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
温度控制器研究报告
![温度控制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cbaa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7.png)
温度控制器研究报告引言温度控制器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调节温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农业、医疗、研究等。
本文将对温度控制器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温度控制器的原理温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并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差异来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以达到温度稳定的目的。
常见的温度控制器有PID控制器、ON-OFF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等。
1.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温度控制器之一。
它根据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然后通过控制阀门或加热元件来调整温度。
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2. ON-OFF控制器ON-OFF控制器是一种简单的温度控制器,它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关闭加热设备;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打开加热设备。
ON-OFF 控制器的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温度波动。
3. 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温度控制器。
它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与设定温度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利用模糊规则进行推理,最终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用于调节加热或制冷设备。
模糊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适用于非线性和复杂系统。
二、温度控制器的应用温度控制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控制器常用于控制炉温、烘干、冷却等过程。
通过合理调节温度,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农业在农业领域,温度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温室、养殖和种植等环境中。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殖。
3. 医疗在医疗领域,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手术室、实验室和药品储存等场所的温度。
确保温度的稳定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护药品和生物样本的质量。
4. 研究在科研领域,温度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可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温控器检验报告
![温控器检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8656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8.png)
温控器检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温控器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估。
温控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设备,用于控制和调节温度,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领域。
本次检验旨在验证温控器是否符合指定的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
2. 检验目的本次检验的目的是评估温控器的以下性能指标:1.温度控制精度2.温度稳定性3.温度控制范围4.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5.温控器的响应速度6.用户界面和操作便捷性3. 检验方法为了评估温控器的性能,我们采用了以下检验方法:1.设置温控器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并记录温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2.通过与标准温度计对比,评估温控器的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在不同的温度设置下,测试温控器的响应速度。
4.分析温控器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便捷性。
4. 检验结果4.1 温度控制精度我们将温控器设置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并记录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温控器设定温度(℃)实际温度(℃)误差(℃)20 20.3 0.340 39.8 -0.260 61.2 1.2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该温控器的温度控制精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2 温度稳定性我们将温控器设定在一个目标温度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情况。
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温控器能够保持在±0.5℃的范围内,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4.3 温度控制范围经过检验,温控器的温度控制范围为-10℃至110℃,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
4.4 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我们将温控器的温度传感器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较,在不同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次测量。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温控器的温度传感器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环境温度变化。
4.5 温控器的响应速度我们将温控器的温度设置为从室温到目标温度的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速度。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该温控器的响应速度较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设定温度。
温控器检测报告
![温控器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45fa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9.png)
温控器检测报告1. 前言本文将对温控器进行检测,并对其功能、性能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温控器是一种用于控制与调节温度的设备,常见于各类家电、工业设备以及各种温控系统中。
本次检测的目的是确保温控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符合预期的温控要求。
2. 检测方法为了对温控器进行全面的检测,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和方法:1.功能性测试:测试温控器的基本功能,包括温度调节、设定温度、测量温度等。
这些功能是温控器的核心,需要确保其正常工作。
2.性能测试:测试温控器的性能参数,包括温度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温控器的使用体验和调控效果。
3.安全性测试:测试温控器的安全性能,包括电气安全和防火安全等。
这些测试旨在保证用户使用温控器时的安全。
3. 功能性测试3.1 温度调节我们使用标准的温度控制设备,将温度逐渐调整到不同的设定值,并观察温控器是否能够准确地控制温度。
通过多次重复测试,我们发现温控器的温度调节功能非常稳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调节目标。
3.2 设定温度在温度调节功能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测试了温控器的设定温度功能。
通过将温控器设定为不同的温度,我们观察到温控器能够准确地将环境温度调节到我们所设定的目标温度。
3.3 测量温度为了验证温控器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将温控器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温控器的温度测量非常接近标准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4. 性能测试4.1 温度精度我们通过将温控器与高精度温度计一同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对比两者测量结果的差异来评估温控器的温度精度。
测试结果表明,温控器的温度精度达到了±0.5°C,满足了一般使用要求。
4.2 稳定性为了测试温控器的稳定性,我们将温控器长时间运行,并观察温度波动情况。
经过多次测试,我们发现温控器的温度波动很小,保持在±1°C以内,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
4.3 响应时间我们通过改变温控器设定的目标温度,来测试温控器的响应时间。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心得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5bcbf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6.png)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心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PID控制器的调参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PID控制器对温度的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1. 温度传感器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由两种不同金属或合金组成,当两种金属或合金接触时,在接触点处会形成一个电动势。
随着温度变化,电动势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出温度。
2.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闭环控制系统。
它通过不断地调整输出信号来使被控对象达到期望值。
PID控制器由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三部分组成。
其中比例环节根据误差大小调整输出信号;积分环节根据误差累计值调整输出信号;微分环节根据误差变化率调整输出信号。
3.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温度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将温度传感器和PID控制器结合起来的系统。
温度传感器负责测量被控对象的温度,PID控制器则根据温度误差调整输出信号,使被控对象的温度达到期望值。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首先需要搭建实验平台。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Arduino开发板和温度传感器模块。
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脑连接,并将温度传感器模块连接到开发板上。
2. 编写程序编写程序,用Arduino开发板读取温度传感器模块的输出信号,并通过PID控制器调整输出信号,从而控制被控对象的温度。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设置PID参数,包括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等。
3. 调试程序将被控对象(例如加热棒)连接到开发板上,并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被控对象附近。
启动程序并进行调试,观察被控对象的温度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PID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验证进行实验验证,观察PID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温度的控制效果,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编写程序和调试参数,我成功地将PID控制器应用于温度控制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DS18B20温控实验报告 - 副本
![DS18B20温控实验报告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2c120f4a102de2bd960588c8.png)
桂林航院电子工程系单片机课程设计与制作说明书设计题目: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专业:通信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 6 月 28 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与制作成绩评定表单片机课程设计与制作任务书专业:通信技术学号: 2 姓名:一、设计题目: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二、设计要求:1.要求采集温度精确到度。
2.显示测量温度三、设计内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样品制作四、设计成果形式:1、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4000字);2、样品一套。
五.完成期限: 2010 年月日指导教师:贾磊磊年月日教研室:年月日目录一摘要 (1)设计要求 (1)二理论设计 (2)硬件电路计 (2)2.1.1芯片介绍 (2)2.1.2 DS18B20简介 (7)设计方案 (9)2.2.1.显示方案 (9)2.2.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2.2.3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11)三.系统的调试 (13).硬件的调试 (13)实验结果 (19)四、设计注意事项 (19)点阵设计注意事项 (20)单片机注意事项 (16)仿真器使用注意事项 (16)五.设计心得体会 (17)总结与体会 (17)摘要在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其中,温度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单片机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
单片机是一种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断系统等部分于一体的器件,只需要外加电源和晶振就可实现对数字信息的处理和控制。
因此,单片机广泛用于现代工业控制中。
本论文侧重介绍“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及相关内容。
温湿度控制器实训报告
![温湿度控制器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881e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3.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对环境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温湿度控制器作为维持特定环境条件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温湿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对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温湿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2. 熟悉温湿度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
3. 学会温湿度控制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4. 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温湿度控制器工作原理温湿度控制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根据预设的参数对加热器、加湿器、通风机等执行元件进行控制,以达到维持环境稳定的目的。
2. 温湿度传感器实训中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DHT11传感器:数字输出,具有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 SHT75传感器:模拟输出,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等特点。
3. 温湿度控制器结构组成温湿度控制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
- 微控制器: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执行元件。
- 执行元件:包括加热器、加湿器、通风机等,用于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
-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温度和湿度。
- 按键模块:用于设置温度和湿度参数。
4. 温湿度控制器安装与调试- 安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反映环境温度和湿度。
- 调试:连接传感器、微控制器和执行元件,设置温度和湿度参数,进行试运行,观察控制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5. 温湿度控制器维护- 定期检查:检查传感器、微控制器、执行元件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传感器、执行元件等部件,防止灰尘、杂物影响控制器性能。
- 更换部件:当传感器、执行元件等部件损坏时,及时更换。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教材,了解温湿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fc2d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d.png)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报告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温度控制系统作为现代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家电和环境控制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3. 熟悉PID控制算法的应用;4. 分析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以下组件组成: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常见的有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等;2. 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温度控制;3. 加热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调节加热功率;4. 冷却装置:用于降低环境温度,以实现温度控制。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温度控制系统: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加热器和冷却装置连接起来,确保各组件正常工作。
2. 设置控制器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以实现稳定的温度控制。
3. 测量环境温度: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并将测量结果输入控制器。
4. 控制温度: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加热器和冷却装置的工作状态,使环境温度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5.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器输出信号和加热器/冷却装置的工作状态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控制器的调节算法,系统能够在设定值附近维持稳定的温度。
但是,由于传感器的精度、控制器参数的选择等因素,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温度波动。
2. 温度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超调量等参数,以评估系统的控制性能。
3. 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温度计进行对比,我们可以评估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温度控制系统,探究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对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传感器准确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温控继电器实验报告
![温控继电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cf5a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c.png)
温控继电器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温控继电器,了解温度传感器和继电器的原理,并掌握温控继电器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温控继电器是一种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开关电路的设备。
它由温度传感器和继电器两部分组成。
2.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用来感知环境温度的装置,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2.2 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磁式开关,当通过控制信号(电流或电压)使其电磁线圈激磁时,可以控制大电流或高压的电路开关。
3. 实验器材实验中我们使用以下器材:- 温控继电器模块- 温度传感器- 电烙铁- 连接线- 电源4. 实验步骤4.1 连接电路首先,将温控继电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连接线连接起来。
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到温控继电器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到温控继电器的输出端。
4.2 设置温度阈值根据实验需求,使用螺丝刀旋转温控继电器上的旋钮,调节温度阈值。
当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温控继电器将触发继电器动作。
4.3 连接电源将电源的正负极正确地接入温控继电器模块,确保电路接线正确。
4.4 测试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需要监测温度的位置,接通电源开关。
当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温控继电器将触发继电器动作,电路将断开或闭合。
5.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设置的温度阈值,成功触发了继电器的动作。
在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电路断开或闭合,实现了自动开关电路的功能。
6. 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温控继电器模块,成功实现了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开关电路的功能。
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温度,并通过与温控继电器的连接将温度信号传递给继电器,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温控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恒温设备、空调控制、温度报警等。
通过合理设置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自动控制。
7.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温控继电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温控继电器可实现对温度变化的自动感知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id温度控制总结与展望
![pid温度控制总结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6273f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6.png)
pid温度控制总结与展望
PID温度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用设备中的温度控制方法。
它是通过对温度反馈信号进行反馈控制来维持温度稳定,从而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对PID温度控制进行总结和展望。
总结:
1. 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PID控制器是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部分组成的控制器。
它通过对温度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得出误差值,然后将误差值分别输入到比例、积分和微分部分中进行处理,最终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来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维持设备的温度稳定。
2. PID控制器的优点
PID控制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在工业和家用设备中广泛应用,如烤箱、冰箱、空调等。
3. PID控制器的不足
PID控制器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一些非线性系统和时间变化系统,PID
控制器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展望:
1. PID控制器的改进
PID控制器的改进是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新技术来改进PID控制器,提高其在非线性系统和时间变化系统中的控制效果。
2. PID控制器在新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领域的出现,PID控制器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PID控制器可以用于智能温控系统;在机器人领域中,PID控制器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等。
总之,PID温度控制作为一种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其优点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未来,通过对PID控制器的改进和在新领域中的应用,PID控制器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0cccc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6.png)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概述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设备与材料 (2)3. 实验原理 (3)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4)1. 实验内容 (5)1.1 温度控制器的基本操作 (6)1.2 温度控制器的参数设置与调整 (7)2. 实验步骤 (8)2.1 安装温度控制器 (9)2.2 校准温度计 (9)2.3 设置温度控制器参数 (11)2.4 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13)2.5 分析实验结果 (13)三、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14)1. 实验数据 (15)1.1 温度控制器的温度读数 (17)1.2 温度控制器的设定温度 (18)1.3 温度控制器的实际输出温度 (19)2. 结果分析 (19)2.1 温度控制器的性能评价 (20)2.2 温度控制器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分析 (21)四、实验结论与建议 (22)1. 实验结论 (23)2. 实验建议 (24)一、实验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温度控制器,让学生了解温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温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全面掌握温度控制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温度控制器的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通过一系列实验,了解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原理、操作过程以及性能特点,验证其在实际环境中的温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验也旨在培养实验者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设备与材料温度控制器:作为实验的核心设备,本实验选择了高精度数字式温度控制器,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恒温箱实验箱:为了模拟不同的环境温度,采用了具有温控功能的恒温箱或实验箱。
通过调节箱内的温度,可以观察温度控制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智能温度控制器实训报告
![智能温度控制器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98f4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7.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智能温度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工作流程以及调试方法。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嵌入式系统、单片机以及温度控制理论的理解。
二、实训器材1. 单片机开发板:以51单片机为例2. 温度传感器:DS18B203.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4. 电阻加热器5. 电源模块6. 继电器模块7. 万用表8. 调试工具:Keil、Proteus等三、实训内容1. 系统组成(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数据、执行控制算法、输出控制信号。
(2)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将温度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3)A/D转换器: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处理。
(4)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
(5)电阻加热器:根据温度控制需求,实现温度的升温和降温。
(6)继电器模块:根据单片机控制信号,驱动电阻加热器进行温度调节。
2. 系统工作原理(1)温度传感器将环境温度转换为电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2)单片机接收温度数据,根据预设的温度控制算法进行计算,输出控制信号。
(3)控制信号通过继电器模块驱动电阻加热器,实现温度的升温和降温。
(4)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
3. 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显示模块等硬件设备,并进行电路设计。
(2)软件设计: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控制算法。
(3)调试与优化:通过调试工具对系统进行调试,优化系统性能。
四、实训步骤1. 硬件搭建:根据系统组成,搭建智能温度控制器电路。
2. 硬件调试: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软件编写:使用Keil等调试工具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控制算法。
4. 调试与优化:通过调试工具对系统进行调试,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数显温控器实训报告
![数显温控器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ff82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6.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了解数显温控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流程以及应用,掌握数显温控器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1. 数显温控器原理及结构数显温控器是一种集测量、控制、显示于一体的智能化仪表,主要用于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最后输出控制信号对加热或冷却设备进行调节。
数显温控器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热电偶、热电阻等。
(2)微处理器:对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3)显示模块:将温度值、设定值等参数显示在屏幕上。
(4)控制输出模块:根据处理后的温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对加热或冷却设备进行调节。
2. 数显温控器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显温控器。
2)将传感器与数显温控器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3)将数显温控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要求。
4)接通电源,检查数显温控器是否正常工作。
(2)调试:1)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温度设定值。
2)调整微处理器参数,使数显温控器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3)检查控制输出模块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加热或冷却设备按预期运行。
3. 数显温控器的使用与维护(1)使用:1)打开数显温控器,检查显示是否正常。
2)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温度设定值。
3)启动加热或冷却设备,观察数显温控器显示的温度值是否达到设定值。
4)若温度值未达到设定值,可适当调整设定值或微处理器参数。
(2)维护:1)定期检查数显温控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2)定期清洁传感器、显示模块等部件,防止灰尘、油污等影响其性能。
3)定期检查电源线、连接线等,确保连接牢固。
4.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了解了数显温控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流程以及应用,掌握了数显温控器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方法。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数显温控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pid温度控制总结与展望
![pid温度控制总结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69b8d3a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5.png)
pid温度控制总结与展望一、引言PID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应用,例如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温度控制方面,PID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PID控制原理PID控制是通过对系统误差进行反馈来实现的。
PID控制器由三个部分组成:比例部分、积分部分和微分部分。
比例部分根据误差大小进行调整;积分部分根据误差持续时间进行调整;微分部分根据误差变化速度进行调整。
这三个部分组合起来可以对系统进行精确的调节。
三、PID温度控制应用1. 热处理热处理是将材料加热至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改变其物理性质的过程。
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控制温度以确保产品质量。
2.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需要精确地控制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口感和储存寿命。
3. 医药生产医药生产需要精确地控制温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PID温度控制优缺点1. 优点(1)精度高:PID控制器可以对系统进行精确的调节,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2)稳定性好:PID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反馈信号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持系统稳定。
(3)应用广泛:PID控制器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工业生产、医药生产等。
2. 缺点(1)参数难以调整:PID控制器需要对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进行调整,这些参数难以确定。
(2)容易受到干扰:PID控制器容易受到外部干扰,从而影响温度控制效果。
五、PID温度控制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ID温度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提高PID温度控制技术:1.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2. 优化参数选择算法:通过算法优化参数选择过程,使得参数选择更加准确和高效。
3. 引入新型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温度控制的效果。
六、结论PID温度控制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很多优点。
温控报警电路实验报告(3篇)
![温控报警电路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9475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温控报警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温控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温控报警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温控报警电路是一种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报警装置的电路。
它主要由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比较器、执行机构(如继电器)等组成。
当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电路会触发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三、实验器材1. 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等)2. 比较器(如LM393、LM324等)3. 继电器4.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5. 电路板、连接线等6. 温度控制器7. 电源8. 示波器(可选)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搭建温控报警电路。
电路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
信号处理电路: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比较器: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与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执行机构:当温度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装置。
2. 连接电路:将电路元件按照设计图连接到电路板上,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3. 调试电路: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例如,调整比较器的阈值电压,使电路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触发报警。
4. 测试电路:使用温度控制器对电路进行测试,观察报警装置是否能够在温度超过阈值时正常工作。
5. 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当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报警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发出警报信号。
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温控报警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路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报警装置能够及时触发。
3. 改进措施: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改进,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优化电路设计,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增加电路的过热保护功能,防止电路过热损坏。
六、实验总结1. 温控报警电路是一种常见的自动控制电路,在工业、农业、家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5357db4b73f242326c5f24.png)
目录第 1 节引言.....................................................................................................................错误!不决义书签。
温度控制器的归纳...........................................................................................................错误 !不决义书签。
设计目的,任务及要求...................................................................................................错误 !不决义书签。
第 2 节系统硬件设计......................................................................................................错误 !不决义书签。
芯片的选择 ........................................................................................................................错误 !不决义书签。
. 系统工作原理 .................................................................................................................错误!不决义书签。
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 ...................................................................................................错误 !不决义书签。
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2421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9.png)
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一、功能及性能指标根据设计任务基本要求,本系统应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1)可以进行温度设定,并自动调节水温到给定温度值。
(2)可以调整PID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控制对象与控制品质要求。
(3)可以实时显示给定温度与水温实测值。
(4)可以打印给定温度及水温实测值。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温度设定范围40℃~90℃,最小区分度1℃。
(2)温度控制静态误差≤1℃。
(3)双3位LED数码管显示,显示温度范围0.0℃~99.0℃。
(4)采用微型打印机打印温度给定值及一定时间间隔的水温实测值。
二、总体设计方案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具有热储存能力大,惯性也较大的特点,水在容器内的流动或热量传递都存在一定的阻力,因为可以将它归于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大惯性环节。
一般来说,热过程大多具有较大的滞后,它对于任何信号的响应都会推迟一些时间,使输出与输入之间产生相移。
对于这样存在大的滞后特性的过度过程控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案。
1)、输出开关量控制2)、比例控制(P控制)3)、比例积分控制(IP控制)4)、比例积分加微分控制(IPD控制)结合本例题设计任务与我们采用比例积分加微分(PID)控制。
其特点是微分的作用使控制器的输出与偏差变化的速度成比例,它对克服对象的容量滞后有显著地效果。
在比例基础上加入微分作用,使稳定性提高,同时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
采用PID的控制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对诸如控制精度,调节时间和超调量等控制品质的要求。
三、系统组成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检测、信号处理、输入运算到输出控制电炉加热功率以实现水温控制的全过程。
因此,应以单片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组成一个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以满足检测、控制应用类型的功能要求。
另外,单片机的使用也为实现水温的只能化控制以及提供完善的人机界面及多机通信皆空提供了可能。
而这些功能在常规数字逻辑电路中往往难以实现。
液晶显示电冰箱温控器实验报告
![液晶显示电冰箱温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132a2ccfc789eb172dc81f.png)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电子产品综合项目实践设计报告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项目:液晶显示电冰箱温控器的设计班级:学号:11111111姓名:XXX授课教师:XXX制定日期:年月日摘要近些年来,家电领域产品变化、技术发展、更新换代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但作为白色家电冰箱的变化似乎不大。
传统的电冰箱的冷藏室温控器旋钮一般有7个数字,这些数字并不表示冰箱内具体的温度值,而是表示所控制的温度档位。
数字越小,箱内温度越高。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的控制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电冰箱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冰箱的温控器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因此,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温度、方便的设定和修改并且能够实时显示当前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些冰箱采用了电脑只能温控及LCD(或LED)箱门外温度显示。
所谓智能温控就是通过感温头精确感应,把冰箱内温度的变化传递给中央控制芯片,由芯片控制制冷系统使冰箱内温度达到显示屏上设定值,使用者只需要根据食物的种类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即可,以此达到最大的保鲜程度。
这里介绍一种电脑型电冰箱温控器的设计电路,使用128*64字符型带背光的液晶模组作显示,显得豪华、气派,具有时代气息。
摘要 (2)第一章引言 (4)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5)2.1系统功能描述 (5)2.2系统总体结构 (5)图2-1系统整体框图 (5)第三章硬件系统的设计 (6)3.1微处理器(单片机) (6)3.2 温度传感器DS18B20 (7)第四章软件系统的设计 (10)4.1液晶显示模块(TG12864.c) (10)4.2 测温系统(DS18B20.c) (11)4.3 定时模块(TIME.c) (11)第五章仿真机的调试与运行 (13)第6章结束语 (14)附录: (14)第一章引言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也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
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称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工业生产中称为必不可少的器件,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温度控制器实训报告总结
![温度控制器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8883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a.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度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食品等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温度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校特开设了温度控制器实训课程。
本实训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温度控制器的原理、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温度控制器的原理和组成;2. 掌握温度控制器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方法;3. 熟悉温度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温度控制器原理及组成(1)温度控制器原理:温度控制器是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被控对象的温度,通过比较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执行机构调节加热或冷却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温度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2)温度控制器组成:温度控制器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比较器、执行机构、控制器本体等部分组成。
2. 温度控制器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器,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确保温度传感器、比较器、执行机构等部件连接正确。
(2)调试:调整设定温度,观察控制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若存在异常,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传感器是否损坏,执行机构是否灵活等。
3. 温度控制器的维修(1)检查:在发现温度控制器故障时,首先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传感器是否损坏,执行机构是否灵活等。
(2)更换:若发现传感器、执行机构等部件损坏,及时更换新品。
4. 温度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度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1)加热设备:如烘箱、熔炉等,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设备的温度,保证产品质量。
(2)冷却设备:如冷却塔、冷库等,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冷却设备的温度,降低能耗。
(3)恒温设备:如实验设备、医疗器械等,通过温度控制器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对温度控制器的原理、组成、安装、调试和维修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实训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温度控制器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温度pid控制实验报告
![温度pid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2915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7.png)
温度pid控制实验报告温度PID控制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对PID控制器的实际应用,探究其在温度控制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验证PID控制器在温度控制中的有效性。
二、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 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PID控制器。
- 数据采集仪: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 电脑:用于控制PID控制器和进行数据处理。
2. 实验方法:- 设置目标温度:根据实验要求,设定目标温度为X摄氏度。
- 参数调整: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P)、积分系数(I)和微分系数(D),找到最佳参数组合。
-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评估PID控制器的性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设定了目标温度为X摄氏度,并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在初始阶段,我们选择了一个较小的比例系数,以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逐渐增加了比例系数,同时调整了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以达到更精确的温度控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PID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并在设定的目标温度附近保持稳定。
当温度偏离目标温度时,PID控制器会根据偏差大小和变化趋势来调整输出信号,以实现温度的快速调整和稳定控制。
尤其是积分和微分项的引入,使得PID控制器具有了更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参数调整过程中,我们发现比例系数的增加会加快温度的响应速度,但也容易引起过冲现象;积分系数的增加可以减小温度的稳态误差,但过大的积分系数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微分系数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但过大的微分系数可能引起噪声干扰。
综合考虑,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最佳的PID控制器参数组合,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57e4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9.png)
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温度控制器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自动控制设备。
它能够通过对温度的监测和调节,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器系统,探索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温度控制器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研究温度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原理:温度控制器主要由传感器、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温度,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比较器中。
比较器将传感器信号与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然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比较器的输出信号来调节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
实验步骤:1.搭建温度控制器系统:将传感器与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依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温度控制器系统。
2.设定温度值:通过调节比较器上的旋钮,设定一个期望的温度值,作为控制器的参考。
3.监测温度变化:将传感器放置在需要控制温度的环境中,实时监测温度的变化。
4.控制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比较器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器根据信号来调节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从而使环境温度逐渐趋于设定值。
5.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温度控制器的响应时间和温度稳定性等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温度控制器的响应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有关。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控制器的响应速度较快;当温度变化较小时,控制器的响应速度较慢。
2.温度控制器的稳定性取决于传感器的准确性和控制器的精度。
传感器的准确性越高,控制器的稳定性就越好。
3.温度控制器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出现漂移现象,即温度偏离设定值。
这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和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器系统,深入了解了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温度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与环境温度变化幅度、传感器准确性以及设备维护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控制器实验总结报告
一、功能及性能指标
根据设计任务基本要求,本系统应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1)可以进行温度设定,并自动调节水温到给定温度值。
(2)可以调整PID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控制对象与控制品质要求。
(3)可以实时显示给定温度与水温实测值。
(4)可以打印给定温度及水温实测值。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温度设定范围40℃~90℃,最小区分度1℃。
(2)温度控制静态误差≤1℃。
(3)双3位LED数码管显示,显示温度范围0.0℃~99.0℃。
(4)采用微型打印机打印温度给定值及一定时间间隔的水温实测值。
二、总体设计方案
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具有热储存能力大,惯性也较大的特点,水在容器内的流动或热量传递都存在一定的阻力,因为可以将它归于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大惯性环节。
一般来说,热过程大多具有较大的滞后,它对于任何信号的响应都会推迟一些时间,使输出与输入之间产生相移。
对于这样存在大的滞后特性的
过度过程控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案。
1)、输出开关量控制
2)、比例控制(P控制)
3)、比例积分控制(IP控制)
4)、比例积分加微分控制(IPD控制)
结合本例题设计任务与我们采用比例积分加微分(PID)控制。
其特点是微分的作用使控制器的输出与偏差变化的速度成比例,它对克服对象的容量滞后有显著地效果。
在比例基础上加入微分作用,使稳定性提高,同时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
采用PID的控制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对诸如控制精度,调节时间和超调量等控制品质的要求。
三、系统组成
本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检测、信号处理、输入运算到输出控制电炉加热功率以实现水温控制的全过程。
因此,应以单片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组成一个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以满足检测、控制应用类型的功能要求。
另外,单片机的使用也为实现水温的只能化控制以及提供完善的人机界面及多机通信皆空提供了可能。
而这些功能在常规数字逻辑电路中往往难以实现。
所以本机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1、软、硬件功能划分
在绝大多数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系统功能的软件、硬件划分往往
是由应用系统对控制速度的要求决定的,在没有速度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软件换取硬件电路的简化,以求降低硬件成本。
(1)速度估算
(2)软件、硬件功能划分。
为了简化系统硬件、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关PID运算、输入信号滤波及大部分控制过程都可由软件来完成,硬件的主要功能是温度信号的传感、放大、A/D转换及输出信号的功率放大。
另外,人机通道功能由系统软件、硬件配合完成,以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及缩短系统的研制周期。
2.统一功能划分、指标分配和框图构成
系统由4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总体框图如下图所示:
(1)单片机基本系统。
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完成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及协调控制功能。
(2)向前通道。
它是信息采集的通道,主要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A/D转换等电路。
(3)向后通道。
它是实现控制信号输出的通道,单片机系统产生的控制信号经功率放大电路放大控制电炉的输入功率,以实现
水温控制的目的。
(4)人机对话通道。
主要由键盘、LED显示和打印机组成。
四、硬件开发
(1)单片机基本系统
如图所示
(2)人机对话通道主要由行列式键盘、LED显示器组成。
采用可编程键盘、显示接口芯片8279。
8279负责键盘的扫描、消抖处理和显示输出工作,大大减轻了CPU的负担也简化了软件的编程。
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五、软件设计
整个温度控制系统软件包括主程序(包括初始化、显示)、键盘输入中断服务程序,
主程序如下: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300H
START:
ACALL DELAY
ACALL I8279
ACALL SETRAM
LOOP1:ACALL AD
ACALL DISPLAY
ACALL DELAY
ACALL DELAY
ACALL DELAY
SJMP LOOP1
I8279:
NOP
MOV DPTR,#0FDFFH MOV A,#00H
MOVX @DPTR,A
MOV A,#0D1H
MOVX @DPTR,A
MOV A,#22H
MOVX @DPTR,A
LP:MOVX A,@DPTR
JB ACC.7,LP
RET
SETRAM: MOV 30H,#08H
MOV 31H,#08H
MOV 32H,#08H
MOV 33H,#08H
MOV 34H,#08H
MOV 35H,#08H
RET
DISPLAY:
MOV DPTR,#0FDFFH MOV A,#90H
MOVX @DPTR,A
MOV R0,#30H
MOV R2,#06H
MOV A,#10H
MOVX @DPTR,A LOOP:MOV A,@R0
MOV DPTR,#TAB
MOVC A,@A+DPTR
MOV DPTR,#0FCFFH
MOVX @DPTR,A
INC R0
ACALL DELAY
ACALL DELAY
DJNZ R2,LOOP
ACALL DELAY
ACALL DELAY
RET
AD: NOP
MOV A,#33H
MOV DPTR,#0FBFFH
WAIT:JB P1.1,WAIT
MOVX A,@DPTR
MOV @R1,A
MOV B,#100
DIV AB
MOV 31H,A
MOV A,B
MOV B,#10
DIV AB
MOV 32H,A
MOV 33H,B
RET
DELAY:MOV R3,#255
D1: MOV R4,#255
DJNZ R4,$
NOP
DJNZ R3,D1
RET
TAB:DB
0C0H,0F9H,0C4H,0D0H,99H,92H,82H,0F8H,80H,90H,0FFH END
中断服务程序共分3 种, 分别为外部中断1、定时中断和串
行口中断。
六、调试步骤
1、拔掉所有在插座上的芯片,用万用表测试+15V、-15V、+5V 与地之间是否短路;
2、连接电源:
●白色三芯插座为电源插座,从左到右依次是-15V、GND、
+15V 注意次序
●D1、D2为保护二极管,防止极性接反
●打开电源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LM7810、LM7805的输出是否
符合要求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各个芯片的电源脚的电压是否符
合要求
3、传感器与放大器的调节
●断开电源,连接传感器AD590、插上OP-07放大器,
打开电源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OP-07的输出端,调节电位器
VR1、VR2,使常温下的OP-07的输出端电压为0、1V
左右,用手握紧传感器,观察期输出是否变化;
* 断开电源,插上AD转换器ADC0804,打开电源
4、AD转换器ADC0804的调节
●断开电源,插上AD转换器ADC0804,打开电源
●用示波器测量ADC0804的第四脚;时钟输入脚CLKIN
的波形,本设计中ADC0804的是使用电阻电容产生,
R3=10K,C3=150PF,理论上的时钟频率为:
f=1/rc=660K左右。
5、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调试
●断开电源,插上AT89C51,打开电源
●单片机最小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复位、时钟、/EA/VP
引脚接高电平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复位端、/EA/VP端
●用示波器测量第18、19的时钟输入输出脚、和单片机
地址数据分离引脚ALE,引脚ALE的频率应为第18、
19的时钟输入输出脚的1/2
6.、键盘和显示的调试
●键盘和显示是由8279控制的,有初始化、显示键盘处
理及部分组成
●联调
考虑安全问题,调试时不连接220V电源,控制电路的实
现与否利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指示。
发光二极管焊接在
AT89C51的左下角L4处。
控制引脚为AT89C51的15
脚P3.5,地电平有效。
七、心得体会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虽然在实验之前做过一些准备工作,但在真正做的时候还是常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让我们常常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仔细想想,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到位,并且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常常各自为战,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不能群策群力的针对问题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这次实验的过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并且带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吸取这次试验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努力把事情做好。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在实验过程中给了我们巨大帮助的教员,多亏了您的指导许多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祝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