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池塘如何养殖大全
田螺的养殖方法

田螺的养殖方法
田螺的养殖方法:
1.选址:选择水流不急、水质清澈的水域,不宜选在污染严重的地方;
2.准备池塘:先将选好的池塘进行清淤,再进行底泥整治。
淤泥基部
应有300mm~500mm的砂质层。
池塘水位控制在2m~3m左右,定期换水;
3.选种:选择适合当地水温和水质的品种。
常见的有山东螺、南方螺、巴西苗螺等;
4.放养:将选好的田螺放入池塘中,密度一般控制在10000个/亩左右,以避免过度捕食和浮游生物的过多竞争;
5.管理:定期进行饲料投放,饵料以水生植物为主,在鱼油、骨粉、
花粉等辅料的基础上进行配制;
6.防病治疗: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如发现有病害则及时隔离进行治疗。
同时定期对水质监测和维护池塘环境卫生。
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

用水稻田放养田螺,尤其是常
年不涸水且湿润的沼田,生态
环境非常适宜田螺生长。稻田
养殖田螺,稻作的有机肥料已
足够田螺生长营养所需。同时
在水稻植株的荫蔽下,炎夏时
节田螺仍可继续生长。稻、螺
混作养螺简易省工,缺点是不
便稻作耕耘和不能施用农药等
防病治虫。利用稻田养螺,一
是需要适当加高田埂,要求高
实用技术·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常见毒素
及解毒方法
浙江省杭州市东新路 696 号 (310004) 唐黎明
众所周知,水体质量是水
产养殖成败的关键,如果在养
殖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水体中的毒素危害,将会严重
影 响 养 殖 效 果 。 所 以 ,“ 解
毒”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
措施。
1.常见毒素
养殖水体中的常见毒素 ,
0.6 米,厢宽 0.5 米。养殖池
的南、北侧分别开设进水口和
出水口,并安装铁丝网。这种
建池规格,有利于田螺养殖的
生产管理,采收田螺时不必进
入池中捕获,可在养殖池的两
边收捡,十分方便。同时,可
在养殖池中稀植适量茭白、慈
菇等水生植物,不仅可提高土
地利用和产出率,而且能为田
螺生长创造良好的遮阳和生态
环境。
和宽均能达到 50 厘米,以防田
螺逃逸;二是稻田蓄水应达 30
厘米左右;三是进排水口均要
设置防逃栅栏,栅栏可用不锈
钢或塑料网布安装,高出田埂
0.8 米,以防鸭、鸟等敌害捕
食田螺。
2.螺种选择与投放
田螺品种很多,多为自然
繁殖,每年 6—9 月是田螺大量
产卵繁殖期。人工养殖田螺种
河里面小田螺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河里面小田螺的养殖方法与技术小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螺类,可用于食用和观赏。
以下是小田螺的养殖方法与技术:1. 水质准备:小田螺适宜生活在水质清澈、富含有机物质的水域中。
可以使用自来水或井水,但要确保水质无污染。
可以添加一些水草或水藻来提供氧气和食物。
2. 水池准备: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水池或鱼缸作为养殖场地。
水池的底部可以铺设一层细砂或泥土,以提供田螺着壳时的生活环境。
水池的深度应保持在10-20厘米之间。
3. 田螺的选择与放养:选择健康的小田螺作为种螺。
将种螺放入水池中,适当放入一些水草或水藻供其觅食。
注意不要过度放养,以免过度竞争。
4. 饲料供给:小田螺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可以吃藻类、水草、浮游动物等。
可以适量添加鱼粮、菜叶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注意不要过量喂食,以免造成水质污染。
5. 温度与光照管理:小田螺适宜生活在温度为20-30摄氏度的环境中。
可以根据季节调节水温,避免过冷或过热。
光照对于小田螺的生长也很重要,可以提供适量的自然光或人工照明。
6.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避免水质变浑。
7. 疾病防治:小田螺容易受到某些寄生虫的感染,如血吸虫。
定期检查田螺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8. 收获与繁殖:小田螺的生长周期为3-4个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获。
收获时可以用网捞取或倒水法。
小田螺繁殖能力强,可以自行繁殖,也可以人工促进繁殖,例如提供适当的繁殖环境、加强饲料供给等。
以上是小田螺的养殖方法与技术,希望对您有帮助。
田螺养殖技术要点

田螺养殖技术要点养田螺技术方法:养殖水温、养殖方式、种螺放养、水质要求、撒放稻草、饲养管理、繁殖管理、投料饲养、捕捞方法、田螺放养密度。
1、养殖水温:田螺养殖适宜水温为20℃-26℃,这时候进食充沛。
当水温升到30℃-33℃时,田螺便潜进土里消夏避暑,不饮没动都不发展,肉质地也发硬枯燥。
因此应该注意把水温调整在26℃以内。
2、养殖方式:田螺的养殖方法有专池养殖、水稻田兼养和鱼螺共养等。
专池养殖的水塘总面积宜小、土层绵软、水源充足。
池中应适当种些茭笋、慈菇等水生花卉,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为田螺造就有隐敝自然生态环境。
3、种螺放养:田螺大部分是自然繁殖,养殖的时候可以到小河边、水田等地区人工收集,还可以去市场中选购。
最好是选择颜色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新鲜螺作种螺。
4、水质要求:含有铁质和硫质水,一定不能采用,不然种螺致死率高,或壳上粘附红锈,不堪入目服用。
更是以稍浑浊的河流或池塘水较理想。
其中富含天然饵料和O2。
5、撒放稻草:在养殖鸟鸣涧撒一些切碎的麦草,它的作用,一是遮盖田螺栖居的穴孔,预防禽鸟克星损害。
二是有益于水生物鱼饵微生物菌种繁育,作为田螺的鱼饵。
6、饲养管理:肯定海域中粗放型的养殖方法,仅需维持水质肥度,每隔一段时间释放适量猪粪、羊粪、粪肥或麦草等有机肥就可以达到田螺生长发育必须。
在密度高的精养前提下,则需投人工鱼饵。
田螺对营养成分要求较低,简单的用谷糠、麸皮、豆粉以60%、25%和15%比例相互配合既成田螺的布等精饲料。
7、繁殖管理: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地区每一年4~5月和9~11月是产卵期,雌螺一般是分次生子,每一只田螺每一次可产20~30个田螺,母螺产崽后需要14~16月才可以再度繁育,刚生产出来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之后可以达到3~5克之上,9月便能达9克。
8、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谷糠、菜屑、瓜叶、动物的尸体及商品饲料都可喂食,一般以水生花卉类、土壤层腐殖类、蔬菜水果西瓜皮等作为正餐,富饶水田,鱼螺共养或河面散养红萍、绿萍、水藻等低洼,可以少投或者不投精饲料。
田螺养殖方法

田螺养殖方法
田螺是一种美味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田螺养殖是一项利润丰厚的生意,但是要想成功养殖田螺,就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养殖方法。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田螺养殖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非常重要。
田螺适合生长的水域是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塘。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要注意水质清洁、水流适中、水深适宜等因素,这些都是影响田螺生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做好养殖池的准备工作。
养殖池的选址要远离工厂排污口、化肥厂和农药厂等,以免水质受到污染。
在养殖池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池塘的密封性,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要保证养殖池的通风、透光和排水系统的畅通。
接下来,要进行田螺的投放和管理工作。
在投放田螺时,要选择健康的种螺,避免带有疾病的螺体进入养殖池。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投喂田螺适量的饲料,保证田螺的生长健康。
另外,要注意田螺的疾病防治工作。
田螺养殖过程中,常常会
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如寄生虫、细菌感染等。
因此,要定期检查田
螺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问题并进行治疗,保证田螺的健康生长。
最后,要做好田螺的收获和销售工作。
田螺一般在生长到一定
大小后就可以进行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清洗和处理,然后进行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要选择信誉良好的销售渠道,保证田螺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田螺养殖是一项需要细心呵护的工作,只有做好每
一个细节,才能保证田螺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希望以上介绍的田螺
养殖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田螺养殖顺利,生意兴隆!。
如何养殖田螺,养殖田螺需要多深的水

如何养殖田螺,养殖田螺需要多深的水1、选址:可在池塘中养殖田螺并放养红萍进行遮阴,还需在池中插上竹竿供田螺休息。
2、选种螺:选择壳薄且体圆尾钝的淡褐色鲜活螺作为种螺。
3、日常管理:一般需将温度保持在20-25°C并投喂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等食物,若温度低于15°C,田螺食欲会降低。
一、如何养殖田螺1、选址一般可在沟渠、水田泽地、池塘中养殖田螺,若池塘较为开阔,可在水面上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生物进行遮荫并在池中插上竹竿供田螺休息。
2、选种螺需要选择颜色为淡褐、壳薄且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日常管理(1)水温田螺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C,当温度低于15°C时或者高于30°C会停止摄食,温度低于10°C就会入土冬眠。
(2)投喂饲料田螺属于杂食性动物,一般可投喂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
(3)防治病虫害一般尽可能不适用农药或者少用,若需要用,则应在晴天使用低毒农药。
4、繁殖在南方,每年的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每只田螺每次一般可产20-30个小田螺。
5、收获可在早晨、傍晚拣拾田螺,而且在收获时需要多留母螺。
二、养殖田螺需要多深的水1、养殖田螺的池水深度一般以25-30cm为宜,在池底可铺垫厚度为10cm的肥泥,用微流水养殖,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2、当水温在30°C以上时需要加深水位,冬季需将水位保持在10-15cm深,通常可在白天降低水位,晚上增高水位,或者每周换1次水,以此保持水质新鲜。
3、通常如果水位过浅,田螺长期处于暴露的环境中就会死亡,而水位过深,底层水的含氧量就越少,轻则食欲降低,重则窒息死亡,所以养殖时需保持适宜的水位。
帆布池田螺养殖方法

帆布池田螺养殖方法
池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螺类动物,也被称为帆布螺。
它们通常被用于水产养殖,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池田螺的养殖方法。
首先,池田螺的养殖水域应该是淡水环境,比如池塘、水库或者人工鱼塘。
养殖水域的水质要求清澈,富含氧气,PH值在7-8之间,温度适宜在20-30摄氏度之间。
同时,要注意水质的循环和过滤,保持水体清洁。
其次,池田螺的饲养管理也很重要。
它们主要以藻类、水草和腐殖质为食,因此需要适量的自然饵料或人工饲料。
定期投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保证螺类的健康生长。
另外,池田螺的养殖密度也需要合理控制。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竞争激烈,影响螺类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需要根据养殖水域的大小和水质情况来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此外,定期清理养殖水域,清除杂草和杂质也是保证池田螺养殖成功的关键。
定期检查养殖水域的水质和螺类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要关注池田螺的疾病防控。
定期观察螺类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同时,加强养殖水域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总的来说,池田螺的养殖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管理、饲养管理、养殖密度、清理水域和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池田螺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池塘怎样养殖田螺

池塘怎样养殖田螺田螺的味道非常好吃,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很多的大排档夜宵摊子,主要就是以桫椤为主,可见田螺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很受人们喜欢的。
现在人们吃的田螺很多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养殖的。
那么,一般的池塘怎样养殖田螺呢今天我们就去一起的了解一下吧!池塘养殖田螺的经验田螺的池塘养殖池塘水面较宽,水质较稳定,故在池塘中培育的田螺生长快、产量高。
培育田螺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水也不宜过深。
面积一般以l一2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米左右为好。
一些养鱼产量低的浅水池塘,田螺的池塘养殖改养田螺是最理想的选择。
田螺的池塘养殖时,先排干水,用石灰清除敌害,然后灌水7天,干涸1天,再灌人清水并放螺。
池塘田螺的养殖技术1、选点养殖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
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
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
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
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田螺养殖方法与管理

田螺养殖方法与管理引言田螺是一种美味的水产生物,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蛋白质而备受青睐。
田螺养殖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农业活动,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本文将探讨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以帮助那些有兴趣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取得成功。
一、选择适宜的养殖池塘成功的田螺养殖始于选择适宜的养殖池塘。
以下是选择养殖池塘的关键考虑因素:1. 水质要求确保选择的水域拥有清澈的水质,含氧充足,并维持在理想的pH范围(通常在7.5-8.5之间)。
这些条件有助于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2. 池塘深度池塘的深度通常应在30-50厘米之间,这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
3. 池塘底部选择适宜的底部质地,如细沙或泥土,以提供田螺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的条件。
4. 遮荫提供适量的遮荫,以保护田螺免受过度的阳光照射和过热的影响。
二、选择适宜的田螺品种在开始养殖之前,选择适合您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的田螺品种至关重要。
苹果螺和稻田螺是两种常见的品种,每种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生长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种苗培育田螺的养殖始于种苗培育。
确保您从可靠的来源购买健康的田螺种苗,并将其妥善转移到养殖池塘中。
定期检查种苗的健康状况,以确保它们没有受到疾病或寄生虫的侵害。
四、饲料与喂养田螺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以植物残渣、微生物和有机废料为食。
您可以提供一些人工饲料,如糯米粉、蔬菜残渣和水草,以促进它们的生长。
然而,注意不要过度喂养,以避免水质恶化。
五、水质管理维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于田螺的生长至关重要。
使用过滤系统,定期更换部分池水以保持水质。
同时,确保水体含氧充足,这有助于田螺的呼吸和生长。
六、疾病预防和管理定期检查田螺群体,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和寄生虫问题。
隔离感染的个体以防止传播,同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使用有机农药。
七、收获和营销田螺通常需要6-8个月左右才能成熟。
成熟的田螺可以通过人工捕捉或利用陷阱进行收获。
确保将田螺彻底清洗并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田螺养殖方法

田螺养殖方法简介田螺是一种受欢迎的水生贝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田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田螺养殖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田螺养殖方法。
1. 水池养殖法水池养殖法是最常用的田螺养殖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水池,保证水质清澈、流通良好。
然后,增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蛋白质饲料,以提供养分供田螺生长。
水池中的水位应维持在适当的高度,保持水温在20至30摄氏度之间。
适度控制水质的pH值,保持在7至9之间。
每天检查水质,及时清理池底的淤泥和残渣。
2. 桶养殖法桶养殖法适合家庭或小规模的田螺养殖。
需要准备一个适宜大小的塑料桶或水池,将其填满清洁的自来水。
确保水质良好,没有污染物。
然后,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合适的饲料。
放入适量的田螺种苗,注意不要过密。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同时,注意清理桶底的淤泥和残渣,保持水体清洁。
3. 湖塘养殖法湖塘养殖法适用于大规模田螺养殖。
首先选择一个适宜的湖塘或池塘,保证水质清澈,湖水循环良好。
然后在湖塘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蛋白质饲料,以提供养分供田螺生长。
同时,控制湖水的水位,保持在适宜的高度。
定期检查湖水的pH值,保持在7至9之间。
此外,保持湖塘的环境整洁,定期清理杂草和底泥,确保田螺的生长环境良好。
4. 水稻兼养法水稻兼养法是将田螺和水稻种植结合起来的一种养殖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养鱼和种田的双重效益。
首先,在水稻田中种植适宜的稻谷。
然后,将适量的田螺种苗放入水稻田中。
田螺可以将杂草和害虫吃掉,同时稻谷提供了田螺所需的食物。
在这种养殖方法中,需要注意水稻的管理,确保水稻的生长不受到田螺的影响。
5. 室内养殖法室内养殖法适用于气温较低或四季如春的地区。
通过室内养殖,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因素。
首先,准备一个适合的容器,如水缸或箱子,填满清洁的自来水。
田螺高产养殖方法

田螺高产养殖方法
田螺养殖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
1. 蜂窝式养殖法:在泥土上挖坑,放置木壳和竹片等材料做成蜂窝状,加水至水深4-5厘米左右,放入田螺卵片孵化,孵化成功后加入青草或蔬菜残余物作为饲料,每天添加新鲜水。
2. 芦苇筏养殖法:制作长2-3米的芦苇筏子,将刚孵化的田螺放在上面,以麦芽渣、豆腐渣、青菜叶等为饲料,每周更换清水并拍打芦苇桩。
3. 板式养殖法:利用板子或木板做成层架状,将田螺放在板面上,喂以蔬菜屑、豆腐渣等,每隔2-3天更换水。
4. 水草池养殖法:在筒形容器或塑料池中种些水草,将田螺投放至里面,每天添加新鲜水及饲料。
5. 土接法:在地面上土做成凹坑状,加入水为1-2厘米左右,然后放入田螺的卵片孵化,孵化成功后加入饲料,每天添加新鲜水。
6. 拱形养殖法:在地面上拱形制成长条或圆形花坛,加水至水深4-5厘米左右,放入田螺卵片孵化,孵化成功后加入青草或蔬菜残余物作为饲料,每天添加新鲜
水。
池塘主养田螺技术.

盐藻是广盐性种类,喜高盐的习性,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使盐度超过!"!,在不影响藻类生长的条件下,抑制轮虫的繁殖;又如,角毛藻中混有原生动物,可用一定浓度的甲醛溶液杀灭,#$"%$后扩种,这样一般不会影响藻类的生长繁殖。
当然,敌害生物的杀灭是不得己而为之,当发现污染较重或杀灭敌害生物对藻类有危害时,可将受污染的藻类排掉不用,当然排前也应将敌害生物彻底杀灭,以防交叉污染。
总之,藻类培养是刺参育苗的重要环节,是育苗的基础,在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操作,细致管理,力争培养出质优量足的好饵料,以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
(通联:#&’!"!,山东省东平湖河蟹育苗场)据分析,每’""(田螺肉含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维生素/+0*-.(,以及丰富的维生素1等。
田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餐桌佳肴,还具有明目、清热和利尿功能,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水产品。
田螺市场价格稳定,在池塘中主养田螺,每亩产量可达)""2("’!3"2(甚至更高,是一条十分适合农村高效益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一、田螺的生物学特性’、动物学分类。
田螺在动物分类学中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该属中常见的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等。
+、生活习性。
田螺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土质柔软肥沃饵料丰富的水体,最适生长水温+"#"+)#,水温’!#以下掘穴隐藏冬眠,水温%"#以上又会钻入泥中避暑。
田螺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摄食水生生物及腐殖有机物,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米糠、麦麸、菜饼、豆渣、菜叶和动物下脚料等。
%、繁殖习性。
田螺为雌雄异体,天然水域中)"4为雌性个体,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一般5冬龄后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季节为每年的%月份至50月份,产仔高峰在春季两季,分批产仔,每次+0个"!0个,每个母螺年产仔量为500个"+00个。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由于田螺对水域的适应能力强,且养殖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益好,因此,许多地方把发展田螺养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田螺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一、池塘要求:田螺在水深20cm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深1m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壤为好,面积大小不限。
为了增加田螺的爬附面积,同时也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遮阳条件,可以在池边种植空心菜;如果池塘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池塘中央种植一部分莲子等挺水或浮水植物。
二、水源条件: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低于10℃或高于30℃时即停止摄食而钻入泥土、草丛以避寒暑,当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被烫死。
因此,为了确保高温季节能经常向池塘冲水,养殖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且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污染。
三、池塘消毒:在种螺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具体做法是: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为60kg/亩~70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5kg/亩~165kg/亩,化浆后全池泼洒;漂白粉干池消毒用量为10kg/亩~12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kg/亩~14kg/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四、种螺的选择与放养:种螺的规格以60只/kg~80只/kg左右为好,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螺,也可直接从产地收购野生螺。
在收购野生螺时,要剔除表壳粗糙、上有大量藻类附着、颜色暗黑的成螺,因为这类成螺往往在产仔后大批死亡,有些甚至产仔未完就死亡了,直接对养殖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种螺的放养时间应掌握在当年第一批产仔以前,因为养殖产量的高低与第一批仔螺的数量密切相关。
江南地区以3月中下旬为好。
种螺放养密度以130kg/亩~150kg/亩为宜;如果选用上一年养殖的1龄成螺,放养密度可提高到160kg/亩~200kg/亩。
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以在田螺养殖池中混养少量的花、白鲢和泥鳅。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及高效养殖技术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及高效养殖技术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5.9%,并富含钙,既是人们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过夜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的年轻人过夜生活,都是约上三五几个朋友,田螺在夜宵行业中是走的比较俏的,很多人都喜欢吃,而且它的味道极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1、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保持底泥厚度10cm -15cm,面积大小不限。
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
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
广东田螺养殖方法有哪些

广东田螺养殖方法有哪些田螺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产动物,在广东地区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田螺的需求,广东地区发展了多种田螺养殖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广东田螺养殖方法。
1. 池塘养殖法池塘养殖法是广东地区最常见的田螺养殖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池塘的自然环境和水体供给,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来养殖田螺。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池塘来进行养殖,池塘应该具备深浅适中的水深、充足的水体供给和足够的底泥。
其次,为了保证田螺的生长,应该在池塘中添加足够的新鲜水源和充足的饲料。
同时,还应该定期清理池塘底泥,防止杂质和有害物质对田螺的生长造成影响。
2. 土壤养殖法土壤养殖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田螺养殖方法。
与池塘养殖法不同,土壤养殖法是利用土壤的特性来养殖田螺。
首先,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将其平整作为养殖场地。
然后,将田螺的蛋和幼体放置在土壤中,供其孵化和生长。
在养殖过程中,应该保持土壤的湿润和合理的温度,为田螺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还需要适时添加适量的饲料来供给田螺的营养需求。
3. 网箱养殖法网箱养殖法是比较常见的大规模田螺养殖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大型的网箱来进行养殖,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和饲养管理,提高田螺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来搭建网箱。
然后,将田螺放置在网箱内,并提供充足的水体和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网箱需定期清理,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饲料的充足。
此外,还需要注意网箱的密度控制,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疾病传染和生长受限。
4. 水产集中养殖法水产集中养殖法是一种综合养殖方法,将田螺与其他水产动物一起养殖,形成生态循环。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水产的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在水产集中养殖中,田螺可以与鱼类、蟹类等混养,相互促进生长,形成养殖链条。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补充饲料和科学的育种方法来提高田螺的产量和品质。
总的来说,广东地区的田螺养殖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养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田螺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保证田螺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田螺养殖技术大全

田螺养殖技术大全
田螺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田螺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
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
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
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
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田螺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
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
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多年来,田螺的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基本上依 赖于野生资源。随着人们对田螺营养和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于是田螺的养殖 也开始受到广泛注意。由于田螺对水域的适应能力强,且养殖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益好,因此,许 多地方把发展田螺养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有关田螺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向同仁作一介 绍。
江南地区以 3 月中下旬为好。种螺放养密度以 放养密度可提高到 160kg/亩~ 200kg/亩。
130kg/亩~ 150kg/亩为宜;如果选用上一年养殖的
1 龄成螺,
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以在田螺养殖池中混养少量的花、白鲢和泥鳅。
五、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根据田螺的食性特点,选择畜禽粪作为田螺的主要饲料,另外增加投喂部分由
40~ 50 个。经过 14~16 个月才能再次繁殖。 田螺的雌雄在外壳上很难识别, 主要根据触角识别, 雄田螺的右触角呈一定程度的螺旋状弯曲 (此触角兼作交接作用) ,而雌田螺左右两触角形状完
全相同。田螺在饲养过程中,疾病较少,成活率高,但在稻田饲养时要防止鸟害和逃逸,在进出
水口要设置较密的栏栅。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
50kg/亩~
100kg/亩。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在仔螺产出以后,每隔 螺总重量的 2%~3%左右。
2 天~ 3 天投喂 1 次人工饲料,每次的投放量为田
六、水质管理
一是在高温季节要加深水位,且经常冲水,防止水温偏高;二是要保持水体透明度
30cm 左右,如水
质偏瘦则要增加肥料, 如水质过肥则要进行换水; 三是每隔 1 周要泼洒 1 次生石灰(水深 1m 时用量为 10kg/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肉质厚实,营养丰富、打碎后是黄鳝很好的饵料。
田螺在日本已大量人工养殖。由于饲养田螺方法简单,疾病少,苗种来源容易,因此,可以
在家庭饲养。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
田螺属, 其螺层不膨胀, 而具有螺旋色带, 如长旋田螺;
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
二、水源条件
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宜温度范围为 20℃~28℃,低于 10℃或高于 30℃时即停止摄食而钻入泥 土、草丛以避寒暑,当水温超过 40℃时,田螺会被烫死。因此,为了确保高温季节能经常向池塘冲水,养 殖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且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污染。
三、池塘消毒
在种螺放养前 15 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具体做法是: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为 60kg/亩~70kg/亩,带水清塘(水深 1m)用量为 135kg/亩~ 165kg/亩,化浆后全池泼洒;漂白粉干池消毒 用量为 10kg/亩~ 12kg/亩,带水清塘(水深 1m)用量为 13kg/亩~ 14kg/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生活习性 等。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
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
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 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 如水草
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
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
3.5 毫克 / 升时摄食不良, 1.5 毫克 / 升时
开始死亡。
田螺食性很广,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菜屑、鱼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田螺活动的时间, 一般在晚 7 时后到次日上午 9 时。捕捉方法简单, 只需将脱脂的米糠与土
相拌和,投入水田中若干地方,这时田螺会聚集采食,用手拾起即可。若在稻田中放养,每
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
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 (如土壤不 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 )。保持底泥厚度 10 厘米- 15 厘米,面 积大小不限。 若是开阔的水体, 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 池塘四周种植一 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亩~ 20kg/亩),用于水体消毒、调节水体 pH 值和增加水体的含钙量。
七、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 1 次巡塘,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饵料生物丰欠情况及水质肥瘦情况等。在养殖过程中,如 发现螺厣吸入螺壳内较深,说明饵料生物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如发现螺厣四周有螺肉挤出,说明螺体已 经缺钙,应增加水体和饲料中钙的含量。在田螺产仔阶段,要经常翻动成堆状的鸭粪,防止仔螺钻入其中 致死。田螺养殖池中,鸭鹅不能进入。
一、池塘要求
田螺在水深 20cm 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 深 1m 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壤为好,面积大小不限。为了增加田螺的爬附面积,同时 也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遮阳条件,可以在池边种植空心菜;如果池塘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池塘中央种植一 部分莲子等挺水或浮水植物。
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繁殖与习性
繁殖季节。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
七八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龄~2龄雌螺可产仔20个~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个~
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每年4月~9月是产仔季节。
八、病害防治
田螺的抗病力较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仅发现螺壳表面附有藻类和固着类纤毛虫,此类疾病可用福尔
马林或高锰酸钾治疗,具体方法是:以
5ml/立方米~ 10ml/ 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福尔马林, 24 小时后进
行大量换水; 或在换水后以 0.5g/立方米的浓度全池泼洒高锰酸钾, 第三天再泼洒 0.2g/立方米~ 0.5g/立方米
15 摄
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 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20-27 摄氏度,30 摄氏度以上时,
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 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 水温超过
40 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 8 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 春水温回升到 15 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10
平方米可放养 1500~1800 个。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作者:佚名
转贴自:爱农网
点击数: 84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
近几年, 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
场不断看好。 田螺应该如何进行人工养殖?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系教授张玉贵作了以下详
细介绍。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 特别在自贡等地已进入规模化养殖。 不 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 甚至作为增收而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 总 体来看,我省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养殖田螺。
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 100-120 个,池中也可搭养 4 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 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 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的三氯异氰脲酸。
九、收捕
当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产出的仔螺,经过 8 个月的饲养,个体体重可达 8g~10g 左右,达到上市规 格,一般亩产可达 1000kg~1500kg。田螺的收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让没有达到上市规格的小螺继续留
在池中饲养,同时留足用于次年繁殖的种螺,其它成螺陆续收捕上市。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可于傍晚 在池塘四周放一些草把,第二天清晨到草把上捡拾,也可采取带水抄网捕捞的方法;在水温较低的冬秋季 节,一般进行干池捡捕。在捕捞操作时,要尽量避免损害小螺及种螺。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 及维生素, 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营养食品。 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 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批产卵,每年 3 月-4 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 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 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 100-150 只仔螺。
种螺放养
一般 3 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
田螺投放前 10 天,按每亩 50 公斤- 100 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 鱼虾和其他杂螺, 3-4 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公斤~0・18公斤,每隔10 天~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 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厘米~15厘米。 一般每3天~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捕捞上市。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捕捞时,要 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
60%的米糠、 20%的麦
麸、 10%的豆饼和 10%的玉米粉配制的人工饲料。具体投喂方法是:在种螺入池前
2 天~ 3 天,沿池塘四
周成堆状放入畜禽粪,用量为 200kg/亩~ 300kg/亩。种螺入池后,每隔 10 天~ 15 天增加施入 1 次畜禽粪,
而此时的投放地点不能仅局限于池塘四周,还应包括池塘中部位置,每次的增加施粪量约为
平原、长江流域一带常见的是中华圆田螺
田螺可单养,也可与鲫鱼、泥鳅等混养; 可在水稻田或休闲田中饲养,也可在池塘或河沟中
饲养。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20~25℃,在 15℃以下或 30℃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 10℃以下
开始入土冬眠, 15℃以上时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田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