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有感

一、桑代克及其学习定律

爱德华·桑代克( 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 , 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末, 桑代克通过著名的“迷箱实验”, 观察到动物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的, 因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即“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固”。20世纪20、30年代, 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 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之势。在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 他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 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为脱逃的奖赏。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最初, 当猫去碰、去嗅以及从各个方向去抓食物时, 它表现出一种平常的、随机的、很有点紊乱的行为。最后, 猫碰巧做出了正确的行为, 门开了。在首次尝试时, 出现的正确行为十分偶然。在以后的尝试中, 随机的紊乱行为出现得少了。直至最后, 当学习完成时,只要把猫放进箱子, 它就会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桑代克观察到, 在他的实验过程中, 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 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得很饱, 把它放进迷箱后, 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箱的行为, 而是蜷缩在那里睡觉。所以, 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在这里, 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也是必须的) , 而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2. 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 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桑代克认为, 一个联结的使用( 练习)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 不练习) 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因使用而加强, 因不用而减弱。后来, 桑代克又多次指出, 大量的、过多的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例如, 他让一些大学生蒙住眼睛画一条3 英寸长的线条, 允许被试者尝试上千次。结果, 被试者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尝试并无任何进步。一般说来, 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 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 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3. 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凡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该情境发生联系, 结果是再遇到此情境时, 这一动作会比以前更容易出现。相反, 在某一情境中引起不愉快之感的动作, 就会与该情境分离, 当该情境再现时, 这一动作较难重复。也即凡是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会被加强, 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 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 除了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外, 食物是必需的。要是猫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的话, 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逃出迷箱了。这就是著名的效果律( 用桑代克自己的话来说, “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 刺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 , 这也是桑代克最主要的学习定律。

二、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启示

1. 激发动机, 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动机具有引起个体活动的始动功能, 指引活动方向的指向功能以及增强活动力量的强化功能。学习中的动

机和兴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 积极主动, 不断探索, 不断进取, 加快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桑代克的准备律告诉我们: 当一个学习者作好了学习准备, 即动机准备, 学习就能发生;如果学习者没有作好准备, 学习就不会发生或低效。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准备心理, 应该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不仅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教育的手段, 而且要把它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实际上不少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味“死教”, 那是一种强迫学生学习的教育。强迫学生学习, 学生是被动的, 他会感到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入手,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改观。

2. 适当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学习必须经过练习, 练习之后才会有效果, 才能产生学习或学习的迁移。这是桑代克的练习律揭示的内容。两千多年前, 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 方能“温故而知新”。可见, 重复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作为课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在讲授阶段已经理解和记忆的新知识, 通过独立作业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练习的这种重要作用, 教育界早就形成了共识。不仅如此, 不少时候还片面夸大了这一作用, 因此出现了“题海”、“卷海”、“罚抄”等现代汉语中的新名词。

其实, 桑代克的研究早已证明, 企图通过加重练习使儿童大脑“皱褶增深”的想法是事与愿违的。学习某知识以后, 通过适量的练习使之达到熟练, 对能力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是, 简单重复的或过量的练习并不能使学习效果增强, 有时侯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推进呆读死记的苦海。因此, 不能把练习当作惩罚, 不加思考的练习毫无意义和价值。

3. 及时表扬, 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桑代克曾写道, 一种反应倾向是“打上印痕”还是“抹掉印痕”, 这要看它产生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结果而定。学生学习取得成效,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就能促进其未来的学习, 反之则阻碍其未来的学习。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在生活中, 不要说孩子, 成人也是更愿意听到别人的表扬声的。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对106 名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做了难度相同的加法练习, 分为四组, 一组为控制组, 只练习不予评论; 其余三组, 甲组为受表扬组, 每天由主试宣布受表扬儿童的名字; 乙组为受训组; 丙组为受忽视组, 只让他们听其他两组的表扬和训斥。结果表明: 受表扬组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受训斥组其次, 受忽视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 反而有所下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 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 看到自己的进步, 看到成功的希望。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实际上,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对于孩子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孩子, 成功的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失败, 因为新的失败往往不能成为他们成功之母, 恰恰成为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成功, 能力的转化是在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

桑代克作为先驱者对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内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是属于最伟大的研究者之列的。虽然在桑代克的研究工作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模式, 但他的贡献仍然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他的三大学习定律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定律, 对激发学生兴趣, 减轻学生负担, 帮助学生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