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分教程全国通用版练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B(2)C(3)D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2.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热力环流,搞好城市建设

(1)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抓住形成的根本原因:两地冷热不均。

理清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产生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考向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热力环流

(2019·江苏高考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一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气

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①④正确,故选C项。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二中()

①a增大②b增大③c减小④d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a减小、d增大,①④错误。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c减少,③正确。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b增大,②正确。

考向2大气受热过程对雨云形成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项正确;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三项错误。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答案 D

解析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项正确。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答案 A

解析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项正确;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三项错误。

考向3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气温日变化

(2019·四川德阳一诊)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城区和郊区年平均气温(单位:℃)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受城区与郊区的温差影响,该城市城区与郊区环流最旺盛的时段是() A.8:00~12:00 B.12:00~14:00

C.20:00~24:00 D.0:00~8:00

答案 D

解析城区与郊区温差越大,城区与郊区气压差异越大,环流越旺盛。读图可知,城区气温始终高于郊区,0:00~8:00城区与郊区气温差异最大,故D项正确。

2.受局地环流影响,夏季夜晚该城市南郊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答案 B

解析城区气温高,气压低,则城市南郊气压高于城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故南郊的风向为西南风,B项正确。

3.该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B.哈尔滨

C.呼和浩特D.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