构筑“一城、一环、四组团”城市格局【按照最新的“1+4”环省会城市集群组团发展模式,中心城区和正定、栾城、鹿泉、藁城四个组团城通过功能互补,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为组团城,以绿色隔离空间为保障的“一城、一环、四组团”的都市区布局结构。
到规划期末,总面积达到2657平方公里。
】“一城”即中心城,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商贸服务、信息、金融、文化科技中心。
中心城区依托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和医药、纺织工业基地优势,加强商贸流通圈的建设,构建华北制造业基地及重要商埠,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品位的提升。
“一环”即中心城区与组团城之间的绿色隔离空间。
该区域不仅是中心城区的生态缓冲带,也是组团城市结构的重要保障,能有效避免在中心城市强大吸纳作用下,周边组团城向中心的挤压发展。
绿色隔离空间的范围为自省会建成区北至滹沱河南岸行洪制导线,西北至张石高速公路,西、西南、南部至衡井公路,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外迁线,总面积约450余平方公里。
四个组团城立足自身实际,各自明确了定位。
正定组团,历史文化名城,将成为以发展教育、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功能组团城,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4a9e8508a1284ac85043da.png)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84dc545ba0d4a7303763a51.png)
第三节 国外城市规划实例
• 1、英国大伦敦规划 • 2、巴黎改建规划 • 3、华盛顿规划 • 4、堪培拉规划 • 5、昌迪加尔规划 • 6、巴西利亚规划
巴黎改建规划
华盛顿规划
堪培拉规划
昌迪加尔规划
巴西利亚规划
工程措施才能修建的用地。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原则
一、城市总体布局与功能组织 总体布局也称城市功能组织结构,满足城市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二、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形态: • 1、集中型形态:长短轴之比小于4:1,长
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 • 2、带型形态:长短轴之比大于4:1,明显
单向或双向发展状态。 • 3、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主体团块有三
第五章 城市空间形态与 布局结构
第一节 城市用地概述
• 一、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 标准》(GBJ137—90)
•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 居住用地——R • 公共设施用地——C • 工业用地——M • 仓储用地——W • 对外交通用地——T • 道路广场用地——S •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 三、总体布局基本要求: • 1、用地规划结构清晰;
• 2、城市总体布局:经济合理、满足城市 发展空间要求,各项用地关系协调;
• 3、城市中心的选择:位置与规模合理;
• 4、妥善处理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
开发区投资独立发展,依托城市发展相协 调,相互促进;(5KM)
• 5、工业区功能组织:注意与居住、交通、 公共绿地关系;
缺点:拥挤、绿色开敞空间小、服务设 施、基础设施等超负担。
• 2、分散式发展模式: 优点:疏解中心区拥挤、改善内部环境;
缺点:加大人类对自然区域破坏、增加内 部交通与能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费用。
02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
![02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97972f414791711cd791748.png)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2030 版)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期限(三)城市规划区范围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二)城市发展目标(三)城市性质和职能(四)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五)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第三章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第一节市域规划(一)区域协调(二)市域空间格局和分区管理要求(三)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红线区管控(四)镇村发展策略(五)城乡统筹规划要求(六)区域性重大设施和通道第二节城市规划区规划(规划区小于市域的城市应单列此节)(一)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二)城市、镇开发边界和城市集中建设区第三节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一般城市)(一)空间结构(二)建设用地布局(三)城市地下空间(四)城市更新(五)新城新区建设要求第三节分区指引(超大、特大城市)(一)中心城(主城)(二)外围组团(包括副中心、城市新区等)(三)镇按照集中建设区内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层次,分别提出规划指引, 包括边界、功能、规模和规划管理要求等。
第四章主要专项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一)历史文化保护目标和层次(二)各层次保护名录、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划定城市紫线第二节城市特色风貌(一)城市特色风貌定位黄线(二)城市形态格局和景观体系求(三)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和控制要求(四)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第三节生态环境(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二)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三)绿地规划与城市绿线(四)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蓝线第四节居住和公共服务(一)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和布局原则(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标准(三)社区规划要求第五节综合交通(一)交通发展目标、指标和策略(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枢纽布局、城市(三)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网(四)停车设施和管理(五)城市货运和物流(六)行人、自行车交通组织(七)保障措施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二)市级重大市政设施(邻避设施)布局要求、城市黄线第六节综合防灾减灾第五章规划实施(一)搭建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二)对专项规划和各层次规划深化细化要求(三)规划时序和远景展望(四)规划实施机制和政策保障(五)规划评估、报告和公开制度(六)加强规划实施监管(七)完善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第六章附则(一)法律效力(二)名词解释城市总体规划编写要求为规范上报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规范表达,强化强制性内容的刚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法定性和动态适应性,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实施和监管,现对总体规划上报成果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规划上报成果包括法定内容及其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城市结构与形态
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结构形态的构成、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在掌握了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明确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从而更为合理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第一节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概念
一、城市结构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属于标准》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
结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影响。
城市结构包含多个方面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反映。
Eg:美国
内在
二、城市形态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
城市形态通常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
城市形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作用的。
外在。
Eg:北京、成都(文化背景、历史条件)
双城:
三城:南通
大都市区:上海和周边城市;美国大都市区;
平面、垂直面
第二节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政治
一、生产方式与空间组织
1、不同发展阶段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地的关系
上海规划图(48,59(工业改变),86……):形态特征——沿轴线发展,充实。
证明:城市形态与生产方式的改变有关。
功能改变会导致空间形态的变化。
2、大型制造业公司的组织与空间分布
二、区位竞争
1、区位择优与区位理论
2、竞租理论
3、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调节;
●对土地使用强度的调节。
三、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结构的骨架
1、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结构特征及其演变
2、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
四、社会关系与空间组织
五、政治结构与政策导向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
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描述理论
1、同心圆理论
2、扇形理论
3、多核心理论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生长过程
1、企业内部的扩张与空间重组
2、城市地段的空间扩张——C.Alexander的实验研究
3、门槛理论
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的结构类型(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1、均匀分布型结构
2、交通辐射型结构
3、主轴线型结构
四、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1、同心圆扩张
2、星状扩张
3、带状生长
4、跳跃式生长
5、用地形态的整体生长
第四节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和发展
思考题
1、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如何?
2、具体分析生产组织方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3、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如何?
4、具体分析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5、不同的城市交通政策对城市空间布局有否有影响?怎样的影响?
6、门槛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对城市空间布局的意义。
7、运用具体城市的案例具体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