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学案20

合集下载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3. 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在化学中已经学过的酸碱反应,提问:在酸碱反应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产生沉淀的情况?为什么会产生沉淀?
B. 讲授(40分钟)
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

2. 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20分钟)
讲授如何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包括反应式、平衡常数的定义、计
算方法等。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0分钟)
介绍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

4. 实例分析(10分钟)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C. 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正确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3. 学生能够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

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

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教学设计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教学设计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逐步形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2.通过沉淀的生成和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树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沉淀的溶解和转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析溶洞和石笋、石柱形成的原因【展示图片】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

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讲述】从化学角度分析溶洞形成的原因:CaCO3+H2O+CO2=Ca(HCO3)2涉及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CaCO3Ca2++CO32-2HCO3-在上述反应中,CO32-与H2O 和CO2反应生产HCO3- ,使CaCO3 溶解平衡体系中的CO32-浓度不断减小,溶液中的CO32- 与Ca2+ 的离子积— Q (CaCO3) <K sp (CaCO3) ,导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只要H2O 和CO2的量足够,CaCO3就可以完全溶解。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溶洞,就是这种化学变化的产物。

沉淀的溶解: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平衡体系中地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地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提问】自然界中鬼斧神工的石笋,石柱是如何形成的?碳酸氢钙这种物质对热不稳定,随水流到温度较高处,又分解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水滴沉淀长时间的积累,溶洞中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等,就是这样形成的。

通过PPT课件展示有关溶洞的图片,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溶洞和石笋的形成,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H2O+CO2分析龋齿形成的原因和防护方法课堂小结【提问】龋齿俗称蛀牙,是口腔的常见病之一。

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沉淀溶解平衡位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一《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内容要求: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教学提示:查阅资料并讨论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理(学习活动);钡盐中毒与解毒(情境素材建议)。

学业要求: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式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地位作用沉淀溶解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水溶液中又一平衡,符合化学平衡的规律,是对平衡体系的拓展延伸和丰富完善。

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运用Q与K SP的关系定量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具体学情,融合三维目标如下:1.科学认识:从不同角度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定量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

2.科学实践:通过探究BaSO4的溶解性,建立沉淀溶解平衡,运用Q与K SP的关系分析平衡的移动。

3.科学应用:解决钡盐的中毒与解毒、蛀牙的防等医学问题,认识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沉淀溶解平衡,认识沉淀的转化。

教学难点:定量分析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二)评价目标1.通过对“服用BaSO4是否会中毒”问题的解决,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认识水平(宏观、微观、符号)。

2.通过对“能否用BaCO3代替BaSO4”、“BaCl2中毒怎么办”以及蛀牙形成原因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沉淀溶解与生成知识的结构化水平(定性、定量)。

3.通过对蛀牙的防治措施的分析以及对AgCl能否转化为AgI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沉淀转化的认知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理解、应用)。

4.通过归纳总结,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应用的认识水平(学科视角,社会视角)。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2.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溶解3.学会解释生活中沉淀的转化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工业废水的处理怎么样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2+和Cu2+?分析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二、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活动1】分析产生沉淀的方法1.加入沉淀剂2.控制溶液的pH3.应用同离子效应,当Q >Ksp 时有沉淀生成。

【活动2】加沉淀剂产生沉淀原则:1.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2.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能够尽量小(当溶液中剩余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化学上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完全)思考与讨论: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为什么?2.如果使沉淀反应完成后,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能够尽量小?【活动3】控制溶液的pH产生沉淀根据上表的数据,CuCl2中混有少量Fe如何除去?【活动4】同离子效应产生沉淀思考: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为什么比在纯水中小?三、任务二解释生活中沉淀的溶解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要使沉淀发生溶解,则Q < Ksp2.常用方法:加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实验探究1】向Mg(OH)2中分别加蒸馏水、盐酸、氯化铵溶液四、任务三解释生活中沉淀转化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溶解度相差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越大【实验探究2】1.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1中再滴加碘化钾溶液,观察现象。

3.向2中再滴加硫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说明:沉淀可以从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两者差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实验探究3】1.向氢氧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2.向1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静置,再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沉淀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锅炉水垢中除了CaCO3、Mg(OH) 2外,还含有难溶于水和酸的CaSO4,如何清除?(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5Ca2+(aq) +3PO43-(aq) +OH-(aq)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通过分组实验,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准确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②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③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并能说出溶度积常数的含义④通过案例学习,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溶度积常数三、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问题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探究实验观察思考【探究一】问题一:在饱和NaCl 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 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经过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

你得到什么启示?问题二:NaCl 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思考回答: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学生分组实验】在饱和NaCl 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学生分析讨论】白色沉淀是NaCl。

原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NaCl 的溶解与结晶作为课堂的引入,既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N aC l(S)N a+(a q) +C l-(a从q)平衡的【探究二】如何证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能极少量的溶解?【归纳总结】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少量的Ag+ 和Cl-脱离AgCl 表面进入水中(沉加入浓盐酸,C(Cl-)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有NaCl 固体生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1)将少量的PbI2 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2)向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振荡。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析讨论】在上层清液中滴加K I溶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

说明上层清液中有Pb2+视角研究物质的溶解问题。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淀溶解过程);溶液中的Ag+和Cl-又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教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和应用溶解平衡原理。

三、教学重点: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2.计算平衡常数;3.溶解平衡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场景(1)通过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平衡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在冬天,暖气片上常常会结水垢?(2)引导学生思考水垢形成的原因,进而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溶解和沉淀平衡。

步骤二: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1)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介绍如何计算平衡常数,并带领学生进行计算实例。

步骤三:探究溶解平衡的应用(1)通过诱导学生思考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水垢的清洁、盐类的提取等。

(2)分组讨论并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平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步骤四:总结复习(1)总结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归纳溶解平衡的应用场景,强化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1.板书:“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定义;2.PPT和多媒体;3.分组讨论和展示;4.实物实验和观察。

六、教学资源:1.PPT课件;2.板书笔记;3.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器材。

七、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设计几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实际案例分析评估: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利用溶解平衡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八、教学拓展: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溶解平衡的变化;2.通过计算平衡常数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溶解平衡原理。

九、课后作业:1.预习下一个单元的内容;2.思考并写一个将溶解平衡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方案,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内容:
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种沉淀反应,引出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授课: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目,加深对概念和表达式的理解;
4. 实验:设计一个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仪器及实物展示;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计算题目练习;
4. 讨论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
3.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拓展:
1. 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
3. 探讨沉淀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本节课取得圆满成功!。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2、学业要求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解读教材在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建立之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活动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沉淀溶解平衡的三个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化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并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在对实验现象的具体解读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素养。

从宏观现象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促进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和条件对反应的调控,了解其在生活、生产和科研领域的重要作用,并能有机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化学反应平衡及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平衡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相关概念,建立了分析平衡问题对一般模型。

通过上节课对学习,也初步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并且对相应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有时难以理解。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2、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相关现象,并总结出一般规律。

【评价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探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

2、通过解释实验现象,评价学生对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六、教学方法教法:七、教学思路八、教学过程除去?问题1:根据下表,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并确定除杂流程。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含义。

2. 溶解度积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推导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现象。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解释溶解度积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4. 讲解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进行实例计算。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溶解平衡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溶解度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矿物的浮选、水质净化等。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学会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吗?它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应用呢?3.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二、讲解1.通过实验的方式演示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它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三、实验操作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感受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

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总结实验结果。

四、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并就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2.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构想,分享个人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好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它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同时,本节课强调了实验操作和讨论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知识背景介绍
1、沉淀溶解平衡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的内容。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是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现象,沉淀溶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误服钡盐中毒后如何处理、应如何使牙齿变得更坚固、如何除去水垢中的硫酸钙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平衡移动原理、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之后,教材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规则和平衡移动原理同样适用,只是从沉淀平衡原理的角度解释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溶度积规则,会利用溶度积规则进行相关计算。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及其条件。

2、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和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3、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
五、课后作业:校本练习:p193-196
六、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一.沉淀转化
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条件:一般来讲,溶解能力下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溶解度相差不大的难溶物,溶解度小的也可以转化为溶解度大的,转化程度较小。

3.分步沉淀
七、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方案时,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意图从实验事实和理论分析沉淀转化的本质和条件。

对于沉淀转化、清除水垢、离子除杂、重晶石转化等内容都让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反思,在课上讨论、交流;将关于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的问题大大弱化。

本节课是一节对外公开课,课后经与组内老师的交流和学生反馈,一致认为:本节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当然也有一些不足:因时间所限,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还不够充分,板书书写较少等问题。

这些还需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及时改进。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第二课时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沉淀转化的本质以及沉淀转化的规律。

2、能够对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
1、沉淀的转化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沉淀转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一. 沉淀的转化
〖实验探究〗
理论分析:根据溶度积规则定量计算
已知:Ksp(AgCl)= 1.8×10-10 Ksp(AgI) = 8.5×10-17 Ksp (Ag2S)= 6.3×10-50
结论:一般来说,溶解度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的沉淀
〖学以致用〗
锅炉水垢中除了有CaCO3、Mg(OH)2还含有不溶于水和酸CaSO4
如何除去锅炉中难溶于水和酸的CaSO4?
K SP(CaCO3)= 4.96×10-9 K SP(CaSO4)= 7.1×10-5
〖问题解决〗
重晶石(BaSO4)是制备可溶性钡盐的重要原料,但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何解决? 已知:K SP(BaCO3)= 2.6×10-9 K SP(BaSO4)= 1.1×10-10
〖理论分析〗
结论:溶解度相差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沉淀也可以
向溶解度的沉淀转化。

二、分步沉淀
计算某溶液中Fe3+和Cu2+的浓度均为1.0 mol/L, 使Fe3+完全沉淀而Cu2+不沉淀的pH范围?已知:Ksp[Fe(OH)3)]=2.6×10-39,Ksp[Cu(OH)2]=5.6×10-20
注意:沉淀的完全(小于1.0 ×10-5 mol L-1)
应用:工业通过控制pH,除Cu2+溶液中的Fe3+
思考:根据下表思考:如何除掉Cu2+溶液中的Fe2+和Fe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