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资料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
瓦尔凳湖(节选)教案..文本全解。
作者简介《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1841—1843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
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854年,出版《瓦尔登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尔登湖•》的影响越来越大。
1860年末,梭罗由于不肯取消一次约定的讲演而得了严重的感冒,后来转为气管炎,最后变成急性肺结核,后来病情恶化,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基本解读。
《瓦尔登湖》是一部文笔细腻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的散文随笔。
在梭罗看来,城市生活是令人厌恶的,在那里,人的生命被物质享受消磨掉了。
为了物质生活的享乐,人们终日疲于奔命,生活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1845年,他单身只影,住进了在瓦尔登湖边自己盖起来的木屋。
梭罗正是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才来到林中投入这种实验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现代文明。
在这间木屋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
他在《瓦尔登湖》的第二章“隐居之原因”中,说:“我隐居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
看我究竟能否领略其中的奥妙,以免待我将死之时,才发现我原来是枉度此生。
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不想枉度人生;除非有这种必要,我也不愿听天由命。
我想深入生命,摄取其精华。
我想借此坚忍不拔与精心简朴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赘疣;以大刀阔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显其最根本之面目。
读瓦尔登湖有感
读《瓦尔登湖》有感《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题记晚上,一切喧嚣已经淡去,静静地,我翻开蓝色的书皮,带着一丝好奇,是怎样的一本书赢得了如潮的好评。
看着看着,我就被他那独特的思维和那浪漫的生活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喜欢他所描述的那种纯天然生活。
我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乡野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羡慕梭罗,他能够摒弃一切,果断决绝地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瓦尔登湖畔,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没有房子,自己动手搭建小木屋。
饿了,自己烧火烤面包。
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静坐,看日出,看日落,慢慢感受时间的流逝,不需要为生活快节奏而烦恼。
在这里,与鸟雀为伴,与蛙共鸣,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聆听雨落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好不自在!同时,我也深深被他那睿智的思想所折服:时间不过是我垂钓的溪流,当我饮用溪水时看见了溪底,它是多么浅啊;衣服只是我们的表皮,如果穿衣服不是因为内在的转变,终将被自己和他人所唾弃;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如何看待自己,一旦被自己的想法囚禁了,其他人的想法他根本听不进去:孤独不能以空间上的距离来衡量……一句句,化成一股清泉注入心中的心泉,滋润心灵的干涸。
有多少人也拥有着这样的梦想,也希望能够过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我们被世俗羁绊,所谓的责任,所谓的名利。
于是,朝九晚五,一日复一日地工作,将自己忙成陀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意识,没有了的梦想。
我常常在想,我们活着到底为了生活。
难道不是享受生活?难道是为了受生活奴役吗?许许多多的人认为赚够了钱就能享受生活,可是等你钱赚够了,你的生命已经被上帝收回了,因为你太不珍惜它了。
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
让梭罗用清泉为你涤洗你那沾满污垢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重现光泽。
生活的快节奏,停下吧,休息一下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瓦尔登湖》读书笔记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
静谧的瓦尔登湖,晨曦的鸟鸣、花香、参天的巨树,林间的松树,树叶间细碎、斑驳的阳光,一间躲藏起来的木屋,一个逃离尘嚣的“隐士”,让瓦尔登湖多了一道风景。
在瓦尔登湖隐居的梭罗过着简单、纯朴的生活,他发现每年劳动6个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的生活费用,他就获得大量的闲暇用于阅读、写作、思考、与大自然相处。
他告诉人们,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瓦尔登湖”,要有一块自我沉淀之地。
梭罗的一生都是那样简单而纯洁,如同他所深爱的瓦尔登湖一般,照出了一草一木和真实的世界。
梭罗通过《瓦尔登湖》,将自己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世界,直到今天,还有无数的人在继续聆听。
瓦尔登湖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向的,是我们心中一份潇洒脱俗的宁静,不被所谓的荣华富贵蒙蔽,不随波逐流,勇于坚持,坚守自己的本心。
现实生活的压力与紧张,使我们每个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梭罗的世外桃源和简约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后我们的期盼,至少是内心深处的。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
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
”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
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大学语文-- 瓦尔登湖(节选)
12.人们在言及梭罗的时候,喜欢与中国的著名隐士 陶渊明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的归隐生活除了年 代上的差异,在隐居的目的等方面也有着不少实质的区别。 请试着陈述你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提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隐只是出于古代士大夫 文人对于官场勾心斗角的愤懑和厌倦,出于“穷则独善其 身”式的洁身自好。虽然其中也有人性自由的朴素追求, 但更多的是属于个体性格层面上的道德坚守与对浊世的无 奈和退让。
为了实践他的理想生活,1845年,28岁的梭罗挣脱金钱 的羁绊,在爱默生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了一间小木屋, 自耕自食两年有余。其间,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生活的栖息 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他在瓦尔登湖畔追 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 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本书的译者徐迟先生认为:《瓦 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 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 的书……
【提示】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突出描绘了瓦尔登湖深 邃清澈、颜色奇幻、清澈洁净等特征。具体写作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瓦尔登湖及其特点。 第二部分(2~4):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美丽多变的色彩。 第三部分(5、6):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洁净。 第四部分(7):从历史角度赞美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2.本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写作的中心对象是“瓦尔 登湖”,但文章开头却大书特书其“并不雄奇,不足称 道”,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蒙蒙细雾” “习习南风” “金色的春雨” 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 不仅美丽、纯净,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 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瓦尔登湖(2015修稿)
梭 罗
亨利· 戴维·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 者,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 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 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 事业。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 堪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 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 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 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 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被当作纯洁、高尚、深 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能像瓦尔登湖 一样的贤者(即有上述品格的人)少之又少,但这 里说的“少数几个人”究竟是谁家徐 迟于1949年译成中文 出版。
评价:
一百五十年常销不衰的绿色心灵
圣经,它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塑 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
对这部书的读法,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 的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哈丁说: 《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作为一部自 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
众 口 一 词
课文思路:
(一)(1)湖水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总写) (二)(2-5)集中写景,主要描写湖光山 色和湖面小生命的活动(分说)
(三)(6-9)湖的历史变迁及对湖的赞美。
分析课文,品味语言
1、第一段的作用及关键句的含义。
2、阅读2-5段,体会文章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方法。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几次观察到的湖景? 顺序是什么? (2)找出第2段作者观察的角度,看看作者 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写的?
瓦尔登湖课文赏析
瓦尔登湖课文赏析瓦尔登湖课文赏析《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瓦尔登湖课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背景简介瓦尔登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附近的一座普通的湖泊,因为梭罗的这一名著而成为一处风景名胜。
1844年秋天,梭罗(1817-1862)住进了自己在湖边盖起来的小屋。
在这湖滨的山林的木屋里,他独立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第二章“隐居之原因”中,说:“我隐居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
看我究竟能否领略其中的奥妙,以免待我将死之时,才发现我原来是枉度此生。
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不想枉度人生;除非有这种必要,我也不愿听天由命。
我想深入生命,摄取其精华。
我想借此坚忍不拔与精心简朴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赘疣;以大刀阔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显其最根本之面目。
生命如是无核之果,我也必将此大哀显露给世人,如能通过体验而获正果,也可将其福音带给世人。
”《瓦尔登湖》便是他这段生活与思想的真实记录。
《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课文节选自书中篇目《湖》,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写景,一是抒情、议论,一是叙事。
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
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作者从正面、从侧面,运用比喻、反衬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水的纯清和湖面的平静。
抒情、议论方面,主要抒发对瓦尔登湖的热爱,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人类文明负面影响的痛心与厌恶。
叙事方面,主要是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文学赏析及教学分析
神的一滴一、导入1845年7月4日的清晨,一位美国青年来到了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居住,一住就是两年多。
28岁正是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纪,而梭罗却形单影只,拿了一柄斧头,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这不是度假旅行,也没有外来的经济援助,他种地、钓鱼、每天辛勤地劳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录他那段生活的文章——《神的一滴》。
“一滴”指的是什么?(瓦尔登湖)为什么又要称他它为“神的一滴”?翻开课本学习88二、文本研读1、走进作者笔下的瓦尔登湖(1)找出描写瓦尔登湖景色的语段。
教师朗读(2)概括瓦尔登湖的特点解读第一段美丽、丰富、充满灵性板书解读第二段上半部分神秘、宁静、清澈(这种美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称它为什么美)——自然风光之美2、在这样美丽、幽静的瓦尔登湖,作者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一位学生朗读描写作者湖边生活的语段解读第二段中间部分——荡舟湖上悠闲、安适(作者是怎么描写他的生活的,朗读,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
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明确:“慵懒”“偷闲”“虚掷”“挥霍”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词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3、学生齐读以上部分《瓦尔登湖》让我们记住了这位美国作家梭罗,那么是谁把它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带来的呢?它的译者是谁?徐迟(南浔人)《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徐迟为什么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你读了课文以后有没有内心安宁的感觉?找出表现安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瓦尔登湖读后感篇1我一开始去读这本书的动机很简单,因为近来诸事杂多而心情浮躁,想找一部刻有能让人心平气和的文字的书籍,随后我就在书架上迅速锁定了《瓦尔登湖》,因为光这个书名就带着平静的气息。
上世纪80年代,徐迟先生最早翻译了此书,并且对此书有:“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之评。
诚如厮言,看完这本书,我的笔记本上满满当当摘录了十几页的精彩之处。
如果不是那些带着明显异国色彩的地名,再略过其中对《圣经》的数次引用,当然,还有作者的国籍,我一定会坚信它是一部中国作品。
林语堂先生曾如是评价梭伦:“梭罗的人生观,在所有美国作家中,可以说最富中国人的色彩。
”看来,这并不是我在想入非非。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明显的“庄子”的足迹。
《瓦尔登湖》中透露出来的自然观与庄子信奉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巧妙契合,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归一。
”梭罗也在《孤寂》一章中讲到:大自然的纯净与恩赐真是难以形容,就像太阳和风雨,夏天和冬季,他们持续不断的给人类送来健康和欢乐,他们甚至还与人类心有灵犀,如果有人因为正当的理由而难过,那么整个自然界都会受到影响,太阳的光芒将会变得黯淡,风儿将会叹息,云朵将会落泪,树叶将会在盛夏时节飘零以表伤心……”他们二人都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不可割裂。
此外,梭罗与庄子同样厌恶物质享受而倡导享受”真正的生活”。
梭罗在《居所和生活的目标》篇中,明确说道:“让我们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别因为有坚果外壳或者蚊子翅膀落在铁轨上而翻了车,让我们该起床时就赶紧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扰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敲响,让孩子哭喊,下决心好好地过一天”,庄子在《逍遥游》里也明确表达出:“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的理想。
此外,二人还都喜欢“孤独”,梭罗在《孤寂》篇中直接说:“我热爱孤独。
”庄子也追求,“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_2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是梭罗对独居在瓦尔登湖时期的日记式的记录,记载了他独居两年时间里的认知与思考,两轮春秋的交替浓缩在了这18篇散文中。
在19世纪上半叶,那个享乐与拜金的美国,物质侵占人们的日常生活,贪婪和欲望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蜂拥着卷入财富与金钱的洪流,但人们却越来越疏忽对于自我与自然的认知。
梭罗独自从城市去往一汪碧水的瓦尔登湖,从物质喧嚣的孤岛逃到精神宁静的港湾,完成了一场追求人的自由精神,与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的超验主义的精神探寻之旅。
序言里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在这本“私人化”的书里讲述了梭罗两年面对平静的瓦尔登湖找到的答案。
对我们而言同样也有所裨益。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吸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在简单”。
简单,简单,再简单可以说是对物质上最纯粹的概括。
梭罗向友人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走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的山林中,自己在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生活了2年时间。
在他的“节俭”一篇说到“我们可以简单点,再简单一点,用不着每天思考生命的价值来度过生命。
为着黎明和大自然,以及心中的欢快曲调活着。
用精彩的思考填满生活的长久,比看重年轻女郎的演出更看重精神的富足。
”梭罗面对生活单纯的态度在每一篇中都有体现,如《来客》中“单纯也是一种智慧。
在这个哲理满天飞的时代,极尽单纯的思想可能更闪着绚丽的光。
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只限于为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启发和深思的感动,即是足够。
就像我们不该为了填饱肚子去拜访他人,应是为了填饱精神的空缺。
我所盼求得来客,是冰心一片的美丽黑夜。
”不常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反而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自然而又平凡的去发现生命的价值,或许生命本就不应该是喧扰的,简单更能体现生活的真实。
神的一滴
缪 斯 mì u
黑魆魆 xū 吞 噬 shì
一 瞥 piē
引 擎qí ng 深 邃 suì
分析品味
为什么可以把这湖称为神的一滴
心灵的对话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 浅……
环境描写
……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回溯诞生历史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 瓦尔登湖,是你吗?!
精神指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C 当生态破坏的痕迹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人民对 瓦尔登湖的原初的审美印象越来越鲜明,它已成 为作者的一种理想或者信仰。对瓦尔登湖的欣赏, 应该是对它纯美天性的领悟。
作者心境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
A 瓦尔登湖既具有一种自然风光的美,也具有一 种人格的美。它能够和作者的心灵世界形成一种 平等深刻的交流,使得自然风光具有了深邃的魅 力,让无数人为之向往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人类行为恶果引发思考
净化灵魂
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 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D 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 洁净作用。
思考感悟
神的一滴到底指什么?
神的一滴眼泪,它为世人而流,启示人们在渴 盼留住湖光山色的同时,更应该反思自己如何 对待自然、对待生命和生活
神灵的一滴仙水,能让人认清自己,能让心灵 得到安宁,能让精神找到归宿。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与《圣经》 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 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 25本书”。在当代美国, 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 典。
美国著名作家哈丁提供了《瓦尔登湖》 的五种读法: ①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②作为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④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 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 为亨利 · 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 有 467432 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 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 ”;5.6%的人点击了“是”; 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他独居的目的,是证明人离 开多余的物质条件,照样能活得 充实、快乐。真理往往要用极端 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吸引足够的 注意,因为真理在它的那个时代 往往是超前的,不被人接受的, 为了引起足够的影响,梭罗不得 不做过一点。
在梭罗看来,向宁静靠 近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 是最好的伴儿,因为寂寞帮 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 己。也许只有在寂寞中,人 心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 下来了,人才会去思考自己; 而只有思考了,他才可能认 识自己。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 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 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 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 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 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 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 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 在世 44 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 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 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 德死去。
《瓦尔澄湖》
《瓦尔澄湖》一、一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译序(节选)(徐迟)《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
他常常只是一个人。
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
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
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1840年)。
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
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
然后,到了1854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
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
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
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44岁。
他留下了《日记》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已有多种版本和多种选本问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
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
《神的一滴》文章赏析
《神的一滴》文章赏析品味语言,体悟情感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湖被人格化了)(补充写景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2、“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以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他们。
”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觉得虚空的富有。
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梭罗曾经说过:“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
”3、“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这种创造的喜悦是复杂的,它包含有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以及他对自然美痴迷和敏感时的喜悦。
4、仔细阅读文中小诗,品味其含义:诗节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
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
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5、“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梭罗认为,瓦尔登湖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
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
《瓦尔登湖》是怎样的一本书?
《瓦尔登湖》是怎样的一本书?《瓦尔登湖》是一本使人安静的书。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在向读者展示瓦尔登湖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
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亨利·梭罗的不朽名著,讲述了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尘嚣、简朴至极的生活和瓦尔登湖随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
当时的美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人们把追逐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
梭罗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他不屈从于庸俗的现实,追求生活的本真,最终收获了超凡高洁的思想。
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
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曾几何时,享受现代文明的人们,在当今这个以信息为基础,以消费为目的,以广告为媒介的社会里,在拥挤的尘世中无休止地追求功名利禄,在膨胀的物质中迷失自己,在奢华的享受和消费中忘记了生活的真谛。
掩卷而思,我们日以夜继地奔波于喧嚣的尘世,奔跑于繁忙的生活中,让我们忘记了初衷的重要性。
人们似乎真的需要为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深远所震撼、所感触,并为此多一些宁静、感动和清净的追求,为自己的心灵保持一块净土。
《瓦尔登湖》滋养了我们的灵魂,平浮了我们焦躁不安的心境。
生活是存在着一泓澄澈、宁静的瓦尔登湖,我们之所以没有发现,只是我们没有停下繁忙的脚步。
《瓦尔登湖》的内容教会了我们在喧嚣的世俗中摸索生命的真谛,细细咀嚼起生活的自然魅力。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走到我们所想要的简约。
走出城市,亲近自然,享受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在老子的理想境界看来,'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
这句话表明宁静的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的生命体验。
大 自 然 的 和 声——推荐《瓦尔登湖》
一本极静极静的书——推荐《瓦尔登湖》写于2002年1月27日《瓦尔登湖》,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巨著。
著名的散文家徐迟先生翻译,上海译林出版社出版。
作为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独特的、卓越的名著,她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充满大智慧的人生思考,经久不衰地吸引着各国人们的阅读兴趣。
译者徐迟这样评价: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这是一本健康的书,读着它,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读者提升、提高;这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你能把你的心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
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瓦尔登湖》是一本记述个人体验与思考的笔记。
1845年,作家梭罗先生在老家康科德城美丽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小小的木屋,在这里自耕自食、阅读写作,经历了一段原始质朴、自然宁静的生活;这部著作就是梭罗先生这段时期生活、观察与思考而成的思想精华。
作者以极其优美、精致、生动的文笔,这样描述着美丽的瓦尔登湖,描述他回归大自然的欢快感受: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
水是这样的透明,二十五至三十英尺的水底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赤脚踏水时,你看到在水面下许多英尺的地方有成群的鲈鱼和银鱼……湖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天空……在温和的黄昏中,我常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鲈鱼游泳在我的四周,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还零乱地散布着破碎的森林……大自然一直延伸到你的窗口。
就在你的窗下,生长了小树林,一直长到你的窗楣上。
野黄枦树和黑莓藤爬进了你的地窖,挺拔的苍松靠着又挤着木屋……有时,在星期日,我听到钟声在风向适合的时候飘荡入田野……黄昏中,遥远的地平线上,有一些牛叫传入森林,很甜美、也很优雅……在夏日的某一部分日子里,夜莺要唱半个小时的晚祷曲,就站在我门前的树桩上……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走来走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徜徉到松树密林下……树枝像波浪般摇曳起伏,还象涟漪般闪烁生光……我跑到湖边杉木林下,参天大树上长满灰白色浆果,杜松的盘绕的藤蔓,累累结着果实……我跑到沼泽地区去,松萝地衣像花彩一样从云杉上垂悬下来,还有一些菌子。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推介当我们在抱怨世事喧嚣人心浮躁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浮躁,过剩的功利心,过强的占有欲……让人心在追名逐利中变得脱离本性,于是空虚浮躁自然形成。
这时,不如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不只是消遣时光,更能汲取营养,净化心灵,充盈灵魂……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之前考虑了很久,也想到了许多自己读过的或者渴望读到的,反复权衡觉得这本书既要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要求,又不能太文学抑或太艰涩,最后我想到了这本能够安安静静读了又读的书,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一点阅读兴趣。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
观看着它的人同时也可衡量着他自身天性的深度。
湖边的树是这眼睛边上的睫毛,而四周树木郁郁葱葱的群山和悬崖,则是悬在眼睛上的眉毛。
”——这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一、作者简介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
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主要生平: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
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导语】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种常⽤的应⽤⽂体,也是应⽤写作研究的⽂体之⼀。
以下是整理的《⽡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1.《⽡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每⼀个早晨都是⼀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活跟⼤⾃然⾃我同样地简单,也许我能够说,同样地纯洁⽆暇。
——梭罗 《⽡尔登湖》曾被誉为“简单⽣活的权威指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
买这本书许久了,因缺少安逸的⼼境,总担⼼⼀时很难进⼊那个洁若琉璃的⼼灵圣地。
正如该书的译者徐迟先⽣所说:“《⽡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本寂寞的书,⼀本孤独的书,是⼀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曾⼏何时,正是这本归属于⼼灵的书,让我终⽇渴望那份恰到好处的孤寂,并且在拥有孤寂时体会到了不知⾝为何物的微妙感受。
每次深夜捧起它,就像是开始了⼀次单独放飞⼼灵的旅程。
“我并不⽐湖中⾼声⼤笑的潜⽔鸟更孤独,我并不⽐⽡尔登湖更寂寞。
”⼼灵安逸,岁⽉静美。
⽽对于⼈类赖以⽣存的⾃然,我们仿佛⼜在寻找⼀个有关原始命题的答案,如果找到了答案,也许就能深悟⽣命的本义…… 应对⽡尔登澄净的湖⽔,梭罗好像懂得孤寂的所有好处,像失明的盲⼈⼀下⼦见到了阳光,贪婪⽽⼜不知所措。
他⽤那些素描般的字句搭建了⼀所橡⽊⼩屋,风从缝隙灌进来,坐在门后,却⼜像似根本不存在门的阻隔。
⿐尖有泥⼟和花⾹的纠缠,嘴⾓含着青草与树根的苦涩。
⽽仅有⼼灵,越发清澈。
苍苍群⼭,葱葱草⽊,曲曲幽径,腾腾紫雾,或许⼀种幸福正来⾃⼀次⼼不在焉的眺望。
结束了喧嚣⽽忙碌的⼀天,简单吃过晚饭,夜⾊中会有⼀丝寂寞涌上⼼头,适可⽽⽌的惆怅⾥,⼼境转⾄平和与宁静,这便是读书的时机。
夜读《⽡尔登湖》,那些温润的字句散发着对⼤⾃然真情描述,娓娓道来,语句惊⼈,字字闪光,沁⼈⼼脾,诱⼈深思。
字⾥⾏间丝毫看不到作为哲学家的梭罗的晦涩与难懂,反⽽感到的是清澄见底和优美细致,吟诵之下,让⼈不禁神往,直到夜深⼈静,万籁⽆声。
深夜,当抛弃了⼀切繁琐与杂念之后,时间就流淌成了我们⽤来垂钓⽣活的的那汪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导读:本文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一)“《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合上《瓦尔登湖》蓝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从这个书上来说,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
“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
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当梭罗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瓦尔登湖的爱,对于小屋的爱,对于山林的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爱,以及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爱,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罗心中孤寂,一种超越了浮躁,超越了个人荣辱,超越了一切物质的孤寂,其实与其说是孤寂,我到更倾向与说是安静.在安静中梭罗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后静静的写下他的思想,静静的在瓦尔登湖旁度过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时,我都能产生一种震撼,然后静静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来.然后一步一步的实现,在那时我才感觉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
瓦尔登湖读后感700字(二)步入21世纪,随着城市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往日的新鲜空气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尾气、工厂的废气。
有的时候,我真想独自一人来到郊外,呼吸着我们本应该拥有的新鲜空气,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寒假里,美国作家罗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树的沙沙声,鸟儿快乐的歌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满足了我的想法,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里去找啊,找这个国家的武士,摩尔大厅的 摩尔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创伤的地方去掷 出复仇的投枪,刺入这傲慢的肋骨之间?”
——痛斥
探讨主旨
文章细腻地描写瓦尔登湖美丽 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 时的丰富的感受,表达了皈依 大自然的心愿和由于人类文明 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总结写作特色
—— 懒散却合理性的生活态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 的虚伪!……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 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 激情产生的源泉。
三. 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了,怎能望鸣禽歌唱?
——徐迟
一、作者简介:
亨利·梭罗 (1817 — 1862) ,出生于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 1833 — 1837 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 大学;1838 — 1840 年回到家乡, 执教两年。他与爱默生的交谊独厚, 1841 — 1843 年,他曾以友人和助 手的身份在爱默生家待过一段时间, 并受到爱默生的鼓励和思想的影响。 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 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 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 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 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 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1、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美丽的湖光水色:深邃、清澈、纯洁无瑕、 平静……
2、赏析瓦尔登湖之美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
“十一月中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
远景全景 近景小景 小生命自由欢快的活动
宁静博大 美丽丰富 纯洁无瑕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欣喜、喜悦
“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
“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 “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 “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 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 (直抒胸臆)
……
点到为止,不事铺陈,情景交融, 相与为一,是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 的光辉。
议论
一、歌颂瓦尔登湖 歌颂大自然
环境:
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 月的阴暗颜色”
湖水英寸或三英寸
身色是“华丽的铜色”
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比以前高,半 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文中写到两位老人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引出“再恰当不过的船舶”——独木 舟以及树木记述,进而来写瓦尔登湖的变 化。
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 八岁的亨利·梭罗搬进了瓦 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 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身 体力行他的“简单生活” 哲学。他在木屋中住了二 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 登湖》初稿的大部分。
在梭罗看来,向宁静靠近 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 最好的伴儿,因为寂寞帮助 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 也许只有在寂寞中,人心才 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 了,人才会去思考自己;而 只有思考了,他才可能认识 自己。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的圣洁的水”
“也许只有瓦尔登湖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 它的纯洁”
“它永远年轻”
“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 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把湖作为衡量人的优 劣高下的一个尺度)
——湖的崇高
二.表达生活态度,对人性、人的合理生存的 思考。
“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 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日之计 在于晨的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这我也一点耳也 不后悔”
散文鉴赏之景与情、情与理
散文家总是寄情于事,融情与景,寄情 与物,然后由人及义,即事明理,托物言 志,阐发一种哲理
抒情—抒发对瓦尔登湖的热爱:
“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 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 眉毛。”(比喻)
在写到“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感慨到: “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 精巧地显现”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 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 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 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 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 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 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 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 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 则。”
一是写景的手法多样化:远景、近景、全 景、微景、动景、静景等,多运用比喻
二是寓思想性于描写之中
Simplify,simplify,simplify. 简朴,简朴,简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