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抗疲劳性指标与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沥青路面疲劳开裂

上个世纪6O年代,Pell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 (DMA)开展 了沥青疲劳性能研究。但直到 90 年代末,美国 SHRP 引进 DSR并用于测定沥青结合料的疲劳性能,并将疲劳因子列 入SUPPERPAVE沥青技术规范,沥青疲劳性能才引起广泛重 视。随后,NCHRP Project9—10研究项目提出了基于动态 剪切仪的沥青Tim eSweep,通过测试复数模量G*、相位角 δ 等指标随剪切次数的变化,采用表象法或能量耗散法分 析沥青疲劳性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 DSR和Time Sweep,提出了疲劳 因子G*sinδ (剪切损失模量)、Nf50(G*衰减至50%对应的加 载次数)以及基于耗散能理论的各种疲劳寿命等多种沥青 疲劳性能评价指标。
沥青抗疲劳性指标与评价方法
目录
前言 概述
**
G Gsinδ疲劳因子 sinδ疲劳因子 Nf50指标
基于耗散能理论的疲劳性能分析方法 基于耗散能理论的疲劳性能分析方法
问题与展望
1 概述

疲劳开裂是在反复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 不断累积而造成的裂缝产生、发展、汇集直至形成宏观裂 缝的过程。沥青混合料疲劳裂缝最初产生于沥青胶浆内部 或沥青与集料界面,因此沥青疲劳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抗疲 劳开裂能力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沥青对混合疲劳性能的贡 献率达52%(相关性0.52),这也表明了开展沥青疲劳性能 研究的重要性。

谢 谢

3)在宏观裂缝生成阶段,裂缝迅速扩展汇集,表现为 每次加载的耗散能显著增长。
缺陷:累积耗散能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规律不一致,且 无法明确确定沥青的疲劳寿命,同时基于耗散能理论的各 种疲劳判定指标仍有待完善。

5 问题与展望

由于试验模式难以全面反映沥青的疲劳破坏过程,且 试验指标与疲劳寿命间缺少足够的理论联系,因此用沥青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疲劳因子评价沥青疲劳性能存在精度 不足等情况,尤其对于改性沥青,其评价效果更差。沥青 动态剪切“时间-扫描”试验能够反映沥青疲劳破坏的全 过程,更适于评价沥青疲劳性能,但不适于橡胶沥青等改 性剂粒径较大的改性沥青。 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合理描述沥青疲劳过程的测试方法 并建立可准确评价沥青疲劳性能的指标是一项有意义但非 常困难的工作。当前沥青疲劳性能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仍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研究表明,在应变控制模式下,相同应变水平和温度下 的沥青疲劳寿命Nf50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劲度模量降低 至50%)的相关系数从0.66—0.90不等,平均为0.84。另 外,N f50 与耗散能法定义的疲劳寿命存在较好相关性。因 此,N f50 可作为评价沥青疲劳性能简单但较为合理的指标。 尽管如此, Nf50 一直因其定义的随意性和缺乏理论支撑 而饱受争议。在采用DSR测试Nf50的试验中,温度、加载模 式、应力应变水平等也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 也无法形成规范进行推广。Nf50 只能作为评价沥青疲劳的 经验性指标,其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特点:简单直观,易于获得,并且与混合料疲劳指标劲 度下降到初始劲度50%相一致,成为广泛采用的评价沥青 结合料疲劳的经验性指标。 在采用DSR 进行沥青疲劳性能试验中,应力控制模式和 * 应变控制模式所获得的G 和加载次数的关系存在明显区别。 * 在应变控制模式下,G 在经历一段平稳的小幅下降后,斜 率逐渐增加,但不会突然急速下降,即不会出现瞬间断裂。 如图2所示:

4 基于耗散能理论的疲劳性能分析方法

由于G sinδ和Nf50等疲劳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者们迫切希望
*
寻求能够准确评价沥青疲劳性能、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方法和指标。
近年来,基于耗散能理论的沥青疲劳性能分析方法成为研究热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耗散能理论主要包含能量比、累积耗散能比、耗散能变化率三种评
价指标。


2 G sinδ疲劳因子

*
G sinδ :是指沥青损失剪切模量,其值越大则加载过 程中试件的能量损失越快,损失的能量与试件在加载过程 中的疲劳损伤有直接联系,其值越小则疲劳损伤发展越慢, * 疲劳性能越好。G sinδ 作为疲劳因子被引人 SUPPERPAVE * 沥青路用性能技术规范。但 G sinδ 被纳入规范后在不长 时间内引起大量的争议: 1)G sinδ 是在线性、粘弹性范围内,在较小应变、少 量剪切作用次数下的测试结果,并不能反映实际路面疲劳 开裂力学状态和过程;
对于材料疲劳破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阶段,即未产生疲劳损伤 阶段、微观裂缝产生与扩展阶段、宏观裂缝生成阶段。而耗散能理论
可以很好地描述沥青疲劳的过程,在沥青疲劳性能研究中具有重要作
用:

1)在未产生疲劳损伤阶段,每次加载的耗散能保持基本不变,耗
散能由粘弹性阻尼产生,几乎不对材料产生破坏;

2)微观裂缝产生与扩展阶段,每次加载的耗散能逐渐 增加,裂缝的产生消耗了除粘弹衰减之外更多的能量;


图2 应变控制模式下G*与加载关系曲线
图3 应力控制模式下G*与加载关系曲线

在应力控制模式下,G 首先经历一段平稳小幅上升,之 后急速下降并瞬间破坏。可见,在应力控制模式下沥青结 合料最终会完全破坏,并且迅速发生,因此它的疲劳破坏 * 不容易判断。在应力控制模式下,同样处于G 急速下降阶 段,这与应变控制模式具有相似性。如图3所示:
*
*


2)G sinδ 作为疲劳性能评价指标是采用普通沥青为研 * 究对象得出的结论,而研究表明,改性沥青 G sin δ 与沥 * 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相关性极低(最大0.232),表明G sinδ 并不能准确表征改性沥青的疲劳性能。
*
3 Nf50指标

Nf50指标:是指采用以初始模量降低至50%时对应的加 载次数为疲劳寿命,作为疲劳破坏判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