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给药法
基础护理:注射给药法
![基础护理:注射给药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3606d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b.png)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 (一)注射原则 ❖ (二)注射用物 ❖ (三)吸取注射用药液
(一)注射原则
❖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差错)
❖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感染)
❖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5.排除空气 ❖ 6.检查回血
(防意外)
❖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 3.两岁以下婴幼儿应选用臀中、小肌注射。
四、肌内注射(IM) 注意事项
❖ 4、 严重水肿患者:选用较长的针头,深部注 射,进针长度为针梗长的3/4,注射前先用左 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按压,将水肿液推向一侧后 再进针。
❖ 5、 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选用较 细的针头,治疗时尽量集中用药,减少创伤次 数,注射后拔针按压至拿走棉签后针眼无出血 时为止。不要揉擦针眼处,以免造成局部皮下 渗血。
(一)四肢浅静脉注射法
❖ 步骤
备物、核对、解释→选择静脉 →碘酊消毒、扎 止血带(上6cm)、酒精 →再核对、接头皮针、 排气 → 穿刺( 200~250) →松止血带、松拳 → 固定、推药→拔针、按压→再核对、整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静脉注射法注意事项
❖ 1、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 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合理使用血 管(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在有效期内。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解剖上安全,防止损伤血管 和神经。
❖ 不能在异常皮肤处进针。 ❖ 长时间多次注射,轮流更换
注射部位。 ❖ 注射时,注射部位应放松。
5、排除空气
❖ 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 排气时应防止药液浪费。
6、检查回血
❖ 静脉、动脉注射须见回血方可注射。 ❖ 皮下、肌内注射时,如发现回血,应拔出
动物的注射实验报告
![动物的注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1505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2.png)
一、实验动物的注射给药法概述实验动物的注射给药法是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等。
不同给药方式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犬和猫等。
二、不同注射给药法的操作步骤1.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如大鼠、小鼠和豚鼠的颈后肩胛间、腹部或腿内侧;家兔的背部或耳根部;犬及猫的大腿外侧。
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左手提起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水平刺入皮下即可注射。
一般采用5 1/2针头,不宜采用较大的针头。
2. 皮内注射皮内注射需将注射的局部脱毛、消毒,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肤并使之绷紧,先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直至看到透过真皮为止。
注射后皮肤表面应马上出现白色橘皮样隆起,证明药液在皮内。
3.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应选择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如大鼠、小鼠和豚鼠的大腿内侧;家兔的颈椎或腰椎旁侧;猫和犬等大动物的臀部。
注射时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腹腔注射适用于大小白鼠,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进0.5~1.0cm,再以45°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
三、注意事项1. 注射前应对实验动物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动物健康。
2. 注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3. 注射剂量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动物种类进行调整。
4. 注射后观察动物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总结实验动物的注射给药法是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掌握不同给药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射给药法—皮下注射法(护理技能课件)
![注射给药法—皮下注射法(护理技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e23f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8.png)
1 概念及目的 2 注射部位
实施要点 4 注意事项
一、概念及目的
【概念】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
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
➢用于某些不宜经口服给药,又需在短时间内发 挥药效的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胰岛素等药物, 适合某些小剂量及刺激性弱的药物注射,以免吸 收不良造成局部硬结、疼痛等反应
➢局部给药:如局部麻醉、封闭疗法 ➢预防接种
二、注射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பைடு நூலகம்防接种)
• 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外侧
三、实施要点
• 进针:
➢持针式:食指固定针栓 ➢角度:呈30°~40° ➢深度:针梗的1/2~2/3
四、注意事项
• 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强或剂量较大 的药物不宜做皮下注射
• 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 入肌层,(腹部捏皮注射角度是 90°)
• 需要长期皮下注射者,应经常更 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充分吸 收
注射给药法注射原则、无菌技术发展
![注射给药法注射原则、无菌技术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b44d763a300a6c30c229fa9.png)
皮内注射法
实 施
1
2
3
4
【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法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询问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 忌用碘酊、碘伏消毒。 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 对照试验,在另一侧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1ml氯化钠
溶液。 拔针后切勿按揉皮丘或局部。
皮下注射法
(hypodermic/subcutaneous injection,H )
注射法
注射器
皮内注射
1ml
皮下注射
1ml、2ml
肌内注射 2ml、5ml、10ml
静脉注射 5ml、10ml、20ml等
动脉注射
2ml、5ml
针头 41/2-5号 51/2-6号
6- 7号 7-9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号
注射用物准备
(三)注射药物 (四)注射本
药液抽吸法
(一)自安瓿内吸取药液 (二)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内容提要
一、注射原则 二、注射前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
注射原则 (Principles of injection)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环境 2.注射护士 3.注射部位消毒 4.注射器
洗整手洁、、戴安口静罩、 戴手套、衣帽整 洁;注射后洗手。
注射原则 (Principles of injection)
注射给药法注射原则、无菌技术发展
注射给药法(injection)
是将无菌药液注射入体内的方法
ID
H
IM
IV
注射给药法(injection)
优点: 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进入
体内的药量准确。
缺点: 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疼痛,某些药物的
常用注射给药法
![常用注射给药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854a5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a.png)
6 注射前排尽空气 7 注射前检查回血 8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9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0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11 严格遵守锐器伤职业防护制度
强调安全注射!
二、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治疗盘 注射器及针头 注射药液 无菌盘、无菌巾 注射执行单 速干型手消毒液 锐器盒、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特殊患者的静脉 穿刺要点
水肿患者:按揉水肿部位。
3
老年患者:充分固定,防止滑动。 4
导入案例
患者,男,54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伴全身乏力,1月内体重下降5kg”入院治疗。患者 T 36.5℃,P 90次/min,R 18次/min,BP 100/80mmHg,身高175cm,体重65k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 主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既往健康。实验室检 查示空腹血糖10.1mmol/L,餐后2h血糖1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6%。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其医嘱为门 冬胰岛素6U H a.c. 30min。
皮内注射法
三、常用注射法——皮内注射法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 ○ 患者准备 ○ 环境准备 ○ 护士准备 ○ 用物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时备皮试急救盒。
皮内注射法用物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皮内注射法
操作步骤
抽吸药液 核对解释 定位消毒 核对排气 进针推药 拔针观察 再次核对 操作后处理
患者准备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肌内注射法
操作前准备
常选择的注射部位
✓ 臀大肌 ✓ 臀中肌、臀小肌 ✓ 股外侧肌 ✓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部位
三、常用注射法——肌内注射法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6a7d95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e.png)
1.皮内: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和深度
2.皮下:皮下组织,进针角度:30-40° 3.肌内:肌肉层,进针角度:90° 4.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内容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 技术
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均匀”(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均匀) 3.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二、操作中: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核对药名等(至已校对), 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 2.选择注射部位:常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嘱患者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告之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吸收)。 3.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面积5cmX5cm,待干。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至开始执行);排净针管内的空气(针梗距碗盘大于10cm)。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2cm处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可 嘱家属配合),待形成0.5cm皮丘,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 挠,用 0.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 水疱者,用0. 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 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进行外科换 药处理。
注射给药法
皮内注射 并发症
注射给药法试题
![注射给药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ac96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5.png)
注射给药法试题
1. 什么是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一种通过针头或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的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的优点是通常能够快速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提供了更快的疗效并且可以避免消化道吸收问题。
2. 有哪些常见的注射给药方式?
常见的注射给药方式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皮下注射常用于小剂量药物的给药,如胰岛素等;肌肉注射通常用于大剂量药物的给药,如肌肉松弛剂等;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注射给药方式,通常可以快速地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3. 注射给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射给药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以避免意外发生。
操作前应洗手,并使用消毒酒精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选择注射器时需要注意其容量和采用的针头,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可以减少患者的不
适感。
操作时需要注意药液的注射速度、注射深度和注射部位,遇
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4. 注射给药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注射给药法的优点是能够做到快速、直接、高效、精准的药物
给药。
同时,它能够避免消化系统对药物的影响,能够规避药物代
谢和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然而,注射给药法也有着局限性,比如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消毒要求高等等,而且注射给药法并非所
有药物都适用,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有哪些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73841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b.png)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有哪些注射给药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适用于急救、手术和治疗需要迅速见效的情况。
在进行注射给药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来计算药物的剂量,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注射给药法的常见计算公式,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计算药物剂量。
1. 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药物可以迅速达到全身循环,起效快。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来确定。
常见的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速度(ml/min)×给药时间(min)。
2. 肌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肌肉组织中,药物会逐渐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肌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体积(ml)。
3. 皮下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中,药物会逐渐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皮下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体积(ml)。
4. 静脉滴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滴注是将药物以滴定速度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药物会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循环中。
在进行静脉滴注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给药速度和给药时间。
常见的静脉滴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给药速度(ml/h)×给药时间(h)×药物浓度(mg/ml)。
5. 注射液稀释计算公式。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将药物注射液进行稀释后再进行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5d013b7375a417866f8f87.png)
(7)再次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确保给药准确与安全 整理并清洁用物,观察病人反应
谢 谢 大 家
肌内注射法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向病人解 释目的及方法 (2)选择注射部位,协助病人摆好体位 (3)常规点酒、酒精消毒皮肤 (4)再次核对,排气 要点说明 #确认病人,取得合作 #需长期肌内注射者,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 部位。病人体位应使肌肉放松以减轻疼痛 #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确保安全与准确给药
要点说明
#确认病人,取得合作 #忌用碘类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 的观察 #防止进针角度过大
(4)带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左手拇指 固定针栓,右手推0.1药液,见圆形隆 起的皮丘,拔出针头
(5)再次核对,记录皮试的时间 (6)整理用物,嘱咐病人不可远离病 区,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7)15~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将结果告知病人和家属,并记录在医 疗文件上
(二)皮下注射法
•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内的 注射法。部位的选择应选神经少,组织松 弛状态良好,血管较深,无骨突隆的部位。 常用部位为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外侧, 下腹部组织及肩胛下方
【目的】 (1)常用于不易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 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慢的情况, 如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注射。 (2)局部给药,如局部麻醉。 (3)预防接种各种疫苗、菌苗等。 【评估】 (1)病人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注射部位的组织状态(有无皮疹、瘢痕、炎症、 硬结等) (3)病人对皮内注射目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及心理反 应 (4)药物的性质。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是将一定量的药液 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 注射给药相对于口服和吸入给药, 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如药物吸收 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身体对药 物吸收量较高。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23db8b69dc5022abea0011.png)
方可注药
如:去甲肾上腺素是升压药,能使血管收缩,不
能直接注入组织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无回血 有回血
方可注药 如:VB1、PG不 可以静脉注射
拔针,重新进针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皮肤的结构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部位皮肤消毒 2%碘酊消毒、75%乙醇脱碘;0.5%碘伏或安尔碘
消毒2遍 消毒方法: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5cm
以上。消毒时不可来回涂擦消毒, 不遗留空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七对”(病人和 药物方面的内容)。
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 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 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 使用。
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特别是动静脉注射,以防形成 栓塞 排气时防止浪费药液
留置气泡技术可用于肌内注射,可 防止拔出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 从而减轻疼痛;还可将药液限制在 注射肌肉局部,有利于药液吸收。
注药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务必检查
有无回血。 见回血
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防 断针增加处理难度。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 位,便于进针。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 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不合作的小孩三快。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同时注射各种药物,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当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时
给药法(各种注射)
![给药法(各种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32dafe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6.png)
05
注射给药法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及处理
疼痛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局部反应,可能是由于针头刺激或药物刺激 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无痛针头、减慢注射速度、局部热敷等。
红肿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处理方法 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炎药膏、避免进一步刺激等。
孕妇
孕妇在注射给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 物并调整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注射给药时需要关 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青霉素治疗。在皮试确认无过敏后,医生为其开具了青霉素肌肉注射的处方。护 士在执行医嘱时,选择了合适的注射部位和针头,并准确掌握了注射技巧,成功为患者进行了青霉素注射。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 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对 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抽有生 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进行注射; 注射时如发生药物外溢应立即停止注 入并拔出针头,局部用5%~10%硫酸 镁湿敷。
04
注射给药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配伍禁忌
案例二
患儿王某,因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医生为其开具了胰岛素皮下注射的处方。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向 患儿家长详细解释了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患儿进行胰岛素注射。通过 护士的耐心指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药物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定义:将一定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富且巨大血管及 神经较远处,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为臀大肌, 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 三角肌。选用2-5ml注射器,垂直进针,深 度为针梗的2/3。
注射部位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连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区。
皮内注射注意事项
5、在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 以防发生意外。 6、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家 属,不能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 对照试验: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1ml生理盐水将少 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皮下注射(H)
定义: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
药物过敏试 验
• 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 皮肤较薄,易于注射, 且易辨认局部反应
预防接种
• 上臂三角肌下缘,如卡 介苗
局部麻醉
• 需要麻醉的局部皮下
注一皮丘,然后进行局 麻
皮内注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 史、过敏史及家族史,如患者对需要注射的药 物有过敏史,则不可作皮试,应及时与医生联 系,更换其他药物。 3、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 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4、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刺入皮内为宜,进 针角度过大易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的观 察和判断。
性状:为无色或几乎无色澄 明液体
贮藏:密闭,阴凉处(不 超过20℃)保存。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 块形成。
禁忌症
(1)对本品过敏者(过敏反应症状 与普通肝素钠相同)禁用
(2)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禁用
(3)血小板减少症,在有本品时体 外凝集反应阳性者禁用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意事项
v 1、不能用于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 前2-4小时慎用。 v 2、对下列患者要慎用并注意监护(因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出血) :有过敏史者,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如胃、十二指溃疡, 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先兆流产 ,已口服足量抗凝药者。 v 3、治疗前应进行血小板计数,该药较少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但仍有 可能在用药过后5-8天发生。 v 4、肾功能损害: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出血风险会 增加,应谨慎治疗。 v 5、妊娠期及哺乳期间慎用。
皮下注射注意事项
1、 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不做皮下注射。 2、注射前询问患者用药史。 3、对过于消瘦者,护士可捏起局部组织, 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进针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 计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肌内注射(IM)
右手持针,左手抽动活塞 观察有无回血
注射方法
推药
固定针头,以匀速缓 慢推药,同时注意观 察患者的表情及反应 。
注射方法
拔针
注药毕,用无菌干棉 签轻压进针处,快速拔 针,并继续按压片刻
肌内注射卧位
肌内注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
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注意事项:(一)禁止在有损伤、硬结和瘢痕的部位注射;(二)注射的深度应据 病人的腹部脂肪厚度决定;(三)不用排气,防止浪费药液,将空气全部弹至活塞 端,保证针头端空气排尽,空气一般不会进入体内,只会残留在乳头内,从而保证 了足量的给药和病人安全;(四)应避免揉擦,以免引起腹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禁止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引起皮下出血。(五)多次注射穿刺点距离应≥2cm。
注射方法
绷皮肤
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 局部皮肤,右手执笔 式持注射器;
注射方法
进针 前臂带动腕部力量,将 针头迅速垂直刺入,深度 约为针梗的2/3(约2.5~ 3cm)
注射方法
抽回血
注射部位及方法
传统的皮下注射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下缘,由于此部位皮下组织薄,针头很容易注 于肌肉层,肌肉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可引起皮下淤斑或出血。因此主张腹 2cm 壁皮下注射,以脐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脐周1 cm外 外。消毒皮肤后,左手 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皱褶,右手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深度 以针头进入皮褶下为宜,约1-1.5cm,右手固定针头,回抽无回血后,推动针拴, 将药液均匀缓速推注,注射完毕后停留5-10s后垂直拔针,放松皱褶,用无菌干棉签 与拔针方向垂直按压穿刺处不少于3分钟,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
静脉注射(IV)
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四肢浅静脉
• 上肢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腕部及手背静脉;下肢常用大隐静 脉、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
头皮静脉
• 小儿常用,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肢 体活动。
股静脉
• 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内侧。
静脉注射目的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用法:在预防和治疗中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 规格: 0.3ml (3075IU) 0.4ml (4100 IU)0.6ml(6150IU)0.9ml(9200IU) 用量如下:
(1)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血透技术条件选用最佳剂量。每次血透开始 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端注入本品单一剂量。对没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可根据其体重使用下列起始 剂量:体重小于50kg,50-69kg,大于或等于70kg者分别给予0.3ml,0.4ml,0.6ml。对于有出 血倾向的患者应适当减小上述推荐剂量。若血透时间超过4小时,应根据最初血透观察到的效果 进行调整,再给予小剂量本品。 (2)预防血栓形成对于一般患者每日0.3ml,皮下注射通常至少持续7天。首剂在术前2-4小时 给予(但硬膜下麻醉方式者术前2至4小时慎用)。对于骨科手术(常规麻醉),第一天术前12小 时,术后12小时及24小时各皮下注射给药40AXaIu/kg。术后第2,3天每天给药40AXaIu/kg,术 后第4天起每天给药60AXaIu/kg。至少持续10天。实际应用时可参考下列剂量。术前至术后第3 天(AXaIu)术后第4天起(AXaIu) < 50kg 0.2ml (2050)至 0.3ml (3075) 50-70kg 0.3ml (3075)至 0.4ml (4100) ≥70kg 0.4ml (4100)至 0.6ml(6150) (3)治疗用药对深部静脉血栓治疗量应根据病人体重及血栓或出血的高危情况确定,一般每日 用量为184~200AXaIu/kg,分2次给予(即92~100AXaIu/kg bid),每12 小时给药一次,持续 10天。实际应用时可参考下述推荐用量。体重 b.i.d剂量(AXaIu Bid)< 50kg 0.4ml( 4100 ) 50-70kg 0.6ml( 6150 ) >70kg 0.9ml( 9200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v 不良反应:出血倾向低,但用药后仍有出血的危险,偶
可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罕见中度血小板 减少症和注射部位轻度血肿和坏死。 v 1、不同部位的出血,尤其是那些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患 者 v 2、转氨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的。 v 3、注射部位出现小血肿,在某些病例中,可以见到硬结 的出现,这并不是肝素引起的囊,这些硬结通常数天后消 失。
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 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用臀中肌、 臀小肌注射。 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 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 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 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并嘱患者保持原位不 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 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 医生处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原则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注射原则
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检查回血
应用减轻患者 疼痛的无痛技术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皮内注射(ID): 定义: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 于皮内(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进针角度 5~15 1ml注射器
皮内注射临床应用及部位
目 的
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 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用药。
皮下注射
进针角度为30-40°,不超过45°,深度为针梗的1/2~2/3( 切勿全部刺入,以免不慎断针增加处理的难度),注射器 选用1~2ml。
皮下注射部位及示意图
如果注射皮下脂肪薄的部位,可将该 皮下注射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 部位捏起皮下脂肪厚度,如下图: 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因不 同部位对药液吸收快慢不同,一般宜选择 吸收快的注射部位,依次是腹部—上臂— 大腿—后背。因为腹部皮下注射对药液的 吸收最快最均匀,注射面积最大,注射方 便,并且受活动影响最小,但是需注意对 于长期注射的患者应该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以免由于多次在一个部位注射,该处皮下 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并且要避开有损伤、 硬结和瘢痕的部位注射。
肌内注射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 中指指间构成一个三角型区域,其食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手指宽度为准。)
肌内注射
股外侧定位法:一般成年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范围。此处大血 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 以下幼儿。 上臂三角肌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