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医院隔离技术规范PPT课件
合集下载
院感防控知识培训ppt课件
![院感防控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3dca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7.png)
强化监督和评估
加强对院感防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 改进和提高防控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通过学习和掌握院感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防 控能力,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03 保障患者安全
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得安全的医疗环境,减 少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02
03
04
05
院感基本概念和 流行病学…
消毒与隔离技术
手卫生和个人防 护
医疗废物处理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 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 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来源和传播途径等不同,医院感 染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 部位感染等。
个性化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医疗场景,制定个性化的院感防控策略,提高防 控效果和患者安全。
持续提高院感防控能力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操作技 能,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完善制度和规范
建立健全的院感防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01 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 孢。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物品,如手术 器械、敷料等。
02 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但 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等。
03 低温灭菌法
利用低温条件杀灭微生物,如环氧乙烷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热的物品,如电子仪器 、塑料制品等。
加强对院感防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 改进和提高防控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通过学习和掌握院感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防 控能力,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03 保障患者安全
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获得安全的医疗环境,减 少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02
03
04
05
院感基本概念和 流行病学…
消毒与隔离技术
手卫生和个人防 护
医疗废物处理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 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 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来源和传播途径等不同,医院感 染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 部位感染等。
个性化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医疗场景,制定个性化的院感防控策略,提高防 控效果和患者安全。
持续提高院感防控能力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操作技 能,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完善制度和规范
建立健全的院感防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01 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 孢。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物品,如手术 器械、敷料等。
02 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但 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等。
03 低温灭菌法
利用低温条件杀灭微生物,如环氧乙烷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热的物品,如电子仪器 、塑料制品等。
院感控制相关的知识PPT课件课件
![院感控制相关的知识PPT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6ac5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5.png)
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有效的院感控制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在医院内获得感 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 院感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维护医务人员健康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通过加强院感控制 工作,可以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重点环节管理策略
重点部门管理
加强对感染高风险部门的管理, 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重点人员管理
对感染高风险人群,如免疫力低下 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采 取针对性防护措施。
重点环节监控
加强对医院感染易发环节的监控, 如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智能化监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院感控制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提高院感防控的效 率和准确性。
推广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未来将进一步推广相 关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院感风险。
强化国际合作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挑战,分享经验和资源,提升全球院感控制水平。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 化学物品。如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 化学试剂等。
医疗废物处置方式选择及实施
焚烧处理
适用于各种传染性废物,焚烧 时应达到规定的温度和时间,
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适用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医疗 用品的消毒,通过高温高压蒸 汽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处理
适用于某些难以用物理方法处理 的废物,如废弃的化学试剂等, 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无害化。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f14817852458fb770b567a.png)
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
使用。 使用裸蒸灭菌的无菌器械,裸放无菌盘内,有效期不得超
过4小时。 含氯消毒液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
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 过7天。
ppt课件.
15
无菌物品、药液开启后使用时间
碘伏,酒精开启后有效期为7天 手消毒液(含醇类)开启后有效期为30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穿戴工作衣帽,衣 帽每周更换1次。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 间或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持续使用4 小时要更换。
3、病房与诊室保持整洁。
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 应一桌一抹布。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 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运送患者 的车辆应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ppt课件.
8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院感防控“手”当其冲! 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ppt课.
9
ppt课件.
10
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 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 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 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 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先洗手, 然后进行手消毒。
ppt课件.
11
在下例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或使用 速干手消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个患者 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时。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接触患都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 物、伤口敷料等后。
使用。 使用裸蒸灭菌的无菌器械,裸放无菌盘内,有效期不得超
过4小时。 含氯消毒液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
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 过7天。
ppt课件.
15
无菌物品、药液开启后使用时间
碘伏,酒精开启后有效期为7天 手消毒液(含醇类)开启后有效期为30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穿戴工作衣帽,衣 帽每周更换1次。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 间或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持续使用4 小时要更换。
3、病房与诊室保持整洁。
4、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 应一桌一抹布。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 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运送患者 的车辆应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ppt课件.
8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院感防控“手”当其冲! 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ppt课.
9
ppt课件.
10
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 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 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 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 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 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先洗手, 然后进行手消毒。
ppt课件.
11
在下例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或使用 速干手消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个患者 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时。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接触患都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 物、伤口敷料等后。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c7b0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b.png)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 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院感课件ppt免费下载
![院感课件ppt免费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1d3dbb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d.png)
05 院感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发生的院感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 院内感染事件,导致多名 患者和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
感染源
调查发现,感染源是一株 耐药性极强的细菌,通过 医院内的医疗器械和医护 人员的手部接触传播。
事件后果
该事件导致医院声誉受损 ,患者和家属恐慌,医院 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案例二:某医院采取的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
为了应对院内感染事件,某医院 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加 强手卫生、消毒医疗器械、提高
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等。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医院内的感 染病例逐渐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 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经验教训
该医院在应对院内感染事件时采取 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采取防控 措施,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发热
发热是院感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能伴随寒战、出汗等症状。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
发热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和病情来制 定。
咳嗽
咳嗽是院感常见症状之一,通 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
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呼 吸道感染、过敏、哮喘等引起 的。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附着在飞 沫中,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从 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
过程。
在医院环境中,飞沫传播是院 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
沫携带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飞沫传播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 菌、病毒等,如结核分枝杆菌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等。
预防飞沫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 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 强通风等。
2024版《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版《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bbcc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d.png)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和技巧
无菌操作前需穿戴整洁的 工作服和口罩,修剪指甲、 洗手并烘干
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 容器或无菌包内,不可暴 露在空气中过久
保持操作环境清洁、干燥、 宽敞,物品摆放有序
进行无菌操作时,手臂应 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不 能离开操作区域
大环内酯类
适用于治疗轻中度感染,如上呼 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合理用药策略和监管措施
制定合理用药指南
加强药师审核
根据临床实践和药物特性,制定合理用药指 南,指导医生规范用药。
药师应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用 药安全、有效、经济。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加强患者教育
消毒灭菌技术的联合应用 探索不同消毒灭菌技术的联合应用,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完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确保各项防控 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强化医院感染监测与评估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源自和 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妥善保存药品
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 光的地方,防止药品受潮、变
质。
抗菌药物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青霉素类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肺 炎、心内膜炎等。对青霉素过敏
者禁用。
氨基糖苷类
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 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肾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 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对头 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
2024年度《医院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医院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4aa7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c.png)
7
02
消毒灭菌技术与方法
2024/2/2
8
消毒灭菌原理及设备介绍
消毒灭菌原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达 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2024/2/2
常用消毒设备
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设备等。
9
常用消毒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024/2/2
常用消毒剂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饮食 计划
29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
01
02
03
04
有效倾听
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与担忧
清晰表达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问 题
情感支持
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上的关怀 与支持
协同合作
与家属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和护 理措施
2024/2/2
30
健康教育活动组织
01
02
03
04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或研 讨会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 染等;根据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2024/2/2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2/2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易感人群 、医疗操作等。其中,病原体传 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包括接触传 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2024/2/2
12
03
手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
2024/2/2
13
手卫生概念及重要性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 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 、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
02
消毒灭菌技术与方法
2024/2/2
8
消毒灭菌原理及设备介绍
消毒灭菌原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达 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2024/2/2
常用消毒设备
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设备等。
9
常用消毒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024/2/2
常用消毒剂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饮食 计划
29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
01
02
03
04
有效倾听
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与担忧
清晰表达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问 题
情感支持
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上的关怀 与支持
协同合作
与家属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和护 理措施
2024/2/2
30
健康教育活动组织
01
02
03
04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或研 讨会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 染等;根据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2024/2/2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2/2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易感人群 、医疗操作等。其中,病原体传 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包括接触传 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2024/2/2
12
03
手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
2024/2/2
13
手卫生概念及重要性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 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 、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2af8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6.png)
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安全
确保灭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中毒;在 灭菌过程中,严禁明火和静电等火源。
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环氧乙烷的性质和操作规程;在操 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环氧乙烷气体和液体。
废弃物处理
对于废弃的环氧乙烷包装物和残留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 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演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 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手套佩戴时机和更换频率要求
01泄物、伤口敷料等时应当戴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等方式,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操作。
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ICU患者护理中感染控制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ICU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 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因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判 断。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控制策略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de46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a.png)
4、15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并填写出生日期及联系电话。
5、幼托儿童、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干部职员。在 工作单位栏上填写学校(年段、班级)、工作单位、工作地址。
6、病人现住址一定要填写到镇、街道至村。如病人为外地人现居住 在本现区:病人属于应选择本县区。
7、病例分类:肺结核病人入院后未做痰检,医生应选择疑似病例, 痰检菌阴为临床诊断、痰检阳性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肺结核病人再 次就诊或住院与上次就诊或住院相距时间超过3个月须再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医生应选择实验室确诊病 例。未分型肝炎,应选择临床诊断病例。梅毒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与 实验室诊断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2.头带分别绑 于头顶后及颈后 。
3.将金属软条 向内按压至该部 份压成鼻梁形状 。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
4.完成时,口 罩必须覆盖鼻至 下巴,紧贴面部 。
一般活动—普通口罩 手术室、侵入性操作—外科口罩 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防护口罩
注意:佩戴前后清洁双手 紧贴面部,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按紧鼻夹
我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流程
微生物发现 电话通知 院感科 新典病例网络通知
科室
网
络
书
面
实地指导督查
反 馈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具体措施
1、接触隔离医嘱:有□
无□
2、 晨会交班: 有□
无□
3、单间隔离(床旁隔离):有□
无□
4、在病历卡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有□
无□
5、在病人床头信息栏显示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有□ 无□
无□
11、对病人及家属宣教:有□
5、幼托儿童、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干部职员。在 工作单位栏上填写学校(年段、班级)、工作单位、工作地址。
6、病人现住址一定要填写到镇、街道至村。如病人为外地人现居住 在本现区:病人属于应选择本县区。
7、病例分类:肺结核病人入院后未做痰检,医生应选择疑似病例, 痰检菌阴为临床诊断、痰检阳性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肺结核病人再 次就诊或住院与上次就诊或住院相距时间超过3个月须再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医生应选择实验室确诊病 例。未分型肝炎,应选择临床诊断病例。梅毒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与 实验室诊断病例,无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2.头带分别绑 于头顶后及颈后 。
3.将金属软条 向内按压至该部 份压成鼻梁形状 。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
4.完成时,口 罩必须覆盖鼻至 下巴,紧贴面部 。
一般活动—普通口罩 手术室、侵入性操作—外科口罩 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防护口罩
注意:佩戴前后清洁双手 紧贴面部,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按紧鼻夹
我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流程
微生物发现 电话通知 院感科 新典病例网络通知
科室
网
络
书
面
实地指导督查
反 馈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具体措施
1、接触隔离医嘱:有□
无□
2、 晨会交班: 有□
无□
3、单间隔离(床旁隔离):有□
无□
4、在病历卡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有□
无□
5、在病人床头信息栏显示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有□ 无□
无□
11、对病人及家属宣教: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1
隔离的定义、目的和原则
• 隔离的定义: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或技术,防止 感染因子从病人和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 施,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 播。传染源隔离通常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 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病人分开或将 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为隔离。
.
3
术语和定义
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 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 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的人群。
.
4
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 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 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 物品与医疗器械。
免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
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
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
和选择其型号。 .
10
• 防护服
•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 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 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 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 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 隔离的目的:a.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b.保 护职工减少职业暴露。c.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d.. 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扩散。
• 隔离的原则:a.传染病人与健康人严格分开。b. 确诊病人与未确诊病人分别收治。c.清洁物品与 污染物品要严格区分。
.
2
医院隔离技术
• 术语定义 •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隔离的原则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11
隔离
•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 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
12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 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 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 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 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
13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 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 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 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 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符合手卫生标准。
.
21
帽子的使用
•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源自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
时等应戴帽子。 •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
.
17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 近距离操作,可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 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 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
20
防水围裙的使用
•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 它污染物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 时,应穿防水围裙。
•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 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 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 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
5
隔离种类
• 空气传播
•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粒子(≦5µm)通过空气流 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 飞沫传播
•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µm),在 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 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14
(二)隔离要求
•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 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的污染。
•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 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 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 污染。
• 应按照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 卫生设施。
.
18
手套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 规格的手套。
•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 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
19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 护服。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 服和外露的皮肤。
.
15
五、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 内使用。
.
16
口罩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
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 刺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 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医用防护口罩。 • 应正确佩戴口罩。
• 护目镜
•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 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
•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
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
9
• 手套
• 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 污染环境的物品。
• 隔离衣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
其它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
• 接触传播
•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6
感染链
•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7
个人防护用品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 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 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
8
• 外科口罩
•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 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的口罩。
.
1
隔离的定义、目的和原则
• 隔离的定义: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或技术,防止 感染因子从病人和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 施,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 播。传染源隔离通常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 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病人分开或将 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为隔离。
.
3
术语和定义
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 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 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的人群。
.
4
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 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 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 物品与医疗器械。
免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
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
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
和选择其型号。 .
10
• 防护服
•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 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 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 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 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 隔离的目的:a.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b.保 护职工减少职业暴露。c.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d.. 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扩散。
• 隔离的原则:a.传染病人与健康人严格分开。b. 确诊病人与未确诊病人分别收治。c.清洁物品与 污染物品要严格区分。
.
2
医院隔离技术
• 术语定义 •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隔离的原则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11
隔离
•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 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
12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 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 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 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 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
13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 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 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 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 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符合手卫生标准。
.
21
帽子的使用
•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源自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
时等应戴帽子。 •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
.
17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 近距离操作,可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 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 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
20
防水围裙的使用
•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 它污染物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 时,应穿防水围裙。
•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 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 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 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
5
隔离种类
• 空气传播
•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粒子(≦5µm)通过空气流 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 飞沫传播
•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µm),在 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 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14
(二)隔离要求
•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 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的污染。
•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 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 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 污染。
• 应按照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 卫生设施。
.
18
手套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 规格的手套。
•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 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
19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 护服。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 服和外露的皮肤。
.
15
五、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 内使用。
.
16
口罩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
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 刺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 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医用防护口罩。 • 应正确佩戴口罩。
• 护目镜
•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 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
• 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
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
9
• 手套
• 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 污染环境的物品。
• 隔离衣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
其它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
• 接触传播
•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6
感染链
•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7
个人防护用品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 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 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
8
• 外科口罩
•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 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