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整理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行文对等形式对应尤金·奈达美国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意义不变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彼得·纽马克英国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
德国功能学派功能翻译理论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第三章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语言方面: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文学方面: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哲学方面: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译者的素质: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第六章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第七章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乔治·斯坦纳美国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过程归纳为:信任、进攻、吸收、补偿翻译过程主要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第十章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文字通顺;逐字译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文字晦涩生硬意译的定义张今:强调意译的文字同原文相比,采用了“新的表现法”;范仲英:强调译文表达的“自然流畅”;孙致礼:强调传达原文的精神主旨,为此原文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牺牲的;许渊冲:将直译和意译进行对比,强调忠实于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1_翻译概论.
第一单元 翻译概论
• 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 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并不陌生, 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 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 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 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 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 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 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
1.2 翻译的分类
•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 翻译
•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 (包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 的翻译)
• 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 节译、改译、综译
•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 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 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 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 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 来。
• “翻译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存的。’ 我本 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诞生,成长,繁 荣,衰竭,消逝。问题是,既然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 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为什么中华文化竟能成为例外呢?为 什么中华文化竟延续不断一直存在到今天呢?我想,这里 面是因为翻译在起作用。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若拿河 流来作比较,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 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 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 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 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 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 季羡林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归纳整理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归纳整理一、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英汉翻译要点整理
英汉翻译要点整理一、翻译步骤1.断句:在标点符号、连词、关系词、介词、不定式符号to、分词处断句,找出句子主干On the whole, /(标点符号处)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介词处)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s /with whom(关系词处) he is being compared, /and(连词处)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2.翻译:根据断句断开翻译并适当调整语序*语序问题:①中文为主语+废话+主要内容英文为主语+主要内容+废话or废话(多为状语)+主语+主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高度重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
As a major developing country,(状语先译)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废话后译).②总分关系:中文先分后总,英文先总后分③事实与评论:中文先事实后评论,英文先评论后事实我们要努力学习英语,这是很重要的。
It is very important(先评论) for us to make efforts to study English.●比较级属于评论性词,最后译3.重读:看是否符合中文习惯二、两个规律1.谓语动词过渡:只译主要动词(强势动词,有感情色彩),不译次要动词(弱势动词,无感情色彩)I give you my support.我支持你(give弱势动词,不用翻译)2.抽象名词译法:【抽象名词:the+n.+of结构中名次通常为抽象名词,且常以“-tion,-sion,-ment,-ing”形式出现】译法:A.有动词词根:译为动词The suggestion of mine is that 我建议……B.无动词词根:进行增词the spirit of our nation我们民族所具有的精神C.AB互换(“偏正互换”译法)在英译汉中偏正→正偏treasury of silt宝贵的泥沙 European’s today当今的欧洲人三、中英文两个差异1.长短差异:中文善用短句,用标点隔开;英文善用长句,不用标点→在进行英译汉时要进行断句翻译2.动静差异:中文是动态性语言,善用动词副词,善用强势动词;英文是静态性语言,善用名词,善用弱势动词→在汉译英中常把ad.转化为v.,把v.转化为n.在经济上,我们要加快(副词)建立(动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整理中日翻译理论的预习笔记
第十二章意译含义:摆脱原文表面结构形式的约束进行翻译。
特点: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主要原因:一,双语在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无法追求形似。
二,有时双语的语言结构形式虽不妨碍译文追求形式。
意译的最高目标:传神(原文的信息内容准确地转述出来)。
最低要求:达意。
达意是传神的基础,传神是达意的飞跃。
判断是否要达意,最重要的参照物就是原文。
达意与传神本身就是辩证的,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两着既独立又统一。
例·小供のうちから日本在来の見慣れた代助は、無論梅子と同じ様に、単純なる芸術の鑑賞家であった。
だから梅子とは大いに話が合った。
時々顔を見合して、黒人の様な批評を加えて、互に感心していた。
译文一:代助从小看惯了日本的传统戏剧,他和梅子一样,都是单纯的艺术鉴赏家。
因此,代助和梅子不断交谈着,有时脸对脸相互瞧瞧,像内行一样评论几句,对对方的话表示敬佩。
译文二:代助从童年时代起就经常去看日本的传统戏剧,所以他同梅子一样,无疑都是纯粹的艺术鉴赏家。
所以代助同梅子谈的很投机,不时互相对视一下,发表一些行家才说的出来的评论,觉得英雄所见略同。
一达意充分彻底地理解吃透原文,其次对原文的语言环境,原文的社会背景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例1海面にはだんだん白帆が増していった。
海際の白い道が日増しに賑やかになってきた。
ある日、彼のところへ、知人から思わぬスイートピーの花束が岬を廻って届けられた。
译文一:海面上白帆逐渐增多。
沿海的白色道路日益喧闹。
有一天,突然绕过岬角寄来了朋友送的一束香豌豆花。
译文二:海面上白帆逐渐增多。
沿海的白色道路日益喧闹。
有一天,朋友从海角那边寄来一束令他不胜欣喜的香豌豆花。
分析:译文一的后一半显然有问题。
句子缺乏主语。
因此译文二才是正确的。
例2このような苦しい経験を筆者らはもっているが、多くの臨床医も同様であろうと考える。
このようなケースを少なくしようという努力を積み重ねることにより、現在の放射線診断学、内視鏡診断学が形造られたものであり。
翻译理论和资源
翻译理论和资源(转贴加整理)综合翻译理论站点/网页Articles on Translation Studies中华翻译:/Key Terms in Translation Theory:http://www.translatum.gr/etexts/translation-theory.htmArticles on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_theory.htmTranslation theory course: An Outlinehttp://www.helsinki.fi/~chesterm/TransTheory.html翻译期刊国际翻译期刊(可在proquest、EBSCO等数据库检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JT)Language International/Machine TranslationMeta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Translation Journal/journal/tj.htmTranslation Review/research/cts/tr/The Translator/journal.htm国内翻译期刊(可在中国期刊网检索)中国翻译上海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外语与翻译外国传统翻译理论Cicero: On the Best Style of Orators/pw/cicero/cicero-best-style.htmHorace: The Art of Poetry/pw/horace/horacepo.htmQuintilian: Insitutio Oratoria/Thayer/E/Roman/Texts/Quintilian/Institutio_Oratoria/home.htmlSt Jerome: Letter to Pammachius/fathers/3001057.htmSt AugustineMartin Luther: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etext/luther_translating.shtmlJohn Dryden: Preface to Ovid's Epistles, Translated by Several Hands Perrot d'Ablancourt: Prefaces to Tacitus and LucianCharles BatteuxAlexander Fraser TytlerNovalis: BlutenstaubM. V. LomonosovA. PushkinV. A. ZhukovskyV. G. BelinskyMatthew ArnoldFrancis NewmanSchlegel: Homers Werke von J.H. Voss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chtung und Wahrheit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 Wilhelm von Humboldt中国传统翻译理论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topic/chinese-translation-theory支谦:法句经序道安:五失本、三不易/mtsbbs/topic.asp?TOPIC_ID=5676鸠摩罗什:嚼饭与人.tw/FULLTEXT/JR-HFU/nx099390.html慧远:文不害意彦琮:十条八备玄奘:五種不翻周敦义:翻译名义序/szjw/shb/shb/42.htm严复:译事之难/forum_view.asp?forum_id=39&view_id=17092&page=1鲁迅:寧信而不順傅雷钱钟书当代翻译理论Benedetto CroceWalter Benjamin: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J. P. PostgateK. I. Chukovsky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I. A. RichardsJonans ZdanysEzra Pound: Guido's RelationsFrederic Will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Noam ChomskyJ. C. CatfordEugene A. Nida: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olfram WilssAlbrecht NeubertKaharina Reiss: Type, 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Hans J. Vermeer: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TheoryMary Snell-Hornby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Jiri LevyFrantisek MikoAnton PopovicJ. S. 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André Lefevere: Mother's Courage Cucumbers: Text, System and Refraction in a Theory of LiteratureR. Van den BroeckSusan BassnettPolysystem TheoryTurij TynjanovItama Even-Zohar: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Gideo Tour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TranslationDeconstructionMichel FoucaultMartin HeideggerJacques Derrida: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Gayatri Spivak: 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Willard V. Quine: Word and ObjectJorge Luis Borges: The Translators of The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Vladimir Nabokov: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Onegin in EnglishJean-Paul Vinay and Jean Darbelnet: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Roman Jak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60s-1970s Peter Newmark: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George Steiner: The Hermeneutic Motion; After Babel;L. BarkhudarovV. KomissarovGeorge MouninDanica SeleskovitchPhilip E. Lewis: The Measutre of Translation EffectsAntoine Berman: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Shoshana Blum-Kulka: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Lori Chamberlain: Genders and the Metaphorics of Translation 1990s and Beyond Annie Brisset: The Search for a Native Langauge: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Douglas Robinso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Lawrence Venuti: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翻译理论(最新整理)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的技巧整理
翻译的技巧整理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进行翻译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整理:
1. 理解原文:在翻译之前,确保对原文有清楚的理解。
理解原文可以帮助你把握主旨和上下文,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2. 逐句翻译:将原文分成逐句或逐段翻译,以确保准确传达每个句子的意思。
不要试图跨越整个段落或文章来翻译,以免遗漏重要细节或产生歧义。
3. 保持语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文章的语境和风格。
根据原文的语气和表达方式选择相应的词汇和句式,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在选择词汇时要考虑其准确性和恰当度。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5. 避免字面翻译:避免简单的字面翻译,因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可能不同。
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表达方式。
6. 考虑文化差异:在翻译跨文化内容时,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7. 反复检查和修正:在完成翻译后,进行反复检查和修正,以确保语法、拼写和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对疑惑或不确定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8. 不断学习和提高: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保持学习和积累翻译技巧,了解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总之,翻译是一项艰巨但有趣的任务。
通过理解原文,保持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翻译的命中度和传达效果。
翻译参考资料整理
语言知识汇总I. 代词◆1. 英语代词用的多,汉语代词用的少.2. 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 特别是物主代词.II. 形容词与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其词义往往随前后搭配而变化, 其用法也特别灵活.III. 重复与代称◆1.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弄重复。
2.汉语不怕重复。
汉语也用代词,但不如英语用得多。
3.汉译英时要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
IV. 分词短语1.英语有分词,包括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用法灵活。
分词引导得短语位置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和句末。
因此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2.汉语没有分词,多用并列动词或并列分句,因此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层次不甚明显。
V. 被动语态1.英语里,被动语态用得很多。
2.在汉语里,类似得结构叫“被动式”,远没有英语得被动语态用得多。
VI. 关联词语1.中国语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需。
西文里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缺少得。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2.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关联词。
3.关联词里用得最多得是and.VII. 语序◆1.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1)英语句子注重突出重点,往往把重要得话放在突出得位置。
英语有时态,可以通过动词得变化显出动作发生得先后顺序,而且英语大量使用分词和从句,用法也灵活,可钱可后。
2)汉语叙事多靠并列结构(并列分句和并列谓语),因此较多地依靠格成分之间得顺序,尤其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2.评论与表态需要对某事发表评论或表明态度时,英语得语序和汉语不同。
英语是先评论,或先表态,然后再说有关得事情或情况。
汉语则相反,评论或表态性的话往往是放在句子的最后。
VIII. 科技英语的特点1.科技文章属于严肃的书面语体,一般崇尚严谨周密,要求行文简练,语法正确,重点突出。
2.科技英语除上述特点外,还要求叙述开门见山,简短明快,使读者立即抓住问题的重点。
翻译简史考试完整版整理
翻译简史考试完整版整理一、简介翻译简史考试是一项评估翻译能力的考试,旨在测试翻译者对于翻译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了解。
本文以翻译简史考试的核心内容为线索,全面整理其考试要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进行知识复习。
二、考试内容1. 翻译史概述翻译史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考生需要熟悉翻译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重点内容包括:a) 古代翻译:重要翻译活动和成就,如《译庄》、《出使史》等;b) 现代翻译:关键翻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如信源理论、文本学等。
2. 翻译理论体系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考生需要了解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理论。
重点内容包括:a) 功能对等理论:由尤金·南尼斯等人提出,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功能等价;b) 文化翻译理论:由鬼才斯大林斯基等人提出,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c) 办公性翻译理论:由久留米大学教授大野晓等人提出,强调职业翻译的特点和规范。
3. 翻译实践范式翻译实践是翻译研究的核心内容,考生需要了解翻译实践的不同范式和具体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a) 直译和意译:考生需要掌握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和适用场景;b) 自由翻译和准确翻译:考生需要了解自由翻译和准确翻译的特点和要求;c) 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考生需要熟悉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特点和难点。
4. 翻译技巧与实战成功的翻译实践离不开合理的翻译技巧和实战经验。
考生需要了解常用的翻译技巧和实战策略。
重点内容包括:a) 语言转换和风格调整: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语言转换和风格调整的技巧;b) 术语翻译和文化调整:考生需要学会处理术语翻译和文化调整的方法;c) 翻译评估和修改:考生需要掌握翻译评估和修改的技巧和要求。
三、备考建议1. 熟悉考试大纲:详细了解考试大纲中所列的知识点和要求,合理安排备考计划。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掌握翻译史、理论体系等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翻译实践的积累和技巧应用。
3. 学习与交流互动:参加翻译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翻译者进行学习和交流。
翻译概论术语整理
1.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面向原文本的程度,另一方面聚焦于语言和产生的译本。
以原文本为导向的是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征。
从原文本的视角分析翻译,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化,却忽视了文化语境。
书中有提到一个三角图,三角图的底线最左端代表原文本,最右端代表目标文本,左侧边代表原文本导向,右侧边代表目标文本导向。
最左端角过度强调原文本,以至很难区分翻译和直译的区别。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常发生。
图中显示Catford 的形式对等,Nida的动态对等,Koller的语用对等,Beaugrande 基于文本的对等,以及Venuti的异化和对等都属于面向原文本的翻译研究。
2.Formal equivalenceCatford把翻译界定为“用目的语(TL)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取代原语(SL)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原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是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
形式对应指任何译语范畴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
例如:用一个形容词翻译另一个形容词。
形式对应涉及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将原语中的结构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入目的语,以原语为中心,最大限度显示原文中的形式与内容。
3.Translation shifts当无法遵守原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操作时,文本对应通过Catford所述的翻译转换所形成。
当这两者概念发生分歧时,翻译转换尤其重要,其指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中偏离形式对应。
设计两种主要的转换:层次转化和范畴转换。
在层次转换中,位于一个语言层次的原语文本在译语的另一个层次中找到翻译对等。
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
例如,原文本的文字游戏可能是通过利用目标语词汇层面进行翻译从而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
范畴转换是通用术语,指翻译偏离形式对等。
其分为四类:结构,类别,系统,单元转换。
(完整版)中西翻译理论整理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中西翻译理论整理汇总,推荐文档翻译理论整理汇总翻译腔(translationeses)是在译文中留有源语言特征等翻译痕迹的现象,严重的翻译腔使译文读起来不够通顺。
出现翻译腔有时是很难免的。
形成翻译腔有以下几个原因:1)英汉语言本身的不同,包括句型结构等,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做到自由转换就会有种不是地道目标语的感觉。
2)英汉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单词或习语有时会出现偏差甚至零对等(zero-correspondence)。
有时只讲词对词的反应就会出现翻译腔。
3)译者自身水平。
奈达的功能对等就要求译者注重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好的译文让读者感觉是母语的写作、实现功能的对等。
Venuti主张同化和异化的结合,通过同化让读者获得相识的反应,通过异化使读者领略异国语言和文化。
译者应该提高自己翻译水平,在翻译策略上实现功能对等,从而尽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1. 中国的翻译理论家严复、茅盾、鲁迅、朱光潜、傅雷、钱钟书1)严复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gracefulness2)茅盾他也主张“直译”,反对“意译”,他认为汉语确实存在语言组织上欠严密的不足,有必要吸引印欧语系的句法形态。
但是矛盾与鲁迅观点同中有异,他认为“直译”并不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因为中西文法结构截然不同,纯粹的“字对字”是不可能的。
3)鲁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风姿”,这是鲁迅的基本思想。
针对当年那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译、乱译以及所谓“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说法(梁秋实),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主张直译,以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
他还认为,翻译一要“移情”、“益志”,译文要有“异国情调”,二要“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在当时主要表现为改进白话文。
必须强调的是,鲁迅其实是主张翻译要通顺,又要忠实的。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鲜花送人,留己余香。如果您觉得资料好,请您转发给需要的人——英语专业考研者没时间找资料的同学和朋友。 英 (广外)二外德语真题
(华东师大)06年华东师大基础英语 英美文学资料:
(华东师大)基础英语 08-09年真题 高教版《英美文学选读》课文译文
(西外) 04年 基础英语 真题 英国文学史考试要点
(川外) 05年 基础英语 真题 英美文学部分作家的介绍和评论
(对外经贸大学)2001基础英语考研试题.pdf 翻译资料:
(南京师大)基础英语 2004 汉语成语典故谚语与歇后语英语翻译
《480 个最有用的法语动词》09 年出版 pdf 下载 (深圳大学)05年英美文学真题
[大家网]现代俄语语法02 年版本. pdf 下载 =================================================
[大家网]星火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炼英美文学 (武汉大学)2009综合英语汉译英真题及参考答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大学)2007基础英语汉译英及参考答案文本及pdf
(南京师大)日语 二外 2004
(南京师大)日语 二外 2001
语专业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本专业信息的人。 (厦大)英专考研德语(二外)真题参考答案
谢谢您!如有打扰,请包涵! (厦大)英语专业考研德语(二外)真题
(
[大家网]星火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炼英美文化 广外)英语专业历年初试真题 水平+翻译与写作
基础英语真题: 戴伟栋语言学笔记
(北外)00-09年基础英语试题及答案详解 liguistics--胡壮麟超赞的笔记
翻译概论知识点整理
L1 中国翻译发展:1.The earliest historical documents 周朝《周礼》and 《礼记》2.汉代传译的《四十二章经》是佛经最早的中译本3.东汉桓帝时,安世高——《明度五十校计经》是正式见于史籍记载的翻译佛经4.ZhiQian(支谦) extremely literal translation. follow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authorwithout any embroidery" (因循本旨,不加文饰)5.Dao An (道安)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ate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without any additioin and deduction" ( 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 ) Personal activity---official organization ( fifth century )6.Kumarajiva ( 鸠摩罗什) He emphasized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freetranslation the first to suggest translators sign their names totranslated works.7.The First Peak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from the Sui dynasty (581-618)to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thoroughly studied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ors should: " (1) be faithful to the Buddhist doctrine, (2) be ready to benefit the readers (Buddhist believers), (3) concentrat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uddhist doctrine rather than translating for fame."8.玄奘:将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份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紹的中国人Contribution to theory: set down the famous translation criteria that translation "must be both truthfu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opulace."( 既須求真,又須喻俗,意即忠实、通順)Aiming to achieve an intelligi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9.P3.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Western Christian missionaries (利玛窦...) Assisted by Chinesecollaborators ( 徐光启、李之藻) 利玛窦、徐光启:《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利玛窦、李之藻《同文算指》,利玛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拉丁文第二次翻译高潮(1)T 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shifted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to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2)t ranslators in this period of time were mainly scientists andgovernment officials who were erudite scholars, and the westernmissionaries who brought western knowledge to China.10.the 3rd peak :from the mid 19th century to May 4th Movementemphasis on Western works of social soiences, military sciences and literature11.林则徐( 1785-1850):Geography ( Gazette of the Four Continents 《四洲志》);李善兰( 1811-1882):Geometry 《几何原本》;严复:《天演论》、《原富》;林纾:《茶花女》,《块肉余生述》,《黑奴吁天录》《鲁滨逊漂流记》12.Translation in Modern period ( 1919-1949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ofKarl Marx's (1818-1883) and Lenin's (1870-19224) works on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theories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and the translation and re-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哈代的《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 考坡菲》P7,鲁迅,矛盾,郭沫若,付东华,傅雷,林语堂13.杨必:玛丽亚?埃杰窝斯的《剥削世家》,翻译萨克雷( W. M. Thackeray)的VanityFair (《名利场》杨宪益和戴乃迭:《红楼梦》《老残游记》《离骚》《儒林外史》《鲁迅选集》《奥德修纪》《卖花女》许渊冲: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众多名著。
翻译知识点整理
1.名词性现象举例:2009/03 英译汉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解析:汉语原文中有“移动”、“缩短”这两个动词,由于英语是静态语言,一句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因此在这两个动词中的一个可以处理成名词性现象,若将寿命作为整句句子的主要,缩短就用作谓语动词,因此把“移动”转移成名词,秒针的移动总会伴有嘀嗒声,因此这里就可以使用“tick”来翻译。
译为:Our life is shortened by everytick of the secon d hand of the clock.tick2.形容词与名词的转译举例:2009/03 英译汉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解析:此句中三者为平行结构,用不定式来分别表示。
使动句中运动转移的方法,将汉语形容词转移为英语名词。
To replen ish oursel ves! To help thosein need! To add signif icanc e to our life!3.英语介词和汉语动词的转译举例:2009/09 汉译英相比之下,还是威士忌合我口味解析: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能巧用介词,就能使句子看起来更地道,这里口味“taste”不难译出,所以“和我口味”就可以用与taste一起使用的介词搭配to one’s taste来翻译,译为:Compared with that,whisky is more to my taste 4.被动语态的翻译举例:2009/03 英译汉1)Copies of Keynes are dusted off解析:dust off是抹去灰尘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经济萧条来临时,人们又会重新翻阅被束之高阁的凯恩斯的著作。
最有影响的西方三大口译理论整理
1. 原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校长Seleskovitch创立的释意理论(theorie du sens)
释意理论是国际口译界出现的第一种系统的口译理论,它克服了同期笔译研究重“客体”轻“主体”的不足,开启了跨学科口译过程心理研究的先河。
巴黎释意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法国,其核心人物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Seleskovitch和Lederer两位教授。在她俩的带领下,巴黎高翻一批教师在从事口译教学与实践的同时,以认知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着口译过程中意义的感知、理解、记忆、提取与表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创立了国际口译界第一套系统的、用于解释口译心理过程、指导会议口译教学与实践的理论———释意理论。巴黎释意学派便
在口译过程中有客观认知环境和译员自身的认知机制两个主要的认知维度,前者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后者包括译员的认知结构、认知处理资源、认知处理策略、认知心理能力等因素。在会议口译中会出现认知负荷超载现象,如高信息密集度、高信息复杂程度、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解决该现象的一些应对策略,如建立图式知识网络、优化认知处理资源的分配、运用适当的认知处理策略等。
释意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视口译为一种交际行为(过程)而非交际结果(译员表现、译语质量) ,为此它反复强调:口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其对象是意义而非语言,意义是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交际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的对象是意义而非语言。这就提醒口译员和口译师生,必须专注于意义的理解与表达,而不是寻求语言形式的对等。从事交替传译时,口译员由于短时记忆力不足,需要借助笔记来暂存信息。译员不能记录讲话人的全部语词,而要调动自己的语言外知识并结合交际语境边听边分析,以便把源语讲话的关键信息与话语逻辑用简洁的字词符号记录下来。之后,口译员还要对笔记内容进行解读,忠实传达出源语讲话的意义和情感,而不是进行语言符号的代码转换。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翻译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翻译学科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英汉翻译概论[整理版]
Introduction概论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of,,,,,Practical,,,,,Stylistic,,,,,V arieties英汉应用文互译SYLLABUS⏹Introduction,,,,,⏹ 1.,,,,,English,,,,,brand,,,,,and,,,,,advertising,,,,,press⏹ 2.,,,,,English,,,,,for,,,,,contract,,,,,and,,,,,letter,,,,,⏹,,,,,3.English,,,,,for,,,,,sociability,,,,,writing⏹(sociable,,,,,letter/,,,,,testimonial/certification),,,,,⏹,,,,,4.English,,,,,for,,,,,daily,,,,,life⏹(instruction/names/introduction/poster/logo),,,,,Schools,,,,,of,,,,,translation⏹翻译的文艺学理论:艺术;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科学,SL和TL具有客观性,翻译过程种的语言现象的研究与分析⏹翻译的美学理论:审美过程;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翻译的文体学理论:1960s,Halliday⏹“从文体学的观点来看,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和题材的风格方面必须保持一致。
”,,,,,,,,,, ,,,,,,,,,,,,,,,,,,,,,,,,,,,,,,,,,,,,,,,,,,,,,,,,,,,,,,,,,,,,,,,,,,,,,,,,,,,,,,,,,,,,,,,,,,,,,,,,,,,,,,,,,,,,,,,,,,,,,,,,,,,,,,,,,,,,,,,,,, ,,,,,,,,,,,,,,,,,,,,,,,,,,,,,,,,,,,,,,,,,,,,,,,,,,,,,,,,,,,,,,,,,,,——布鲁姆菲尔德What,,,,,is,,,,,stylistic,,,,,varieties⏹Stylistics(文体学),,,,,,simply,,,,,defined,,,,,,is,,,,,a,,,,,discipline,,,,,that,,,,,studies,,,,,the,,,,,ways, ,,,,in,,,,,which,,,,,language,,,,,is,,,,,used;,,,,,it,,,,,is,,,,,a,,,,,discipline,,,,,that,,,,,studies,,,,,the,,,,,style,,,,,of,,,,,language,,,,,is,,,,,used.,,,,,⏹Language,,,,,,,,,,,,,,,The,,,,,way,,,,,,,,,,,,,,,The,,,,,style⏹Considering,,,,,different,,,,,communicative,,,,,environment,,,,,,methods,,,,,,objectives,,,,,and,,,,,purposes,,,,,,communicators,,,,,would,,,,,opt,,,,,different,,,,,lang uage,,,,,varieties,,,,,(语言变体),,,,,that,,,,,has,,,,,different,,,,,functions,,,,,so,,,,,as,,,,,to,,,,,perform,,,,,their,,,,, communication,,,,,effectively.,,,,,The,,,,,language,,,,,varieties,,,,,are,,,,,what,,,,,people,,,,,called,,,,,“style”,,,,,(文体或语体).Translation,,,,,techniques⏹直译与意译:,,,,,形式;意义⏹词类转换法:词性转化⏹增删法:词、词组、句子⏹句式转换法:句式特点;形合、意合⏹正反表达法:思维习惯⏹长句拆译法:语法结构和原文意义⏹变通手段:解释翻译、借译法、音译法、形译法应用文体的特点及其作用⏹ 1.应用文体的定义及其范畴⏹ 2.,,,,,应用文体的特点(文体)⏹ 3.,,,,,应用文体的功能与作用⏹ 4.,,,,,感受应用文体应用文体的定义⏹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时所常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某种固定程式的各种文章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谦l 月氏人、孙权赏识、穹隘山隐居翻译l 《法句经序》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l 理论:―尚文‖与―尚质‖应调和l 独树一帜:遵循自己的翻译理论,是文派翻译思想的首位倡导者与执行者。
l 易胡为汉:―词质多胡音‖之处,尽量删去,重新用汉语表达。
l 会译、和译,译注:除翻译之外的又一贡献。
道安:l 12岁出家,20岁拜师佛图澄l ―五失本,三不易‖Ÿ一―失‖指经文形式的更改;二―失‖指经文文体风格的改变;三、四、五失指经文内容的删简。
Ÿ―一失本‖——直译与意译的矛盾统一。
Ÿ―二失本‖——质直与文丽的矛盾和统一。
Ÿ―三、四、五失本‖——―质‖与―量‖的矛盾和统一。
Ÿ―一不易‖,―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指的是古今时俗的差距。
Ÿ―愚智天隔, 圣或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未俗,二不易也‖,以及―释氏弟子尚且慎重选经,现由凡人传译更难‖的―三不易‖,大意都是作者与译者因人不同而有智力、环境的差异。
l 重质轻文,倡导直译l 格义——合本的转变:舍弃以格义的方法训解佛典,采取多本对读的方法——合本Ÿ格义: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概念和术语,去拟配佛学中的概念Ÿ合本:以不同的译本异文,互相对照补充。
l 影响:佛经译场l 著作:《般若道行》《密迹》《安般》l 《综理众经目录》(《道安录》)——第一本佛典目录l 天竺人l 由直译改为意译,不拘泥形式,著意经义再现。
l 不但要译出原意,同时力求文字通俗化,兼富优美文学色彩,趣味性l 在处理专有名词如人名、神名和一些不可翻译的名词,对于那些难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梵文辞汇,他会坚持音译,而且力求统一译名,避免一辞多译,使译文更见易读,亦不失异国文化色彩l 贡献:Ÿ加强译场组织,扩大译经范围Ÿ引入大乘学说,推进佛学发展Ÿ音译专有名词,不拘于原文体制Ÿ四大译师: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三论宗之祖Ÿ政治、秦王朝统治l 佛经翻译发展时期,承前启后l 著作:三藏经论74部,384卷;《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阿弥陀经》、《维摩诘经》、《中论》、《大乘大义章》玄奘l 佛经翻译的高潮时期l 佛教三藏:经藏、律藏、论藏l 新译的创始人l 翻译理论:Ÿ―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内容并保持原文风貌,即―直译‖,且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并符合其语言规范,即―意译‖Ÿ―五不翻‖原则秘密故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阿弥陀佛多义故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Bhagavat:薄伽梵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阎浮树顺古故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
阿耨菩提、非不可翻生善故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般若Ÿ 六种翻译技巧补充法译经时常常加几个字或一两句话。
―大德法救复作是言‖省略法删减无关紧要的字词。
―等‖字可以包括的字词变位法改变梵文的次序。
―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分合法玄奘运用此法翻译梵文复合词,有时―分‖:―耳鼻舌身,触所生思‖vs―六思身,眼触所生思,耳触所生思……‖;有时―合‖:―计前际见,计后际见‖vs ―计前后际见‖。
译名假借法使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专门术语,使含义清楚。
如一般使用―识‖来译―vijnana‖,但玄奘有时用它来译―citta‖(心);―心‖字一般用来译―citta‖,但他有时用―心‖来译―dharma‖(法)。
代词还原法把原文中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有时在名词前加―此、彼‖等字样。
l 影响Ÿ玄奘的汉译佛经在数量、质量上为史上罕有,一共75部1335卷Ÿ是佛经―新译‖的创始人Ÿ―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标准以及―五不翻‖原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洋务运动时期徐光启&利玛窦l 科技发展时期l 徐光启: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圣教三柱石‖之首Ÿ翻译—会通—超胜Ÿ―西学东渐‖Ÿ翻译与实践相结合l 利玛窦: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学者Ÿ合儒—补儒—超儒Ÿ利玛窦规矩:奉行上层路线——利用西方的科技知识引起注意——将儒学与天主教撮合l 合译《几何原本》徐寿&李善兰l 徐寿Ÿ教育家、数学家、化学家、翻译家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Ÿ译著《西艺知新初集》《西艺知新续集》Ÿ翻译《化学鉴原》《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中西化学材料名日表》l 李善兰Ÿ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Ÿ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等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后9卷、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若干卷Ÿ被荐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直至1882年他逝世为止l 徐寿——翻译理论Ÿ知识获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Ÿ口述(by 傅兰雅)+理解译名七原则1.尽可能意译。
2.万一不能意译,则要用适当的汉字音译,要建立音译体系,基本词素要固定,要用官话音译。
3.新术语尽可能同汉语的固有形式相一致。
4.译名要简练。
5.译名要予以准确的定义。
6.译名在各种场合都要符合愿意,不致矛盾。
7.译名要有灵活性。
Ÿ音译+创造Ÿ意译:O2 ——养气(今译氧气)H2 ——轻气(今译氢气)Cl2 ——绿气(今译氯气)N2 ——淡气(今译氮气)l 李善兰——译研并举Ÿ翻译与研究相结合Ÿ口授(by 伟烈亚力)+理解:既是译者,也是读者Ÿ沿用符号+-×÷><∵∴√Ÿ翻译本土化:从文化到文化的翻译Ÿ创译名词(包括代数学、几何学、植物学、物理、天文学),如:―函数‖、―常数‖、―变数‖、―原点‖、―切线‖、―法线‖l 徐寿&李善兰的翻译比较Ÿ徐寿——创立新字李善兰——创立新词Ÿ意译、音译Ÿ科学研究——理解——汉语构字、构词——创立新字、新词Ÿ汉语文化和科学知识相结合l 影响Ÿ徐寿:译书——引进科学知识(如化学);格致书院——传授科学知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西学东渐,提出四项建议:―一为译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轮船水师。
‖Ÿ李善兰:译书——引进科学知识(如数学、植物学); 《谈天》——传授科学知识;维新时期林纾l 不懂外文,却翻译外文小说l 注重翻译的目的与功能,既强调试译品要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又要求译作能够完成肩负的任务l 过分注重其译作救国思想的宣扬,对原作进行删减和增加,导致一定程度上对原作的不忠实。
l 小说的题材、情节、人物可以不同,但其间所反应表现的情感是相同的l 宣扬了爱国精神、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传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思想和自由平等观严复l 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l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教育救国论l 翻译理论Ÿ翻译的三个标准–信达雅ü ―信‖ - 忠实原作的思想内容,ü ―达‖ - 译文的通顺流畅,ü ―雅‖ - 译文的文采Ÿ翻译的―隔尘观‖Ÿ翻译版权思想Ÿ对翻译者素养的要求Ÿ翻译态度:审慎、归化l 翻译实践Ÿ早期:注意力集中到当时的西方先进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将翻译定位在能启发中国民知民识的社会科学著作上。
偏重意译,略亏于信Ÿ中期: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拟议著作细心研究,在译述时,能写出非凡的译例言和序跋,旁征博引,对原著多所阐释。
Ÿ晚期:译作更为随便。
l 严译八大名著:《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社会通论》、《名学浅说》、《穆勒》、《论法的精神》、《群已公界论》l 选书原则l 思想:教育思想、赋税思想、人权思想、自由观l 重视妇女教育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l 《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l 翻译理论:1 主张直译。
反对顺而不信,强调忠于原文。
2 主张重译、复译。
提高翻译质量,普及翻译文学。
3 提倡翻译批评。
旨在批评当时的翻译界抢译、乱译之风。
l 翻译实践:《域外小说集》《死魂灵》《毁灭》l 早期意译为主学习晚清风尚改进国民素质,推进政治运动l 后期直译为主唤醒民众,启迪民知同时也提倡重译、复译建国以后傅雷l 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代表作品:《傅雷家书》,译著《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夏倍上校》等l 专注于法国文学作品l 翻译理论Ÿ选材标准:时代精神、社会发展趋势、读者需要Ÿ理解与表达:忠实原作、忠实读者1.理解要―化为我有‖2.表达要―传神达意‖(中文的再创作、反复修改、重视译文附件部分——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Ÿ美学观:―神似‖论1、提出背景1)文艺思想:和谐之美2)美术背景:翻译应像作画一样,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2、―神似‖内容:表达原作的涵义和易趣,贯穿原作的神韵和风格,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形式l 由法国大使馆资助、以著名翻译家傅雷命名的傅雷翻译出版奖,旨在奖励中国年度翻译和出版的优秀法语图书,评委会成员包括中法翻译家、作家和大学教授。
郭沫若l 德国文学,歌德小说l 1921年,郭沫若翻译出版卡尔·马克思著名的理论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l 1922年,他将德国著名学者歌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译为中文;l 1924年,他翻译了日本论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l 1926年,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集《雪莱诗选》由他翻译介绍到中国;l 1928年,他翻译了歌德的另一部巨著《浮士德》第一部;美国小说《石炭王》也在这一年由他翻译出版;l 1935年,俄国列•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经郭沫若之手翻译到中国;l 1947年,德国卡尔•马克思的另一部理论著作《艺术的真实》也由郭沫若翻译出版。
l 同时还翻译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
l 翻译理论Ÿ注重译家责任,重视译者主体性,强调译者主观感情投入,呼唤译界良好风气。
动机、责任感Ÿ慎重选择、了解和研究(时代潮流、社会环境)Ÿ思想水平、文学修养Ÿ相似的生活情趣Ÿ风韵译Ÿ翻译批评论l 媒婆处女论l 译者伦理观l 翻译动机论l 翻译创作论杨宪益&戴乃迭l 夫妻,合译《红楼梦》,英国,国立编译馆,―亚太和平会议‖的翻译工作l 离骚、诗经、白毛女、老残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鲁迅全集l 翻译理念Ÿ对译文形式美的追求:杨先生认为译诗不必须与原作的形式美相契合,以诗译诗固然是可以选择的翻译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以诗译诗是以不损害原诗意为前提。
Ÿ在译作的忠实方面:杨先生的翻译观大体上可以归为直译的一种。
他强调―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地东西》‖。
―必须非常忠于原文‖ 一贯原则。
Ÿ文化信息理解的重构问题:杨先生认为―在文学中有许多其它的因素构成的某些含义。
要在译作中把这些含义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