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力的相互作用是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形式之一,它是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之一。

力的相互作用有多种形式,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它们都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运动。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宇宙间最普遍的一种力,它决定了物体的重量和质量。

弹力是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它是一种恢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

张力是绳子或其他拉力物体上的作用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受力情况。

力的相互作用是物体之间发生联系和改变的重要手段,它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磁的相互作用是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形式,它是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吸引力和斥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电荷状态和运动状态。

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吸引力和斥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磁场状态和运动状态。

电磁的相互作用是物体之间发生联系和改变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在物质世界的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作用。

除了力的相互作用和电磁的相互作用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相互作用形式是重力的相互作用。

重力是宇宙间最普遍的一种力,它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决定了物体的重量和质量。

重力的相互作用是物体之间发生联系和改变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互作用是物质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改变。

通过对相互作用的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和本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相互作用是物质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包括力的相互作用、电磁的相互作用、重力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形式。

相互作用是物体之间发生联系和改变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相互作用的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和本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相互作用——力(F):a、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单位:牛(N)c、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d、力按性质分为重力G、弹力N、摩擦力f、分子力等二、重力(G):a定义: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的力。

G=mg。

b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弹力定义::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弹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支持力及压力方向一定垂直接触面,拉力方向可以不垂直接触面。

绳子的拉力可以发生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弹簧被剪断时除外)。

弹簧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 推论△F=k△x1. 如图所示,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2.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下.两弹簧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个弹簧长度为________.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地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的压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四、摩擦力f:a定义: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b 滑动摩擦力:f=μN (N 不是G ,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μ只与材料有关,μ与重力、压力无关。

c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d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 与摩擦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

e 、利用动平衡测动摩擦因数的优点。

(1、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即可,不要求匀速运动;2、静止情形下读取弹簧秤示数,容易读取。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K12教育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K12教育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新知归纳: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26798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26798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和力的图示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1)、大小G=mg (2)、方向: 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二、弹力1、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2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 、k 劲度系数N/m ;b、x 伸长量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O W f < Fmax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大小:f =卩N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 、大小0 < f < 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 、接触时粗糙2 、相对滑动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 、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B—定,B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O VBV n )4 、合力最大值F=F汁F2 最小值F=|F I-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 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 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隔离开受力物体(3)分析顺序:①场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 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六、补充结论1. 斜面倾角9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动摩擦因系数卩=tan 9 卩>tan 9 物体保持静止□ v tan 9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 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 若不能则F=Fmax-(F1+F2) 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B. 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D. 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 关于重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 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C.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 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4. 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B. 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 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C. 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 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5. 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有弹力的作用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④所有物体弹力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成正比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6.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B.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7. 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 值越大 B. 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无关 C. 与弹簧发生的形变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 值越大D. 与弹簧本身的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二、实验: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 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不接触,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B.两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有相互作用的弹力C.物体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物体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平行于接触面答案:CAB.产生弹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接触和弹性形变;则两物体不接触,不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两物体有接触,也不一定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选项AB错误;CD.物体之间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为M的半球形物体P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半径为r、质量为m的光滑球Q,P对地面压力大小为F1,P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细线对Q的拉力大小为F3,P对Q的支持力大小为F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1=(M+m)g,若增大光滑球半径r,F1一定不变B.若增大光滑球的半径r,F2一定不变mg,若增大光滑球半径r,F3可能减小C.F3=√r(r+2R)Rmg,若增大光滑球半径r,F4增大D.F4=R+rR答案:CAB.利用整体法分析,只受重力与支持力,所以P对地面压力大小为F1=(M+m)gP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0所以AB正确,不符合题意;CD.对Q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cosθ=R R+rsinθ=√2Rr+r2 R+r由平衡条件可得F3=mgtanθ=mg√r(r+2R)RF4=mgcosθ=mg(R+r)R若增大光滑球半径r,则F3增大,F4增大,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如图为某款式双层晾衣篮。

完全相同的上、下篮子由两个质地均匀的圆形钢圈穿进网布构成,两篮通过四根等长的轻绳与钢圈的四等分点相连,上篮钢圈用另外四根等长轻绳系在挂钩上。

晾衣篮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

不装衣物时,两篮子保持水平,则()A.挂钩受到的拉力大小是上方某一根轻绳拉力的四倍B.挂钩受到的拉力大小是下方某一根轻绳拉力的四倍C.上方某一根轻绳的拉力大小是下方某一根轻绳的拉力的2.5倍D.上方四根轻绳的拉力之和与下方四根轻绳的拉力之和大小相等答案:CA.如果上方的绳子是竖直的则挂钩受到的拉力大小是上方某一根轻绳拉力的四倍,但上方的绳子不是竖直的,A错误。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梳理

《相互作用》知识梳理【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同时性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形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测量:测力计6.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1)万有引力:存在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电荷及磁体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弱(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作用范围约10-15m(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它的10-12【三种常见的性质力】1.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可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G=mg(3)方向:竖直向下,注意:地球不同位置,竖直向下方向不同(4)作用点:重心重心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的质量分布。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

薄板(几何体是个面)形物体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1)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弹性限度: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4)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5)弹力的三要素确定①大小: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作用点:所有弹力的作用点都在接触处,受力物体上②压力与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没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6)弹簧的弹力方向:大小:胡克定律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表达式:F=kx k称为弹簧的经度系数,单位,N/m适用条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存在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力的三要素确定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受力物体上方向: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都与接触面相切①静摩擦力大小:0<F<F max由物体的加速度和其它受力情况决定最大静摩擦力F max与压力成正比,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注意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概念的区别方向:没有特殊的确定规律静摩擦力准确的大小和方向只能由牛顿运动定律确定②滑动摩擦力大小:F=μF N μ:动摩擦因素,与材料和接触面情况有关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注意:相对运动是以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③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精华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精华版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力⑴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⑵力有哪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

⑶如何表示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知识点2.重力⑴重力是怎样产生的?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⑵如何计算重力的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9.8N/kg)。

⑶重力方向如何?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⑷什么是重心?在哪里?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知识点3.弹力⑴什么是弹性形变?什么是弹力?(P51)(2)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3)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假设存在或不存在;撤去法。

(4)弹力产生条件是什么?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5)弹力的方向如何?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知识点5.静摩擦力(P56)⑴什么是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⑵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什么?①、直接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⑶方向如何?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

,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⑷大小如何?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Fmax,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的大小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0<F≤Fmax)。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

一、重力和万有引力
- 重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而产
生的力。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的中心。

- 万有引力是质点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长程相
互作用力。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点的质量有关,与质点的质量成正比。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点间的距离有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万有引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的连线上。

二、弹力
- 弹力是弹簧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是物体形变时产生的相互
作用力。

-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 弹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三、摩擦力
- 摩擦力是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形状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四、浮力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升力,是一种浮力相互作用。

-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浮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上方。

五、牛顿第三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彼此不同的物体上。

- 牛顿第三定律保证了物体间力的平衡。

以上是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作用于物体可以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可以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改变。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2.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是矢量。

4.瞬时性: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在同一瞬间产生的。

5.独立性: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无关,只由该力决定。

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二、重力1.重力是由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和有关3.重力的大小:G=三、弹力1.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

3.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是、、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固定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活动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例题:画出图示中杆对物体的力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⑴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还可以表示成,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⑵“硬”弹簧,是指弹簧的值大。

(同样的力作用下形变量小)5.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条件法、假设法、撤去法。

四、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为:、 、 。

(没有 不可能有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⑴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1)G=mg.在题目中不注明的情况下,g取9.80 m/s2.方向竖直向下(或与当地水平面垂直).(2)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物体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非特别说明,凡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2.弹力(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2)几种典型弹力的方向注意:可绕端点自由转动的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而端点固定的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可由其他受力并结合物体的状态确定.(3)弹力的大小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②除弹簧外,其他一般物体所受弹力大小,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3.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 f ≤F f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 =μF N .③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F fm =μ0F N ;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趋势无关,只跟μ0F N 有关,它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些,在许多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往往认为其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二、力的计算方法1.力的合成方法(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把F 1、F 2的线段作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1所示,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共点的两个力F 1、F 2的合力F 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θ有关,θ越大,合力越小;θ越小,合力越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F 1与F 2同向时合力最大,F 1与F 2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 F 1-F 2|≤F ≤| F 1+F 2|.(2)三角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把F 1、F 2首尾相接地画出来,把F 1、F 2的另外两端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则此连线就表示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注意:①矢量三角形定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简化,在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共点力动态平衡问题时,非常简捷而有效.②二力合成的三角形法则可以推广到多边形定则求n (n >2)个力的合力,如图3所示,把所有的分力F 1、F 2、F 3…依次首尾相连,从第一个分力F 1的始端指向最后一个分力F n的末端的图1有向线段F,就表示这n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③利用矢量三角形作图法分析最小力是最简单、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以下两种典型情况: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两个分力互相垂直,如图4所示,最小的F2=F sinα.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另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F2与合力F垂直,如图5所示,最小的是F2=F1sin α.2.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分力的合力是唯一确定的,而一个已知力可以分解为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即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不是唯一的,要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按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分解;按问题的需要进行分解;正交分解.(1)常见的重力的作用效果图6 图7 图8 图9①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F1=mg cosα,F2=mg sinα.②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相当于分力F 1的作用;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 2的作用.F 1=mg tan α,F 2=mg cos α. ③如图8所示,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被悬挂靠在竖直墙壁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相当于分力F 1的作用;二是使球拉紧悬线,相当于分力F 2的作用.F 1=mg tan α,F 2=mg cos α. ④如图9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被细绳AO 和轻杆OC (可绕C 自由转动)作用而静止,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拉紧绳AO ,相当于分力F 1的作用;二是挤压杆OC ,相当于分力F 2的作用.F 1=mg tan α,F 2=mg cos α. (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求其合力时,可将各个力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然后再分别沿这两个方向求出合力,正交分解法是处理多个力作用问题的基本方法,解题步骤如下: ①正确选择直角坐标系,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水平方向或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为x 轴,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②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别将各力投影在坐标轴上,分别求出坐标轴上各力投影的合力.F x =F 1x +F 2x +…+F nx ,F y =F 1y +F 2y +…+F ny .③共点力合力的大小F =F 2x +F 2y ,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θ=arctan ⎝⎛⎭⎫F y F x. 三、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a =0的状态.(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F 合=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是F x 合=0,F y 合=0.注意: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不能保持静止状态.2.共点力平衡的常用推论3.整体法和隔离法。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复习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作用于物体可以使受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可以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改变。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2.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是矢量。

4.瞬时性: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在同一瞬间产生的。

5.独立性: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无关,只由该力决定。

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二、重力1.重力是由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②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和有关3.重力的大小:G=三、弹力1.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 , 。

3.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是、、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固定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活动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例题:画出图示杆对物体的力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⑴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还可以表示成,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⑵“硬”弹簧,是指弹簧的值大。

(同样的力作用下形变量小)5.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条件法、假设法、撤去法。

四、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条件为: 、、。

(没有不可能有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⑴在接触力,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第三章-力-相互作用Word版

第三章-力-相互作用Word版

第三章相互作用3.1 力的概念与常见的几种力【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分类:①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所以可以归并为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② 效果力,由力的效果命名的力,如支持力、动力、向心力、回复力等等。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常见的力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①大小:G = mg;②方向:竖直向下;③作用点:作用点。

2.弹力:发生在形变物体之间,物体恢复形变的力。

①弹簧的弹力:胡克定律ΔF=kΔx;②物体间的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绳的拉力也是弹力,总是沿绳背向受力物体。

3.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①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滑动物体之间。

大小F = μF N;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②静摩擦力:发生在有相对滑动趋势物体之间。

大小在零与最大静摩擦之间;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典型例题】图2-1分析与解:(a)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点处对杆都有弹力,弹力方向与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图2-2(a)所示.(b)杆对C、D两处均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所以弹力垂直其切面指向球心;D处为支撑点,弹力垂直杆斜向上.如图2-2(b)所示.(c)球挤压墙壁且拉紧绳子,所以墙对球的弹力与墙面垂直;绳子对球的弹力沿绳斜向上.如图2-2(c)所示.(d)球与地面接触处,受地面的支持力,垂直地面向上,如图2-2(d)所示;而与侧壁接触处,若撤去侧壁,球仍能静止,故无弹力.别有无弹力.例2如图3.1-3为皮带传动装置,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A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点及从动轮上的D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B.B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C.C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D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思考:若在水平皮带上轻放一个物体,试分析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况。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N2.力的性质: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独立性:任何一个力都独立的产生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5.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6.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如弹簧范性(塑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

如橡皮泥3、弹力产生条件(1)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其中一种方式相互影响和影响的过程。

它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规律之一,贯穿于物质世界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从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到宏观的社会相互作用都是相互作用的表现。

以下是对相互作用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总结:1.相互作用的概念:2.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相互作用可分为物质相互作用和信息相互作用两种基本类型。

-物质相互作用:物质相互作用是指物质之间通过接触、碰撞等方式产生的相互作用。

例如,反斥力和引力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信息相互作用:信息相互作用是指通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进行的相互作用。

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等都属于信息相互作用。

3.相互作用的力与力负荷:力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和碰撞产生的。

力负荷是指物体之间互相传递和承受的力的大小和形式。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物质间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它是所有物质之间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静电力:静电力是物体之间通过电荷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弹力:弹力是物体弹性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弹性定律,弹力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大小成正比。

-分子力:分子力是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和分子间力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它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等。

4.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相互作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结果,常见的包括合作、竞争、制约和转化。

-合作:合作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共同努力和协作达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合作可以增强事物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

-竞争:竞争是指事物之间通过竞争资源和竞争能力来争夺有限的利益和资源。

竞争可以促进事物的进步和提高效率,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冲突的产生。

-制约:制约是指事物之间通过相互制约和制衡来达到平衡和稳定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 N
2.力的性质:
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独立性:任何一个力都独立的产生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5.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6.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如弹簧
范性(塑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

如橡皮泥
3、弹力产生条件
(1)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 F=F1+F2 最小值 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
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
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
1.步骤
(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隔离开受力物体
(3)顺序:
①场力(重力,电磁力......)
②弹力:
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
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
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
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
③摩擦力
静摩擦力方向1.求 2.假设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
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
(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
六、补充结论
1.斜面倾角θ
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
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2.三力合力最小值
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
若不能则F=Fmax-(F1+F2)
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