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精简版
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4
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4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选修4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涉及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内容。
本文将对选修4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速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来确定,一般来说,反应速率和浓度呈正比关系。
2.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3. 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一般来说,可以用微分方程来表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选修4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进行相关的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
4. 反应活化能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开始进行,这种能量被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速率,一般来说,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5. 反应速率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反应速率常数来表示。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越大。
二、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时刻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比例的数值,平衡常数越大,生成物浓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反应物浓度越高。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在选修4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定义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通过推导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高三化学选修四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选修四必背知识点一、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电子结构的构建在原子核周围,电子围绕着不同能级,每个能级又有不同的轨道,每个轨道可容纳特定数量的电子。
2. 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排列,同时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1)主族元素:周期表的1A到8A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轨道的电子数相同。
(2)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到第2B组的元素,它们的最外层轨道电子数不同。
二、化学键与晶体结构1. 离子键和晶体结构(1)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2)晶体结构:离子在晶格中有规律地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2.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1)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2)分子结构:由原子共享电子对来形成的分子。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3)催化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发生在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和压力: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压力,可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2)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反应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3)催化剂:催化剂可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位置。
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动力学1. 热化学(1)焓变:在常压下,化学反应伴随的热量变化。
(2)焓变的计算: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以及相应的焓变值进行计算。
2. 化学动力学(1)反应速率: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
(2)活化能:反应需要的最低能量,是反应物分子碰撞的最低能量。
(3)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增加氧原子数。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一门高中化学的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由碳(C)和氢(H)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需要掌握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规则,可以根据分子式和结构来准确命名有机化合物。
2. 碳原子的化学键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可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最常见的,双键和三键则较为少见,但在某些有机化合物中也很常见。
3. 功能团功能团是指能够给有机化合物赋予特定性质或反应的一组原子。
例如,羟基(OH)、羧基(COOH)、胺基(NH2)等都是常见的功能团。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之一。
在有机化合物中,可以通过与强酸或强碱反应,使有机物的酸性或碱性被中和。
5. 醇的性质与反应醇是一类以羟基(OH)作为功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醇可以通过加热酸催化、氧化、脱水等反应进行转化,形成醚、醛、酮等其他有机化合物。
6.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的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常见的反应有燃烧、卤素取代和卤代烷的亲核取代等。
7. 尾气处理技术尾气处理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催化转化、吸附和分离等方法,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二、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酶的催化作用,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等。
2. 酶的性质与机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具有高效催化、特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包括亲和力降低、过渡态稳定化和取代基活化等。
3. 酶的动力学酶的动力学研究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速率。
主要包括酶催化作用的速率方程、酶的反应速率常数和酶的催化效率等。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概述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概念与测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反应热的计算2. 化学反应的电能转换- 电池的工作原理- 伏打电堆的结构与功能- 电化学系列表的应用-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 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建立- 可逆反应的特征- 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 温度、压力、浓度对平衡的影响2. 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的表述与应用- 实例分析3. 化学平衡的计算- 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 平衡状态下的反应转化率三、溶液与溶质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定义与组成- 溶液的分类-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2. 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的概念与计算-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的应用实例3.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的定义与测量- 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 缓冲溶液的组成与作用机制四、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与分类-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烯烃与炔烃的特征- 环烷烃与芳香烃的基本概念3. 官能团与反应- 官能团的定义与识别- 常见官能团的反应类型-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五、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常识- 常见化学操作的规范步骤2.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观察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
学生应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为将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化学选修 4 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归纳。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ΔH)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书写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反应的焓变以及反应的温度和压强等条件。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是指 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四)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的焓变来计算未知反应的焓变。
二、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义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二)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外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反应速率;使用负催化剂,能显著减慢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固体表面积、光照、超声波等。
三、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
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要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要点总结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要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要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要点总结11.化学反应热概念化学反应伴能变,成键放出断需要。
左能高常是放热,置氢中和和燃烧。
炭水铵碱分解类,吸热自然右能高。
2.燃料燃烧知识理解能源紧张,不久用光。
接触充分,空气足量。
节能减排,新能跟上。
高效清洁,来日方长。
3.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摩尔每升比时间。
平均速率标物质,比例与系数有关。
浓度增大我加快,温度升高我翻番。
若能出现催化剂,改变大小更不难。
4.化学平衡概念理解可逆反应有限度,所有转化不完全。
正逆速率若相等,化学平衡状态现。
此时反应并未停,特征就是动定变。
(或:相反相成,可逆平衡;强弱互争,“逃逸”完成;外表内因,宏微相应;量变质变,运动永恒。
)5. 化学平衡逆等动定变平衡,一等二最六一定, 正逆反应速相等,转产二率最值衡,质量体积 n分数, 浓度温度色一定,参数可变变不变(变量不变),定达平衡要记清,参数一直不变化,不可用与断平衡。
解释:“逆等动定变平衡”,是指平衡状态有逆、等、动、定、变五个特征。
“一等”是指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平衡状态。
“二最”是指转化率、产率达最大值即达平衡状态。
“六一定”是指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浓度不再变化,或体系的温度及颜色不再变化即达平衡状态。
“参数可变到不变,定达平衡要记清”是指参数(浓度、温度、质量、压强、体积、密度等)原为变量,后变为恒量,此时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
“参数一直不变化,不可用与断平衡”是指若反应过程中参数始终没有变化,此参数不可用于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6.化学平衡图像题先拐先折,温度高,压强大!7.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化学平衡中,各同种物质的百分数相同,这些化学平衡均属等效平衡,其核心是“各同种物质的百分数相同”。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定义:表示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影响因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 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4. 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只与反应本身和外界条件有关。
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表示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2. 平衡移动: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会向减弱变化的方向移动。
3. 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 压强: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水的离子积:表示纯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2. 酸碱性: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3.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界酸碱变化,维持pH值稳定的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2.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还原剂是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平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总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2.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安全: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 仪器使用:熟悉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以上是化学选修4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精简版】
☆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 正_减小__,V 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3、利用K 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若温度升高,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反应方向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ΔH-T Δ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 Δ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 Δ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 为负,ΔS 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ΔH 为正,ΔS 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同一温度下弱酸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化学选修四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有机化学1. 有机官能团:烷烃、烯烃、炔烃、芳香化合物、醇、酚、醛、酮、羧酸、酯、胺等。
2. 碳杂原子及其官能团的性质:原子中的电子云不断重叠,形成共轭体系,导致碳杂原子官能团的共性特征。
3. 芳香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稳定的芳香性质、还原性不如脂肪族化合物、赛北—雷诺特规则、苯代烃的活泼中心。
4. 烯烃的异构:烯烃具有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链枝异构、环异构等。
5. 醇的性质及合成:醇可以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中间体,可通过水合法、卤代烃氢化法、烯烃水化法等方法合成。
6. 酮和醛的性质及合成:酮和醛可通过氧化、还原、羰基化合物的加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
7. 羧酸的酸碱性及合成:羧酸具有酸性,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合成羧酸的方法包括氧化法、酸加成法、羧酸的重复性切除法等。
8. 酯的性质及合成:酯是羧酸与醇缩合而成的产物,可以通过酸酐法、酯化法等合成。
9. 胺的性质及合成:胺可通过红氨基化法、胺的还原法、酰胺的水解法等方法合成。
二、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确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 实验室常用试剂:酸、碱、盐、指示剂、络合剂等,用于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酸碱滴定及络合滴定等。
3. 分析化学的平衡理论: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络合滴定原理、酸碱滴定原理等。
4. 氧化还原滴定:包括物种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如还原滴定和氧化滴定。
5.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法测定酸和碱之间的等值点,酸溶液滴定以碱标准溶液,碱溶液滴定以酸标准溶液。
6.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定性分析:如阳离子之间的沉淀反应和阴离子之间的鉴定反应。
7. 硬水与水质分析: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和镁盐,通过复合指示剂和络合剂来定量分析。
8.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光来进行定量分析。
最全面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
下面是针对
这部分内容的最全面精选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部分:
1.锌离子(Zn2+)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反应:Zn2++2H+->Zn2++H2↑
2.水的电离反应:H2O->H++OH-
3.阳离子对沉淀反应的影响:常见的单价阳离子对沉淀反应没有影响,但双价阳离子,如Cu2+、Pb2+等不能和OH-反应生成沉淀。
4.捕捉剂法制备无机盐的步骤:(1)溶液准备:将银盐加入溶液中;(2)沉淀生成:加入捕捉剂,搅拌沉淀生成;(3)滤液:滤掉沉淀;(4)沉
淀处理:将沉淀洗净、干燥、称重。
5.高锰酸钾滴定法确定含一、二级氨基的有机物:通过滴定高锰酸钾
溶液,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确定含氨基的物质的用量。
有机化学部分:
1.酯的酸催化水解反应:酯+酸+H2O->醇+酸
2.醇的氧化反应:一级醇->醛->酸;二级醇->醛
3.羧酸的脱羧反应:羧酸->酸+CO2
4.醛和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醛->一级醇;酮->二级醇
5.利用异构化反应构建有机分子的不对称碳原子:通过将具有手性的
有机分子转化为不对称的胺、醇、酯等化合物,实现构建不对称碳原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摩尔概念- 摩尔的定义-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5. 溶液-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二、化学中的测量和计算1.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量筒、滴定管、天平- pH计、电导率仪2. 溶液配制- 质量百分比溶液的配制 -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反应的定量关系4.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5. 化学计算- 质量守恒的计算- 溶液稀释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热量计算三、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和卤素-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碳族元素3. 无机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配位化合物-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四、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烃的分类和命名2. 烃的衍生物- 醇、酚- 醛、酮- 羧酸、酯3.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生物分子- 糖类、蛋白质- 核酸、脂质五、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2. 实验基本操作-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3. 常见化学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沉淀反应实验4. 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 结果分析和结论六、化学与环境1.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2.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绿色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七、化学与生活1.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营养素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清洁剂- 化妆品3. 材料科学- 金属和合金- 塑料和合成材料本知识点总结旨在为高中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化学选修4课程复习框架,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技能、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生活等多个方面。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合成等内容。
有机化合物具有碳元素以及氢、氧、氮、卤素等元素构成的特点。
2.碳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碳化合物的结构有直链、支链、环状结构等。
碳骨架的不同排列可以导致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如分子量的大小、融点、沸点、溶解性等。
3.同分异构与构造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是指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构造异构体是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导致性质和反应不同。
4.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它常见的反应包括氯代烷的取代反应、烷烃的氧化反应等。
自由基反应具有特殊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5.共轭体系和芳香性共轭体系是指分子中相邻原子或共轭结构上存在具有π键的序列。
共轭体系可以使分子更加稳定,同时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质。
芳香性是指一类具有合成和稳定充分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6.醇和酚的性质与反应醇和酚是一类带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可溶于水、发生酸碱反应等。
醇和酚可以发生酯化、氧化、消除等反应。
7.酮和醛的性质与反应酮和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反应,如可发生加成、氧化、缩合等反应。
8.芳香醛与芳香酮的合成与应用芳香醛和芳香酮是一类具有芳香环和醛基、酮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酸催化、氧化等方法合成。
芳香醛和芳香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香料、药物等。
9.酸和酸盐的性质与反应酸是指具有质子(H+)给予能力的化合物。
酸盐是指酸与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酸和酸盐具有酸性、酸碱中和、盐的生成等性质和反应。
10.酯的性质与反应酯是一类含有酯基(C(=O)-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特殊的气味和挥发性。
酯可以通过酸催化、酯交换等反应合成。
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香精、溶剂等。
以上是化学选修4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质、反应类型等内容。
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精简版】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 与 NH 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混合物体系中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成分的含量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 同时生成m molA ,即V(正 )=V( 逆 ) 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 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 )=V( 逆 )平衡③V(A):V(B):V(C):V(D)=m:n:p:q ,V(正)不一定等于V (逆 ) 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 ,因均不一定平衡指V( 逆)压强①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 =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①Mr 一定时,只有当m+n≠p+q 时平衡相对分子质量②Mr 一定时,但m+n =p+q 时不一定平衡Mr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 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 _,V 正_减小 __,V 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一般地,K>10 5 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3、利用K 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 ___反应若温度升高,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 ___反应反应方向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平衡1.1 平衡状态•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3 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变化: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变化: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 反应速率•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 = Δc/Δt,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性质、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2.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固体表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2.3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当反应速率大于平衡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反应速率小于平衡速率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难溶电解质与沉淀溶解平衡3.1 溶度积•溶度积Ksp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饱和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
•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3.2 沉淀溶解平衡•当Qc > Ksp时,溶液中会产生沉淀;当Qc = Ksp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当Qc < Ksp时,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3.3 沉淀的转化•当两种难溶电解质溶液混合时,溶解度更小的电解质会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4. 酸碱平衡4.1 酸碱理论•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一、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状态函数与过程函数- 热力学平衡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定义- 能量守恒原理- 热量与功的计算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 熵变的计算- 自发过程的判据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定义- 燃烧热与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二、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 反应级数2. 反应机理- 元反应与复合反应- 反应途径- 反应中间体3. 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 均相催化与非均相催化 - 催化剂的中毒三、溶液与胶体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分类- 溶液的浓度表示2. 溶液的物理性质- 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 - 渗透压3. 胶体与界面现象- 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与乳化作用四、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的分类- 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 - 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 电化学系列- 标准电极电势3.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机理- 阴极保护与阳极保护- 防腐涂料的应用五、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IUPAC命名规则- 常见官能团的命名- 烷基与芳基的命名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与重排反应3. 生物分子化学-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与肽的结构与性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知识点归纳,实际的化学选修4课程可能会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复杂的概念。
此外,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有所变化。
如果您需要一个特定格式的文档,例如Word文档,您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创建一个结构化的文档,并确保使用适当的标题、子标题和列表格式来提高可读性和编辑性。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机功能团与化合物分类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1.2 烷基、烯基、炔基、醇基、羧基、酰基等有机功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1.3 烃、卤代烃、醇、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第二章芳香化合物2.1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2.2 苯的结构、性质和反应2.3 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环烷化反应、芳香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第三章有机化学中的功能转化3.1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置换、酸碱、加成、烷化等化学反应3.2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分步合成、伦理优先规律和碳碳键形成反应第四章生物有机化学4.1 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4.2 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功能4.3 酶的性质和功能、代谢途径及酶促反应第五章有机材料与生产5.1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和性质5.2 合成橡胶、纤维素纤维等有机材料的化学原理和工艺5.3 合成涂料、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化学原理和工艺第六章有机化学的工业应用和环保技术6.1 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提取和利用6.2 有机合成工业的过程控制、产品分离和纯化技术6.3 高分子材料的废弃物治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生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方面,应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了解有机功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能够分辨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和化学反应,在学习生物有机化学方面,应该了解各种生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酶的性质和功能,能够分辨各种有机材料的结构、制备和性质,能够掌握工业应用和环保技术。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 Le Chatelier原理- 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3. 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 影响速率的因素(催化剂、温度)二、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浓度- 摩尔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 体积比浓度2. 弱酸弱碱的电离- 电离常数- 水的电离平衡3.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三、电化学1.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2. 电化学系列- 金属的电化学活性- 电化学防腐3. 电解- 电解原理- 电解的应用(电镀、精炼)四、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IUPAC命名法- 常见官能团2.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烷烃- 烯烃与炔烃3. 芳香烃- 苯的结构-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五、高分子化学1. 高分子的分类- 塑料- 橡胶- 纤维2. 高分子的合成-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3. 高分子的性质- 热塑性与热固性- 高分子的力学性质六、化学实验技术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滴定分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2. 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程-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请注意,这个总结是基于一个假设的化学选修4课程大纲。
实际的课程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您可以将上述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以及调整格式以符合具体的文档要求。
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
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等。
2.反应机理:反应的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化学平衡与反应机理的关系等。
3.确定反应速率:单反应物反应速率、多反应物反应速率、指数定律和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的确定等。
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等。
二、原子核化学1.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的定义与特点,衰变速率与半衰期的关系。
2.引起放射性衰变的因素:质子数、中子数、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医学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
4.核反应:核反应的定义、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核反应的立体效应、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
三、分子结构和化学键1. 分子构型与构象:分子构型的定义、VSEPR理论、Lewis结构、分子构象的旋转和平移等。
2.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分子键的极性和非极性、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等。
3.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的定义和特点,化学键的强度与键长的关系等。
4.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的构建、分子轨道的对称性与能级、分子轨道理论与化学键的关系等。
四、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1.热力学基础知识:内能、焓、熵的定义和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函数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等。
2. 热力学过程和循环: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Clausius-Clapeyron方程等。
3.化学热力学:内能变化、焓变化、熵变化的计算,标准焓变、标准熵变、标准生成焓变等。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化学平衡与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关系等。
总之,化学选修四是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原子核化学、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等核心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化学选修4知识点重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重点总结第一章元素的发现1.1、不同学说的提出及其理论内容1.1.1、原子论1.1.1.1、原子的基本概念1.1.1.2、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发现1.1.1.3、电子的运动1.1.2、阴极射线和阴极射线管的研究1.1.3、拉瑞尔的核式构想1.1.4、拉瑞尔模型的优缺点1.1.5、卢瑟福的核式构想1.1.6、卢瑟福的散射实验1.1.7、核式的内涵及拉瑞尔模型和卢瑟福模型的比较 1.2、基本粒子的发现及其现代标准模型解释1.2.1、基本粒子的发现1.2.2、标准模型的基本内容1.2.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2.4、质子和中子的构成1.2.5、标准模型的结构及其意义第二章 20世纪化学新理论2.1、化学键的理论2.1.1、简正键论2.1.2、共价键论2.1.3、离子键论2.1.4、金属键2.1.5、钙离子与共价键模型的比较2.1.6、键类型与分子性质的关系2.2、酸碱理论2.2.1、酸碱的历史2.2.2、布朗斯特里的离子理论2.2.3、呼斯福德的电子对理论2.2.4、弗劳里的酸碱理论及其优点2.2.5、有机酸碱的酸碱性2.3、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2.3.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3.2、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2.3.3、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理论2.3.4、物质的不同价态及氧化性与还原性 2.3.5、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法2.3.6、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选择2.4、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化学的理论2.4.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2.4.2、配位化学的历史2.4.3、配位键的理论2.4.4、配合物性质与配位键的能力第三章合成与应用3.1、重要合成反应的应用3.1.1、硝化反应与硝酸的应用3.1.2、硫酸和硫酸盐的合成与应用3.1.3、氯化反应与氯化物的应用3.1.4、氨气的合成及其应用3.1.5、硅酸盐的合成及其应用3.1.6、碳酸盐的合成及其应用3.2、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3.2.1、聚合物的形成和化学结构3.2.2、聚合物的合成反应3.2.3、合成纤维的特性和应用3.2.4、合成橡胶的特性和应用3.3、化学能与能源利用3.3.1、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3.3.2、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应用3.3.3、核能利用及其应用3.3.4、化学电池的基本原理3.3.5、化学能在生产中的应用第四章有机化学专题4.1、芳香烃的结构及性质4.1.1、芳香环的构成元素4.1.2、苯的结构与特性4.1.3、芳香烃的共轭系统4.1.4、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4.1.5、邻位、间位和对位的化学性质 4.2、有机卤化物4.2.1、有机卤化物的物理性质4.2.2、有机卤化物的化学性质4.2.3、有机卤化物的制备方法4.3、醇、醚和酚4.3.1、醇的结构与性质4.3.2、醇的合成方法4.3.3、醚的结构与性质4.3.4、醚的合成方法4.3.5、酚的结构与性质4.3.6、酚的合成方法第五章生物化学专题5.1、糖类5.1.1、单糖的结构与性质5.1.2、多糖的结构与性质5.1.3、糖的反应特性5.1.4、糖的生物功能与应用 5.2、氨基酸和蛋白质5.2.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5.2.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5.2.3、氨基酸的生物功能5.2.4、蛋白质的生物功能5.3、核酸5.3.1、核酸的结构与性质5.3.2、核酸的生物功能5.3.3、核酸的应用考试重点总结1、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发现历史2、化学键的理论及应用3、酸碱理论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4、重要合成反应的应用及聚合物的合成5、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卤化物,醇、醚和酚6、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核酸以上就是化学选修4知识点的重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精简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_, 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反应方向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 Δ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 Δ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 Δ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 为负,ΔS 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 为正,ΔS 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同一温度下弱酸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 K W 〈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 W 〉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 pH 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 、 石蕊 、 酚酞 。
变色范围:甲基橙 ~(橙色) 石蕊~(紫色) 酚酞~(浅红色)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 OH - ==H 2O 计算余下的H +或OH -,①H +有余,则用余下的H +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 +]混;OH -有余,则用余下的OH -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 -]混,再求其它)四、稀释过程溶液pH 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 倍时,pH 稀 = pH 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释10n 倍时,pH 稀 〈 pH 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3、强碱溶液:稀释10n 倍时,pH 稀 = pH 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碱溶液:稀释10n 倍时,pH 稀 〉 pH 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 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 均接近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 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1、若等体积混合: pH 1+pH 2=14 则溶液显中性pH=7pH 1+pH 2≥15 则溶液显碱性pH= pH 1+pH 2≤13 则溶液显酸性pH=pH 1+2、若混合后显中性pH 1+pH 2=14 V 酸:V 碱=1:1pH 1+pH 2≠14 V 酸:V 碱=1:1014-(pH 1+pH 2) 中和滴定: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 一位 。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
如HCl 、NaOH 、NaCl 、BaSO 4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混和物纯净物准备: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利用n 酸c 酸V 酸=n 碱c 碱V 碱进行分析式中:n ——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 ——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V ——酸或碱溶液的体积。
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c 碱=V n V c n ⋅⋅⋅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 弱 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 2CO 3 >NaHCO 3)6、酸式盐1)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HSO 3- 、H 2PO 4)2)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HCO 3- 、HS - 、HPO 42-)7、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 3+、Al 3+与AlO 2-、CO 32-(HCO 3-)、S 2-(HS -)、SO 32-(HSO 3-);S 2-与NH 4+;CO 32-(HCO 3-)与NH 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 3+ + 3S 2- + 6H 2O == 2Al(OH)3↓+ 3H 2S ↑ 89、水解平衡常数 (K h )对于强碱弱酸盐:K h =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强酸弱碱盐:K h =Kw/K 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 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10、电荷守恒:任何溶液均显电中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物料守恒: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
如:Ag2S(s) 2Ag+(aq)+ S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1)加沉淀剂法:Ksp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4)同离子效应法5、沉淀的转化: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更小的。
如:AgNO3 AgCl(白色沉淀) AgBr(淡黄色) AgI (黄色) Ag2S(黑色)6、溶度积(KSP)(2)表达式:AmBn(s) mA n+(aq)+nB m-(aq) KSP=[c(A n+)]m [c(B m-)]n原电池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阳极:PbSO4+2e=Pb+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5、电极名称及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阴离子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M— ne — == M n+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M n+ + ne — == M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2、电冶金(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金属阳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2)电解氯化钠: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2e—== Cl2↑☆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
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阳极(失) e- 正极(得)e-负极(失)e-阴极(得)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