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社会风气日益复杂多变,中学生身上的公民道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中学生对公民道德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市的几所中学作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公民道德教育情况、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内容。
三、调研结果1.中学生对公民道德的认知情况2.中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展开。
80%的中学生表示在学校尚有相关教育课程,获得系统的公民道德知识。
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父母亲居家教育和榜样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可。
此外,社会公益活动也为中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实践公民道德的平台。
3.中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中学生表示参与过社会公益活动。
他们主要参与的活动有义卖、助老院的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表示自己无法找到合适的公益活动机会,或者参与意愿不够强烈。
四、问题分析从调研结果看,虽然大部分中学生对公民道德有一定认知,但仍存在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1.教育内容狭窄: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主要依赖学校教育,却存在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比例不足、内容单一等问题。
2.参与机会不足:虽然70%的中学生参与过社会公益活动,但个别学生表示缺乏机会参与,或者形式单一,活动学以致用程度不高。
3.个人意识淡薄:少部分学生认为公民道德与自己关系不大,对公民责任意识和情感认同有待加强。
五、建议与对策1.多元化教育内容:加强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内容要涵盖法律、伦理、道德榜样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公民意识。
2.加强教育实践:学校应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公民道德的重要性。
3.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通过家庭活动、亲子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开始多元化。
与过去相比,中学生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较低,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这可能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信息的快速传播有关。
其次,中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渐被模糊。
一方面,一些中学生缺乏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善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中学生在面对机会主义和利益驱动的时候,往往追逐个人私利,忽视道德标准。
另外,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些中学生面临压力过大,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一些中学生也存在欺凌行为,这表明他们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程度不足。
最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
一方面,中学生对于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开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中学生过于关注自我,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呈现出多元化、模糊化、问题化和自我化的趋势。
这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成功人士。
德育报告初中生

德育报告初中生初中生德育报告一、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观都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因此,德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报告将对当前初中生德育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初中生德育现状当前,大部分初中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尊重师长、友爱同学、遵守校规校纪。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缺乏责任感、行为习惯不良等。
此外,一些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道德观念出现偏差。
三、影响因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或者自身行为不检点,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然而,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导致德育课程被边缘化。
同时,部分教师德育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侵蚀着学生的道德观念。
此外,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四、改进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德育教育,关注孩子的道德成长。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应重视德育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合理安排德育课程与文化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生接受足够的德育教育。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3.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过滤不良信息,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全社会也应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传播正能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调研目的及意义:1.探索中学生在政治意识、价值观念、法律意识、人际交往、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现状;2.为改进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依据,营造重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3.有针对性的提出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定边四中调查对象:定边四中高一高二全体学调查报告实际取得结果:1.依据来源:1361份有效调查问卷占总体的93.1%,属于理想的样本容量;2.支撑依据: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素质教育;3.主要结果:定边四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调查报告。
(提要):本文通过对定边第四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把握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依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美妙未来的战略工程。
了解并掌握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进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情况:1.活动背景:为了深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了解掌握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提高学校组织开展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班级1462名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面谈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一次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2.开展调查的目的:(1)探索我校中学生在政治意识、价值观念、法律意识、人际交往、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为改进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依据,营造重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3)掌握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我校学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4)依据调查结果和数据,提出我校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篇一根据我校现状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对初中年级10 个班级100 多名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表收回进行了数据汇总,通过汇总发现,现阶段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网络;诚信和行为习惯四个方面有着不同的认识,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思想状况人活着首先要有一种精神追求。
在人的一生中,健康、诚信、被人尊重、事业成就,生活才有意义,学生普遍能认识到这一方面。
但围绕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严重挫折和失败,表现出的心态却不容乐观。
不能面对现实,较为软弱。
对现在生活状况、学习等方面,由于得不到理解和尊重,表现的喜忧参半,感到有些压力,故而不是很满意。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助人为乐精神感到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已过时,令人感到惊讶。
同时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不屑一顾,将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完全平等错误理解。
二、社会、家庭、校际德育环境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感到知识和思想品德均很重要,能够认识到在现阶段教育需加强环保和知识教育,对思想品德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来自不良媒体信息和网络游戏中腐朽信息,但是抵制力较弱。
父母、老师的言行在学生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给予他们更多是关爱、鼓动和期望。
学生的期望也能通过努力实现。
但是由于受认识水平能力限制,很多事情无法辨别好坏,并不知如何处理。
三、网络网络方面,学生每天由于受作业和在校时间及条件限制,时间均少于一小时,主要在学校,上网大多是聊天,玩游戏,真正用于看新闻、查学习资料的很少。
由于我校有局域网并开设信息课程,学生对网络有一定了解。
但平时上网主要在网吧,且对网络中黄色、暴力不良内容抵制力不是很强。
四、诚信、行为习惯诚信、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能认识到献爱心、讲文明、诚实做人,不互相攀比。
但是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小部分学生在一些方面自我约束力较差。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学生总体的思想道德状况还是好的。
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的调研报告(推荐5篇)

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的调研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的调研报告关于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调研报告提高学生素质是现代及未来教育的重要目标。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觉悟、能力,而前两者最终仍将转化或表现为能力。
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能力高低将成为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那么,当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水平的现状如何呢?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随机对24所城乡中学的1114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能力水平测试,并对这些学生和127名思想品德教师进行了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双向问卷调查。
为了发现问题,我们还随堂听课48节,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24场。
现将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下。
本次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能力水平的真实情况。
其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诸多认识模糊从能力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力水平测试的总得分率仅为0.33;从能力培养效果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对较高能力的选项百分比都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模糊;二是教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和目标认识模糊;三是教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操作方法认识模糊;四是教师对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认识模糊。
之所以出现上述模糊认识,我们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教育观念未得到应有的转变;二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本身就是个理论上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三是不少教师对素质、能力1的知识学习缺乏。
二、初中学生思想政治各项能力水平普遍低下1、自我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自学能力涵盖了识记、理解、分析、判断等诸多能力,其形成实际上是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
初中学生本应是自学能力的最好培养时期,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高。
我们的测试题一大题中叫学生用5-7分钟概述九年级思品第八节课第一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师还未上过此课),学生的得分率仅为0.25,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从作答,农村的学生得分率更低,只有0.09。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念。
03
强化网络监管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同时,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养,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05
调查结果分析与启示
调查结果分析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 和引导。
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03
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同
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优化社会环境氛围
0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治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0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和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青 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青少年 的实际需求。
教育效果不显著
虽然一些学校和家庭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但教育效果并不显著,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青 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范文篇1前言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数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渐凸现,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入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全日制大学生(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以调查问卷为载体,以学生街对大学生随机发书面调查填写为主,以网上问卷调查为辅,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书面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
此外,还有48个人做了网上的问卷调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以3~5小时的居大部分,而上网的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此外论坛、贴吧讨论热门话题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更新博客、网上电子商务、看电影、听歌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就数据本身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由于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并没有与这个社会有多深接触,人生的经验及价值认识还不够丰富和成熟,所以我们经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够强、易受外界诱因影响的特点。
所以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广大大学生带来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比如,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伪和交际障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等等。
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初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中学生是我们事业的建设这和接班人,是青少年的主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夫妻离婚率上升、家庭问题复杂化、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网络时代的负面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把握中学生思想脉膊、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探索德育教育新路线,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组进行了一次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从学生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社会公德心、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设计24个小题,深入、细致、真实了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次调查采取了小样本的方式,随机选取初中三个年级()人,进行无记名取样调查。
采取当场答卷,当场收取。
三、调查中的数据分析。
(一)民族精神、爱国情感。
从中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国家的认识等方面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感。
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较多的爱国热情。
在升国旗、唱国歌时的感受这一调查中90%的学生选择“有责任感”这一选项。
初中学生占94.5%,只有3.3%的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2.2%的学生没有感觉。
(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从与父母的沟通教育,在家里的日常行为,家庭所给的零用钱的支配作用等方面调查。
在与父母的沟通上,26%的学生与父母谈不来,28%的学生对父母能沟通,能讲心里话,基本能沟通的只占46%。
关于在家里是否做家务的问题,60%的学生选择了帮助父母做家务,但从来不做的也占38.7%,证明好逸恶劳的思想占了一定的比例,在“父母所给零用钱”的用途一题中,30%的学生用在上网上,30%的学生用来买零食。
11.3%的学生用来买学习资料,帮助贫困小学生的占2%,表现了在家庭生活中理财能力欠缺,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目标不明确等倾向。
(三)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中学生德育状况调研报告

中学生德育状况调研报告# 中学生德育状况调研报告##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生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中学生德育状况的调研,旨在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问卷750份。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中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基本相当。
## 调研结果### 性别比例根据调查数据,男生占总调查对象的47.6%,女生占总调查对象的52.4%。
### 家庭背景根据调查数据,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家庭背景较为稳定,家庭教育氛围良好,父母对其的教育关注度较高。
### 学习成绩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达到学校的学习要求。
### 课外活动中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状况较好,超过80%的中学生每周会参加两次以上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生社团、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
### 社会实践大部分中学生参与过社会实践,比例达到70%以上。
他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增长了见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 德育教育尽管大多数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受到了德育教育,但仍有一部分中学生认为德育教育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引导和培养机会。
同时,一些学生也表示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
### 德育问题从调查中得知,一些中学生存在一些德育问题,包括道德观念模糊、道德水平不高、自我约束能力差等。
同时,一些中学生对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偷懒、逃避责任的现象。
## 结论与建议综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中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中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把培养子女的德育意识摆在首位,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给予适当的教育引导。
2.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080101009 张双玉现在的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叛逆心理,容易受外界影响,且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发达,信息渠道众多,很多不良的信息也更容易进入青少年的世界。
如今网络和电视催生了很多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青少年影响很大,使一些青少年迷失了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能力,盲目模仿追捧,特别是明星的丑闻往往具有带头效应,引发一系列类似事件。
深入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对于改革教育的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代教育由于是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指标,为了获取好的排名和进入更加优秀的学府,学校、家长十分强调学习成绩,对于德育稍显欠缺,使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缺乏有效引导,容易迷茫。
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能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好的方面和欠缺的方面,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总体状况为了了解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我这次借实习机会深入到初中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民主和平等意识、人际关系、现代公民意识等,数据分析显示,现在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大部分人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因时代环境产生的问题。
1.爱国情感真切,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
从小学到中学,不管是课本还是学校,对于爱国主义都有大量的宣传和教育,社会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爱国英雄、民族英雄等,特别是今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玉树地震后,中国国旗降半旗、中央电视台全天报道使大家深受教育,因此中学生已经拥有较强的爱国情怀,懂得国家利益。
对于侵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事件表示愤慨,对体育赛场上的中国健儿和灾区人民十分关心。
如调查数据所体现的“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有71. 7%的中学生选择“自豪”;“当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有66. 2%的中学生选择“主动参军”,有20. 0%的中学生“在被征召情况下会去报名参军”;“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人们可以自己选择出生地的话”,有51. 1%的中学生还是“愿意出生在中国”;有66. 5%的中学生赞同“作为21世纪的公民,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其思想道德状况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群体,通过在线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访谈观察则主要针对学校、家庭、社区等场所,了解未成年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思想道德表现。
三、调研结果1.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良好:大多数未成年人积极向上,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受多元思想影响:未成年人接触到各种思想观念的渠道增多,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3.面临一些道德困惑:部分未成年人在面对一些道德问题时,存在困惑和迷茫,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影响显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
5.学校教育仍需加强:虽然学校道德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育方式单一等。
6.社区环境有待改善:一些社区存在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问题分析1.多元思想冲击: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道德观念模糊。
2.家庭教育不足:一些家庭缺乏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道德引导。
3.学校教育需改进:学校道德教育在内容、方式等方面需要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社区环境复杂: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加强对社区环境的整治和管理。
五、建议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改进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优化社区环境:政府应加强对社区环境的整治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篇一】(1)在车上为老人、小孩等人让座的占82%;装着没看见或眼睛朝窗外的占7%;认为别人不让座何必我要让的占11%。
(2)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上前劝的有35.7%;找管理人来纠正的有35%;29.3%认为与我无关。
(3)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没有车辆通过,会等待绿灯亮时才过的占41%;选择“若有急速,就过,若无急事,等会过”的占48%;乱闯的11%。
(4)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懂得的占22.7%;懂得一些的占68%,不懂的占9.3%。
(5)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的占11%;只要不被发现,作弊有好处的占18.6%;认为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我绝不作弊的占70.4%。
(6)当某同学被个子高的同学无理揍打时,找几个好朋友去报复的占5.2%;向学校反映的占84.8%;因害怕报复而不敢说的占9.9%。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但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与遵守缺乏系统性与自觉性。
【篇二】(1)关于学习的目的,42.3%认为能使将来生活舒适;35.7%认为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2)有32.6%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67.4%的认为知识与思相品德一样重要;没有一份问卷显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3)对目前的教育中最先需要加强的问题:47.7%认为是环保意识,27%认为是人生规划,25.3%认为是公民意识。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完善,学生能站在社会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较好地体现他们的思想性。
【篇三】1.突出“育人为本”目标。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明确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新课改的重要位置。
2.完善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合理完善德育评价内容,探索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改变传统德育模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共收集了5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15至18岁的未成年人。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1. 对个人利益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6%的未成年人认为个人利益重要,而14%的未成年人认为个人利益并不重要。
2. 对集体利益的关注程度:83%的未成年人认为集体利益重要,而17%的未成年人对集体利益并不关注。
3. 对道德行为的重视程度:79%的未成年人认为道德行为非常重要,而21%的未成年人对道德行为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1. 正直诚实:83%的未成年人认为正直诚实非常重要,而17%的未成年人对正直诚实并不看重。
2. 尊重他人:78%的未成年人认为尊重他人非常重要,而22%的未成年人对尊重他人的重视程度较低。
3. 社会责任感:69%的未成年人认为承担社会责任非常重要,而31%的未成年人对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看重。
三、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状况1. 自主思考程度:61%的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而39%的未成年人较少从事自主思考。
2. 不盲从:75%的未成年人表示不会盲目追随他人的意见,而25%的未成年人容易盲从他人。
3. 有辨别力:76%的未成年人具备一定的辨别力,而24%的未成年人在某些情况下缺乏辨别力。
综上所述,大多数未成年人对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道德行为都有一定的重视,同时也对正直诚实、尊重他人和社会责任感持有较高的价值观念。
然而,仍有部分未成年人在这些方面存在较低的重视程度。
此外,虽然大部分未成年人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辨别力,但仍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缺乏这些能力。
因此,在教育引导方面需要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主思考能力。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影响不可忽视,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 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
家长和教师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研究目的
了解当前未成年人道 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
提出改进未成年人道 德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
分析影响未成年人道 德教育的因素。
02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现状
课程设置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课程设置较为 完善,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多个
方面。
教学方法
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 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提 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师资力量
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部 分教师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仍需 加强。
家庭教育现状
01
02
03
家庭教育观念
大部分家长重视家庭道德 教育,认为家庭是孩子品 德培养的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家 庭教育,如言传身教、与 孩子沟通交流等。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引言 •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现状 • 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道德教育面临 新的挑战。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系改革
教育部门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倡德育为先的教 育理念。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篇一】(1)当看到同学打破窗户玻璃,老师询问时,认为说出真相是出卖同学的占5.8%;认为不只是我知道,别人不说,我何必说的占26.9%;说出真相的占67.2%。
(2)与同学发生冲突时,采取坚持不让步的占9.2%;视对方态度再作考虑的占46.9%;主动和解、搞好关系的占43.9%。
(3)当老师与你商量,将你调到学习较差同学旁边时:担心影响自己学习的占31%;认为自己有责任帮他的占61.7%。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以正确的观点与积极的行为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篇二】通过此次调查与结果统计,传统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
文明、诚信、良性竞争等现代社会道德元素已逐渐被学生接受。
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对自身有益,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性格较为偏激,责任感不强,缺少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大致如下:1.学校德育错位。
重课堂知识的教育,轻学生思想引导;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不够深入细致,学校“德育首位”的环境氛围不浓厚。
2.家庭教育缺失。
有的父母对自己言行要求不严,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3.学生认识不够。
由于个体认识差异性,以及个人年龄、经历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事物的判别有差异。
【篇三】(1)39.5%认为同学们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有正面影响,28.5%认为有负面影响,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32%。
(2)关于父母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的影响,71.2%认为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12.6%认为没有什么影响,16.2%认为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3)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能主动告诉家长的9.5%;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认为应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0%;遇到困难首先会找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占19.6%,找班主任或老师的占10%;跟父母沟通,能讲心里话的占20.6%,与父母难以沟通,不说心里话的占16.3%。
中学生道德教育研究报告

中学生道德教育研究报告引言:道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研究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中学生道德教育现状1. 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得多元化。
他们在面对一系列诱惑时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例如,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可能让他们迷失自我,追求虚无缥缈的幸福。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忽视了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而更加关注他们的学术表现。
他们往往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正确引导和督促。
3. 学校道德教育的不充分:尽管学校有一些道德教育课程,但往往只是口头传授,缺乏亲身实践和与学生的真实互动。
这导致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抱有抵触情绪,难以真正吸收其中的价值观念。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分析1. 道德观念淡薄:许多中学生缺乏对于道德的深刻理解和思考,他们关注的更多是个人的利益和满足,缺乏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2. 缺乏自律能力:现代社会的便利性让中学生掌握了各种娱乐工具和讯息平台,他们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分心。
他们很难自律,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丧失了约束自己的能力。
3. 集体荣誉感缺失: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中学生缺乏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他们更关心个人的利益和成就,而忽视了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中学生道德教育解决方案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重视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从日常生活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应在言传身教中塑造良好的榜样,与孩子保持积极的互动和沟通。
2. 学校课程的有力支持:学校应该提供更加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实验课和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价值观。
3. 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应该加强对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社区、媒体等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合作,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和资源。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引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改进建议•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目录01引言当前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多元化,青少年面临复杂多变的道德挑战。
社会背景教育背景调查目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与活动日益丰富,但实施效果有待评估。
了解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教育部门和家庭提供参考。
030201调查背景与目的覆盖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青少年学生。
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
调查方法共收集有效问卷10000份,访谈500人次,观察记录1000条。
样本数量调查范围和方法0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教育内容和形式思想道德课程学校普遍开设了思想道德课程,内容涵盖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校园文化活动学校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道德讲堂、文明校园创建等,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
操行评定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操行评定,以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考试成绩学校通过思想道德课程的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社会评价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评价也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参考。
教育效果评估大部分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知,但认知程度不够深入。
认知程度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包括知识传授、情感关怀、行为引导等方面。
教育需求青少年更倾向于互动式、体验式、情境式等教育方式,而非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教育方式偏好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知0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上,缺乏多样性和时代性。
缺乏多样性教育内容往往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脱节,未能充分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篇一:中学生德育调研报告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调研报告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人生第二个身体发育高峰,同时也是学生心理逐渐摆脱童年时段走向独立成熟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方向,因此中学生思想教育极其重要。
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中学生思想教育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并且要认真研究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中学生思想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教育者和核心组织者,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它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批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能够开创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一代青年。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成因,积极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行之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根据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方式进行教育,把握好中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等情况,注意现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正确的、适当的方法引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拥有伟大的目标,在学业进步的时候,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通过开学几个月以来的观察记录以及最近对学生进行的关于中学生德育情况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进步的,主流是健康乐观、蓬勃向上的,大多数高中学生具有明确的爱国主义信念、正确的目标追求、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求知欲望,但也有部分学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般,学习目标还不明确,态度还不够端正,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读书就是为拿个文凭和为父母他人而读书,与父母沟通较少,甚至90%宁愿将心事告诉别人也不和父母讲;容易受外界诱惑,几乎很少学生会利用电脑来学习;不重视思想教育,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
中学生思想品质及其行为表现存在问题大致分为以下这几类:1.厌恶学习,缺乏兴趣,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是受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有的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强逼学习,导致产生逆反心理,感到读书苦不堪言,压力很大,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有的是因为父母较忙不在身边,从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从未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的是因为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致使学生缺乏关爱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父母的不满与敌对,导致学生经常逃课,无心上学。
2.心态脆弱,与难而退。
成绩差的学生,遇难而退,遇到一点难题,就放弃,学习兴趣下降,无心向学,学习好的学生容易滋生骄傲心理,听不得半点批评。
3.好吃懒惰。
由于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溺爱,给其很多的零花钱,学生娇生惯养,一下课就一股脑儿的跑到小卖部买零食,课堂上连手指也不想动动,很少做笔记,早读不愿大声读书,值日卫生也经常偷懒缺席。
4.我行我素,自负好强。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养尊处优,十分骄傲,不愿接受老师及同学对其行为和学习的指正,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
5.心理逆反,憎恨仇视。
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或双亡,单亲、重组家庭,)导致学生内心比较阴郁,厌世嫉俗,内心多疑。
因此有的学生易因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心生不满,产生憎恨、仇视的心态,和老师顶撞,甚至对老师打击报复;有的一和家人闹矛盾就离家出走,荒废学业;有的则在学校拉帮结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和同学有不愉快的就打架报复。
6.心思忧郁,烦躁焦虑、自卑。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太笨,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而产生焦虑、郁闷、失望的情绪。
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加之比较迟钝,学习成绩较差,总觉得自己渺小,样样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读书毫无动力,经常缺交作业,课堂睡觉等等。
甚至不想读。
7.互相攀比,盲目模仿。
由于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和影视传媒的影响,许多学生攀比心理严重。
爱美讲面子,不愿意穿校服。
8.心胸较狭隘,自私、冲动,记仇,妒忌心强。
现在的中学生因为生活优越和父母的宠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小气,总是记恨人家甚至别人是无意冒犯的,把别人的缺点放大,暗中报复人家,斤斤计较,班里面有人打架或不舒服也不会主动帮忙关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看就人家成绩好或受老师表扬,第一时间不是祝贺人家,而是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
中学生有正处于一个青春叛逆期,做事冲动,欠缺考虑,一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管三七五十一的就动手大骂,搞的连父母也动员了。
9.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现在的学生好吃懒做,不肯主动为班集体服务,一到关键时刻就互相推卸责任,拿奖加分就嚷嚷为什么没自己的份。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个人主义思潮在高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一些高中学生缺乏关爱意识、公共德意识和法纪意识。
对学校班级、团组织及关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各种活动,采取无所谓、漠不关心的态度。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10.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缺乏沟通。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嫌自己父母啰唆,管的太严,心里有什么事也不会跟家长老师讲而是偷偷地藏着或选择跟自己的朋友讲。
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到能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探索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有效地开展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班级管理案例案例一: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因懒惰经常缺做作业。
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
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
父母督促其做作业又欺骗说做完了。
怎么办?我左思右想,决定改变策略。
大课间时,我又找到了他,与往常不同的是,当该生表态:今天一定完成作业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问他:你准备怎样确保作业一定完成呢?他说:“老师我一言九鼎,今天下午一定做完做。
”本来我就十分怀疑,但还是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没想到他真的照做了,我趁热打铁,对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这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
你们想听听他的介绍吗?”大家都说想听,于是我让该生当众做了介绍。
虽然这经验非常简单,可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的意义,也许是因为他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经验,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听完他的介绍,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听到这掌声,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知道他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甜蜜。
放学了,我又找到了他,对他说:“以后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吗?”他说:“行”,我感觉到他的语气很坚定,我相信他一定不会令我失望。
以后,他果然把作业做得非常认真、整齐。
我也再没有因为不做作业而找过他。
反思:但对我的启示是很深的。
它告诉我,对于那些尝够了失败的苦涩滋味的后进生来说,如果能让他们提前品尝到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念,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学生对一些鼓励,不断总结,是自己不在班级管理工作时间不断成长。
案例二: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在各科课堂上都特别喜欢睡觉,对此我在班会上强调过很多次,也教育过很多次,效果不大。
既然讲道理不行那我就尝试别的渠道。
据了解这几个学生小学时就特别喜欢在课堂睡觉,所以已经形成一个习惯了,必须得及时引导,否则整个初中都极有可能是睡过去的。
学生课堂睡觉很有可能是因为兴趣不大,所以首先尽量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然后通过比较幽默的方式来提醒学生,让其印象深刻。
对此我尝试过几种方法,效果还不错,例如以下几种:(1)课堂发现学生睡觉时,我轻轻地来到这个同学跟前。
我和他周围的同学都可以听到他均匀的打起了呼噜,我举起食指作“嘘嘘”状制止了大家的笑声,脱下外衣盖在了他的身上,便离开了他的位臵。
下课以后,这个同学红着脸把外衣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他的脸上明显地带着熟睡时在桌子上硌出的印痕,而神态早就羞愧不已了。
然后我趁热打铁跟他说:“睡醒了是吗,睡得还好吗,某某同学呀,你可不可以体谅一下老师,下次不要在课堂睡了,老师不是天天都有穿外套的”。
这个同学扑哧一声笑了,腼腆的说着:“老师没有下次了”。
(2)课堂有学生睡觉时,我会首先盯着他看,隔壁的同学就会叫醒他,当他醒过来时,我就看他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呀,擦亮一下你们的眼睛看一下某某同学,这就是传说中的睡圣,既然睡圣睡醒了,可否赏个脸认真听老师上课,这个同学笑笑的点了头。
下次上课时,发现该同学上课非常认真,没有再睡觉,于是我趁机表扬了他:“看来今天我们的睡圣清醒过来了,谢谢你对我课堂的支持,不胜荣幸。
但是其他同学也不要相继倒下,千万不要长江后浪推前浪呀”。
大家一哄而笑。
(3)课堂有学生睡觉时,我会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一下他,示意他醒过来,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讲过,课堂时累了想睡觉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告诉老师,站起来听课,直到清醒了再坐下。
”“好,那某某同学,你知道怎么做了吗?”该名同学主动站起来,于是我继续上课,过一会故意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就对全班学生说:“那个同学会的,主动站起来回答。
”这时全班人就会看着这位同学,于是我顺势推舟说”某某同学站的最快了,好就你来回答。
”大家都笑了。
因为比较简单,所以该同学一般都会回答出来,就趁机让其坐下。
反思: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家里听家长讲道理和批评听得很厌烦了,所以对于班主任惯例的教育也习以为常,当做家常便饭,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吸引的注意,消除他的困意,让他对老师感兴趣,继而对课堂感兴趣。
一个班级总会存在学生睡觉、开小差、缺交作业、打架等等事情,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所肩负的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
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