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开题报告模板(A4双面,1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蜀汉中央官制研究
院系: XXXXXXXX
专业: XXXXXX
年级: XXXXXX
姓名: XXXXXXXXX
导师: XXXXXXX
开题日期:XXX年XX月XX日
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暂行规定
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质量。为了提高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构成
1.文献综述
2.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3.研究内容
4.研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5.论文工作量及进度
6.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7.完成本课题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二、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文献综述反映研究生对研究选题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应对研究选题有较全面的历史回顾,对国内外研究动态有较系统、深刻的陈述,并就研究出发点阐述立论依据。
2.选题必须符合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特点,要求说明背景、来源(来自何种科研项目)及意义,要有一定理论和学术深度,不宜过大、过空。
3.研究内容需说明研究框架、技术路线、研究思路,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
4.论文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要予以说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论文撰写的时间硕士生不得少于一年,博士生不得少于两年。
6.应表明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7.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文本制作
1.每位研究生均需制作开题报告纸质文本数份供评审用。
2.参加公开开题的研究生,原则上要求用PPT技术制作开题报告电子文本一份(软盘),用于公开开题报告,报告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报告结束后应接受评审教师的提问)。
3.开题报告通过的研究生,应填写(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以归档。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大分裂时期的开端,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其在行政、职官上的建制也各有异同。由于蜀汉存在时间相对较短,史家一般又将曹魏作为正统,加之蜀汉自己不置史官,所以相较于曹魏与东吴,不仅史书对蜀汉的记录较少,人们对蜀汉的研究相对也较少,特别是关于蜀汉的职官制度。蜀汉自认为是正朔,在职官制度上既有对东汉的继承,又有一定的发展,同时,还与同时期的其他政权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将研究所需史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古代文献
《三国志·蜀书》作为唯一较全面记录蜀汉的正史类史书,其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其在各传、记中,对大量人物的官职都有详细记录,只是由于《三国志》中没有志,对各种制度也没有详实的整理。所以,需要对所载官职进行统计整理,形成一个体系,以方便与东汉、曹魏作对比。此外,《三国志》中魏书与吴书也有相关内容的涉及。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关于三国时期的记载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开的,这就十分方便将同一时期蜀汉的职官制度与曹魏作比较。其相关记载也是对《三国志》的有力补充。
《通典》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录各朝典章制度的通史,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学者必读之作。《通典·卷十三·选举二》介绍的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卷十
九到卷四十,作者用了二十二卷的篇幅介绍了各代的职官制度,这是研究蜀汉职官制度又一不可或缺的史料。
《华阳国志》是由东晋常璩所撰的一部记录我国西南地区的方志类著作,在内容上是历史、地理、人物的结合。其一到四卷,主要介绍了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地理状况,其中也不乏对这一地区政治的记载。第六卷与第七卷记载的是刘备父子统治蜀汉的情况,其中也涉及到了部分职官。该书考证翔实,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代西南地方史以及蜀汉史的重要史料。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介绍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其中《职役考》、《选举考》、《职官考》、《兵考》等对各朝各代相关制度记载的都比较详细。
此外,清人杨晨的《三国会要》中《卷九·职官上》与《卷十·职官下》也有相关资料的记载。清代纪昀等著有《历代职官表》和洪饴孙的《三国职官表》也可作为参考。
2、近现代研究成果
关于蜀汉职官制度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专著类的著作,只在部分政治制度类的书中有涉及。如白钢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只是把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其中主要介绍的还是曹魏、两晋的制度,只是略微提到了蜀汉。左言东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对这一时期的介绍比较详细,作者从皇权、官僚机构、任官与奖惩制度等方面对三国中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介绍,其分类介绍的方法很值得借鉴。曾资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沈任远《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黄惠贤等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余行迈《中国古代官制》,楼劲、刘光华合著《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书中也都有蜀汉制度的涉及,只是都过于简略,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论文类方面,涉及到蜀汉职官制度方面的还是相对较多的。
在蜀汉职官方面,记录比较全的是罗开玉的《蜀汉职官制度研究》(《四川文物》,2004年第5期)。他指出,蜀汉虽承袭汉代官制,但因其国情,与汉制又不全相同。文中通过对刘备当益州牧、汉中王时以及蜀汉王朝成立后的职官以及地方职官等方面的分类总结统计,整理出了蜀汉职官制度的大纲和基本体系。最后,又指出蜀汉官制的特点,如多承汉制,相权过大,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文官武称,
高位低职普遍等等。该论文对职官的统计极其详尽,但只是职官构架,对官员构成、职责权限、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分析不足。罗开玉的另一篇文章《蜀汉行政建制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主要介绍的是蜀汉地方行政建制的构成及其特点。文章详细统计列出了蜀汉的各郡县,并归纳了蜀汉行政建制的三大特点:继承汉制,战时军事管制纳入行政建制,大量新置郡县。其详细的归纳,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刘啸的《魏晋南北朝九卿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主要讲述的是九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功能职责的演化,其中有部分篇幅是介绍蜀汉九卿制度的。三公九卿是汉代重要的官制体系,蜀汉基本上承袭了这一制度,如太常依旧位列九卿之首;但九卿的功能却有部分改变,如卫尉宿卫职能的下降。整篇文章以承袭变化为主线,结构清晰,只是依旧以曹魏为主线。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介绍蜀汉地方都统的文章,如《论蜀汉汉中都督》(刘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论蜀汉江州都督》(刘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略论蜀汉庲降都督》(刘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蜀汉北伐战略与凉州刺史设置》(刘雁翔,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蜀汉永安都督考》(刘华,胡剑,重庆工商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蜀汉蜀郡郡守考略》(张彬,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3期),《蜀汉镇戍都督略论》(张鹤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蜀汉汉中都督考论》(雷勇,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永安都督与蜀汉东部边防》(刘华、胡剑,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等。这些文章主要是就蜀汉政权所设立的地方都督,作为一个个单独的对象展开研究的,介绍了设立这些职务的背景,职务的职责,所起的作用等,但缺乏一个相互之间的总体把握。
在官员的人员构成上,《论蜀汉政权出现的特征与方式》(赵昆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阐述了蜀汉政权人员的三种构成:以张飞、关羽为代表的追随刘备起兵镇压黄巾军发家的,以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为代表的散落天下的士大夫及不得志于其他势力的谋士,以刘巴、何宗为代表的益州本地势力。《论蜀汉政权的政治分化》(白杨、黄朴民,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则划分得更细,分为草莽势力、荆襄势力、益州势力与外附势力。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