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榫卯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榫卯结构

mqjjdcyjg-20110627-1.jpg(22.06 KB, 下载次数: 203)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2011-9-19 23:03 上传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

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

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

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

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

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

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

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

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说品天地:“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

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

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趱边打槽装板的

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木板因气候变化难

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

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

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他部位连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 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木板断面没有纹理, 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花纹,色泽优美的纵切面。因此趱边打槽装板

是一种经济、美观、科学合理的造法。

(三)、楔钉榫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一种十分巧妙的榫卯,圈椅的扶手,部分圆形桌、几的面和托泥用此法做成。

楔钉榫基本上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之端又各出小舌,小舌入槽后便使两片榫头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此后更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的、头粗尾细的楔钉贯穿过去,使两片榫头在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也不能拉开,于是两根弧形弯形材便严密地接成一体了。说品天地:关门钉,极少数明式家具在榫卯拍合后,用趱打眼,销入一枚木钉或竹钉,目的是使榫卯固定不动。北京匠师称之为“关门钉”,意思是门已关上

,不再开了。修理古典家具,遇到这种情况时须将钉凿碎,方能拆卸,否则会把榫卯拆坏。良工制榫实在无此的必要,故疑此乃一般工匠所为,或因当时定制者有此要求,不得已而为之。

(四)、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及牙条结结实实、服服贴贴地和腿足接合在一起。到清中期以后,也还是抱肩榫,挂销省略不做了,牙条和束腰也改为两木分做,比明及清前期的做法差多了。到清晚期,不仅没有挂销,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抬桌子时往往会把牙条掰下来,真是每下愈况了。

(五)、霸王枨

前代工匠会这样设想,桌子四足之间不用构件连接,而设法把腿足与连接起来,

这样不会有枨子碍腿而能将桌面的承重直接分递到腿足上来。“霸王枨”正是为

实现此种设想而创造出来的。

霸王枨的上端托着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部靠上的地位。战国时已经

在棺椁铜环上使用的“勾挂垫榫”,用到这里来真是再理想也没有了。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做成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下面的空隙再垫塞木楔,枨子就被关住,拔不出来了。想要拔出来了不难,只须将木楔取出,枨子打下来,榫头落回到原来入口处,自然就可以拔出来了。枨名

“霸王”,寓有举手擎天之意,用来形容远远探出、孔武有力的枨子倒是颇为形象的。

(六)、夹头榫

夹头榫是案形结体家具最常用的榫卯结构。四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

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

及牙头之上。此种结构,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

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的重量分布传递到四足上来。

夹头榫是案形结构的主要造法之一,也是明及清前期家具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说品天地:夹头榫结构:夹头榫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的榫卯结构,

实际是连结桌案的腿子、牙边和角牙的一组榫卯结构。把高桌的腿足造成有

显著的侧脚来加强它的稳定性,又把柱头开口、中佳“绰幕”的造法运用到桌

案的腿足上来。制作时在案腿上端开口,嵌夹两段横木,将横木的两端或一端造成开口式样,继而将两断横木改成通长的一根,这样就成了夹头榫的牙条了,最后有在牙条之下加上了牙头。其优点在于加大了案腿上端与案面的接触面,增强了刚性结点,使案面和案腿的角度不易变动,同时又能把案面的承重均匀地分布传逸至四条腿足上。较常见的有五种:

牙子牙头为一联,常见于明代黄花梨家具,是典型的“苏作”工。

牙子牙头分作,常见于“苏作”的油桌或小条案。

牙子牙头交接出现45度割角线,是一种很地道的作法。

另外,夹头榫常见于紫檀的宫廷家具。

一些善于应变的木工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单独连结牙头。有些是云形牙头

用载榫嵌入牙条来固定;也有合掌榫结构;还有银锭形榫结构。银锭形榫

结构是指用一银锭形榫锁住整个插兼榫的牙头,牙头的背面有一道浅槽固定住桌腿;民国和现代伪制家具的夹头榫作法,为“偷手”作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