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契约精神实践契约理念合同法学教学探析
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
《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契约承载着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也承载着每个人对自由与法治的理解,我们要了解契约的性质,知道违约的责任,培养契约精神,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什么是合同和契约精神,了解定立合同的条件合同的内容,懂得违反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了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契约精神,树立契约意识,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合同的违约责任,学会树立契约精神。
教学难点:违约行为的两种形态,违约的责任。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孚石油公司向餐具经销商犹太人乔费尔订购了3万把餐刀和叉子,交货日期为9月1号,地点是芝加哥。
乔费尔立即请厂商为他赶制,但是由于厂商的操作失误而一直不能按期交货,乔费尔对此感到很生气,多次打电话催问,但对方却满不在意地说:“就算是迟点儿又有什么关系,至于这么着急嘛!”乔费尔作为犹太人,是高度重视契约精神的,所以当餐具最终出来的时候,他决定空运这批刀叉,于是,他将3万把刀叉装上飞机,9月1日,顺利抵达交货地点芝加哥。
然而,因为厂商的这次失误,乔费尔为这个订单多支付了6万美元,而空运的货物仅仅是3万把刀叉罢了。
他的同行也大为惊讶:“你疯了么?多花6万美元就为了3万把破餐具?”但是,乔费尔却严肃地回答:“我们犹太人就是这样,做生意,必须按照合同及时按期交货,哪怕是因为其他人的原因给你造成了损失,你也没有理由违约。
”此后,商界都知道了这位做生意特别看重合同的生意人,虽然之前损失了6万美元,但是接下来的好口碑给他带来了大量订单,实现了利润上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教师:阅读了上列故事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契约是什么?如何培养契约精神?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启发同学根据实际案例思考,加深理解,进入后面的课程。
第十五课 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一、合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契约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学会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能力目标:了解契约的性质,知道违约的责任,学会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知识目标:理解合同的概念、订立合同的条件及签订合同所包含的内容。
知道契约精神的主要原则。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引言:合同(契约)所承载的意义?答:契约,不仅承载着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也承载着每个人对自由和法治的理解。
我们要了解契约的性质,知道违约的责任,培养契约精神,从小做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1. 什么是合同?答: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又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订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我国法律,订立合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不满足这些条件,订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双方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3. 根据我国法律,合同的订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当事人主体资格要合法。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
(2)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处于平等地位的当事人应该充分发表各自意见,进行协商,兼顾双方利益,达成共识。
(3)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恶意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当事人在签合同时往往是通过条款的方式确立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合同的内容通常也称为合同的条款。
5.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和形式各是什么?((重点)(1)方式:当事人订立合同,主要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的行为准则
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的行为准则一、法治理念的重要性1.法治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原则,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2.法治理念是指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国、以法治国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法治理念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稳定等方面。
4.法治理念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二、契约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契约精神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
2.契约精神要求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遵循契约的内容和规定,自觉遵守契约,信守承诺。
3.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本准则,是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条件。
4.契约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在于促进合作、规范行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规矩意识的意义和作用1.规矩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是社会成员共同的约定和规定。
2.规矩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尊重社会规则,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3.规矩意识的意义在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规矩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的行为准则1.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
2.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履行社会契约,尊重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4.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的行为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的重要保障。
五、结语法治理念、契约精神、规矩意识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研究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研究1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
对高职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法治观念的核心环节,是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情感、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对国家法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只有懂法、知法、用法,坚守法律底线,才能树立崇高的法律信仰,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
1.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蕴含着意志自由、身份平等和诚实守信等元素,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纽带,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守信用、讲信用、讲法治、有契约、有和谐、有公平。
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带动社会广大公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有利于依法治校。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可以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治意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依法主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从而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
1.4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影响,处理问题有时会缺乏冷静思考。
对高职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养成教育,有利于他们完善自我品格,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契约精神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由平等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高职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传统观念对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有一定冲击。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权大于法”和“情大于法”的思想,高职学生难免会受到这些传统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这对于他们养成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势必会有一定冲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教案教科版(2021-2022学年)
培养契约精神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契约精神,树立契约意识,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2。
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3。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合同和契约精神,了解订立合同的条件、合同的内容。
懂得违反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合同的违约责任,学会树立契约精神.教学难点:违约行为的两种形态,违约的责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典型事例;做好分组安排;制作课件、设计活动等。
学生准备:查阅现实中的合同;查找因违约而受法律制裁的案例。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ﻬ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通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建筑了一座坟墓。
后因家道衰败,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别请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这个要求,并把它写进了契约。
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很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旧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仍然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街坊。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怀念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传播下去。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悟?【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契约,承载着每个人对自由和法治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契约?如何培养契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听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谈感悟,使学生初步理解契约精神,直接点题,为讲授新课启幕。
)讲授新课环节一:订立合同我最懂【教师引导】有人说,你从早上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合同就一直伴随着你,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同,合同无处不在.合同和契约什么关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则合同。
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现状与形成原因调查分析
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现状与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引言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在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的现状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现状调查为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1. 法治观念较为薄弱: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0%的民族地区大学生对法治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法律和法治理念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
在具体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上,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相对滞后,普遍存在对法律法规的知识匮乏和对法律权利的不理解。
2. 契约精神缺失:调查显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契约精神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低。
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契约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更多的学生对于契约精神存在认识的模糊和混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契约精神的内在意义和实践方法并不清晰。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大学生在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和缺失,这对于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形成原因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在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存在薄弱和缺失的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均衡: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媲美,这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培养。
缺乏系统完善的法治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导致了大学生在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的认知能力相对不足。
2. 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依然较大。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探讨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探讨近年来,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阶段,的确承载着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重任。
首先,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要从校园治理入手。
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有一套健全的法规制度,并且这些法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作为学生,必须要学会遵守校园的法规制度,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和校风学风建设。
而且,大学生应该将遵守法规制度和维护法治社会的意识内化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只有自觉遵守法律和校规,才能对未来社会的法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要从法律教育入手。
大学应当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教授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法律运作机制以及法律实践经验等。
通过法治教育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并熟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法治观念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法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法治社会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更加理性、公正地对待社会现象和问题。
此外,契约精神的养成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契约精神是一种以诚信为核心的精神,它涵盖了诚信、责任、公平等多个方面。
大学是学生培养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
例如,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他们遵守承诺、信守契约的良好品质。
最后,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不仅大学要加强法治教育,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整个社会氛围应该弘扬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
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培养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大学要通过校园治理和法律教育来培养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使他们具备诚信、责任和公平的品质。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培养契约精神》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契约精神。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契约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诚信、法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对契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契约精神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契约精神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契约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契约精神的看法和体会。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契约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契约精神的案例。
3.活动材料:相关实践活动所需物品。
4.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契约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契约精神?为什么我们需要培养契约精神?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契约精神的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设计一个体现契约精神的方案。
讨论结束后,各组分享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
根据民法典中的合同法对契约精神的相关思考
根据民法典中的合同法对契约精神的相关思考契约精神,听上去像个大人物,其实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你跟朋友约好去看电影,结果他临时放你鸽子。
心里那个气啊,简直像吃了苍蝇一样。
这就是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大家都得守信用。
民法典里的合同法,其实就是把这种守信用的精神给写下来,让大家明明白白。
你可能会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可大了!生活中每一个小约定,都是在培养我们的契约精神。
咱们先来聊聊这合同法。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生活中许多门。
买东西的时候,跟商家签的合同,租房子时跟房东的约定,甚至你跟家人之间的承诺,都是一种契约。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的保护,咱们的生活该多乱啊。
就像买菜的时候,摊主跟你说一斤十块,结果过后算你一斤二十,真是要哭了。
而合同法就像一位公正的裁判,保证大家都能公平交易。
而契约精神,它不仅仅是个抽象的概念。
它能让我们学会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记得有次跟朋友约好一起去爬山,结果我临时有事,爽约了。
心里那份愧疚,真是难以言喻。
后来我意识到,这种小事看似没啥,但积累多了,就会影响彼此的信任。
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守信用的人,最后总能收获更多。
咱再说说那些合同条款,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
看那些法律文件,密密麻麻的小字,跟天书似的,谁能看得懂啊?但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合同的严谨性。
里面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关乎你的权益。
就像你签字的时候,心里千万别想着“反正不会出事”。
万一出了问题,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所以,在签合同之前,最好还是仔细琢磨琢磨,别光图省事。
对了,契约精神还有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尊重。
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互相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就像邻居之间的关系,打个招呼,互相借个东西,都是在为契约精神加分。
若是哪个邻居总是不守信用,大家的关系可就尴尬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容易,毁掉可就难了。
说到这里,契约精神在商业中更是不可或缺。
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
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
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形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1. 教育内涵的拓展大学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基地,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法治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国家法律法规和法治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些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增强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规的良好法治观念。
2.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遵循的制度和规定也会对其法治观念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
通过实施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良好的法治氛围,不断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3.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当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形成积极投入社会、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
二、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塑造1. 建立契约精神教育的机制契约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现代社会道德观念,也是现代社会秩序稳定的关键基础。
在大学校园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契约精神,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契约精神专题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契约精神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契约精神与法治观念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意识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意识,引导他们明白契约的重要性和规范性,以及契约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品质的提升的作用。
合同中的契约精神探究
合同中的契约精神探究合同是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常见的一种法律行为,它体现了法律的约束力和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指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各方应遵循的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究合同中的契约精神,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各方应当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履行自己的承诺。
诚实守信是契约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建立了各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基础。
只有当各方都能够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合同才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经济交往才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体现了平等自愿的原则。
合同是基于各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不存在强制性的约束。
各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平等协商,自愿选择合作伙伴,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契约精神要求各方不得利用其相对优势地位对其他方进行不公平的压榨或剥削,而应当尊重对方的权益和合法利益。
此外,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体现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诚实信用是契约精神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各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
各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故意违约或搪塞。
同时,各方还应当及时、真实地向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在交易过程中保持透明度,以维护交易的公正性和诚信性。
契约精神在合同中的具体体现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在合同签订阶段,各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各方可以通过及时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交易质量、履行保密义务等方式展现契约精神。
此外,当合同出现争议时,各方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协商和解决,以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和契约精神的延续。
契约精神对于合同的有效性和经济交往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契约精神能够增强交易各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愿,减少交易风险,促进经济交往的顺利进行。
其次,契约精神能够提高合同的执行力和履行效率,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契约精神能够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当代契约精神与法律意识
论当代契约精神与法律意识当代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们还没有法律系统,他们根据部族制度和传统规矩来处理各种事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由和权利的渴求,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逐渐成为了人们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是指人们在进行经济和社会交往时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
契约精神的核心原则是信任。
因为只有彼此信任和尊重对方的承诺,才能够形成长期稳定的商业和社会关系。
在现代社会,契约精神已经成为商业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许多商业契约和社会承诺都以“信任”这个关键词为核心,例如:信用卡、贷款、合同、政策等。
契约精神在商业领域中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
在商业交往中,双方必须以契约为前提,订立各种商业条款和解决方案,以保证双方权益并加强双方之间的信任。
通过遵循契约精神,商业交往变得更加公平和可靠,这对于珍惜信任和积极参与商业活动的现代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的观念和行为受到法律规则支配的一种认知状态。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具体体现,人们遵守法律可以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法律意识的高低关系到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驾车、花钱、管理家庭等。
因为法律意识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素养,推动社会公正、公平,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同时,法律意识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维护个人和家庭权利至关重要。
三、当代契约精神与法律意识的互动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契约精神在与合同和协议有关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而法律意识则在守法和维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契约精神构建法律文化:现代社会中,契约精神提供了法律文化的基石。
合同法解析的契约精神与合作精神
。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与交流
学员A
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契约精神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重要性。在签订合同时,我们 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尊重对方的权益,才能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商业关系。
学员B
合作精神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同样不可或缺。当遇到合同变更或解除等情形时,双方应积极 沟通协商,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建议措施
为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合同法律制度,提高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领 域知识的法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合同法律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合同法解析的契约 精神与合作精神
目录
• 契约精神与合作精神概述 • 合同法基本原则与契约精神体现 • 合作精神在合同法中具体应用 • 违反契约精神和合作精神法律后果分析 • 培育契约精神和合作精神途径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契约精神与合作精神概述
契约精神定义及内涵
契约精神定义
诚信原则
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 应诚实守信,遵守合同约定,不损害 对方利益。
遵守法律与公序良俗原则
遵守法律原则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强制 性规定。
公序良俗原则
合同内容应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不得违背公序良 俗。
契约精神在合同法中具体体现
合同自由
契约精神强调合同自由,即当 事人有权自由选择合同对象、
效率降低
不合作的态度可能导致项目进度 延误、成本增加等问题,降低合
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
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成员必备的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提升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
法治观念是指个体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是一种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
契约精神是指在合同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应该遵守合同义务,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维护合同的完整和平等。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保障社会秩序和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
法律是社会的基础,只有尊重和遵守法律,才能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观念不仅影响自身的行为举止,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升大学生的契约精神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契约精神的核心是诚实守信,只有当各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能够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企业家、员工或职业人士,他们的契约精神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第一,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诚实守信的态度。
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言传身教,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
第二,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法治教育和契约精神的培养,设置相关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社会机构和组织的参与也是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重要方式。
社会机构和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
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机会,增强大学生的契约精神。
根据民法典中的合同法对契约精神的相关思考
根据民法典中的合同法对契约精神的相关思考说到契约精神,你肯定会想起那些“合同”这个词吧。
哦,别急,别一听到合同就开始打瞌睡,今天咱们不讲那些严肃的法律条文,我们讲点更接地气的东西。
你想啊,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在签合同,买房子签、买车子签,甚至连“晚饭吃什么”都能算是一种“口头合同”。
可是,为什么每次提到契约精神,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有点远离咱们普通人生活的感觉”?明明每个人都在履行契约,生活不就是个大合同吗?民法典里的“合同法”不是为了给大家添麻烦,而是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底线,告诉大家如何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每一段合作关系。
先别急,先让我们放松一下脑袋,想想平时咱们做事是不是经常说“口头承诺”?我跟你讲,很多时候这个口头承诺就像是个“空头支票”。
比如说,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旅行,结果临时他又变卦了,说:“哎,突然有事,咱们改期吧。
”你是不是也有点不高兴了?这就叫“契约精神缺失”,两个人的约定像纸上谈兵一样,根本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可是按照民法典的合同法,契约精神不就是告诉我们,一旦你和别人有了约定,就该兑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随便改变。
你想啊,合同就像是彼此之间的一根“绳子”,如果没有这条“绳子”,大家心里就没底,合作起来就不那么放心了。
民法典里其实讲的很简单,它的核心就是“诚实信用”。
要知道,契约精神就是两个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信任一旦没了,别说做生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想和人保持友好关系也困难。
想当年,咱们身边那种“讲信用”的人就像稀有动物,遇到了都得好好珍惜。
可是现在呢?我们是不是经常碰到“言而无信”的人?有些人承诺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呢?你让他兑现承诺,他一个个避而不见。
说白了就是没有契约精神,不负责任。
我们当然希望身边的人都能遵守诺言,按合同办事,但如果真的有人在你面前撒谎、推卸责任,你难免心里不爽。
合同法就是要让大家明白,签了字就得负责,真不能随便放鸽子。
再说说这“履行”二字。
你看,咱们每个人都得按合同要求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论是还钱、交货,还是完成服务。
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
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对于一个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和契约精神,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是,我国大学生存在着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较为薄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
一、创设多样化的法制教育平台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需要在学校里创设多样化的法制教育平台,包括课堂教育、讲座和研讨会、校园法律咨询中心、律师行业的实习和校企合作等,以便大学生能依据自身需求多角度地接受法制知识和方法。
教育平台更要设立以青年学生为主导的法学社、社团等交流平台,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法治观念。
二、丰富法律实践机会大学生法律实践机会的丰富化也是提升其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当与司法机关建立的合作机制,如律师实习、法院巡回公开审理、司法问题研究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法律和司法机制,提高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
三、全面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是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典型案例、专题讲座、课程安排等多种方式来掌握反腐倡廉思想和要求,认识政治面貌,了解社会风险,并自觉担负起反腐倡廉的社会责任。
四、树立契约意识契约意识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拓展职业发展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契约和合同精神,加强签订合同和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培养学生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责任感。
五、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契约精神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学校应迅速反应、及时调整与完善教育体系,使法制教育更加契合社会现状,推进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动。
在如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的必然。
大学校园应该创设更为广泛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能力和合同精神,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爱心、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Educational Science)
Jan. ,2013 Vol. 26 No. 1
培养契约精神 实践契约理念
———合同法学教学探析
法律条文的简单理解,更重要的是透过法律条文去 掌握其背后存在的立法者的价值判断和制度选择。 唯有如此,才能在法律条文出现漏洞或者存在明显 滞后性的情况下,对法律条文作出符合法律精神、基 本原则的理解和解释,以求妥当解决民事活动中不 断涌现出的新问题。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对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作 为合同法总则部分教学的指针。
( 一) 对契约精神系统地理论总结和讲授 契约精神从其产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 展过程,其理论内涵也不断发展和变迁,各国学者的 论述众多。将契约精神的内涵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自己在大量阅读相关著作的 基础上,对契约精神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将概 括和精炼后的契约精神进行讲解。 1. 对近代合同法中契约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在 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中,教师应阐明契约精神产生的 基础、内涵及其在近代合同法中的地位。这其中更 要重点突出作为契约精神核心的契约自由原则。契 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意思自治原 则在合同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正如德国学者海因· 科茨所指出的那样: 私法最重要的特点莫过于个人 自治或其自发发展的权利。契约自由为一般行为自 由的组成部分…… 是 一 种 灵 活 的 工 具,它 不 断 地 进 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的目标。它也是自由经济不
○ 郭丽韫
( 内蒙古大学 法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 合同法学的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重对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和深化,并结合具体的合同法律实践去引导学生
对合同法律规则进行运用,逐步使学生从机械性地适用法律条文向能动性地理解法律进行转变。
关 键 词: 合同法学; 契约精神; 合同法理论; 合同法律实践
一、合同法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
契约精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推 动作用,正是在契约精神地影响和感召之下,民主法 治制度才得以建立、发展和完善。私法领域的契约 精神更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推动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繁盛,主导着合同法律规则的确立。可以 说,离开了契约精神,合同法律规则和制度便成为无 所依托的空中楼阁。在合同法学的教学中,尤其是 总则部分,对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就尤为重要。法 学本科学生对合同法学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对
收稿日期: 2012-09-29 作者简介: 郭丽韫( 1975 - ) ,女,蒙古族,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研
究。
郭丽韫 / 培养契约精神 实践契约理念———合同法学教学探析
可或缺的一个特征,它使私人企业成为可能,并鼓励 人们负责任地建立经济关系。因此,契约自由在整 个私法领域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1]90 。契约自由原 则形成于 18 - 19 世纪,在这之前,虽然在古罗马中 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契约理论,萌生了契约自 由的思想,但是对契约自由思想完备的阐述和总结, 却要归功于 18 - 19 世纪的古典契约法学者,也因为 只有在此时,才具备了契约自由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1804 年的《法国 民法典》第 1 134 条规定的" 依法成立的契约对于缔 约当事人 双 方 具 有 相 当 于 法 律 的 效 力”的 这 一 条 款,将当事人的特别约定置于与来源于公共权力的 法律同等的地位,即赋予当事人的约定以强制力,是 对意思自治原则的直接确认[2]15 。这是在立法上第 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契约自由原则。在法学家们的注 释和努力之下,契约自由原则被描绘成一套关于人 的意志的纯粹的理论体系,的的确确地引起了法律 史上的革命[3]57 。也是在这一时期,英国的法律史学 家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提出了经典的论断: 则 我们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 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4]97 。可以说,在古典的契 约法理论 时 期,契 约 自 由 原 则 得 到 了 充 分 的 发 展。 以至于 19 世纪最伟大的法官之一乔治·杰塞尔伯 爵指出: 如果有一件事比公共秩序所要求的更重要 的话,那就是成年人和神志清醒的人应拥有的订立 合同的最充分的自由权利[5]19 。
中图分类号: G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916( 2013) 01-0108-04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个人作为市民社会的基 本单位,是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建立起相 互之间的关系的,在契约的整合与约束之中享有权 利,承担 义 务。 合 同 法 学 所 调 整 的 就 是 契 约 关 系。 合同法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法学,更是一门实践性非 常强的应用法学。在合同法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要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感 受到丰富的、活泼的实践案例。笔者在总结多年合 同法学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合同法学的教 学过程中既要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使学生 明确合同制度建立的基础、基本规则和原理; 又要注 重通过具体的合同法律实践,引导学生实践契约的 理念,构建起完备的合同法理论体系,培养合同法学 的思维方式和寻找处理问题的路径。
2. 对现代合同法中契约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任 何事物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 有关契约精神的理论也是同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 由自由竞争时期转向垄断时期,古典契约理论所赖 以存在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各国的立法开 始对契约自由原则进行了种种限制,如为了保护在 缔约地位上处于劣势地位的消费者,各国纷纷制定 了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法律。对契约的传统订立过程 进行干预,以消除消费者与商品经营者关系上的种 种不平衡; 在司法上,法官们开始运用诚实信用原 则、情事变更原则等对当事人的意思自由进行限制。 对契约自由原则的种种限制带来了一种“契约已经 死亡”的惊呼。学者们围绕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 论。教师在讲授现代合同法的契约精神时,重点需 要说明的也是这一问题,如何看待已经发生变化的 契约自由原则,其是否已经失去了基本原则的地位, 并进而导 致“契 约 死 亡 ”。 回 答 当 然 是 否 定 的。 无 论是从立法上、还是从司法上,对契约自由进行的限 制,都是必要的限制,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真实意义的 恢复和匡正。当契约自由原则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发 生动摇的情况下,契约自由已越来越偏离其自身的 价值而徒具形式。在此情况下,对契约自由进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