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57b3f55eefdc8d376ee32bb.png)
教学设计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重点:1、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2、认识合金。
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教学流程图创孕活探巩运交优布实设育动求固用流化置践情新探新练新收新作新境知究知习知获知业知教学过程:教师先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金属的历史,再展示一些物品及图片,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
给出金属的物理性质相关数据,一些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介绍后,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硬币,思考其特点,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
通过实物及图片引入合金的概念。
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合金与纯金属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动手实验:比较黄铜与铜、焊锡与锡在光泽、颜色、硬度等方面的区别。
实验视频:比较锡、铅、焊锡的熔点。
一些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实验9-2比较焊锡、锡和铅的熔化温度【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钢铁都是铁碳合金。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碳合金又分为生铁和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铝、钛、锌、铜等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铝合金的门窗、铜线、铜火锅、铜电器,以及锌在常见干电池的应用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0988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初中化学_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111c4fba0d4a7303763ab3.png)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8.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服务生活”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3、重、难点分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课的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但物质性质又不是唯一因素是个难点,结合生活的实例突破该难点。
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合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组合。
教法: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媒体的运用:展示图片,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金属的用途,播放金属与合金硬度比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合金和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学法指导: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让学了解金属材料的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总结等。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57b82af90f76c660371a5e.png)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单元复习课的设计着重定位在单元知识梳理,适当结合简单的知识应用并联系了中考信息,注意了知识的前后呼应。
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突出了单元知识重点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复习,设计了相应的练习,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力求让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有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能力。
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每个课题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不够系统,掌握得不够牢固,还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及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及置换反应。
(2)、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保护的方法,知道铁的冶炼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础演练、构建知识网络两个环节,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巩固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2)通过难点突破、变式模仿两个环节,学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体验探究过程,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培养合作、创新、落实认知的能力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交流、反思整合、应用落实。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化学这门课来说才刚刚起步。
学生经过半年多化学的学习, 了解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
知道了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同学们非常熟悉。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每个课题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不够系统,掌握得不够牢固, 还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及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初中化学_金属与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与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94bcc959eef8c75ebfb3c8.png)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教学用品金属材料30个、合成材料20个、试管、试管架、细口瓶、砂纸、烧杯、试管刷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好!我来自菏泽,我带你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自动播放图片)你们看我所选取的伸缩门、旗杆、路灯杆、篮球架等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金属与金属材料。
板书金属与金属材料再来介绍我们学校的特色:垃圾分类存放,这个可移动的绿桶盛放可回收垃圾,目的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卫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水槽中是我带来的回收品,请同学们挑出里面的金属材料,逐一说出所含主要金属及判断依据。
(幻灯片1)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与保护【小试身手】利用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挑出所给回收品中的金属材料!说出所含主要金属及判断依据!提问:下面我们讨论三个问题(幻灯片2)【各抒己见】1.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是合金,从类别和性能两方面说出合金与纯金属的不同之处。
2.铁很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的过程。
观察你挑出的金属采用了哪些防锈措施?提问:现在水槽中的物品主要是什么材料?出示幻灯片第三个问题3. 包装所用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与合成材料。
金属资源是有限的,合成材料是金属材料的替代品,假如你是包装厂的厂长,你在选择材料时会考虑哪些因素?请作出陈述。
(每小组推举一人)讲解:保护金属资源刻不容缓。
我们所用的金属都是用还原剂如一氧化碳从矿石中还原出来的,金属矿石是不可再生能源,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8291317e21af45b207a81a.png)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金属材料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掌握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了解铁生锈的原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金属材料和工业炼铁等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3工业炼铁反应原理,反应现象,反应顺序,尾气处理;4生锈的原理及防锈方法,及金属材料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表格(近三年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在中考的考点分布)过渡:中考的考点主要分布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三大方面,而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和难点,这节课我们主要分为三个大环节进行复习,首先,我们先来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一物理性质展示:问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快速记忆学生回答:每组5号6号老师点拨: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都是铁,含有少量的碳跟踪练习:与物理性质有关的习题学生讲解:每组2号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二化学性质板演:化学方程式(每组6号写1,2,3题,每组5号写4,5题,每组4号写6,7,8题) 基础弱的学生写红色的化学方程式,基础是中上等学生全部都写学生练习:学生批改:每组1号上黑板,下边组内的2,3,批阅点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分的评分机制给表现好的小组给予掌声展示:问题(与化学性质有关)讨论:学生回答:每组5号6号讲解:金属的3个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跟踪练习:与化学性质有关的习题学生讲解:老师补充:两边夹中间的思想(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过渡:很多金属像铁容易生锈,如何防止金属生锈呢?接下来我们复习第三大部分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板书: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展示:问题(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每组的4号提问:工业炼铁的反应原料之一是焦炭,为什么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老师点评: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金属的三大部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材料的利用和保护展示:金属材料的知识树升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棵知识树一样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下课(作者单位:)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 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 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d4a1a1581b6bd97f19eae2.png)
性。
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剧烈,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知识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二: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活动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2);(3)。
中考考点及趋势: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方向:①判断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②用于判断金属与酸、盐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③用于判断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速率大小。
精讲悟疑: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预测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反过来,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度明显比C的快。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C>B B.C>A>B C.C>B>A D.A>B>C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的规律,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Cl2 +2NaBr=2NaCl + Br2,I2 +Na2S=2NaI + S↓,Br2+ 2KI=2KBr + I2 。
由此可判断:S、Cl2、I、Br2非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体验中考1. (苏州)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含CuSO4)的配制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2.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Zn、CuSO4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仅有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 (上海)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
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
![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ba930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0.png)
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篇一:《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一、指导思想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教学,深感让学生认识身边的金属,了解身边的金属,熟习身边的金属对学好这节课十分重要,为了在整个教学中真正渗透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中已有的预设方案改为学生自己设计,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设计从学生角*扮演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实验,探究出判断金属活动*的依据和金属活动顺序。
在教学中,注重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有所得。
最后,通过课堂延伸,强化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三、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一是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金属,让他们分析为什么铜比铁更稳定;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实验,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三是灵活处理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和金属的化学*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四、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我所教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自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的依据这一环节时,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成。
因此,在这类班级中可将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提出猜想,便于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和理解。
篇二: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金属材料的教学反思这节课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体验从已知到未知再回到已知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完成。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99dbd383d049649b6658db.png)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打开面前的纸包,发现一枚戒指。
找出戒指,设置问题:1 猜测戒指成分,由什么材料做的?2 如何鉴别戒指成分?学生猜想,戒指可能是金的,还有可能是黄铜的等等。
提到的金是什么材料?纯金属。
黄铜呢?合金不管是纯金属还是合金它们都属于金属材料,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这是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请大家快速阅读:复习目标:1. 认识金属材料,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点)2. 加深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
3.通过应用性的练习,加强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4.通过金属材料的冶炼方法,掌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途径。
大家判断戒指是金或者黄铜材质的依据是什么?颜色。
颜色属于金属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金属还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引出任务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图片上展示的锅和曲别针是由不锈钢做的,不锈钢属于纯金属还是合金?合金什么是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用途广泛,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合金的组成和优良性能简单的物理性质无法鉴别戒指的真假,要想鉴别还需要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大家快速回忆并背诵。
引出任务二:金属的化学性质要鉴别戒指,我们得先提出猜想1.提出猜想:戒指的材质?学生回答猜想的各种可能性2.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先独立思考2分钟,后组内交流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选择合适方法,鉴定戒指的成分(8分钟)小组展示汇报:要求:(1)说明方法(2)实验现象(3)得出结论小组代表展示,实时投影传屏,相应小组表述自己的方法,描述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使用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的方法,如果是真的,应该无任何现象,因为金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但是现在表面变成黑色,说明里面有铜的成分,鉴定是假的。
第二小组:与盐酸溶液,无任何现象,只能说明戒指中含的金属成分活动性在氢之后,因为活动性在氢之后的金属都不能和酸反应,而氢之前的金属都可以和酸溶液反应,通过这个实验不能简单判断它的真假。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8f2b870912a216157929a1.png)
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金属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3.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在探究活动中增进合作、增进友谊。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二、复习教学要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2.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解题思路三、复习教学流程四、复习教学过程设计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预习检测”。
学生活动:参照“预习检测”,完成对金属材料的挑选。
对于出现的疑问,采取看书或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解决。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回顾教材内容,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2、引导学生复习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展示校园中的合金材料,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材料,并以铝合金为例说出合金的优点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突破难点1:以河水是否污染进行探究实验,并结合酸碱盐的有关章节讨论如何处理污水。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并将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并思考反应发生的条件回顾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回答金属的化学性质,并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依据(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意识到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锈蚀,并以铁生锈为例探究铜生锈,(课下完成)回顾防锈的条件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对生锈条件的拓展,是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掌握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问题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反思5篇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ff0e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7.png)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反思5篇1.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反思篇一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一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本课题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时我注意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的活动,通过对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观察与分析,获得新的感悟;三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本课题由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表格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为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
人类对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用来冶炼金属,而其中冶炼量的是铁。
因此,教材很自然地转入对铁的冶炼的讨论。
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
教材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主要介绍了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以例题的形式介绍了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的。
首先指导阅读。
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
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
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
其次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反思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42136eed630b1c59eeb5e9.png)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1,本课题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重要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以厨师在炒菜加入调料的目的来比喻制得的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容易接受。
随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差异,并结合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归纳得出“合金性能优异”的结论。
最后教材以列表概括了合金的广泛用途,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熟悉,对金属、金属材料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此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故本课题的学习难度不大。
2、教学思路与设计本节课内容比较零散,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
由于教材自身的特点编写以叙述性为主,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使学生一节课下来感到索然无味。
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如:利用小故事引入课题;展示古代及现代金属材料制品的精美图片、实物,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如:调查身边的金属制品;设计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化学观念,并学会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能综合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差异。
初中化学_金属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31bcf14431b90d6d85c70e.png)
金属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思路】作为常见的物质的金属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近三年的中考,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加强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的训练。
本专题复习主要涉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铁的冶炼和铁的合金等,还有在现实生活中金属会被锈蚀,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所以本课设计从练习入手进行复习,主要复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梳理知识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
(2)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3)知道铁的两种合金的区别和铁的冶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习题呈现知识点。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金属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金属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引入(时间约1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的重要性,激起学生为复习金属的相关性质做好铺垫)活动二: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大部分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有导热、导电性⏹有延展性⏹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金属相关的物理性质)活动三:(1) 铝常温下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亮的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不久后会慢慢变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之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初中化学_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894f1bb0717fd5370cdc37.png)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知道置换反应的特点。
实验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加热铜丝合作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下能反应:以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为代表。
[反应规律]金属+氧气[反思感悟]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铝制品不易生锈?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盐酸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2.收集信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金属+稀硫酸现象化学方程式镁锌铁铜3.反思交流:金属与酸反应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如果要将金属分为两类,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依据是什么?[分析讨论]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分析小结]学以致用1.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aCO3CaO+CO2B.CH4+2O2CO2+H2OC.CO2+H2O H2CO3D.Fe+CuSO4FeSO4+Cu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上较多的是感性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不熟悉。
因此,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从理性的角度认识事物。
本节课知道了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了常见的金属与酸的反应,知道了置换反应。
了解了几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f9ba6d3968011ca200912d.png)
本节课以先出示知识链接,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方法和规律去解决相关类型的问题。
教师通过列举与生活相关的题例比如鉴别真假黄金的例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并从中归纳出相关知识点,懂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兴趣,在讨论、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做题方法和规律,从中生成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运用设计实验的方法比较金属活动行性大小,提高学生运用和巩固知识的能力,采用“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推动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经过一年多化学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知道实验室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对生活的解释与运用。
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了解了金属与酸、金属盐溶液是否发生反应,要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探究了金属的活动性,但知识与能力都停留在“了解”、“知道”的层面上,加上学过的时间太长,部分知识已经遗忘,不能灵活运用金属的一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提高,达到学能所用的效果。
本节课对学生来说难点是设计简单的实验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教学中以标杆题为依托从简单到难的问题设置、学生学习方式由个体到小组互帮互学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设计的关键是如何选择盐溶液、如何选择金属、这一点学生还掌握不太好、课后有待加强。
通过教学还发现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记忆还不牢固、还需加强督促。
这节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机械重复,而是回顾与整理知识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其亮点有:一、注重教学中方法提升初中生学习化学喜欢感性知识而对抽象原理难以接受,如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学生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而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原理提升就能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解题方法、规律,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二、利用知识链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复习教学中利用知识链接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建构,充实知识结构,能更好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fe940e4960590c69fc3761b.png)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之间关系。
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
3.知道金属的冶炼、锈蚀及防护。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重视运用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和图片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视频,结合实际生活及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能力,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明确教学目标:播放视频《宰相刘罗锅》:老师问:请你帮助一下,怎样鉴别真假黄金?(学生看视频,积极回答。
)(导入课题: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之间关系。
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
3.知道金属的冶炼、锈蚀及防护。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重视运用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和图片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视频,结合实际生活及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能力,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探究任务一:怎样鉴别真假黄金?活动一:小组合作与展示生活中有哪些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同学们讨论一下分享给大家吧教师展示图片,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
小结: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考虑,学完本节课我们就很容易鉴别了,(设计意图:加强日常生活自我保护,以免上当受骗。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二:金属物理性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观察图片‘生活中离不开金属’回答问题。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fa16122ec3a87c24128c456.png)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每个课题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不够系统,掌握不够牢固,解题时知识联系不起来,实战能力差。
更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以及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效果分析1、本课是一节复习课,知识点多而且凌乱,但是通过我对知识的整合,使内容条例化,学生容易掌握,多数同学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能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
2、在本次教学中我加入大量的总结性语言,使多数同学记忆起来如鱼得水。
3、但是由于学生学过的时间较长,内容较多,任务较重,在时间上有点紧张,对于基础弱点同学,复杂的题目很难达成目标。
4、针对时间紧张,内容较多的情况,课后我会对基础弱的同学再加一节巩固训练课,对基础好的同学加一节拓展提升课。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能容几乎涵盖了第八单元的所有知识,虽然学生已经学过,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但间隔时间较长,内容较多,任务较重在时间上有点紧张,这要求我课前得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做好调控,粗略得当,着重解决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的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所以本课采用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补充,将前面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没有进行拓展训练。
如果分成两课时,再加一个巩固训练会更好。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金属材料,金属的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个课题。
其中2、3课题是重点,第二课题也是难点,并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蚀等内容呈现学习情景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利用。
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与复习,及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体验,本单元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打开面前的纸包,发现一枚戒指。
找出戒指,设置问题:1 猜测戒指成分,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如何鉴别戒指成分?
学生猜想,戒指可能是金的,还有可能是黄铜的等等。
提到的金是什么材料?纯金属。
黄铜呢?合金不管是纯金属还是合金它们都属于金属材料,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这是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请大家快速阅读:
复习目标:
1. 认识金属材料,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点)
2. 加深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
3.通过应用性的练习,加强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4.通过金属材料的冶炼方法,掌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途径。
大家判断戒指是金或者黄铜材质的依据是什么?颜色。
颜色属于金属的什么性质?物理性质
金属还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引出任务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图片上展示的锅和曲别针是由不锈钢做的,不锈钢属于纯金属还是合金?合金
什么是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用途广泛,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合金的
组成和优良性能
简单的物理性质无法鉴别戒指的真假,要想鉴别还需要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大家快速回忆并背诵。
引出任务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要鉴别戒指,我们得先提出猜想
1.提出猜想:戒指的材质?
学生回答猜想的各种可能性
2.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先独立思考2分钟,后组内交流
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选择合适方法,鉴定戒指的成分(8分钟)小组展示汇报:要求:(1)说明方法(2)实验现象(3)得出结论小组代表展示,实时投影传屏,相应小组表述自己的方法,描述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使用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的方法,如果是真的,应该无任何现象,因为金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但是现在表面变成黑色,说明里面有铜的成分,鉴定是假的。
第二小组:与盐酸溶液,无任何现象,只能说明戒指中含的金属成分活动性在氢之后,因为活动性在氢之后的金属都不能和酸反应,而氢之前的金属都可以和酸溶液反应,通过这个实验不能简单判断它的真假。
第三小组:与硝酸银溶液,如果是真的,无任何现象,因为金的金属活动性很弱,无法将银置换出来。
而现在出现了银白色物质,溶液由
无色变为蓝色,因此说明戒指是假的。
通过这个实验不仅使学生顺利攻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还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现象,及时记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根据使用的鉴别方法,你能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吗?
引出任务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能力提升:
根据学生使用的鉴别方法,归纳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吗?
针对练习:1.判断镁、铜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
氧气、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并用实物投影传屏的方式检查其他同学完成情况。
2. 有Ⅹ、Y、Z三种金属,Ⅹ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C)
A.Y Z X
B.X Z Y
C.X Y Z
D.Z Y X
通过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已经鉴别出戒指成分中有金和铜的成分,金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
铜呢?化合物
为什么不同的金属存在形式不同?因为它们的金属活动性不同。
金属活动性弱的,以单质形式存在,活动性强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我们怎样才能从化合物中将金属提炼出来?
引出任务三:金属的冶炼原理
回顾课本,以炼铁为例,提供赤铁矿石,回忆工业炼铁的原理?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书)
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使用现状如何呢?观课一段微课,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紧迫性。
设问: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总结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能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吗?实物投影传屏展示学生的网络图。
在学生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提升:即引导学生学会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备等方面去认识物质,掌握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
其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做成合金,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也使物质种类更加多样化。
金属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学会多途径去获取物质,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使用物质。
课后延伸: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戒指真假?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此过程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以鉴别戒指的材质为主线,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计理念主要是想通过针对性实验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通过观看这节课的实录情况,印证了我的设计思路还是可行的,而且目标达成度也很高。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验了一把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法,看到的实验现象,很容易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
后紧跟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整节课目标达成度很高,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单元,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结合近三年中考真题分析,我发现每年中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多以选
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主,分值在3~8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根据中考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金属材料,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重点)
2. 加深对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
3.通过应用性的练习,加强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加强自我思考,与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金属材料的冶炼方法,掌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途径。
2.培养细致观察,合理分析现象或者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针对练习
1.判断镁、铜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
氧气、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并用实物投影传屏的方式检查其
他同学完成情况。
2. 有Ⅹ、Y、Z三种金属,Ⅹ的盐溶液能用Y制容器盛放;将X、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C )
A.Y Z X
B.X Z Y
C.X Y Z
D.Z Y X
通过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单元复习课,知识点比较繁琐。
因此我设计以鉴定戒指成分为主线,先后引导学生完成金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冶炼三个学习任务。
通过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鉴别戒指成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能力,并成功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但在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完成不理想。
因此,在课上辅导时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的学生活动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便于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和理解。
课标分析
“金属和金属材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单元的课程标准是: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铜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