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高考地理复习——逆温
逆温现象的危害:
逆温现象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 气层结稳定,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 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 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 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 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等。
逆温成因与类型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 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 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 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 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 展,日出前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 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 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 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对流层气温直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 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 0.6℃,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②情况下, 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 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逆
温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 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 现象就是逆温。
2.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 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 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 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 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 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 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
4.下沉逆温(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 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 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 成的,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 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 逆温现象。
微专题17 逆温-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7逆温1、气温垂直递减率(R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速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一般情况下,R为6℃/1000米.温度℃高度km 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03182、逆温概念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如下图所示B 、C 之间)(典型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非典型逆温现象)。
温度℃高度km 非典型性逆温现象031812R=4℃/km <6 ℃/km 温度℃高度km 典型性逆温现象31812R=-2℃/km <0 ℃/km2、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S①当T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②当TS<T时,逆温现象消失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
(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向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
(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导致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层变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冬季最强;一天中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其过程如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逆温
中纬度沿海地区
小结
类型
发生的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 辐射逆温 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
层降温较慢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 地形逆温 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
抬挤上升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 差异显著
2.锋面逆温层的存在( ) A.一般在冷气团控制的气象站内监测到 B.锋面距离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高 C.能够阻断冷空气的水平推进 D.能够加快上下气团间的热力交换
返回目录
知能转换
冷暖气团相遇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就是锋面。锋面有一定的厚度,从 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研究发现,锋面内存在逆温现象。我国甲、乙、丙、丁 四个气象站联动,分别设立监测点,共同研究一次冷锋活动过程中锋面逆温层的气 温垂直分布状况。右图表示四个监测点数据汇总情况。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基础必做)
(2021·广东高考)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为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
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返回目录
出现的地区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
明前 中纬度沿海地区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锋面活动地区
返回目录
探究:据所学,说明逆温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逆温-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每日一题逆温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安吉白茶茶园早春气温垂直分布特征明显,茶园昼夜温差大,逆温天气频繁出现,凌晨5:00左右逆温最强,霜冻天气来临时,防霜风扇(左图)对茶园增温效果明显,能有效预防消除茶园霜冻害,下面右图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说法正确的是①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②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上层冷空气下沉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C.2—3米D.4米以下【参考答案】1.B 2.B2.右图显示,在4—8米之间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有逆温层存在。
“防霜冻风扇”安装在7—8米之间,有利于将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从而减轻茶树受霜冻影响或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B对。
其他高度不能有效防霜冻危害,A、C、D错。
解题必备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3.逆温的类型和成因类型成因特点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辐射逆温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愈近地表,降温愈快平流逆温冷接触作用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4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沙尘暴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航空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地理专题突破:关于高考地理逆温现象这些点经常考(附专题设计)
(1)不利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谭老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有利影响
(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地理专题突破:关于高考地理逆温现象这些点经常考(附专题设计)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2.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为400米,注意纵坐标表示高度。故选C。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题。
3.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课件雾和逆温
平流逆温: 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
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 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平流逆温。其强弱主要由暖空气 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 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 陆上时,就容易形成平流逆温。
平流雾的形成
就冬季和夏季而言,逆温多出现在冬季; 就盆地和山地而言,逆温多出现在盆地; 就白天和夜晚而言,逆温多出现在晚上。
海雾的分布: 雾的产生和雨的成因相似: 一要有水汽; 二是温度的降低。 一般情况下:夏季寒流海区多雾;冬季暖流海区多雾;寒暖 流交汇海区处终年多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
木齐”。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下 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 区高4~5 ℃,同时积雪长达175天。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 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4分)
答案(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 加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 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 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 成的雾叫混合雾。
2024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逆温+课件
A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1.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 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 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 失。
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 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
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
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
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
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19.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 米 B.7—8 米 C.6—7米 D.4米以下
(周测7)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 ,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 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风扇 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C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3)逆温的影响
①有利方面 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不利影响:逆温阻断空气对流运动,不利于地面 污染物扩散,加剧地面污染从而影响空气质量,也降低了大气的能 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度km 3
R=4℃/km<6 ℃/km
高度km 3
R=-2℃/km<0 ℃/km
0
12 18 温度℃
非典型性逆温现象
0
12 18 温度℃
典型性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逆温现象经历了从无到弱到强再到如到消失 的过程。其关键因素是地面受热状况的变化
中午
夜晚
日出前后 上午
高度km 3
0
18 温度℃
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2、逆温现象的定义:当对流层大气内R值小于正常值6℃/km时,就出现 逆温现象。有两种情况:①非典型逆温现象,即0℃≤R值<6℃;②典 型逆温,R值<0℃,即对流程内海拔升高气温升高“下冷上热”的与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变化规则相逆(反)的情况。
2、1948 多诺拉烟雾事件 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
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 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3、 1952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就有4000人死亡。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
高考地理逆温专题
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一、逆温(一)逆温分四类①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微风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如下图表明辐射逆温的发生、消失过程。
②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③锋面逆温: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故也会出现逆温现象。
如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形成贵阳一带的阴雨冷湿天气。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如右图:④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形成冷空气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出现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例: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利弊1.利: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作为气候资源利用: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大气圈与大气变化 微专题(四) 大气中的逆温现象
技能提升
1.逆温的表现及生消过程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 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其生 消过程图解如下:
2.逆温的类型、成因及特点
3.逆温现象产生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浙江6月卷]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 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 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 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据此回答1~2题。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大气圈与大气变化
微专题(四) 大气中的逆温现象
例题导入
(1) 据材料,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__上__层__雾__形__成__的__主__要__原__因__是__弱__冷__空__气__侵__入__,__水__汽__冷__却__凝__结__而__成__,__属__于__平__流__雾__。__ (2) 据材料,推测2时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状况。 _上__层__是__冷__空__气__侵__入__形__成__的__平__流__雾__,__随__着__冷__空__气__下__沉__,__2_时__后__,__应__是__上__层__雾__下__沉__;__上__层__雾_ _和__下__层__雾__叠__加__到__一__起__,__下__层__雾__浓__度__增__大__。___
2. 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B.
C.
D.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 出现逆温现象,高空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逆温出现 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
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专题 逆温
冷 热
“底层空气降温速度快” 类型2:
地形逆温 坡地逆温
天山北坡从10月—次年3月在近地层会存在 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
山脚的暖空气 被挤压抬升
上热
↑
北坡
下冷
冷空气受地形阻 挡,在山脚堆积
天山
“底层空气降温速度快” 类型3:
平流逆温
上热
当暖空气和冷地表的 温差大,逆温越强。 下冷
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 又有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逆温会带来哪些影响?
上热
大气状态稳定 下冷 抑制空气垂直对流发展
逆温阻断空气对流运动,不利于地面 污染物扩散,加剧地面污染从而影响 空气质量,也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 影响交通安全。
1.高速公路路段更易出现团雾是因为 高速公路路段( ) A.水汽更充足 B.通风条件更好
√C.白天地面辐射更强 D.晚上地面降温更快
√
“底层空气降温速度快” 类型2: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夜间的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
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 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称为地形逆温。
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 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快” 类型4:
锋面逆温
上热 下冷
逆温会带来哪些影响?
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逆温污染公害事件
1、1930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 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 ,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二 十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内容解读】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以及多因素导致的热量再分配,使得地球各处获得的热量存在差异。
而正是由于受热的差异才导致环流的产生。
受热差异可以从地气系统的受热过程、与外界热量交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逆温是大气受热变化的另一类现象,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较大的影响与应用。
【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高低变化的影响因素(三个层面);2.知道气温高低的变化;3.知道逆温概念,掌握逆温类型、特点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基础检验(一)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分布(输入端)(2)下垫面状况(过程端)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
一般可以跟水汽进行联系。
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较大。
吸热慢,放热慢。
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
(3)大气受热和大气的保温大气主要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热量少,温度低。
大气向地面传递的热量称为大气逆辐射。
与大气中CO2和水汽含量有关。
大气层本身存在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当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比重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全球变暖。
水汽含量的变化主要是对比:晴天与阴天;沿海与内陆两对关系对比昼夜温差。
【描述语言】:晴天,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则相反。
2.与外界热量交换3.人类活动(1)热岛效应城市排放出的热量较多,气温高。
【小尺度】(2)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
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逆温成因逆温一般按照成因的不同分类,如下: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
在极地可达数千米厚。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多出现在秋冬季或春季,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
冬季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的下垫面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到高纬度时,都有可能产生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4、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
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5、湍流逆温:由于低层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叫做湍流逆温。
当气层的气温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时,经湍流混合后,气层的温度分布逐渐接近干绝热直减率。
因湍流上升的空气按干绝热直减率降低温度。
空气上升到混合层顶部时,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低,混合的结果,使上层气温降低;空气下沉时,情况相反,致使下层气温升高。
这样就在湍流减弱层,出现逆温。
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发生,对流减弱,风力减小,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④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 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 较少,于是产生平流逆温。其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温差大, 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 气流到大陆上时,就容易形成平流逆温。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 温 现 象(一)
逆温现象(一)
1、气温垂直递减率(R) 2、逆温现象的定义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 4、逆温现象的成因及类型
5、逆温现象的影响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 √ √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1、气温垂直递减率(R):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 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速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一般 情况下,R为6℃/1000米.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③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 相交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 若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 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 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 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 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 冬的理想场所(如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山的一定高度上)
高度km 3
0
18 温度℃
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2、逆温现象的定义:当对流层大气内R值小于正常值6℃/km时,就出现 逆温现象。有两种情况:①非典型逆温现象,即0℃≤R值<6℃;②典 型逆温,R值<0℃,即对流程内海拔升高气温升高“下冷上热”的与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变化规则相逆(反)的情况。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出现逆温类似平流层:空气平稳,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度km 3
R=4℃/km<6 ℃/km
高度km 3
R=-2℃/km<0 ℃/km
0
12 18 温度℃
非典型性逆温现象
0
12 18 温度℃
典型性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逆温现象经历了从无到弱到强再到如到消失 的过程。其关键因素是地面受热状况的变化
中午
夜晚
日出前后 上午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发生条件——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中午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 温 现 象(二)
逆温现象(二)
1、气温垂直递减率(R) 2、逆温现象的定义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 4、逆温现象的成因及类型
5、逆温现象的影响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 √ √ √ √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①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 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 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 而上消失,到午后又完全消失。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逆温发生,对流减弱,减少颠簸,利于飞行安全。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暖湿 冷水面
平流雾的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平流逆温情况下产生的平流雾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抓住下冷上热 的这个根本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②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 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 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 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ppt课件完美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