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基本问题第四纪地层及阶段划分
第四纪复习题(学生)
![第四纪复习题(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b66f39d73186bceb19e8bba9.png)
第一章复习题二、填空1、地貌的属性可以从物质构成、几何形态、及时空尺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2、地貌变化发展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时间、营力三个因素的影响。
3、第四纪沉积物岩性有: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人工堆积物。
4、砾石的磨圆程度一般野外定性分五级,即:棱角、次棱、次圆、圆和极圆。
5、引起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因是气候变化和地壳新运动,而人类活动加剧对现在和未来环境有重要影响。
三、论述1、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特点有哪些?(从气候、生物、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方面分析)(1)地质历史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2)气候变化显著,有反复的温度降低和升高的过程。
(3)第四纪生物群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理分布和组合方面,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种属灭绝,出现了新的种属。
在第四纪开放海和大洋中,海生生物群的变化很小。
在内陆海或封闭海盆中,例如黑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等,变化较为显著。
第四纪陆地生物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大多数都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过程中发生迁移、重新组合、灭绝、新生、变异。
(4)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基本特点大陆沉积环境:冰川环境、冰缘环境、非冰川环境(冷湿地区、干旱地区和湿热地区)海岸沉积环境:海滨及浅海堆积物和陆地堆积物互相交替海洋沉积环境:沉积记录往往是连续的且保存完整。
(5)第四纪构造活动剧烈,还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
与以前各纪比较,第四纪的地球表面的山岳是相对高大的。
(6)人类的出现和发展2、第四纪堆积物的基本特点(1)第四纪堆积物普遍覆盖于大陆地表,在大多数场合下,都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的关系。
在海洋和一些湖泊的底部,与下伏地层是连续的。
(2)由于第四纪时间短暂,第四纪堆积物所经受的剥蚀破坏和构造变形比较轻微,一般都保留了与地形密切相关的原始产状。
(3)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与现代地形密切联系,在地势凹凸不平的山区,在水平方向上,第四纪堆积物是零散的,不连续的,或呈斑块状的。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e5412af483c4bb4cf6ecd1b2.png)
第四纪地质
(6)冰碛物与冰水沉积物。冰川融化, 其搬运物就地堆积形成冰碛物。冰碛物的主 要特点是巨大的石块和泥质混合在一起,粒 度相差悬殊,缺乏分选,磨圆差,棱角分明, 不具成层性,砾石表面常具有磨光面或冰川 擦痕,砾石因长期受冰川压力作用而弯曲变 形。
冰雪融化形成的水流可冲刷和搬运冰碛 物进行再沉积,形成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 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分选和良好的层理。
第四纪地质
(4)冲积物。冲积物是指河 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 冲积物是平原区地下主要含水层系 和工程建筑的基础。冲积物主要分 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 角洲中,其成分非常复杂,河流汇 水面积内的所有岩石和土都能成为 该河流冲积层的物质来源。
冲积物的分选性好,层理明 显,磨圆度高。山区河流沉积物 较薄,颗粒较粗,透水性很强, 抗剪强度高,承载力较大,几乎 不可压缩,是良好的地基地层。 但在山区河谷地带进行工程建设 时,必须考虑山洪、滑坡和崩塌 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的下限一般定为248万年。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分为早、中、 晚三个世,它们的划分及绝对年代如表所示。
第四纪地质
1.第四纪地质概况 大 约 在 200 多 万 年 前 地 球 上
出现了人类,这是地球历史上最 重大的事件。在北京周口店附近 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生活在四 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的 头盖骨
“ 第 四 纪 ” 一 词 由 1829 年 法 国地质学家德努埃所创,他把地球 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第四纪是指 地球发展历史中最近的一个时期。
1839年赖尔把现生种属海相 无脊椎动物化石达90%和含人类 活动遗迹的地层划为第四纪,奠 定了第四纪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 。直到1881年第二届国际地质学 会才正式使用“第四纪”一词。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简答题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d64a1aa0116c175f0e48a1.png)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简答题1、第四纪特点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活跃的地壳运动:包括剧烈的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2、2008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第四纪的共识(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地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一个纪(系)处于新近纪(系)和古近纪(系)之上;(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Gelasian阶的底部,对应MIS103,其年代为2.588 Ma;(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位于Gelasian阶的底部;(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更新世界限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里阶(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第二个阶。
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4、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
5、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2)生物地层学方法(3)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的)(4)地貌学方法(5)气候地层学方法(6) 构造方法(7) 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8)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9) 地球化学方法(10)古地磁方法6、第四系标准地层确定不能单纯依据岩石本身性质的原因(1)沉积物具很强的区域性;(2)同期、不同环境里和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层;(3)不同期、相似环境里和同样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彼此相似的地层。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02a2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7.png)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及其演化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按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和现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将第四纪以两次大规模冰消期和一次较小规模冰消期为标志,划分为全新
世(Holocene)、更新世(Pleistocene)及上新世(Pliocene)3个阶段,以及黄淮海古近系(Miocene)和旧近系(Oligocene)、新近系(Eocene)及白垩系(Cretaceous)4个系。
其中更新世、上新世、黄淮
海古近系又细划出区阶。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始于地质学家莱西林(1790),其认为第四纪共
有4个阶段:新统(Neogene)、比新统(Mesogene)、旧统(Paleogene)和白垩系(Cretaceous)。
然而,莱西林的理论只是一种假设,并未得到
实质性的论证。
而后的学者又针对现在的地质记录和微体古生物的研究,
分别以更新期(Pleistocene)、上新期(Pliocene)、黄淮海古近系(Miocene)、旧近系(Oligocene)、新近系(Eocene)和白垩系(Cretaceous)作为分期标准,重新划定了地层分期方案。
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演化极其复杂,近年来,学者们持续对第四纪地
层分期方案进行改进,根据现有的微体古生物和气候变化特征,将更新期
分为全更新世(Pleistocene)、晚更新世(Upper Pleistocene)、中更
新世(Middle Pleistocene)和早更新世(Lower Pleistocene)4个期,以及将上新期(Pliocene)分为上新期早。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6cb4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4.png)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第四纪,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神秘的魔法词,实际上它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时间跨度可是有近260万年呢!就像在时光机里穿梭,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记录着地球的故事。
那么,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第四纪的地层划分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啥原则和方法,听起来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对吧?1. 第四纪的基本概念1.1 定义与时间框架首先,第四纪的定义就是地球历史的一个阶段,涵盖了更新世和全新世。
更新世大约从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到大约1.2万年前,而全新世则从那时一直延续到现在。
说白了,第四纪就像是地质历史上的“最近”一段,跟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想你身边的一切,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真是神奇吧!1.2 重要性与研究意义而且,这个时期的研究可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研究第四纪的地层,科学家们能了解到古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感觉就像是在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秘密。
谁知道古代的冰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人类又是如何生存的呢?2. 地层划分的原则2.1 地层的基本原则那么,划分第四纪地层的原则有哪些呢?首先,地层划分就像切蛋糕,得有层次感。
科学家们通常根据岩石的特征、化石的存在以及地层的成因来进行划分。
这就好比你在点一份丰盛的晚餐,菜单上的每道菜都各有特色,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化石是个好东西,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生物,是不是很棒?2.2 时序与对比原则其次,时序原则也很重要。
这个原则就是强调不同地区地层的对比,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如说,北极和南极的冰层可以用来比对气候变化,看看全球的脉搏如何跳动。
就像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八卦,有些话题在不同圈子里反复出现,能引发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第四纪的故事。
3. 划分的方法3.1 化石记录与古环境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化石记录。
化石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信物,通过分析这些信物,科学家们能够了解那个时期的古环境。
第四纪地层划分
![第四纪地层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4027e63327284b73f2425059.png)
(6) 构造方法
利用第四纪地层中的不整合面和侵蚀面,作为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标志。 (7) 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
利用沉积物岩石学上的差别来划分地层的方法。
利用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韵律,构造 变动,成因类型、风化程度及矿物组合等特征对比 同一盆地和同一钻孔岩芯的地层是很有效的。
1.1 第四纪地层划分 <1> 划分方法 <2>第四纪的下限问题
1.2 第四纪的划分 1.3 中国第四纪地层
1.3.1 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
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上更新统--丁村组(Q3) 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 全新统--近代沉积(Q4)
1.3.2 东北地区第四纪地层 (1)下更新统白土山组 (3)上更新统诺敏河组 (2)中更新统大青山组 (4)全新统
此外还有古地磁法、古土壤地层学法、海面地 层顺序法等。
<2> 第四纪的下限问题
地学界对第四纪下限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些人 主张把第一次冰川作用的时间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为距今3.2Ma。但由于冰川作用遗迹保存困难且作用 开始时间全球不一致,故利用冰川作用开始时间作
为第四纪的下限是有困难的。
也有人把人类的开始作为第四纪的下限,但随 着人类化石的不断被挖掘,人类出现的时间也由1Ma 推溯到3.5Ma,因此利用人类出现的时间作为第四纪 的下限是不合适的。
在同一沉积盆地中,如水化学成分、酸碱度与 水的物理状态(温度、压力等)基本一致时,同期 沉积物的化学性质也应基本一致。反之则不同,尤 其是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等的丰度在垂向上的变 化。如碳酸盐沉积物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是一 重要参数。18O的丰度是沉积时水温的一个函数, 低温时的碳酸盐中18O含量比高温时沉积的略为大 一些。
第十章 第四纪地层
![第十章 第四纪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8b4b0eeb4afe04a1b071de0a.png)
第十章第四纪地层§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两条:生物地层学原则(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旋转式前进、全球性)、气候地层学原则(气候演化的阶段性、旋回性、全球性)。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1、岩石学方法(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颜色:深—老,浅—新;由老到新为深红-红-红黄-黄-灰;成分:碎屑矿物含量变化(稳定矿物比例及所含稳定矿物的类型);结构与沉积构造: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分选以及形态等;特殊的标志层:沉积层、构造界面等。
2、古生物学方法(很难找到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鉴定价值的化石)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
3、地貌学方法:要考虑高程、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等。
接触关系:a、切割(老的被切);b、掩埋(老的被);c、过渡(同时异相)4、年代学方法: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其他。
5、古气候学方法:气候旋回—间冰期与冰期。
干湿地层的划分:a、植物化石:草本为干,木本为潮湿温暖;b、沉积物:黄土为干,红土风化壳、石钟乳、冲积层为潮湿;c、化学元素:CaCo3含量高为干,低为潮;AiO2/AlO3比值越小越湿热。
6、构造地质学的方法: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层的褶皱和断裂等。
7、古人类与考古学方法: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特点;8、其他方法以岩性记录为基础,以各种年代学方法为必要条件,气候、古环境古气候为补充。
§2、中国第四纪地层一、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1、基本特征:南方地区洞穴地层发育,华北地区以河湖相地层为主,黄土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发育较多冰碛地层,东部沿海发育海相地层。
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东部的构造下沉区地层多为整合接触,变化弱;西部第四纪地层内部出现了角度不整合且强烈。
2、分区:华北-东北区、西北区、青藏高原区、华东-华南区、西南区和东部海区。
二、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1、华北亚区:(1)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p1n)a、地点: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泥河湾村;b、岩性:一套河湖相砂砾、砂、粘土沉积物;c、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d、时代:Qp1,早更新世。
第十一章第四纪地层
![第十一章第四纪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9d0142df852458fb760b5662.png)
第一节、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和方法
1.生物地层学法 这是划分对比第四纪地层的基本方法。利用
生物发展的不可逆性,判别第四纪地层的新老关 系,同时应用生物组合方法,划分与对比第四纪 地层,建立起生物地层层序。生物的演化发展落 后于环境变化,出现生物孑遗与先驱问题,如同 一种动物化石可以出现于不同的地层中,要利用 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作为地层划分的依据。
1、下更新统 (4)元谋组 位于云南北部,是南北向延伸的盆地,以河湖 相堆积物为主,厚695m。以粘土、亚粘土、砂、砂 砾为主,夹腐植质粘土和褐煤。元谋组最上部发现 元谋直立人化石,同位素年龄约为170±10万年。 经古地磁测定,属于高斯正极性期的下部,距 今1.5—3.2Ma。在元谋盆地发现龙川冰期,距今 约3.5Ma,是我国发现的较老冰期。
第一节、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和方法
5.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 用同位素年龄划分第四纪地层是应用较
广泛的方法,并逐渐建立起第四纪地层年代 表。
第一节、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和方法
5.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
(1)放射性碳(14C)法 有 一 定 初 始 14C 浓 度 的 地 质 样 品 , 在 停 止 14C交换后,样品中14C放射性衰变引起14C浓度 下降,依此即可测到样品年龄。测定年龄范围 500至70000年,是研究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后期 较有效的方法。测定材料是木材、泥碳、贝壳 、骨、角(或化石骨、角),淤泥、土壤和有机 碳酸盐。
第二节、中国的第四纪地层
1、下更新统 (5)洞穴堆积 早更新世的洞穴堆积,以广西柳城巨猿洞为代 表。溶洞高出地面90m,堆积物自上而下分为4层: ④、顶部钟乳石厚壳。 ③、含碎石的黄色土。 ②、微红黄土,钙质胶结。 ①、松散的棕褐色土状堆积上复钟乳石硬壳。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课后题答案及解释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课后题答案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11d1e1283d049649b6658a1.png)
2.3.4.5.6.第四纪沉积物包括(ABCD)A.残积物B.冲积物C.坡积物D.冰碛物7.我国第四纪沉积物分为三个区域(ACD)A、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B、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C、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D、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8.陆地上第四纪沉积物除在特殊条件下外,一般呈(BC)状态。
A、固结B、半固结C、松散D、致密9.老黄土包括(AB)。
A、午城黄土B、离石黄土C、马兰黄土D、全新世黄土10.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分为(ABCD)A、西北区B、华北区C、东北区D、北方区11.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下更新统为泥河湾组(午城黄土)及其同期沉积;中更新统为周口店组(离石黄土)及其相当地层;上更新统为丁村组(马兰黄土)及其相当地层;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
12.早更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下更新统,中更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中更新统,晚更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上更新统,全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全新统。
13.Q3可分早期的丁村组,中晚期的萨拉乌苏组和晚期的山顶洞洞穴堆积,以及广泛分布的马兰黄土。
14.午城黄土质地为棕黄色亚砂土。
(解释午城黄土质地为暗红色亚粘土)(×)15.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之下为三叠系紫红色砂岩。
(√)16.华北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富含钙质或碱性成分。
(√)17.重力堆积物是在重力、地下及地表水作用下,整个岩体沿斜坡下滑,产生的堆积物。
(√)18.泥河湾组上段称黄泥河湾组。
(√)19.马兰黄土含与近代土壤相似的黑垆土型土壤层。
(√)20.尹各庄组泥炭层位于泥炭层下部,以松属花粉为主。
(尹各庄组泥炭层位于泥炭层中部)(×)21.第四纪陆相堆积地层性质、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不大。
(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因受内、外动力作用,地貌、岩性、气候、水文等影响,形成不同类型堆积物,使其地层性质、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大)(×)22.马兰黄土厚度不超过10米。
(√)23.龙骨山冰碛层属Q1地层。
(龙骨山冰碛层属于中更新统——周口店(Q2))(×)24.古人的智慧较猿人高。
中国第四纪地层 课件
![中国第四纪地层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11321de009581b6ad9eb4b.png)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dìcéng)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第四纪下限(xiàxiàn)及其划分方案
第三节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一页,共88页。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yuánzé)和方法
一、局部(júbù)地层层序的拟定 ?自然(zìrá:n)只分能层在野外进行,对剖面的仔细观察和详细描述
犀,反映寒冷的气候 ,而维拉坊组下部有喜暖的生物 ,将其划为上新统 (N2), 所以 Q/N 界限划在中维拉坊组底部。
1972 年方案: 时代 海相
Q 卡拉布里阶
~~~~ ~~~~~~~~~ ~~ 180
N 阿斯蒂阶
陆相
上、 中维拉坊组(冷维拉坊)
万年 ~~~~~~~~~~~~~~~~~~~ 下维拉坊组(暖维拉坊)
第七页,共88页。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yuánzé)和方法
4、比较(bǐjiào)岩石学方法
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因(chéngyīn)和风化程
度的差异划分地层的方法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堆
积物形成的气候-时间不同,沉积物的上述特征不同的原则划分 对比地层。主要根据下面几个指标: ? 颜色:沉积物颜色的影响因素很多, 如果某个地区露头主要受时 间和风化作用因素的影响时, 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颜色的深浅 具有时代意义。 颜色深 —— 时代老,颜色浅 —— 时代新
第二十一页,共88页。
(3)、2.40Ma BP 该方案主要是研究古植物的学者提出和支持(zhīchí)。主要是依据植物群的变化 证据(zhèngjù4)个有方如面下(fāngmiàn):
①根据对欧洲和俄罗斯地台的植物群的研究,在 2.4MaBP 植物群发生了重大 的改变。
第四纪标志地层的介绍
![第四纪标志地层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2c7ebc2bb4cf7ec4afed0fe.png)
③化石:元谋动物群(第四段)。
④时代:早期均划为Q1(广义元谋组)
现在已分开:元谋组(3、4段,元谋人牙,1. 7Ma)
~~~~~~~~~~~~~2.48Ma(古地磁)
沙沟组(1、2段)
午城黄土(Q1)
③化石:下部含肿骨大角鹿,上部含较多的方氏鼢鼠化石。
④时代:中更新世(Q2)
(3)马兰黄土
①地点:原指北京斋堂马兰峪次生黄土
②岩性:灰黄-姜黄或黄褐色,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
③化石:较少。
④时代:晚更新世(Q3)
(4)全新世黄土
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有一层灰黑色古土壤层。
~~~~~~~~~~~~~~~~~侵蚀面~~~~~~~~~~~~~~~~~~~~~~
离石黄土上部:色较浅,土质较疏松,含5-6层红色古土壤层,其间距较大,古土壤结构较清晰。
离石黄土下部:色较红,含十几层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较薄,间距较小,顶部为3层密集古土壤叠置的古土壤系.
~~~~~~~~~~~~~~~~~侵蚀面~~~~~~~~~~~~~~~~~~~~~~
土壤。河谷区,下蜀土具有冲积层的二元结构,下部为砂砾层,厚度达20多米;在丘陵坡地和平原、湖
区则为黄土状堆积,有坡积和湖积,后者如“成都粘土”。
③时代:晚更新世(Q3)
4、全新统
以冲积砂砾和湖积相棕灰色、棕黑色粉沙为主夹灰色淤泥。
三、西南区
元谋组
①地点:标准地点在云南元谋盆地,龙江以东的东山山前地带
风化面上含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
④时代: 14C年龄为40Ka,为晚更新世。
(4)全新统(Q4)
含半坡动物群或殷墟动物群化石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黄土、冲积层和湖积层。
地貌学及第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a8d80cc7931b764ce1581.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
(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
(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D.产状E.沉积体形状(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B.间接地貌标志(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B、无机气候标志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
![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21b9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9.png)
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这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
你说这地层啊,就像是地球这本大书里的一页页纸张,记录着岁月的故事呢。
咱先说说古地磁法吧。
这就好比是地球的“指纹”,通过对地层中磁性物质的研究,能发现地球磁场的变化规律,从而划分出不同的时期。
你想想,是不是挺神奇的?就好像我们通过一个人的指纹就能认出他一样。
还有气候地层学方法呢。
气候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孩子,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
而地层就像是它的“日记”,把这些气候变化都给记录下来了。
通过研究地层中的沉积物、化石啥的,就能知道当时的气候情况,进而划分地层啦。
这就好像我们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判断季节一样,简单易懂吧?再来说说生物地层学方法。
那些古老的生物啊,就像是地层中的“明星”,它们的出现和消失都有着特定的时间和顺序。
咱就可以根据这些生物的特征来划分地层,就跟根据明星的代表作来记住他们一样。
比如说某种化石只在某个特定时期出现,那发现了这种化石,不就知道是那个时期的地层了嘛。
同位素测年法也不能少啊。
这就像是给地层贴上了“时间标签”,通过对一些元素的同位素进行分析,就能准确知道地层的年龄。
这可厉害了,就好像我们有了一个能精确知道时间的钟表一样。
还有地貌地层学方法呢。
你看那山川河流、平原峡谷,它们可都是地层的“好伙伴”。
通过研究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也能帮助我们划分地层。
这就像我们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来判断他的性格一样。
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用处,就像我们家里的各种工具一样,有的用来砍,有的用来切,有的用来钻。
它们相互配合,才能把第四纪地层划分得更清楚、更准确。
咱在研究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啊。
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得仔细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要是弄错了,那可就闹笑话啦。
而且,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我们有耐心、有细心,还得有专业知识。
总之呢,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是我们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过去,也能更好地预测未来。
1.第四纪地层划分
![1.第四纪地层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353fd13a21614791711286a.png)
第四纪沉积物特点:积物除在特殊条件下固结坚 、 硬外,一般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 松散或半固结状态 硬外,一般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 2、在松散堆积物中,生物化石丰富,在海相地 、在松散堆积物中,生物化石丰富, 层中,微体生物遗体化石分布广泛。 层中,微体生物遗体化石分布广泛。 3、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因受内、外动力作用,地 、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因受内、外动力作用, 貌、岩性、气候、水文等影响,形成不同类型堆 岩性、气候、水文等影响, 积物,使其地层性质 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大。 地层性质、 积物,使其地层性质、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大。 4、第四纪是人类出现与发展的时代。人类化石 、第四纪是人类出现与发展的时代。 与文化遗址成为第四纪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文化遗址成为第四纪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为第四纪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8)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 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 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是第四纪分期的主要 依据之一。第四纪又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依据之一。第四纪又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根据对第四纪堆积物中所含古人类残骸及其文化
发展顺序的研究,如直立人、早、晚期智人的年 的研究,如直立人、
龄研究,各种石器时代不同工具的特点研究等, 龄研究,各种石器时代不同工具的特点研究等, 所进行的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方法。 所进行的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方法。
(8) 地球化学方法 利用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成分及丰度) 利用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成分及丰度)在 垂向上的变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垂向上的变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在同一沉积盆地中,如水化学成分、酸碱度与 同一沉积盆地中 如水化学成分、 水的物理状态(温度、压力等)基本一致时, 水的物理状态(温度、压力等)基本一致时,同期 沉积物的化学性质也应基本一致。反之则不同,尤 沉积物的化学性质也应基本一致。反之则不同, 其是稀有元素 放射性元素等的丰度在垂向上的变 稀有元素、 其是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等的丰度在垂向上的变 如碳酸盐沉积物中氧同位素比值( 化。如碳酸盐沉积物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是一 ) 重要参数。 的丰度是沉积时水温的一个函数 的丰度是沉积时水温的一个函数, 重要参数。18O的丰度是沉积时水温的一个函数, 低温时的碳酸盐中18O含量比高温时沉积的略为大 含量比高温时沉积的略为大 一些。 一些。 此外还有古地磁法、古土壤地层学法、 此外还有古地磁法、古土壤地层学法、海面地 古地磁法 层顺序法等 层顺序法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22f3da7c1cfad6195fa7f3.png)
• 层状地貌的研究如夷平面、剥夷面、阶地及层状溶洞 的研究在区域地层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5)气候地层学方法
• 冷暖交替是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 可将第四纪地层划分成一系列的暖期地层单位和冷期 地层单位,这在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非常实用。
1.1.2第四纪的下限问题
地貌学
• 地球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岩 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 伏不平,形成明显的地势差。外动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表面削高填低,河流中上游区域以侵蚀 为主,塑造千姿百态的侵蚀地形。下游区域以 堆积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形。本世纪对大洋 的深入研究表明,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 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系,又有延伸数百千 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千米到万余米 的深海沟系。
• 第四纪生物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现代生物种属, 尽管有许多第四纪生物属种发生了明显的演化,但由 于第四纪时限短,通常是根据生物共生组合如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来划分第四纪地层。
• (3)年代地层学方法
• 岩石地层学及生物地层学方法一般是区域性的,要建 立洲际性的对比必须运用年代地层学方法。年代地层 单位是指在一定地质时间内形成的所有地层。由于它 不涉及具体的岩性,有利于洲际间的地层对比,由于 这种资料依赖于测年资料,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 比的精度。近年来,国际上测年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见附录2),使测年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 (3)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特别 密切,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4)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而且其 地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研究这些现象 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 的地质历史,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 的意义。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三章 第四纪基本问题 1-沉积物及其成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三章 第四纪基本问题 1-沉积物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722857b30975f46526d3e118.png)
(1)岩性
• Ⅱ. 砂和粘土(<2mm)
– 野外可以根据外貌和物理性质划分为砂、亚砂 土、亚粘土和粘土
– 室内分析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砾石扁平度和球度
• 需要在统计学意义上分析 • 砾径、圆度、球度是搬运距离的函数
– 砾径变化比较匀速,圆度和球度离源区近 时变化快,然后趋于稳定
• 不同的外动力作用效果不同 • 砾态也受原始形状的影响
(1)岩性
• Ⅰ. 砾石
– E. 砾石表面特征
• (擦痕 擦口 压痕 撞痕 砸痕)
不同沉积物的几种概率曲线图
粗粒型
河流, 洪流, 风力, 海浪成因
河流成因
不同沉积物的几种概率曲线图
标准差-沉积物分选程度
好
值越小分选越好
差
正偏
负偏
峰态-频率曲线主峰的宽窄,尖锐程度 0.67~3,数值越大峰越窄
偏态-频率曲线峰的形态 正偏,正常,负偏(偏细)
• 成因标志
– 沉积学标志
• 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产状 、沉积体形状
– 地貌学标志 – 环境标志
• 成因类型及分类
– 成因类型分析 – 成因类型分类
(1)岩性
• Ⅰ. 砾石
– > 2mm,尽量在野外研究 – 内容
• 砾性 • 砾径 • 砾向 • 砾态 • 砾石表面特征 • 风化程度
(1)岩性
• 第四纪形成的松散岩石一般称之为“堆积物”、 “沉积物”、“沉积层”
– 河流:冲积物、冲积层 – 洪流:洪积物、洪积层
第四纪
![第四纪](https://img.taocdn.com/s3/m/a82551295901020207409cf4.png)
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 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 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 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 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 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 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澄江生物群 定义: 这一举世闻名的的特异化石库发现于云 南澄江帽天山,距今约5.3亿年,包括有 大量栩栩如生的奇异化石,还有不少保 存精美的软躯体化石,它们是寒武纪大 爆发的直接证据。
即将出现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地 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 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 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 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第一章 第四纪的时间尺度
1 第四纪的建立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最新一页,它所占据的时间 大约250万年,若地球年龄以45亿年记,第四纪仅占 0.00056. 1829年,德努瓦那首先提出第四纪的名称, 1833年,雷布尔给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四纪地层是指: 含有大量现代植物化石和孢粉的松散沉积物 1881年,被第二界国际地质大会正式使用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 物遭遇重创。 又称:三叠纪大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海洋生物的灭绝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 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 消失。
第四纪地层、覆盖物介绍
![第四纪地层、覆盖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a1ba3f10661ed9ad51f39c.png)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沉积物的岩石性质及地质年龄。
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极广,除岩石裸露的陡峻山坡外,全球几乎到处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第四纪沉积物形成较晚,大多未胶结,保存比较完整。
第四纪沉积主要有冰川沉积、河流沉积、湖相沉积、风成沉积、洞穴沉积和海相沉积等。
其次为冰水沉积、残积、坡积、洪积、生物沉积和火山沉积等。
第四纪覆盖物是指第四纪元沉积下来的东西。
第四纪沉积富集了各种砂矿、盐湖化学沉积、泥炭和少量褐煤。
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稀有金属多来自滨海和河流沉积中的第四纪砂矿,如沙金矿、钴镍铬砂矿、锡钨砂矿、金刚石砂矿等。
中国盐湖中锂和硼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没有第四系覆盖物,应该是第四纪覆盖物。
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始于距今175万年。
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阶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结束、气候转暖为标志,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后。
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
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哺乳动物在第四纪期间的进化主要表现在属种而不是大的类别更新上。
第四纪前一阶段——更新世早期哺乳类仍以偶蹄类、长鼻类与新食肉类等的繁盛、发展为特征,与第三纪的区别在于出现了真象、真马、真牛。
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的一些类别和不少属种相继衰亡或灭绝。
到了第四纪的后一阶段——全新世,哺乳动物的面貌已和现代基本一致。
大量的化石资料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与最早的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石器。
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劳动使人类根本区别于其它一切动物,劳动创造了人类。
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人能直立行走。
从古猿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的时间,一般认为至少在1000?万年以前。
第四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仍以双壳类、腹足类、小型有孔虫、六射珊瑚等占主要地位。
陆生无脊椎动物仍以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为主。
其它脊椎动物中真骨鱼类和鸟类继续繁盛,两栖类和爬行类变化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30
60 m
INQUA -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
第四纪黄土-古土壤
S4 L5
S5 L9
L15
(photo by An Z. S.)
A. 颜色
沉积物颜色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某个地区露头 主要受时间和风化作用因素的影响时,随着风化程 度的加深,颜色的深浅具有时代意义(颜色深— 时代老,颜色浅—时代新)。
1)冰期、间冰期地层的划分
通常根据地貌和沉积物之间变化的关系来划分。例如:利用冰川谷 中的谷中谷地貌、 冰水沉积物的排列与破坏情况以及不同地貌单元 中沉积物的特征划分地层。 以沉积物、生物化石为主要证据,地貌为主要的引证。
(2) 气候地层学原则
2)干、湿气候地层的划分
A、植物化石
– 草本植物:代表干旱气候 – 木本植物:代表潮湿、温暖气候
地层的基本知识
地层
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 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
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 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 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地层的基本知识
地层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是划分地质 年代的基础。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地层的基本知识
– 岩性:主要为石灰岩角砾与砂土交替沉积,夹 砂砾与石钟乳层,堆积物厚40多米。剖面共分 17层,周口店组指1-13层。
– 哺乳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中国猿人-肿骨鹿 动物群)。
– 时代: 23-46万年,中更新世中晚期,属布容正 极性时。
1 华北区(1)生物地层
②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 )
1958年,贾兰坡根据解放后获得的新化石和对地层的 观察,将其合并为三部分:
(2)研究第四纪地层的特殊性
– 短距离内岩相变化大(陆相地层,未固结), 不同时代的地层直接接触
– 第四纪时期的时间很短,动、植物的演化的特 征不明显,缺乏老地层中的标准化石
第四纪地层
1.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2. 第四纪下限 3. 第四纪分期方案 4. 中国的第四纪地层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三、第四纪分期方案
划分依据
按照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原则来划分。
• 生物地层学原则应理解为包括海、陆相生物地层。 • 古气候地层学则以暖冷气候旋回为原则。
INQUA,1932
全新统(Q4) 上更新统(Q3)
中更新统(Q2) 下更新统(Q1)
冰后期 大理冰期
庐山—大理间冰期 庐山冰期
大姑—庐山间冰期 大姑冰期
上部(C组):1-3层,即洞顶崩塌的巨大的灰岩块以上部分。 中部(B组):4-10层,包括上、下文化层和最底部的灰烬
层。 下部(A组):11-13层。
1978年,杨子庚等将沉积物特点归纳为4点:片流为 主、下部有线状水流、物源为近源、崩塌具阶段 性。
C组
中
国
猿
人 化
B组
石
产
地
南
北
剖
面
(
据
贾
兰 坡
A组
• ②地层对比:
– 是对不同地区不同剖面或同一地区不同剖面进 行同时性研究,将研究区地层与其它地区研究 程度较深的标准剖面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出不 同剖面同一时期的地层来
地层研究的结晶
为什么要研究第四纪地层
(1)研究第四纪地层的重要性
– 地层是所有地质学科必须首先和重点研究的对 象,第四纪地质学也不例外。与第四纪有关的 科研和实践活动都应以地层研究作为基础。
鄱阳—大姑间冰期 鄱阳冰期
存在的问题:
• 1、并列的统的时间尺度相差很大。 • 2、无年代学数据。 • 3、未反映气候的多波动性。 • 4、仅反映了Q/N下限为0.7~0.8 MaBP的冰期方
案。 – 以上是方案固有的和以后研究进展反映出的种种不
足。在新方案提出之前对这一个国际方案还应有所 了解。
亚利桑那纪念谷的红色风化岩
B. 砾石的风化程度
同一岩性或岩性相似的砾石 风化程度(百分比)或砾石 风化圈(皮)厚度的平均值 与标准差,可作为地层划分 依据
C. 重矿物风化系数(K)
• 重矿物主要指相对密度>2.9的矿物, 其各自百分含量的变化可反映 沉积物重矿物组合的总体风化程度。K值越大,重矿物组合风化程度越 高。
)
1 华北区(1)生物地层
③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Q3)
– 地点:代表性剖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乌审旗。 – 岩性:为一套湖相灰黄色砂质粘土夹风成砂,自下而
【第四纪综合-多重地层划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岩石学方法、地貌法 建立起局部地区的有效层序,再利用生物地层法 和古气候学法,并参考古人类/考古学成果,较准 确地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地质年代以及与其它地区 地层的对比关系。
【第四纪综合-多重地层划分方法】
第四纪年代学方法,应该而且只有同前述各种方 法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纪历史的研究 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年代学资料,才能使第四纪地 质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更为精确和可靠。
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
• 内容
–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 – 第四纪年代学 –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及其研究 – 第四纪生物界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 人类的出现与演化阶段
– 第四纪地层及阶段划分
思考题
• 名词
– 同期异相,全新世,泥河湾组,周口店组
• 简述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 了解我国第四纪划分方案 • 了解我国黄土-古土壤划分方案
岩石地层单位:
宇(Eonothem) 界(Erothem) 系(System) 统(Series) 阶(Stage)
时间地层单位:
宙(Eon) 代(Era) 纪(Period) 世(Epoch) 期(Age)
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
• ①地层划分:
– 是对同一条剖面或同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异时 性分析和综合研究,划分出不同的时段来
1 局部地层层序(相对顺序)的拟定
2 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1)生物地层学原则 (2)气候地层学原则 (3)地貌学方法 (4)岩石学方法 (5)年代学方法 (6)古人类及历史考古法
1 局部地层层序(相对顺序)的拟定
A.接触关系
– 切割关系
2
11
– 掩埋关系
2‘
– 过渡关系
同期异相:同一时代地层包括若干的不同沉积物成因类型 同相异期:一种沉积物成因类型划分在不同时代地层中
(2) 气候地层学原则
• 第四纪全球性气候波动的重要特征是冷暖、干湿的
多节奏性变化。这种气候的波动可以引起动植物群 的迁徙和古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因此利用气候标 志划分第四纪地层,既可行又可信。可以利用反映 气候特征的一切标志。
– 1)冰期、间冰期地层的划分
– 2)干、湿气候地层的划分
(2) 气候地层学原则
B、沉积物
– 风成黄土:干旱气候 – 红土风化壳、石钟乳、冲积层:潮湿气候
C、化学元素
– CaCO3含量的变化: 含量高代表气候干旱,低代表潮湿;
– SiO2/Al2O3比值: 比值越小,越湿热。
(3)地貌学方法
• 地貌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形成一系列 层状地貌,利用分布于这些不同高程地貌 面的沉积物,可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 具体方法可利用新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及历史 考古资料等,同时结合测年资料。
文化地层的年代学研究
1
2
3
【第四纪综合-多重地层划分方法】
第四纪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重大变化事件,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进 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时,应综合考虑各 种事件的证据,以岩性记录为基础,以各种年 代学方法为必要条件,以气候、古环境与古生 物事件作为补充来进行。
刘东生, 刘敏厚, et al. (1962). "气候标志及中国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中国第四系的划分
上 Upper
黑垆土 黄土L1-S1
中 “Ionian”
0.78
Calabrian Qp1 下
2.588
Gelasian Piacenzian
0.0117 0.12619 Nhomakorabea0.781
1.806
103 2.588
B. 地貌高低:适用于河谷区、海湖岸、山前洪积区,
通过确定各种阶地类型及高程。
2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1) 生物地层学原则 • 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间断性来划分对比第
四纪地层。难点在于难于找到一定数量的有鉴定 价值的化石。 • 方法:
– 利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 – 利用哺乳动物群(组合)而不是“标准化石”。 – 残余种、更新世特有种与现生种的百分比。 – 古人类。
(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地 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一个纪(系) 处于新近纪(系)和古近纪(系)之上;
(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Gelasian 阶的底部,对应MIS103,其年代为2.588 Ma;
(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位于 Gelasian阶的底部;
(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 (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更新世界限 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里阶 (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第二个阶。
二,狭义的泥河湾组指不整合面之上部分,称之为上(黄) 泥河湾,以黄褐色砂砾及砂质粘土为主,含泥河湾动物 群;下(绿)泥河湾以灰绿色砂质粘土、粘土夹泥灰岩为 主,含东窑子头动物群。 – 汾渭谷地三门组与泥河湾组情况大体类似(黄三门、绿三 门)。
1 华北区(1)生物地层
②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
–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中国猿人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