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比较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运用法制史教学运用比较方式,可帮助学生明白不同法律制度之间或同一法律制度在不同时空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理清法律制度发展的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法治状况。
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根据划分标准不同而有不同的比较方式,常见的比较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1 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相同或相似法律现象或制度进行比较。
纵向比较不仅能从相对稳定状态来研究法律现象,而且还能从发展变化状态来研究法律现象。
①不同朝代法制比较。
如,从春秋到清末,我国经历了无数次变法运动。
在讲解清末变法运动时,引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商鞅变法对秦国法制进行改革,是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变法运动中最彻底和最成功的一次,对秦国旧传统、旧法律造成了巨大冲击,商鞅变法后,秦一跃成为经济、军事强国,为后来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后讲解清末变法运动相关内容,接着对它们加以比较,并归纳总结:商鞅变法为后来秦朝统一的封建法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法制通过继承发展到唐朝正式确立中华法系;清末变法运动部门法的制定与划分取代了封建“诸法合体”的模式,其后果是导致中华法系母法解体,中国法律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中国法制建设从此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
学生通过对两次变法运动的比较学习,能深刻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古今法制比较。
中国法制史以古代法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历史上法制建设成败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法制建设服务。
例如,古代妇女承担着很重的家庭责任,妇女入监,可能会使老人无人赡养,孩子无人抚养。
汉代为此对某些女性犯人实施专门的“女徒顾山”方法,让妇女回家,可以每月出钱三百雇人服役,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而且家人的互相关怀鼓励也有利于妇女本人的改造。
当今社会,由于女性犯人入监致使老弱病残无人照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没有相应的完善的配套措施,导致发生很多现实悲剧。
浅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
、
各个发展层次作 比较。 制度作 任何触动 的情况下仅仅 单纯地 如 在复习 中央集 权和 地方分权 的 引进 和学习西方先 进 的科学 和军事技 斗争 时 , 学 生可 以将 西汉时 的“ 七 国之 术 , 因此没 有能使 中国走上富强 , 中国 乱” 和唐朝 时的 “ 安史 之乱” 进行 比较 , 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半殖 民地 国家 。 出现
日常教学 中, 很多学生学 习特别是在复 生才能理解 : 为什么“ 安史 之乱 ” 成为唐 类似 比较 就是把类 似 的具 有可 比 习时经常把一些相似的内容相互混 淆 , 朝 由盛转衰的标志 , 而“ 七 国之乱” 之后 性的历 史内容加 以对 比。 例如学生在复 区别不清 , 甚至 张冠李戴 , 给学习带来 西汉却 出现了汉武帝强盛的局 面。 习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时 , 可 以将北宋 了很大 困难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 避免 二、 横 向 比 较 开封和南宋临安作 比较 , 先 罗列 出两朝 这种情况发生 呢?方法有多种 , 其 中比 横 向比较就是就是把同一 时间( 或 都城 的相 同之处 :城市布局 同样打破 较法是解 决这个 问题 的一种较好方法。 时期 ) 在不同空间( 世界范围内 ) 所发生 “ 坊” “ 市” 界限; 同样 出现“ 夜市” 和“ 早 比较法是 鉴别事 物异 同关系 的思 的重 大事 件进行 比较 , 并找 出其 内在 的 市” ; 商业活动同样繁荣 , 都出现娱 乐场 维方 法 , 是在思想 上对各个事物和现象 联 系 。 所“ 瓦肆 ” 等等 。通过这样 比较 , 学生自 力 l I 以比较 , 以确定他 们 的共 同点 、 不同 如通 过 比较 1 9世 纪 6 0年 代封建 然 会 得 出这 样 的 结 论 : 临 安 和 东 京 在 城 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 过程 。 在历史复 国家掀起 的 向资本 主义学 习的三大改 市布局和商业活动 上是一样 的。 掌握了 习 中 运 用 比较 法 就 是 对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革运动( 中国的洋务运动 、 俄国 1 8 6 t年 尔京特点 , 实际 卜 也就掌握 了临安的特 } 历 史事件 、 历史 现象 、 历史人 物从不 改革和 日本明治维新 ) 的异同而对其结 点。 比较使学生住复习时收到了事 、 功 同角 度进行对 比 , 从 中找 出异同 , 把握 果不 同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日 倍 的效果 。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本文将探讨“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 比较历史事件与人物在历史德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与人物,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比较中西方文明的发展、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与外国君主的执政方式、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等。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视野,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比较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在德育教学中,比较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特点,进而培养自己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同时接受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
3. 比较历史的启示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指导他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
通过比较历史上的战争和和平,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后果,进而倡导和平与和谐。
通过比较历史上的正义与邪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德育教学往往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去了解历史,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3. 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国家,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马克思 曾经说过 :极 为相 似 的事情 ,但在不 同的 “ 历史环境 中出现就引起 了完全 不同的结果 。如果 把这 些发展过程 中的每一个部分都 加 以研究 ,然后再 把它 们加以 比较 ,我们就会很容易 地找到理解这种 现象的 钥匙 。” 在学习历史 的过程 中 , 我们只有广泛 地运用 比 较法 , 能达到以史鉴今 、 以致用 的 目的。 才 学 通过 比较 , 在众多的历史现象 中找 出其共 同点和不 同点 ,在共性 中寻找历史的规律性 ,在不 同点 中探索其 特殊性 。这 样, 才有 利于全面 地认识 、 刻地理 解历史 现象 , 成 深 养
能力 ,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 果。 2 . 处理好教学 的重难点 。 有选 择地键 入相关历 史知 识, 形成 比较 主题 , 以历史 比较为手 段 , 再 深化 主题 , 化
比, 教会学生做人 的道理等。 时期不 同国家间 同类性 . 横 通 质 的事件 或人 物等 的比较 。如俄 国彼得一世 与中 国的 康熙 皇帝 ; 英法美 国资产 阶级革命 的异 同; 国16 俄 81 年 废除农 奴制 的改革 与 日本 明治维 新 ;9 1 世纪 晚期 美 德 经济迅 速发展 的原 因等的比较 。通过 比较 , 帮助学生 区分个性与共性 、 本质特 征与一般规律 , 了解人类历史
题 , 时老 师就应该把学生 的共性 错误仔 细整理 , 真 这 认
生 的共性错误仔细整理 , 真钻研 , 认 而后 精 , t设计成改 2 错题 , 同学们面前集体 纠正 , 在 以提 高学 生正确用语言 表达 的能力 , 同时学生把错误 整理在错题 笔记本上 , 经
常翻阅 , 也就提高了改错 的水平 。其实作为一名外语教
解 难题 , 采用 加深重 点 、 突破难点 的教 学方式 , 其特点 是灵活方便 。 3 有利 于学生形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和提 高学习的 .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基本的常用的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的理解各种历史现象,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纵向比较法的运用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国家的不同历史时间、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比较,印度近代史上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
我们就以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区别为例。
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作为两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秩序,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对战争造成的战后力量对比和战争结果的既成事实的认同,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1.两者创立的过程不同。
2.两者创立的世界格局不同。
凡尔赛体系继承了以往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地缘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则打破了欧洲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由苏联和美国两极主宰世界的新格局,对世界政治局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3.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有很大区别。
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及其在战争中占领地区的人民进行了极其残暴的奴役和资源掠夺,极大的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则在确保战败国德、意、日不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同时,参与了战败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以有效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两种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的内涵,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既学到了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历史思维方式,锻炼了思维能力。
二、横向比较法的运用横向比较法主要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二战后德、日经济的恢复发展的比较;德、日法西斯之间的异同的比较;中国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运动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比较;17-18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改革的比较等。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历史德育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在这其中,比较法是一种极其实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就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比较法的基本特点比较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联系密切,却又存在差异的事物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和评述的思维活动。
具体而言,就是对比、分析两种对象的异同点,从而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从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比较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通过对事物之间的对比与分析,发现其中的优缺点、优劣之别,并从中总结规律,为我们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运用比较法:1.人物比较同为历史上的名人,虽然每个人物的生平有所不同,但其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却是具有某些相似之处的。
例如,教师们可以与学生们对比孔子、老子、孟子等历史名人的人格特点,从中领悟道德观念、价值理念。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比现代社会英雄人物,如雷锋、南丁格尔等,分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这些英雄事迹的積極性。
2.制度比较比较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衡量社会制度的长处和短处。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比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差异,并探究两个社会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异同,了解两种制度的特点,并对学生产生成为有远见、有眼界及宽广胸怀的人有所启迪,为将来人生的决策及时具有判断和分析能力。
3.事件比较把两个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事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了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们分析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中外历史上的人道主义事件,如红十字会、救助犹太难民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情感的关系,并探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类道德历程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1.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浅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敌 。不 同 点 : 背 景 看 , 个 是 发 生 在 军 阀 混 战 时 从 一 期, 一个是发生在 日寇侵华 时期 ; 从任务 看 , 一个是 反对军阀政府 , 一个是反对外 国( 日本 ) 侵略 ; 从名称 看, 第一次称 “ 革命 统一 战线” 第二 次称 “ 日民族 , 抗 统一战线”从 领导力量看 , ; 第一次由于陈独秀的“ 右
倾”共产党放弃 了统一 战线 的领 导权 , , 而第二 次则 坚持 独立 自主 ; 从合作的政治基础看 , 第一次以新 民 主义作为政治基础 , 二次以联 合抗 日为政治基础 , 第
通过 这一 比较 , 自的 特 点 就 清 楚 了 。 各 二 、 同 历 史 朝 代 的 比 较 不
导 学 生从 纷 繁 的历 史 史 实 中认 识 历 史 现 象 和 本 质 之 间的内在联 系 , 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 , 使学 生理 解和掌握重要 的历 史名词 和概念 、 基本 的历 史观 点
和规律 。下面就具体的历史实例来说 明这 一方法 。 历史事件的比较 如在讲新 民主 主义 革命 时期 的两 次 国共 合作 时, 可这样进行 比较 。相 同点 : 建立统一 战线共 同对
工程 , 如秦朝 的万 里长城 , 隋朝 的大 运河 。第 四, 统
治都十分残暴。秦朝 的重税 、 重兵役 、 重刑法和残酷 的思想 专制导致 了陈胜 、 吴广农 民大起义 , 隋朝的重 兵役和隋炀 帝的荒淫无道也 引发 了农 民起义 。通过 这一比较 , 使学生认识 到 : 治阶级 要想 长治久安 , 统 不能仅 注重 实施 好政 策 , 注重 以 “ ” 民, 施 更 德 治 实 “ 仁政” 这一历史唯物 主义思想 。 三 、 同 历 史 概 念 的 比 较 不 如将抗 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的全 民抗战路线 与 国民党的片面抗 战路线进行对 比, 二者都 是抗 日 战争时期的抗战路线 , 这两条路线 的根本 区别是 : 是 否发动人 民群众 。全面抗战路线 , 即人 民抗战路线 ,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大政策为核 b的新三 民主义作 为政 治基础 , 第二次 则以“ 联合抗 日” 为政治基础 。
通过 以上 比较分析 , 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 次国共合作的认识 和理解。
学娃 立t  ̄ / / 2 0 1 3 . 1 0
又如 , 中I 玉 I 近 代 史 上的 太 半 天 国 运 动 和 义和 团 运 动 , 都 是 近 代 两 次 农 民运
4 . 才 巴 性质相 同或相似 , 但 所起 的历 史作 用不同的历 史事件 或历 史人 物进行
比 较 如 评 述 我 J , J 殳 卜 农 起 义 对 封 建 统 治 的 史作 用 时 , 使门 1 的词讲小 同 ,
地 化稗度 ; 《 辛 殂条 约 》 的签 订, 使巾 完 全 陷 入 半 殖 民 地 化 的深 渊 . 通 过 比 较, 既 可 以 别 岜仃 J 之『 日 J 的小同点 , 又口 J ‘ 以认 以近 代 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 社 会 逐 步加 深 的过 程 , 从 便 于 掌 握 干 ¨ 忆 .
不 同 的特 点 。 只要 把这 两 次 国共 合 作 从 背 景 、 对象 、 任务、 政 治 基 础 和领 导 力 量 等
方面加以 比较 , 就可以看 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 任务不同 : 第一次 国共合作共 同反
对北洋军 阀政府 , 第二次则共 同抗 日; 名称不 同: 第 一次叫“ 革命统一 战线 ” , 第二
生 对 历 史 规 律 的认 识 。 1 . 把 性 质 相 同而 特 点 不 同的 历 史 事件 进 行 比较 。 如: 学 习 中 国现 代 史 , 可 以把
新 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出现过的两次 共合作进行 比较。 国共两党先后两次建立统
一
战线 , 两次合作共 同对敌 , 其性质是 相同的。 但 由于历史条 件的不同 , 也表现 出
历史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历史⽐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的⼀个⽅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物的常⽤⽽⼜⾏之有效的⽅法。
但在中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运⽤,通过⽐较到底要达到什么⽬的,以及在⽐较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往往被⼈们所忽略,或将⽐较法的运⽤留于形式,没有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就以通过⼈教版选修⼆中国戊戌变法与⽇本明治维新的⽐较来阐述历史⽐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
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然⽽如果只注重单个历史概念的死记硬背,忽视对整体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这样的记忆⽅法,往往会前读后忘、张冠李戴、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运⽤⽐较法,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将历史知识按专题进⾏有机地排列组合,就能增强记忆,需要时可信⼿拈来,驾轻就熟。
运⽤⽐较法进⾏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最⼤限度地提⾼学⽣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较法主要分为:⼀、横向⽐较,即通常是对同⼀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物的⽐较:如俄国彼得⼀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命的异同。
通过⽐较,帮助学⽣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般规律,了解⼈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络结构,从⽽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同分析综合能⼒;⼆、纵向⽐较,即对同⼀国象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物的⽐较。
如讲东汉的历史,可与西汉王朝的发展经历进⾏⽐较,讲隋末农民战争,可与秦末农民战争就背景、结果进⾏⽐较;讲美国南北战争,可与独⽴战争进⾏⽐较,明确这两次资产阶级⾰命对美国经济发展各⾃所起的作⽤;三、点⾯⽐较,即⼩环境与⼤背景⽐较。
在讲述某⼀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的眼界,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
,本篇⽂章,笔者将就横向⽐较进⾏具体运⽤。
⼀、横向⽐较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指历史事件与事件⽐较,历史⼈物和⼈物⽐较。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 00年 1 月 2 1 0日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⑩东北林业大学 胡庆祝
一
、
历史教学 中运用 比较法的意义
l 历朝 的农 民起义 口号时 , 可以用比较法进行讲授 。中
1 . 有利于学生 了解 国史、 国情
l 国古代史中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秦末陈胜吴广起
对小资产阶级社会 主义的胜利 , 同时体现了共产主义 l 知识分子的 自我改造 。没有这场斗争 , 中国建立 无 在 l 产 l 阶级政党是不可能的。 通过三次论战的联 系 , 以让学生 自己得 出历 史 可
三 、 史 教 学 中运 用 比较 法 的 注 意 事 项 历
1 分备 课 . 充
涵 盖了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社会 史等诸多方面 。I 间 所 发 生 的历 史 事 件 相 比较 ,可 以更 好 地 认 识 历 空 如何 在学习的过程 中使学 生有一个清晰 的脉 络并掌 史 、 I 总结出历史 规律 。 例如 , 讲授在近代中国人反抗外 握其 中的规律性? 当的教学方法把相关的历史知识 来侵略斗争 的过程 中 , 以把 太平天国运动 、 适 l 可 义和 团
中国古代史能使学 生增强 民族 自尊心 、 自信心和 自豪 王小 波起 义 ,吾疾贫 富不 均 , 为汝均之” 是在 中 l “ 今 这 感。 而鸦片战争之后 的中国近现代史则是一段屈辱的 国农 民战争史上第一次 明确提 出“ l 均贫 富” 的战斗 口 历史 , 学习这段历是让学生了解外 国帝 国主义入侵中 号 ; I 南宋钟相杨 幺起义 ,等贵贱 , “ 均贫 富” 明末李 自 ;
压迫和剥削” [ 。辛亥革命 的失败使学生得 出资产 阶 :
国及其 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 给中华 民族和 中国人 成起义,均田免粮” i “ 。通过比较可得知, 从宋开始, 农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摭探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摭探【摘要】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人物或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比较法的应用实例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比较来展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
比较法也有其局限性,如过于抽象和晦涩。
为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有效运用比较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较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未来历史教学也具有启示和展望。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基本原理、应用实例、优势、局限性、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性、启示、展望1. 引言1.1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将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制度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作用。
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历史认知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领悟历史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比较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评判能力,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比较法,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提升其历史素养和历史认知水平,使其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2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或者不同历史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比较法可以将各种历史事件放在一个整体框架下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责任制下的 土地由 集体统一管理, 在集体的规划下进行基
本建 设 。 )分 配方 式 不 同: 改 时农 民的收 入 属 自己 , 3 土 不 存在 按 劳分配和 集 体提 留; 而家庭 联 产承包责 任制 是按 劳
4 特殊 比较
特 殊 比较 通 常 只 有 一 个 比较 对 象 。 比如 : 学 习完 近 代 化 的艰 难起 步 ”后 , 可让 学 生 思考 “ 代 中国人 近
为学生 终身 学 习打 下坚 实 的基础 。
“ 比较 才有 鉴别 。 运 比较 法 对各 种不 同的历史 中就 有2 要求 学生 进行 比较 的 问题 。例 如 “ 国的戊 戌 有 ” 次 中 事 件或 现 象进 行 分析和 对 照 , 归纳 其异 同、 分析其 成 因、 概 括其 规律 、 示其 本质 , 利于 培 养 学生 的思 维能 力 。 揭 有 变 法 与 日本 的 明治 维新 比较 ” ,可 以从 以下角度 进行 。 1 )背 景 不 同 : 明治 维 新 前 , 日本 农 民起 义 不 断 ,
/ 教学园地 /
1 . 9 9 j i s . 6 1 4 9 . 0 9 1 . 7 036 /. sn 17— 8X 20 .9 0 1
有 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 法 在 历 史课 堂教 学 中 的运 用
张 金 余 比较 是鉴 别事物 异 同关系 的一 种 思维方 式 。 比较法 是 历 史研 究 的重要 方法 ,也 是历 史教 学 中常 见 的基本 教 学方 法 之一 。本文 主要 介 绍历 史课 堂 教学 中常见 的几 种 历 史 比较 的方 法与 历 史 比较 时应 注 意 的一些 原 则 , 旨在 探 讨新 课 标 下初 中历史 课堂 教 学 的方法 与应 用 ,努 力 提 高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 ,让 学生 学会 学 习 ,掌 握科 学 的历 史 思维 能力 ,
例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事物间的矛盾,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本质j在历史课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识记历史知识点时混淆是非,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全面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纵向比较,培养剖析历史规律的能力纵向比较是指以时间角度为比较标准,对不同时代的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出现的同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纵向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剖析历史发展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清朝前期的历史”时,笔者把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开放政策带来的国家繁荣与之进行对比:唐朝时,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有70多个,大批外商从海路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唐政府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优惠的政策使得唐朝非常强盛;宋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朝时,政府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并且出现了轰动一时的《马可·波罗行纪》。
然而,清朝末年却仅开放广州一口岸,并且还有种种限制,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闭关锁围是清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详细的纵向比较,使得学生不仅从感性上去认识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且从理性上加以理解和剖析,从而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横向比较,培养辩证思考历史的能力横向比较是指以空间角度为比较标准,对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同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横向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
例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摆脱了殖民压迫和剥削的困境,而中国进行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师可对两者进行横向比较。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加强知识专题性的学习,通过设计不同的模块,加强对历史事件中特有的联系进行探索。
因此,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对事件发展的规律进行探索,从而在比较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在历史教学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要借助史料作为基本的依据,通过教学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在合适的教学方法中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产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历史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比较法;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建议引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发现存在许多教学难点问题,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接受难度较大,且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突出重点内容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困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比较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能够良好运用于各节课知识的讲解中,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比较、概念比较、专题比较的方式理解不同地区、不同因素对历史情况的影响,以此明确区分不同的历史特征,有效避免出现历史知识混淆的情况,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历史知识。
一、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将一种事物与另外一种事物放在一起找相同点或者不同点的一个过程,即我们常说的求同或者求异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探究、归纳、总结,是一种思维过程。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历史文章的主题思想,更深刻的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归纳、创造等思维发展,收获极其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地促进知识迁移。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学习中,也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浅论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相关性原则1、相关性指历史事件与事件比较,历史人物和人物比较。
同一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可以做比较。
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共性或个性特征。
如19世纪中后期,亚洲封建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印度,同样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是共性。
但面对列强的侵略,各国做出了不同的反映,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相应就出现不同的结果。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朝鲜和印度分别沦为日本和英国的殖民地。
这是它们的个性特征,其结果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国情不同而决定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既集中了学生对发生在同一阶段历史事件的看法,又体现了同一事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差异,深刻融入学生记忆,达到方便掌握的效果。
2、对同一历史时期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也可以进行比较,可以从差异性掌握本质特征。
如中国“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抗击日本的侵略斗争,实行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了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大力支持,开辟出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不仅不抵抗,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的口号,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屡屡失地、节节败退。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谈“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历史知识内容广泛,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密切,学生感到头绪繁多,难以掌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揭示每一历史概念、规律和现象的内涵,思维的活力得到调动,难以掌握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
而比较法,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比较法”,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揭示本质。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高中历史比较法思维能力一、“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
因此,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现行高中教材设计了大量比较类型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在高考历史科命题中,比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
所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
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
比较是从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的桥梁。
分析综合是比较的具体表现,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总是要对其相应部分进行对比,如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就要对其时间、背景、依靠力量、重要经过、结果、历史意义等进行对比,这就是分析,然后还要将其相应部分或特征联系起来对比,从而得出两次革新所取得的结果不同的原因,这就是综合。
比较又为抽象,概括穿针引线。
抽象和概括就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经过比较抽出同类事件的本质特征和加以综合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不同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认为学生的智力差异较大,可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正常学生的智力差异很小。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捅 要 :所 谓 比较 ,就 是 指 对 同 一 特征 或 性 质 分析 中国社会 如何一步步沦 为半殖 民地 半封建社 会。 二 、将 发生在 不同 国家 、不同 时期 的历史 事件进 行横 行 比较 例 如 , 比较 英 、美 、 法 三 国 资产 阶 级 革 命 的 异 同 ,通 过 比
教 育科 学
20第 O 0年 1 1 期
教 学研究
学 矗 秘
。
l L 一一 -,
李
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由 表及里, 从现象到本
浅谈小学 曩 零 妻算 嵩豪 鞣蔷 辜 较 ,使 学生 认识 到它 们革 命 的必然 性在 于封 建 制度 阻碍 了本 国资 寞 言 峪描 本 主义 的发 展 ;进 步 性在 于通 过斗 争 ,推翻 腐朽 的封 建制 度 ;并 鑫 蕊奉 且 它们 的革 命也 不都 是一 帆风 顺 的,都 有
I
河
历史学科教学具有头绪多、内容多、知识点多 旧的剥 削制 度 ,但 新 的剥 削压 迫又 套在 劳动 人 民头上 。从 中使 学 的 特点。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必须引导 生 懂得 两种 制度 矛盾 发展 的结 果 ,必然 导致 资产 阶级 革命 。而 通
过 革命 ,摧 毁 旧的生产 关 系 ,建立 资本 主义 制度 ,促 使社 会生 产
1 r / 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比较, 一- r 抓
I 11 鹿 用的 方法之一。
一 县
.
二 - = 巨 事 的 质 找 其 在 联 。 较 就 常 力 的迅速 发展 。这样 比较 ,把 分散 的三 个 国家 的有关 内容 有机 地 _ 1 . 住 件 本 , 出 内 的 系 比 法 是
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运 用 比较 法 对 历 史 人 物 进 行 教 学 , 必须 注 意 两个 方面 : 1 () 是 历 史 人 物 所 发 生 和 联 系 的 历 史 事 件 的性 质 是 相 同或 相 反 的 ; () 史人 物 的 比较 不 能 离 开 特 定 的 历 史 事 件 。例 如 , 华 盛 顿 2历 对 和 林 肯 两 个 历 史 人 物 的 比较 , 因 为他 们 都 是 美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如 1 纪 5 代 的 中 国和 日本 同 属 封 建 社 会 , 并 且都 开 始 受 象 的理 解 , 阔 学 生 的 视 野 , 挥 历 史 古 为 今 鉴 的 作 用 。如 鸦 片 9世 0年 开 发
到西方列 强的侵略 ,但 日本通 过明治维新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一
个走 上 资本 主 义 道 路 的 国家 , 中 国在 这 期 间 , 半 殖 民地 化 的 然 的联 系 , 让 学 生 学会 将 中外 历 史联 系 起 来 复 习 。 航 路 开 辟 而 在 要 新
、
进 行 纵 横 对 比 , 示 事 物 的 内在 联 系 揭
总统, 都是 资产 阶级革命 中的代表人物, 对美 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作 出 了重 要 的 贡 献 , 因此 通 过 比 较 , 以更 好 地 突 出两 个 历 史人 可
在纵的方面, 时间角度 , 从 即对 同一 民族 、 同一区域、 同一国
物的作用, 了解 美国资产 阶级革命的经过 , 正确评价两位历 史人
物。
三 、பைடு நூலகம்习时 运 用 比较 法 , 知 识 网络 化 和 深 刻 化 复 将 在 复 习 中 必 须 以 发 展 变 化 和 普 遍 联 系 的观 点 来 观 察 历 史 和 分 析 历 史 , 过 发 掘 历 史 现 象 、 史 事 件 之 间 明显 的或 不 明显 的 通 历 联 系 , 中把 握 历 史 的本 质 、 史 的阶 段 特 征 和 历 史 发 展 规 律 。 从 历
中学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历史的发生虽然不可预料且无法挽回,但又反复再现着惊人相似的历史现象,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斯大林也曾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会重演”,说明很多的历史事件,只要我们去发现去认识,就会从中找到很大的启发和警示,而我们学习历史的首要目的是要以史为鉴,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现实服务。
学习历史,如果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及其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比较历史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历史的误区——即学习历史繁杂、难以记忆、不会分析等。
现就我对其的理解,谈谈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比较法应用的体会。
一、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以从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出它们各自特征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通过比较,有利于区别一些历史现象的异同,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充满了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现象,但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的规律。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
如学习欧美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政权这一章节时,通过将三个国家的战争进行比较,发现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国内落后的封建的制度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规律:先进的事物必然会代替落后的事物,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通过比较,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教材中的有些教学难点,是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加以解决的。
如讲《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时,就可以将它同前面讲过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作比较。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以当时每元银重七钱二分计算,等于1512万两白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
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引导学生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于学好历史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法历史眼光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比较呢?常用的历史比较法有以下几种:
一、把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发生的,但是有一定关联的历史事件加以比较。
例如,中国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但是其发生时间不同,发动战争的列强不同,带来的破坏和影响也不同。
而经过比较,还可以对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对圆明园的
劫掠等内容加以强调。
再如,对人类迄今为止所进行的三次工业革命加以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影响,通过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分别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等,对工业革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也可以进行比较。
前者使日本走上了封建道路,而后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我们可以从空间观念出发,就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照。
例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美国、德国、日本摆脱经济危机地方法;俄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上的不同特点;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等。
三、概念的比较。
学习历史时,有一些学生们不容易弄懂,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奴隶与农奴;农奴与农民;共和制政体与君主立宪制政体等,经过比较,会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以上通过对比较方法的阐述,说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拿来比较的内容必须具有可比性。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比较,他们必须是同类、相似或有关联,不然,就变成了牵强附会。
同时,要进行比较,还必须要经过比较而解决一些问题,就是说比较的目的性要明确。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运用比较法的目的有哪些。
一、通过比较,区别异同。
区别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是运用比较法的基本目的。
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学生常常会忽略二月革命,或误以为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通过比较则一目了然。
这是俄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前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其背景、任务、结果都不相同。
又如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通过比较这两个城邦的地理位置、经济形式、社会风尚、政治体制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奴隶制。
二、通过比较,找到规律。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世界历史呈现出许多与中国历史不尽相同的地方。
但在相异的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是客观历史规律。
如比较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各国革命的任务、形式不同,英法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争取独立、德意志为实现统一、俄日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
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障碍,而最终目的也都是要促本国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学生进一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历史前进的规律性。
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复辟——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
人心,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
谁要逆潮流而动,必将被历史所遗弃。
三、通过比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比较可以让学生拓宽思维,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可以辩证地一分为二看问题,更可以在比较不
同观点和评价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关于斯大林模式”,即使难点也是重点,直接关系到苏联的最终命运。
在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苏联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国家从轻工业推广到重
工业;苏联的资本来源是高积累、高投资、低消费,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和倾销商品获得资本;导致的结果苏联见效快而弊端多,西方国家逐渐普及、稳步发展。
然后再指出”斯大林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政治经济上的高度集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导
致”此路不通”的结果。
这个问题,还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
苏联解体的关系等。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自如地运用比较法,教师应教会学生比较的方法。
首先,列出比较的要素。
如比较历史人物应包括国家(民族)、时代、身份、主要事迹(贡献)、影响等
要素;比较历史事件应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要素;历史现象的比较相对来说要复杂些,涉及的要素可能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纵横的各方面,既要综合全面,又要突出主要方面。
如”比较中西方奴隶社会的不同”,可列出起讫时间、范围、政权形式、政治特点、社会风俗、奴隶特色、文化表现等要素。
其次,明确比较的主线。
无论是简单或复杂,微观或宏观,比较的目的都是为了抓住最本质的共性或个
性来说明问题,达到真正理解。
所以,一定要线索明确,才能引导学生串联起各个比较项目,深入浅出地分析,得出结论。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积累到理解的过程,运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初步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认同各国历史,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可以改变被动、死记的学习方式,敢于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还可以在汲取各民族文明成
果的同时,形成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所以,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正确、有效地使用比较法势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