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之音》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2.尝试学习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3.认识新疆地区代表性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学唱等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启发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2.能以富有弹性地声音、轻快活泼地情绪、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并能用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了解王洛宾。
3.通过聆听、学唱、欣赏等活动,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能够积极参与体验并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1.能以富有弹性地声音、轻快活泼地情绪、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2.能用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新疆旅游宣传视频”。
师问:想去新疆看一看吗?
师: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多元文化的鲜明特征,音乐文化也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走进新疆,去感受它的音
乐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了解新疆、探究新疆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青春舞曲》
师问:音乐情绪和速度、节奏是怎样的?
2、二听歌曲《青春舞曲》,找出重复创作手法小节,感受音乐的
风格特点。
3、三听歌曲《青春舞曲》,寻找难点乐句,解决难点。
4、唱谱,速度由慢到快。
5、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学生总结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
6、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
(慢:过去时光的怀念快: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美慢快:两种情绪的融合)(此处让学生感受速度在塑造音乐情绪中的重要性)
7、跟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8、王洛宾简介
9、王洛宾整理音乐片段集锦。(通过抢答歌名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
1、舞蹈
①观看视频,感受新疆舞蹈的热情活泼
②学习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舞蹈动作,请舞蹈团的学生做示范
③请舞蹈团的学生做1分钟展示
2、乐器
①冬不拉迪玛希演奏冬不拉的视频
②手鼓《丰收》视频片段(向学生展示冬不拉和手鼓两件
乐器)
③引导学生寻找身体中的打击乐器,加入附点节奏为《青春舞
曲》伴奏,再次唱响歌曲。
四、师小结
学情分析
《青春舞曲》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结构短小精悍,旋律朗朗上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演唱,而且具有激人奋进的哲学思想。七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性格会较内向,不愿意开口唱歌,表现力较差,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参与体验音乐,在多遍聆听中感受和体验新疆的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效果分析
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并能够参与到各个音乐活动中。
教材分析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多元文化的鲜明特点。本单元中的《青春舞曲》是由王洛宾搜集编创的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结构短小精悍,旋律流畅抒情,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新疆素有“歌舞之
乡”的美称,舞蹈热情奔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民族舞蹈。新疆的乐器也非常有特点,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的代表性民族乐器,手鼓是新疆地区常用的打击乐器。本节课通过聆听、欣赏和学唱等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评测练习
1.能以富有弹性地声音、轻快活泼地情绪,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并能用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
2.尝试学习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3.认识冬不拉和手鼓。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较流畅,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整个教学,教学目标达成比较好,本节课学生演唱的非常好,谱和词都比较准确,能够用不用的速度演唱歌曲从而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的展示比较精彩,能够给学生直观的体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1、教学基本功还需要提升,希望能够给学生更好的体验和引导。2、教学进度还需有效而紧凑。3、教学语言应该要更加严谨。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课标分析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学生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歌词的
内容、音乐要素等领会音乐的表现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本课之初播放新疆旅游宣传片激发学生想要探究新疆文化的兴趣,课堂中通过不同速度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了解速度在塑造音乐情绪中的重要性,舞蹈团学生展示既给了学生直观的体验,又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3、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聆听和欣赏,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寻找身体乐器、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等更好的体验新疆丰富的音乐文化。
4、弘扬民族文化
本课重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新疆丰富多彩的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