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汕潮揭城镇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汕潮揭城镇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汕潮揭城镇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汕潮揭城镇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李宏志摘要:同城化已经成为区域⼀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本⽂从同城化的内涵出发,⾸先提出构建汕潮揭城镇群的⽬标就是要实现汕潮揭同城化;通过分析汕潮揭同城化的现实基础和约束条件,从空间布局、职能分⼯、快速交通、组合港、⽣态环境管制、⽔环境整治、政策保障等⽅⾯提出构建汕潮揭城镇群、实现同城化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同城化城镇群区域竞争⼒城市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体化的深⼊发展,中⼼城市之间的相互作⽤及中⼼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益显现出来,相邻城市之间经济社会合作的程度⼤⼤提⾼,逐渐成为⼀种两个或⼏个相邻城市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新战略举措,呈现出“同城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相邻城市往往都具有空间接近、功能关联、交通便利以及认同感强的特征,通过城市之间社会经济要素的共同配置,使城市之间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地开发和政府管理等⽅⾯形成了⾼效、协同的发展机制。
1构建汕潮揭城镇群的提出2011 年12⽉,⼴东省政府出台的《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调要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作,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体化的汕潮揭都市圈。
2012 年5 ⽉召开的⼴东省第⼗⼀次党代会提出: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省发改委于10⽉份将《汕潮揭城镇群发展规划》作为汕潮揭同城化“1+6”规划体系中最重要的专项规划之⼀。
2013年7⽉,⼴东省委、省政府在《进⼀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决定》(粤发【2013】9号)中提出“建设资源共享、⼀体化发展的特⾊汕潮揭城镇群”的发展⽬标,进⼀步要求以同城化发展为导向,以点带⾯地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整合优化、城乡发展逐步融合,促进粤东地区振兴,实现汕潮揭城镇群的整体协同与集约发展。
2汕潮揭城镇群的⽬标——实现同城化2005 年深圳市政府在《深圳2030 城市发展策略》中⾸次提出“深港同城化”,⾃此以后我国多个省份陆续提出“沈抚同城化”、“⼴佛同城化”、“西咸⼀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宁镇扬同城化”等发展理念,希望⽤同城化的资源整合⼿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增强区域竞争⼒。
文秘知识-汕潮揭同城化机制出台 三市轮流承办联席会议 精品
汕潮揭同城化机制出台三市轮流承办联席会议备受关注的汕潮揭同城化第二次联席会议昨天下午在潮州举行,省发改委领导、汕潮揭三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合作机制、规划编制、交通对接、水利环境、便民惠民、经济社会合作等6大领域46个项目进行深度讨论,并审议通过了《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协调推进机制》、《2019年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计划》。
三市轮流承办联席会议自去年5月31日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召开后,三市在借鉴广佛同城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昨天经过讨论并正式通过,详尽对联席会议的组成、职责、工作规则、成员单位的职责、同城化办公室的工作机制及职责、专项工作的协调推进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据介绍,联席会议由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市委书记、市长组成六人领导小组,三市市委书记为总召集人,三市市长为总协调人,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副市长任专职协调人。
联席会议由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依次轮流承办,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如遇重大问题,经六人领导小组协商同意可随时召开。
联系会议下设同城化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三市发改局长兼任,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
值得一提的是,三市还成立了由三市分管副市长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合作事项协调推动专责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定期不定期协调推动合作事项。
同时,为及时研究解决汕潮揭同城化过程中的问题,专职协调人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
明确46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在昨天的联席会议上,除讨论通过了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机制外,三市还就合作机制、规划编制、交通对接、水利环境、便民惠民、经济社会合作等6大领域进行讨论,并拟定了2019年工作计划,对46个涉及汕潮揭同城化利益的合作项目均明确了主要内容、推进时间节点和牵头责任单位。
据悉,到目前为止,三市在同城化推进中涉及六大领域46个项目,除了去年先后启动的8大便民惠民项目、澄饶联围综合整治在内等4项水利环境治理、举办第五届侨博会在内等6项经济社会合作项目外,还包括在完善合作机制方面,三市重点讨论通过的《推进汕潮揭同城化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上半年争取省尽快成立省级协调领导机构、开展粤东引航一体化工作机制等3个项目。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作者:旷毓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05期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同时,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握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举措。
关键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5-0044-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38%,比2012年末提高8.98个百分点。
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
但与此同时,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握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举措。
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实现区域良性互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打造区域板块之间良性互动的新动力和增长极。
规划的编制与思路——论潮州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基 于 多种因素. 急需研 讨“ 十二五” 期间潮州市城镇化发展 的规划编制与思路 。
【 关键 词】 城镇 化发展 ; “ 十二五” 划; 规 编制与思路
凰镇 : 其他城镇为一般城镇 。 0引 言 . 23职能类 型结 构 . “ 十一五” 间 . 期 我市城镇建设 和城镇化发 展迅速 . 镇化水平 已 城 规划思路 : 采用 区域竞争与协调发展 战略和地 区特色发展战略 , 迈上新平 台 . 虽然取得 了一定成绩 , 但还存在一些 问题和不足 。 广东省 交通 、 自然条 件 、 源条件 等 因 资 着力发展粤 东地区的战略为 潮州经 济发展 带来 前所未有的机遇 . 全球 考虑城镇 的产业 发展潜 力以及 区位 、 根据产业 优势互 补、 调发展 的原则 , 州市 的城镇职能规划采取 协 潮 产业转移也 为潮州 实现 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带 了机遇 . 同时也面临着周 素 . 分组布局 , 强调组 团之 间职能的差异性 。 团内部 城镇之间 的相 组 边城市 的快 速发展及政 策偏移对 潮州 的发展 带来 挑战 以及 吸引人才 分区、 总体提 高城镇 职能的专业化程度 。 由于地形和 区位的不 同条件 , 成本过高等等 问题 。 也将成 为潮州经济进一步发展 的阻碍 基于上述 似性 , 潮州市南部和北部的城镇再发展水平上有 明显 的差 异 . 北部城镇多 以 多种 因素. 潮州市急需编制新一 轮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农业 发展 为主 。 南部城镇则有较浓厚 的工业特色 。未来 在发展上南北 1指 导 思 想 与发 展 目标 . 城镇要分别对待 。 重点发展南部 、 保护北部 。 使北部成 为潮州市乃至潮 11 导 思 想 .指 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为指导 . 深入贯彻落实 汕 地 区 的后 花 园 规划将潮州市域城镇 的职 能分为六种 主要类 型 .分别 为综合型 、 科学发展观 . 始终把握科学发展这个 主题和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这 农 旅游服 务型 、 通枢纽 型和水产 加工 型城 交 条主线 . 围绕“ 加快转型升级 、 建设幸福潮州 ” 的总体要求 和实现“ 五年 工 贸主导 型 、 贸服务型 、 市域重点 城镇 主要为 大变化 、 十年大发展” 的奋斗 目标 .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 化经济 、 口 镇 。其 中市域 中心 和副 中心城市为综合型城市 。 文 港 而其他一般城镇则 多为农 贸服务型职 经济 . 断保障和改善 民生 . 不 努力 保持经济平 稳较 快发展 和社会和谐 工 贸主导 型和交通枢纽 型城镇 . 稳定 . 着力 打造 国内外有重 要影响力 的历史文化 名城 、 国内重要的特 能。 24空间布局结构 . 色产业基地 、 广东重要 的临港产业基 地 , 全力建设 宜业宜游 宜居 的现 规划思路 : 根据城镇体 系整体跃升战略 . 结合 中心镇 的优 先发展 . 代化滨江城市 规划提 出点线 面三结合 的空 间模式 . 即优先发展市 区 1 全市 中心和 个 1 . 展 目标 2发 彩塘 、 古巷 、 冈、 黄 钱东 、 三饶等 6 中心镇 以及凤凰镇 1 山区 个 个 城镇 化发展 目标 :到 2 1 .全 市 国内生产 总值达 年均增 长 庵埠 、 0 5年 使它们发 展成为 区域经 济发展 中心 : 建设以 ¥ 3 一 2 1 2 3 ¥ 3 和 1 %. 5 人均 国内生产 总值年 均增 长 1 . 城市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年 重点城镇 。 45 %. 22 ¥3 为纽带 的东西两 条城镇发 展轴 以及 以汕汾 高速公路 为纽 均增长 1%. 0 农村居 民人均 纯收入年均增 长 1 %. 2 年人 E 自 l 然增 长率 ¥2 一34 成为全市 主要 的经济发展带 : 根据 区域南北差 控制在 6 %. . 年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6 %以内 2 1 年单 位生产总 带 的南部 城镇发展轴 。 05 重点发展南部 , 组建潮安县和饶平县南部两个城镇群 。 充分 发挥 区 值能源 消耗 比 2 1 年 降低 1%。到 2 1 年 .全市 城镇 化水平达 到 异 , 00 6 05 优化 内部产业结构 、 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 积 6 %以上, 息化程 度达 到全 国先进水平 。 7 信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科技更 域交通体系的联系作用 , 向北 ( 梅及 闽赣地 区) 拓展 经济腹地 , 向西 加进 步 , 初中升学率 9 %以上 , 就业 比较充分 , 0 社会 以养老 、 失业 、 医疗 极参 与潮 汕都市区 的构建 , 向东 与福 建沿海地 区紧密连接 。 与相邻 为主的社会 保障体系基本健 全。到“ 十二五” 期末 . 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 与珠江三角 洲地 区联合发 展 . 市域共 同构筑广东沿海城镇集聚带 达到全 省平 均水平 , 实现“ 十年大发展” 基本要 求。 规划形成“ 三轴两群” 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2城镇化发展规划 . “ 三轴” 为三条市域城镇发展轴 , 包括一主轴 、 两次轴 。 21 .城镇发展 战略 主轴 为市域南 部城镇发 展轴 , 以厦深高 铁 、 汕汾高 速公路 ( 潮州 规 划思路 : 依托 市域南部密集 的港区 、 场 、 机 高铁站 场 、 高速公 路 , 该发展轴 向南 互通 立交等交通枢纽 . 以工业 和物 流 园区为吸引点 . 大力 发展市域 南 段 )以及饶平县城经潮州城市至潮安县城公路 为依托 . 向东指 向福建省 部地 区的中心城市 、 中心城 市和重点城镇 . 副 整合距离较 近 的开发 区 联结汕头市 . 两次轴包括西部城镇发展轴和东部发 展城镇轴 西部城镇发展轴 和城镇 镇区 : 同时适 当发展北部地 区城镇 . 通过重点城镇 的建设均衡 以漳玉高速公路、 省道 ¥ 3 和 ¥ 3 线 为依 托 。 21 34 该发展轴联结福建省 。 带动市域北部地 区城 乡协调发展 东部城镇发展轴以大潮高速公路和省道 ¥ 2 线为依托 .该发展轴指 22 规 划近期采取点轴发 展模式 ( 长极+ 增 交通干线 )重 点发展 中心 . 城市 、 中心城市及 中心城镇 : 而采取城镇密集 群模 式 . 副 继 加速 中心城 向梅州市。 “ 两群” 为市域 西南部 和东南部 的城镇群 . 广东省沿海城镇发展 是 区、 县城周 围城镇 密集群 的发展 . 进市域 局部均 匀发展 . 步形成 促 初 轴东段 的组成 部分 点、 、 线 面相 互结合 的城镇 空间 : 划远期 采取 网络式城镇 的发 展模 规 25城镇 协调发展规划 . 式. 完善城镇 网络体 系. 全面 实现均衡发展 。 () 1积极推进 潮州参 与区域合作 。 主动融入珠 三角 . 积极参与海峡 22等级规模结构 . 经济区建设 . 与港澳 台及东盟合作 。 深化 规划思路 : 通过政 区调整 , 扩大和增强增长极核 . 增大中心城市和 ( ) 强潮 州与粤 东、 2加 闽南城市 的协作 , 强化潮 汕揭城 市群在交通 次中心城市对其相应 区域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 扶持 和培育 片 区中心城 产业发展 和空间布局 、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 护等 镇. 促进远 离中心城市 辐射的 区域发 展 . 构建完 善的地方 中心城镇体 和基 础设施体系建设 、 方面的协调 。 系环节 ; 当发展一般城镇 。 适 提升城镇规模 , 根据 区位 特点 挖掘发展潜 () 3 通过产业与城 镇的合理布 局 , 调整优化市 域城镇和产业 空间 力。 从而构建 中心城市一次 中心城市 ( 县城 ) 片区中心城镇一一般城 一 布局结构 . 加强市域 交通基础设施 网络建设 . 保护市域生态 环境和历 镇的 四级城镇体系 。 史文化 遗存 , 加快潮州市域城镇化发展步伐 。 规划市域城镇分为市域 中心城市 、 市域副 中心城市 、 重点城镇 ( 开 () 4 大力提高市域 小城镇 、 镇和 中心村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 务设 集 发区或镇区 )一般城镇 ( 、 镇区 ) 四个等级 。市域重点发展 的城镇为“ 一 施配置水平 促进市 域农村人 口向城镇集 中. 促进农 村居 民点 的集中 核两副六点” 一核” 。“ 为市域 中心城市 . 即潮州城市 ;两 副” “ 为市域副 布局 . 约利用 土地资源。 集 中心城市 . 分别为潮安县城和饶平县城 :六点 ” “ 为六个 重点城镇 , 分别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2•【字号】粤府函〔2023〕246号•【施行日期】2023.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246号潮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的请示》(潮府报〔2023〕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潮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潮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撑潮州市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特色产业发展高地、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潮州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功能定位和本地实际,打造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增长极。
发挥比较优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治理能力,增强潮州市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功能。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潮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7.70平方公里(26.6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1.20平方公里(22.68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406.11平方公里(60.92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96.05平方公里(59.41万亩)以内。
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 供稿:规划处供稿时间
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供稿:规划处供稿时间:2010-05-142006年以来,粤东四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粤东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发[2006]27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基本实现“三年打基础”的目标。
为落实2009年粤东四市现场会及粤东地区工作会议的部署,现就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做大经济总量,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主动融入珠三角,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与港澳台及东盟合作。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全面实现“五年大变化”,为实现“十年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提倡“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粤东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立足于实现“五年大变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解决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
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推进改革开放,为“十年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体推进,错位发展。
科学谋划粤东总体布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对接,推进粤东区域经济一体化。
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分类指导,落实责任。
根据各市实际和各部门职责,明确职责、细化目标、强化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三)主要目标。
实力上台阶。
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力争比2006年翻一番。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500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接近工业化中期水平。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揭府〔2021〕57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揭府〔2021〕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揭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六届109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揭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背景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第二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第一节强化分区管控,构建绿色空间体系第二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绿色发展第一节补齐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短板第二节深入开展水污染源排放控制第三节强化水环境保护和修复第四节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第五章陆海统筹,优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第一节强化陆海污染防治第二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第六章协同减排,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第一节摸清碳排放基础情况,制定碳排放达峰路线第二节加强能源消费控制,减少碳排放第三节提高碳汇能力,推动低碳试点示范第七章严控质量,稳步改善大气环境第一节深化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第二节强化油路车港联合防控第三节加强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污染防治第四节强化扬尘污染管控第八章严格管理,确保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第一节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第二节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第三节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第四节推动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第五节强化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第六节其它废物及化学物质污染防治第九章严格执法,改善声环境质量第十章严守底线,筑牢生态屏障第一节筑牢生态安全格局第二节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第四节建立完善生态监管体系第十一章多措并举,严控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第一节加强土壤污染控制,推进土壤治理修复第二节突出重点,防控地下水污染风险第十二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强化农村污染防治第二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第三节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第十三章构建防控体系,严控环境风险第一节强化环境风险产业的准入和动态管理第二节积极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第三节探索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第四节强化监管,防治放射性污染第一节构建科学先进的监测预警体系第二节构建智能互联的数据信息体系第三节构建统一规范的执法监管体系第四节构建智慧共享的管控调度体系第五节构建快速响应的环境应急体系第六节构建创新引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一节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第二节健全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体系第三节多元创新,强化市场驱动激励机制第四节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第一节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第二节推进生态环境全民行动附表附表1 揭阳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78附表2 揭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附表3 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附表4 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附表5 大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附表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附表7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附表8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附表9 声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附表10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附表11 能力建设重点工程附表12 科技支撑重点工程第一章背景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一)“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肩负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培育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产业协同和要素流动。
同时,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
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要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增强其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通过加强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
此外,还要注重发展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特色产业、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的小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要根据不同城镇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
中心城市要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要加强城镇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的互联互通,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镇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 试题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学习资料一.填空题1.粤东西北地区促进教育均衡优化发展,主要路径有:推动教育创强、发展农村教育、落实支持政策、提高师资待遇。
2、粤东西北地区完善促进就业机制的着力点有:着力培养就业新增长点、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3、我国这针对区域发展,大致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
4、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5、粤东西北地区重要领域的发展要求是:主导产业要做大做强、基础设施要提速升级、中心城区要扩容提质、民生福社要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要持续优化。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至少一个选项正确)1、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ABCD )A、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B、珠三角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C、广大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抓手D、广大干部群众提升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2、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定位及目标是:(ABC )A、粤东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B、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C、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D、三地加快建设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3、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ABD )A、中心城市建设要合理控制规模B、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的城镇化C、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规模D、城镇化要做到城建与产业协调发展4、粤东西北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着力点有:(ABCD )A、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B、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C、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D、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5、国际上对于欠发达地区实施援助支持,主要模式有:(ABD )A、城市工业化导向模式B、小城镇发展模式C、卫星城发展模式D、农村综合发展模式6、粤东西北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有:(ABC )A、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B、大力提高农民收入C、强化城乡社会保障水平D、对低收入群体实施生活补贴制度7、粤东西北地区提升农业现代水平,主要措施有:(ABCD )A、优化农业产业结构B、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C、构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D、推进农业科技创新8、粤东西北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主要途径有:(ABC )A、继续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B、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C、完善对口帮扶机制D、加大扶贫投入9、从地理概念上看,粤东西北地区包括:(ABC )A、粤东地区B、粤西地区C、粤北地区D、珠三角地区10、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有:(ABCD )A、确保资金保障B、确保土地保障C、确保组织保障D、完善考核办法三、判断题1.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必须具有坚强高效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力量,具备一支廉洁有为的干部队伍。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发展 第十三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1讲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 地条件而异
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 镇 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 利的城镇
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某部分 而发展为工业中心 有机会发展为中心城市的 “卧城”
4.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地理位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 置 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城市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 资源因
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 件
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人口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 素 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 经济发
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 展水
平 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 经济要素的流动城 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大连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区位,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目标,全力推进
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先进制造基地等的建设,两个城市互补性强,双核
结构有利于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通过双核结构及其沿线的联
系,可以促进沈阳的辐射功能向辽中南地区延伸,③正确;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应该
是东北地区三个省级行政中心,①错误;沈阳、大连两个核心城市应重点发展高新技
思维点拨1. 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发展成为大都市吗? _不__是__。__不__同__城__市__的__等__级__不__同__,__服__务__范__围__不__同__,__城__市__建__设__要__从__实__际__出__发__,__找__准__城__市__定__位__, _大__、__中__、__小__城__市__要__“扮__”_好__各__自__的__服__务__角__色__。_____ 2. 城市等级与规模均呈正相关关系吗? _城__市__等__级__与__规__模__并__不__一__定__呈__正__相__关__关__系__。__一__般__来__说__,__城__市__规__模__越__大__,__城__市__等__级________ _越__高__,__其__服__务__功__能__越__强__。__有__些__城__市__虽__然__规__模__不__大__,__但__在__某__一__方__面__的__功__能__很__强__,__服__务__范__ _围__远__远__超__出__了__其__所__服__务__的__地__域__。__例__如__,__一__些__旅__游__城__市__的__服__务__范__围__比__同__等__规__模__的__城__市__要__ _广__、__要__多__。__曲__阜__是__山__东__省__的__一__个__县__级__市__,__因__为__是__孔__子__故__里__,__是__我__国__5_A_级__旅__游__景__区__,__服__ _务__的__范__围__覆__盖__全__国__甚__至__全__世__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广东公需课高质量发展答案
2023广东公需课高质量发展答案1.1、[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开始实施的区域重大战略1.A、中部崛起战略2.B、东北振兴战略3.C、西部大开发战略4.D、长江经济带发展您的答案:2.2、[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属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地区民生底线的基本要求1.A、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B、地区间物价水平相同3.C、地区间工资水平相同4.D、地区间经济总量均衡您的答案:3.3、[是非题]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1.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2.B、中共十四大您的答案:4.4、[是非题] 首次要高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1.A、中共十八大2.B、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您的答案:5.5、[单选题] 2017年以来,按照“一室一策”的主导思想,采用“核心+网络”“两点布局”等新模式,广东先后建设3批共多少家省实验室?1.A、5家2.B、8家3.C、10家4.D、15家您的答案:6.6、[单选题] 广东在哪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1.A、2020年2.B、2021年3.C、2022年4.D、2023年您的答案:7.7、[单选题]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A、《人类环境宣言》2.B、《21世纪议程》3.C、《环境保护白皮书》4.D、《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您的答案:8.8、[单选题]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年前实现碳达峰,在()年前实现碳中和。
1.A、2025,20552.B、2030,20603.C、2035,20654.D、2040,2070您的答案:9.9、[单选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是1.A、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B、坚持深化农村改革3.C、坚持城乡融合发展4.D、.坚持改革开放您的答案:10.10、[单选题] 广东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是1.A、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2.B、内外兼修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3.C、以“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4.D、加快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您的答案:11.11、[单选题] ()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平潭岛素有“光长石头不长草”之称,沿岸多沙滩和礁石。
当地人就地取材,依山傍海建成了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石头厝。
如图为平潭岛北港村位置及石头厝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庄石头厝大致()A.坐东朝西B.坐东北朝西南C.坐北朝南D.坐西北朝东南2.石头厝窗户小且房屋密度大,其主要功能是()A.保暖和抵御风浪B.隔热和便于通风C.防风和防御沙侵D.防盗和防范外敌3.传承平潭石头厝传统民居文化的措施是()A.拆迁合并扩大规模B.改造修建民宿客栈C.维持民居原貌状态D.建立科教文旅基地如图为某城市一年内太阳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城市为()A.巴西利亚(16°S)B.东京(35°N)C.悉尼(34°S)D.墨西哥城(20°N)5.1~3月期间,该城市()A.昼夜差值变大B.日落时间推迟C.日出方位北移D.正午日影变短切变线通常是指对流层下层风场中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该线两侧风向、风速有明显差异。
影响我国的切变线一般位于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北侧,与近地面锋面系统共同影响降水。
下图为2020年某月22日23时东亚部分地区850hpa风场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时靠近切变线的城市是()A.海口B.台北C.重庆D.武汉7.图示月份为()A.3月B.6月C.10月D.12月8.一个月后,切变线将移至()A.华南地区B.江淮地区C.华北地区D.西北地区浒苔绿潮是一种大型多细胞藻类——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
黄海浒苔绿潮多发生在春夏两季,通常在夏季高温期结束。
下图为2021年黄海浒苔绿潮分布图(①②③④表示发生至消亡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 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①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②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④需要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同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平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②③说法正确。 ④: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 》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 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材料说明政府 () 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③推动构建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材料说明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①正确。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说法错误,应是构建以城市群为 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②排除。 ③:商务部等部门制定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错误。 ④:《计划》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材料说明政府增强发 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交通枢纽门户建设对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_以汕头市为例_沈陆澄
交通枢纽门户建设对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汕头市为例[摘 要] 厦深高速铁路从粤东沿海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区域中心穿越并设置潮汕站,与在建的潮汕机场联合形成服务整个粤东的交通枢纽门户,将推动汕潮揭同城化进程和粤东一体化、网络化发展;高铁建设和汕头站的改造,促使各种交通设施和汕头机场整合形成新的城市对外交通门户,将推进高铁站站前地区的功能提升和汕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调整;区域门户和城市门户在空间上分离,对汕头建设粤东中心城市和汕潮揭都市圈各城市的竞争合作关系必然产生重要影响。
自18世纪以来,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带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水运时代、铁路时代、公路时代、高速公路时代,现已进入综合运输时代。
21世纪以来,中国将高速铁路作为铁路建设的龙头,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发展速度超越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高铁发展历程,带领世界步入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
以高铁建设为契机,加快交通综合运输发展,促进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充分发挥高速交通网络构建和枢纽门户建设对空间结构的导向作用,对城市内部和区域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是应对“高铁时代”各地面临的一项时代课题。
本文以粤东沿海城市汕头为例,研究厦深铁路和高铁枢纽建设对汕头市和汕潮揭都市圈空间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1 “门户节点”对粤东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1.1 交通门户引领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广东省东部地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之间,包括粤东沿海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和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市,总面积约31392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约2055万人。
其中,地处潮汕平原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辖地区,是粤东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10614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约134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332万元。
历史上,粤东新市镇的兴起与港口建设的关系紧密,从宋代以前的古潮州港、宋代的凤岭港、清代的樟林港,再到近代的汕头港,随着河道发展和海陆变迁逐渐向东南迁移,随之形成不同时期的新兴城镇。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2025年高考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C
A.四川省没有福建省经济发达B.湖北省比河南省GDP高C.江苏省内经济发展较平衡D.陕西省的人口分布较均匀
【解析】 成都的城市首位度比福州高→四川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推出四川省的经济没有福建省发达,A错误。河南省GDP比湖北省高,B错误。在六个省会城市中,南京的城市首位度最低→本省其他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最大→全省经济发展较平衡,C正确。西安的城市首位度较高→西安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大→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匀,D错误。故选C。
显下降→虹吸效应减弱,D正确。故选D。马上归纳 省会城市发展经济具有政策优势,城市首位度较高,但过高的城市首位度说明该省份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2024安徽阜阳颍州期中)断裂点理论是城市空间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断裂点处两城市的引力平衡,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比例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的相对经济辐射范围。下表示意徐州与其他城市间断裂点的距离。据此完成7—8题。
B
A.各城市间交流增多 B.区域内发展不平衡C.区域整体迅速发展 D.中小城市迅速崛起
【解析】 读图可知,不是所有都市圈之间都有交流的,A错误;最大的人口流入地是深圳都市圈,这会使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发展水平更高,
大湾区各都市圈人口流动差异更大,区域发展不平衡,B正确。区域发展速度不一致,有的地区发展快,有的发展慢,C错误;人口主要流向大城市,说明中小城市的发展并不迅速,D错误。故选B。
【解析】 南京市是江苏省的行政中心,行政级别高,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达;南京市常住人口最多,城市规模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有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第三产业发达,经济总量大,发展水平高;南京市地处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联通效率高,经济腹地范围广,城市辐射功能强。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办理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情况的报告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办理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18•【字号】•【施行日期】2021.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办理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情况的报告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按照省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的函》(粤协办函〔2021〕30号)要求,现将我市提案办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21年,揭阳市办理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共4件(第20210450、20210473、20210669、20210829号),均为会办件。
我市已按时将会办意见报送主办单位,同时录入广东省数字政协系统。
在办理省政协提案的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提案办理工作水平。
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办理省政协提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承办的所有提案均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领衔办理,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办理任务细化分解,严格办理时限,确保提案办理质量。
(二)完善机制,规范办理。
我市从完善提案办理机制入手,规范办理工作制度,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牵头单位、分管领导、任务分工、责任科室、经办人员、时限要求等,严格执行签收登记、交办流程、答复格式等办理环节,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将基础制度文件、答复内容和相关佐证材料在广东省数字政协系统填报。
(三)加强沟通,注重实效。
提案办理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部门相互沟通配合才能确保取得成效,在办理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与提案委员的沟通联系,提高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协助配合各主办单位办理提案,形成办理合力,确保办理实效。
三、办理实例省政协办公厅将《关于推动TOD+PPP模式下粤东地区城际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的提案》(第20210669号)交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办,我市会办。
11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考点解读与训练11 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热点背景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3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儿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中国的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3]120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3〕1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公众出行、城市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引导(一)加快规划编制。
抓紧编制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城市人民政府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
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报省交通运输厅进行符合性审查。
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要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坚持试点先行。
支持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省级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全省公共交通发展。
城市人民政府要积极试点,探索建立与当地城市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主导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引导出行需求。
加强舆论宣传,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理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合理引导城市交通需求。
特大城市要尝试实施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类型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和建设驻车换乘系统等需求管理措施,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引导公众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广东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
广东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作者:麦婉华来源:《小康》2022年第35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更是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15%,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
到2035年,广东将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国家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1.6%,达到6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关键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更是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从数据上来看,广东近年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成果丰硕。
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15%,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
在“十三五”时期,广东累计实现1330.4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全省常住人口社保卡持卡率98.95%,总量居全国首位。
记者了解到,广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
广东深入推进省、市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城市落户限制。
所有地市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对农村籍高校学生实行来去自由政策。
基本实现居住证常住人口全覆盖,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措施不断拓展。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广东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2.60:1缩小到2020年的2.50:1。
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广东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思路和对策
第19卷 第3期2019年 6月中国发展China DevelopmentVol.19 No.3Jun. 2019收稿日期:2019-05-20作者简介:宋金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研究;王宋涛(通讯作者),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李鲤,讲师㊂E -mail:stwang@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宋金芳1,王宋涛2,李 鲤1(1.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71;2.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摘 要: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毗邻的大汕头湾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㊂本文从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的优势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硬件建设㊁营商环境㊁服务贸易㊁生态环境等方面一系列措施㊂关键词:湾区经济;资源要素;联动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19)92-0071-05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广东视察时指出,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㊁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㊁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㊂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纲要“可以看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功能之一㊂汕头如何发挥重要发展极的作用,带领粤东地区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引擎,就成为粤东地区进入发展 高速公路 的必然选择㊂1 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功能要求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㊂当前,新的国际湾区正在高速发展形成中㊂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模式㊁路径㊁核心等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㊂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㊂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㊁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㊁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㊂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 飞地经济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㊁分工合理㊁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㊂依托沿海铁路㊁高等级公路和重要港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㊂从‘规划纲要“可以看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功能之一㊂2 大汕头湾区的提出与其他海洋省份相比,广东省最显著的特点是海岸线长㊁海湾多,湾区经济应当是广东经济的特色㊂早在2012年广东省政府就公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地图“,首次明确提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划定 六湾区一半岛 ,其中,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就是 大汕头湾区 ㊂借鉴这一概念,汕头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 推进扩容提质,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㊂ 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回应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发挥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推动汕㊁潮㊁揭城市群建设㊂按广东省政府‘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大汕头湾区规划范围主要由韩江和榕江出海口形成的冲积平原及外海的南澳岛共同组成,具体包括柘林湾(潮州)㊁海门湾(汕头)㊁神泉港(揭阳)等三个相互连接的海(港)湾,以及紧靠港口群和海湾的广阔腹地㊂3 湾区发展的经济学思考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携手建设大湾区,就是要把行政区划不同的三地当作一个利益共同体来看待㊂1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学理上来讲,就必须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提供一个覆盖不同行政区域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㊂区域合作机制是规范和约束区内互动方式的准则,它的生成是一个动态无意识自发演进和有意识人为设计的双向演进的统一过程㊂区域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创新区域内政府间的制度安排,提供包括基础设施服务㊁政府服务㊁社会服务等在内的公共产品,以减少区域间交易的制度性摩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实现更高收益的要素新组合和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㊂从全球范围看,传统的以降成本㊁降税㊁降门槛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间合作,已经转变为以道路联通㊁贸易畅通㊁政策沟通㊁货币流通㊁民心相通等为重点的更高层次的 互联互通 新范式㊂ 互联互通 是全球化的新方向,也是区域合作的新趋势㊂因此,未来的汕头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 互联互通 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以 通 为基准点和定盘器,推动汕潮揭合作走向深化㊂同时努力打破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无形界限,实现汕头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 人流㊁物流㊁资金流㊁信息流 四要素的自由流动㊂4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4.1 一带一路 建设为汕头湾区港口群发展带来机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整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产业投资和经贸合作,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广东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㊂汕头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5个主要港口之一,有利于加快构建对外运输大通道和国际物流体系,提升大汕头湾区港口群在国际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对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㊂4.2 华侨华人资源丰富,与港澳及东南亚合作基础扎实粤东3市是全国著名侨乡,拥有丰富的海外华侨资源,现有港澳及海外潮人约1500万,约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的30%㊂潮汕籍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雄厚,政商人脉关系广泛,生产营销网络遍布全球,对回乡投资兴业充满热情㊂汕头是全国5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之一,以此为平台与欧盟开展区域间多领域务实合作㊂改革开放初期粤东借助华侨华人的力量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㊂开放的传统和态势始终贯穿粤东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大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扎实的历史和文化基础㊂4.3 临港产业初具规模港口经济是湾区经济的基础,也是湾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经过程㊂大汕头湾区所在的粤东三市分别依托沿海港口初步形成汕头市工业经济带㊁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和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㊂汕头市工业经济带依托广澳港区㊁海门港区和汕头保税区,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石化工业㊁临港工业㊁装备制造业和海洋产业,配套现代化物流产业;揭阳(惠来)石化基地以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依托,打造石化产业㊁电力能源和装备制造基地;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以大唐潮州三百门电厂㊁华丰石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能源㊁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㊂4.4 多个国家级平台将助力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粤东三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汕头华侨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的兼具 侨 和 文化 特色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汕头拥有高新区㊁保税区等多重政策优势㊂2017年6月,汕头华侨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9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同意在华侨试验区设立 侨梦苑 ,成为全国第17个 侨梦苑 ;华侨试验区是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之一㊂潮州是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享受闽粤经济合作区(潮州)的对台经济合作政策㊂揭阳揭东开发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中德金属生态城成为全国2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之一,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是广东省四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㊂大汕头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发展享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也将助力汕头湾区城市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㊂4.5 逐步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大汕头湾区发展提供保障随着汕头机场外迁㊁厦深高铁建成通车㊁高速公路网建设逐步完善㊁疏港铁路建设项目提上日程,大汕头湾区逐步成为水运㊁公路㊁铁路㊁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和粤东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最重要的货运枢纽,为汕潮揭一体化为基础的大湾区建设提2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供了保障,也为大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内陆腹地提供了支撑㊂5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挑战5.1 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大汕头湾区处在珠三角经济区的边缘,加之前海㊁横琴㊁南沙等地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端要素资源难以聚集㊂粤港澳大湾区对生产要素的虹吸效应,使大量的人流㊁物流㊁资金流㊁信息流进一步向粤港澳集聚,使汕头湾区的发展失去支撑㊂粤港澳大湾区是 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 的区域格局,拥有多重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湾区内现有的高水平产业格局,将使汕头湾区的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㊂5.2 汕头湾区产业基础㊁创新能力与高端人才的短板制约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汕头湾区经济规模总量较小,人均经济水平较低㊂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引擎㊂战略性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面临诸多制约㊂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少㊁产品大多处在产业链中低端㊁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㊁产业集聚程度和产业链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其从产业发展方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㊂另外,汕头湾区技术创新水平与粤港澳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创新中心的直接辐射比较困难,使得汕头湾区难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对接㊂其三,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地区,汕头湾区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环境待遇不高,人才流失现象多有发生,引进高端人才㊁培育技术人才㊁留用现有人才均面临困难㊂5.3 汕头湾区港口融合度低,物流成本高,较难以整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㊂对世界三大湾区之一的东京湾区进行研究发现,东京湾区内尽管汇集了东京港㊁千叶港等7个世界级港口,但这些港口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充分融合,和谐发展㊂相比之下,汕头湾区的多个港口经济腹地重叠,区域间缺乏协调发展机制,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㊂港口专业分工差异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不利于大湾区港口群协调发展㊂除汕头港主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为主,兼顾临港产业发展,承担了粤东港口群99%的集装箱运输,潮州港和揭阳港都定位于为能源㊁石化等临港产业服务㊂从汕头港务集团的调查资料看,粤东地区相当部分货源流到周边的厦门㊁深圳等港口出口,相当部分的进口货源不得不舍近求远,从深圳㊁厦门㊁广州等港口进口后运回本地,物流成本高,竞争力弱㊂5.4 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大汕头湾区包含分属于三个不同行政市的地理范围,跨行政区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有相当难度㊂另外,从整个湾区来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政审批制度㊁商事登记制度㊁企业投资体制等改革措施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健全,推动实现快速通关㊁服务贸易自由化步伐较慢㊂金融㊁航运㊁商贸㊁文化等服务领域开放力度不足,融资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制约㊂6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推进大汕头湾区建设,必须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以利益共同体为目标,抓住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建设成为广东经济增长重要引擎㊁全国最具活力经济区㊁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㊁粤港澳重要区域次中心为定位,以互助促互利㊁共建促共赢为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错位发展,汕潮揭内部产业协同分工,向海洋要经济,海路联动,以提供覆盖全区域的公共产品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区域的软硬发展环境,实现汕潮揭的共同繁荣㊂据国内外研究,湾区经济的发展动力可以归结为基础性动力㊁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港口经济㊁工业经济㊁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㊂大汕头湾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基础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基于区域自组织能力和完善经济制度的内生力动力不足㊂根据湾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大汕头湾区目前的发展是从工业经济阶段向服务业经济和创新经济阶段迈进㊂因此,大汕头湾区的规划建设内容思路,是以培养湾区的自组织能力为目的,以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路径,推动湾区的经济从工业为主向生产服务业㊁高端服务业以及创新经济转化升级㊂3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7 政策建议7.1 准确定位,以产业互补和联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汕头湾区建设应主动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深入落实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避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地区包括粤东的资金㊁人才㊁技术的虹吸作用,加快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推动粤东三市振兴发展㊂以产业补链强链为重点促进产业协同发展㊂立足汕头自身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补链强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㊂特别是要主动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吸引更多产业㊁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实现与大湾区产业错位发展㊁配套发展㊁协同发展㊂7.2 以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为切入点,加快提升湾区内的硬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为目标,充分发挥大汕头湾区港口群㊁机场㊁车站的各自特点和优势,打造立体交通联通网络,推进基础设施如铁路㊁公路㊁隧道㊁大洋航线㊁网络电缆和电网道路网络㊁机场㊁港口等的互联,不断提升连接效能;以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加快建设广澳深水港,推进潮汕机场扩建,打通 广汕汕+厦深 沿海高铁双通道,完善高速公路网,促进人员㊁技术㊁资金㊁货物等生产要素在汕便捷流通㊁有效集聚㊂构筑汕头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互联㊁浑然一体的交通体系㊂7.3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湾区建设中的作用除了基础设施和硬件的互联互通,软环境的互联互通也非常重要㊂汕头湾区要积极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促进规则相互衔接,重点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规则相互衔接,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打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汕头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的便捷流通㊂7.4 以华侨试验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基地为突破口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列入政府批准创建的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以此作为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㊂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在CEPA 框架下先行先试,集聚港澳高端要素和现代服务业资源,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成为打造我省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㊂利用这个平台,结合华侨试验区规划发展的九大都市产业,鼓励港澳地区的优势服务产业到华侨试验区发展,重点发展法律服务㊁财务服务㊁企业咨询服务㊁文化产业㊁卫生医疗产业㊁社会公共服务等产业㊂7.5 探索 飞地经济 合作模式,建设融合载体汕头湾区可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的 飞地经济 合作模式,突破原有体制和行政边界限制,进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开发,实现产业相关要素的整体性转移㊂汕头湾区可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平台,与港澳共建产业飞地,由港澳进行招商引资和管理,汕头湾区提供用地等便利服务㊂探索建立汕头所有㊁港澳所用,汕头管辖㊁港澳开发,汕头发展㊁港澳拓展的新型合作模式㊂7.6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抓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汕头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与港澳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 后花园 ㊂参考文献[1] 钟韵,胡晓华.粤港澳大湾区的构建与制度创新:理论基础与实施机制[J].经济学家,2017(12):50-57. [2] 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J].广东社会科学,2017(4):5-14. [3] 黄晓慧,邹开敏. 一带一路 战略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06-110.[4] 马向明,陈洋.粤港澳大湾区:新阶段与新挑战[J].热带地理,2017,37(6):762-774.[5] 刘云刚,侯璐璐,许志桦.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现状㊁问题与展望[J].城市观察,2018(1):7-25.[6] 郑英隆.用开放性网络思维重新构架粤港澳大湾区[J].新经济,2017(1):14-15.475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Challenges,Mental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antou Bay Area Integrating into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ONG Jinfang1,WANG Songtao2,LI Li1(1.Shantou Polytechnic,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515071,China;2.Shantou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515063,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speeding up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GBA),it'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nearby Shantou Bay Area to integrate into GBA.This article analyzes advantages,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 for Shantou Bay Area to integrate into GBA,based on which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series of advice and measures o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business environment,service trade,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Key words:bay economy;resource factors;coordination reac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汕潮揭城镇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李宏志摘要:同城化已经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从同城化的内涵出发,首先提出构建汕潮揭城镇群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汕潮揭同城化;通过分析汕潮揭同城化的现实基础和约束条件,从空间布局、职能分工、快速交通、组合港、生态环境管制、水环境整治、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构建汕潮揭城镇群、实现同城化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同城化城镇群区域竞争力城市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相邻城市之间经济社会合作的程度大大提高,逐渐成为一种两个或几个相邻城市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新战略举措,呈现出“同城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相邻城市往往都具有空间接近、功能关联、交通便利以及认同感强的特征,通过城市之间社会经济要素的共同配置,使城市之间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发展机制。
1构建汕潮揭城镇群的提出2011 年12月,广东省政府出台的《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强调要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作,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的汕潮揭都市圈。
2012 年5 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省发改委于10月份将《汕潮揭城镇群发展规划》作为汕潮揭同城化“1+6”规划体系中最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
2013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决定》(粤发【2013】9号)中提出“建设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汕潮揭城镇群”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要求以同城化发展为导向,以点带面地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整合优化、城乡发展逐步融合,促进粤东地区振兴,实现汕潮揭城镇群的整体协同与集约发展。
2汕潮揭城镇群的目标——实现同城化2005 年深圳市政府在《深圳2030 城市发展策略》中首次提出“深港同城化”,自此以后我国多个省份陆续提出“沈抚同城化”、“广佛同城化”、“西咸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宁镇扬同城化”等发展理念,希望用同城化的资源整合手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增强区域竞争力。
何为“同城化”?同城化一般认为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通过打破城市之间传统的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方式。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升华,城市间交通的便捷化和时空距离的不断缩减,同城化更加需要突出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用共管,并最终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
汕潮揭为什么要推进同城化?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汕潮揭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于行政区经济与地方利益最大化,导致区域层面调控手段不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汕潮揭地区的区域整合与利益分享面临“囚徒困境”,致使汕潮揭与珠三角、厦漳泉等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竞争力下降。
但是随着汕潮揭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市城镇建设空间逐渐延伸拓展并连绵一体、市民交往日益频繁,汕潮揭三市推进同城化、构建城镇群的需求日渐强烈。
因此,以构建汕潮揭城镇群作为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粤东地区人民福祉。
从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汕潮揭城镇群、推进同城化不是汕潮揭三市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需求下,为化解“囚徒困境”、协调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汕潮揭三市“帕累托最优”的最有效途径,包括一系列空间整合、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合作、规划协调、专项事务协调、公共决策、环境治理等多方面。
3汕潮揭同城化的条件分析3.1同城化发展的现实基础汕头、揭阳和潮州三市地处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北邻梅州市,西接汕尾市,东北部与福建省漳州市交界。
图1 区域位置图汕潮揭三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连、唇齿相依,已经形成了同城化发展的基础。
汕潮揭三市山体同脉相承延伸,河网水系相互贯通,地域空间连绵一体;三市中心城区均在半小时车程以内,初步形成了以汕头为主中心、潮州和揭阳为副中心的城镇发展格局;民营经济活跃、特色产业突出,形成了中小企业赖以发展的独特产业环境;三市历史发展渊源相同,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建制,潮汕文化同根同源;三市居民在通勤、交往及跨市居住、就业、消费等方面活动日趋频繁,社会生活联系日趋紧密;三市城际公交、机场快线、高铁站专线等公交服务不断完善,交通年票实现互认互通,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
3.2汕潮揭三市同城化进展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以后,2012年5月31号,汕潮揭三市就在汕头召开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汕潮揭三市党政领导共同签署《推进“汕潮揭”同城化会议备忘录》;会后,汕潮揭三市政府共同发布《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
该《工作方案》从“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发展合作共赢”、“推动资源要素市场融合统一”、“推动社会事业交流合作”5个方面提出了汕潮揭同城化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目前,三市在城际公交、交通年票互认、交通衔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3.3同城化发展的约束条件3.3.1区域地位逐渐下降,整体竞争力不强2012年,汕潮揭三市以占广东全省面积6.07%的土地,承载了13.30%的人口;GDP总量却占广东省的6.2%;人均GDP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是广东省人均GDP的46.4%。
总体上来看,汕潮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广东省内地位不高,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与粤西、粤北等地区发展水平相当。
图2 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GDP和人均GDP比较图汕潮揭地区的GDP总量相当于珠三角地区的7.2%,相当于厦漳泉的36.7%,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珠三角地区,也与厦漳泉存在发展差距;人均GDP是珠三角地区的30.36%,是厦漳泉的46.24%,人均水平同样存在差距。
GDP总量(亿元)人均GDP(元)图3 汕潮揭与珠三角、厦漳泉GDP和人均GDP比较图3.3.2区域发展腹地不断收缩历史上,汕潮揭地区曾一度繁华,拥有港口、交通和商埠三大优势,尤其汕头享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重要地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往赣南、闽西等地的高速通道缺乏,港口无疏港铁路,致使货物被分流至广州、深圳和厦门等港口,汕潮揭发展腹地不断收缩;城际之间缺乏快速联系通道,部分国道、省道街道化严重,难以满足区域内部紧密联系的需要,导致汕潮揭地区吸引力下降,区域整体竞争力降低。
3.3.3主导产业不突出,城市发展乏力近十几年来,汕潮揭三市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城市经济增长缓慢,主导产业以纺织服装、陶瓷、食品饮料、化工塑料、玩具、皮塑制鞋等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主导产业,导致城市发展乏力。
同时,汕潮揭存在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互补联动发展局面,2012年汕潮揭地区城镇化水平为59.6%,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近8%。
3.3.4城镇职能同质化明显,缺乏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受行政界线约束,城市之间竞争加大、协调减弱,各市在城市定位、城市职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投资等方面展开竞争,三市城市职能同质化发展趋势明显,难以形成差异化、错位、协作发展。
汕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仅为2.06,龙头地位不突出,汕潮揭地区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带动,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发展对城市服务功能的需求。
3.3.5城镇土地利用粗放低效根据卫星遥感数据,2012年汕潮揭三市已建设用地超过1600平方公里,占可建设用地的63.2%。
在人口稠密的潮汕平原地区,人地关系尤其紧张,适合于大项目落户和新区开发的成片土地尤为缺乏,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群的外延式发展。
在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的情况下,资源利用不集约,土地利用低效,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汕潮揭地区增长单位GDP (亿元)需要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多,从1990的0.23平方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0.52平方公里;但是建设用地的地均产出却在降低,2000年以来,汕潮揭三市建设用地的地均GDP 均约为2亿元/平方公里,与珠三角相比有较大差距。
1990年汕潮揭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262.7平方公里 2000年汕潮揭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437.1平方公里2007年汕潮揭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851.6平方公里 2012年汕潮揭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1660.4平方公里图4 汕潮揭地区城乡建设用地演变示意图3.3.7城乡空间混杂问题突出由于人口密集、建设模式粗放,特别是民营经济活跃、乡镇企业发达,产业空间布局细碎零散、遍地开花,导致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延,城乡空间混杂问题突出。
在G324沿线潮阳、潮南、普宁东部等地区生产与生活空间相互干扰,城乡混合现象尤为明显。
城镇和乡村、乡村和乡村彼此粘连,难以区分边界,各种类型的用地相互混杂,城镇的各种功能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乡镇工业用地等彼此交错。
图5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城乡建设用地示意图3.3.8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受人多地少、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所限,城镇群存在着服务设施不足、休闲空间缺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
海岸线利用欠缺统筹,滨海宜居特色不突出;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均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区域性服务设施较为缺乏;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道网密度、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低于《广东省宜居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不足,水质性缺水严重,练江已属劣五类水质,榕江下游水环境污染有蔓延、扩散的趋势。
4基于同城化视角的汕潮揭城镇群实施路径4.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镇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汕潮揭三市中心城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重要城镇、各类区域性交通枢纽等空间要素,构建“一主两副、一脊一带、两核六区”的城镇群空间结构,引导城镇群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形成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图6 汕潮揭城镇群空间结构模式图构建以汕头中心城区为区域性主中心、潮州和揭阳中心城区为区域性副中心的汕潮揭核心都市区;构筑以汕头为中心,连接揭阳、潮州,向北沿汕昆高速联通梅州、闽西和赣南的区域发展“脊梁”;整合沿海港口和岸线,带动滨海空间升级,构筑西承大珠三角、东联海峡西岸的滨海城镇带;构建以小北山及潮阳北部效益农业种植区、南澳岛及六合圩湿地为主体的区域生态绿核,改善潮汕人口和城镇密集地区的生态环境,营造汕潮揭三市的“区域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