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摘要:稠油井调剖技术就是在不找水的情况下,注入调剖剂,按照油井产水层渗透率的高低、各层出水能力大小堵剂自然选择进入,对高含水油井的高产水井段或层段进行选择性深部封堵,通过过顶替,使封堵层堵而不死,以达到增大油井中远井地带波及体积,调整产液剖面,改变出水通道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井调剖技术

一、稠油井技术简介

水井调剖的主要作用于水井中近井地带,而稠油井调剖主要作用于油井中远井地带,增大增大油井中远井地带波及体积。影响范围小于水井调剖,对稠油井的影响大于水井调剖。水井调剖通过增大中近井地带波及体积,而对整个井组产生影响;稠油井调剖主要影响油井中远井地带的渗流场,仅对相邻同井组油井略有影响,对稠调剖油井的影响比水井调剖大。

二、稠油井调剖技术与常规堵水技术的不同点

1.堵而不死

稠油井调剖技术采用过顶替工艺,使封堵后的出水层仍有一定的渗流通道。而常规堵水技术将出水层完全堵死。高含水层通常是主力层或I类层,堵死后不利于这类油层的采收率提高。这样完全堵死了,就对该层采收率的提高非常不利。

2.对配套找水工艺要求不高

稠油井调剖技术主要依靠调剖剂在不同渗流阻力下自然选择进入高含水层,对出水层的判断不需要很准确,一般情况下不找水,而常规堵水技术必须是在准确找水的基础上,否则有效率很低。

3.具有一定的扩大波及系数的作用

由于采用了深部封堵、堵而不死的工艺,相当于从水井将调剖剂置放到油井附近(深部调剖),使油井调剖技术可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变油井高含水层中远井地带渗流场,可对同一井组其他油井起到平面调整作用。这对于水井深部调剖是难以实现的。

三、油井调剖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

1.技术路线

利用调剖剂的阻力最小进入原则,控制堵剂有选择地进入高含水层,并采用

调剖堵水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地层能量降低,采收率降低,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始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以提高采收率。但由于地层、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会出现水在油层中的“突进”和“窜流”现象。随着注水量的增加,注水剖面的不均匀性增加,导致油井大量出水。目前,油井平均含水已达80%以上,东部地区的一些老油田含水高达90%以上,甚至于超过了经济极限(含水率95%-98%)。因此,堵水调剖的工作量逐年增大,工作难度增加,而增油潜力降低,这种形式促进了堵水调剖技术的不断发展[1]。 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的探索和研究,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堵水就是控制水油比或控制产水,其实质是改变水在地层中的流动特性,即改变水在地层中的渗透规律[2]。堵水作业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分为油井(生产井)堵水和水井(注入井)调剖两类,其目的是补救油井的固井技术状况和降低水淹层的渗透率(调整流动剖面),提高油层的采收率。 一、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经历的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探索研究堵水的一些方法和化学剂,开展了少量的油田应用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60-70年代主要以油井堵水为主,大庆油田在机械堵水方法和井下工具、胜利油田在化学堵水方面发展较快,其他油田也有相应的发展。80年代注水井调剖技术大为发展,为形成油田区块、井组为单元的整体措施奠定了基础。80-90年代初期,堵水技术由单井处理发展到区块综合治理,大规模地开展了从油藏整体出发,以油田区块为单元的整体堵水调剖处理。9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在油藏深部调整吸水剖面,促进了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的发展[3]。 二、我国油田堵水调剖剂的利用现状 调剖堵水技术对油田稳产增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含水油藏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该领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堵水调剖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近年来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4]。油田中常用的堵水方法分为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两类,化学法堵水是化学堵水剂的化学作用对出水层造成堵塞,机械法堵水是用分隔器将出水层位在井筒内卡开,以阻止水流入井内。 我国化学堵水调剖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使用的主要是水泥浆、油基水泥和活性稠油等,60年代以树脂为主,70年代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凝胶开始在油田应用,从此,油田堵水调剖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堵剂品种迅速增加,处理井次增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就目前应用和发展情况看,主要是化学方法堵水调剖。 2.1油田化学堵水剂的种类 化学剂技术是堵水调剖中发展最活跃、最引人关注的技术。根据堵水剂对油层和水层的不同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剂可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剂和选择性堵水剂。非选择性堵水剂是指堵水剂在油层中能同时封堵油层和水层的化学剂;选择性堵水剂是指堵水剂只与水起作用,而不与油起作用,故只在水层造成堵塞而对油层影响甚微[4]。 非选择性堵水剂的方式只适用于封堵单一层位,且施工复杂,要找准水层段,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而在油田堵水调剖作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情况,油田出水层位不明确、固井质量不合格、套管变形、隔层薄和特殊的完井方式,这时只能采用选择性堵水剂[4]。 选择性堵水剂是相对的,它进入目的层后,对水的堵塞率可达80%以上,而对油的堵塞率小于30%。选择性堵水剂是通过油和水,产油层和产水层的差别进行堵水调剖[5]。选择性堵水剂的种类较多,根据配制堵水剂时所用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可分为水基选择性堵水剂、油基选择性堵水剂、醇基选择性堵水剂,而醇基选择性堵水剂在油田现场应用较少。 2.1.1水基选择性堵水剂 水基选择性堵水剂是选择性堵水剂中应用最广、品种最多、成本较低的一种堵水剂,包

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

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确保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的必要性、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调驱、调剖作业,提高作业成功率、经济效益;加强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的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我厂近几年来注水井调驱、调剖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包括:涉及部门、工作流程、部门职责划分,调驱、调剖施工实施、管理。 第二章注水井调驱、调剖必要性、涉及部门及工作流程第三条注水井调驱、调剖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水井措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增油控水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注水井的单层突进,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增大注水波及面积,提高驱油效率。注水井调驱、调剖涉及到多个部门,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是完成注水井的调驱、调剖施工的必要条件。第四条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涉及到的部门有:注水项目办公室、开发地质研究所、工程技术大队、生产技术科、生产运行科、注水大队、采油作业区、物资供应站、设备科。 第五条注水井调驱、调剖工作工作流程如下:筛选可进行施工的注水井?查询井史落实井况(达不到要求整改)?编制地质设计?获取注水井数据(注水情况、井口压力、吸水剖面、压降曲线、吸水指示曲线)?编制施工方案?审核、审批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完工验收?效果评价?费用签证。 第三章调驱调剖工作涉及单位职责划分

第六条注水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联系相关单位;负责注水井调驱、调剖工作计划制定、落实井况、注水井整改、设计施工方案审核、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施工完成后的效果评价工作及费用签证。 第七条开发地质研究主要负责作业井的筛选、计划制定、编制地质设计、安排队伍测试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八条工程技术大队主要负责协调制定作业计划、编制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用料计划、监督施工、完工验收,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九条生产技术科作主要参与调驱、调剖井的筛选和计划的制定,并在整个工 作中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条生产运行科负责参与注水井调驱、调剖计划制定,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十一条注水大队作为调驱调剖工作的主要现场施工单位,负责调驱、调剖工作的准备工作、安排队伍现场实施、监督。 第十二条采油作业区主要负责注水井的整改,提供注水井的相关资料(注水情况、压降曲线、吸水指示曲线)。 第十三条物资供应站组要负责调驱调剖工作中所需化工料的采购工作。第十四条设备科主要负责调驱、调剖施工前接电和施工完成后的拆电工作。 第四章调驱调剖工作流程中的管理实施 第十五条注水井调驱调剖施工井的优选 1. 选井原则 (1)注水井注水情况好,能够达到配注要求。 (2)注水井吸水剖面不均匀,单层突进严重。 (3)注水井压降曲线十分明显,吸水指示曲线启动压力低。

水井调剖

第1章绪论 1.1 国内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发展现状 1.1.1发展现状 自1939年玉门油田开发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国年产油量已达1.8368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从投入开发的油气田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6种类型的油气藏:中高渗透多层砂岩油气藏、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砾岩油藏、火成岩油藏、变质岩油藏。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他们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占目前已探明储盆和数量的1/3以上,随着各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还将会逐年增大,在这种储层中,由于岩石致密,脆性程度大,因而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容易形成裂缝成为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控制着渗流系统,从而使其开发具有特殊的难度[1]。 国外关于裂缝性储层的研究和开发有上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国外裂缝性油藏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井点裂缝的识别比较有把握,对裂缝分布规律预测还没有很成熟的技术,但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裂缝认识进行探索,并且他们还对裂缝性储层基质进行大量的研究,对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认识。 国内关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与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自四川碳酸岩盐和华北古潜山油藏发现并大规模投入开发以来,揭开了我国关于裂缝性储藏研究的序幕,石油工程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完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近年来发现的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吉林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玉门青云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等,地质状况非常复杂,开发难度也非常大。通过早期系统地综合研究,对这些油藏进行了合理的开发部署,确立正确的开发方案,使得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改善[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高低渗透区的吸水指数差异很大,裂缝的渗透率高,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流,导致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过早水淹,而中低渗透区油层的动用程度很差甚至没有动用,动用程度非常不均衡,油田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在开发不久油井就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方向性明显,注水井注入压力低,吸水能力强,这为油藏如何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最终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随着

堵水调剖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与发展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0年堵水调剖技术总结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开发处 2001年7月

一、2000年堵水调剖工作量完成情况 2000年度在集团公司和管理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在堵水调剖技术上加强管理、整体规划、科学运行,成立了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堵水调剖项目组”,堵水调剖工 作实行目标化管理,由开发管理部有关科室协调运行。各采油厂成立相应项目组,项目 组下设“地质、工艺方案组”、“现场运行施工组”、“堵调质量监督组”、“堵后管理组” 和“效果分析评价组”共5个专业职能组,分工负责堵水调剖各方面工作。并不断进行 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与推广应用,使堵水调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 成果。 2000年各采油厂在控制成本上升、减少措施工作量以及随着油田含水逐渐上 升堵水难度越来越大、重复堵水效果逐渐变差的情况下,全局共实施油水井堵水调 剖900井次,当年累计增油38.71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364吨,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和效益,堵水调剖工作量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2000年堵水调剖工作量及效果统计 2000年共实施堵水调剖900井次,累计增油38.71万吨,累计降水143.18万立方米。其中油井化学堵水(包括高效堵水和防砂堵水)实施217井次,对比165井次,有效129井次,有效率78.2%,累计增油8.49万吨,平均单井增油515吨;油井机械卡封堵水241井次,对比201井次,有效151井次,有效率75.1%,累计增油9.37万吨,平均单井增油

466吨;氮气调剖实施21井次,对比21井次,有效18井次,有效率83.0%,累计增油0.8857万吨,累计降水4.32万立方米;干灰堵水实施84井次,对比75井次,有效59井次,有效率78.6%,累计增油3.7万吨,累计降水17.6万立方米。水井调剖337井次,对比601井次,有效451井次,调剖有效率75.0%,对应油井累计增油16.27万吨,累计降水76.2万立方米,平均井次增油271吨,平均单井次降水1268立方米。 二、2000年堵水调剖技术的开展 1、制定了标准,为提高堵剂质量奠定了基础 编写制定了行业标准,“颗粒类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和管理局标准“冻 胶类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都已发布应用。管理局标准“颗粒类堵水调剖剂通 用技术条件”和“冻胶类堵水调剖剂通用技术条件”,已通过审查。 通过标准的制定,为规范我局堵水调剖剂市场和提高质量、把好源头奠定了基础。 2、深化油藏研究,优化制定堵调方案 胜利油区油藏类型复杂,含油层系多,经过多年高速开发,剩余油分布零散, 油层非均质程度高,层间、层内矛盾十分突出,由于长期强注强采,油层物性发生 了较大变化,普遍存在大孔道,增加了堵水调剖难度,因此加强油藏地质研究,深 化对油层的再认识,对提高堵水调剖成功率至关重要。主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 究工作: (1)、根据测井和地震的资料,综合分析,对油藏进行静态描述,进一步搞清层 系划分、油藏剖面、油层物理参数和井间连通情况、构造动态等。同时对油田开发 的动态进行历史性分析,进行油藏动态描述,进一步搞清分层采出程度、地下流体 饱和度,为堵水调剖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对油藏动、静态资料的监测和录取,增强对油藏的再认识,摸清剩余 油分布规律。树立油藏和工艺经营的观念,提高措施方案的准确性和经济性。 (3)、认真做好吸水剖面资料测试,充分利用吸水剖面资料,分析研究纵向渗透 率差异和吸水差异。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注水井本身的吸水剖面,提高了水驱波及 体积及纵向上油藏的动用程度。 (4)、PI决策技术和RE决策技术:积极推广应用PI决策技术和RE决策技术,对整体堵调区块进行优化决策,提高了方案的科学性,并与剩余油研究成果和油水

油井堵水技术方案

第一章前言 油气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采用注水开发方式,随着水边缘的推进,由于地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流度比的不同及开发方案和措施不当等原因,均能导致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致使油层过早水淹,油田采收率降低。目前油田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而地下可采储量依然较大,其高含水情况特别明显。严重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找水,堵水,对油田出水进行综合治理是油田开发中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因此堵水变得日益重要。 1、油井出水原因 油井来水按照来源分为 所以油井出水原因一般包括: (1)、注入水及边水推进。对于用注水开发方式开发的油气藏,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及开采方式不当,使注入水及边水沿高、低渗透层及高、低渗透区不均匀推进,在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在横向上形成舌进或指进现象,使油井过早水淹。 (2)、底水推进。底水即是油层底部的水层,在同一个油层内,油

气被底水承托。“底水锥进”现象: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压差过大,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所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同层水”进入油井,造成油井出水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求缓出水、少出水,所以必须采取控制和必要的封堵措施。 (3)、上层水、下层水窜入。所谓的上层水、下层水,指油藏的上层和下层水层。固井不好,套管损坏,误射油层采取不正确的增产措施,而破坏了井的密封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质上的原因,如有些地区由于断层裂缝比较发育,而造成油层与其它水层相互串通。 (4)、夹层水进入。夹层水又指油层间的层间水,即在上下两个油层之间的水层。由于固井不好或层间串通,或者补水时误射水层,都会使夹层水注入油井,使油井出水。 2、油井出水的危害 油井出水后若不及时进行堵水作业,可能会造成以下后果: (1)油井出砂,使胶结疏松的砂岩层受到破坏,严重时使油层塌陷或导致油井停产。 (2)油藏停流,见水后含水量不断增加,井筒液柱重量随之增大,导致油层被压力封住停止外流。 (3)形成死油区,油井过早见水,会导致在地下形成一些死油区,大大降低了油藏的采收率。 (4)设备腐蚀,会腐蚀油井设备及破坏井身结构,增加修井作业任务和难度,缩短油井寿命。 (5)增加采油成本,增大地面注水量,相应增加了地面水源、注水设施及电能消耗。 因此,油井堵水是油田开发中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是油田开发中一

新技术对提升稠油开发效果的探讨

新技术对提升稠油开发效果的探讨 [摘要]开发稠油井低成本高效攀升新技术已成为各 油田稠油生产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某油田提出了应用稠油开发新技术提升稠油开发效果,提升稠油井开发整体系统效率,实现稠油生产井低成本开发;介绍了泵下旋流降黏技术、氮气增能技术、稠油特超稠油区块配套注采一体化技术,保温技术,以及防砂注汽一体化工艺技术等5项稠油开发新技术的技术原理,使用条件和现场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这些稠油开发新技术措施对稠油开发提质增效均十分有效。 [关键词]稠油;泵下旋流;氮气增能;高温起泡剂;一体化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S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8)28-0373-01 随着某油田开发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深度开发阶段,稠油开发已经成为重要产能接替阵地。目前,油田稠油资源探明地质储量6.6×108t,其中东部探明地质储量5.78×108t,动用4.86×108t,西部发现春风、春晖等油田,探明地质储量8209×104t,动用4139×104t。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探索出一套从油藏、井筒到地面的低成本配套新技术,大大提升了开发效果,降低了吨油操作成本,增加了稠油开发利润单

元,减少了无效稠油开发单元。随着稠油开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稠油区块开发效益显著提高,提升了稠油井开发整体系统效率,实现稠油生产井低成本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泵下旋流降黏技术 1.1技术原理 稠油井存在井筒流体流动难、杆柱阻力大、泵效低等问题,开发难度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添加降黏剂等井筒降黏措施,才能正常生产。而现用的降黏剂由油套环空添加,无法实现泵下搅拌,导致降黏剂与原油混合均匀性差、降黏效果不稳定、泵效低等问题,既耗本又减效。在低油价形势下,为实现稠油降本增效开采,科研人员开展了稠油井过泵旋流降黏高效举升技术研究。 1.2使用条件 该技术适用于所有采用添加降黏剂、电加热等井筒降黏措施的稠油开发油井。 2氮气增能技术 2.1技术原理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注蒸汽过程中注入氮气和泡沫剂,通过泡沫的“贾敏效应”,增加蒸汽流动阻力,达到减缓汽窜,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目的。泡沫剂具有很强的选择封堵性能,在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地带发泡性

堵水调剖工艺

①摘要凝胶类堵水调剖剂的地下交联程度和选择性进入能力是影响堵水调剖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剂,该堵水调剖挤为地面交联预聚体,具有膨胀度和粒径可控、比重接近于水、稳定性好、选择性好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常规堵水调剖剂进入地层因稀释作用而不关联的弊端;同时,通过分理选择颗粒粒径和注入压力,可使堵水调剖剂在低渗透层形成表面堵塞而顺利地进入高渗透水洗层位,从而达到堵水调剖剂选择性进入太孔道的目的。——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李宇乡、刘玉章、白宝君、刘戈辉) ②摘要:低渗透裂缝型油田(以国内ST油田为例)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发生变化,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渗透率增大或出现大孔道;流动孔道变大,造成注入水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循环流动,大大降低了水驱油的效率。根据ST油田地质特征、岩石性质、地下水型和注入水型,研制了一种新的调剖体系“预交联颗粒+PL调剖剂+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 复合深部调剖体系。通过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体系适合ST油田注水井堵水调剖需要,对水淹时间长的注水井也有良好的封堵和调驱作用,且具有见效快和有效期长的特点。——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注水井复合堵水调剖技术(李泽伟张涛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③摘要: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含水上升成为制约乐安油田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水平井不同的出水点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即上部出水点氮气泡沫调剖和下部出水采取插管塞配合水泥浆封堵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平井,尤其是精密微孔滤砂管完井方式水平井的出水问题。经过在3口井例上的应用,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乐安稠油油藏水平井堵水调剖技术研究应用(翟永明,刘东亮,刘军,栾晓冬) ④摘要: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油田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

稠油井掺水升温工艺应用现状及分析

稠油井掺水升温工艺应用现状及分析 孤四区油藏经营管理区主要管理着渤89、渤76、渤21、孤南稠油、南区馆5-6稠油、南区东扩边等6个开发单元的稠油井,总井450口,开井386口,稠油掺水井118口。 由于稠油井粘度大、流动性差、井筒输送困难、地面输送困难的特点。随着稠油开发规模逐年加大,储层条件越来越差,热采井在转周生产一段时间以后,由于温度下降,原油粘度增大,出现低液量、低含水,光杆缓下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稠油井生产管理和稠油产量稳定。目前采用的稠油掺水工艺有有:地面掺水、泵上掺水、空心杆掺水以及泵下掺水方式。以地面掺水降粘伴送为主,只有少量油井采用泵下掺水和空心杆掺水。孤四区稠油井掺水主要采用孤五联低压独立掺水管网,由于管网涉及掺水间数量多,掺水管网流程长,到达掺水间水温平均在45℃左右,经过掺水间再次分配后,到达单井掺水温度平均在37℃左右,不能达到稠油井升温降粘的效果,为此,孤四区在稠油井单元实施了掺水升温的工艺技术,实施后,大大降低了稠油井冬季管理难度,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在具备气源井站安装加热炉,提高掺水温度

1、在气量富裕的区块,掺水井与计量站比较集中区域,对计量站安装加热炉,已安装投用计量站加热炉11台。通过安装加热炉,大大提高了掺水干线来水温度,平均提高15℃左右,有效解决了70口油井因掺水温度低,导致井筒及地面输送困难的问题。 注采管理406站渤69-1站管理着5口稠油井,其中掺水井4口,平均原油粘度6208mPa?s,粘度较大,平均掺水温度40℃,平均井口温度21 ℃,每逢冬季,油井频繁出现烧皮带、光杆缓下、堵管线等问题,给生产带来较大困难。2013年4月,在渤69站安装加热炉,对掺水干线实行加热升温,并对单井实施单空心杆掺水,实施后,加热炉出口水温达到61℃左右,平均井口温度上升到42℃左右,解决了井筒及地面输送困难的问题,效果较好。 二、在不具备气源的井安装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杆采油是利用电加热杆内的电缆,通电后发热,传热给电热杆本体,加热油管内的液体,降低稠油粘度,达到降低稠油在井筒内流动阻力的目的。 四、结论 1、稠油的流动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温度和含水较为主要,掺水升温降粘是经济有效的稠油降粘措施,但要保证温度高于粘壁温度。稠油井管理中要既要做好升温,也要保温工作。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 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1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 1.1发展历程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至70年代主要以 油井堵水为主。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 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③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④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 部调剖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油井层内深部堵水技术

厚油层油井 层内深部堵水技术二00九年十二月

厚油层油井层内深部堵水技术 一、厚油层特点及水淹状况 随着油田逐步进入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单元的调整治理方略应由以注水井调剖(驱)为中心的区块综合治理向以油井堵水为中心的区块综合治理转移,或向以油井深部堵水为主、以注水井调剖(驱)为辅的区块综合治理转移。理由如下: 由注水井指向油井,水驱油使水井附近原油储量下降速度大于油井附近原油储量下降速度,其结果使得油井附近的潜力大于水井附近的潜力;当前油井含水居高不下是制约油田开发效率的主要问题,本应作为油田产油主力的厚油层油井含水一旦上升,常规堵水措施很难扭转其每况愈下的被动开发局面;水井调剖(驱)的剂量、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而效果越来越差。 在油井的近井地带,注入水或边水受重力作用影响,会优先选择油层底部突破,并随后水洗、水淹,剖面上基本表现为底部强水淹,中部中水淹,中上部弱水淹的状况,正韵律性沉积会加剧重力作用的这种影响,各油田主产液层普遍具有此规律。 在油井的近井地带,向井筒方向,由于压降梯度不断增大,水洗、水淹剖面会上移,形成一定程度的水锥,将油层中上部的原油围限在地层中(水锁、流度竞争、相渗透率机理),从而形成层内剖面干扰。 在油井的井壁周围,由于固井差引起窜槽、射孔位臵偏低使底水短路窜进,会使油井含水突然升高。 以上因素将导致厚油层过早水淹,会使油井较长期的处于高含

水、低效采油条件生产,采油效率降低。 厚油层油井油层厚度大,油层物性相对较好,是开发中、前期的主产层,也是开发中、后期的堵水潜力层,普遍存在正韵律沉积特点,也有少数为均匀的箱状、复合韵律和反韵律沉积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边、底水或注入水补充,供液能力较强,厚油层油井深部堵水技术能改善区块的开发矛盾,同时使邻井增产增效,能实现增产与增效的统一。 二、厚油层层内深部堵水技术路线和特点 面对该类高含水油井,目前工艺上常用的化学堵水措施为挤注无机高强度堵剂,堵剂用量少(一般为10~20方),作用于近井地带,封堵强度高,可彻底堵死出水层,但同时也封堵了油流通道;工艺条件要求高,施工风险高,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 厚油层油井深部堵水技术作为一项单井综合治理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以堵水为中心,不唯堵水而堵水,体现了辩正施治的特点,建立起堵驱结合、堵解结合等工艺,努力兼顾油藏对堵水、驱油、油藏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其措施效果具有迭加性,因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 1、充分协调流场非均质矛盾,使微观非均质矛盾的改善与宏观非均质矛盾的改善相统一,确立了通过改善微观非均质矛盾与宏观矛盾的技术路线,从而达到使多个矛盾一并改善的目的。 “水道”(大孔道或相对大孔道、大裂缝)是治理、改善的微观矛盾;平面矛盾、剖面矛盾是治理、改善的宏观非均质矛盾。

深度调剖及堵水

深度调剖及堵水 国内几十年来在治水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关于水井深度调剖,开始采用高强度堵剂,挤死高吸水层段,这种工艺对全层水淹的井效果显著。而我国油田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性很强,在剖面上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如果深度调剖施工时将水淹层段堵死,这时注水井主要吸水层段被堵死,原来弱吸水段或不吸水段开始吸水,吸水剖面改变很理想。但是,由于注入堵剂数量有限,2m 油层挤入500m3堵剂,挤入深度只有12.6m,当低渗透层水线推进到此处时,注入水又会窜入特高渗透层,造成深度调剖失效。这种工艺每施工一口井增产油量一般不超过500t,个别有相对隔挡层的井或有相当好的潜力层的效果会好些。根据这一情况发展了深度调剖,即加大堵剂用量,但是,深度调剖深度与堵剂用量是平方的关系,所以堵剂用量加大很多,深度调剖深度增加得并不多。如2m 油层挤入1000m3堵剂进行深度调剖,深度也只有17.8m ,增产量和有效期改善仍不理想。近年来深度调剖工艺发展成调驱工艺,即将深度调剖剂改进为可动的弱凝胶(调驱剂),使得深度调剖后调驱剂段塞推进速度稍快于低渗透层段水线推进速度,直到调驱剂段塞薄到一定程度后突破,再注第二个段塞,增产量和有效期都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只重点介绍调驱工艺。值得注意的是调驱工艺有两个技术关键,一是必须根据渗透率,用岩心优选驱替剂的粘度,以保证调驱剂推进速度略快于新进水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二是为了挤入调驱剂时尽量减少加强层的伤害,注入压力必须大于调剖层段的启动压差,小于加强层段的启动压差。这两方面都可以用岩心(或人造模拟岩心)实测。油井堵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堵塞半径有限,增产量和有效期都很小,所以对孔隙性油藏来说,除非全层水淹否则对层内某层段出水不宜采用堵水措施。而对块状裂缝性底水油藏,由于无法在水井进行调整,只能利用这类油田的非均质性在油井进行堵水,开始将大裂缝堵死,这样虽然将出水通道堵死,同时也将与大裂缝连通的小裂缝的出油通道堵死,所以效果也不理想。以后发展为有渗透性的堵大裂缝的堵剂,效果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岩块系统的驱替压差很大,大裂缝中渗透率下降很大,渗流阻力较大,大裂缝中压力憋得较高,形不成大的驱替压差,岩块系统中的油还是出不来。应当采取用堵剂堵死水源,保持一定长度的大裂缝,使这段裂缝中的压力与井底流压接近,充分发挥与大裂缝连通的岩块系统的作用,尽可能地提高增产效果。 一、油井出水分析及预测 在油田正式投入开发以前,没有足够的动态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只能凭静态资料和少量的试油。试采资料做粗略的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理想的剖面非均质模型,预测面积注水时不同开发阶段的油井出水状况 利用测井曲线计算层间和层内渗透率近似的层段厚度乘以该段平均渗透率,得出地层参数Kh (K 为渗透率、h 为渗透率近似的层段厚度)。或利用分层试油不稳定试并求得的流动系数Kh/μ,乘以原油地下粘度,得地层参数。根据达西定律可知油层吸水量与地层参数成正比。在相同的压差下可以求出吸水剖面,从而判断出层内和层间的矛盾。进一步预测油井出水情况,判断出油井出水矛盾是层间为主,还是层内为主。确定治理水患的方针。于层间矛盾采用封堵水,属于层内矛盾(渗透率差异段之间有较大的相对隔挡层,可视做层内矛盾)是调剖。 (二)建立理想的平面非均质模型,预测面积注水时不同开发阶段注水井组油井出水情况根据油藏工程方案中油藏描述技术得到的渗透率平面矛盾情况(等渗透率图),以及地层参数预测水流方向;或利用试注时注示综剂求得的水流方向,或利用油水井之间平面压力梯度(即水井和油井折算到同一海拔高度的静止压力之差,除以井距)得出面积注水时的平面矛盾。这个压力梯度越小,说明这个方向是水流方向。根据各个方向压力梯度相差的倍数,可分析出平面水线推进的不均匀程度。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做水流方向的平面调整。 二、封、堵剂和深度调剖剂 封、堵剂和深度凋剖剂性能上是有原则区别的,封、堵剂是要高强度堵死,而深度调剖剂是堵而不死,是一种可动的弱凝胶,可用模拟岩心优选深度调剖剂性能,使深度调剖剂推进速度比低渗透新进水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稍快一点,使得水线总超不过深度调剖剂,极大地扩大了波及体积,达到深度调剖的目的。国内主要的封、堵剂。 从深度调剖剂的性能可知,其特点是堵而不死,注入地层后还可以被水驱动,并可以控制推进速度,常用的是水解高分子聚合物或轻微胶凝高分子聚合物(弱凝胶)。在编制方案时必须根据本油田的特点,进行封堵剂和深度调剖剂室内配方优化筛选,确定总体配方。

油井出水原因及堵水方法

油井出水原因及堵水方法报告 姓名:赵春平班级:石工11-10 学号:11021467 前言 油井出水是油田采油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现象,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判断发现油田油井出水现象,例如,油井产出液中,含水增加,含油降低即是油井出水的前兆;油井产液量猛增,且含油率下降;油井井口压力猛增,产液量猛增;油井大量出水而几乎不出油;用仪器测试时,发现油井含水增加。进行生产测试时,电阻曲线有明显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油井出水的重要特征。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判断油井出水原因。为了应对油井出水的问题,减少过早见水或者串槽的危害,我们必须找出出水地层,判断出水原因,作出相应的堵水措施。而在油田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堵水法和化学堵水法。 一、油井出水原因 油井的出水原因不同,采取的堵水措施一般也不同,在油田中常见的出水原因一般包括:1、注入水及边水推进 对于用注水开发方式开发的油气藏,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及开采方式不当,使注入水及边水沿高、低渗透层及高、低渗透区不均匀推进,在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在横向上形成舌进或指进现象,使油井过早水淹。 2、底水推进 底水即是油层底部的水层,在同一个油层内,油气被底水承托。“底水锥进”现象: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压差过大,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所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注入水、边水和底水在油藏中虽然处于不同的位置,但它们都与要生产的原油在同一层中,可统称为“同层水”。“同层水”进入油井,造成油井出水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求缓出水、少出水,所以必须采取控制和必要的封堵措施。 3、上层水、下层水窜入 所谓的上层水、下层水,指油藏的上层和下层水层。固井不好,套管损坏,误射油层,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摘要:稠油井调剖技术就是在不找水的情况下,注入调剖剂,按照油井产水层渗透率的高低、各层出水能力大小堵剂自然选择进入,对高含水油井的高产水井段或层段进行选择性深部封堵,通过过顶替,使封堵层堵而不死,以达到增大油井中远井地带波及体积,调整产液剖面,改变出水通道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井调剖技术 一、稠油井技术简介 水井调剖的主要作用于水井中近井地带,而稠油井调剖主要作用于油井中远井地带,增大增大油井中远井地带波及体积。影响范围小于水井调剖,对稠油井的影响大于水井调剖。水井调剖通过增大中近井地带波及体积,而对整个井组产生影响;稠油井调剖主要影响油井中远井地带的渗流场,仅对相邻同井组油井略有影响,对稠调剖油井的影响比水井调剖大。 二、稠油井调剖技术与常规堵水技术的不同点 1.堵而不死 稠油井调剖技术采用过顶替工艺,使封堵后的出水层仍有一定的渗流通道。而常规堵水技术将出水层完全堵死。高含水层通常是主力层或I类层,堵死后不利于这类油层的采收率提高。这样完全堵死了,就对该层采收率的提高非常不利。 2.对配套找水工艺要求不高 稠油井调剖技术主要依靠调剖剂在不同渗流阻力下自然选择进入高含水层,对出水层的判断不需要很准确,一般情况下不找水,而常规堵水技术必须是在准确找水的基础上,否则有效率很低。 3.具有一定的扩大波及系数的作用 由于采用了深部封堵、堵而不死的工艺,相当于从水井将调剖剂置放到油井附近(深部调剖),使油井调剖技术可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变油井高含水层中远井地带渗流场,可对同一井组其他油井起到平面调整作用。这对于水井深部调剖是难以实现的。 三、油井调剖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 1.技术路线 利用调剖剂的阻力最小进入原则,控制堵剂有选择地进入高含水层,并采用

油井堵水设计方法

油井堵水设计方法 堵水工作是一项复杂上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采油、油藏,化学等多学科体系,总的来说,堵水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与3个方面:(1)能否正确识别产水机理,(2)处理设计是否合理。(3)能否将堵剂进行有效放置。任何一方面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堵水工作的有效率下降,为提高油井堵水作业的成功率,对堵水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初选候选井 影响堵水井选择的因素较多,如油井的产液能力、含水状况、产层厚度、地层渗透率、岩性等。鉴于目前堵水技术的可靠性(国内外堵水措施的成功率平均为50%左右)。一般要求堵水候选井的含水率应高于80%(水层出水除外),同时,要求候选井及其油藏数据资料尽可能详细。 二、辨别出水机理 1、判断出水机理需考虑的因素,油井产水机理较多,如水锥,高渗透层、注水井和油井间裂缝连通、天然裂缝等。这些均可能造成油井过量产水,为正确判断产水机理,必须全面了解井的资料及其油藏特征。下列因素有助于确定产水机理。(1)油藏的驱替机理。(2)日产量(油藏和油井)。(3)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4)孔隙度。(5)油层有效厚度。(6)渗透率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7)垂直和水平渗透率。(8)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流度比。(9)不渗透隔层的位置和连续性。(10)油藏倾角。(11)原始油水界面。(12)完井部分占产层的百分比。(13)完井方法(射孔、裸眼、砾石充填等)。(14)射孔段相对油水界面的位置。(15)固井质量。(16)出水前的生产时间。(17)油、气、水开采历史。(18)找水结果。(19)完井后何时开始产水。(20)突破后产水量上升速度。 2、出水机理的判断过程 在出水机理认识问题方面,必须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油井的过量产水水源是边水、低水、注入水,还是外来水。 2)污染还是大孔道造成油井高含水,若是由污染问题造成过量产水,则可采用酸化等解堵措施,若是大孔道造成的问题,则采用堵水方法。 3)出水层位是否清晰,出水层位的认识程度对措施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可靠的找水资料有利于措施的合理选择。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

调剖和调驱的区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从注水井封堵高渗透层时,可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这称为调剖。为了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改善水驱效果,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剂,降低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油层的吸水能力,这种工艺措施叫注水井调剖。主要作用:为了调整吸水剖面,缓解层间矛盾 调驱技术,就是将由稠化剂、驱油剂、降阻剂和堵水剂等组成的综合调驱剂,通过注水井注入地层。它可在地层中产生注入水增粘,原油降阻,油水混相和高渗透层颗粒堵塞等综合作用。其结果,就可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均衡其吸水剖面,降低油水的流度比,进一步驱出地层中的残余油,并可在地层中形成一面活动的“油墙”,产生“活塞式”驱油作用,以降低油井含水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中的驱油剂可与原油产生混相作用,有效地驱出残余油,在地层中形成向油井运移的类似于活动的“油墙”的原油富集带,具有较长期的远井地带调剖作用。堵水剂可对地层的高渗透大孔道产生封堵作用,均衡其吸水剖面,使驱油剂更有效地驱油。调剖剂可不断地调整地层的吸水剖面,并可更有效地驱油。它对低渗透地层的渗透率无伤害,用它对注水井进行处理后,在同样的注水量下,注水压力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不大。 该技术的适应性广,它适应于地层渗透率大于μm2的砂岩和灰岩地层;注水层厚度大于5m,对应油井原油黏度大于1mPaS,含水大于70%的注水井;无边底水或边底水影响不大油藏的油水井对应率较高的注水井。 字面上也是可以理解:调剖就是调整吸水剖面,降低层间矛盾,调驱就是调整驱动方式。

油井出水原因及堵水方法

姓名:赵春平班级:石工11-10 学号: 前言 油井出水是油田采油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现象,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判断发现油田油井出水现象,例如,油井产出液中,含水增加,含油降低即是油井出水的前兆;油井产液量猛增,且含油率下降;油井井口压力猛增,产液量猛增;油井大量出水而几乎不出油;用仪器测试时,发现油井含水增加。进行生产测试时,电阻曲线有明显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油井出水的重要特征。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判断油井出水原因。为了应对油井出水的问题,减少过早见水或者串槽的危害,我们必须找出出水地层,判断出水原因,作出相应的堵水措施。而在油田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堵水法和化学堵水法。 一、油井出水原因 油井的出水原因不同,采取的堵水措施一般也不同,在油田中常见的出水原因一般包括:1、注入水及边水推进 对于用注水开发方式开发的油气藏,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及开采方式不当,使注入水及边水沿高、低渗透层及高、低渗透区不均匀推进,在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在横向上形成舌进或指进现象,使油井过早水淹。 2、底水推进 底水即是油层底部的水层,在同一个油层内,油气被底水承托。“底水锥进”现象: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压差过大,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所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 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注入水、边水和底水在油藏中虽然处于不同的位置,但它们都与要生产的原油在同一层中,可统称为“同层水”。“同层水”进入油井, 造成油井出水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求缓出水、少出水,所以必须采取控制和必要的封堵措施。 3、上层水、下层水窜入 所谓的上层水、下层水,指油藏的上层和下层水层。固井不好,套管损坏,误射油层,采取不正确的增产措施,而破坏了井的密封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质上的原因,例如有些地区由于断层裂缝比较发育,而造成油层与其它水层相互串通等。 4、夹层水进入 夹层水又指油层间的层间水,即在上下两个油层之间的水层。由于固井不好或层间串通,或者补水时误射水层,都会使夹层水注入油井,使油井出水。 二、油井出水危害 1、油井出砂使胶结疏松的砂岩层受到破坏,造成出砂,严重时使油层塌陷或导致油井停产。 2、油井停喷见水后含水量不断增加,井筒液柱重量随之增大,导致自喷井不能自喷。 3、形成死油区油井过早见水,会导致在地下形成一些死油区,大大降低了油藏的采收率。 4、设备腐蚀会腐蚀油井设备及破坏井身结构,增加修井作业任务和难度,缩短油井寿命。 5、增加采油成本增大地面注水量,相应增加了地面水源、注水设施及电能消耗。 因此,油井堵水是油田开发中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是油田开发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三、油井找水技术 1、综合对比资料判断出水层位 2、水化学分析法 3、机械法找水

油水井堵水调剖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至70年代主要以油井堵水为主。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③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④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部调剖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堵水调剖及相关配套技术在高含水油田控水稳产(增产)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高含水油藏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该领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堵水调剖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近年来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形成包括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CDG)、体膨颗粒、柔性颗粒等多套深部调剖(调驱)技术,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所属油田近年来的堵水调剖作业每年就达到了2500~3000井次的规模,增产原油超过50万t/a。目前,我国油田堵水调剖的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2.1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 弱凝胶也被称为“流动凝胶”(flowing gel)。这里所谓的“流动”是指弱凝胶在试管内呈现流动状态,弱凝胶主要由聚合物和交联剂两部分组成,以整体形式存在,交联状态为分子间交联。一般选择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为交联主剂,浓度一般为800~3000mg/L。交联剂主要有树脂、二醛和多价金属离子类等。美国使用最多的是乙酸铬、柠檬酸铝(EPT公司)和乙二醛(Pfizer 公司)。我国应用较多的为酚醛复合体、树脂预聚体、乙酸铬、乳酸铬、柠檬酸铝等。形成的凝胶强度通常在0.1~2.5Pa,现场应用则根据地层及生产状况选择凝胶强度。弱凝胶在地层中的封堵是动态的,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运移,使其具有深部调驱双重作用。 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多,针对性强,且多不抗盐,一般不适宜矿化度100 000mg/L以上、温度90℃以上的低渗地层的深部调剖作业。应用时应重点考虑交联聚合物体系与地层流体、配液用水、油藏温度和油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