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版编辑/佩兰I课堂I

♦教学实录

《回延安》教学实录

(永安市第六中学,福建永安366000)

一、明确教学内容,发现情感和形式上的奥秘

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无数的诗人、文学家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过对延安的热爱。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抒发对延安的热爱的呢?

生:信天游,一种民歌形式。

(屏显。)

内容人人可见,情感需经过一番探寻方能获得,形式的奥秘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句话,这是诗人歌德说过的一句话。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发现民歌在情感和形式上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小组诵读赏析—

—发现民歌形式的奧妙(一)小组讨论,批注赏析

师:民歌可以唱,也可以读,希望同学们首先能够好好读,要调动想象,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读出诗人的情感,看看诗人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抒发这种情感的。第一遍请大家放声读,边读边拿起手中的笔,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批注诗句的情感和表达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词语的精彩处或修辞的特别处。提醒一下,要批注得细一点,要圈、点、批、注,思考其独特处。

(生放声自由读。)

师: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O”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内容如下:第一,互相交流诗句,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在情感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第二,交流之后挑出本组最喜欢的两小节或三小节诗句,并由小组长组织设计关于这几节诗句的朗诵表演,用声音表现出你们小组对其情感上的理解;第三,小组发言人在小组朗诵后向全体同学介绍本小组对于民歌的独特发现。开始吧。

(生六人小组自由讨论。)

(二)小组诵读,师生对话赏析语言形式

师: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自己豪迈、雄壮而富有情感的声音?

(第一组诵读“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母亲延安换新衣”。)

生:我们在诵读的时候有意在“千万”处拉长声音,“不够”这个词语重读。在念到“头顶着蓝天大明镜”时,我们小组集体把右手挥向天空。

师:想通过这样的诵读来突出这两小节诗歌的什么情感和什么形式呢?

生:“千万条”“千万只”“不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延安变化之大以及作者对延安的思念和热爱。

师:是思念吗?是热爱吗?

生:热爱,惊喜。

师:有热爱,更多的是对延安变化的惊喜。

生:“头顶着蓝天大明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延安的蓝天比作大明镜,表达了“我”的惊喜与热爱。还有后面的排比句,让我们读起来特别带劲,整齐而有气势。

师:这个小组的诵读有激情,有赏析,把自己的

2019.7-8|话文秋学通讯•初中

|100

I课堂I本版编辑/佩兰

理解用声音展现出来了。他们率先发现了夸张、比喻、排比等独特的语言形式。还有没有其他小组继续展示?

(第二组诵读“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师:读得气势十足。其他同学别忘记拿起笔记录他们精彩的发言。

生:这段首先运用了夸张和比兴的手法。

师:什么地方是夸张?

生:“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想表现对延安说不尽的思念。

师:说不完的话,运用夸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份惊喜、激动。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生:”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是对革命的赞美。

师:你们读得真细,把诗人心中那一缕缕情思都读出来了,可我有个疑问:你们为什么在读“三千六百天”的时候特地放慢速度拉长声音?三千六百天是几年?

生:十年。

师:我改成“说不尽这十年”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感觉三千六百天更多,也避免和前一句中的十年重复。这也是我们放慢朗读速度的原因。

师:十年哗啦一下就过去了,三千六百天数也数不完,更能突出作者赞美的无穷无尽。还有吗?

生:“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这一处是独特的陕北景物。

师:这处写出了什么内容呢?

生:民俗内容。

师:这很有特点,是民俗,我们一听就知道是陕北的。信天游是民歌,民歌是有地方特色的,如我们福建山区的民歌就不会出现窗花。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独特的民俗?

生:“黄土”“窑洞”“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这些都是陕北特有的民俗事物。

师:对,民歌是有地方特色的,展现一个地方的民俗,也展示一个民族的特色。

(第三组学生诵读“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一头扑在亲人怀”。)

师:为何挑中这个小节来诵读赏析?

生:从这个小节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回到延安后的激动兴奋喜悦之情。

师:除了作者激动,还有谁也很激动?

生:作者的亲人。

师:真的是亲人吗?

生:因为作者很激动,所以把他们都当作了亲人,体现了作者的欣喜。

师:这种激动心情是怎么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生:通过“迎”和“扑”这两个精彩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过河去迎,说明延安亲人迫不及待地去欢迎他们的到来。“扑”字说明激动到极点,因为太久没见了。

生:还有“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的“唱”“笑”“招”。

师:这又是什么样的语言形式?

生:拟人。

师:动笔批注。怎么个拟人法?

生:把杜甫川、柳林铺拟成了兴奋的人。

师:还有红旗呢?在向谁唱,向谁笑,向谁招手?

生:因为作者回来了。多年没有回来的亲人回到家乡,用家乡的高兴反映自己的高兴,表现了特别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而这种心情需要用拟人的手法、独特的动词来强化。

(第四组学生诵读“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再回延安看母亲”。)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感受到了诗歌结尾处情感的激荡。

生:这三节分别表现作者对延安的三种感情。第一节用了三个名词表达延安历史上的成就,表达对延安历史的怀念和自豪之情。

师:有一个词非常准确,“自豪”。

生:第二节中的“大踏步走”和“还要在前头”,表达作者对延安美好未来的期待。

师:过去是辉煌的,未来还要更辉煌。

生:最后一小节用了夸张手法。

师:哪里夸张?

生:“身长翅膀吧脚生云”,表达了作者的思念。

师:已经看完延安了,是思念吗?

生:是依依不舍之情,是对延安的依恋之情。

师:我非常佩服你们小组的赏析,三个小节读出了三种感情,自豪—

—期待——依恋,还读出了夸张的语言形式。在你们读的这部分中,还有个语言形式特别独特,“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我们平时是这么说话吗?

生:不是。这是运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

110语文秋学逓讯•初中201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