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春县外山中心小学

数学科

一年班第二学期

担任教师林龙溪

20XX年 2 月 21 日订

数学科学生成绩记载表

一年级班第二学期(2011 年2至20XX年6月)任课教师林龙溪

座号项目

姓名

期终

考查

学期

成绩

学年

成绩

补考

成绩

1 林祺勋

2 林福泉

3 林阳丽

4 林镇宏

5 林小强

6 邓彬如

7 林婉瑜

8 林思铭

9 林永志

10 黄金来

11 林金湖

12 邓文火

13 黄伟彬

14 林海滨

15 林培鑫

16 林雅芳

17 林炜程

18 林宏波

19 邓龙辉

20 陈海鑫

21 肖丽玲

22 林冰鸿

23 陈智伟

24 邓瑞珠

25 邓威龙

26 林贵龙

27 黄芙蓉

28 林靖兰

29 林燕瑜

30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座号项目

姓名

期终

考查

学期

成绩

学年

成绩

补考

成绩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全班计30 人,其中男21 人,女 9 人。少先队员30人。上

学期成绩A级 9 人

占 30%

B级 15人

占 50 %

C级 1人

占 4 %

D级 5人

占 16 %

林炜程林燕瑜林婉瑜林海鑫

2、“双基”掌握情况:

本学期一年级共有学生 30 名。从年龄上来说,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学习自觉性较差,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全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学生不多,学生对经历、体验数学缺少经验,算术题和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本期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课堂常规所需要的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需要进一步培养,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期教学总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备好没一节课。

2、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重视让学生体验数学生学习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作业经常做到面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反馈,进行纠正。

7、配合家访做到家校社想配合,对学生进行辅导,开展一帮一有帮差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