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中国画》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
同学们对这幅画熟悉吗?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名字吗?属于什么画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画卷属于中国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出现了巨幅画卷讲述了华夏文明,张艺谋导演加入了代表中国古代神韵的国粹中国画的绘制全过程,以及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简单介绍。

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好我们现在就回顾一下精彩的片段(6:24)
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
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

其次是日本的艺术。

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

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

”他对中国的艺术评价非常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并使其持久的发展着。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通过之前的《清明上河图》和刚才观看的片段大家猜到我今天要讲什么了吗?中国画一、什么是中国画?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二、中国画分类
按绘画范围分类:1、山水2、花鸟3、人物
按绘画技法分类:1、工笔2、写意
我们上面欣赏到的这些美丽中国画是用什么绘制的那?
绘制一幅中国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工具。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三、你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吗?
同学们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吗?
1.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泛指中国书法绘画常用的四种工具笔、墨、纸、砚。

以产自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唐朝时属宣州〕的宣纸、产于安徽歙县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最为著名。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笔: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讲关于笔产生的一个故事: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类似于木棍)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

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
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

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

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非常沉,其中一只兔子尾巴拖在地上,流下来的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血迹。

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他想如果用兔尾巴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估计他写字真是太难受了,除了打仗他就想着做笔了。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马上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

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失败,很好的一块绢就浪费了。

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有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

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毛色变得更白手感更柔软了。

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

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当时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

故事里说的是兔毛做毛笔叫兔毫。

从材料讲,还有羊毫(属于软毫,常用做画写意),狼毫(属于硬毫,常用做画工笔),兼毫(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不同的动物毛,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它是一种介乎柔毫和硬毫之间的中性笔,其特点是软硬适中,刚柔相济)。

还有很多动物身上的毛发可以用来做毛笔。

现在还有用胎毛做的笔,老师还没有用过。

感觉挺渗人的。

从形状看,有大小,长短,粗细之别。

墨: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纸:纸;有生熟之分,生纸多用作写意,熟纸多用作画工笔画,但都不是绝对的
生宣纸跟熟宣纸的区别:
生宣: 由于造纸原料的配比的不同纸张(较厚)。

生宣具有吸水性能强的特点,是书画用纸的主要材料。

生宣要久藏为好,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故有火气逼人之感。

久藏的生宣色泽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

为了能使新的生宣能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纸在风口挂放一段时间。

熟宣: 是配染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

如果再加以染色、洒金等工艺,便可以产生繁多的品种。

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脱矾,会出现局部渗墨的现象。

除宣纸以外,许多画家还喜欢在绢上作画。

绢:用桑蚕丝或人造丝为原料,也可用桑蚕丝与人造丝或化纤长丝交织。

绢的质地紧密轻薄,绸面细洁光滑平挺,光泽柔和,多用作服装材料和装饰品。

用生丝织成的画绢不需精练,结构细密表面光洁,专供书画、裱糊扇面、扎制彩灯之用。

中国古代常用绢抄写诗赋、绘画、记载文献、书写经文等。

砚: 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
砚。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除了这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外,还有一些辅助工具。

有毛毡,画写意放在纸下面,画工笔不用,因为熟纸不透水。

有笔洗,用于成水洗笔的作用。

还有笔架。

还有就是颜料盘,我们盛菜用的碟子就可以。

画中国画除了基本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和一些辅助工具外,我们不能光以墨色绘画,色彩单一画面也显的很单调,因此也应该有颜色,使画面丰富多彩,生动多变。

中国画有其特有的颜料国画颜料
国画颜料:也叫中国画颜料,是用来画国画的专用颜料。

现在销售的一般为管装和颜料块,也有颜料粉的。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

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四、欣赏
1.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在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

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

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

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

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

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

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

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2.齐白石《虾》
本幅是白石89岁时的作品。

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

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

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

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五、小结
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
自从西方绘画传入我国以后,我们本民族的绘画就以“中国”冠名,我们亲切而自豪地称其为“国画”。

中国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画造型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取之自然又不被动抄袭自然,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内外相融,自由抒发胸臆,寄托高尚的精神。

中国画强调传统,但在统一的传承下又各具风貌、异彩纷呈,古老而充满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