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炎

合集下载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健康宣教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健康宣教

2
学会放松:通过深呼 吸、冥想等方式缓解 紧张情绪
3
寻求支持:与家人、 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寻求理解和支持
4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 注意力,培养兴趣爱 好,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
01
复查时间:根 据医生建议, 定期进行复查
02
复查内容:包 括症状变化、 药物疗效、功 能恢复等
03
复查目的:了 解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电刺激:使用电刺激设备刺激患处,有助于 缓解疼痛和炎症。
按摩:使用按摩手法按摩患处,有助于缓解 疼痛和炎症。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 症:病情 严重、保 守治疗无 效的患者
手术方式: 神经松解 术、神经 减压术、 神经移植 术等
手术风险: 神经损伤、 感染、出 血等
术后护理: 保持伤口 清洁、避 免剧烈运 动、定期 复查等
01
02
03
04
_
4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 康复
康复锻炼
适度运动:如散 步、慢跑、瑜伽 等,有助于缓解 症状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坐立:避免加 重病情
按摩和热敷:有 助于缓解肌肉紧 张和疼痛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充足的 睡眠、合理的饮 食等,有助于病 情恢复
心理调适
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 面对疾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C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B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04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睡觉,适当调整睡姿
03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
电脑,适当休息眼睛
02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
或站姿,适当调整姿势

王宝亮教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经验

王宝亮教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经验
学 报, 2 0 0 9 , 0 8 ( 0 5 ) : 1 4 7 - 1 4 8
[ 3 ] 许 琼瑜 . 中西医 结合 治疗 慢 性盆 腔 炎反 复 发作 临床 疗 效观 察[ J ] l 中国 中西
医 结合 杂志 , 2 0 1 0 , 1 0 : 1 1 0 8 . 1 1 0 9 [ 4 】 杨 永琴 金刚 藤 、 氧 氟 沙星 、 奥硝 唑联 合 治疗 慢性 盆腔 炎 临床 疗 效观 察 [ J ] . 当代 医 学, 2 0 1 2 , 1 8 ( 3 ) : 1 4 5 — 1 4 6
止 痛 等 作 用 ;当 归 则 具有 补 血 、活 血 、消 肿 止 痛 等 作 用 ;羲 术 、
肉桂 等 药物 则 具 有 补 火 助 阳 、引 火 归源 、散 寒 止 痛 等 功 效 :香
治 疗 效 果 理 想 ,药物 不 良反应 较 少 ,复 发 率 低 ,长 期 治 疗 效 果
优于西 医治疗 ,值得推广使用 。
郭 蓓 王 宝 亮
(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河南 郑 州,4 5 0 0 0 8 )
中图分类号:R 3 2 2 . 8 【 摘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8 - 0 0 6 8 — 0 2
要 】 股外侧皮神经 炎 (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l C u t a n e o u s Ne u r i t i s )又称 R o t h病,是 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导致的 ,以大腿
2 0 1 3 . 2 9 ( 6 ) : 2 8 2 — 2 8 3
综上所述 ,盆腔 炎发 病率较 高,临床 上采用 中医保守疗法
编 辑 : 段 苏婷

大腿根部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腿根部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腿根部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导语:近期有很多的人反应,大腿根部很痛,但是也搞不清楚原因。

大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肌肉拉伤、抽筋、炎症等引起的,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
近期有很多的人反应,大腿根部很痛,但是也搞不清楚原因。

大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肌肉拉伤、抽筋、炎症等引起的,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最常见的是运动拉伤,就会造成大腿内侧疼痛,运动员和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

那么引起大腿内侧疼痛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下文中将介绍几种引起的原因。

大腿外侧痛有两种情况,一是股外侧皮神经炎,二是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系由第2~3腰神经发出,通过腰大肌外侧缘,斜过髂肌,沿骨盆经腹股沟韧带之深面,在髂前上棘以下10厘米处穿出阔筋膜至股部皮肤。

在该神经行程中,如果由于受压、外伤等某种原因影响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即可能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炎。

多见于较肥胖的中青年男性。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该神经在途经之处因某种致压因素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女性在中年以后,肝肾精血逐渐虚弱,绝经以后肝肾功能更加衰弱,可直接导致筋骨失养。

按照中医理论,治疗膝关节炎一般从补肝肾入手。

因此,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绝经以后的妇女,更要注意滋补肝肾。

补肾食补最佳。

如韭菜味甘、辛,性温,可温肾助阳,补肾强骨,对缓解膝关节酸痛症状有效。

此外,枸杞、羊肉等都是很好的补肾食物。

每天喝杯枸杞茶,每周或半个月吃一次羊肉火锅,有助于补肾强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温针灸配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5例

温针灸配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5例

①单侧或双侧大腿外侧面下方 2 / 3部位有蚁行感 、 烧灼感 、 麻木针刺感或刺痛 , 站立或行走后 加剧 ; ②局部 有痛觉 、 触觉 和 温热觉不 同程度减退或异 常; ③皮 肤无萎 缩 , 肌 肉无萎缩 , 腱 反
射存在 。
白, 脉沉 。中医诊断为皮痹 ; 西医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 。证属 风寒 入络 , 气血失调 , 治疗温经通络 , 调和气血。治疗 : 患者取侧 卧位 , 暴露患部 。取穴 : 患侧大肠俞 、 髀关 、 阿是穴 ( 疼痛最 敏感
6 8 . 5 7% ; 显效 5例 , 占1 4 . 2 9%; 有效 5例 , 占1 4 . 2 9% ; 无效 1
例, 占2 . 8 6% 。总有效率 9 7 . 1 4%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所选 3 5例均为我院 门诊 患者 , 其 中男 2 6例 , 女 9例 ; 年龄 3 0岁 ~ 6 5岁 ; 病程半个月 一3 a ; 为单侧或 双侧病变 。临床符合
次为 1 疗程 。 2 . 2 走 罐
点或感觉异常区中心点 ) 、 环 跳、 风市 、 伏兔 、 梁丘 。皮肤碘 伏常 规消毒 , 以2 8号 2寸 ~3寸不锈 钢毫针刺 人穴位 , 平补平 泻得 气。大肠俞 、 髀关 、 阿是穴用 温针灸 。将 艾条切 成约 2 . 5 e m长 艾段 , 将艾条点燃 , 将艾段套置针柄上 , 点燃段离皮肤近 , 近端离 皮肤约 2 e m, 避 免烧 伤皮肤 , 燃尽 后除去灰 , 连灸 3个 艾段后拔 针 。走罐 : 起针后 , 在患部皮 肤上涂刮痧 油 , 将 小号玻 璃采用 闪 火法迅速拔于患部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 , 前半边 略提起 , 循着上 、 下、 左、 右方 向在患部 区域往返推移 , 至走罐部位的皮肤 红润 、 充血或 出现瘀 血斑 时 , 才将 罐起下 。温针灸每 日 1次 , 走 罐每 隔 3 d 1 次, 针灸治疗 3次后症 状明显减 轻 , 共 温针灸治疗 1 0次症 状 完 全 缓 解 。随 访 半 年 病情 未再 复发 。

股外侧皮神经炎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股外侧皮神经炎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显优 势 。 出, 自腰 大 肌 外 侧 缘 穿 出后 , 后 腹 膜 向 所 以部 分 病 人 接受 了 较 长 时 间 的 中 医 针 贴
外 下 行 走 ,在 髂 前 上 棘 内 侧 1 ~ . m 灸治 疗 ,首 先 是人 们对 神 经 封 闭 的 不 认 . 1c 0 5
1 资料 与 方 法
( 辑: 编 李 谷)
本组 4 0例 为 1次 治 愈 。5例 治 疗 2 尽 管 平 均 有 效 率 为 9 . % , 神 经 封 闭 27 7 与 次有 明显 改善 。无 阻滞 失 败 和并 发 症 发 治 疗 无 显 著 差 异 ( > .5 , 操 作 复 杂 , P O0 )但 用 针较 多 ,创 伤 较 大 ,平 均 治 疗 次 数 为
处 穿腹 股 沟 韧 带 深 面 ( 可 穿 韧 带 束 间 ) 识 和 由此 产 生 的恐 惧 。 加 上 疼 痛 医 学 至 偶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 0 5年 1 月 至 浅 出 至 大 腿 外 侧 皮 肤 。 在 髂 前 上 棘 今 也 没 能 在 医 院很 好 的 普 及 ,部 分 传 统 0 20 0 7年 6月 门 诊 股 外 侧 皮 神 经 炎 患 者 1 c 处 , 股 外 侧 皮 神 经 宽 l .m 5 c m,厚 约 的治 疗 方 法 被 延 续 下 来 。但 从 病 人 的 角
参 考 文 献
1 扬 除用 药 禁 忌 。 无 严 重 高 血 压 、 胃溃 疡 、 糖 外 侧 皮 神 经 炎 多 以大 腿 外 侧 皮 肤 麻 木 或 『 ] 万 霄 倩 . 刺 法 治 疗 股 外 侧 皮 神 经 痛
尿病病史 , 相关药物过敏史。 无
疼 痛 为 主 要 表 现 , 运 动 障 碍 表 现 , 为 无 多

别把股外侧皮神经炎当作坐骨神经痛

别把股外侧皮神经炎当作坐骨神经痛

别把股外侧皮神经炎当作坐骨神经痛当自己的大腿外侧或腰部出现疼痛、麻木感时,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得了坐骨神经痛。

其实,这些症状更有可能是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表现。

股外侧皮神经炎,也叫感觉异常性股神经痛。

其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多数的该病患者都有腰腿疼痛史,所以临床上认为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发病可能与患者腰椎的退行性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由于股外侧皮神经自腰大肌外缘伸出后,会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3~5厘米处进入皮下组织,然后分布于大腿外侧直至膝关节皮肤,所以当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腹股沟韧带(即大腿根的皱折处)时,便可因局部组织的纤维化、长时间站立、伸腿仰卧、内脏下垂或长期紧束硬腰带等原因,使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引起腰腿的麻木、疼痛等症状。

此外,受凉、过度吸烟、过量饮酒、妊娠、中毒、感染或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疝气等也与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起病急缓不一,但大多为单侧发病。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大腿的外侧出现各种异常感觉,如蚁爬感、麻木感、疼痛等。

这种感觉异常往往会在患者行走、活动时加重。

症状严重者,上述异常感觉会持续存在,而且夜间的症状更为明显,常常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患处皮肤的感觉过敏,即大腿外侧的皮肤对触摸、冷热等刺激敏感。

如果股外侧皮神经受损,那么患者还可出现该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感觉消退或消失。

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以中老年男性更为多见。

有些肥胖的老年女性也易患此病。

由于该病的症状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十分相似,所以很多该病患者往往会误认为自己是得了坐骨神经痛。

其实,股外侧皮神经炎主要是在患者的大腿外侧出现麻木、蚁爬感、疼痛等症状,这种疼痛一般不会过膝;而坐骨神经痛则会从腰部、大腿后部开始一直放射至患者的小腿及足跟。

所以,人们一定不要把大腿外侧的疼痛、麻木感,全都认为是坐骨神经痛,以免贻误治疗。

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应用止痛抗风湿药进行治疗。

而中医学则认为此病属于“痹证”范畴,主要是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所致,所以中医常常以此为依据对该病进行治疗,而且治疗效果十分不错。

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张x , 男, 4() 岁。

19 9 1 年6 月7 日初诊。

主诉: 右大腿外侧麻木疼痛2 年, 加剧1 周。

患者2 年来, 常感右腿外侧麻木, 并烧灼样疼痛。

曾经许多方法治疗, 未见明显好转。

现症: 右大腿外侧麻木、灼痛,伴烦躁、失眠,口干苦。

查体: 腰椎无异常,骸、膝关节活动正常。

大腿局部无红肿, 外侧中部可发现一大小为3c m x 3c m 的皮肤麻木区。

舌边尖有红刺, 舌质略暗, 苔薄黄, 脉弦。

诊断: 股外侧皮神经炎。

中医辨证为少阳经气不舒, 有卜久化热。

治疗:在右大腿的皮肤麻木区予以扬刺法, 中心针泻法。

治疗12 次后, 完全恢复, 一年后未见复发用扬刺法泻法,即起到疏解少阳经气, 清热祛癖作川。

五乍卜同时施以泻法, 加强了疏解、清热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腰肌筋膜炎李x x , 男, 3 5 岁。

1 9 9 1 年1 1 月8 日初诊。

主诉: 腰髓部剧痛伴活动障碍l 天。

患者因受凉引腰部疼痛, 当时在家用药外搽未见效, 由家属陪来就诊。

查体: 痛苦面容, 被动体位。

腰3 椎旁及髓后孔部压痛明显。

腰前屈,后伸, 旋转均受限。

卧位时不能翻身X 光片未发现腰推异常。

诊断腰肌筋膜畅。

治疗: 在腰髓部最痛点予以扬刺中心针温针灸配阳陵泉。

经第1 次治疗后, 病人能自己下床, 疼痛大减。

共治疗5 次, 病人完全恢复。

按: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终、纷遭贝’l弦细急,细急则外引刁路, 故弃然而痛。

’‘扬蜘主要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再加中心针温针灸, 加强温阳散寒之作用, 则寒去脉舒而痛止。

中医康复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中医康复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患者惧 怕手术 而来要求火针治疗 。查体 : 左胭窝可见一大小约 8
共治疗观察 1 , 为本院中医康 复科 门诊患者 。其 中女 8例 均 1 , 8例 ; O例 男 年龄 4 7 O一 7岁 ; 病程最短者 3个月 , 长者 1年。 最 所有患者均有大腿前 外侧 皮肤表 面有 蚁行 或麻木 感等症 状 , 且 患处皮肤感 觉减退或感觉过敏 , 大腿前外侧 有明显压痛点 , 的 有 在大腿前外侧 可 出现疼 痛 , 走 、 立 时加 剧, 息 、 行 站 休 卧床 后减
21 0 0年 5月第 3 2卷第 5期
Ma . 01 . I 3 No 5 y 2 0 Vo . 2, .
湖j 中医杂志 E
Hu e o ra f M b iJun l o TC ・6 ・ 9
孔 。胭 窝囊肿针后拔火罐 , 易使囊液排尽 。每周治疗 1 2次 , 更 —
到股外侧皮神 经时 , 即可 能发 生股 外侧皮 神经炎 。其 主要 症状
液顺利排 出。该 患者 前 3次 火针 治疗 后 拔罐 都排 出大量 的约 20— 0 m 0 30 L淡黄色粘稠液体 , 4次拔出血性 液体 , 第 共治疗 5次
2 治疗方法 2 1 推拿治疗 . 患者取俯卧位 , 按压患侧肾俞、 腰眼 , 环跳 、 秩边穴位各 l i; mn
患者取侧卧位, 按压气 冲、风市 、 丘 、 梁 伏兔 、 阳陵泉 、 足三里穴位 各 l i; mn 患者取仰卧位 , 用大鱼 际揉法 、 法交替 反复推拿 大腿前 掖 外侧肌 肉5 i; mn 再用一指禅推法推拿大腿前外侧 3— 5遍 ; 最后用 小 鱼际擦法擦大腿前外侧肌 肉, 以透热为度 。每天 1 。 次
较小囊肿一般两次治愈 , 较大囊肿 3 5次可治愈。 —

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不同的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不同的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不同的方法股外侧皮肤神经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出现这样疾病的一些患者,那么都想尽快的通过有效的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起来,那么股外侧皮神经炎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就来继续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电疗、热疗、磁疗及紫外线照射后离子透入等。

2.可试用VitBl、VitB12及地巴唑。

3.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疗法于髂前上棘下约10cm之缝匠肌处,用12号针头垂直刺人3~4cm后,徐徐注入VitB1 100 mg 或与VitB12 100mg之混合液,1次/d,5~10次为一疗程。

尚可配合风池、血海、伏兔穴位注射。

4.如有顽固而严重的疼痛,可考虑神经切断术或松解术。

预后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

中医怎样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如针刺治疗、梅花针疗法、拔罐疗法,结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治疗取穴以病变局部为主,结合发病原因也可选用腰夹脊穴、气海穴等。

针刺宜浅刺、补法为主。

针刺后或梅花针叩刺后以拔罐吸出少量血,干净棉球擦拭干净即可,对缓解症状有效。

也可使用中药熏洗疗法。

将中药以大盆煮开后,以热气熏蒸患部,水温稍低后以毛巾沾药水湿敷患部,或将中药放入缝好的布袋内,放入盆中煮沸,薰蒸后,待温度合适可将药袋敷于患部,亦有良效。

中药熏洗方可用散风活络、养血荣筋之药,如鸡血藤30g ,秦艽30g,独活30g,白芍30g,川乌30g,草乌30g,红花10g,青木香10g,牛膝20g 等。

【治疗】拔罐(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穴区常规消毒后,在病变范围内用皮肤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均匀弹刺,至局部微微出血,叩毕,可在病灶区拔1~数火罐;亦可在其上先涂一层液体石蜡拔一中或小号火罐,在患区上下左右来回推动,直至局部潮红,起罐。

一般留罐10~15分钟,走罐3~5分钟。

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股外侧皮神经在通过髂前上棘处的骨纤维管时受到卡压所引起的一组证候群。

其表现是患肢大腿前外侧的感觉障碍。

该病的感觉障碍与大多数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麻木或疼痛不同,而是一种特殊的异常感觉,故称为股外侧皮神经异常感觉综合征。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8岁;病程3天~2年。

该组病例中均排除腰椎间病变、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肿瘤、臀上皮神经炎患者。

诊断标准:外伤史、劳伤史及风寒史。

患者主诉大腿外侧麻木,有针刺或烧灼样的疼痛,活动时显著加剧,卧床休息可使症状缓解。

主要特征是单侧股外侧疼痛,为刺痛,大多为阵发性。

感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麻木、刺痒、烧灼或压迫等感觉异常。

走路或站立时加重,坐卧位休息时缓解。

髂前上棘内下方有明显压痛点,或可向下方放射。

治疗方法:小针刀松解法,取穴阿是穴(1~2),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先定进针点,髂前上棘内侧1~1.5cm,腹股沟韧带下缘。

髂前上棘下方5~6cm 股外侧皮神经处穿出深筋膜处。

用紫药水做一记号,小针刀手术常规消毒,覆盖上无菌小洞巾。

使进针点正对洞巾的洞口中间,刀口线与肢体纵轴一致,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达骨面。

局部用针尖摸索,出现酸胀痛等异感后,纵行剥离2~3次,有条索、结节予以切开,出针。

对于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可用2%利多卡因稀释后常规麻醉。

但因注意麻醉针刺入后达髂骨面,回吸无血后退回式注入麻药1~2分钟后再行针刀松解。

出针压迫针孔片刻,无出血后,用创可贴贴敷。

一次治疗选1~2刀,最多治疗不超过3次。

2次治疗间休息5天。

针刀松解后,一般无须做手法操作,可做髋关节的屈、伸、内、外旋活动,增加松解度。

中药熏蒸,中药选用独活15g,续断15g,草乌10g,乳香10g,没药10g,元胡15g,怀牛膝15g,僵蚕10g,地龙10g,马钱子6g,伸筋草10g,土鳖虫10g,赤芍10g,大黄10g,木瓜12g,川乌10g,甘遂10g,威灵仙10g,乌梢蛇10g。

右腿外侧疼痛什么原因呢

右腿外侧疼痛什么原因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右腿外侧疼痛什么原因呢
导语:如果我们的腿受到伤害,那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便,而有些伤害是永久性的,对我们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身体是生命的本钱,
如果我们的腿受到伤害,那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便,而有些伤害是永久性的,对我们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身体是生命的本钱,我们只有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而很多人出现右腿外侧疼痛是怎么回事呢?右腿外侧疼痛什么原因呢?
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系由第2~3腰神经发出,通过腰大肌外侧缘,斜过髂肌,沿骨盆经腹股沟韧带之深面,在髂前上棘以下10cm处穿出阔筋膜至股部皮肤。

在该神经行程中,如果由于受压、外伤或感染等某种原因影响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即可能发生本病。

如脊椎畸形、肥大性脊椎炎、脊椎裂、腰椎骶化、椎间盘突出、腰肌炎、盆腔炎、神经梅毒、阑尾炎、妊娠、负重劳动、盆腔肿瘤、酒精中毒、腹股沟疝及带状疱疹后遗症等,都可诱发本病,寒冷及潮湿也是本病常见之诱因。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股外侧皮神经在出骨盆入股部有成角,加之解剖变异,当肢体活动、体位不当时,神经受到持续性牵拉、摩擦、挤压等,造成局部组织水肿、瘢痕形成、肌肉筋膜鞘管增厚,引起神经卡压。

2.骨盆骨折、肿瘤、异物、石膏压迫股外侧皮神经,引起卡压。

3.手术切取髂骨时刺激神经,或局部瘢痕粘连压迫神经。

4.因外伤或血友病患者发生的髂腰肌筋膜内血肿可引起本征。

到底右腿外侧疼痛什么原因呢?相信通过上那介绍之后,你也有所了解了吧!在出现右腿外侧疼痛的时候,不要选择忽视他,而是要积。

身痛逐瘀汤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身痛逐瘀汤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身痛逐瘀汤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itis)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Bernhardt病、Roth病。

为一种股外侧皮肤感觉异常的疾病。

多见于20~50岁较肥胖的男性。

表现为股前外侧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出汗减少及沉重感等症状亦可出现,以麻木最多见。

体力劳动、站立过久时可加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查体可有程度不等的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主要是痛觉与温度觉减退而压觉存在。

少数患者可有色素减退或沉着。

有些患者皮肤可呈轻度菲薄,稍干燥,皮毛减少。

本病通常为单侧性,少数双侧发病。

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

单神经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规律及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病人、肥胖者不断增加,而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

一、基本资料关键词:身痛逐瘀汤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1 资料与方法2019年1月~2019年8月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60例。

年龄49~76岁。

2 材料和设备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0例,证型为气滞血瘀型,疼痛程度分级法属于Ⅱ级疼痛范围,应用身痛逐瘀汤口服4周;对照组30例为维生素B1 10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 25ug日1次口服4周。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组方如下:秦艽10g 川芎10g 桃仁6g 红花10g甘草9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10g五灵脂6g 香附6g 牛膝20g 地龙10g水煎服日2次口服功用: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

《医林改错注释》: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属痹证,证属气滞血瘀型,《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针刺加叩刺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26例

针刺加叩刺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26例

1 .取 穴 : 主 穴 取 阿是 穴 ( 患 侧 感 觉 异 常 突 出点 ) 、 伏兔、 风市、 环跳, 均为患侧; 配穴 取血 海 、 阳陵 泉 、 足 三 里, 均 为双侧 ; 如有腰 痛 者加腰 夹脊 穴 。
2 .操 作 : 针 刺法 : 阿是 穴 围刺 , 其 他穴 位常 规针 刺 ,

般 资 料
身免疫 反应使 神经 根 发 生化 学 性 炎症 。二 是 突 出 的髓
2 6例 患者均 来 自门诊 。其 中男 l 2例 , 女 1 4例 ; 年 龄 最大 7 2岁 , 最小 4 O岁 ; 病程 最长 3年 , 最短 1 0 d 。
治 疗 症 的神 经 根 , 使 其静 脉 回流 受 阻 ,
鞘膜 , 改变 神经 根与 突 出椎 问盘 相 互位 置 , 使 粘 连 得 到 自身 松解 而取得 较好 的治 疗效 果 。
手法 复位 治疗 腰椎 间盘 突出症有 良好 的疗效 , 具有 简便 安全 、 无须 麻 醉 等优 点 。其 疗 效机 制 是 运 用 牵 引 、 过伸、 旋转 三种 应力 作 用 于病 变 椎 问 结构 , 使 髓 核 突 出 物 变位 , 神经 根周 围粘连 松解 , 改善 神经供 血 , 同时调 整
容积 , 改善 血液循 环 的效果 , 从 而缓 解 疼 痛 症状 。小 关 节轻微 移位 导致 关节 周 围软组织 损伤 变性 , 针刀 切割变 性软组 织 , 有利 于小关 节 复位l 3 ] 。针刀 直接触 及神 经根
疗效标 准 : 痊愈 : 治疗 1个疗 程后 , 患者 患侧 大腿前 外 侧 疼痛 、 麻木 、 感觉 异常 等症状 和局部 触痛 、 压 痛均 消 失 。显效 : 治疗 1 个疗 程后 , 患者 症状 和体征 明显 减轻 。 有效 : 治疗 1 个 疗程后 , 患 者症 状 和 体 征较 治 疗 前 有所 改善 。无效 : 治 疗前后 患者 的症 状和体 征均 无变 化 。

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

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

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1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

左侧13例,右侧18例,双侧1例。

临床表现为大腿前外侧麻木、疼痛、蚁走感。

查体可发现大腿前外侧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

2治疗方法(1)针刺:取股外侧皮神经点(髂前上棘内侧缘1.0~1.5cm,腹股沟韧带下缘)。

患者取仰卧位,病侧股外侧皮神经点常规消毒,用直径0.32 mm、长40mm 毫针垂直缓慢刺入,深度15~25mm,当刺激到股外侧皮神经,出现向大腿外侧放射的触电感时,不深刺、不提插、轻轻颤动几下针体后,即可退针。

当针感不好时,表示没有刺激到神经干,需要调整好针刺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后再刺激。

(2)梅花针叩刺:先用25mm毫针轻刺患处,以测出皮肤感觉异常的范围,常规消毒后,在病变范围内用梅花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均匀弹刺,以中、强度刺激为宜,至局部潮红或微出血为度,刺激时间约5分钟。

以上治疗均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

3治疗效果治愈:患处症状消失,感觉恢复正常,随访3月未见复发计23例,占71.9%;好转:患处有轻微异常感觉,感觉接近恢复正常计8例,占25.0 9/6;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基本无改善计1例,占3.1%。

4典型病例王某,男,43岁,建筑工人。

初诊日期:2004年5月。

主诉:右下肢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感觉迟钝3个月,加重10天。

查体:患者右下肢大腿前外侧下2/3区皮肤感觉减退,腰椎无压痛及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双侧均为阴性。

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

经上法治疗3次,右股前外侧皮肤麻木、迟钝感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5体会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病因有感染、中毒、外伤、受凉等,亦可由糖尿病、盆腔病变引起。

本病以中年男性为多见,发病过程缓慢渐进,病人自觉大腿前外侧皮肤呈针刺样疼痛,同时伴有异常感觉,如蚁走感、烧灼感、寒凉感、麻木感等。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运动按摩养生法-自我按摩祛病法-股外侧皮神经炎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运动按摩养生法-自我按摩祛病法-股外侧皮神经炎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运动按摩养生法-自我按摩祛病法-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症。

常因腰部外伤,腰腿过度疲劳以及大腿受风着凉所致。

〔自觉症状与体征〕多为单侧,自感大腿前外侧感觉异常,皮肤麻木发凉,可出现蚁行感和疼痛。

每于站立、行走时可加重症状。

〔动作要领〕①患者坐位,下肢伸直,先掌揉患处1~2分钟,力量稍重,发热为佳。

②由股外侧向膝部掌推1~2分钟,以有热感为度。

③局部施以法1分钟。

④用手提捏患处皮肤20~30次。

⑤双手搓患侧大腿1分钟。

⑥用手掌在患处进行拍打50次。

〔注意事项〕①治疗后注意休息,避免着凉。

②避免大腿受到长期裹压,少穿牛仔裤。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对于股外侧皮神经炎都不太陌生,我们可能都见过一些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这种疾病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很多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因为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实,从而引起病情恶化,引起一系列炎症,更有甚者,恶化严重者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使很多人出现皮肤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苦恼,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这种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股外侧皮神经炎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1.神经炎,大多是由于损伤(急性开慢性)诱发了肋间神经的慢性的炎症而发病.其表现为疼痛沿着肋间神经的走行分布,有时可表现为沿肋间隙传导的放射性.病程长的患者可有肋间皮肤的触觉减退及肌肉发僵,痉挛或挛缩的体征.除此之外所能得到的阳性体征不多.治疗应明确原发病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推拿临床上治疗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疗效较好.这类患者往往有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即时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势,避免劳累2.神经炎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治疗应明确原发病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3.软骨疼痛肿胀和压痛。

也被称为蒂策的病。

多见于20至40年,共同在2和/或肋软骨和胸骨联合,偶尔在肋骨或胸锁关节。

主要疾病。

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外伤。

当然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但可复发,常在几个月愈合,几年来个人。

常用热敷,止痛药物,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等,有时口服病毒灵治疗。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问题,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股外侧皮神经炎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让人害怕,我们通过治疗都可以恢复健康,我们可以将以上介绍的方法告诉我们身边很多的人,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一概述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Bernhardt病、Roth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皮神经炎,为一种股外侧皮肤感觉异常的疾病。

股外侧皮神经系纯感觉神经,发自腰丛,由L2、L3神经根前支组成,自腰大肌外缘伸出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3~5厘米处进入皮下组织,分布于股外侧皮肤。

部分正常人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生殖股神经或股神经。

在该神经行程中,如果由于受压、外伤等某种原因影响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即可能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炎。

二病因1.股外侧皮神经受压股外侧皮神经经过腰大肌外侧缘下行至腹股沟时走行角度大,穿过腹股沟筋膜,易受伤,通常受压部位在髂前上棘处。

常见原因有:脊椎畸形、肥大性脊椎炎、脊椎裂、腰椎骶化、妊娠、盆腔肿瘤、腹膜后肿瘤、腹股沟疝、椎间盘突出等,均可致本病。

2.外伤或感染如:腰肌炎、盆腔炎、神经梅毒、阑尾炎、带状疱疹后遗症等可诱发本病。

3.其他如糖尿病单神经病易累及该神经,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受凉寒冷及潮湿是本病常见诱因,部分患者损伤病因不明。

除真皮小血管周围可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外,无特殊变化。

神经检查可见到神经肿胀,神经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退行性变。

三临床表现多见于20~50岁较肥胖的男性。

多为一侧受累,表现为股前外侧下2/3区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及沉重感等,以麻木最多见。

体力劳动、站立过久时可加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查体可有程度不等的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主要是痛觉与温度觉减退而压觉存在。

少数患者可有色素减退或沉着。

有些患者皮肤可呈轻度菲薄,稍干燥,毳毛减少。

部分患者腹股沟外侧压痛,无肌无力和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受累症状。

本病通常为单侧性,少数双侧发病。

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

四检查皮节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尤其两侧对比有诊断意义。

该神经是纯感觉神经,肌电图检查无意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受到部位的限制。

五诊断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六鉴别诊断临床上需要与股神经病变和L2神经根病变鉴别。

大腿根部外侧疼怎么办?

大腿根部外侧疼怎么办?

大腿根部外侧疼怎么办?
大腿承重了整个上半身,所以在过量运动或者姿势不当的时候都会引起疼痛。

大腿外侧疼痛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大腿肌肉由于超负荷的运动量而达到疲劳期,这种情况一般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是还有很多情况是需要及时的治疗和调养的,下面就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股外侧皮神经炎:本病多见于20~50岁较肥胖的男性,也见于孕妇及劳动者。

其主要症状为股前外侧(尤其是股外侧下2/3)出现皮肤感觉障碍。

该处出现麻木、蚁走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出汗减少及深重感等症状,但以麻木最为多见,并常为最初出现的症状。

在体力劳动后,站立或行路过久时,症状可加剧,在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客观检查时可有程度不等的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主要是痛、温、触觉减退或消失,而压觉存在。

慢性病程,症状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

治疗方法:
1、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电疗、热疗、磁疗及紫外线照射后离子透入等一系列的理疗措施。

2、可试用VitBl、VitB12及地巴唑。

3、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疗法于髂前上棘下约10cm之缝匠肌处,尚可配合风池、血海、伏兔穴位注射。

4、如有顽固而严重的疼痛,可考虑神经切断术或松解术。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一种能够引起大腿外侧疼痛的病因:股外侧皮神经炎。

这是一种常见的病,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运动中,要注意适量,和正确的锻炼方式。

千万不要逞强,过量的对大腿施压,不然病发之后在后悔就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和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不是同一个病。

该病的特点是大腿前外侧的皮肤疼痛及感觉异常,也被称为Roth综合征。

什么原因可以导致股外侧皮神经炎?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股外侧皮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只要是股外侧皮神经的任何一段受到损伤均可引起本病,如脊椎增生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病变可压迫刺激该神经引起本病。

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肥胖、风湿热、梅毒、乙醇中毒甚至流感都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发生炎症而致本病的发生。

有些多发性硬化、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病变及腹部盆腔的炎症、肿瘤、结石等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诊断治疗时应仔细找寻原发病因。

如何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是根据症状诊断。

该病以中年男性为多见,发病过程缓慢渐进,病人自觉大腿前外侧皮肤呈针刺样疼痛,同时伴有异常感觉,如蚁走感、烧灼感、寒凉感、麻木感等。

开始发病时疼痛呈间断性,逐渐变为持续性,有时疼痛可十分剧烈。

衣服摩擦、动作用力、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都可使感觉异常加重。

查体时大腿前外侧皮肤的感觉、痛觉和温度觉减退甚至消失,有的伴有皮肤萎缩,但肌肉无萎缩,腱反射正常存在,也无运动障碍。

如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治疗首先在于探明原发病并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对该神经的刺激。

此外可对症治疗给予维生素B1、B2、B12或皮质激素以营养神经,消除炎症。

疼痛剧烈的也可给予镇痛剂或局部封闭。

对病情严重难以缓解且病因不明者可施行手术切断神经或实行神经松解术。

中医怎样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如针刺治疗、梅花针疗法、拔罐疗法,结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治疗取穴以病变局部为主,结合发病原因也可选用腰夹脊穴、气海穴等。

针刺宜浅刺、补法为主。

针刺后或梅花针叩刺后以拔罐吸出少量血,干净棉球擦拭干净即可,对缓解症状有效。

也可使用中药熏洗疗法。

将中药以大盆煮开后,以热气熏蒸患部,水温稍低后以毛巾沾药水湿敷患部,或将中药放入缝好的布袋内,放入盆中煮沸,薰蒸后,待温度合适可将药袋敷于患部,亦有良效。

中药熏洗方可用散风活络、养血荣筋之药,如鸡血藤30g ,秦艽30g,独活30g,白芍30g,川乌30g,草乌30g,红花10g,青木香10g,牛膝20g等。

- 股外侧皮神经炎-【概述】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大腿外侧皮肤有蚁走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可加重;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但无肌萎缩或运动障碍。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五、六十年代不多见,至七十年代始有多病例观察的文章,发现用穴位注射之法有较好的效果[1]。

近十余年来,临床资料迅速增加,穴位刺激方法包括电针,皮肤针叩刺、艾灸、拔罐及芒针等,其疗效大致相似。

有学者曾将电针和芒针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后者效果更佳。

但就目前临床情况而言,应用最多的为刺络拔罐法。

【治疗】拔罐(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治法:穴区常规消毒后,在病变范围内用皮肤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均匀弹刺,至局部微微出血,叩毕,可在病灶区拔1~数火罐;亦可在其上先涂一层液体石蜡拔一中或小号火罐,在患区上下左右来回推动,直至局部潮红,起罐。

一般留罐10~15分钟,走罐3~5分钟。

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225例,结果痊愈141例,显效6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9.1%[2~4,7]。

艾灸(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令患者患侧朝上侧卧,医者以艾卷在病变范围内作回旋灸,距皮肤约0.5~1寸,灸至皮肤稍现红晕时,用小鱼际由轻而重,有节奏地旋转揉动患处,待皮肤表层艾灸之热力消失后,再照上法反复灸揉动数遍,以局部皮肤明显发红,患者自觉热力已透达肌肉深层而且轻松舒适为度,开始可每日1次,随着症状改善可改为每隔2~3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06例,结果,痊愈61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其总有效率为96.2%[5]。

芒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选用5寸芒针,采用从病变部位的上、下缘,每隔1寸以芒针向下或向上沿皮透刺至穿透对侧上下缘。

然后通以电针,电针频率100次/分,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刺激15~20分钟。

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0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20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5.0%[6]。

体针(一)取穴主穴:瞳子髎、足窍阴、承泣、厉兑。

(二)治法单侧患病针对侧,双侧患病针双侧。

上穴均取,以30号0.5~1寸毫针,剌至得气后,留针30分钟。

局部怕冷者可将艾条燃着后放入温灸合内温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治30例,经一疗程治疗全部治愈[8]。

周某,女,32 岁。

因分娩后受凉,自感右大腿外侧麻木及针刺样疼痛,长久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得热则舒,遇寒加重。

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查:右侧股外侧部有8cm ×12cm 的麻木区,痛觉及温觉明显减退。

诊为“股外侧皮神经炎”。

取血海、环跳、风市、阿是穴。

局部围刺后加刺络拔罐,出血量3ml左右,隔日1次。

治疗4 次后,麻木感明显减轻,麻木范围缩小至6.5cm ×10cm, 10 次后基本痊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第l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3)。

张某,女,23岁,1998年8月5日初诊。

患者2个月前,曾睡卧潮湿之地,因怕寒湿不适引发腰痛,故多以右侧卧位睡眠。

1个月后发现右大腿皮肤麻木感,又1周后出现蚁行感,且重着不适。

自行贴敷伤湿去痛膏10天,症未见减轻。

曾在某医院诊治,诊为右股外侧皮神经炎,应用维生素B1、B12等治疗,效果欠佳。

见右大腿皮色如常,扪之皮温正常,以针刺之,大腿外侧下2/3处皮肤痛感明显减退,温觉、触觉均减弱。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

以刺络拔罐法治之,在患部均匀施罐5个,每罐出紫色黑血约2ml。

每隔2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患处感觉如常人,麻木、重着、蚁行感尽消。

3个月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文章出处:刺络拔罐验案三则)1995年1月至1998年9月,笔者应用中药外敷、按摩、梅花针叩打、拔罐等综合措施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0年。

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医者站于患者患肢一侧,取红花油约15滴,涂于患处皮肤;推拿搓揉60次,约5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为度;2%碘酒、75%酒精局部消毒。

用梅花针轻轻叩打,至皮下出现小血点;在梅花针叩打处(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拔3~5个火罐,留罐5分钟,可拔出少许黑血。

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3. 1疗效标准: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为痊愈;麻木显著减轻,触、痛、温度觉有感为好转;症状、体征未见改善为无效。

3. 2治疗结果:38例中,痊愈32例,好转6例,全部有效。

4 讨论中医认为,股外侧皮神经炎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导致血行不畅所致。

《诸病源候论》记载:“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

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红花油外敷,活血化瘀;推按胃经补脾胃之本,应用梅花针开腠理之血脉,散瘀结,调气血;拔罐疗法拔出体内瘀血,清除风寒湿邪,活血脉,通经络。

综合治疗,收效显著中医疗法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如针刺治疗、梅花针疗法、拔罐疗法,结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治疗取穴以病变局部为主,结合发病原因也可选用腰夹脊穴、气海穴等。

针刺宜浅刺、补法为主。

针刺后或梅花针叩刺后以拔罐吸出少量血,干净棉球擦拭干净即可,对缓解症状有效。

也可使用中药熏洗疗法。

将中药以大盆煮开后,以热气熏蒸患部,水温稍低后以毛巾沾药水湿敷患部,或将中药放入缝好的布袋内,放入盆中煮沸,薰蒸后,待温度合适可将药袋敷于患部,亦有良效。

中药熏洗方可用散风活络、养血荣筋之药,如鸡血藤30g,秦艽30g,独活30g,白芍30g,川乌30g,草乌30g,红花10g,青木香10g,牛膝20g等。

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出现麻木、刺痛、板滞、蚁走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时加剧,检查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其发生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

治疗方法:(1)取穴:髀关、伏兔、风市、中渎、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病变范围累及整个大腿前外侧面者加居穴。

操作方法: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5min捻转行针1次。

同时用艾条温和灸至皮肤轻度潮红,30min后取针。

每次选取2穴,局部皮肤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散在点状出血,叩刺范围3cm×3cm,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min,上述穴位交替使用。

1次/d,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