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资环)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教学大纲:地理科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涵盖了地理学、地图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分支。
本课程旨在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理科学的学科范围、基本原理和学术发展动态;2.掌握地理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3.培养地理科学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第一章:地理科学概述– 1.1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 1.3 地理科学的学术发展和研究热点2.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图学– 2.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2 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 2.3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制图方法3.第三章:自然地理学– 3.1 地球的构造与地质现象– 3.2 气候与气象学– 3.3 地表水与水循环4.第四章:人文地理学– 4.1 人口地理学– 4.2 城市地理学– 4.3 农业地理学5.第五章: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5.1 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挑战– 5.2 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5.3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第六章:地理科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6.1 地理科学实验和实地考察方法– 6.2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案例研究– 6.3 地理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与价值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实践探究:组织地理科学实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研究:引入典型案例和真实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判断能力;4.研讨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地理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理科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撰写一篇学术论文;4.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参与一个地理科学实践项目,完成一定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初级中学地理课程大纲(2024年版)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自然地理学:气候与气象、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学:人口与城市、文化与民族
4. 经济地理学:资源与产业、交通与通信
5.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二学期
1. 区域地理学:中国与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2. 农业地理学:农业与农村发展
3.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4. 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
创新精神。
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地理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参考教材
1. 《初中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地理学基础》(高中地理教材)
注意: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教师实际授课为准。
高中人文地理框架总结教案

高中人文地理框架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2. 掌握人口、城市化、文化等人文地理的主要主题。
3.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解读技能。
5.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人文地理学概述-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部分:人口地理-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人口结构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城市地理-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与阶段-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区划分- 城市规划与管理第四部分:文化地理- 文化的地理特征- 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五部分:经济地理-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地区或国家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 地图练习:使用地图工具,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解读能力。
-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和质量。
- 作业与报告:通过定期布置的作业和报告,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测试与考试:通过定期的测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 定期更新教材和案例,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课程编码: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其它人文科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可作增强人文素质的选修课。
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类别为学科基础课,性质为必修课,为双语教学课程。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工农业、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
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
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
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
并且,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广阔。
人文地理专业基础性强,是形成专业素养、丰富人文知识的重要阵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该门课程对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完善、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对非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的丰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人文事象的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代全球人地矛盾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建立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框架体系;理解不同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要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差异,以及各部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文化和内涵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地理课教学大纲

地理课教学大纲一、引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地理课作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为了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制定一份科学、全面的地理课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地理课教学大纲必须明确地列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和地理技能。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两个方面,既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地理课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
在自然地理方面,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地球的结构、大气系统、水系等;在人文地理方面,可以涵盖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城市化等;在经济地理方面,可以介绍区域发展差异、资源利用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地理课教学大纲应明确使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示范教学、讨论教学、项目研究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地理课教学大纲需要列出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应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适宜性,以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需求。
六、评价方式地理课教学大纲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价方式,以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问题。
七、课堂活动地理课教学大纲应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这些课堂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通过积极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八、课外拓展地理课教学大纲应鼓励学生进行地理课外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地理学术活动、阅读地理相关书籍等形式,拓宽地理知识面,提高地理素养。
九、师生互动地理课教学大纲应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问、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地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
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分布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理解区域地理的特点和差异,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表达。
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调查和实验能力,能够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增强对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绪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分支学科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自然地理环境地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人文地理环境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5、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区域发展与规划6、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数字地球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
人文地理课课程设计

人文地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人口、聚落、文化等;2. 学生能描述和分析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地理差异;3. 学生能了解世界主要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并进行比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展示和分析人文地理数据;3. 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调查和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收集和分析人文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认识到人文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 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尊重不同地区的人文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3. 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人文地理学科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以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人文地理基本概念:人口、聚落、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教材章节:第一章《人文地理导论》2. 我国南方与北方人文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活方式等;教材章节:第二章《中国人文地理》3. 世界主要地区人文地理特点: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教材章节:第三章《世界人文地理》4. 地理知识与方法的运用: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教材章节:第四章《地理知识与方法的运用》5. 地理工具的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在人文地理分析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地理工具的运用》6. 地理调查与探究: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六章《地理调查与探究》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涵盖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国内外人文地理特征、地理知识与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人文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高三地理教学大纲

高三地理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高三地理教学大纲的示例,供您参考。
请注意,具体的教学大纲应根据学校的课程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高三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和应试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经线、纬线和经纬网-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技能2. 自然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运动- 气候类型、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水循环与水资源- 陆地与海洋- 自然资源与能源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农业与农村发展- 工业与产业布局- 交通运输与地理联系- 文化与旅游4. 区域地理与地理信息技术- 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地理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与测验:定期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
2. 考试: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4.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报告撰写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高三教学的地理教材。
2. 地图册、图集:提供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图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3. 多媒体资料: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地球仪、气象仪器等,用于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系统认识人文地理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任务,把握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构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具备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当前人文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从空间-区域视角和综合视角观察和分析人文地理学相关问题,并从人地协调观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具备查阅文献,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初步具备人文地理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备运用人文地理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开展中学人文地理学内容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46474849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William Norton, 2002, Human Ge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James M. Rubenstein, 2003,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Edward F. Bergman, 1995, Human Geography: Cultures, Connections, and Landscape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地理学》教案(全套)

《地理学》教案(全套)1. 教学背景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地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地理过程。
-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3. 教学大纲3.1 第一节:地理学导论- 引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分析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探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3.2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 探索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
-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 分析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
3.3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 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影响。
- 分析人口、城市和农业等人文地理现象。
- 研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4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 研究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
- 实施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4. 教学活动-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地理现象。
-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
- 进行地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图像和数据。
- 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评估- 设计地理学测试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估学生的地理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 对学生的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 地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多媒体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 地理实验设备和实地考察场地。
以上是《地理学》教案的简要内容,适用于中学地理学课程。
希望本教案能帮助学生在地理学学习中建立坚实的基础,培养对地球的探索和保护的意识。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如文化景观、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
熟悉世界和中国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区域观念,增强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1、绪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文化地理学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景观及其形成机制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地域文化与文化区3、人口地理学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4、农业地理学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类型和地域分布农业可持续发展5、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和分类工业区位论工业地域和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转移6、城市地理学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地域结构和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城市体系和城市规划7、语言地理学语言的起源和传播语言的分类和分布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8、宗教地理学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宗教的分布和地域特征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9、旅游地理学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旅游规划和旅游影响10、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单元和政治地理格局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际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11、行为地理学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决策行为和区位选择消费行为和空间行为1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人文地理第二章第一讲

全球化与区域化研究
现代人文地理学更加关注全球化与区域 化发展,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差 异,以及全球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与社会公正
技术与创新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人文地理 学开始关注技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研究创新、信息传播等议题。
现代人文地理学更加注重环境与社会公正问 题,探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议题,寻 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模拟与预测方法
定义
实施步骤
模拟与预测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来模拟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并预测未来的 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主题、建立数学模型、模型验证 与修正、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优点
缺点
能够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有 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据支持 ,且预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人文地理第二章第一讲
目 录
• 引言 • 人文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文地理学在理解人类活 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门课 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基础,并培养他们分析、 解释和预测人文现象分布和变化的能力。
研究人口变化对城市发展、区域经济 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分析人口因素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
探讨人口政策、人口预测和可持续发 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地理
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包括城市群、城乡关系等。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探讨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关系。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空间现象的学科。
地理学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地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以指导地理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物理地理特征,包括陆地、水体、气候等;2. 培养学生对地球人文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3.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火山地震、气候与气候带、地形地貌、水文地理等;2.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人口分布、城市与乡村、交通与通讯、资源与环境等;3. 地理方法:包括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场地考察与实地实验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式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地理学知识;2. 教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评价标准1. 系统掌握地理学基础知识,能准确描述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球人类活动;2. 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地实验,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总结地理学教学大纲是地理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规范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根据地理学教学大纲要求,深入挖掘地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希望地理学教学大纲能更好地引导地理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地理学科繁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人文地理学
2、英文名称:human geography
二、学时总学时54 学时。
三、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考查
五、课程概述
@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或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异与组织结构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任务、对象及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人文地理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六、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突出人地关系,重视现实重大问题;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人文地理各主要要素的时空特征,以及人地系统从原始状态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注重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相关理论以及当前和未来研究的社会现实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表现;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时间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
2、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程。
3、理解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
【主要教学内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4、人文地理学研究任务
【重点难点】
¥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理论
【教学要求】
1、理解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理解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等文化主题。
3、理解掌握人地关系基本理论和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主要教学内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
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重点难点】
文化结构、文化区、文化生态学、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等基本概念;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理解掌握从哲学角度出发对人文地理学影响较大的四个哲学流派: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
3、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主要教学内容】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论。
难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
【教学要求】
1、人口与发展
2、人口分布与迁移
3、人种
4、民族
5、民俗与流行文化
【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和其作用特点和地位。
^
2、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掌握人口移动的方式。
3、理解我国流动人口形成原因、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分布状况、掌握人口移动的机制。
4、掌握人口增长的模式,理解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形式、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
难点: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人口分布的内涵与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的机制、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
【教学要求】
1、了解和理解农业起源的理论、起源的地点。
2、理解和掌握农业的发展、类型及其分布。
3、了解农业的社会经济影响。
【主要教学内容】
1、农业起源
2、农业发展与类型
3、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
【重点难点】
重点:传统农业的特点及类型、现代农业的特点及类型。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工业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2、掌握工业产业类型,了解主要的工业区。
3、理解和掌握工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新变化
4、理解工业的社会经济影响。
(
【主要教学内容】
1、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2、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3、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产业及其分布、其它产业与工业的关系、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工业出现与初期发展、工业扩散、工业的社会影响。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
【教学要求】
1、了解聚落的基本内涵、发展、类型。
2、理解和掌握聚落分类体系。
3、理解和掌握城市与环境的关系。
4、理解和掌握小城镇的类型、特点、功能和发展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主要教学内容】
1、聚落的起源与发展
2、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
3、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4、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重点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与模式、城市区位与环境、城市与自然环境。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教学要求】
1、了解语言的产生与本质特征,以及世界的四大语系的基本内容。
2、了解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产生、传播、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3、利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地方方言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掌握我国的地名景观的基本特点。
【主要教学内容】
1、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2、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3、语言景观
【重点难点】
重点: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传播特性、地名景观。
{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教学要求】
1、了解世界主要的宗教,理解掌握宗教产生、传播、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利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主要的宗教景观。
【主要教学内容】
1、宗教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2、宗教传播与分布
;
3、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4、宗教景观
【重点难点】
宗教的文化作用、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和主要宗教的传播、主要宗教分布。
第十章旅游地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特点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掌握旅游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关系。
|
【主要教学内容】
1、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2、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3、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4、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旅游业的特征、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资源。
]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旅游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一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教学要求】
1、了解行为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了解普雷德行为矩阵的基本内容。
3、理解掌握地理物象的内涵。
4、掌握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种类。
【主要教学内容】。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3、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物象、物象评价与行为。
难点:行为矩阵模型、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十二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和人文地理应有的学科贡献。
【主要教学内容】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3、全球化与本土化
【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爆炸及其引发问题、合与分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
…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人口爆炸及其引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合与分的世界政治格局中人地关系透视——中国地缘环境分析。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为54学时,为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
讲授时数只分配到各章(表1),各节时数由任课教师自行分配,各章节教学的顺序应遵循知识结构的基本规律,在此原则下可作局部调整。
表1 《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参考书
1、《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人文地理学导论》,张小林等,测绘出版社,1999
3、《人文地理学概论》(第三版),张文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人文地理学》,陈才、陈慧琳,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