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非官方行为体对中国文化外交的迎新爱国及局限
当代非官方行为体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及局限曹鹏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以近年来我国非官方行为体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团体、教学机构、等几个方面作出阐述,并对中国的非官方行为体发展对外交流的局限性作出分析。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对如何通过非官方行为体发展文化外交提供更加广泛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一、中国民间外交1.中国民间外交的定位。
中国民间外交的使命概括起来就是:以世界各国人民为对象广泛交友,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关系奠定基础。
民间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2.民间外交的构成。
民间外交的基础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
当前,我国民间外交已经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架构,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学术、民族、环境、城市联谊等众多领域。
其特点是:领域广,形式多,影响深。
3.民间外交的作用。
第一,具有推进国家关系发展、增进人民友谊的良好作用。
第二,具有不同层次政府的代偿作用,民间组织主要面向社会大众,可以填补官方外交在社会基层方面的一些空白。
第三,具有消除民间对立情绪的作用。
二、各种形式的非官方行为体在中国文化外交中发挥的作用1.文化组织在中国文化外交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也更加迫切和重要。
为适应新时期外交需要,民间文化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中国文化外交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民间文化组织在对外交流中,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民间交流与对话活动,形式多样。
成绩斐然,为我国对外民间交往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民间组织中国国际交流组织为例。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简称交流协会)成立于1981年9月,以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本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目的,对外积极而广泛地开展民间交流与对话活动。
它是一个群众组织,是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外交思路——文化外交
70年代的“乒乓”外交是体现中国气魄的具有神奇色 彩的外交行动。就在这“小球推动大球”的行动后, 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正式建交。
中国儒家文化
孔 子 学 院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况空前, 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法文化交流
法兰西之夜 ——艺术的交流
崛起中的中国所遭遇的外交困境
“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领土主权问 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一些分裂势力也在以所谓的文化信仰对 外宣传作祟。 “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开始被“G-2”取代,中国国 内舆论似乎也总怀疑中国剧烈上升。 同时中国又在经历着大国成长的烦恼。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 对中国的赞誉似乎突然间消失了,中国不仅面临着传统强国的 打压,同时也突然遭遇传统友好邻国的猜疑。
拉斯维加斯 - Las Vegas
不 夜 城
பைடு நூலகம்其他国家的都市文化
纽约 New York
灯 海
迪拜 Duba
文 化 都 市
巴黎 Paris
浪 漫 花 都
课题:
中国外交新思路——文化外交
1.生活中的外国文化流行、渗透与影响 2.对外国文化与外交结合的思考与探析 3.中国近年来的外交状况与文化状况 4.中国外交新思路——文化外交
专题:3.中国外交思路探析
课题:
中国外交新思路——文化外交
小组成员:
陈建月、陈淑婷、冯何燕、高易峰、 和妍、黄文如、彭玉佩、谢漫莎
12级市场营销一班第3小组
课题:
中国外交新思路——文化外交
结论: 面对世界各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建立以 及文化渗透,我国需要构建起本国的 文化外交政策。
课题:
中国外交新思路——文化外交
文化因素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和对策
ABSTRACTBeing a studying area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the concept of narrow sense of culture is “spirit production of human being social group which was created during a long period of social practice”. Culture element is a invisible “soft power”, it can be advantageous to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also be one of reason that cause conflict. So the culture element is exerting an imperceptible influence to foreign affairs and behavior. Especially after the Cold War, culture has become “the Fourth Mainstay” as same 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independen tly. That is “Culture Power”. This article has studied from the influencing of culture in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gave the countermeasure of foreign policy of our country.In the globalization time of today, the “soft power”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irst, culture is one of basic element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powerful country always has great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Second, the conscious and religion element in the culture concept can influence the leader of the country. The third, culture is an very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destination and the biggest benefit of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e element is also the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d the method of political understanding. .After the Cold War, there were several international theories which are studying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Diplomatists always believe that if you want to study the diplomatic policy of the big country, you must contact with its traditional politics, value senses and even the culture. In the somewhat peaceful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 the sense of “worry people and country” means we must protect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keep independence. The traditional se nse of “harmony is precious” lead our Chinese government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overeignty and independence of ourselves, but also the peace of the whole world. The diplomatic sense of “seek same and keep difference will help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nd benefit the peace and stable of the world. At the time that it has great change, the “strategy idea” make our Chinese diplomatic policy reachthe principle, flexibility and reality unify dialectically. There are also the elements of repelling to hegemony and sympathizing to weak country. Our opinion is that solve the problems on the base of equal and respecting each other.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 can learn tha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strategy of contemporary diplomacy of China is active, deep and obvious. As a great power in political issues, China has set up the image of a responsible great power, proper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countries with harmony coexistences with the border countries.Com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with constant changes of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ramework of the world, it is a very realistic problem in this turbulence how to give play to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on diplomacy policy and obtain wider spac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harmonious world. After deep analysis, the author points out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ural strength, intensify cultural independence, actively improve the national coherence in the cultural globalization, create the new traditional culture, refer excellent cultures, integrate the varied cultures, form own voice, striving to make Chinese culture into mainstream cultures of the world and build a multiple world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when China makes diplomacy policy. Meanwhile, we should make carrying on Chinese culture and extending cultural exchanges as the main content of diplomacy of China in the peaceful situation.In a word,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of the world, China need shoulder great responsibilities. We should deeply excavate the soul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five thousand years, make correct diplomacy policies and create a peacefu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Reform & Opening-up of China.Key Words:culture element; soft Power ; harmony world目录前言 (1)第一章文化的概念 (2)第一节文化的内涵 (2)第二节文化与国际政治的相关性 (3)第三节国际政治理论中对文化因素的关注 (6)第二章影响我国外交政策的文化因素 (10)第一节“忧国忧民”意识与国家主权和独立 (10)第二节“以和为贵”与国际和平 (12)第三节“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 (13)第四节“谋略思想”与灵活务实 (14)第五节“兼相爱,交相利”与反对霸权主义 (16)第三章文化因素影响下的中国外交现状 (18)第一节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 (18)第二节曲折发展的中西关系 (19)第三节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 (20)第四章发挥文化优势,推进中国外交实践 (22)第一节重视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主,积极在文化 (22)全球化中提高民族凝聚力 (22)第二节创新传统文化,借鉴优秀文化, (24)努力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24)第三节整合多元文化,形成自己的声音,从文化的角度建立多极世界 (25)第四节弘扬中国文化,扩大文化交流,将是和平环境下的中国外交内容 (26)结束语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第一篇: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摘要]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却属于贸易弱国,存在着贸易逆差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企业缺少国际竞争力、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的折扣度高等。
为使我国文化产品能够/走出去,政府应加大对文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国外市场,有选择、有重点地出口我国文化产品。
[关键词]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出口;电影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统计局资料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是指,按照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常住活动单位生产过程中产出超过这一过程中间投入的价值。
按活动性质的不同,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可分为三类:文化产品制造单位、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和文化服务提供单位。
)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
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
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04-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近5个百分点;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
分单位类型看,2010年文化产品制造单位实现增加值4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实现增加值638亿元,增长22.2%;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实现增加值5937亿元,增长27.9%。
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81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如何展开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如何展开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外交互动。
以下为古代中国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分为陆路和海路。
陆路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今西安),途径甘肃、新疆等地,连接中亚、西亚,直至欧洲;海路丝绸之路则以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为起点,通过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抵达非洲和欧洲。
2.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技术传入西方,同时也吸收了印度的佛教、波斯的天文学和数学等文化成果。
3.丝绸之路上的外交活动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
例如,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新丝绸之路,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此外,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了唐朝与印度的外交交流。
4.古代中国的外交制度古代中国实行朝贡体系,以天朝上国自居,与周边国家建立宗藩关系。
各国使节来华,需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
外交使节通常通过运河、陆路等方式前往首都(如长安、洛阳、北京等),向皇帝朝贡,并进行双边会谈。
5.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往来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往来,如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展示了中国的富强和文明,加强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此外,外国使者如马可·波罗、忽必烈等来华,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6.古代中国的文化输出古代中国通过外交使节、商人、学者等途径,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文化。
如汉朝时期,朝鲜、日本等国家派遣使节来华学习,带回汉字、儒家文化等;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引入中国。
7.古代中国的文化吸收古代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外交的作用和贡献分析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外交的作用和贡献分析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中国一直全面推动文化之间的交流,旨在借助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围内传递中国价值观念和提升中国形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已经逐渐从“闭塞、落后”变成“开放、先进”。
中国文化自然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和贡献凸显无疑。
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涵盖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世人耳熟能详的中华文化元素有“古琴、茶道、太极拳、中医药”等等,这些特殊的文化元素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然而,作为整合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世界文化产业中仍处于一个低层次。
文化外交的出现使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推广。
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文化讲座、艺术展览、音乐会、电影展映、书法展、春晚等活动,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全面、深入、客观地认识并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文化外交成为了中国形象的重要突破口,为民族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渠道。
通过艺术、科技交流、合作,中国文化得以越趋成熟,民族形象也随之得以不断完善。
在国际社会上,中国越来越多地展现出了自己的文化魅力。
从古籍古币、高古文物到钟表、茶底、云门雕、青花瓷等,这些中华文化元素传递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崇高的精神,逐渐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
文化外交还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公正、积极和进步性,它可以传达中国的准确信息,实现国家形象的“全景式展现”。
举个例子,中韩文化的融合在世界文化经济格局中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这一融合不仅能够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文化外交也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的随处可见,使西方国家有了新的认知和展望。
文化外交通过涉外交往和引介活动的开展让中国文化具有了更广阔、更深远的發展前景。
它能够让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的趣味性、艺术性、哲学性和科学性等元素,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
中美文化交流与对策
中美文化交流与对策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中国也张开了热情的双臂来迎接世界。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的大国,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外来文化的入侵,是全盘接收,还是全盘否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欲作此篇论文与大家一起探讨,如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再好不过了。
关键词:中美文化、交流、对策正文:什么是文化交流及中美文化交流?我们要了解文化的特定含义。
“文化”的定义一直都是社会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显然,在这里定义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要点,作者则采用广义上的那种定义,则文化交流就是包括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流,那么中美文化交流就是跨越中国和美国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流。
中美文化有什么特殊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的文明古国。
再来看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也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
除了时间的差异,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那么这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还存在哪些差异呢?显然在文化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实,中国和美国在某些文化上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美文化的交流,使我们国家在这交流中不处于被动状态下,我们首先要对中美的整体文化内涵,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做出以下两点基本的了解。
一、美国的“霸权主义”与中国的“以和为贵”“先生,太平洋才是我们的天然边界”,对,美国是一个霸权主义思想极为严重的一个国家。
而且美国霸权主义往往打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口号,但是表里不一,总是扰乱世界安宁,更可悲的是不少国家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争先恐后地拜服于美国的淫威之下,成为受制于美国霸权主义的爪牙。
美国整个民族强调以自我主义为中心,不顾他国利益,强权侵略他国。
这一点从美国最近十几年所涉及的局部战争中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浅谈中国外交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外交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发展文化外交,同时文化外交的开展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与历史实践文化外交是为了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文化外交正是文化成果之一。
文化外交实践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不会忘记两汉时张骞、班超出西域,开辟了陆路的“丝绸之路”的创举,在海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沟通了海上文化与贸易交流,近代历史上梅兰芳的赴美京剧演出,为中美外交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1972 年的“乒乓外交”堪称中国文化外交的经典。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影响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热”,突出表现在“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二个方面。
截至2006 年9 月中国已在4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 所孔子学院来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
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己任,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成功实践近年来,从改善自身形象、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出发,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经验,不断探索自己的文化外交战略。
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的文化外交模式还很不完善,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化展示、语言推广和文化交流方面成效显著。
(一)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文化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外交形式,是国家根据对外关系的整体工作格局与部署,在双边国家约定的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以文化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手段来开展的国家公关活动。
“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是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展示与沟通”的标志性活动。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间文化外交的历程与评析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加强媒体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是指中国和 日本之间开展的以媒体为主要对象的 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 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电影制作等方 面的合作与交流,旨在加强两国媒体 之间的合作和促进信息交流。
要点三
成果与影响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对于加强两 国媒体之间的合作和增进信息交流具 有积极意义。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提 高两国媒体的专业水平和相互了解, 还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 的机会和平台。
发展阶段:1990-2000年
总结词:多元化发展、深度 交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日本经 济的高度发展,中日文化外 交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国之 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呈现出多 元化和深度化的趋势。
1992年,中日两国政府共同 设立了“中日文化交流推进 委员会”,旨在加强两国间 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日文化外交逐渐涵盖了艺 术、文学、教育、学术、体 育等多个领域,双方的文化 交流活动逐渐丰富多样,包 括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学 术研讨、体育比赛等。
VS
教育交流
中日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 化。例如,中国多所高校与日本著名高校 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增进两国青年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媒体合作与报道
媒体合作
中日两国在新闻、影视等领域的媒体合作不断加强,为两国间的友好交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例如, 中国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的合作项目,共同制作纪录片并开展新闻报道方面的合作,增进了 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是展示两国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平台。自建交以来,中日两国在艺术展览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在中国举办的“日本美术展”和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美术展”,都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
我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与战略思维
我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与战略思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培养和运用文化力量,引导国际社会正确看待和对待我国的振兴,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对外影响力,实现软硬国力均衡发展,成为日益紧迫的重大课题。
我国应重视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研究,明晰文化外交的战略思维,使文化外交成为强国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一、开展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当今国际社会,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文化因素的作用日渐增强。
文化不仅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文化被称为是国家的软实力或者软力量,其实它的作用一点也不软,它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
国家的硬实力只能让人怕你,而文化软实力却让人服你;硬实力施以力,软实力施以德,而在国际竞争中,只有仁者才无敌,才能攻心为上、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此,开展文化外交是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意义如下。
1.综合国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军事等物质形态硬力量,也包括文化、科技、制度等意识形态软力量。
一国发展模式的优劣、执政能力的强弱、治理效率和安全系数的高低、民族文化感召力和竞争力的大小、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如何,是衡量软国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国家在国际上的人心向背,决定着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成本和效益。
世界发展史上既有重视和善用软力量,国家振兴事半功倍的经验;也有忽略和轻视软力量,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解体的教训。
大力加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国力建设和以文化外交为重要途径的软国力运用,能给国家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量。
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外增强国家的亲和力与影响力,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实现文明对话和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软力量发展滞后和薄弱,会制约综合国力的全面发展,制约国际环境的根本改善,使我们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成本倍增,效益倍减。
2.确保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强劲,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及对国际体系和利益格局的冲击力与日俱增。
加强我国文化外交的有效路径分析
这不是孤立钻故 纸堆 , 也不是去简单照搬 , 更不是去粗暴的砍 伐 , 是去细心的寻找 , 而 在继承 中创 新 , 让传 统文化的价值 在 新时代的文化激荡中爆发绚丽的光芒” 比如 , 。 昭君 文化是 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 资源 , 昭君 文化作为东方人 类的 将 和平女神与西方世界的 自由女 神呼应和对话 , 开发 昭君 文化
・
1 ・ 4
政 治 ・ 律 法
加 强 我 国 文 化 外 交 的 有 效 路 径 分 析
孙红霞 陈海 燕 ( 东教 育 学 院 政 治 与社 会 发 展 系 , 山 山东 济 南 2 0 1 ) 50 3
摘 要: 在现代 的国际关系中, 文化外交在现代 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政 治、 经济和军事等对外交往手 段难 以达到 的作用 。我 国已经意识到 文化 外交 的重要作用并取 得 了重大成就 , 但仍需进 一步研究有效的路径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文化外交: 从外 交的 角 度 建 立 和 塑造 我 国 的 民族 文 化 , 大文 化 外 交 的 软权 力 资 源 ; 一 步加 大文 化 外 交 力度 , 导 多 层 次 的文 化 外 交 , 强我 国文 扩 进 倡 增 化的影响力和辐 射力; 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 , 提高我 国的综合 国力 ; 注重借鉴和创新, 加强我国文化外交理论的研 究等。 关键词 : 文化外交 ; 软权 力资源 ; 多层次 ; 理论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8 D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87 2 0 )6— 1 0 17 —64 (0 9 0 0 4— 2
较薄史的 “ 开
源头上去发掘传统文化 的资源性价值 , 汲取其中无穷的智慧 。
渠道、 新形式 , 倡导多层次的文化外交。 第一 , 持发展官方文化外 交。官方文化 交流在文 化外 坚 交中处于主 导地位。首先要发挥首脑外交的示范作用 。国家 首脑和政府官 员作为公共外交 的先 行者 , 以通过一 系列外 可 交活动 展现 中华民族 精神 、 展示个人魅 力, 提升外 国公众对其 本人和中国国家 的浓厚 兴趣 和 良好 印象 。 【 其次 , 4 政府 需要 保持文化外交机构的相对 稳定。中国应吸取美 国的经验 , 通 过立法程序 建构 由官方和民 间共同参与 、 稳定的文化 外交机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化外交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核心的作用莫过于促进国家国际威望的树立。
文化外交寻求的是表现和广播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推进高国家的整体外交运作。
因此,文化外交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赢得巨大回报的外交努力。
在文化外交上,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
本文中,笔者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国文化外交的整体水平。
一、中国文化外交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自主创新能力弱、复制性强中国自打入国际市场,为了增加实力站稳脚步就大力发展经济,开始模仿国外文化,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国外民众眼里也就少了那么点新鲜感和独特的魅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占到全球19%,但实际占到的版权贸易仅5:1。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虽提升了,自己国家创造的东西少之可怜,长此已久文化产业领域“小、弱、散”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明显。
所以“为他人做嫁衣”的“纽扣现状”就要不断创新。
2、文化安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虽曾经吸引和影响过许许多多的国家。
但在当时时期中国没有重视发展其中国文化,反之,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像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等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并认同。
而自己国家的文化却被忽视了。
照此下去中国文化就会被西方所统领,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重新制定国家文化战略。
构建一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与西方文化力量进行抗衡,打破西方文化深入影响中国这一现状。
中国现在不仅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而且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中国文化深入推广让国外民众提到中国不仅仅只限于知晓“龙、孔子”这些概念。
还要了解到其内涵。
3、资金短缺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文化产业举足轻重,只要把经济发展好祖国就强大了。
浅析中国文化外交相关问题
浅析中国文化外交相关问题作者:陈晨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7期摘要:“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成为影响国家外交的核心因素。
以文化为内容和手段的文化外交以其柔性特质从外交舞台的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外交不仅成为一国对内团结、整合力量的凝聚剂,更是国家推行对外政策、塑造正面国际形象的“公关工程”。
在这个文化兴国的时代,文化外交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文化外交作为特色大国外交的助推器,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更为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争取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为化解国家争端提供了外交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外交;中国文化外交;特性;主要形式“文化外交”一词最早见诸于 1934 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
”[1]这个概念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一词是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特纳在其为规划战后美国对外文化关系而起草的备忘录中提出来的,但特纳当时并没有给予文化外交这个崭新的概念以确切的定义。
一、文化外交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外交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分歧。
一种观点是从文化先行、文化服务于政治的意义上把握文化外交,前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则从实践的角度对文化外交进行定义:文化外交是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和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的公关活动。
他还指出,某项活动是否属于文化外交的范畴,可以用四条标准衡量:一、是否具有明确的外交目的;二、实施主体是否是官方或受其支持与鼓励;三、是否在特殊的时间针对特殊的对象;四、是否通过文化表现形式开展的公关活动。
[2]另一种观点是从政治先行、文化是目的意义上把握文化外交。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卡明斯教授认为,文化外交是指国家及其人民之间的观念、信息、艺术以及文化的其他方面的交流,以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外交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外交的影响【内容提要】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行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政策实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具体而言,传统文化的非宗教性质有助于保持中国外交的非扩张性;力求稳定、讲求秩序的保守性使中国更易于选择融入战略、维护现有国际秩序;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令中国外交体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道德本位的政治权力意识则赋予中国外交以自律性和理想主义风格,为中国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这一角色注入了内在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外交/影响一引言及综述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传统文化如何影响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政策实践?回溯传统文化渊源、解读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精英人物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对于全面理解、正确判断一国的外交战略、政策走向无疑具有某种启示作用,从而构成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美国学者麦哲(Michael J. Mazarr)认为,“文化,是当前研究著作中最时髦的概念。
最近发表的大量论文、著作都指出,文化是驱使民族国家、其他机构团体乃至个人采取行动和自组动作的基本动力。
许多著作还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意识到这一研究路线的重要意义。
例如,王缉思指出,“外交行为受领导人思想意识的支配,而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不仅是在对外部环境长期做出反应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本国家、本民族的政治之化、观念形态的反映。
国际政治包含着不同国家利益的协调与冲突,也充满着不同思想原则的相互撞击。
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政策,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以至广义上的文化来进行考察"。
另外,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建国后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
这些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和合文化、中庸之道、重义轻利等思想构成了中国外交"和平共处"、“和平崛起”的文化根源,并强调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和平外交传统,其主要针对的目标是“中国威胁论”。
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解决方案
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解决方案引言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增进了解和共融的重要途径,确保和谐发展的关键。
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念,因此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差异和冲突。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因为历史、地理、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的。
中西方文化有着迥异的价值观念、习俗、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因为理解不足而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沟通方式上,中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人对语言和肢体语言的使用习惯、表达方式、逻辑思维等都存在差异。
此外,在国际商务、外交、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中,文化差异也经常带来挑战。
因此,为了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差异一:价值观念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竞争、快乐等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家庭、孝道、尊敬长辈、传统习俗等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这些差异在文化交流中经常导致理解上的困境。
例如,一个西方人可能认为强调个人利益和自由是理所当然的,而一个中国人可能会更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解决方案一:理解对方的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交流中,了解、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核心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互相学习和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并尽量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差异。
解决方案二:平等对待和相互尊重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尊重彼此的差异。
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差异二:沟通方式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语言和肢体语言的使用方式、表达方式以及逻辑思维方式都存在着差异。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 中外互鉴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丁家齐丁家成/文中华文化向海外的传播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
在历史上,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
中华文化不但在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中得以发展,同时也接受了亚洲中部的牧民文化传统,波斯的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阿拉伯的文化以及欧洲的文化因素,使其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始终生机勃勃。
古代的丝路,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
现在的海上和陆上丝绸带更是为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国内文化的发展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故宫、赵州桥、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学习汉语,吃中国各地美食等习俗在国外都很受欢迎,包括中华民族早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都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和重视。
国内最近一段时间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以出版的书籍和电影为先导,一大批国内优秀电影在国外收到欢迎,精品图书畅销海外,中国武术、中国茶文化和中国戏曲、舞蹈等都在国际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断的传播。
文化交流包括建构民族形象、传递文化符号,这对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就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看,中华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尚不明显,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1]。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当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资源、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仍然十分有限,在对外的宣传方式上较为僵化,在内容上也较为单调。
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1.1 缺少整体的内容设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和影视书籍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文化赤字”现象,人们对中国文化意象的认识出现了不同水平的差距[2]。
中华文化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整体,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要根据民族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才能充分的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中国文化外交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文化外交成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报告将从我国文化外交的背景、实践、成果和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背景1.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已从经济实力转向文化软实力。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
2. 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需要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与合作。
3.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需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加强文化外交,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实践1. 文化交流与合作(1)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如“欢乐春节”、“文化中国·海外行”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推动国际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等文化交流项目。
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加强文化机构间的合作。
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文化交流。
2. 文化产品输出(1)影视作品输出。
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2)图书出版。
推动我国优秀图书“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
(3)文化创意产品。
如中国风服饰、工艺品等,传播中国文化。
3. 文化人才交流(1)选派留学生。
鼓励优秀青年到国外学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2)举办国际文化论坛。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成果1. 提升国家形象通过文化外交,我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形象。
2. 促进国际友谊与合作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国际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跨文化交际现状与思考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3、研究团队建设不够健全: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些专业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团队,但总体上仍存在人才匮乏、团队建设不够健全的问题。这限制了研究的深 度和广度,影响了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4、缺乏实践应用:尽管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商业和教育等领域,但总体 上仍存在实践应用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的衔接不够紧 密,或者是因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够强。
在研究内容方面,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交际理论:主要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原则、框架和方法论 等问题。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2、跨文化语言交际:主要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涉及语言交际、言语 行为、语用学等领域。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3、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主要研究非语言交际行为,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服饰、空间利用等。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4、跨文化商务交际:主要研究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包括国际商 务谈判、商务礼仪、营销策略等。
一、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5、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关系:主要探讨跨文化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包括 外交关系、国际合作与竞争等。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二、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困境
四、思考与展望
四、思考与展望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 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4、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未来,我们需要进 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实践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
中国文化外交的现实困境、战略机遇及其思考
中国文化外交的现实困境、战略机遇及其思
考
1现在的中国文化外交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中国文化外交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首先,国际国内印象的不一致。
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多领域改革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世界强国。
但也有一些外部舆论认为,中国不像美国或欧盟那样关注言论自由、人权和民主。
另外,多元文化沟通困难也是目前中国文化外交面临的困境之一。
中国涉外活动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
但由于文化差异,中外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许多误解和障碍,使得文化交流不能完全顺利进行。
2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机遇
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正为中国文化外交带来了新的机遇。
尽管看在外界眼中,中国有其自身文化特点,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中国也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可以向世界大家庭忠实地介绍中国的文化。
其二,丰富的文艺表现形式也可以激发外界同中国文化的兴趣。
中国不仅拥有声色风情多变的传统艺术,还有不断创新的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民众,使他们体验到中国文化浓郁多彩的魅力。
3思考中国文化外交
中国文化外交工作要让外人对中国有一种良好的认识,尊重和认同,这正是中国文化外交努力的方向。
即便国际国内形象的不一致以及文化沟通的困难等困境,也不应让中国外交陷入瘫痪。
无论是增强国际民众的文化自信,还是推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国都可以运用互联网、电视媒体、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手段,开展健康、积极、富有吸引力的中国文化外交,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华文明古老、悠久的精神内涵和现实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文化外交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核心的作用莫过于促进国家国际威望的树立。
文化外交寻求的是表现和广播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推进高国家的整体外交运作。
因此,文化外交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赢得巨大回报的外交努力。
在文化外交上,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
本文中,笔者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国文化外交的整体水平。
一、中国文化外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自主创新能力弱、复制性强
中国自打入国际市场,为了增加实力站稳脚步就大力发展经济,开始模仿国外文化,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国外民众眼里也就少了那么点新鲜感和独特的魅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占到全球19%,但实际占到的版权贸易仅5:1。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虽提升了,自己国家创造的东西少之可怜,长此已久文化产业领域“小、弱、散”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明显。
所以“为他人做嫁衣”的“纽扣现状”就要不断创新。
2、文化安全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虽曾经吸引和影响过许许多多的国家。
但在当时时期中国没有重视发展其中国文化,反之,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像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等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并认同。
而自己国家的文化却被忽视了。
照此下去中国文化就会被西方所统领,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重新制定国家文化战略。
构建一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与西方文化力量进行抗衡,打破西方文化深入影响中国这一现状。
中国现在不仅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而且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中国文化深入推广让国外民众提到中国不仅仅只限于知晓“龙、孔子”这些概念。
还要了解到其内涵。
3、资金短缺
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文化产业举足轻重,只要把经济发展好祖国就强大了。
所以好多单位包括政府都没有积极的投入资金,导致资金的不畅通、文化产业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中国外交文化的重要性
“英语”为什么成为国际语言,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的文化产业相对薄弱。
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外交文化的发展,懂得为自己国家争取话语权,为其称霸世界。
因此中国想要强大自己、独立站起来就要重视发展中国自己特有的文化,积极的利用这些为自己国家争取话语权。
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奠定基础。
外交文化发展好了,某种意义上也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文化外交的对策分析
实现和平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容易。
1、加强国际多边文化交往
传统上的中国外交文化中国国民是没办法参与的那是只有政治
精英人物和专业外交团队才有权利,但随着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用参加人民也会慢慢了解外交的知识及一些常识,再涉及到这些外交文化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2、充实丰富文化外交的内容
像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它不仅仅吸引了中国人民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中国的文化却相反,例如传统的京剧、昆曲、武术、书法等非物质文化和民间的年画、剪纸、编织艺术等物质文化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带来一定的效应,失去了它应该具有的长远生命力。
易言之,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决定文化外交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们在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性的外交文化外,同时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让她有了特点失了时间,那同样会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3、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通过当今国际社会状况来看,不难看出中国的外交文化是政府对政府的,它失去了民间文化带来的效应,所有现在实施的文化重点文化攻关是把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置于文化外交发展
的优先地位。
针对这些国家民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和乐见方式,积极建构政府—政府、政府—民间、民间—民间的文化交流
渠道,增强与它们的交流互动,多方式、多维度地推销自己,积极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文明进步的成就,及为建设和谐世界所做的巨大贡献,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从而在国际社会真正树立起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一个和平崛起、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大国,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地做出调整,重建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文化外交的实力。
我国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我国的五千年文明传统传播到世界,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国外民众只有了解了才会接受并无意识帮助宣传。
通俗的来说一般女性所用的化妆品,她不了解前是不会贸然使用,等了解过后用了不错,亲戚、朋友、同事问起她还会很高兴的给你一一介绍它的作用、好处等。
同理可知,中国文化发展的好实际上也是给中国在国际发展道路上消除了一些障碍。
因此,加强对外文化工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需要既重视战略规划,又重视战术组织、不断推进跨文化传播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加强国际多边文化交往、充实丰富文化外交的内容、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坚持把求真务实精神贯穿于对外文化交流的各个环节。
争取在法律、政策和资金投入上支持鼓励更多的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舞台,取得与五千年文明相称的国际地位,共同建构起当今中国和平、和谐、庄严的国际威望,最终实现中国文明复兴的和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殿军.论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赵景芳著.美国战略文化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第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