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理科高中组

课程名称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指导教师李梅

参赛队成员陈乾、周丹、

目录

1.教案…………………………………………………………………1-16

2.学案…………………………………………………………………17-20

3.教学设计说明 (21)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案(含教学设计)

O

O H

O

H

“”

22SO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学案)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硫的三种化学性质;

2.能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3.熟练书写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二、新课

1.【实验探究一】

向瓶中注入水后发生的现象:

1)试管内水面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

2)由酚酞颜色的变化:

3)加热后颜色的变化:

实验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实验探究二】

实验现象:

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品红溶液,并向其中二氧化硫气体,振荡;

②在试管口套一个小气球,然后加热试管,

【表格1】

二氧化硫VS氯水

3.【实验探究三】

实验现象: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目标检测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洞

D 、温室效应

2、SO 2是污染大气并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造成大气中的SO 2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下列情况中的( )

A 、实验室逸出的SO 2

B 、火山爆发产生的SO 2

C 、硫酸厂排出尾气中的SO 2

D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 2

3、能鉴别SO 2和CO 2的试剂是( )

A 、品红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紫色石蕊试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4、SO 2和HClO 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Cl 2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 、立刻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

D 、颜色不褪

5、填空:下列化学方程式或实验现象体现SO 2的什么性质

①SO 2+H 2O

H 2SO 3,体现SO 2的 性 ②2SO 2 + O 2

2SO 3,体现SO 2的 性 ③SO 2+2KOH==K 2SO 3+H 2O ,体现SO 2的 性

④SO 2+CaO==CaSO 3,体现SO 2的 性

⑤SO 2+2H 2S==3S+2H 2O ,体现SO 2的 性

⑥SO 2+2H 2O+Br 2==2HBr+H 2SO 4,体现SO 2的 性

⑦SO 2使石蕊试液变红,体现SO 2的 性

⑧SO 2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体现SO 2的 性

⑨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 2的 性

⑩SO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SO 2的 性

20

[拓展]:每个化学学习小组从下列话题讨论中选取一个(也可以各小组自己拟定题目,各组题目尽量不同)进行讨论,从角色角度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并形成100字左右的文字稿。

(1)假如你是化学实验室的老师?(2)假如你是一个农场主,如何面对被酸雨侵蚀的农庄?(3)假如你是硫酸生产厂的工程师?(4)假如你是工商管理人员? (5)假如你是环保局局长?(6)假如你是区长、镇长?

(7)假如你是城市的居民?(8)作为乡村的学生,你又如何用你所学的知识去保护环境,宣传环保?

21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开展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及本科组实施的“讨论式”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该知识点变成一个小课题的形式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课前布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其环境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在课内,通过交流、实验、讨论等活动使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逆反应、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等重点、难点在师生、生生互动学习过程中得以突破。在课后,继续设计一些思考的情景,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生产当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课本知识的意义所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促进了学生化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