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声卡和音箱
10202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审核)
![10202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审核)](https://img.taocdn.com/s3/m/b7e858bc65ce050876321399.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02022参考学时: 60学分: 4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2013年 1 月编一、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开课时间第1学期。
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
2、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硬件和软件的销售、设备管理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应用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的决策能力。
(5)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培训学生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4)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6) 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1)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部件的工作原理;(2)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组装方法;(3)掌握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的安装方法;(4)掌握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5)能进行计算机系统故障原因分析与掌握故障处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6)具有随计算机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7)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计算机系统维护”、“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七、教学内容和进程1、内容一表7.1“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基础”2、内容二7.2“主板”3、内容三7.3“中央处理器及散热器”4、内容四7.4“内存储器”5、内容五7.5“硬盘”6、内容六7.6“光驱与移动存储器”7、内容七7.7“键盘和鼠标”8、内容八7.8“声卡和音箱”9、内容九7.9“显卡和显示器”10、内容十7.10“机箱与电源”11、内容十一7.11“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12、内容十二7.12“ BIOS设置及应用”13、内容十三7.13“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软件”14、内容十四7.14“操作系统的维护”八、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见表8.18.1课程考核方式九、课程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用王正万李远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2、参考资料网上教学平台:/whwx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本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三位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任务,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尽量安排在机房上。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笔记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307f5247fd5360cba1adbf9.png)
组装1.微型计算机的概念:微型计算机是指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构成的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①电子管时代、②晶体管时代、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亚克(ENIAC)产生于1946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1958年。
4.从外观上,计算机的组成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和音响等设备构成。
5.电脑的组成:三内、三外、两声、两显、四外设。
三内:CPU、主板、内存三外:软驱、光驱、硬盘两声:音响、声卡两显:显示器、显卡四外设:机箱、电源、鼠标、键盘6.DIY是英文名Do it Y ourseif的缩写,可译为自己动手做,意指自助的。
7.除了主要的硬件设备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外部设备如耳麦、打印机、U盘、摄像头、扫描仪等设备。
8.现代计算机之父是德国科学家冯·诺依曼。
9.冯诺依曼理论要点是存储程序、串行执行和数据共享。
10.计算机的数制基础是二进制。
11.计算机的五大硬件部件是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12.运算器又叫算数逻辑单元,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
13.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的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
14.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的工作,保证计算机按照预先规定的目标和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及处理。
15.通常把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16.通常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I/O设备。
17.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18.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CPU存储设备:硬盘、软驱、光盘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输出设备:音响、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9.数据传输速率一般采用MBps或mbps,MBps意思是兆字节每秒,mbps意思是兆比特每秒,B是Byte的含义意思是字节数,b是bit的含义意思是位数1B=8b。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a6c7117aef8941ea66e055d.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侧重于实践的学科,可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电子类专业、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最新微型计算机系统各个组成部件的结构、特点、常见型号及主要性能,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调试,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认识微机的所有组成部件,了解各种板、卡有关背景知识,掌握各种硬件技术的发展趋势2.掌握微机常用外设的安装与设置3.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与调试方法,能组装较高质量的机器4.掌握微机软件系统的安装方法及常用维护软件的使用5.能对微机主要部件及软件系统进行维护6.能分析微机系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判断和处理计算机的常见故障7.能达到参加“计算机调试员技能大赛”、“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考证“计算机维修工职业技能考证”及“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认证”的技能要求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课堂讲解与实际安装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54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可参照下表:学时分配建议表在36课时的实践教学中,共计划安排7个实训项目,具体学时分配可参照下表:四、课程教学内容1.微型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2.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的组成3.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分类4.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指标【重点难点】1.重点:●微机的主要厂商和品牌●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组成2.难点:●各阶段微处理器的特点1.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2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多媒体微机的基本硬件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AT机箱与A TX机箱的区别、AT电源和ATX电源的特点2.认识主板的结构、类型,芯片组的性能以及主板的选购技巧3.掌握CPU品牌、型号,CPU的性能参数及识别方法4.理解内存的类型、性能指标,以及选购技巧5.掌握软驱、硬盘、光驱的品牌、类型、性能指标及连接方法6.认识键盘与鼠标的结构、分类及选购方法7.理解显卡与显示器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及选购原则8.认识声卡的结构和作用以及音箱的种类【重点难点】1.重点:●AT电源与A TX电源的识别●主板上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及主板的分类●CPU架构类型及性能指标●外存的连接及主从盘的设置●显卡的类型、显卡和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及显示器的选购2.难点:●CPU外频、倍频、工作电压的设置●硬盘、光驱的主从设置及双硬盘的安装●CPU、内存条的真伪识别2.1主板2.2 中央处理器CPU2.3内存2.4显卡与显示器2.5声卡与音箱2.6软驱、硬驱及光驱2.7键盘和鼠标2.8 机箱与电源3.多媒体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教学目标】1.掌握打印机的种类、特点及日常维护方法2.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安装与使用方法3.了解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和维护方法【重点难点】1. 重点:●各类打印机的优缺点●扫描仪的安装●数码相机的维护2. 难点:●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3.1打印机3.2扫描仪3.3数码照相机4.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教学目标】1.了解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2.掌握计算机的组装方法3.理解CMOS的设置方法4.掌握装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5.认识硬盘的分区过程6.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CPU、内存条、主板及硬盘的安装●硬盘、软驱、光驱数据线的连接●BIOS和CMOS的区别与联系●操作系统的安装2.难点:●CMOS的设置●硬盘分区●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4.1多媒体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及流程4.2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4.3 CMOS的设置4.4硬盘的分区4.5硬盘的逻辑格式化4.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安装5.多媒体计算机常见故障【教学目标】1.了解微机的维护和保养知识2.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种类、预防与清除3.理解微机主要部件的维护方法4.理解计算机软件维护方法5.掌握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的处理方法6.了解计算机性能的检测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微机主要部件的维护●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2.难点:●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的维护●主板、硬盘及显示系统常见故障处理●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处理●计算机检测软件的使用5.1多媒体计算机的日常维护5.2计算机的硬件维护与故障处理5.3计算机的软件维护与故障处理5.4多媒体计算机的检测五、教材使用建议理论教材建议选用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类系列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白景让主编,书号ISBN7-5606-12512;实践教材建议选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实践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傅宝玉主编,书号ISBN7-5844-4830-3/TP.208;参考教材可选用下列教材:(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谭浩强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职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职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585c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2.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职课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那些事儿。
这可是个既有趣又实用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你想啊,谁不想自己动手组装一台电脑呢?那种成就感,嘿,真是让人乐开怀!就像小时候拼乐高一样,零件一个个拼在一起,最后看着那台电脑,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组装电脑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咱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开始说起,得有一个合适的机箱,像家一样,得宽敞舒适,这样各种硬件才能各司其职,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
说到硬件,咱们就得聊聊那些个零件。
主板、CPU、显卡、内存条,听着是不是有点绕?它们就像是一支乐队,主板是指挥,CPU是领唱,显卡和内存则是乐器,配合得当,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买配件的时候,记得要挑个靠谱的品牌,别图便宜上当受骗,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哎,有句话说得好,便宜没好货,买个便宜的零件,最后闹得满地鸡毛,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组装的时候,先把主板拿出来,轻轻放在桌子上,千万别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把CPU安上,别忘了涂点散热膏,这可是给CPU“喝水”,确保它不热得像个火炉。
然后,把内存条插上,插的时候可以发出“咔”的一声,听着那声音,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
再把显卡装上去,注意要对齐接口,慢慢推入,嘿,顺利的话,会有种“哦耶”的感觉!完成这些步骤,别着急,咱们还得把电源线接好。
电源就像是电脑的“心脏”,不给它供电,电脑就跟死猪一样,动不了。
接好线,最后再把机箱合上,整个过程就像是给电脑穿衣服一样,贴心又细致。
插上显示器,开机,嘿,屏幕亮起来了,这一刻的激动可真让人心跳加速,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可是,组装完可不是结束,还有维护工作等着咱呢。
维护就像是给电脑做个健康检查,定期清理灰尘,检查一下硬件的状态,保证它们都能保持最佳状态。
像那台显卡,要是积了一层灰,就跟咱们冬天穿厚衣服一样,散热效果可差得多。
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维护,定期清理和更新,能让你的电脑跑得更快,开机速度也能快如闪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中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c606613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6.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中职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步骤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
2.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能够对常见硬件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
3. 熟练使用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解决日常使用中的简单问题。
4. 树立计算机维护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组装
(1)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2)主机组装流程
(3)外设连接
(4)设置
(5)操作系统安装
2. 计算机维护
(1)硬件故障判断与处理
(2)操作系统故障分析
(3)数据备份与恢复
(4)病毒查杀与防范
三、教学要求
1. 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工作原理,掌握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流程。
2. 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能够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
3. 能够对常见硬件故障进行故障判断和处理。
4. 熟练使用杀毒软件,能进行简单的系统优化。
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四、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
2. 实验教学采用操作实践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故障案例。
4. 组织技能竞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五、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平时成绩:操作技能30%,实验报告20%
2. 期末考试:笔试题50%
3.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技能的评定占比较大。
第八部分声卡和音箱-PPT精选.ppt
![第八部分声卡和音箱-PPT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80add165ce05087732135a.png)
卡和外置声卡等几类。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
8.2 声卡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
8.2.1 声卡的结构
1、声音处理芯片:声音处理芯片是声卡的核心部件,它从本质上决定了声卡的性能好 坏和档次高低。声音处理芯片的基本功能包括对声波采样和回放的控制、处理 MIDI指令等。
2、功率放大器: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再送到扬声器或音箱中。 3、CODEC芯片:主要负责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DAC)和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
8.4 音箱的组成结构
有源音箱主要由箱体、扬声器、功放电路、分频器等部件组成
1、箱体:一种是塑料,一种是木质。
2、扬声器:音箱的扬声器又称为扬声单元,有高音单元、低音单元之
1.按音箱数量分
按音箱数量可以把音箱分为2.0音箱(双声道立体声)、 2.1音箱、4.1音箱、5.1音箱、6.1音箱和7.1音箱等几种类型。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
8.3 音箱的分类
2、按箱体结构分 按音箱箱体结构和发声原理可以把音箱分为密封式音箱、倒相式音 箱、迷宫式音箱、声波管式音箱和多腔谐振式音箱等几种类型。 3、按使用场合分 按音箱的使用场合可以把音箱分为专业音箱和家用音箱两大类。 4、按音箱的材质分 按音箱使用的材质分类,可以把音箱分为塑料材质音箱和木质音箱。
微机组装与维护第7章 声卡
![微机组装与维护第7章 声卡](https://img.taocdn.com/s3/m/a3c9e5c9aa00b52acfc7ca10.png)
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第二版)
7.3 基本术语(2)
2. 声道数
声道(Sound Channel) 是指声音在录制或播放时在不 同空间位置采集或回放的相互独立的音频信号,所 以声道数也就是声音录制时的音源数量或回放时相 应的扬声器数量。
(4)音频扩展接口(SPDIF-EXT):接到数字I/O子卡, 实现数字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等。
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第二版)
声卡结构图
CD 音频 接口 电话应 答接口 辅助设 备接口 CD SPDIF 接口
模拟/数字 输出孔 LINE IN 插孔 话筒输 入插孔 IN 插 LINE 孔 插孔 OUT 后置输 出插孔 游戏杆 /MIDI 接口
第7章 声卡
科学出版社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声音输入/输出系统:声卡和音箱。在 学习过程中要求掌握声卡的功能、声卡输入/输出接口的 用途及连接方法,同时也要掌握采样、声道、MIDI音乐 等有关概念。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了解声卡的组成、 声卡工作原理、声卡的发展历史、声音文件格式等知识, 同时也要了解音箱的性能指标、音箱新技术等有关内容。
品牌名
晶振 音频扩展接口 集成块 线路板 金手指 固定片 稳压块 主芯片 电容
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第二版)
7.2 声卡工作原理
声卡首先通过处理芯片处理数据,并与CPU交换数据,其作 用可以减轻CPU工作压力。 数字数据通过SPDIF输入/输出,模拟信号通过IN和OUT端 口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的模拟信号通过ADR/DAR转换。
Hale Waihona Puke 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第二版)
本章难点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a4ef0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5.png)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因此,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以及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的安装与设置。
3、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包括硬件的连接、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等。
4、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
5、网络安全与维护:包括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应加强教材建设,选用符合新标准的教材。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74eb18f18583d049645949.png)
蒲 忠
L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 学校 ,江苏 苏州 2 5 0 1 14)
摘
要 :专业课教 学应 以市场和就 业为导向进行 实质性 的规 划。计算机 组装与维护是一 门操 作性 与 实践性 较强的计算机 专
业必学的专业课 ,它要求必 须掌握相 关的理论知识和 实践操作规 范。计 算机 组装 与维护课程设计从 专业培 养 目标和 学生特点 出 发 ,采用 “ 目化课程” ,以具体 “ 项 任务” 为着眼点,认真 组织 内容 ,精 心设 计项 目,强调针 对性 :贴进 学生实际 ;趣味 性 :
~ 好独立显卡或声卡 , 能安装好独立 网卡 ,
项 目化教学特 点 ,构建了九个较为详细
的项 目,包含 理论 讲解 、实训 内容 以及 技能达标水平 。按 照 “ 熟悉计算机一组
装计算机一 配置计 算机一安装软件一优 化计算机一使 用计算机一 维护计算机 ”
的主线进行教学的组织 。
1教学内容的选 取 . 我们 根 据 电脑 组 装 与维 护 的 实际
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 、能力 、素质 的需 求 ,结合理 论知识和学生的 可持续发展
能力 ,选取了以下教学 内容 :微机系统
能连接好 各部件的电源 ,能连接好显示 器、音箱 、键 盘 、鼠标 等外部 没备 ,能
通电测试通过 。 项 目三:B O IS的设置 。子项 目:31 .
配 以实物展示 台,加深学 生的印象 ,同
与格式化 、操作系统 的安装 、应用软 件 的安装 、操作系统的优化与维护 。
2 项 目的划分 .
在教师 的指导下 ,以主体地 位在完成一 个个具体任务 的教程 中,理解概 念 ,掌 握知识 ,获得技能 。完成 每一个 项 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b78f45011ca300a6c390b6.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英文名称: Compute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总学时: 34 讲课学时: 17 实训学时: 17学分: 2适用对象:高职计算机类各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程。
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护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的学习是以培训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硬盘和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测试、计算机的故障分析及排除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训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维护、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e4dee069dc5022aaea006b.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是《微机原理》、《网络组建与应用》、《网络安全》、《数据恢复》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内容项目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共分为九大模块,它们分别是:主机配件、外设选购、硬件的安装、BIOS设置、软件安装、硬盘的初始化、软件安装、计算机的病毒及处理、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组装维修实验室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再通过学期末的一周的综合实训,进一步强化、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一般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本课程的设计“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尽量避免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
教学时各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独立性是指各模块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模块间存在相互补充关系,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强调动手做,强调解决问题。
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过硬的计算机组装、系统安装、设置、维护、维修及优化系统的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安装、维护计算机。
彻底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惧怕感,让学生敢于打开机箱、动手拆装,出现故障自己能够处理。
具体目标:(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内部构成,熟悉计算机各功能部件;2. 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步骤、过程、对应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3. 熟练掌握BIOS 详细设置和硬盘初始化过程;4. 掌握常用系统工具软件、磁盘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的安装及应用;5. 掌握软、硬件故障处理的流程和系统备份与恢复的方法;6. 了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技术指标、主流产品、选购方法;7. 了解相关部件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发展、新动态(如报价)等实用知识;8. 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基础知识和典型外设的结构、组成和选购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中职)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7a3d596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f.png)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平台课程,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装配调试、系统维护、检测维修等职业能力,为后续《网络组建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24学时,8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电子计算机(微机)维修工工作岗位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融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项目内在的逻辑关系、任务间的递进关系,统筹安排项目、任务的顺序,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具有计算机装配调试和系统维护能力,具备常见故障检测维修能力。
1.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常用零部件和外设的功能、主要技术特性、主流品牌型号,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一般方法步骤;2.能正确装配微型计算机,正确设置CMOS参数,能使用多种常用方法安装操作系统,正确安装、设置设备驱动程序、连接常用外设、配置网络,正确安装和使用常用工具软件,正确检测和排除常见硬、软件故障;3.能规范操作计算机装配、维护和维修的工具、器材;4.具有信息收集、分析汇总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持续学习、交流合作的习惯;5.具有安全操作的职业习惯,养成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ca94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IT运维专业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实训基地,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侧重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的操作技能。
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以及系统维护。
使学生学习后,不仅具备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能,而且具有对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使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经验的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可以解决电脑的常见软硬件故障,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性能指标;2、了解计算机整机硬件组成。
(二)计算机主机部件与外设1、掌握主机里各主要部件的原理、性能指标及选购2、了解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选购外设;(三)计算机的组装1、熟悉计算机组装注意事项;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3、掌握整机检查整理和通电检测。
(四) BIOS的基本设置与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1、掌握 BIOS的基本设置及常见错误的处理;2、掌握操作系统(xp和vista)的安装和使用;3、掌握常用设备驱动程序安装;4、掌握常用软件安装。
(五)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与诊断1、掌握计算机维修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和处理;3、掌握计算机常见软件故障诊断和处理。
(六)笔记本电脑组成与维修1、了解笔记本电脑的组成;2、掌握笔记本电脑软件设置和日常维护;3、掌握笔记本电脑常见故障处理。
(七)常用测试软件和维护软件的使用1、掌握硬件系统测试优化软件的使用;2、掌握常用维护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习题七及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习题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a9eaea32d7375a41780a6.png)
习题七一、名词解释1声卡2.输入设备:3.键盘:二、填空题1.声卡的任务是将计算机中存储的转换成,并,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扬声器系统的性能指标1) 、2) 、3) 、4. 、5. 。
3.机箱的作用是。
4.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设备主要是指、、、、和等5.鼠标按其工作原理来分,有、、鼠标几种。
6.鼠标常用接口有:①、②、③三种。
三、问答题1.声卡常见功能有哪一些?2.声卡选购应注意哪些基本要素?3.音箱常见的分类有哪一些?4.键盘常见的分类有哪一些?习题七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声卡:是一个中间转换的装置,即将计算机中的数字式声音信号变成能驱动扬声器发声的模拟信号。
2.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计算机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工具。
3.键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字符输入和控制信息输入设备。
二、填空题1.声卡的任务是将计算机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放大输出,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扬声器系统的性能指标1)频率响应、2)额定阻抗、3)功率、4.灵敏度、5.信噪比。
3.机箱的作用是将主机内的各组成部件固定起来,并且在面板上提供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按钮和显示计算机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4.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设备主要是指键盘、扫描仪、鼠标、手写板、条形码识别器和游戏摇杆等5.鼠标按其工作原理来分,有机械式鼠标、光电式鼠标、光电机械式鼠标几种。
6.鼠标常用接口有:①串口、②PS/2鼠标、③USB鼠标三种。
三、问答题1.声卡常见功能有哪一些?(1)录制、编辑和回放数字声音文件(2)控制各声源的音量,并混合在一起,以便数字化(3)录制和回放数字文件时能压缩和解压缩,以节省存储空间(4)具有MIDI接口----一台计算机可以控制多台带MIDI接口的电子乐器(5)具有游戏杆接口----一般游戏杆接口和MIDI接口共用一个接口2.声卡选购应注意哪些基本要素?1)、接口。
由于PCI声卡比ISA声卡的数据传输速率高出十几倍,2)、按需选购3)、要考虑到价格因素4)、了解声卡所使用的音效芯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表合成(wavetable)技术
波表子卡
SRS 3D立体声仿真技术
5.1.2 声卡的技术规格
声卡的技术规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样精度
总线方式 采样技术
采样频率
声道数
单声道
是否支持MIDI
立体声A3D 数模转换器来自准立体声半双工和全双工
四声道环绕(4.1声道)
信噪比
5.1声道
图5-3 声卡上的插孔
• MIDI及游戏杆接口
几乎所有的声卡上均带有一个游戏杆接口来配合模拟飞行、驾驶的游戏 软件,这个接口和MIDI乐器接口共用一个15针的D型连接器(高档声卡 的MIDI接口可能还有其他形式),如图5-4所示。该接口可以连接游戏杆、 模拟方向盘,也可以连接电子乐器上的MIDI接口,实现MIDI音乐的直接 传输。
图5-4 MIDI及游戏杆接口
• CD音频连接器
它位于声卡的中上部,通常是3针或4针小插座,与CD-ROM的相应端 口连接来实现CD音频信号的直接播放。不同的CD-ROM上的音频连接 器也不一样,因此大多数声卡都有两个以上的这种连接器,如图5-5所 示。
图5-5 连接CD-ROM的音频接口
• 其他结构
第5章 声卡和音箱 5.1 声卡 5.2 音箱
【学习目标】
• 了解声卡的技术原理。 • 了解常见的声卡芯片和生产厂商。 • 了解声卡的技术参数及其意义。 • 了解声卡的选购常识。
5.1 声 卡
5.1.1 声卡简介
• 声卡的功能
录制、编辑、还原数字声音文件。 对各种音源进行混合,控制音源的音量。 采集数据时,以便存储;播放时,对压缩了的数字化声音
不同种类的声卡,其结构不尽相同,不常见的组件包括以下几种。
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波表子卡连接器。 音色库。
5.1.4主流声音处理芯片介绍及声卡的选购
• 主流声音处理芯片介绍
就一款声卡而言,声音处理芯片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承担着声音处理 所需要的大部分运算,包括对声音信号的回放、采样、录制等;如今趋于 流行的三维音响也需要通过它合成。因此,声音处理芯片的好坏直接影响 整块声卡的表现能力。
图5-2 声音处理芯片
• 功率放大芯片
声音处理芯片出来的信号并不能直接让喇叭发出声音,绝大多数声卡都 带有功率放大芯片(简称功放)以实现这一功能。声卡上的功放型号多 为XX2050,功率为2×2W,音质一般。由于它在放大声音、音乐等信 号的过程中也放大了噪声信号,所以从其输出端口(Speaker Out)输 出的噪音也较大。
• 功率
简单地说,“功率”就是音箱可以不失真输出的最大音量。根据国标标准, 功率有两种标注方法:额定功率和最大承受功率(瞬间功率或峰值功率)。 额定功率是指功放在额定失真范围内,能持续输出的最大功率。
• 阻抗
阻抗是指输入信号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音箱的输入阻抗一般分为高阻 抗和低阻抗两种,高于16Ω的是高阻抗,低于8Ω的是低阻抗。
Advance Logic Aureal(傲锐) Ensoniq E-mu ESS C-Media(骅讯
• 声卡的选购
在了解了众多音效芯片的性能后,让我们再一同纵览当今主流市场,共同探 究声卡的选购技巧。虽然声卡的总体性能取决于芯片,但是最终我们购买的 还是声卡成品。由于不同厂家在设计、做工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采用同样芯 片的产品在质量、功能上却有很大的差距。
创新(CREATIVE)公司的产品 帝盟(DIAMOND)公司的产品 启亨红辣椒系列 花王系列声卡 AZTech公司的产品 松景公司的PT系列
5.2 音 箱
有了一块好的声卡,要想发出动人的声音,还需要有金嗓子——音箱,这一点是少 不了的。PC音响系统与真正的音响系统有一些差别,这并不是说PC音箱的性能一 定比家用音响差,而是说明它们定位的问题。大多数面向普通家庭用户的产品,跟 不上消费者的需求。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价格比较昂贵。
• 总线连接端口
总线连接端口是声卡与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的“桥梁”。根据总线的不 同,可以把声卡分为两大类: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内置声卡有两种接 口形式,ISA(现在已基本淘汰)和PCI;外置声卡也称为USB声卡。
• 输入输出端口
声卡要具有放音和录音功能,就必须有一些与放音和录音设备相连接的端口, 如图5-3所示。其中:“Speaker Out”是连接音箱插孔;“Line Out”是音频输 出接口;“Line In”是音频输入接口;“Mic In”是麦克风插孔。不同声卡其顺 序不尽相同。
文件进行解压还原。 利用语音合成技术,通过声卡朗读文本信息。 提供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功能。
• 音频处理技术
波形声音与WAV文件
①采样频率。 ②声音样本的位数。 ③WAV文件。
MIDI文件
MIDI文件与WAV文件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MIDI文件比较小。 ②MIDI文件容易编辑。
总波形失真
频率响应
复音数和音色数
5.1.3 声卡选购
• 声卡的基本结构
声卡的基本结构包括声音处理芯片(组)、功率放大器、总线连接端口、 输入、输出端口、MIDI及游戏杆接口(共用一个)、CD音频连接器等主要 结构组件。不同的声卡虽然元件布置不尽相同,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声卡 也具有这些结构组件,如图5-1所示。
图5-6 音箱
5.2.1 音箱的分类
• 从电子学角度分类
从电子学角度看,可以把多媒体音箱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两大类。
• 从制作材料上分类
从制作材料上分类,主要分为塑料音箱和木质音箱两类。
• 从功能上分类
从功能上分为普通的立体声音箱,2.1、4.1或者5.1带环绕的音箱。
• 低音炮和平板扬声器
低音炮和平板扬声器也是音箱中要涉及到的两个内容
• 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功放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与残留噪声电压之比,其单位为dB(分 贝),是反映有源音箱噪声大小的参数。噪音大的音箱音质较差,信噪比至少要 达到75dB以上才能有良好的重放效果。选购时,可以拔掉音箱的音频信号线并 将音量开到最大,若20cm外基本听不到噪声就可满足要求。
• 失真度
音箱的失真度定义与放大器的失真度定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放大器输入的是 电信号,输出的还是电信号;而音箱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则是声波信号。所 以音箱的失真度是指电声信号转换的失真。声波的失真允许的范围在10%以内, 一般人耳对5%以内的失真不敏感。但不推荐购买失真度大于5%的音箱。
5.2.2 音箱的技术参数
• 频率范围 • 信噪比 • 失真度 • 功率 • 阻抗 • 阻尼系数 • 灵敏系数
• 频率范围
人耳能够直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20 000Hz之间,一般音箱 重放20 000Hz的声音信号都没有任何问题,但低频要不失真地实现20Hz则很 难,大多数中低档有源音箱的频率范围大约在100~16 000Hz,较高档的有源 音箱的频率范围可达50~20 000Hz。频率范围达到80~16 000Hz的有源音箱 即可胜任普通多媒体应用的需要。
图5-1 声卡
• 声音处理芯片
声音处理芯片通常是声卡上最大的,四边都有引脚的集成块,如图5-2所示, 上面标有商标、型号、生产日期、编号和生产厂商等重要信息。声音处理芯 片基本上决定了声卡的性能和档次,其基本功能包括对声波采样和回放的控 制、处理MIDI指令等,有的厂家还加进了混响、合声、音场调整等功能。
• 阻尼系数
阻尼系数是指放大器的额定负载(扬声器)阻抗与功率放大器实际阻抗 的比值。阻尼系数大表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小。
• 灵敏系数
灵敏系数是指在给音箱输入端输入1W/1kHz的信号时,在距离喇叭平面 垂直 中轴前方1cm处所测得的声压级。
【本章小结】
本章详细介绍了声卡的基本结构、技 术规范、主流芯片类型以及音箱的外观 、性能参数和主要技术指标等;另外还 介绍了声卡和音箱的选购要点及注意事 项。这些问题对于用户在选择、装配多 媒体电脑时至关重要,需要仔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