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评价原理与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和方法
系 统
实施精准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田间调查点数量与调查点设置
调查点数量
全
国
耕
调查点定位
地
资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调查点数量
取样点数量设置原则:点位图转换成分布图后能真实地反应
全 国
耕地地力的变化。从满足这个条件出发,取样点越少越好。
耕
地
➢ 耕地地力调查:东部地区2000-3000亩、中部地区3000-50000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与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和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基本原理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
全
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 国
用于一定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
耕 地
产能力。
资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
据。根据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为评价单元 国
获取数据:
耕 地
点位数据:点分布图……插值……评价单元赋值。如土壤有效磷 资
点位图、速效钾点位图等等。
源 管
矢量图:矢量图………评价单元赋值。如土壤质地、容重等较稳 理
定的土壤理化性状,可用一个乡范围内同一个土种的平均值直接
信 息
为评价单元赋值。
理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
信 息
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系
统
全 国 耕 地 资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一、信息采集: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
➢ 卫星遥感(RS):
全
土地利用现状图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1 相关概念1.1土壤质量(健康)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
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
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
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
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IFI= b1X1+b2X2+……+bnXn式中:IFI=耕地地力指数;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Y=b0+b1X1+b2X2+……+bnXn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
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
基于“3S”技术的昭平县耕地地力评价
基于“3S”技术的昭平县耕地地力评价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向着高产、高效、高质的方向发展。
而耕地地力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昭平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城,其耕地资源丰富,但土地的质量和地力情况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昭平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
本文将基于“3S”技术对昭平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3S技术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3S”技术是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统称,它们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
在耕地地力评价中,可以利用“3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地形地貌、降水情况等空间数据,为地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土地类型等信息,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对不同地块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识别和分类,为地力评价提供土地利用数据。
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进行叠加和分析,可以生成农田地力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等,为地力评价提供空间数据支持。
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精确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对农田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测绘,获取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空间信息,为地力评价提供精准的位置数据。
通过“3S”技术获取的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空间数据,可以为耕地地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结合“3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耕地地力的精准评价,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昭平县耕地地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 土地利用状况2. 土壤类型通过对昭平县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获取土壤的类型、质地、养分含量等信息,为评价耕地的地力提供土壤数据支持。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综合评价原则。
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以全面、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
2.分类评价原则。
根据土地的用途、土类、地形地貌、气候等不同特点,对不同类型土地进行分类评价。
3.定量评价原则。
采用定量指标,对土地进行评价,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
4.动态评价原则。
评价过程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更新数据和评价结果。
5.多层次评价原则。
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对土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1.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化指标,如土地产量、土地价值、土地适宜度、生态环境质量等,对土地进行科学评价。
2.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土地的综合价值和潜力。
3.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GIS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评价。
4.专家评价方法。
通过请专家进行评价,借鉴经验、知识和技术,对土地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以上原理和方法,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如何进行农田地力评估与监测
如何进行农田地力评估与监测农田地力评估与监测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农田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地评估和监测农田的地力状况,农民和农业专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质量、养分状况和持水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增强农田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农田地力评估的重要性农田地力评估是指通过对土壤质量、养分状况、持水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对农田的肥力、土壤质量进行分析和判断。
它不仅是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基础。
农田地力评估主要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得出农田的地力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二、常用的农田地力评估方法1.土壤质地分析。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粘土、砂、壤土的比例和相对含量。
采用常用的质地测定方法,如摩擦法、沉淀法、颗粒组成比重法等,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土壤质地,为农作物种植和施肥提供基础数据。
2.土壤养分测定。
土壤养分是支持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主要元素,包括氮、磷、钾、有机质等。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的分析,可以定量测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供应情况,为科学施肥提供数据依据。
3.土壤酸碱度测定。
土壤酸碱度是指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田的地力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利用酸碱度试剂进行测定,可以获得土壤的pH值,为合理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提供依据。
4.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固定养分、改良土壤结构等,对农田地力影响很大。
通过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和活力水平,为土壤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农田地力监测的实施步骤1.确定监测点位。
根据区域特点、作物类型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监测点位。
要保证点位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尽量选择相似土壤质地、农作物种植历史和施肥制度的区域。
如何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测量
如何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测量一、引言土地地力评价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评价土地的地力,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地力评价方法土地地力评价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水利条件、气候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地力评价方法。
1. 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时,首先要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
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出土壤肥力的具体数值。
2. 水利条件评价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水利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时,需要考虑土地的水利条件。
比如,水源是否充足、排水是否良好、灌溉是否便利等。
可以通过观察水源和水渠状况,评估土地的水利条件。
3. 气候评价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所处的气候条件。
常用的气候指标有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气候型等。
可以通过查询气象资料,了解土地的气候背景。
4. 地形评价地形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时,需要考虑土地的地形状况,包括地势、坡度、坡向等。
可以通过实地勘测和地形图分析,获取土地的地形信息。
三、土地地力评价测量步骤1. 收集基础数据在进行土地地力评价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一些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利用类型、相关的气象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当地有关部门、农民合作社和农户等渠道获取。
2. 实地勘测实地勘测是土地地力评价的重要环节。
需要选取代表性的样地,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观察。
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和GPS)来获取土地的位置和高程数据,并进行地形测量和土壤采样。
3. 实验室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需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一、引言耕地质量评定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土壤质地等指标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作物的选择,从而优化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指标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定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评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2. 水分保持能力: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和供应能力。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了其水分保持能力。
质地较细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而质地较粗的土壤则较差。
通过测定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可以评定水分保持能力等级。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土壤颗粒有砂粒、粉粒和粘粒。
土壤质地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颗粒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质地等级。
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1. 采样:在耕地中选取代表性的样点,使用土壤钻取器或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应该从不同深度采集,并混合均匀,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首先,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使用筛网将样品分为不同颗粒大小的组分。
接下来,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指标。
3. 数据处理和评定:根据化学分析的结果,将土壤样品的指标数值与耕地质量等别标准进行比对。
根据不同指标的数值范围,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别,如优质耕地、良好耕地、一般耕地和较差耕地等。
4. 结果解读:根据评定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于优质耕地,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以保持其优良的耕地质量。
对于较差耕地,可以采取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四、总结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是评价土壤肥力和适宜作物选择的重要工具。
浅谈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作用
浅谈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作用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评估土地生产力和优劣程度的过程。
测土配方施肥是指通过对土壤进行测定,找出土壤的营养状况,并针对土壤缺失的养分进行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施肥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精准指导。
本文将从耕地地力评价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关系、耕地地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耕地地力评价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耕地地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1)土壤基本性质评价,包括土壤质地、土壤深度、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通气性、土壤酸碱度等。
(2)土壤肥力评价,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
(3)土壤生态环境评价,包括有害物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渗透性等。
(4)土地利用评价,包括耕种方式、灌溉方式、农业生产方式等。
2.方法(1)野外调查法,是指在田间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取样等方法,获得有关土地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2)实验室分析法,是指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方法,对田间取样,在实验室进行系统分析和测定,以获取土壤肥力等数据。
(3)GIS空间分析法,通过在地图上绘制相应的“土地专题图”,利用GIS技术对土地基本性质、土地利用情况、经济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定量化分析和综合比较。
1. 确定施肥方案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数据基础,包括土壤性质、营养元素含量、肥力状况等,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 评估施肥后效果施肥后的土地地力变化是评价施肥效果的重要指标,耕地地力评价可以通过分析和比较施肥前后的土壤质地、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施肥的效益。
3. 指导肥料选择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得出土壤缺失的养分元素以及施肥后土地的需肥量,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使用量和施肥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4. 辅助土地管理耕地地力评价可以监测土地的质量变化,评估土地的生产潜力,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与改善技术研究
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与改善技术研究一、引言耕地所处的土壤质量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耕地土地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耕地土壤富集、耗损和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缺,为此需要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和改善。
二、耕地土壤质量的评价1. 定义耕地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对于农田生产功能要求而言,满足其生产功能所具有的适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2. 评价指标通过评价土壤性质、农田生产功能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来评价耕地土壤质量。
其中,土壤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农田生产功能包括土壤肥力、水分保持能力、排水性、通气性和保墒能力等;环境质量则主要评价耕地土壤水质、地下水位和污染物含量等。
3. 评价方法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时,可以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土壤剖面分析法、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法和土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并为耕地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耕地土壤质量的改善技术研究1.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利用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例如,将秸秆、农作物残株等作为有机肥进行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地耗损。
2.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利用氮、磷、钾等元素和腐植酸、微生物菌剂等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是提高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土地改良中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达到保肥保水的效果。
3.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目前,转基因技术在提高耕地土壤质量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更好地抵御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在耕地土壤质量方面的负面影响。
同时,转基因技术还可以通过提高农作物产量来减轻农业对耕地的利用压力,从而减少了土壤耗损的情况。
耕地地力评价 指标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一、土壤肥力相关指标。
土壤肥力那可是耕地地力的一个关键部分。
肥力就像是耕地的能量包,里面的有机质含量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有机质就像是耕地的小钱包,钱越多(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就越肥沃。
它能让土壤变得疏松,就像给土壤做了个按摩,让植物的小根根在土里能自由伸展,畅快呼吸。
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也不能忽视呀。
氮就像是植物的生长激素,能让植物长得高高大大,叶子绿油油的。
磷呢,就像是植物的智慧果,对植物的开花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它,植物可能就没办法好好传宗接代啦。
钾就像是植物的健身教练,让植物的茎杆更粗壮,能抵御各种风吹雨打。
二、土壤质地方面。
土壤质地也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因素哦。
比如说砂土、壤土和黏土这几种不同的质地。
砂土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男孩,颗粒大,通气性特别好,但是保水保肥能力就有点差啦,就像小男孩总是坐不住,留不住东西一样。
壤土呢,那可是土壤中的完美先生,它的颗粒大小适中,既通气又能很好地保水保肥,植物在这种土里就像住在小别墅里一样舒服。
黏土就像个黏人的小丫头,颗粒很细小,保水保肥能力超强,但是通气性不太好,就像小丫头太黏人有时候会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三、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酸碱度也是个很有个性的指标呢。
有些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就像嗜酸的小馋猫。
比如茶树,在酸性土壤里就长得特别好,要是把它种在碱性土壤里,那它可就会闹脾气,长不好啦。
而有些植物就偏爱碱性土壤,像枸杞之类的。
如果土壤的酸碱度不合适,就像是给植物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走都走不稳,更别说茁壮成长了。
四、土层厚度。
土层厚度也很关键哦。
土层厚的耕地就像有深厚家底的人家。
厚土层能够给植物的根系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让它们可以深深地扎根,就像大树有了坚实的根基一样。
如果土层太薄,植物的根就像住在小阁楼里,伸展不开,这样植物也长不大,而且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干旱的时候,薄土层里的水分很快就会流失,植物就会渴得受不了啦。
五、地形地貌因素。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耕地地力评价
乘法与加法结合的模型 IFI=Mj ×∑Fi×Ci (i=1,2,3,……,n-j)
县级需要做的工作
与局技术人员讨论,分析当地目标层、准则层 各因素间的重要性,填写相关矩阵表格;
累加法,累乘法 加法与乘法相结合
等距法,累计频率曲 线法 电子图件,电 子表格,电子 报告
NY/7389-1996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把复杂问题中的各个因素按照相互之间的 隶属关系排成从低到高的若干层次,根据对 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同一层次相对重要性 相互比较的结果,决定层次各元素重要性先 后次序。
标度
含义
1 3 5 7 9 2,4,6,8 倒数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因素i与j比较得判断bij,则因素j 与i比较的判断bji=1/bij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耕地地力评价配方施肥尽地力之教木热地力
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2009.10
1
主要内容
什么是耕地地力? 如何开展耕地地力评价? 县级农业部门在耕地地力评价承担的主要工作
是什么? 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如何应用?
2
一、什么是耕地地力?
土壤: 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 表层。
6
工作流程
土壤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确定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要素 评价单元获取数据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几种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几种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种: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1. 市场比较法:根据相似地块的买卖交易数据,通过比较市场上类似土地的成交价格来确定土地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较多交易数据的市场,能够反映土地的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水平。
2. 收益法:基于土地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确定土地价值。
通过估计土地所能产生的租金收入或利润,以及预期的增值收益,考虑折现率等因素,计算土地的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完整收益数据的经济开发项目,用于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和投资回报率。
3. 成本法:根据土地的开发成本来确定土地价值。
考虑到土地的具体用途和规模,估算土地的开发所需的各项成本,如土地准备费用、建设成本等,再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土地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尚未进行交易或开发的土地,或者有独特用途的土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土地评价方法在适用范围和结果准确性上有所差异,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评价方法也可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
土壤图 土壤采样点图 排涝能力图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划分评价单元 属性连接、空间分析
评价因子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各评价单元评价分值计算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评价结果分析 数据入库
编制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图
2019/11/25
8
3. 1 确定评价单元
2010年8月
主要内容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原理与方法 结果分析 结论与讨论
2019/11/25
2
一、引言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 资源。目前中国耕地资源贫乏,耕地滥垦滥用现象普遍, 因此 ,必须有效的保护土地,特别是保护好耕地的数量和质 量。
近几十年来我国虽然做过几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壤普查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农业用地(特别是 耕地)的质量、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有的资料已不 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利用 GIS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 量评价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一方面为我国土壤肥料信息系 统和精准农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信息储备 ,实现全球土壤信 息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对于摸清我国的土壤资源的家底 , 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 ,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 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评价单元是由对土地质量具有关键影响的各土地要素组成 的基本空间单位,同一评价单元的内部质量均一 ,不同单 元之间 ,既有差异性 ,又有可比性。耕地地力评价就是要 通过对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 ,确定其地力级别 ,把评价结 果落实到实地和并编绘耕地地力等级图。
本次评价根据《规程 》的要求 ,在 GIS平台下 ,采用 Arcview3. 3软件 ,对土壤类型图、耕地图斑图、土地利 用现状图数字化叠加 ,综合取舍后 ,形成评价单元图斑
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准确评估农田土壤质量成为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以期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土壤质量评估指标土壤质量评估指标是评判土壤质量好坏的依据,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程度。
常用的土壤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物理性质等。
土壤有机质是评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机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保水性。
通常,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则被认为是良好的,而低于1%则表示土壤质量较差。
全氮含量是评估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指标,氮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全氮含量在0.1%-1.0%之间为正常水平,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导致土壤氮素过剩或缺乏。
速效养分含量包括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它们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
速效养分含量丰富的土壤通常表现出较好的肥力和较高的农作物产量。
土壤酸碱度是评估土壤适宜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
一般来说,土壤的酸碱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过酸或过碱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和持水性等,它们对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和通气性等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土壤物理性质有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二、农田土壤质量评估方法准确评估农田土壤质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估方法。
1. 土壤采样分析法:通过采集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土壤分析,包括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综合判断来评估农田土壤的质量状况。
2. 土壤生物学指标法: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指标以及土壤动物的丰度等来评估土壤的活力和肥力。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中的生物学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
地力评价
有效铁
交换性钙 交换性镁 障碍因素
全年日照时数
光能幅射总量 无霜期 干燥度 立地条件
AL601000 AL602000 AL603000 AL604000 AL605000 AL606000 AL607000
障碍层类型
障碍层出现位置
障碍层厚度 耕层含盐量 一米土层含盐量 盐化类型 地下水矿化度 水分管理
y
n y n y n y y y y y y y n n n n n y y
Y
N Y N Y N Y Y Y Y Y Y Y N N N Y N Y Y
y
n y n y y y y y y y y y n n n n n y y
y
n y n y y y y y y y y y y y n n n y y
耕地地力调查:东部地区2000-3000亩、中部地区3000-50000
亩、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5000-10000亩取一个样点。优势农作
物或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当加大样点密度。
蔬菜地地力调查:500-1000亩取一个样点。
土壤环境调查:1-3万亩取一个样点。
全 国 耕 地 资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与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基本原理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 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 用于一定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 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
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候要素
y
n y n y y y y y y y y y n n n n n n y
农田地力评价与管理
农田地力评价与管理农田地力是指农田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农田地力评价与管理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农田地力的评价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田地力的评价农田地力的评价是了解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手段。
评价农田地力可以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土壤理化性质是评价农田地力的基础。
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保持能力等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从而为农田地力的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土壤肥力是评价农田地力的关键指标。
土壤中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等都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再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也是评价农田地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作物的选择。
同时,还可以发现土壤病虫害和其他生长障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最后,土壤质量评价是综合评价农田地力的重要手段。
土壤质量评价包括土壤侵蚀、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土壤质量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壤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良,确保农田地力的持续提高。
二、农田地力的管理农田地力的管理是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过程。
农田地力的管理可以从土壤改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轮作休耕等方面进行。
首先,土壤改良是提高农田地力的重要措施。
通过添加有机肥、改良剂等,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增加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从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施肥管理是农田地力管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耕地地力等级分级
采用耕地地力综合指数累加模型,计算研究区耕地地力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数IFI,得到其最 大值和最小值,根据研究区耕地生产能力实际情况,采用累计曲线分级法,将研究区耕地 分为几个等级。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1、基础图件资料
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 现状分布图、土壤类型图、 盐渍化分布图、灌排分区 图(注:为保证上述图件 有统一的拓扑关系,选择 的是Arcgis平台,相同比 例尺和投影坐标系) 对上述图件进行编辑、 校正、拓扑查错,得到各 图件的矢量图
2、遥感影像
根据研究区耕种情况 选择合适时相及分辨率的 影像。运用Erdas或Envi 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图 像处理和信息提取
3、野外调查资料
采样点经纬度坐标、土壤 母质、土层厚度、地形地 貌、障碍因素、管理措施 水平等。根据野外调查资 料,建立土样数据库,生 成土壤采样点分布图。利 用Arcgis地统计分析克里 金(Kriging)插值方法 生成土壤养分分布图,其 中包括有机质、全盐、碱 解氮、有效Zn、Fe、Mn等。
如何评价
耕地地等级评价
• 耕地地力是指在特定气候区域由地形、地貌、成 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 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因此,耕地 地力除了受土壤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外,还受 到排灌能力等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可以评估耕地的生产能力水平,及时掌握 耕地土壤的基础地理变化规律,而且可以 用于指导耕地的合理利用)合理施肥,有效 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保证农业稳产高产
• 确定评价单元:在Arcgis中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分布矢量图中提取出全区耕地分 布图!然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is),将耕地分布图与行政区 划图、基础地理信息图、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土壤类型图的矢量化图进行逐 层叠加,生成耕地评价管理单元。 • 评价指标的选择: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 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的重要性、易获取 性、差异性、稳定性、独立性原则和“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为 依据,结合研究区农业生产实际和自然条件,通过DELPHI法确定定性指标;利 用SPASS统计软件对土壤养分等化学性状指标进行系统聚类,然后由专家组从聚 类结果的每一组中分别选出有代表性的参评因素,确定定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位图、速效钾点位图等等。
矢量图:矢量图………评价单元赋值。如土壤质地、容重等较稳
定的土壤理化性状,可用一个乡范围内同一个土种的平均值直接 为评价单元赋值。
等值线图:等值线图……栅格图……评价单元赋值。如等高线、
积温、降雨等。
七、计算单因素评价评语:模糊评价法
要素名称
气候 ≥00积温 ≥100积温 年降水量 全年日照时数 光能幅射总量 无霜期 干燥度 立地条件 经度 纬度 高程 地貌类型 地形部位 坡度 坡向 成土母质 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程度 林地覆盖率 地面破碎情况 地表岩石露头状况 地表砾石度 田面坡度
代码
AL301000 AL302000 AL303000 AL304000 AL305000 AL306000 AL307000 AL308000 AL309000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与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基本原理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 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 用于一定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 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 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候要素 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 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代码
AL101000 AL102000 AL103000 AL104000 AL105000 AL106000 AL107000
AL201000 AL202000 AL203000 AL204000 AL205000 AL206000 AL207000 AL208000 AL209000 AL210000 AL211000 AL212000 AL213000 AL214000 AL215000
kriging空间插值法 专家经验法
kriging空间插值法
这一方法的原理是用若干已知点来推测未知区域, 将不连续的点状数据形成连续的面状区域,来描述整个 研究区域的空间变异特征。不同的耕地指标具有不同的 空间变异及不同的统计特征,空间变异越大,取样数目 应当越多。从理论上讲,在确定采样点数量时,应根据 空间变异最大的那个指标确定采样点数量。但在实际应 用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指标对耕地地力的贡献以及其空 间变异,确定适当的取样点数量。
选取的评价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土壤的质地、有机质 含量等,评价的结果能够有较长的有效期。
选取评价因素与评价区域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当评价区域很大(国家或 省级的耕地地力评价),气候因素(降雨、无霜期等等)就必须作为评价 因素。本次调查以县为基本调查单位,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气候因素变化 较小,在进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时,气候因素可以不作为参评因子。
实地调查:
农民的投入产出 作物的生长动态
二、选择评价要素
选择的原则 农业部“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总集 应用实例
选择的原则
选取的因子对耕地地力有比较大的影响,如地形因素、土壤因素、灌排条 件等等。
选取的因子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耕地地力的等级。如在地 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地面坡度对耕地地力有很大影响,必须列入评价项目 之中;再如有效土层厚度是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多数地方都 应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冲积平原地区,耕地土壤都是由松软的沉积物 发育而成,有效土层深厚而且比较均一,就可以不作为参评因素。
四、田间调查点数量与调查点设置
调查点数量 调查点定位
调查点数量
取样点数量设置原则:点位图转换成分布图后能真实地反应
耕地地力的变化。从满足这个条件出发,取样点越少越好。
耕地地力调查:东部地区2000-3000亩、中部地区3000-50000
亩、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5000-10000亩取一个样点。优势农作 物或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当加大样点密度。
推荐方法 :
土壤图(土种)-土地利用现状图( -基本农田保护块图) 叠加产生的图斑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的评价单元。
特点:
空间界线及行政隶属关系明确,有准确的面积(要注意与 当地政府发布的耕地面积一致);
地貌类型及土壤类型一致; 利用方式及耕作方法基本相同。
优点:
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 指导实际的农事操作; 实施精准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AL401000 AL402000 AL403000 AL404000
AL501000 AL502000 AL503000 AL504000 AL505000 AL506000 AL507000 AL508000
要素名称
剖面性状 剖面构型 质地构型 有效土层厚度 耕层厚度 腐殖层厚度 田间持水量 旱季地下水位 潜水埋深 水型 耕层理化性状 质地 容重 PH CEC 耕层养分状况 有机质 全氮 有效磷 速效钾 缓效钾 有效锌 水溶态硼 有效钼
土地利用现状图:
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制图单元(自然地块或耕 作规划单元)作为耕地评价单元。这样的单元内地形、 水利状况基本一致,种植作物的种类、管理水平、常年 产量也基本相同。不足之处是评价单元的区域较大,往 往跨越乡界,另外同一单元内可能包含多种土壤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图 :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保护块具有明确的空间四至, 有准确的面积数据,同一个保护块内的利用方式基本 一致,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单元评价结果比较可 靠,与我国的农业生产体制比较吻合,不足之处是同 一个地块内可能包含两种或多种土壤类型。
专家经验法
请当地有经验的专家根据土壤类型、农作物 布局以及地形的变化在地形图上(万分之一或者 五万分之一)确定取样点点位。
五、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六、评价单元获取数据
基本评价单元图的每个图斑都必须有参与评价指标的属性数 据。根据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为评价单元 获取数据:
建立隶属函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
y=at+b
No Image
图4 函数关系示意图
建立隶属函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
常数a和b如何确定呢?最理想的情形是选取这样的 a和b,能使直线y=at+b经过图8—12中所标出的各点, 但在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点本来就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只能要求选取这样的a、b,使得 f(t)=at+b在t0,t1,t2,……,t7处的函数值与实验数 据y0,y1,y2,……,y7相差都很小,就是要使偏差
n y y
丰县 y n y n y y y y y y y y y y y n n源自n y y三、确定评价单元
耕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耕地单元,在评价系统 中是用于制图的区域;在生产上用于实际的农事管理,是耕 地地力评价的基础。在确定评价单元时可以应用以下几种基 础图件:
行政区划图 土壤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图)
隶属函数:表示元素与隶属度之间的解析函数。根据隶属函数,
元素的每个值都可以算出其对应隶属度。
建立隶属函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
假设我们做了这样的实验:经过一定时间(如每隔一小 时),测量一次土壤水分含量,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小时)
012
3
4
5
6
7
土壤水分含量% 27.0 26.8 26.5 26.3 26.1 25.7 25.3 24.8
要素名称
有效铜 有效硅 有效锰 有效铁 交换性钙 交换性镁 障碍因素 障碍层类型 障碍层出现位置 障碍层厚度 耕层含盐量 一米土层含盐量 盐化类型 地下水矿化度 水分管理 灌溉保证率 灌溉模数 抗旱能力 排涝能力 排涝模数 轮作制度 梯田化水平 设施类型(蔬菜地用)
A层 B层 立 地 条 件
理 耕化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
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一、信息采集: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
卫星遥感(RS):
土地利用现状图 实时的农作物布局及长势
全球定位系统(GPS):
耕地地力调查点 土壤污染调查点 地下水质量监测点 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
代码
AL509000 AL510000 AL511000 AL512000 AL513000 AL514000
AL601000 AL602000 AL603000 AL604000 AL605000 AL606000 AL607000
AL701000 AL702000 AL703000 AL704000 AL705000 AL706000 AL707000 AL708000
性 地状
地 土 壤
力管 理
剖 面 组 成
C层 旱季 地下水位 坡向 成土 母质 地形 部位 耕层 质地
PH 有效磷 有机质 缓效钾
微量 元素 排涝 能力 灌溉 保证率 林网化 水平 全盐量 地下水 矿化度 障碍层 类型 障碍层 出现深度 侵蚀 程度 剖面 构型 耕层 厚度
仪征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n n y y
行政区划图:
用乡、村的行政界限为评价单元,更细的可以划 分到生产队。这样划分的优点是行政隶属关系明确, 适用于农业及农村经济管理。这样的评价单元内可能 有两种或多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式都 可能不一致,不适用于耕地地力的评价。
土壤图:
根据土壤类型划分评价单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耕地地力的 差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反映土壤在耕地地力中的主要矛盾, 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普查中的资料,节省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量, 具有较好的土壤和耕地利用基础,只要将耕地评价地区的土壤图连 同土壤调查报告收集起来,就可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单元的数量 及其位置。这样划分的评价单元主要问题是实地缺乏明显的界线, 而且往往和自然田块、行政界线不一致;另外,由于利用方式、耕 作管理措施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种土壤类型耕地地力会 发生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