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教)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政治》课程的第十章第二节,主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理解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难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如何理解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请阐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3.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创新和实践。
答案:1. 全面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都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4: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过程性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四、教具和手段:练习册,黑板,ppt五、教法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综合活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七、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早就实现小康了,怎么还有一个小康目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有关小康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t展示)“三步走”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1981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到20世纪末,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津,感受它的巨变。
高中政治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从而进行新课的教学
学生配合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PPT展示名言
第一层级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75《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阅读课文,通过自学,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课题
第十课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PPT展示
合作探究二
老师布置P77《重点难点探究》(二)中的问题,要求同上。
环节二
老师提出《导学案》P76《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根据P76《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阅读教材,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通过黑板或投影仪逐一呈现问题和答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0.1【教学设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框题,设计两个目录。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接着具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展示总体小康的成果,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一目录是本框题的重难点把握。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了解思考: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新课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探究一】①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②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③你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1)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2)“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教学设计10: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说出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三、教学方法1、学生合作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正确目标的指引和正确纲领的指导。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展示本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5~87自主学习本课知识(二)知识的具体分析和讲解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素材:现代“小康”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时提出:“中国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教师提问)为了实现小康,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我们现在实现了几步了?(学生回答)两步,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1)总体小康的成就学生讨论:近10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观看“数字十年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视频,学生思考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师总结)没错,我们在2000 年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2)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教师提问)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有什么样的特点?材料一: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5414多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89位,仍属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_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一、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只到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分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的能力,理解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培养和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三、教法1.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能够突破难点。
2.启发教学法:展示图片、视频,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对其所见的分析,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
3.自主探究法:通过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培养和锻炼其探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1.自主学习法:阅读课本,根据材料和探究活动,完成问题,掌握知识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现实材料,利用基本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活动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准备。
对学生进行分组,方便学生搜集资料和课上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基本理清知识网络。
按照老师分组布置的任务,进行资料搜集。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领航新时代》,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调动起学生情绪,带着激情进入本框的学习。
二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原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教学设计7: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教材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一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介绍我国总体小康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我国总体小康水平存在的不足,展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介绍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要求,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城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总体小康的不足是我们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动力,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关键的部分。
本框题阐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其是全书的核心,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本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且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
因此,本框题可以说是新教材的教育目的和归宿。
二、学情分析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因此,学生应该是由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结合社会现实生活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框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并按照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要求以及层层递进的原则,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
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对数据,材料,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第10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第10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10.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学情分析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因此,学生应该是由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结合社会现实生活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歌曲《好日子》引入新课:从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活动2【导入】学习目标展示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活动3【讲授】讲授新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第一篇:忆往昔看成就合作探究一:1、“三步走”战略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总体小康什么时候实现的?2、总体小康有哪些成就?3、总体小康的实现有哪些原因?学生展示后教师补充,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步走”,之后重点讲解总体小康的成就与特点。
(一)总体小康1、总体小康的成就学生看视频《中国奇迹三连看》总结总体小康的宏观成就。
学生看漫画感悟人民生活的改善,总结总体小康的微观成就。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七单元“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中的第二章“全面小康,我们共同的追求”,具体内容包括: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3.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主要成就;4. 青少年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目标与要求,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2.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 培养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与要求。
教学重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新课学习:(1)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2)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3)介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主要成就;(4)探讨青少年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的途径。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分析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成就及其原因。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3.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主要成就;4. 青少年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的途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内涵;(2)列举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原因;(3)谈谈你作为一名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
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1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⑴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
⑵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一小康的提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方案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精彩教案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五章《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果、2024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认识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果,增强国家认同感。
3. 培养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果。
教学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2024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
(2)分析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
(3)阐述2024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激发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某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改进措施。
4. 例题讲解:(1)选取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组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组织学生互评、讨论,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2. 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果3. 2024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意义2.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和措施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和措施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和要求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2.知识讲解(15分钟)理解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目标。
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比较富裕、社会比较和谐、人民比较幸福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和措施:-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
-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民生改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3.案例分析(15分钟)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系,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设计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5.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突出各组的创新和可行性。
6.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式:1.教师讲解2.案例分析3.分组讨论4.小组展示和总结五、教学资源1.电子设备2.网络资源3.课堂练习题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创新性和合理性。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部分,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教学重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讲解:讲解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 板书内容:(1)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
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基础·初探]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预习·提升]1.判断(1)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
(×)(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
(×)(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想一想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提示】“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85探究问题【提示】(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略。
2.教材P86探究问题【提示】(1)约10%。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实践路径以及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路径,明确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和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以及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就图片,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关注。
2. 教学新课:(1)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2)阐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分析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3)介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强调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4.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禺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❶
经济生活
報督册普通応学思餐菽抬4課程标准实番较材编弓姐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蚌埠二中胡玉廷
♦教材分析
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框题,设计两个目录。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接着具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展示总体小康的成果,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
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一目录是本框题的重难点把握。
♦教学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题。
全面建成小康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的美好远景;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
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 --------------- ----- -----------------------------------------
【教学重点】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课前准备'
-------------------- ---------------------------------------------------------------
了解思考: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探究一】①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你的家乡近些年有什么变化?
③你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1)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
(2)“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设置探究活动: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总体小康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85-86页从整体上把握总体小康的表现)[来源:学+科+网]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表现: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思考)
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现阶段总体
小康的特点)
教师归纳:现在的小康一一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低水平一一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一一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
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一一指地区之间、城乡之
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过渡)
从上述的材料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还没有达到全面小康,所以提出全面小康的目
标有其必要性。
2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1)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全面的小康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展示,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弓I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的目标〉新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第一个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
济更加发展•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简单介绍两个三步走的关系,
(过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
未来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比较】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2000年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
家的水平);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
等收入国家水平)。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
差距。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达到哪些新要求?
1、未来——“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
求,分别是:
经济一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一一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一一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民生一一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文明一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具体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GDP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
工业化基本实现,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实,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课堂小结: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2.总体小康的实现
3.全面小康的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课堂练习:见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