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内容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确定:确定测量的目标,如建筑物、土地、道路等,以及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2. 测量仪器选择:根据测量目标的特点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如自动水准仪、全站仪、GPS测量系统等。
3. 测量路线规划:根据测量目标的位置和形状,确定测量路线,包括测量基线的选择和布设,以及测量点的分布和布设。
4. 控制点的设置:确定一些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可以通过水准测量或GPS测量获得其精确高程值,并将其作为测量的参考点。
控制点的设置应具备代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 测量技术和方法:根据测量目标和仪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如水准测量、三角高程网测量、GPS测量等。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使用方法,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6.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高程数据的纠正和平差,误差的估计和控制,以及结果的可视化和报告。
7. 质量控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控制点进行检查和校正,以及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比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安全措施: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如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仪器的正确使用和保护。
9. 报告撰写:根据测量结果,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目标和范围的描述,测量方法和技术的说明,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的汇总和分析,以及对测量精度和可信度的评估。
以上是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测量项目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调整。
控制测量规范及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 )、《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5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
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GPS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2.2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 6.3-3.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
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 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
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 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开始GPS 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篇一:控制测量技术要求4.5控制测量4.5.1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地籍控制测量4.5.2.1图根点布设要求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图根点标志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
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
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共5位。
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
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静态gps测量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RTK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范围
RTK测量可用于的测量工作包括:四等以下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放样测量。
RTK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查,平面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快速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
高程控制点外业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几何水准测量等方法。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
RTK地形测量
RTK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控制测量1.1 高程控制测量(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和施测方法是:①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常是双面水准尺。
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底一根为4.687m ,一根为4.787.m 。
②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见下表,高差闭合差的规定见下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表(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要求列于下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20630—40124121.2 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也称环形导线。
导线从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出发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
由于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因此能起检核作用。
故闭合导线不但适用于平面控制网的加密,也适用于独立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1)量边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的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要求级数指标见下表。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2)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已经列入下表。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的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工程施工控制测量一、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作用1、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通过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2、保证工程质量: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3、控制工程成本:通过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及时监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情况,避免超预算,确保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4、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测量,可以为工程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及时做出决策,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二、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1、进度控制测量:进度控制测量是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分析,通过对工程施工进度的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进度偏差,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进度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监测施工进度、分析施工进度偏差、采取措施调整施工进度等。
2、质量控制测量:质量控制测量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分析,通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监测施工质量、评估施工质量、整改质量问题等。
3、成本控制测量:成本控制测量是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和分析,通过对工程施工成本的监测、评估和报告,及时发现工程施工成本偏高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节约,确保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成本控制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成本控制计划、监测施工成本、评估施工成本、节约成本等。
4、其他控制测量:除了进度、质量和成本之外,工程施工还需进行其他方面的控制测量,如安全控制测量、环境保护控制测量等,以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安全和合规。
三、工程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1、数据采集技术:工程施工控制测量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采集技术是确保数据准确采集的重要手段。
测量技术规范

测量技术规范测量技术规范是指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测量技术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一、测量准确度:1. 测量仪器应具备必要的准确度和精度,能够满足具体测量任务的要求。
2. 在进行测量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并保持其在校准有效期内。
3.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可能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二、测量过程:1. 测量前应对测量对象进行准备工作,确保其在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测性。
2. 在进行测量时,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进行测量时,应控制测量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确保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数据处理:1. 在进行测量后,应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和正确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筛选、整理等步骤。
2.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遵循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原则,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应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测量报告:1. 在完成测量后,应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测量报告。
2. 测量报告应包括测量目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内容,并应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
3. 测量报告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核和审查,确保其完整、准确和可靠。
五、质量管理:1.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如ISO 9001等。
2. 应建立测量质量控制系统,包括测量标准、测量程序、测量记录等内容。
3.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审核,以保证测量过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测量技术规范是保证测量工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遵循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1054.3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陈岱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摄氏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全县现有人口39.2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
GPS控制测量各种要求规范限差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
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表1-2GPS接收机的选用表1-3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1-4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同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53x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3≤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异步环闭合差限差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222z y x ωωωω++=重复基线限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计算)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σ∆3V X ≤,σ∆3V Y ≤,σ∆3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σ∆2dV X ≤,σ∆2dV Y ≤,σ∆2dV Z ≤))((22bd a +=σ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1控制网测量中误差m ≤σ⎥⎦⎤⎢⎣⎡=n WW N 31m ,N 为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 为异步环边数,W 为异步环全长闭合差。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控制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控制测量技术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测量和控制工作中。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相关技能,为将来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从事控制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控制网的设计、观测、计算和调整等步骤;2. 了解常用控制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3. 学会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测量方法;4.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控制测量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5.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控制网设计:包括控制网布设原则、精度要求、选点埋石、导线测量等内容;2. 控制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3. 仪器操作与使用:介绍常用控制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控制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平差计算、精度分析等内容;5. 工程项目应用: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实习,让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测量流程;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2. 实践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表现和成果等进行评分;3. 考试成绩:根据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评分。
六、课程资源与拓展1. 提供相关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和参考;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3. 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测绘行业)像片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及作业要求

5.4 像片控制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及作业要求5.4.1 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1:1000、1:2000地形图区域平面高程均采用区域网布点.平面航向基线跨度小于7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跨度小于5条航线;高程航向基线跨度小于4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跨度小于3条航线.示意图如下:5。
4。
2 控制点标志和编号在建城区像片控制点应在水泥地面及岩石上用油漆做好标记,非建城区及土质地面的控制点采用3cm×3cm×25cm木桩打入地面,并在实地和像片上做好统一编号.编号由字母P加数字序组成:“P1001、P1002、P1003。
.。
.。
”、“P2001、P2002、P2003.。
...。
”、“P3001、P3002..。
.。
."..。
5.4。
3 像片控制点点位要求1)点位在影像上目标清晰、易于判别。
2)点位应尽量选择在明显的、固定的地物上,线状地物交汇角一般应在20o~90o之间.3)点位易于到达和放置仪器,视野开阔.4)点位应尽量公用,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6片或5片重叠范围内.5)自由图边、待成图边的图边像控点应布出图廓线外。
6)建议区域网四角像控点布设双点。
5。
4.4 像片控制点测量要求像片控制点测量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相应要求执行。
应采用数码相机记录控制点点位在实地的位置.5。
4.5 像片控制点观测1)像片控制点测量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进行观测,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CORS中心统一解算。
2)观测要求按《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网络RTK作业指导规程》GDCHY04-7-03执行。
按该《规程》的说明,在能够应用网络RTK定位技术的区域,其定位精度基本能够达到以下的精度指标:平面点位精度Mo=50mm; 高程点位精度Mo=50mm。
满足GB/T 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像片平面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2毫米,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等高距的要求。
施工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及控制点

施工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及控制点嘿,咱来说说施工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和控制点这档子事儿哈!你想啊,施工测量就好比是给建筑搭架子,架子歪了,那整个房子不就歪了嘛!所以技术要求那可得严格着呢!首先咱得有精确的测量仪器吧,就像战士得有趁手的兵器一样。
这仪器要是不靠谱,那测出来的数据不就跟开玩笑似的啦。
测量的时候,那可得仔细再仔细,每个数据都得像宝贝似的对待。
你说要是随随便便弄个大概,那最后房子盖出来这儿歪那儿斜的,多难看呀!这就好比你做衣服,尺寸都量错了,那做出来的衣服能合身吗?再说说这控制点,那可真是关键中的关键呀!就像是定海神针一样,没了它,整个测量工作都得乱套。
咱得把这些控制点找得准准的,保护得好好的,不能让它们出一点儿差错。
比如说在施工现场,那些标志控制点的小木桩,咱可不能不当回事儿,得把它们看得比啥都重要。
万一不小心被谁碰倒了或者弄没了,那可就麻烦大啦!这就好像你走路的方向标没了,你还能找得着北吗?还有啊,测量人员得有责任心,不能马马虎虎的。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一个小失误可能就会导致大问题。
你想想,要是因为测量出了差错,导致建筑质量有问题,那多后怕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咱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步骤。
测量过程中还得注意环境因素呢!风啊雨啊的,都可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这时候咱就得机灵点,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不能说因为有点小风小雨就不干了呀,那可不行!咱得像勇士一样,迎着困难上。
总之啊,施工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和控制点这事儿可太重要啦!咱可不能掉以轻心,得把它当成大事儿来对待。
只有这样,咱才能盖出稳稳当当、漂漂亮亮的房子来,大家住着也安心不是?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让施工测量工作顺顺利利的,为我们的建筑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可不是我在这瞎嚷嚷,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5 控制测量4.5.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 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 GPS 静态定位、网络 RTK 技术、图根导线(网)等 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 地籍控制测量 4.5.2.1 图根点布设要求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 JNCORS 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 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 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 8-10 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 15 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 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
4.5.2.2 图根点标志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 石。
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 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 1cm 、边长为 15cm×15cm 的方框,涂以红漆,写点 号。
每幅 1:500 图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 4 点。
4.5.2.3 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共 5 位。
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 标段为 M,点号均自0001 开始编排,如A0001、A0002,C0003、D0008 等。
4.5.2.4 采用 JNCORS 系统进行图根测量采用 JNCORS 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 模式。
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 15 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 差不应大于 2cm ,高程之差不应大于 3cm ,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 静态 GPS 测量采用静态 GPS 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要求进行。
4.5.2.6 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 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注:① S 为斜距(km ),Hc 为基本等高距(m );D 为水平距离(km );②仪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 2 条边,总长不超过 160m 的支 导线。
支导线首站要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要进行对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 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不低于一级图根导线的点上,利用全 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距离进行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 两次)补充测站点,边长不应超过定向边长的 2 倍。
利用支导线和极坐标方式测量的图根点数量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 20%。
图根点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方法,每条边观测 l 测回,每测回读数 两次。
4.5.2.7 图根高程测量图根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直接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式进行。
采用 水准测量方式时,应符合《城市测量规》(CJJ 8-99)对图根水准的相关要求;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式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器高和觇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在限差时,取其中数;③计算三 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距离和高差应取至毫米。
图根导线记录可采用 PDA 电子手簿或 PC-E500 袖珍电子计算机作为记录器, 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记录方式。
4.6 地籍测量4.6.1 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 4.6.1.1 地籍测量的比例尺地籍测量的比例尺为 1:500 4.6.1.2 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成图法绘制 1:500 地籍图,全野外数据 采集可采用GPS-RTK 和全站仪进行,业图形处理在统一购置的软件 CASS 7.1 国土版下进行。
D4.6.1.6 地籍图的高程精度要求4.6.1.3 地籍图的图幅划分与编号命名地籍图的图幅采用 50cm×50cm 的正方形分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 线划分。
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 1:500幅4.6.1.4 地籍图的基本等高距与高程注记地籍图均需勾绘等高线,1:500 比例尺地籍图的基本等高距为 0.5m ,图上 地形点的高程注记至 0.01m 。
4.6.1.5 地籍图的图上平面精度要求为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要求,地籍图上的主要地物点的平面精度应满足本设计要求,其它地物点、地貌点平面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地籍图的高程精度要求应满足《城市测量规》4.1.9 条的要求,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 0.5m 的平坦地区及其它区域的铺装路面,其高程注记点相 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4.6.1.7 地籍图的基本容地籍图应准确全面的表示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主要地籍要素,还应表示《城市测量规》CJJ8-99 要求的其他容,因图面负担过重个别的次要地形要素可适当综合。
4.6.1.8地籍图的图式表示与数据分层地籍图的表示方法应严格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的要求进行,严格按《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
4.6.2地籍要素测量4.6.2.1地籍要素测量的容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容包括:界址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主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点、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
地籍要素测量成果应能满足地籍图编制、面积量算、统计的和地籍数据库建库的基本要求。
4.6.2.2地籍要素测量精度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主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点测量精度,应满足本设计书中规定的精度要求。
4.6.2.3地籍要素测量方法地籍要素测量采用全解析法。
按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利用GPS-RTK 和全站仪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坐标、高程)。
4.6.2.4地籍要素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全站仪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应小于5㎜,应尽量选择距离较远的已知点定向(即长边定短边),并检测另一已知点,以确保设站和定向的正确性。
相邻测站间应以明显地物点或界址点作为重合检查点,严禁隔点采集数据。
采用GPS-RTK测量时,要注意避免在高大的房屋角和信号弱的地方采集数据,确保地籍要素测量的精度。
4.6.2.5地籍测量时特殊情况的处理(1)地籍测量时山区等高线的处理地籍测量时个别无法采用全野外采集数字法测图,可采用最新的最大比例尺(一般不超过 4 倍)的地形图矢量化放大编绘,但应注意同实测区域等高线的接边,其围的界址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建筑物、构筑物等必须实测,其围并应征得监理的同意。
(2)地籍测量时建筑施工区的处理首先按现状实测,提交验收时将地籍要素、数据库更新到最新现状。
4.6.3地籍图编制4.6.3.1地籍图容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它容。
地籍图应采用定制的CASS7.1 国土版绘制,其主要容包括: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4.6.3.2地籍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
(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有: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镇、街道办事处级界线;国营农、林、牧、渔场界线。
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2)界址要素有: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的红线表示;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它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在其界线以。
(3)地籍号: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
街道号、街坊号注在图幅有关街道、街坊区域的适中部位,宗地号注在宗地。
在地籍图上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宗地在不同图幅的各部分都须注记宗地号。
如果某街道或街坊或宗地只有一小区域在本图幅,相应的编号可注在本图幅图廊线外。
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在地籍图上可以用标识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能清晰判读的情况下也可不注宗地号。
(4)地类:在地籍图上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地籍图上应注记二级分类。
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可省略不注,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
道路用地,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的道、巷、通道的宗地,都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的地类代码。
(5)座落:宗地的座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地籍图上应适当注记行政区名及道路名,宗地门牌号可选择性注记。
(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在地籍图上可选择性注记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
因单位宗地较小,地籍图上可不注单位名称。
在地籍图上不需要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
(7)土地等级:对于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相应的土地等级注记。
4.6.3.3地物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植被、注记等,现分述如下:(1)建筑物:在地籍图上要绘出固定建筑物的占地状况。
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房、简易房可舍去;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但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应表示;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应在建筑物右上角注上建筑物层数。
大型或线型构筑物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2)道路:在地籍图上要绘出道路的路牙石线。
道路的附属物、里程碑和指路牌等可舍去。
桥梁、较大涵洞及隧道要在地籍图上绘出。
(3)水系: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必须测量并在地籍图上绘出其边界。
(4)地貌:在平坦地区,地籍图上一般不表示地貌。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为了用图方便,宜表示出大面积的斜坡、陡坎、路堤、台阶路等。
在地籍图上应注记控制点的高程,散点高程可选择性注记。
(5)植被:在地籍图上,大面积绿化用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河滩等,可用土壤及植被符号表示;较小绿地、零星植被可不表示。
(6)注记:在地籍图上,除地籍要素注记外,还可选择性注记一些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
(7)其他:电力线、通讯线、架空管线可不在地籍图上表示,但高压线的塔位及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管线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4.6.4地籍图比例尺、分幅、编号及图廓整饰4.6.4.1地籍图比例尺城镇土地调查地籍图比例尺采用1:500。
4.6.4.2地籍图分幅、编号地籍图的图幅采用50cm×50cm的正方形分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