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四 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野外地质露头描述》课件
![《野外地质露头描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8dd9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b.png)
CHAPTER 05
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地区石灰岩露头的描述
总结词
石灰岩露头特征明显,易于辨识
详细描述
石灰岩露头通常呈灰白色,有时带有深灰色或黑色条带。岩石表面较为光滑,常见有溶蚀现象,如溶 洞、溶沟等。在露头上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沉积层理,呈层状或块状结构。
实例二:某地区花岗岩露头的描述
总结词
花岗岩露头坚硬、粗糙,具有独特的 纹理和颜色
要持续观察和记录。
描述内容
露头形态
描述露头的整体形态、 轮廓、规模等。
岩石类型
识别和描述露头所展示 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
等。
结构构造
详细描述露头的构造特 征,如层理、断层、节
理等。
蚀变现象
记录露头中出现的物理 、化学蚀变现象及特征
。
描述技巧
准确客观
确保描述准确、客观,不加入 个人主观臆断。
细节捕捉
详细描述
花岗岩露头通常呈浅肉红色、灰色或 白色,表面粗糙,有时呈粒状结构。 岩石强度高,不易风化,常见有球形 风化现象。在露头上可以观察到明显 的矿物颗粒和晶体结构。
实例三:某地区火山岩露头的描述
总结词
火山岩露头具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特征,如气孔、杏仁状构造 等
详细描述
火山岩露头通常呈黑色、灰色或红色,表面常有气孔和杏仁 状构造。岩石质地较轻,有时呈流纹状或枕状结构。在露头 上可以观察到火山口、熔岩流等火山活动遗迹。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对地质露头的观 察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的观察和分析,可 以了解地壳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推断 出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分布情况,以及 预测未来地质灾害的风险。
通过地质露头推断地质构造的方法
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
![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d34eac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8.png)
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是地质学中的一种法则,主要用来判断岩层的起伏和断层面的倾向。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
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
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
1. “相反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倾角大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
2. “相同小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是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3. “相同相反”: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
因此,“V”字形法则可以用来判断岩层的起伏和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编绘岩层露头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b6e728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2.png)
某火山岩地区,岩层多呈倾斜或直立状态,需要 运用三维编绘技术进行准确描绘。
编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一
01 地层界面和岩性变化不明显,
难以判断。
解决方法
02 结合地层学、沉积学等知识,
运用地质罗盘、岩心等工具进 行实地测量和观察。
问题二
03 岩层形态复杂,难以准确描绘
。
解决方法
04 运用三维编绘技术,建立数字
界线的确定与标注
确定界线
根据岩层产状、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准确确定露头 界线。
标注信息
在露头界线上标注地层名称、岩性、产状等信息,完 善图件内容。
图件审核
对编绘成果进行审核,确保界线准确、标注清晰、内 容完整。
编绘成果的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标准
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指标,确保编绘成 果符合规范要求。
过程质量控制
对编绘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问 题。
成果质量评估
对编绘成果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满足地质调查和科研需求。
04 编绘成果的应用与价值
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确定地层时代
通过编绘岩层露头界线,可以确 定地层的先后顺序和时代,有助 于了解地质历史和地壳演化过程。
揭示构造特征
岩层露头界线可以揭示出地壳运动 的方向和构造特征,对于研究板块 构造、断裂带和褶皱等地质构造具 有重要意义。
VS
通过鉴别和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岩 层的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为地质勘 查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03 露头界线的编绘方法
实地调查与测量
01
02
03
实地踏勘
了解露头分布、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等情况,为后续 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实习1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
![实习1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https://img.taocdn.com/s3/m/cbd73c06a6c30c2259019ed7.png)
实习一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一、目的要求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2、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掌握永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二、说明(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1、地质图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积地质现象 (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 (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 (区)、市或县名。
图名用端正美观的字体书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置。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所表示的地质现象的图例。
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时代和性质。
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例的空白处。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这样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
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的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
在长方格的左边注明地层时代,右边注明主要岩性,方格内着上和注明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相同颜色和符号。
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己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965d33f8b7360b4c2f3f6495.png)
等高线沿轴向的 疏密及高程变化, 反映枢纽或脊 (槽)线的纵向起 伏变化.
C、构造组合:在较大区域的构造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到地 下的褶皱及褶皱与断层的组合关系。在资料较丰富、编绘 较精细的构造图上,还可以反映出次级构造形态.
2. 构造等值线图的绘制
●资料来源: 钻井(钻探资料) 物探资料(地震资料) 野外实测资料、图切剖面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实习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目的与要求
◆掌握构造等值线图反映的构造形态特点 ◆学会绘制构造等值线图
1、构造等高线图的阅读及分析
1)构造等高线图:根据用等高线表现地面起伏的地形 图绘制原理。用等高线表示一个地区某一特定岩层的 顶面或底面的起伏形态变化情况的一种平面构造图件, 也称构造等值线图或简称构造图. ●特点:这种构造图能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 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和断层的分布.
从最高点(或最低点) 开始,向周围距离较短高 差较大的点连线(不能横 跨高点)。用透明方格纸 作高程差线网,按所规定 的等高线距,用内插法求 出等高距点.
内插法
●6)绘等高线
以平滑曲线连各等高点即 得出等高线图。连线时应从最 高(或最低)线向外依次完成。 绘等高线时要注意相邻等高线 的形态与之协调,也要注意高 程的突变,以免遗漏断层.
目的层 标高 (m)
220 200 207 175 155
深度 (m)
80 80 63 70 125
作构造等值线图
●2)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平面地形图上相应位置.
标注方法: 钻孔编号/层面标高
◆在准确标有钻 孔位置的地形图 上标上每个钻孔 基准层面的标高
●3)分析目的层层面标高 的变化规律
找出层面的最高点或 最低点的位置;或高程突 变位置(可能是断层存在 的显示),分析高程的变 化趋势及其构造性质;确 定背斜、向斜以及枢纽轴 线或脊线、槽线方位;断 层线位置.
地大北京周口店构造实习(大二期中).
![地大北京周口店构造实习(大二期中).](https://img.taocdn.com/s3/m/e6309783d1f34693dbef3e02.png)
构造地质学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习日期:一、实习路线学校——南观村——磁家务水泥厂——李各庄加油站——学校二、实习任务1、观察岩体(太古代Ar 及其该层之间的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2、观察韧性变形并根据各伴生构造确定剪切方向;3、观察脆性断层;4、观察小型的矿物拉伸线理和大型的石香肠;5、观察逆冲断层及其伴生构造;6、观察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野外识别大褶皱及其次级褶皱;7、面理的观察。
三、实习区主要地层侏罗纪(J )三叠纪(T )二叠纪(P )石炭纪(C )志留纪(S奥陶纪(O )寒武纪龙山组青白口系(Qb 景儿峪组(石材)下马岭组铁岭组洪水庄组蓟县系(Jx 雾迷山组杨庄组高于应组大红峪组长城系(Ch 团山子组串岭沟组长团沟组四、实习内容观测点一:南观村:位于南观村铁路沿线,主要观察铁路两侧的岩层与构造现象,主要为节理及断层,并沿途绘制信手素描图(见图1)。
岩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组长城系大红峪组长石石英砂岩,是一套沉积岩,因为有很好的成层性。
野外识别沉积岩,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
矿物描述:半自形细粒粒状结构,1mm 左右;其中矿物组成为:石英40%,长石50%-60%,还含有杂质和胶结物;其分选(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分选越好,水动力越弱)与磨圆(反映了搬运作用,磨圆越好,搬运距离越长)都属于中等。
断层:断层野外识别标志:(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4)地貌及水文标志。
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擦痕(线状构造)以确定断层的存在。
测量可得其倾伏向为103度,倾伏角为24度。
在垂直于擦痕的方向上可看见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
根据阶步的陡坎面向对盘运动方向以及擦痕粗而深端向细而浅端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判断该断层为正断层。
可见,断层面呈舒缓波状。
又根据断层面产状近直立,断定为走滑断层,以及上盘向右运动,判定为右行,所以该断层为正右行走滑断层。
实习(04)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实习(04)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4d22e113700abb68a882fb15.png)
编辑ppt
8
(三) 步骤
1. 求放线距:计 算或作图法均可.
2. 在已知露头点 上作走向线,并 标上相应的高程 数值.
08.08.2021
编辑ppt
9
(三) 步骤
3. 按照放线距作 其它高程走向线
顺着岩层倾向方 向高程逐渐降低.
08.08.2021
编辑ppt
10
(三) 步骤
4. 寻找走向线与对应高 程等高线之全部交点.
凌河地区A-B剖面图
0 200 400m
NNW
K1 P2
凌河
1200
K2 1000 K1
800 C2
600
08.08.2021
P1 C3 C2
C1
编辑ppt
400 D2
200
1
08.08.2021
编辑ppt
2
《构造地质学》
实习四、根据已知岩层产 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陈书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5. 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 交点.
08.08.2021
编辑ppt
11
08.08.2021
3
6按倾向倾角
1 7
编辑ppt
5 2
4、据等高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按比例
12
(四) 作业
P42,题(1):求K1顶面在地形图上的露头界线.
08.08.2021
编辑ppt
13
目的要求
1. 了解放线距的意义 2. 学习根据放线距编绘倾斜岩层地质图
(一) 放线距的概念
放线距:倾斜岩层面上一系列具有一定高程差的走向 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a=h·ctga
08.08.2021
02-根据倾斜岩层产状要素编制地质图
![02-根据倾斜岩层产状要素编制地质图](https://img.taocdn.com/s3/m/c78545631eb91a37f1115cd3.png)
二、内容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二)作图的方法步骤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Zhihong • Liu 根据平整的岩层(矿层、断层)界面在某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一点的产状要素,用几何绘图法在地形图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上绘出该层界线的分布形态。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 通过作图,加深理解地质界线与岩层产状 Liu Zhihong 和地形等高线间的关系,以便在野外合理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填绘地质界线和布置探槽工程的位置。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Liu Zhihong Colla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图并作图切剖面图
![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图并作图切剖面图](https://img.taocdn.com/s3/m/6e733b4e0c22590103029d04.png)
学生作业 样例
地层倾角为23°
NoNo
Image Image 地层倾角23°
age
二叠系上统地层与白垩系下统地层之间,缺失三叠与侏罗 系的地层,据两套岩层产状不同判断应该为一个“角度不整合” 接触关系。
四、该区地质发展演化史分析:
据图件分析资料,概略可知,该区早古生代古地理环境为 滨海,后期地壳上升,沉积间断,中泥盆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岩 性变粗,地壳上升,造成泥盆系上统地层缺失,同时沉积的间断 形成了泥盆(D2)与石炭(C1)两套地层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 关系。不整合形成时代为泥盆系中统——石炭系下统之间。
一幅正式地质图通常附有1-2或更多的通过图区主要构造地 质的图切地质剖面图,以反映构造形态及其组合特征,与地质图
配合,可反映三维空间地质构造形态和产状。其绘制方法和 步骤如下:
1.选择剖面位置: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 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使所作的 剖面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并通过地层出露较全和 图区主要构造部位。
岩层倾角达90°时,且不受 地形影响,露头宽度等于岩 层厚度
三、认识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首先从图 例和地质图上 看地层层序是 否缺失,若缺 失,上下两套 地层界线基本 平行,则为平 行不整合;
若上下两 套地层产状不 平行,呈角度 相交,则为角 度不整合。
认识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四、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相同缓倾尖
岩层的露头宽度特征
•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缓,岩 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岩层出露在陡崖 峭壁上,则岩层顶、底面的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重 合成一条线,造成在平面图上岩层“尖灭”的假象。
当岩层面与倾斜地面直交时 这时露头宽度小于岩层厚度
2007年周口店地质实习室内考试(B卷)(基地班)
![2007年周口店地质实习室内考试(B卷)(基地班)](https://img.taocdn.com/s3/m/b666b7067cd184254b35357f.png)
2007年周口店实习室内考试试题(B卷)(基地班用)(2小时)班级学号姓名一、解释下列概念(10分)1、角闪石岩2、角岩3、S-C组构4、残、坡积物5、基岩二、实习区内发育一种岩石(其SiO2含量为60%),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含量约43%,大小约3~5mm;钾长石,含量约40%,大小约3~5mm;黑云母含量约10~15%,片状,大小为3~6mm;次要矿物为石英、角闪石等,岩石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中矿物均呈定向排列。
请回答:(1)该岩石最可能属于三大岩类中哪一种?(5 分)。
(2)请给该岩石进行详细定名(5分)。
三、试以实习区所见某一地质现象为例,说明画一幅完整的野外地质素描图需要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如何摆放才使图面结构更合理(20分)?四、右图中,已知A、B为同一单斜层面上的两出露点,请利用“V”字形法则分别勾绘下列不同产状的地质界线(30分)。
①岩层产状270°∠30°;②岩层产状90°∠10°;③岩层产状90°∠70°。
五、左图中L01、L02、L03和L04为实习区某填图区4条填图路线,A、B、C、D、E、F、G和H为岩性分界点,其中,点A、C、E和G点北为下马岭组,点南为铁岭组,测地层产状大致均为0°∠55°;点B、D、F和H点北为铁岭组,点南为下马岭组,地层产状均为180°∠60°,两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请根据所给条件,(1)完成该填图区地质图(15分);(2)判断可能发育的地质构造种类、基本的构造样式及基本构造特征(15分)。
实习1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
![实习1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https://img.taocdn.com/s3/m/4c2fe96ca45177232f60a20f.png)
实习一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一、目的要求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2、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掌握永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二、说明(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1、地质图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积地质现象 (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 (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 (区)、市或县名。
图名用端正美观的字体书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置。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所表示的地质现象的图例。
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时代和性质。
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例的空白处。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这样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
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的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
在长方格的左边注明地层时代,右边注明主要岩性,方格内着上和注明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相同颜色和符号。
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己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绘制原则、步骤和方法技巧
![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绘制原则、步骤和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24feb00e2bd960590c677d4.png)
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绘制原则、步骤和方法技巧作者:赵若彤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教学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的绘制原则、步骤和方法技巧,便于学生在野外地质实习中,能够快速、准确、完整地绘制出露头信手剖面图,为室内地质工作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
关键词: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原则步骤方法技巧露头是地层、岩体、矿体、地下水等露于地表的部分。
野外露头观察及描述是获取原始地质资料最直接的方法,对找矿及其他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手剖面图是以目测的方法勾画出露头外形,并记录一系列重要地质信息的图件。
露头上一些用冗长文字无法描述清楚的地质现象,均可用信手剖面图直观、形象地记录下来。
虽然摄影也能获得这种效果,但它受光线、镜头取景范围等影响较大,且主次不明,难以突出露头上的重要地质信息。
因此,绘制信手剖面图仍然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信手剖面图的绘制原则不同于普通的风景素描图,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的绘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快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地质工作者在每个露头上停留的时间有限,所以要求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图件绘制。
因此,地质工作者可直接用铅笔或钢笔在野外记录本上勾画,不要求精工细作。
2.准露头上地质现象纷繁杂乱,在绘图时,地质工作者必须加以选择,突出重点。
在如实描绘客观现象的基础上表达必要的地质信息,忌用夸张、想象等手法对图件进行艺术加工。
3.全信手剖面图必须包含必要的地质信息,才能体现其价值。
根据野外工作中的习惯用法,信手剖面图要求尽可能注明以下几项内容:①图名;②比例尺;③信手剖面图一端的方位;④地质界限、地质符号、岩层信息及相应说明;⑤图例。
二、信手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技巧野外露头信手剖面图绘制常采用“远近结合”的方式。
地质工作者先从远处观察露头外形,圈定绘图区域、勾画露头轮廓线,再近距离观察、记录露头上重要的地质体特征,丰富图件地质信息。
实习四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实习四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f6a8b7fd5727a5e9846a61a2.png)
铜白去岩层的上层面与Ptb黑色板岩的分界点,倾斜为
20°∠27°。试根据这些露头产状要素绘制该区地质图。
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等高线间距为10m。(注意:
不整合面上、下分别作各自的放线距和不同高程走向平
行线及相应交点,并应先绘出不整合面,即K1下层面界
线)。
(2)确定在过B点、F点布置揭露含铜砂砾岩层顶、底
5
可编辑ppt
6
3、作图 :
可编辑ppt
7
三、作业
(1)用鹰岩地形图(附图5)按下列条件作图 该区白垩
系下统(K1)含铜砂砾岩层的上层面出露于C点(标高
170m),倾斜为168°∠10°,其上为上白垩统(K2)
页岩。K1砂砾岩层下层面为不整合面,产状也是
168°∠10°。在B点又正好是不整合面之下元古界Pta含
板探槽的最佳方位(距离最短)。
(3)试分析在F点布置钻孔以查明含铜白云岩的埋藏深
度是否合理。
可编辑ppt
8
可编辑ppt
9
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实习四 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 界线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会根据在一已知标高露头上的层面(矿 层面、断层面或不整合面)的产状,用几何作 图上的编绘层面露头界线;
2、通过这一作图方法,加深理解地质界线与 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关系。
可编辑ppt
1
可编辑ppt
2
二、实验内容
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的作 图方法和步骤:
1、已知条件 (1)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2)已知岩层界面一露头点A的产状要素 (图II-9)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https://img.taocdn.com/s3/m/fa7fe47cddccda38376baf7c.png)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膝折作用-是一种兼具弯滑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两种特征的特殊褶皱作用.纵张节理-主要发育于背斜转折端上,在褶横截面上呈扇状排列,单个节理为尖向下的楔形.横张节理-发生于岩层弯曲前的横张节理,常追踪早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岩层弯曲变形后形成的横线节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育在向斜核部,往往是追踪晚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另一种是发育在褶皱有明显倾伏的部位,其方位垂直于枢纽方向,节理与所在岩层面垂直,与枢纽的倾伏向相反,其倾角与枢纽倾伏角互为余角.裂谷-指在区域隆起背景上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堑系,它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均具一定特征.断层效应-指斜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B型俯冲-发生于大洋板块前缘,表现为大洋板块向岛弧下俯冲面消减,即顺着毕鸟?夫带俯冲消减.A型俯冲-发生于大陆克拉通边缘,表现为褶造山带向前陆逆冲,大陆板块于此消减.表现为大陆基底滑脱和褶皱逆冲构造.薄皮构造-是指前陆沉积熏层在主滑脱面上滑脱变形,形成一套褶皱逆冲构造,而基底没有被卷入变形,盖层变形与基底变形呈显著的不协调关系.铅笔状构造-是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成因解释之一是由二组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杆状构造-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所构成,成束成带地在一定变质岩层中出现.其杆的成分与所在岩石不同.常是垂直于枢纽方向辗滚作用的结果,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枢纽而与运动方向垂直(属b轴线理).构造解析-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构造样式-指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构造总体的几何特征,正象一座建筑物总体风格那样独具特色.表生构造-指并非由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各种构造,其发育仅局限于地壳的表层.蠕动构造-是常见的表生构造之一.在山坡上,由于残积物和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地向下蠕动.使基岩发生蠕变,从而使产状发生膝状变曲甚至形成平卧式弯曲.上薄褶皱-又称压实褶皱,它不同于顶薄褶皱,是由于松软沉积物之下有埋藏的残丘、潜山、暗碓礁或较难压实的砂岩透镜体,在成岩压实过程中,由于残丘等之上的松软沉积物厚度小,而在盆地里的松散积物厚度较大,因而表现出差压实现象.鱼尾状构造-是两种岩石过渡带上交互穷穿插的构造,常见于煤系地层中.撞击构造-是由外来的陨石对地壳撞击而形成的一种圆形或卵形构造凹地,也称其陨石坑(陨击坑)构造或星疤构造.撞击熔岩-撞击熔岩是由于陨石撞击产生的高压高温使被撞击岩石熔化而成的熔融岩石.撞击玻璃-是指当陨石爆炸而被喷射出的熔融物质在空气中急速冷却而形成球粒状、纺缍状、哑铃状等各种形状的撞玻璃.撞击角砾岩-是指由撞击玻璃、气泡以及撞击产生的岩石碎块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岩石.1.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2.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历史分析;3.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4.走向,倾向,倾角;5.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相同,小于;7.相同,大于;8.相反;9.岩层产状,地形;10.厚度,产状,地面产状;11.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12.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13.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14.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15.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6.下限,上限;17.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18.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19.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20.共轭剪切破裂角;21.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22.剪裂角;23.内摩擦角;24.小,大;25.递进变形;26.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27.背斜,向斜;28.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29.最大弯曲点;30.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31.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32.等倾斜线;33.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34.纵弯,横弯,剪切,柔流;35.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36.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37.剪节理,张节理;38.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39.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40.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41.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42.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43.σ1,σ2,σ3;44.σ3,σ1,σ2;45.σ2, σ1,σ3;46.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47.深部;48.上盘;49.B型俯冲,A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50.面状构造,线状构造;51.透入性,非透入性;52.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53.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54.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55.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56.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57.流线,流面;58.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59.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60.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61.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62.蠕动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63.上薄褶皱,鱼尾状构造,缩-胀构造;四、问答题和简述题1.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2.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3.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4.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6.(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7.(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8.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9.(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10.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11.物体受力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物体变形程度用应变来度量,即以其相对变形量来度量.12.(1)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2)岩石的力学性质;(3)变形的环境条件,包括围压、温度、溶液和孔隙压力;(4)时间.13.时间对变形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快速施力不仅可加快岩石变形速度,而且会使其脆性变形加强,缓慢加力则会使同样岩石表现为韧性;(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使岩石多次重复受力,虽然作用力不大,也能使岩石破裂;(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蠕变与松弛现象均与时间有关,实际上都反映了一条规律,即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14.岩石力学性质除取决于岩石性质如成分、结构、构造外,不取决于变形环境,如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以及岩石变形的速率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15.时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实习3 倾斜岩层-不整合图并作剖面4
![实习3 倾斜岩层-不整合图并作剖面4](https://img.taocdn.com/s3/m/c97108dab9f3f90f76c61b85.png)
构 造 地 质 学
1.选择剖面线(原则):剖面尽量垂直岩层走向;
剖面通过之处地层出露齐全;
剖面垂直穿过图区主要构造线。 选择好剖面位置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根 据剖面线方向,按规定:剖面线方位在0<α≤180°范 围内的端点放置在剖面图右边(端);在180 <α≤ 360° 的端点放置在图左边(端) ;
☆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
合线、断层线等)的各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上;
☆按交点附近的岩层倾向、倾角绘制出分层界线(当剖
面与界线走向斜交时,应按视倾角绘制);
☆标注分层的地层代号 ☆绘制与地层对应的岩性花纹。注意平行分界线、间
距宽度/层厚、长度﹤分层界线等;
☆标注岩层产状
实习三 分析倾斜岩层、不整合地区地质图
构 造 地 质 学
60 50 40 30 20 10 0
P2
85 27
T11
T2 T12 T13
实习三 分析倾斜岩层、不整合地区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绘制方法和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构 造 地 质 学
4.整饰、完善地质剖面:
☆在地形线上标注剖面通过的重要地理位置; ☆绘制图名; ☆绘制比例尺(数字、线段); ☆标注剖面方向;
实习三 分析倾斜岩层、不整合地区地质图
实习三 分析倾斜岩层、不整合地区地质图 作业:
构 造 地 质 学
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中A-B剖面图。
实习三 分析倾斜岩层、不整合地区地质图
实习三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目的要求 (1)认识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 (2)认识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特征。 (3)学习编绘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实习7编绘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实习7编绘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a82e6175ba1aa8114531d970.png)
240 220200
240
2 280
3
240
320
1
C 9 A332
B 358 340
7 272
8 260
260
238000
6 200
4 188
5 290
262040
4km
260
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类似于在地形图上利用地形等高线分析认识
地形起伏形态的情况。应注意:(1)构造
类型(背斜、向斜和断层);(2)构造的
240
320 1
C 9 A332
B 358 340
7 272
8 260
260
260 800
238000
900 6 200
4 188
5 290
262040
4km
三角网连线 300 构造等高线
构造等高线图的编制方法
5.连接构造等高线并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把相邻的等 高点用圆滑 的曲线连线, 得到构造等 高线。
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 开采中经常要编绘构造等高线图。
0
9
1
4
4
2
01
4
4
31
4
4
0
1
444
W
W
W
W
W
W
t
W
4
S
S
S
S
10 0
a
W
W
S
W S 0
S
S
W
t
1
0
0
0
0
0
0
4 50 0
S
9
S
S
7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四 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 界线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会根据在一已知标高露头上的层面 (矿层面、断层面或不整合面)的产状,用几 何作图上的编绘层面露头界线; 2、通过这一作图方法,加深理解地质界线 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的作 图方法和步骤: 1、已知条件 (1)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2)已知岩层界面一露头点A的产状要素 (图II-9)
2、求出放线距及其方法 、 (1)用计算法,即根据放线距与等高距和岩 )用计算法, 层倾角之间的关系求出, 层倾角之间的关系求出, (图II-9) ) (2)图解法,直接从图上求( 如图 )图解法,直接从图上求( 如图II-9 、 (图II-10) )
3、作图 : 、
三、作业 (1)用鹰岩地形图(附图 )按下列条件作图 该区白垩 )用鹰岩地形图(附图5) 系下统( )含铜砂砾岩层的上层面出露于C点 系下统(K1)含铜砂砾岩层的上层面出露于 点(标高 170m),倾斜为 ),倾斜为 ),倾斜为168°∠10°,其上为上白垩统(K2) ° ° 其上为上白垩统( ) 页岩。 砂砾岩层下层面为不整合面 砂砾岩层下层面为不整合面, 页岩。K1砂砾岩层下层面为不整合面,产状也是 168°∠10°。在B点又正好是不整合面之下元古界 点又正好是不整合面之下元古界Pta ° ° 点又正好是不整合面之下元古界 含铜白去岩层的上层面与Ptb黑色板岩的分界点,倾斜为 黑色板岩的分界点, 含铜白去岩层的上层面与 黑色板岩的分界点 20°∠27°。试根据这些露头产状要素绘制该区地质图。 ° ° 试根据这些露头产状要素绘制该区地质图。 地形图比例尺为1: 。(注意 地形图比例尺为 :5000;等高线间距为 ;等高线间距为10m。(注意: 。(注意: 不整合面上、 不整合面上、下分别作各自的放线距和不同高程走向平 行线及相应交点,并应先绘出不整合面, 行线及相应交点,并应先绘出不整合面,即K1下层面界 下层面界 线)。 点布置揭露含铜砂砾岩层顶、 (2)确定在过 点、F点布置揭露含铜砂砾岩层顶、底 )确定在过B点 点布置揭露含铜砂砾岩层顶 板探槽的最佳方位(距离最短)。 板探槽的最佳方位(距离最短)。 (3)试分析在 点布置钻孔以查明含铜白云岩的埋藏深 )试分析在F点布置钻孔以查明含铜白云岩的埋藏深 度是否合理。 度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