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之路-网络设备驱动基本原理和框架

合集下载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课件:三相交流绕组及其磁场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课件:三相交流绕组及其磁场

14
§ 5.3 正弦电流激励单相绕组的磁动势 5.3.1 单相绕组的磁动势
整距线圈的矩形波磁动势
若以线圈的垂直轴线(称为磁极中心线)为空间坐标s 的原点,逆时针为正方
向,则沿定子内缘,在−/2 < s ≤ /2范围内,磁场由转子指向定子内缘;在
/2 < s ≤ 3/2范围内,磁场由定子内缘指向转子。一个极下的磁动势应为:
4)绝缘可靠,机械强度、散热条件好,制造方便。
对于多相绕组结构,首先是要对绕组的分布进行设计,首先引入“相带”概念。
通常把每极下每相所占的(连续)槽区域称为“相带”。三相电机相带所占据的空间
电角度可以是120°或者60°。由于120°相带的绕组利用率低于60°相带,所以车用
交流电机绕组的相带常用 60° 电角度,称为 60° 相带绕组。 60° 相带区域包含 个槽。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
三相交流绕组及其磁场
§ 5.1三相交流电路基础



AN = ϕ cos = ϕ ∠0°
൞BN = ϕ cos − 120° = ϕ ∠ − 120°
CN = ϕ cos − 240° = ϕ ∠ − 240°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 第4章 交流绕组及其磁动势
的几何尺寸基本都可以用槽数的倍数来表示。比如线圈的节距,就是表示一个线圈元件的两个有效边跨的槽数,
这一定是一个整数。
转子的几何参数与定子独立设置,这就意味着,转子的几何参数有可能不是槽数的整数倍,这是允许的,此
时用槽数的分数倍来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设计变量就是极距,指的是(转子)每磁极对应的定子槽数。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 第4章 交流绕组及其磁动势

存储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PPT

存储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PPT

存储是企业数据的“家”
用户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邮箱服务器
员工 数据产生
文件服务器 数据处理
在线存储
近线存储
依据数据的访问频率
数据管理
离线存储
存储发展历程:从附属于服务器,剥离成独立系统
硬盘在服务器内部
Server CPU
外部硬盘阵列(DAS)
CPU
Server RAM
智能硬盘阵列(DAS) CPU Server RAM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包括内部传输率和外 部传输率两个指标。 ✓IOPS(Input/Output Per Second)
即每秒的输入输出量(或读写次数),是衡量磁盘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随机读写频繁的应用,如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IOPS是关键衡量指标。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指单位时间内可以成 功传输的数据数量。对于大量顺序读写的应用,如电视台的视频编辑,视频点播等则更关注吞吐量指标。
SAS
15,000/10,000 串行
0.3T/0.6T 1,600,000
000
SSD
NA 串行 0.1T/0.2T/0.4T 2,000,000
备注
由ATA硬盘发展而来,采用 串行方式传输,SATA 2.0 支持300MB/s, SATA3.0实 现600MB/s最高数据传输 率.
统一存储:一种网络存储架构,它既支持基于文件的NAS存储,又支持基于块的SAN存储。
Applications Databases Digital media File services

驱动之路-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驱动之路-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驱动之路-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一、重要知识点1. 主次设备号dev_tdev_t是内核中用来表示设备编号的数据类型;int MAJOR(dev_t dev)int MINOR(dev_t dev)这两个宏抽取主次设备号。

dev­_t MKDEV(unsigned int major, unsignedint minor)这个宏由主/次设备号构造一个dev_t结构。

2. 分配和释放设备号int register_chardev_region(dev_t first,unsigned int count, char *name)静态申请设备号。

Int alloc_chardev_region(dev_t *dev,unsigned int firstminor, unsigned int count, char *name) 动态申请设备号,注意第一个参数是传地址,而静态则是传值。

3. 几种重要的数据结构struct filefile结构代表一个打开的文件,它由内核在open时创建,并传递给该文件上进行操作的所有函数,直到最后的close函数。

file结构private_data是跨系统调用时保存状态信息非常有用的资源。

file结构的f_ops 保存了文件的当前读写位置。

struct inode内核用inode代表一个磁盘上的文件,它和file结构不同,后者表示打开的文件描述符。

对于单个文件,可能会有许多个表示打开文件的文件描述符file结构,但他们都指单个inode结构。

inode的dev_t i_rdev成员包含了真正的设备编号,struct cdev *i_cdev包含了指向struct cdev结构的指针。

struct file_operations。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PPT课件(共39单元)07用三层交换机连接不同的网络——SVI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PPT课件(共39单元)07用三层交换机连接不同的网络——SVI
用交换机虚拟接口(Switch Virtual Interface,SVI)技术可以解决可扩展 性问题。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四、清空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
MS0(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fastEthernet 0/1端口
MS0(config-if)#no ip address
物理网络是通过物理介质连接成一体的网络系统;而逻辑网络是在物理网络基础上的分组,是可 以根据需求进行划分的集合。
下图的拓扑,是一个物理网络,但里边划分了两个逻辑网络(两个虚拟局域网)。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四、在所有交换机创建VLAN
部门名称 销售部 研发部
VLAN编号 10 20
VLAN名称 Sales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三、配置三层交换机物理备注
Fa0/1
192.168.10.1/24
必须与Laptop0和1同网
Fa0/2
192.168.20.1/24
必须与Laptop2和3同网
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定义封装
四、将交换机SWITCH1和交换机MS0之间的链路为干 道(TRUNK)。
接入交换机:
Switch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进入fastEthernet 0/24端口
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交换机端口
Switch0的Fa0/1、Fa0/4; Switch1的Fa0/1 Switch1的Fa0/12、Fa0/3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王协瑞到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王协瑞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功能?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一样地理位置上旳计算机通过有线旳或无线旳通信链路链接起来,不仅能使网络中旳各个计算机之间旳互相通信,并且还能通过服务器节点为网络中其他节点提供共享资源服务。

功能应用:1.实现计算机系统旳资源共享2.实现信息旳迅速传递3.提高可靠性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5.集中管理6.综合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应用:1.办公室自动化2.管理信息系统3.过程控制4.Internet应用2、试举几种计算机网络应用旳实例。

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过程控制Internet应用:电子邮件、信息公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视频应用。

3、论述通信子网和顾客资源子网旳关系?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旳。

详细答案请参照书本P6。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旳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构成,主机系统负责当地或全网旳数据处理,运行多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据库,向网络顾客提供多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终端控制器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并负责终端控制及终端信息旳接受和发送,中断控制器。

通过资源子网,顾客可以以便旳使用当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旳资源,由于他将通信网旳工作对顾客屏蔽起来,是旳顾客使用远程计算机资源就如同使用当地资源同样以便。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旳部分,,重要完毕数据旳传播,互换以及通信控制。

4.经典旳计算机网络拓扑构造包括哪几种?各自特点是什么?试画图阐明。

答:1、星状拓扑、2、环状拓扑3、总线型拓扑4、树状拓扑5、网状拓扑1.星状拓扑星状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到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旳各个站点构成。

星形拓扑构造具有如下长处:(1)控制简朴。

(2)故障诊断和隔离轻易。

(3)以便服务。

星形拓扑构造旳缺陷:(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

(2)中央节点旳承担较重,形成瓶颈。

(3)各站点旳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总线拓扑2. 总线拓扑总线拓扑构造采用一种信道作为传播媒体,所有站点都通过对应旳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播媒体上,该公共传播媒体即称为总线。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管理则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配置、故障排除和优化等工作,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网络管理的实践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链路和交换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

主要的网络类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网络拓扑、协议和地址分配。

1. 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分组交换实现的。

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

常见的分组交换协议包括IP(互联网协议)和Ethernet(以太网)。

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和设备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星型拓扑、总线拓扑和环状拓扑。

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

不同的协议用于不同的网络应用。

4. 地址分配:在计算机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和设备都有唯一的地址用于标识和寻址。

IP地址是互联网中常用的地址标识方式,用于在网络中定位和识别设备。

二、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网络管理是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过程。

网络管理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管理员对网络的掌控力,减少系统故障和网络安全威胁。

1. 故障排除:网络管理能够及时监测和检测网络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

这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 资源优化:通过网络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

这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吞吐量,避免资源的过度或不足使用。

3. 安全管理:网络管理包括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防护。

嵌入式驱动学习路线

嵌入式驱动学习路线

嵌⼊式驱动学习路线⽹上看了很多的嵌⼊式学习路线,有的⽐较⽚⾯,有的为了博⼈眼球东拼西凑,⼏乎把整个⾏业⽤得着⽤不着的技术都写上去了,没有侧重点,简直是劝退指南,还有的纯粹是打⼴告卖板⼦招⽣。

⼀⼝君曾经是某见的教学总监,带过的学⽣也有⼤⼏千了,基本都从事linux相关开发⼯作。

现在在各⾏各业也基本都是翘楚,有的都成公司技术主管,带领⼏⼗⼈上百⼈团队。

⼀⼝君凭借多年的研发和开发经验,整理了嵌⼊式学习的最经典路线下⾯就为⼤家介绍学习路线:⼀、基础1. linux基本操作:个⼈建议只要会⼀些基本的操作就⾏了,不需要太深⼊的学习每⼀个命令,⽤到的时候会去搜索就⾏了。

《》《》《》《》需要掌握的知识如下:1. 环境的搭建:ubuntu、vmware安装2. Linux⽬录结构;3. ⽂件类型;4. 基本⽬录操作,⽂件操作,vim,ifconfig,ping,cd,cp,mv,mkdir等,最关键是gcc命令要会⽤;5. ⼀些简单的shell脚本;6. Makefile的编写。

2. c语⾔:所谓编程不学C语⾔,便称码农也枉然。

学Linux,不学编程,建议就不要学了,否则职业后期全是瓶颈。

那些和你说学Linux不需要懂编程的都是再耍LM。

学习C语⾔⼀定要学习Linux下C编程,C语⾔⽹上视频也很多,知识点不⼀⼀介绍了。

但是有⼀点,就是⼀定要记住,⼀般的程序员从⼊门到绝对的精通⼤概需要2年时间,要想随⼼所欲写出超⾼质量的代码,时间因⼈⽽异,还要看个⼈造化。

实际上并不需要每个⼈都成为⼤师,能成为⼀个快快乐乐的⼩码农,不也是见开⼼的事吗?3.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很重要,但是在这个上⾯花太多时间,也是没必要的。

想进⼤⼚的除外,⾃⼰拼命去刷题吧。

对于嵌⼊式⽅向来说,个⼈建议只要掌握⼏个基本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即可,没必要把所有算法都研究⼀遍。

《》《》《》《》1. 能掌握常见的算法⽐如:冒泡排序、直接插⼊排序、快速排序、⼆叉树等。

产品数字链驱动的智慧企业数字化转型

产品数字链驱动的智慧企业数字化转型
等数字化环境
在某机车型号中,帮助客户构建全 三维工程化和客户服务系统,并 实 现产品全生命周期xBOM的贯 通
针对某新型雷达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展了数字化样机、三维工艺系统、 精益设计平台、精益保障平台等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8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0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
中船工业集团第七O八研究所 中船工业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中船工业集团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船工业集团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金陵船厂 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素 养
业务为 本
技术立 身
>450人
96项
成功客户(部分)
航空 航天 船舶 国防电子 兵器/核 民品行业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关键词:电子化、数位化等 主要应用:CAD工具的引入、数控
加工设备的引入、单点系统的引入 (如:OA、PM、CAPP等)
背景:由于数字化技术发展及
物联网的出现,使得物体与物
2001~2015 “信息互联”
体在网络中能够互联互通并基 于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根据
需求将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建立
背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信息 可以在网络中互联互通,通过通 信传输,将分散的信息转化为集 成的信息,消除信息孤岛,集成
业务解耦
服务编排
以BOM为中心组 织文档
以BOM为中心组 织关键要素信息
以BOM为中心组 织全要素模型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安全'是网络与数据在工业中应用的安全保障,包括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数 据安全、应用安全和综合安全管理,表现为通过涵盖整个工业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避免网络设 施和系统软件受到内部和外部攻击,降低企业数据被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确保数据传输与存储 的安全性 , 实现对工业生产系统和商业系统的全方位保护。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如圈 2 所示。

性制造等。
图 1 工业互联网业务视图
(二)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基于全面互联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网络、数据、安全是工业和互联 网两个视角的共性基础和支撑。
其中, “网络”是工业系统互联和工业数据传输交换的支撑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 解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表现为通过泛在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健全适用的标识解析体系、集中 通用的应用支撑体系,实现信息数据在生产系统各单元之间、生产系统与商业系统各主体之间的无 缝传递,从而构建新型的机器通信、设备有线与无线连接方式,支撑形成实时感知、协同交 互的 生产模式。
专业整理分享
WORD资料可编辑 联为支撑四大特征。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智能制造的实现主要依托两方面基础能力,—是工 业制造技术,包括先进装备、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等,是决定制造边界与制造能力的根本;二是 工业互联网,包括智能传感控制软硬件、新型工业网络、工业大数据平台等综合信息技术要素, 是 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差异化产品和实 现服务增值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为其变革提供了必须的 共性基础设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用千支撑其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专业整理分享
WORD资料可编辑 图 5 工厂网络连接现状
专业整理分享

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原理与实现

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原理与实现

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原理与实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备许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网络通信。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原理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网络通信原理网络通信原理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是如何在不同的主机之间进行传输的基本原理。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组交换: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被分成小块的数据包进行传输,这些小块的数据包被称为分组。

分组交换是指将完整的数据分成多个分组,每个分组独立传输,在接收端重新组装还原成完整的数据。

2. 路由选择:在计算机网络中,分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路由器进行中转才能到达目的地。

路由选择是指根据网络拓扑和通信需求,选择最优的路径来传输分组。

3. 协议规范:在网络通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协议规范,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二、网络通信实现实现网络通信需要操作系统提供相应的网络功能支持。

1.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需要与网络设备进行交互,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中用于控制网络接口卡(NIC)等网络设备的软件模块。

2. 网络协议栈: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协议栈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的处理和管理。

网络协议栈通常由多个协议层组成,比如TCP/IP协议栈就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

3. 网络套接字:套接字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用于应用程序进行网络通信。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套接字接口向网络发送和接收数据。

4. 进程通信:操作系统通过进程通信机制,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网络通信。

进程通信可以通过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方式进行。

三、网络通信的应用网络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领域:1. 互联网: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网络通信应用。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进行电子邮件、网上购物、在线娱乐等活动。

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设计与开发

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设计与开发

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设计与开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了互联网,这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应用,这其中就包括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

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是指可以通过设备直接与互联网相连,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进行交互的应用程序。

在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的设计与开发中,设备驱动是关键。

设备驱动是介于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软件,它负责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通信。

设备驱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硬件的特性,合理地利用硬件资源,并确保设备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设备驱动的开发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与对硬件的深入理解,同时需要具备强大的调试能力,从而保证驱动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设备驱动,我们可以将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等)连接到互联网上,并进行智能控制和数据传输。

例如,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可以实现对智能灯的远程控制,而这需要通过设备驱动将智能手机与智能灯连接起来,并实现数据传输。

在设计与开发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 驱动的稳定性与兼容性驱动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是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的核心。

稳定的设备驱动可以保证设备与操作系统的正常交互,而兼容性则可以确保驱动在各种操作系统环境下发挥正常作用。

因此,设计与开发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时,必须对驱动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进行严格测试。

2. 设备的数据传输与控制设备驱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这需要通过协议设计和接口规范来实现。

在设计协议和接口时,必须考虑到设备的特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从而实现设备的正常工作。

3. 用户界面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是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需要通过界面与设备进行交互,因此,设计合理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和体验度。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4. 安全性的保障随着设备驱动型互联网应用的广泛应用,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恶意攻击、漏洞利用等风险都会威胁到设备和用户的安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的基本框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的基本框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摘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要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完善和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文化,推动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知识的持续快速积累,实现发展动力由以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以知识和科技创新为基的根本性转变,以此持续推进民族兴旺㊁社会进步和人民富足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 创新为引领㊁市场为导向㊁企业为主体㊁科技支撑发展 为指导方针,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2020年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㊁科技和文化强国,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中级阶段,成为科技强国,到2050年成为引领世界的科技和文化强国㊂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注重创新成果的商业性应用和转化,加强前瞻性部署和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培养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全球化视野整合优良科技资源等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㊂加强激励创新的文化建设,深化健全市场环境的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攻关与服务㊂推动我国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着力培养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㊂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㊀重点任务㊀保障措施一 创新驱动发展内涵与战略目的(一)创新驱动发展内涵㊀㊀人类社会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㊁劳动㊁资本㊁知识和科技等要素投入㊂其中,知识和科技由创新生成并且不断累进和递增,逐步替代物质条件,成为现代人类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基石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新,打造社会发展新的不竭动力㊂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是,创新渗透和根植于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之中,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㊁实现财富积累的根本方式和提升民族和国家竞争力的法宝㊂(二)创新驱动发展内涵与战略目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创新,完善和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创造激励创新的有利外部环境,充分释放市场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文化,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㊁创新能力和创新自觉,推动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㊁知识持续快速积累,实现发展动力由物质要素投入扩张为主,向以知识创新㊁科技创新㊁社会创新㊁管理创新为基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竞争优势,以此持续推进民族兴旺㊁社会进步和人民富足㊂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义(一)从理论角度来看㊀㊀经济增长理论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㊁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至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阶段㊂经济增长的要素作用也逐渐从劳动决定论,经由资本决定论向技术决定论演进,强调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知识㊁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㊂新经济增长理论确立了自主创新成为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要素的地位㊂(二)从近现代历史来看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㊂从18世纪起英国推动自主创新,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自主创新大国,一直到二战后日本加强自主创新,迅速实现经济复苏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等成功经验,证明了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㊁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驱动要素㊂(三)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成为常态,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生产力危机,而中国更为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下滑㊁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㊂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将创新作为抓手打造社会发展新的不竭动力㊂全球化科技竞争与合作广泛而深入,国际社会科技主导地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㊂(四)从中国发展实践来看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增强综合国力㊁保障和强化国家安全和控制力㊁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决定性力量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形成持续国际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面临的挑战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㊂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㊂中国正处于关键转型时期,转方式㊁调结构和次高速经济增长的局面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进入所谓 新常态经济 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行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发展战略,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㊂但随着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 人口红利 逐渐减少㊁土地成本迅速上升㊁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等诸多约束因素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其中科技创新尤为关键㊂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保障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速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㊂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须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和保障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㊂我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㊂我国是科技大国但不是创新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任重道远㊂目前我国狭义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还不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依然是资本驱动为主㊂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仍然主要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技术进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仅达到美国13%的水平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重要的支撑和保障㊂三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一)取得的主要成果㊀㊀我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㊂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由2000年的全球第38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19位㊂国际科学论文产出实现量质齐升,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4位㊂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占全球总量的37 9%和22 3%㊂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3位㊂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㊂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6 89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1906亿元,居世界第3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09%㊂我国积累了庞大的人力资本,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量的29 2%,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人才储备㊂重点领域和关键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㊂科技运行机制发生重要转变,竞争择优成为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突破,科研院所先后完成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取得积极的进展;‘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规相继出台,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㊂(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对创新资源配置干预严重,寻租空间巨大,腐败现象频现,尚未很好地建立起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㊂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㊂在科研项目立项㊁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没有形成上中下游合理分工㊁协同攻关㊁创新资源共享的机制,没有真正发挥科技在打造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投入仍较低,创新动力不足㊂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仅为1 38%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㊂缺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整个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处于价值链低端㊂尚未形成激励全民族创新发展的环境,需要形成有助于摆脱习惯思维束缚,有助于把创新驱动㊁转型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的创新氛围㊂四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时代机遇㊀㊀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世界科技创新格局正在调整㊂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会㊂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新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㊂科技创新的全球化,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空前活跃㊁重组不断加快,创新要素流动到哪里㊁向哪里聚集,哪里就可能成为全球新的产业和经济制高点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潜力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㊂(二)现实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㊂我国在需求结构上仍然过分依赖投资和外需,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投入结构上比较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外延的扩张㊂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越发突出㊂我国发展不平衡㊁不协调㊁不可持续矛盾十分突出㊂人口㊁资源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需求,支撑着工业化㊁城镇化进程,维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存在较大难度㊂我国经济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㊁结构调整阵痛期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㊁高速增长期掩盖的多风险显性化叠加的新常态阶段,面临 中等收入陷阱 的挑战㊂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挑战㊂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 再工业化 战略,我国经济结构与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多的 同质竞争 ㊂五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 制定原则与战略目标㊀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战略,不仅涉及国家层面政策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而且涉及企业㊁高校㊁事业单位㊁劳动者等微观主体的驱动力和内生力的再造和调整㊂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富有长远性㊁全局性㊁系统性㊁调整性和内生性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㊂(一)指导方针从现在到2035年,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㊁基本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关键时期㊂一方面要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以 创新为引领㊁市场为导向㊁企业为主体㊁科技支撑发展 为指导方针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素质,吸引和培育企业家㊁职业经理人㊁科学家等创新型人才,激发社会公众敢于冒险㊁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文化㊂最终实现我国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的战略转折㊂(二)制定原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一是有助于构建完善引导正向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微观主体创新活动激励;二是有助于显著增强全民族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三是有助于形成创新投入稳步增长㊁创新人才不断涌现㊁创新资源配置日益高效的良性格局;四是有助于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五是有助于显著提高知识㊁科技和创新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遏制负面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消极作用㊂(三)战略目标1 总体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㊁市场为导向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全民族教育水平和质量,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社会公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力,我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㊁科技和文化强国㊂2 阶段目标(1)到2020年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㊂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 5%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2%,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㊂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涌现一批世界知名的创新型企业家和产品品牌,逐步改变传统求稳守成的中庸思想,塑造鼓励探索的全民创新文化氛围㊂(2)到2030年中国可望进入创新型国家的中级阶段,成为科技强国㊂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提高到3%,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20%以下㊂迈入世界高教育质量国家行列,全民素质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成为社会发展主流之一,真正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文化㊂(3)到2050年真正实现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转型,真正实现从 文化大国 到 文化强国 的转型,成为引领世界的科技和文化强国㊂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一)积极鼓励创新,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精神和文化㊀㊀营造鼓励创新㊁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㊂鼓励个人的创新精神,政府和社会大众要充分鼓励个体的首创精神,宽容创新者的失败,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法规㊁政策保障和舆论导向;发扬大胆尝试和冒险精神,在制度上给予创新思想得以生存的土壤,摒弃墨守成规㊁故步自封的陋习,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冒险精神;建设创新文化,繁荣各领域创新文化,摒弃僵化思想,使公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营造崇尚创新㊁容忍失败的社会创新文化氛围㊂㊀㊀(二)强化产学研各主体的市场地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㊀㊀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入手,完善和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㊁市场为导向㊁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㊂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㊁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决策主体,造就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技术溢出能力的创新型跨国公司㊂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吸引企业参与确定科研方向㊁科研立项和牵头承担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㊂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究院㊁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加快推广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㊁新材料㊁新工艺㊁新装备㊂加快地方科研院所改制,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㊁企业化改革,对科研院所进行分类管理;推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㊁孵化器㊁科技园等中介组织企业化改制,使其真正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㊂继续实施技术创新联盟计划,鼓励企业㊁高校和科研机构结成以创新为目的的正式联合体,通过整合产业中分散的研发力量,发挥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㊂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 孤岛现象 ,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㊂(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㊂全面加快和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得到合理的市场报酬;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分享科技资源㊂形成以市场竞争倒逼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提升微观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激励和动力㊂梳理政府条条块块的科技资源,进行上下级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增减和归并,科学设计和配置科技资源㊂改革科技专项体制,借鉴美国㊁欧盟等地区科技资金配置先进经验,注重中央和省级政府科技立法建设,硬化政府科技资金软约束,加强第三方监管和科学评估㊂处理好科技 举国体制 和 公众体制 的关系,谨慎使用科技 举国体制 ㊂完善科技统筹机制和鼓励创新的机制,完善顶层科技决策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㊂与科技体制改革相协同,推进财政体制改革㊁垄断行业改革㊁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建立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推动产业界㊁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功能上的互补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行业监管规制,为微观主体从事创新活动创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有效遏制各种损害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的负面创新活动㊂㊀㊀(四)合理定位政府在创新领域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㊀㊀结合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的特征,从弥补市场失灵出发,界定政府部门在推动创新过程中承担的职能㊂切实用好市场 看不见的手 和政府 看得见的手 ,逐步消除创新领域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能够按照市场规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组织开展各种创新活动㊂政府在创新领域的职能应定位为,弥补和纠正创新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着力改善制度环境,为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创造条件;承担企业不愿承担的公益职责,为微观主体进行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网络的形成,重构公益性技术中介机构,构建技术创新共性平台;改变单纯由政府部门评估科技转化成果的做法,加强第三方评估中介建设,增强社会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果的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中㊂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导作用,集中资源大力推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㊂增加基础研究,提高对中小创新型企业的研发资助水平㊂对于基础研究,政府要给予稳定支持,鼓励进行更多的原创性研究,保证共性技术的公共供给;对于应用研究,要面向需求,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和路线选择㊁要素价格以及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㊂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㊂㊀㊀(五)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㊀㊀实施科学有效的支持性政策措施,鼓励创新供给,加强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㊂积极构建高水平的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国家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基金,组建支持和促进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产业技术联盟㊂依托科研院所㊁高校和企业整合现有的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在若干基础共性和前沿领域,以新机制和新模式探索建立国家级的研发中心㊂在新能源㊁新一代信息技术㊁合成生物技术㊁关键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建立一批关键的技术平台㊂㊀㊀(六)加快具有竞争优势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的技术突破,保障国际竞争力㊀㊀竞争优势领域是我国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㊁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㊁能够率先实现引领和赶超的若干领域㊂在航天装备㊁网络通信设备㊁发电与输变电装备㊁轨道交通装备㊁能源装备㊁钢铁冶金㊁石油化工㊁家用电器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全球竞争优势㊂战略必争领域是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所必需的,但长期薄弱㊁受制于人㊁差距较大的若干战略性和先导性领域㊂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㊁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㊁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㊁航空工程装备㊁汽车㊁航洋工程装备㊁船舶㊁新材料㊁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㊁节能环保和农产品加工等战略必争领域,要加强前瞻性部署和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努力掌握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㊂㊀㊀(七)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㊀㊀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㊂对现行以应试为出发点的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改变 填鸭式 的教育模式㊂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㊂协调好基础教育㊁高等教育㊁职业教育之间的分工,共同致力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㊁人文素养,培育公民的创新㊁创业精神㊂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吸引一批海内外高科技领军人才㊂塑造和培养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注重吸引具有创业精神,活跃于社会创新㊁管理创新领域的。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PPT课件(共39单元)19排除网络第二层故障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PPT课件(共39单元)19排除网络第二层故障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大学生要 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认真务实、乐 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生产力=人网络n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5、排除了二层网络常见故障后,再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PC能正常访问互联网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三、课堂练习
完成电子资源库中配套的二层故障网络模型,实现 内网用户能访问Internet资源。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五. 小贴士
掌握网络故障排除技巧是一名网络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但由于 网络故障有很多不确定性,故障排除容易让初学者感觉困惑,必须 勇敢去面对。
网络故障——Vlan、Trunk、SVI
2020年9月
目录
任务目标 任务引入 故障排除思路 课堂练习
小贴士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任务目标
• 能找出网络中的二层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一.引入
课堂活动:在项目中的网络设备 预设了错误的配置,销售部客户 端PC无法访问网络,需要进行故 障排除。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二.故障排除思路
1、检查客户端PC地址信息配置是否正确,到网关连通性是否正常。
查看客户端IP地址信息
测试客户端PC与网关连通性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二.故障排除思路
2、检查接入层交换机的VLAN配置是否正确
查看交换机VLAN数据库信息表
《网络互联技术任务驱动式教程》
二.故障排除思路
3、检查交换机的Trunk端口状态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之路-网络设备驱动基本原理和框架
1.Linux网络子系统
Linux网络子系统的顶部是系统调用接口层。

它为用户空间提供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访问内核网络子系统的方法(socket)。

位于其下面是一个协议无关层,它提供一种通用的方法来使用传输层协议。

然后是具体协议的实现,在Linux中包括内核的协议TCP,UDP,当然还有IP。

然后是设备无关层,它提供了协议与设备驱动通信的通用接口,最下面是设备的驱动程序。

设备无关接口将协议与各种网络驱动连接在一起,这一层提供一组通用函数供底层网络设备驱动使用,让它们可以对高层协议栈进行操作。

需要从协议层向设备发生数据,需要调用dev_queue_xmit函数,这个函数对数据进行列队,然后交由底层驱动程序的hard_start_xmit方法最终完成传输。

接收通常是使用netif_rx执行的。

当底层设备程序接收到一个报文(发生中断)时,就会调用neTIf_rx将数据上传至设备无关层。

下图为设备无关层到驱动层的体系结构
2.网络设备描述(structnet_device)
每一个网络设备都由struct net_device来描述,该结构可使用如下内核函数进行动态分配struct net_device *alloc_net(intsizeof_priv, const char *mask, void(*setup)(struct net_deive *)) sizeof_priv是私有数据区大小;mask是设备名,setup是初始化函数,在注册该设备时,该函数被调用。

也就是net_deivce的init成员。

struct net_device *alloc_etherdev(intsizeof_priv)
这个函数和上面的函数不同之处在于内核知道会将该设备做一个以太网设备看待并做一些相关的初始化。

net_device结构可分为全局成员、硬件相关成员、接口相关成员、设备方法成员和公用成员等五个部分
主要全局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