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地质构造
本章主要内容
4.1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p9-24)
4.2褶皱(p25-p40)
4.3节理(p41-p54)
4.4断层(p55–p75)
4.5活断层(p76–p90)
4.1.1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①概念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组成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也称作地壳运动或岩石圈运动。
②类型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按时间则分为:
古构造运动(老第三纪及以前);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及第四纪);
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
构造运动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规模,岩石圈板块运动是最大规模的构造运动。
③岩层及其类型
水平岩层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层状堆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坚硬岩层.
倾斜岩层原始岩层经过水平构造运动作用后,岩层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称为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2)地质构造
①概念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②类型
褶皱
断层
节理
4.1.2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
(1)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线的两端方向称为走向。
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为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岩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2)产状要素的测量: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
(3)产状要素的表示:
①走向/倾向(象限)、倾角;如330o/s w∠30o
②倾向、倾角:如240o∠30o
4.1.3岩层露头线的特征
(1)露头的概念:是一些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通常出现在山谷、河谷、陡崖以及山腰和山顶。
(2)露头的类型:
天然露头
人工露头
(3)露头线:指岩层层面(或断层面、节理面)与地面的交线。其形态取决于岩层的产状和地面起伏的地形状况。
▪水平岩层露头线:∥地形等高线;
▪直立岩层露头线:呈直线延伸;
▪倾斜岩层露头线:―v‖字形法则
“V”字型法则在地形起伏明显地区,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具一定的规律,称之为“V”字型法则。
倾斜岩层出露的三种基本情况:
*―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等高线更弯曲。
*―相同相反‖: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岩层的倾角大于坡角。此时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的倾角小于坡角。此时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质界线更弯曲。
4.1.4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式。分为
整合接触;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沉积接触侵入体直接被沉积岩层覆盖二者之间有风化剥蚀面存在; 侵入接触;侵入体与被侵入围岩间的接触关系。
断层接触。地层/地层,地层/岩体,其接触面本身为断层面。
▪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
形成过程:地壳缓慢下降,地壳运动与沉积作用相对平衡。
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平行,但二者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即缺失了部分地层)。
形成过程:地壳稳定下降、沉积→平稳上升、遭受剥蚀→平稳下降、沉积。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平行,且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接触界面与上覆地层平行,与下伏地层斜交。
4.2褶皱
褶皱是指具有面状构造(如层面、劈理面等)的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现象。
1.褶皱要素
核部:指褶皱中心部位的地层。
▪翼部:指核部两侧的地层。
▪转折端:从一翼到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
▪枢纽:同一岩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轴面:由许多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相当于平分褶皱的对称面。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2.褶皱类型
基本类型:
背斜:核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一般向上拱的褶皱。
向斜:核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一般向下坳的褶皱。
当岩层新老关系不清时,核部向上拱者称背形,向下坳者称向形。
(1)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褶皱。
2.根据转折端弯曲形态可分为:圆弧、尖棱、箱状褶皱和挠曲。
▪3.根据横剖面形态
▪扇形褶皱
▪箱状褶皱
▪单斜
▪4.根据枢纽产状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5.根据褶皱的平面形态
▪线状褶皱
▪短轴褶皱
▪穹隆和构造盆地
▪6.根据褶皱的组合形式
▪复背斜
▪复向斜
4.2.3褶皱的野外识别
▪1.判断褶皱存在与否并区别背斜与向斜,确定褶皱的形态;
▪2.褶皱存在的标志: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
▪背斜核部老翼部新
▪向斜核部新翼部老
▪3.测产状
▪综合确定褶皱类型
4.2.4褶皱形成的时代
▪研究褶皱形成的时代,一般是通过分析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来确定的.
▪1.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都发生褶皱,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时,则褶皱
运动发生在老地层之后,新地层之前.
▪2.不整合面上下地层都褶皱,但褶皱的方式、形态不一样时,则至少发生过两次褶皱运动.
4.2.5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的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