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第九章 劳动保护法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劳动监督与监察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PT课件

第九章 劳动监督与监察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PT课件

第二节 劳动监察制度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监察的意义 三、劳动监察的主体 四、劳动监察的对象和内容 五、劳动监察的形式 六、劳动监察的管辖 七、劳动监察主体的职责、职权和义务 八、劳动监察的程序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 劳动监察,是指具有法定监察权的机构依法对用人单位及劳动服务的
五、劳动监察的形式
巡视监察 书面监察 受理投诉、举报
六、劳动监察的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指定管辖
七、劳动监察主体的职责、职权和义务
(一)劳动监察主体的职责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第九章 劳动监督与监察制度
第一节 劳动监督制度 第二节 劳动监察制度
第一节 劳动监督制度
一、劳动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监督的体系 三、工会监督 四、群众监督
一、劳动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监督是指法律规定的监督主体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 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劳动监督制度具 有保障整个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在劳动法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
二、劳动监督的体系
(一)劳动行政部门监督
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又称劳动监察,是指县级以上各级 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 责令改正的行政执法活动。劳动监察是法定监督检查中最重要 的一种,其范围涉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其他 的监督检查形式都是对劳动监察的配合和补充。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九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九章
1、未成年工禁忌劳动范围 2、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3、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登记制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劳动保 护立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
四、劳动保护关系主体的权利与 义务
(一)政府的劳动保护职责 (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义务 (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一、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二、劳动卫生规程
一、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一)工厂安全技术规程 (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三)矿山安全技术规程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主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嘉
第九章 劳动保护法
第一节 劳动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第一节 劳动保护法概述
一、工业风险与劳动保护 二、劳动保护法的概念及特征 三、中国劳动保护立法的发展概况 四、劳动保护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一、工业风险与劳动保护
工业风险是指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因素(如管理、 操作瑕疵等)或者物的因素(如生产工具、场所 等固有的物理或化学属性等)所含有的危险性和 危害性。
劳动保护与工业风险密切相关:工业风险所引发 的社会危害促使劳动保护立法产生,而劳动保护 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工业风险,为劳动者构建安全 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劳动卫生规程
(一)防毒、防尘危害 (二)防止噪音危害 (三)防止电磁辐射危害 (四)防暑降温、防冻取暖和防湿 (五)通风和照明 (六)生产辅助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三节 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制度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演变第三章劳动法主体第四章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第五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第六章工资制度第七章劳动保护第八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上)第八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下)第九章劳动争议的处理第一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概述第一节劳动与劳动法一、劳动与劳动力劳动,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

一般意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使用(消费)劳动力,动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过精辟的揭示,“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简言之,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消费)。

劳动法中的劳动,是指劳动力的所有者将其劳动力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

区别于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

劳动力,指为人所具有的并在生产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特征是:存在具有人身性、形成具有长期性、储存具有短期性、再生产具有不可间断性、投入具有不可分割性、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回收性。

因此,劳动法对其保护有其特殊性。

二、劳动法及其适用范围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或总称。

1、劳动法立法现状我国劳动法包括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作时间法和休息休假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职业培训法、劳动纪律法、社会保险和福利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等现行劳动法律规范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包括:(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注意理论上解决相关问题: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在什么地域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法律效力。

我国劳动法适用于:(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特殊问题如何解决:事实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也由劳动法调整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指的是因实现劳动过程而在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第9课 劳动保护法律制度(一)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第9课  劳动保护法律制度(一)
教材分析
重点
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
难点
劳动卫生技术规范
教学方法
案列分析、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程类型
理论课√ 实践课□
教学手段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第一节课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查阅案例《周某要求某矿场补发工资的案例》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第9课劳动保护法律制度(一)
课题
劳动保护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
(含德育目标或者情感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概念与特征
(2)掌握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责任原则和权利义务规则
(3)掌握劳动安全卫生的立法概况
德育目标(思政目标):
强化学生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对安全卫生制度责任的认知;培养学生通过对安全卫生责任规则的学习来提高学生遵纪守规的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卫生保健
为增强从事有害健康作业的职工抵抗职业性中毒的能力,应满足其特殊营养需要,免费发给保健食品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案列分析
(10 min)
【教师】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分组讨论,对本章的引导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会支持周某的请求吗?
仲裁机构应支持周某的请求。
本案中,周某在采矿场进行爆破作业时,装了炸药的炮眼没有爆破,该炮眼存在随时发生爆破的危险,因此,周某有权拒绝矿方负责人强令其冒险作业的要求。矿方不得以此为由扣发周某当天的工资以及当月的奖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件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件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双方未约定工作终止日期,除非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合同 一直有效。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合同期限,任务完成合同即终 止。
集体合同
劳动者集体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报酬 等事项的协议。
试用期合同
用人单位与新员工签订的,用于考察员工是否符合岗位要 求的短期合同。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01
02
03
用人单位违约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 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 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 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劳动者违约
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或者 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承 担违约责任。
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解除合 同时,符合法定条件的, 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Part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资法
工资法的基本原则
仲裁的特点
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裁决的强制执行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
调解与仲裁的关系
调解和仲裁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处理方式,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进行处理。在仲裁过程中,调解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通过调解能够促使双方当事人 达成和解协议,化解争议。
THANKS
医疗保险的管理与运营
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和待遇水平根据不 同地区和保险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缴费越高,待遇越好。
医疗保险基金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 营,以确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概 述
工伤保险制度旨在保障 因工作遭受事故或患职 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 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 复的权利。
中国劳动法的发展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1 劳动法的定义与作用1.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3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4 劳动法的制定与修订过程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3 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2.4 劳动者权益的实现与保障第三章:劳动合同3.1 劳动合同的定义与类型3.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生效3.3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效力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四章:劳动争议处理4.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4.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4.3 劳动仲裁的组织与程序4.4 劳动争议的司法处理第五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5.1 劳动保护的基本要求5.2 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5.3 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5.4 劳动保护的监督与法律责任第六章:工资与工时制度6.1 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6.2 工资的支付与计算6.3 工时的规定与计算6.4 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与管理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7.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7.2 劳动安全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7.3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健康检查7.4 安全事故的处理与法律责任第八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8.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8.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8.3 特殊保护的实施与监管8.4 违反特殊保护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九章: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9.1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作用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9.3 社会保险的管理与运行9.4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督第十章: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0.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责任10.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争议处理10.3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追究10.4 争议解决的途径与程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劳动法的定义与作用:重点关注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和劳动法的法律效力。

补充和说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基础上产生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律约束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劳动法第九章》课件

《劳动法第九章》课件
3 特殊劳动合同
此外,劳动法第九章还涉及到特殊劳动合同,如试用期合同、临时工合同等,针对不同 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制定。
员工权利和义务
权利
• 合理工资和福利待遇 • 安全工作环境和条件 • 合理休息和假期
义务
• 按时履行工作职责 •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 保守公司的商业机密
雇主权利和义务
权利
• 要求员工履行工作职责 • 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 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劳动合同的解除
总结和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劳动法第九章是保障雇主和员工权益的重要 法律法规,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发挥着 关键作用。
建议
为了避免劳动纠纷和合同争议,雇主和员工 应该了解并遵守劳动法第九章的相关规定。
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达成的一种法律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份合同规定了工资、工时、休假、保险等关键问题,为劳动关系提供了基 础。
劳动法第九章中的特别规定
1 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法第九章规定了固定期限合同的详细规定,包括合同的订立、终止以及解除的条件。
2 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法还对无固定期限合同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雇主和员工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能 够稳定而公平地进行。
《劳动法第九章》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参加《劳动法第九章》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劳动法第九章的内容,了解劳动合同、特别规定、员工和雇主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请跟上我,一起学习吧!
劳动法第九章概述
劳动法第九章是中国劳动法中的重要部分,包含了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条款和规定。这一章为双方提供了 明确的权利和责任,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义务
• 支付工资和福利待遇 • 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 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第9章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100页

经济法第9章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100页

3.报酬性质和支付方式不同 劳务报酬根据劳务市场价格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国家无强制性
规定,支付方式一般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劳动报酬根据劳动的数量和 质量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但须遵守国家最低工资等强制性规定。
4.是否允许多重建立不同 劳务合同关系可以多重建立,一个人可以与多个主体建立劳务合同关
2.《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共13章107条,内容丰富,规定具体,针对性 强。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调整、劳动 标准的确定和执行以及劳动部门的工作规范和职责,都作了 明确规定。
9.1.2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 利和义务的协议。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 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既能使劳动者有一定的择业和流动 自由,又能制约劳动者在合同期内适当履行劳动义务和完成 应尽职责,从而使劳动力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合理的流动性。
第9章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9.1劳动法律制度
9.1.1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 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劳动关系 是指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运用劳动 能力、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是整个 生产关系中与劳动有着直接联系的部分。
【解析】AC。
B.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
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
动合同: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③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
保险费的;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PT课件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PT课件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和变更 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这一规 定,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一)合法原则 所谓合法,就是依法订立劳动合同。该原则必须
符合三项要求:
1.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主体资格。 2.劳动合同内容合法。 3.劳动合同形式合法。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四、劳动法律事实 1、概念。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
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2、种类。劳动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六、特殊劳动者的就业保障
(一)妇女就业保障 1、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2、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3、男女同工同酬 4、根据妇女特点安排工作 5、获得物质资助权。
七、残疾人就业保障 八、退役军人就业保障 九、少数民族人员就业保障
第四章 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六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
思考题
1、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它与劳动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简述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第三章 劳动就业
一、劳动就业概述 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宪法》4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劳动者报酬和福利。 (一)劳动就业的定义 广义: 狭义:

劳动法教程-劳动关系保障

劳动法教程-劳动关系保障

(三)我国建国后的就业问题 1、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土改后便认为不存在 、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 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 2、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 、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 (1)建国初期至 年代中期(国家统包统配政策 建国初期至70年代中期 建国初期至 年代中期( 及其困境和劳动力资源的逆向流动问题) 及其困境和劳动力资源的逆向流动问题) (2)70年代末至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过程) 年代末至今( 年代末至今 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过程) 3、政府及理论界对失业的认识和接受; 、政府及理论界对失业的认识和接受; 4、我国的失业率统计问题(登记失业率与调查 、我国的失业率统计问题( 失业率)。 失业率)。
(4)综合性基地培训 综合性基地培训 指提供培训、鉴定、 指提供培训、鉴定、就业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 职业培训实体的培训活动。 职业培训实体的培训活动。综合性培训基地根据 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 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实行灵活的办学 方式;层次上采取初、 高级技能培训相结合; 方式;层次上采取初、中、高级技能培训相结合; 期限可长可短; 期限可长可短;可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 合。 (5)远程职业培训 远程职业培训 远程职业培训是指通过电化教育、计算机互联网、 远程职业培训是指通过电化教育、计算机互联网、 卫星数据传输等技术手段, 卫星数据传输等技术手段,对身处远端的培训接 受者实施远距离职业教育的活动。 受者实施远距离职业教育的活动。远程培训能以 一种开放和互动的形式,吸收更多的培训对象。 一种开放和互动的形式,吸收更多的培训对象。 同时又不受场地、时间、师资等办学条件的限制。 同时又不受场地、时间、师资等办学条件的限制。 是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是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6)商业性培训机构的培训 商业性培训机构的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5年《职业卫生设施公约》和相应的建 议书也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按照公约规定, “职业卫生设施”是指主要具有预防职能的, 负责向雇主、工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企业内代表就职业卫生 方面的问题提供咨询的设施
(二)部门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就不同性质的产业部门分别制 定了有针对性的标准:
(1)工业企业。1929年的《防止工业事故 建议书》建议会员国考虑建议书提出的防止 工业事故的原则和条例,三方会议通过的 《工业企业安全规章示范法典》作了修正。 这对有关国家制定国家安全条例产生了较大 影响
1982年国务院颁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 行条例》、《矿山安全条例》和《矿山安全监 察条例》,劳动安全监察工作得到很大加强, 并逐步形成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和群众监督 相结合的体制
1970年12月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法》,尼 克松总统在任时称该法是美国国会有史以来制 定的最重要立法
日本进行劳动安全与卫生立法始于1907年 颁布的《工厂法》,但由于当时工会运动受 到镇压,加之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劳 动者的保护只处于最低水准。1947年颁布 了《劳动标准法》,共13章,其中第五章即 专门规定了劳动安全与卫生
(4)码头工人。针对码头工人职业安全和 卫生问题的标准有1929年的《(船运包裹) 标明重量公约》、1932年《(码头工人) 防止事故公约》、1979年《(码头作业) 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和相应的建议书
(5)面包房。1925年的《面包房夜间工作 公约》禁止面包房在夜间制作面包、面饼或 其他以面粉制作的食品,此项禁止适用于包 括工人与雇主在内的一切人员,但家庭自制 自用者不在此限
(三)专项标准
(1)防止使用白磷 (2)禁止使用白铅 (3)防止炭疽病 (4)防止苯中毒 (5)预防和控制职业癌 (6)辐射保护 (7)机器保护 (8)工作环境(大气污染、噪声和振动)
(四)预防标准
(1)工业事故预防 (2)保护工人健康 (3)职业卫生工作
三、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立法
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从中国革命时期就 开始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22年至1948年, 历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纲领和决定中,都 对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作出决议,苏维埃政 权都颁布过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不断改善劳动条 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作为国家的一 项基本政策
1951年9月,劳动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 劳动保护工作会议
1972年把该法第五章“安全与卫生”独立 出来,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并于 1975年、1977年、1980年予以修订
二、国际劳工安全卫生标准
劳动安全和卫生领域的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 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经济、社会、 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也规定,“人人有权享受 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安全和 卫生的工作条件”。《欧洲社会宪章》也有关 于安全与卫生的工作条件的规定。
一、国外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
劳动安全与卫生立法起源于19世纪初一些工业 发达国家
20世纪后,劳动安全法有了更进一步发展,重 要的立法有1937年公布的《工厂法》,该法共 14部分160条
有关劳动安全的立法主要有:(1)1951年的 《矿山采掘法》,适用于矿山企业的采掘安全。 (2)1956年的《农业安全、卫生和福利法》, 适用于农业生产安全。(3)1961年《工厂 法》,适用于一般的工厂。(4)1963年的 《商店和铁路法》,适用于商店和铁路的生产 安全。(5)1974年的《劳动卫生和安全法》
(6)海上工作。1946年的《船上的船员起 居设备公约》和修正后的1949年的同名公 约均详细规定了船员在船上的起居标准, 1970年的同名公约又作了补充规定
(7)搬运工人。1967年通过了《准许工人 搬运的最大重量公约》和《准许工人搬运的 最大重量建议书》
(8)其他工作。1958年的《种植园工人雇 用条件公约》,规定为种植园工人及其家属 提供的医药服务。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美国广泛利用 了新的科技成果,如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 (包括原子能),空间和海洋技术的开发利用, 促进了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高科技产业的崛 起,同时也促进了职业安全卫生技术的进步, 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劳动条件,并有条件地提 高了职业安全卫生的标准,改进了立法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第九章 劳动 保护法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的立法概况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安全和健 康的法律保障,包括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 动卫生规程、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
劳动法中的劳动安全卫生是基于劳动关系而 产生的,在我国传统立法中称为劳动保护。 这方面的法律也被称为职业灾害防止法、工 作环境权法
2)办公处所和商业工作。1964年《(商业 和办公处所)卫生公约》和相应的建议书, 对有关工作场所的清洁、通风、照明、温度、 布置、饮水、厕所、坐椅、存衣设施、地下 室或不开窗户的地方、卫生安全防护设备、 减少噪声和振动设备、急救站或急救器材设 备等作出了规定。
(3)建筑业。1937年的《建筑业安全规定 公约》和四个补充性的建议书对建筑业的安 全标准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适用于一切建 筑活动以及从事建筑业的任何人员。
工作环境问题涉及每个劳动者、机器设备、 原材料及工作流程。进而广泛地涉及一切工 作场所,即不但涉及企业,也包括家庭内的 劳动
立法的目的都在于确保劳动者在安全的环境 下工作,防止其身心受到危害。从法律规范 上具体要求用人单位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 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条件,确保 劳动者得到安全的劳动条件与工作环境
1958年召开的三方会议上,根据工人的建议, 这项规定具体要求缔约国承允:(1)发布安全 与卫生条例;(2)规定采用监督措施实施此条 例;(3)在适宜时同雇主和工人组织协商改进 工业安全与卫生的措施
(一)普遍标准
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和相应的 建议书的适用范围涵盖各个经济部门中的一 切工人。公约要求成员国制定、实施和定期 审查有关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及工作环境的 一项具有连贯性的国家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