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
![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c556a1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正面临着传统文人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的冲击与碰撞。
传统文人文学以文言文为主,注重文学的修辞和格调,对社会现实并不关注。
而《狂人日记》以其鲜明的个人抒情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打破了传统文人文学的束缚,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学创作路径。
它采用了白话文写作,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大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其次,《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
它采用了内心独白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活动。
这种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独特的体验。
同时,它运用了夸张、讽刺、幽默等手法,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这种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容在当时的中国文学中是前所未有的,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狂人日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和解构。
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传统的道德束缚和社会规范是虚伪的,不能满足个体的内心需求。
通过这种反叛和解构,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狂人日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反思,为后来的文化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最后,《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在《狂人日记》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作家和作品。
可以说,《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总之,《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
它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先河,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和解构,同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狂人日记》解读
![《狂人日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ed2ab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7.png)
解读《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一篇振聋发聩的千钧之作,解读起来确实颇费神思,因为它文白间杂,主体部分又似乎语无伦次。
但作者思维严谨思想深刻而且具有过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正是他创作的这样特别的“格式”,才能承载特别之意蕴。
若能从情节、人物、主题、手法四个方面的各自不同的两个层面去解读,或许可以不太费劲地感悟这经典的千钧之作的特别分量。
所谓四“两”:第一,两层故事;第二,两个人物;第三,两种“吃人”;第四,两重叙述与反讽。
第一,两层故事表层按照序言概述,可以把《狂人日记》看成一个犯“迫害狂”的病人之故事,将十三则日记,切分为下面四个部分:1 回乡警觉着有人要吃自己(第一、二节)2 看病发现吃人有来历并又将开始(第三至六节)3 发作与吃人者辩论与劝说(第七至十节)4 平复发现自己也吃过人便呼救孩子(第十一节至结束)深层根据序言与主体部分深层含义,又可把《狂人日记》视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历程,十三则日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觉醒观察现实,感到周遭都是“吃人”者(第一、二节)2 探究联系历史,发现“吃人”的本质与形式(第三至六节)3 抗争与“吃人”者正面交锋,斥责“吃人”的无理而有害(第七至十节)4 反省意识到自己也曾“吃人”,绝望中呐喊救救孩子(第十一节至结束)显然,外层狂人的故事是“宾”,而内层战士的历程是“主”。
第二,两个人物从表层看,小说写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他多疑猜忌,被兄长带回家乡,却不肯配合治疗,到处乱走,胡思乱想,甚至还和前来治疗的老中医及年轻的心理医生发生争执,对大哥不满,大嚷大叫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之后,在家人的关照下,总算平复,痊愈后,便到外地等官做去了。
从深层看,小说塑造的是一个反封建的战士,一个思想的启蒙者。
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从现实的观察到历史的研究,发现了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吃人”的文化中,“吃人”不但时常发生在身边,而且因为被“仁义道德”掩饰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吃人”者既像狮子一样残暴,又像兔子一样怯弱,而且还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吃人”者并非少数,每一个被吃者也都怀有“吃人”的思想,即便像自己这样的清醒者也曾被“吃人”文化污染过,不自觉地“吃”过人。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f243146c804d2b160b4ec09a.png)
《狂人日记》备课资料人物形象“狂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
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
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凡事喜欢寻根究底,而且对问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
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
“狂人”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清醒。
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的种种类型。
“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发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的反传统的疾呼!最难能可贵的是,“狂人”在批判封建传统、封建道德的同时,还具有自省精神。
他不只是看到别人在吃人,还醒悟到自己“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几片肉”。
这就不只使自己成为批判者,也把自己放在了全民族一分子的地位上。
“狂人”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这呼声既传达出了“狂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感情。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篇之作。
作品塑造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形象——“狂人”,他被封建势力压迫、禁锢了多年,时时害怕、提防着被人吃掉。
作品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猛烈的炮火轰击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的封建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应该说,这是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最深刻的揭露,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最深刻的概括。
《狂人日记》对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是以“狂人”的意识流动为描绘对象,逐层深入揭露的。
作品中,“狂人”的意识流动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是知道他的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三是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整理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8165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e.png)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整理《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一)《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5月15日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但是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决定。
最后他最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能够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小说透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个性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
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带给的一副清醒剂。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二)狂人日记序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
第二单元第4课《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第二单元第4课《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12aa578e69dc5022aaea008b.png)
槛 kǎn门槛 蛊 ɡǔ蛊惑
盅 zhōnɡ酒盅
三、词语辨析 分外·格外 分外:①超过平常;特别。②本分以 外。 格外:①副词,表示超过寻常。②额 外;另外。
例:①“十一”、“重阳”双节叠加, 使得假日出游_分__外__火热。 ② 有 了 鸟 的 树 显 得格__外___ 生 动 。 我 喜 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 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摸都看 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 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 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 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 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 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 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板凳] 对,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 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 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 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 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 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 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第
课堂互动探究
4
课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 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 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 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 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 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 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模式采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依次展开情节而以十三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狂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不以第三者立场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况而以第一人称方式着重表现了狂人的内心状态叙述带有主人公的感情意识读者因此更容易站在狂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d62148f46527d3240ce07d.png)
目 链
度的启蒙者。
接
拓展 探究
“狂人”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
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
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在“狂人”的臆想疯话中,包含着许多
深刻的真理。“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凡事喜欢寻根究底,
而且对问题有着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
栏 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狂人”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清 目
醒。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
链 接
的种种类型。
拓展 探究
“狂人”不仅善于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具有强烈的反传
统精神,对“从来如此”的封建道德、封建传统,敢于大胆怀疑和抨击,
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又使人感受到“狂人”为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灼热
链 接
感情。
拓展 探究
(2)阅读小序,并说说小序有什么作用。
提示:介绍了狂人的病症(迫害狂、臆想症——有人要吃他);说 栏 目
明了小说的由来(来自一篇日记);交待了小说的目的(供医家研究)。 链 接
拓展 探究
(3)试总结一下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栏 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 目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
链 接
拓展 探究
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词句
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d906b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1.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普通农民阿Q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底层广泛存在和封建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
3. 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封建道德衰败、束缚人民的封建礼教、腐败的官僚制度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 文学革命:鲁迅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摒弃以往文言文的传统。
他的努力为白话文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文学铺平了道路。
5. 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意识。
6. 长篇小说创作:除了《阿Q正传》,鲁迅还创作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热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通过个体的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农民的痛苦。
7. 散文创作:鲁迅的散文以骨力文字见长,语言生动、犀利,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故乡》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回忆的描写,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 教育观念:鲁迅主张以民众教育为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百年崛起”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中国国民的命运。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心理刻画与社会批判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心理刻画与社会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7dd3a1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7.png)
批判社会道德的保守和僵化
鲁迅通过狂人对社会道德的质疑和反抗,表达了对新 思想、新道德的渴望。狂人认为,社会道德应该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而不是固守陈规陋习。
04
CATALOGUE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日记体形式运用
真实感呈现
通过日记体的形式,使读者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
狂人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得到了不同的解读和接受,体 现了文学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鲁迅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对世界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小说中多次出现梦境的描绘,通过梦境来揭示主人 公的潜意识,进一步丰富了其心理刻画的层次。
行为细节描写
通过对主人公行为细节的描写,如他的动作 、表情等,来间接展示其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
讽刺与象征手法
讽刺手法
小说运用讽刺手法,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其虚伪和残酷的 本质。
象征手法
小说中的“狂人”形象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那些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真理和自由 的先进分子。
批判封建礼教的等级观念
鲁迅通过狂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质疑,表达 了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狂人认为,人人都 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思想在
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家族制度批判
揭露家族制度的弊端
鲁迅通过狂人对家族制度的批判,揭示了家族制度在维护家族利益的同时,对个人自由 和幸福的限制。狂人认为,家族制度束缚了人的个性和自由,使人们成为家族的附属品
狂人的心理刻画
小说通过狂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他既感到孤独和无助,又对封建文化 和道德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的心理变化反映了封建文化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压迫。
第1课《狂人日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
![第1课《狂人日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d753a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2.png)
• 2.独特的心理描写。
• 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 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 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 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 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 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 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 主义手段。
•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 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无论是“很的月 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 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 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 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 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 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 扼杀。
3. 开处方
• 在毕淑敏的《红处方》中:“我希望您能在一 个清风拂面的早晨开始阅读,因为那个时 刻的神经比较坚强;我希望您在傍晚合上书 本之后,迅速离开我所描绘的那家医院, 返回到亲人们中间:我希望震惊是短暂的, 留下长久而宁静的思索……”
• 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泯灭和恶化,是不尊重人,不 理解人,是摧残人性的表现。是一种群体的“伤 天害理”(从对吃人者的归纳上看,吃人的人囊括 了广大的人群,它不是一个,而是一类人,甚至 是全体,是人类的共同的恶,这是整个社会的弊 病,故拯救人必须从启蒙开始)。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练习:4《狂人日记》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练习:4《狂人日记》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2eb426c281e53a5802ffbe.png)
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①:‘经始灵台②,经之营之。
庶民攻③之,不日④成之。
经史勿亟⑤,庶民子来⑥。
王在灵囿⑦,幽鹿攸伏⑧。
幽鹿濯濯⑨,白鸟鹤鹤⑩。
王在灵沼⑪,於轫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⑬曰:‘时日害丧⑭?予及女⑮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①《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②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③攻:建造。
④不日:不几天。
⑤亟:急。
⑥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⑦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⑧幽鹿:母鹿;攸:同“所”。
⑨濯(zhuó)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⑩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⑪灵沼:池名。
⑫於(wū):赞叹词;轫(rèn),满。
⑬《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的誓师词。
⑭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⑮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
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
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阅读练习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4课《狂人日记》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5cb568f7ec4afe04a1dfb9.png)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①:‘经始灵台②,经之营之。
庶民攻③之,不日④成之。
经史勿亟⑤,庶民子来⑥。
王在灵囿⑦,幽鹿攸伏⑧。
幽鹿濯濯⑨,白鸟鹤鹤⑩。
王在灵沼⑪,於轫⑫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⑬曰:‘时日害丧⑭?予及女⑮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注释:①《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②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③攻:建造。
④不日:不几天。
⑤亟:急。
⑥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⑦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⑧幽鹿:母鹿;攸:同“所”。
⑨濯(zhuó)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⑩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⑪灵沼:池名。
⑫於(wū):赞叹词;轫(rèn),满。
⑬《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的誓师词。
⑭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⑮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
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
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
中国现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9902232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b.png)
绪论单元测试1.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
( )A:错B:对答案:B2.徐志摩的《女神》以彻底革命的精神成为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 )A:错B:对答案:A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 )A:错B:对答案:B4.施蛰存的《围城》以其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成为反映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的经典。
( )A:错B:对答案:A5.“春水体”小诗的开创者( )。
A:李季B:杨骚C:冰心D:朱湘答案:C6.象征派诗歌的鼻祖是( )。
A:杨骚B:李金发C:戴望舒D:田间答案:B7.新格律诗的代表诗人( )。
A:徐志摩B:闻一多C:穆木天D:杨骚答案:AB8.“左联”现实主义诗人()。
A:殷夫B:蒋光慈D:冰心答案:ABC9.朦胧诗人( )。
A:北岛B:顾城C:舒婷D:海子答案:ABC10.属于话剧作家的是()。
A:洪深B:穆时英C:夏衍D:田汉答案:CD第一章测试1.默然的接受、冷漠的对待、超常的忍受疼痛能力、强烈的褊狭的自尊都是黑孩自我保护的方式。
( )A:对B:错答案:A2.余占鳌的形象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潜藏着沉淀在生命直觉之中的农民文化的很多特点。
( )A:错B:对答案:B3.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属于寻根文学。
( )A:对B:错答案:B4.鲁迅为中国现代小说树立了卓越的范式,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A:错B:对答案:B5.汪曾祺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品是()。
A:《故里三陈》B:《大淖记事》C:《异秉》答案:B6.茅盾第一篇真正以“乡土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A:《林家铺子》B:《残冬》C:《春蚕》D:《秋收》答案:C7.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含()。
A:《灭亡》B:《第四病室》C:《憩园》D:《寒夜》答案:BCD8.京派的主要刊物有 ( )。
A: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编辑的《水星》B:废名、冯至编辑的《骆驼草》C:朱光潜编辑的《文学杂志》D:沈从文主持的《大公报文艺》答案:ABCD9.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其中主要有()。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4、《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https://img.taocdn.com/s3/m/483f63e53186bceb18e8bb2b.png)
神的人物。 到自己也成为审视的对象,狂人的觉醒达 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是一个既有批判精 神也有自省精神的人物形象。狂人才指向 了代表未来的孩子,发出了急迫的呐喊— —“救救孩子!”
“狂人”的怎样一个艺术形象?你如何评价
“狂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狂人实际上是文化意识 的反抗者,是一个挑战、批 判传统封建制度的战士。但 是被不觉醒的大众视为疯子。
狂人的形象越真实,他的热情就越发可悲可笑,又越发 人深省,你认为古今中外有这样的狂人吗?
当疯狂的民众将先知先觉耶稣送上受难的十字架 时, 他说:“上帝啊,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 了什 么!”
再看序中的一些记述,又会让我们领悟到作品的更 多用心:序中记述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官员候补暗示了什 么?
暗示了“狂人”的反抗是以失败告终的,他到底还 是加入了“吃人”的行列。
作者给出这样一个结局又是什么意识呢?在当时实 际上存在着一种悖论:
文化意识的反抗者被不觉醒的大众视为疯子狂人, 因此,他们的反抗是不被理解与接受的。要有效果,就 要变成“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常人”,反抗也 就消失了,一样会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封建统治吃人、
封建制度吃人、
封建礼教吃人!
《孔乙己》《药》《阿Q正传》中是否 存在“吃人”现象?
(1)《孔乙己》中孔乙己被科举制度 所吃。
(2)《药》中华小栓被愚昧所吃,夏 瑜被屠刀(别人的愚昧麻木)所吃。
(3) 阿Q被封建统治下的国民性所吃。
狂人对吃人的认识是如何深化的?
1—3则,狂人首先察觉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一部中 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一层次。
狂人日记作文锦集5篇
![狂人日记作文锦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cc707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c.png)
狂人日记作文锦集5篇狂人日记作文篇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其中自然有偏颇之处,然而作为一位读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权力。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
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
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
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
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
易牙蒸子献给. 齐桓公。
大恶人的心肝被炒了吃
现 实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生 活
人血馒头治痨病
徐锡麟的心肝被炒吃
这些事例,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 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 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 状态。
.
2.“狂人”为什么名之为“狂人”?
提示:所谓“狂人”是从所谓“正 常人”的角度说的,“狂人”即“不正 常”的人。文中的“我”有哪些不正常 的表现——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 常发生错觉、爱幻想,怀疑周围的人, 甚至骨肉之亲的大哥都仇视他,想吃掉 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小 动作皆包藏祸心。但“狂人”与“疯子”
.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 狸的狡猾,……
提示:这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 的认识。吃人者因凶恶而吃人,害怕被 人吃而怯弱,又像狐狸一样狡猾地为自 己吃人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
3.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 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提示:狂人对吃人极端痛恨,所以要 诅咒吃人的人。而吃自己的人中竟有自己 的大哥。亲兄弟相食,这是异常可悲的事, 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因而在狂人看来,首 先诅咒的人应是大哥;狂人的最终目的是 劝人放弃吃人,这是因为大哥的良知还未 完全泯灭,加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有 可能被劝转,因此狂人首先想到要劝转的 人也是其大哥。
.
2.据此可将日记分成几部分?
提示: 第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 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 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吃人问题的提 出) 第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 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 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吃人问题的深化)
.
第三层(第11~12段):写狂人联 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吃 人问题的反思)
.
(5)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 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6)祸祟:灾祸。 (7)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8)劝勉:劝导勉励。 (9)牵掣:牵制;制约。
.
整体感知
1.《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 个故事?
提示:作者回乡时听说一个朋友生了病, 就顺路去看望他。这个时候,朋友已经病愈, 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讲述了弟弟生病的经过, 并给作者一本日记。在日记里,年轻的病人叙 述了他在病中发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作 者在回去之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就有了这本 《狂人日记》。
.
3. 正字音
·廿三(niàn)
肥· 瘠( jí)
·佃户(diàn)
·兜肚连肠(dōu) 自·戕(qiāng)
亲· 眷(juàn)
接·洽(qià)
细细·嚼烂(jiáo) ·獠牙(liáo)
牵·掣(chè)
·诅·咒(zǔ zhòu) 面面相· 觑(qù)
.
4. 明词义
(1)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 (2)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 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 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 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3)撮录:摘录。 (4)鬼鬼祟祟:形容举止行动偷偷 摸摸,不光明正大。
第四层(13段):结论。急迫痛切 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 有?救救孩子……”(对未来寄托希望)
.
主旨探究
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 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
提示:《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 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历
《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
史
吃”
记
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
.
4.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 了……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提示: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一切人 反对一切人”的社会。一切人都有可能 吃人,一切人都有可能被吃的社会。在 这种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和怀 疑,彼此之间不再相信。这种猜忌和不 信任,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牵制和内耗, 互相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 一种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
.
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提示: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 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仁义 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 “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 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 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 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 核心思想。
.
布置作业
1. 你认为“狂人”是真疯还是假疯? 2. 如何理解“救救孩子”?
.
句段剖析
理解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 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 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 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
提示:狂人通过查阅历史,表面上 看,历史表现的全是“仁义道德”。但 是在“字缝”中,即历史的背后,满本 历史都是“吃人”的 记载,而“仁义道 德”正是封建礼教的外在表现形式,“吃 人”是狂人对封建礼教实质所作的概括。 作者以上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 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
.
2.作品意义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 新文学革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 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 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 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 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5
语文
短篇小说欣赏
.
4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 短篇小说开山作
.
知人论世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现代 小说之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 日记》。
.
是不同的,“狂人”不但怀疑周围的人, 居然还试图改变它们,并预言“将来是 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就不单 是“疯”,而且是“狂”了。
.
3.“吃人”的涵义是什么?
提示:“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 真实的存在,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意 义。文章确也提到过人吃人的事例,但 这只是表面现象,吃人是一个中心隐喻, 它暗指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 礼教对人性的窒息与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