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风俗——惠州客家风俗
惠州的风俗作文600字

惠州的风俗作文600字篇一: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
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
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
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
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
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
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
“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
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
”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
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
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
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篇二:州是我国客家人聚居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
客家人有其极富魅力的风俗。
客家保留的传统风俗,大多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
惠城区民俗风情: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惠城区民俗风情: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惠州民间重阳节有登高和放风筝的习俗。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能给登高者带来好运,连续三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
从锻炼身
体的意义上来盾,重阳节登高确实有其独到的益处。
重阳节时值初秋,秋高所爽,此时登高,身心收益非平时可比,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高山这巅,举目远眺,山河秀色尽收眼底,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现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最为壮观的是罗浮山、九龙峰、象头山,市区的高榜山、丰山等,尤其是位于博罗的罗浮山,每年重阳节前夜(农历九月初八)十多万来自本市各县和东莞、
增城、广州、深圳的登高者陆续登上罗浮山的顶峰飞去顶,通宵等待日出的人们在山顶围坐,互相祝福。
日出时,烟花、炮竹响彻去霄,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颇为壮观,据有关部
门统计,近年到罗浮山登高的人数每年都有十多万最多时有三十多万,使罗浮山重阳登高成
为岭南重阳节的盛事。
重阳节放纸鹞则是惠州较为独特的习俗。
惠州民谣中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
线爱长。
按我国传统习惯,放风筝一般多在清时时候。
由于气候原因,惠州人则利用重阳节
期间风力适中,又不会下雨,秋高气爽,所以,到了重阳节,放风筝的爱好者带着各式各样
的风筝来到空旷的地方展示各自的技能,现在较受放风筝者偏爱的地方是市区内的宾江公园
和位于江北的体育公园。
惠州人文简介

美食特产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而著
名。
龙门鸡
龙门鸡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以 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著名。
博罗酥糖
博罗酥糖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香甜可口、口感酥脆而著名。
04
惠州人物
古代名人
唐伯虎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绘画风格 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庐山图 》、《秋香图》等。
隋唐时期
惠州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 大量客商和移民。
近代历史
鸦片战争后
惠州成为英国鸦片贩运到内地的 中转站,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
中华民国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现代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 通枢纽,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
惠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吸引 了大批外资和企业投资设厂。
客家文化在惠州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惠州有许 多客家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如龙川县的客家文化博物馆 、博罗县的客家文化节等。
广府文化
01
广府文化的起源
广府文化起源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汉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02
广府文化的特点
广府文化注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讲究务实和创新,同时广府文化也强
调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等品质。
02
惠州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起源
客家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由于历史上的战乱 和移民,客家人逐渐迁徙到南方,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注重家庭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信仰,客家 人喜欢聚族而居,注重亲情和乡情,同时客家文化也强调 勤劳、节俭、团结等品质。
春节惠州习俗

一年一度的春节佳日即将来临,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来到惠州便是一家人。
在这充满祝福,喜庆四溢的节日里,您知道惠州的过年习俗吗?下面小编特地从网上以及线下搜集到的一些本地新春习俗资讯,让我们一同探讨和发掘当中的冷门知识吧!送灶神送灶神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习俗,传说灶神是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的菩萨。
老百姓拜祭的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
因此“上天奏好事,落地保平安”,是惠州民间供奉灶王爷时常用的一副对子。
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
小提示:中国民间“送灶神”时要吃粘牙的甜食,这是为了用糖粘住灶神的牙哦!年二八洗邋遢相信许多朋友从小就从电视以及大人口中听到一句广东俗语“年二八洗邋遢”。
其实就是一次对家里的大清洁。
平日里一些不太注重干净的死角,床底等地方,都是打扫的重点对象哦。
“年廿八,洗邋遢”不仅仅是家中的大扫除,还包括自己以及家里人的个人卫生,例如许多大人喜欢在春节前理发洗头也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说到这,你有想起小时候的春节前,有被爸爸妈妈逼着去剪头发的情形吗?哈哈。
年三十大团圆说到年三十,相信各位西友们的第一直觉就是团年饭吧?没错,惠州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一年中最为丰盛,也是最人齐的团年饭。
大家辛苦劳碌了一整年,难得家人团聚,各式美味佳肴呈现在饭桌上。
Ps:饭桌上一般没有炒鱿鱼这道菜哦!因为在广东,老广门都认为“炒鱿鱼”就是“裁员”,不吉利哦!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
吃过年饭,小孩们都会洗好澡,换上新衣服,在外向同伴们炫耀;大人们则会相约聚聚,聊聊过去的一年,谈谈生活趣事。
老人家们都会备好香烛,拜祭用的菜肴。
随着时代进步,管理制度渐变影响,往年的爆竹,以及喜庆的烟火等等都逐渐受限,以往热闹的爆竹声、鞭炮声亦慢慢消失,硝烟弥漫红纸飞扬,满街纸屑的场景亦越来越少看见了。
2021年惠州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No one can let me lose unless I don't want to wi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惠州人过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惠州人一般要回到家中的最长者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以来所做的事情和下一步的打算,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激励的话。
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吃月饼、点灯笼,开始赏月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惠州人现在赏月一般去公共场所,在惠州有已具规模的有平湖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惠州民间过中秋节有几个习俗:合家团圆,即一般在中秋节晚上全家团聚吃团圆饭;拜月赏月,即中秋全家聚集一起拜月,中秋夜拜月,除了端上一盘月饼,还会摆些香蕉、柚子、橄榄、菱角和芋仔等,全家聚在一起拜月光;拜月后,全家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还有人会在中秋夜扎灯笼和玩灯笼,此外,驳歌和点孔明灯等,也是惠州民间的娱乐活动。
在惠州惟一的少数民族乡———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瑶族人民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
舞火狗既是蓝田瑶族的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每个瑶族少女至少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
中秋佳节的白天,瑶族各村妇女都要上山采摘黄姜叶,为晚上的舞火狗作准备。
中秋节的夜晚,舞火狗的少女,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然后祭拜菜园,祈求蔬果繁茂,三餐无忧。
惠州人过中秋节的习俗作为一个惠州人,你真知道惠州过中秋的这些习俗么?#e#恰值月圆情浓日正是花开倾语时传统节日风俗既是一种颇为具地方文化特征的传统习俗,又是一种地方的民俗事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
传统节日既具有延续性,既有它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既在延续的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的约束和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习俗,这就在各地产生了一些较有独特风格的节俗文化。
惠州民间的传统节日风俗,就是如此。
惠州风俗作文

惠州风俗作文
惠州,这座背山面水的城市,反而手中能完全掌握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所蕴含的着怪异的风俗文化。
走在惠州的街道上,时不时会闻着一股冷声的香气,那是升腾而起炸裂开来在空气中的“冬瓜糖”的味道。
它用冬瓜焖制而成,甜而不腻,是惠州人记忆中的味道。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些,当成好好招待好好亲朋好友的点心。
惠州的山山水水,都蕴满了民间传说。
传说在惠州的是一个村庄,有一条古老的记忆的的“龙船”,每到端午节,村民们都会将它抬到河边,举办庆典“龙舟竞渡”的活动。
锣鼓声忽然间远远传来,水花四溅,人们欢呼鼓舞,挺热闹相当。
惠州的民俗文化,还可以不不体现了什么在一些历史久远的记忆的习俗上。
例如,在惠州的农村地区,到现在肯定这个可以恢复着“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人们会带齐香烛纸钱,赶赴祖先的坟墓,祭拜祖先,表达出对他们的思念。
惠州的秋风,领着一丝凉意,吹来田野,我得到一阵阵桂花的香气。
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冒起“桂花灯”,企求我得到幸福的话健康。
月光皎洁,家人团聚,贵宾级别着这极为美好和幸福和幸福的夜晚。
惠州的风俗文化,像一幅动人的的画卷,透露出出来出了诗情画意,痴醉其中。
它不仅是惠州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价遗产。
客家人的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客家人自古以来重礼,以讲礼著称。
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保持著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属之间,邻居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有一定的礼节。
这种礼节人人都很遵守,没有遵守就会被人耻笑,甚至会被骂“早死爷哀少教导。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客家人的礼仪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客家人的礼仪习俗侍客客人光临,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坐,敬烟、敬火,女人奉茶,不能“打赤膀”、“穿短裤”接待客人,亦不能随意弯腰曲背,驾二郎腿,抠鼻子、玩脚丫。
奉茶也有讲究,如人有一两位客人用手端茶,客人多时用托盘端茶。
单独奉茶给客人时要用双手端。
客人接茶坐着要起身,不起身要说:“对不起我没起身。
”主人回答:“不用客气。
”用右手五指,左手四指。
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生何处不相逢”。
共餐主人与客人进餐时,要让客人或长辈坐上席,宴席上给客人筛酒要按坐席的大小顺序。
以方桌、圆桌为例:陪客方桌坐第8号位,圆桌坐第10号位,筛酒则按坐位的大小顺序,方桌按照12345678的顺序,圆桌按12345678910顺序,这些规矩目前仍有讲究,尤其广大农村。
主人要给客人盛饭,请客人吃菜,不能侵卓腿俗唬荒芙盘け鹑说首雍崮荆胁耸敝荒芗凶约阂环降牟耍荒苣恐形奕寺姨簟筷子是用餐必不可少的餐具。
用它夹取食物和菜肴。
不品尝筷子,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食物,都不要去舔它,更不可以长时间把筷子含在嘴。
不跨放筷子。
当暂时不用筷子时,可将它放在筷子座上,或支放自己用的碗碟的边缘,不要把它直接放在桌子上,更不要把它横放在碗盘上,尤其是公用碗盘上,掉在地上的筷子不要再用。
不插放筷子,根据民俗,只有祭祀祖先才这样做。
不要舞动筷子,与人交谈时,就时放下筷子,切不可以敲击碗盘,不能把筷子停在空中,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去夹菜肴,不能用筷子代劳他事,比如剔牙、挠痒、梳头。
同一席的人吃饭的时候,不得离席,要把自己的筷子搁在自己饭碗上表示等候之意(如遇有全席人把筷子搁在碗上则表示不满或表示没有吃饱等意)或说一声慢吃,对不起我没有等你。
广东清明节祭祀习俗_清明节

广东清明节祭祀习俗每个地方都会有其当地的习俗,清明节的时候,在广东各地,分别有哪些祭祀的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清明节祭祀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广东清明节祭祀习俗1、惠州清明节:敛糕祭祖、插柳清明的惠州,除了踏青、祭祀、扫墓等习俗,还有身带末草、包艾?吃的特有习俗和饮食。
在惠州本地习俗中,焚烧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敛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做法。
敛糕原来是礼仪专用食品,惠州居民每当出生、婚仪、寿诞等喜事,就要蒸红敛糕,丧事就蒸白敛糕。
除了用敛糕祭拜先人外,清明节吃艾?也是惠州的传统风俗。
清明节的艾?被称为“清明?”,清明节前夕,市民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糕,蒸熟后分给大家吃。
由于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身体强健之说。
清明前后,许多人家门前都插着柳枝,这是惠州的老风俗——插柳。
惠州人相信,柳枝和桃树、菖蒲、艾蒿等花木一样,都具有辟邪作用,所以清明时节插柳与身带末草一样,是为了祛秽。
2、肇庆清明节:食蔗要食到尾在肇庆,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传统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烧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等。
“祭祖金猪”寓意红皮赤壮、宏图大展。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
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
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3、广州清明节:行清、吃荞菜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
“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惠州人过年有什么习俗

惠州人过年有什么习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惠州人过年有什么习俗在城市里,过年处处洋溢着幸福和开心。
略谈惠州客家婚俗

略谈惠州客家婚俗◎朱枫惠州的婚俗具有多元性特征。
主要就体现在客家礼俗、中原礼俗、广府礼俗、潮汕礼俗、西方日常礼俗等多元文化礼俗的融合。
由于惠州的客家居民的古老根源在于中原地区,所以惠州的客家礼俗中留着深深的传统中原礼俗的烙印。
其体现在,婚嫁礼俗中的程序实际是传统中原婚俗的“六礼”演变而来。
媒人提亲、男方卜吉,女方正式认婚、下礼落订、婚期的商定、迎亲接新娘等做法最早源于中原地区,客家居民在南迁的过程中将这种婚俗延续了下来。
此外,由于惠州地处沿海,其居民构成除了占绝大多数的客家居民外,还有广府居民和潮汕居民,因此,惠州的客家婚俗还融合了沿海的广府礼俗、潮汕礼俗、西方礼俗。
本文主要截取了婚嫁演变以及婚嫁程序二节进行略谈。
一、婚嫁演变新中国成立以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聘请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媳婚姻”、“重婚纳妾”、“等郎妹婚姻”等婚姻形式,惠州均有。
其中聘娶婚姻尤其盛行。
旧时惠州客家人有养“童养媳”的习俗。
童养媳是指有儿子的人家,抱养别家的女儿或者幼女为养女,年幼时以兄妹相称,长大成人后,再由父母主持婚礼。
一些人家尚未有儿子想生个或者儿子还小希望其顺利长大,就抱养一个女孩,唤作“等郎妹”。
待儿子长大后就成婚,因年纪的差距,儿子长大后儿媳已经人老珠黄了,很多悲剧就发生了。
客家妇女遵守“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一般不再婚,终生守寡。
也有一些妇女再婚,俗称“半路婆”,半夜送出,不由正门出,半路交接,不鸣炮,不举行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禁止抱童养媳、等郎妹、指腹为婚、重婚、纳妾,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
其外还推崇婚姻自由,一般是自由恋爱,很少相亲或者是父母做主。
二、婚嫁程序聘娶婚姻在惠州有悠久的历史。
光绪《惠州府志》记曰:“婚姻,俗用槟榔为聘,以多为贵……其聘仪妆奁则称家之丰约为之”。
“俗用槟榔为聘”中的槟榔,旧时中药铺有售,在聘礼中,它具有多种象征意义,而真正的聘礼传统都是以银钱、食用之物为主的。
民俗风情

让簸箕筛掉厄运
二十分钟后,渔船到达大陆岸边。迎亲渔船吸引了大批行人驻足观看,两位外国游人也在一旁好奇地张望,记者邀请他们一起前去观礼。
此时,新郎和新娘坐的轿车来到海边。顿时,船上的鞭炮响成一片。一位迎宾打着一把缠上红巾的伞,另一位迎宾手拿一个小小的簸箕来到小车旁。老渔民告诉记者,用伞和簸箕放在新娘头顶,可以筛掉厄运。
村里老人介绍,长期以来,渔村的青年男女多是托媒通婚的。如今虽然是自由恋爱,但托媒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媒婆通常由女方指定,主要传递女方婚嫁意愿。接下来,男女双方共同择日结婚,这叫做“报日”。当天,男方要设宴席,款待双方亲属和邻里。
九时,迎亲的两条渔船前往新娘家迎娶。一离开码头,铜锣开响,鼓声阵阵,两条船船舷边上的渔女们就手持长竿,模仿起划桨的动作,和着节拍,跳起了欢快的“划桨舞”。以前人们是划着船去迎亲的,现在渔民用上了现代化的渔船,不再划船桨了,渔民们就把划桨动作演变成了舞蹈,用这种方式来保存久远的记忆。
现在,久负盛名的惠州梅菜经惠州人的开发,产量、品种、制作艺等都得到了改进,更适合作为送礼的佳品。
罗浮山酥醪莱
罗浮山酥醪菜是位于博罗境内的罗浮山酥醪村出品的干菜,又名仙人菜。由于地处罗浮山北峰的酥醪村有着土质肥沃,气候独特、水源无污染等特点,加上酥醪村人制作干菜的独特手法,所以酥醪菜具有味美、纤维质少、用量少等特点,是煲汤的上乘配料,且有清热、润肺的作用。数百年来,酥醪菜一直成为喜欢煲汤的粤、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民间的惠州特产。游客来到罗浮山,总以能带上仙人菜回家为荣。
惠州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中华客家文化专业《客家风俗》

客家风俗是以北方中原汉人为主体,混合了南方土著居民的族群。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融合和同化了各地土著少数民族,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阔,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客家风俗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群众所自觉传承。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较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根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吃,吃,元宵节吃,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风俗生产风俗来宾良江的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人们走访亲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家宴,合家老少及分灶了的兄弟团聚,由年纪较老、生产经验丰富的家庭成员,根据历年和来年的情况进行分析、估计,作出一年的生产安排,较年轻的家庭成员那么在旁补充。
然后集中力量翻地、耙地、种玉米,完成这些工作后,迎来了繁忙的春耕。
“二月灶〞〔农历二月二日〕那天,天乍蒙白,人们〔主要是妇女〕争先恐后担着蜡烛、香、荤菜、糯饭去祭拜“灶王〞,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生产丰收。
嗣后,种下甘蔗,撒播水稻种子。
待秧苗长均,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工作。
由于春耕工作较繁重、紧张,人们多是互相帮助完成插田。
管理工作那么是各人的事了。
作物即将成熟的时候,一般由老人决定什么时候收割,小孩不得多言。
客家端午节

客家端午节【篇一:浅谈客家传统风俗】浅谈客家传统风俗内容摘要: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化最终形成现在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千年的发展不仅形成独特的方言,建筑形式,同时也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
关键字:客家、风俗习惯、岁时习俗、婚姻习俗、丧葬祭祀习俗正文:汉民族历史悠久,其风俗习惯同样源远流长。
客家,作为汉民族民系之一,即是已客居他方千年之久,并受土著居民的影响,吸收和融汇了东越后裔的习俗,但其基本面貌一直保持着汉唐时中原汉族的特色,如客家人也像汉族其他民系一样,视春节,端午,中秋为三大节日,春节吃年饭,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但毕竟深受粤赣闽地区土著文化的影响,客家也形成其特有的风俗习惯。
客家的风俗习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岁时习俗、婚姻习俗、生育寿辰喜庆习俗和丧葬祭祀习俗。
一、岁时习俗客家人的岁时习俗的形成内容,大致包括:全国性的传统信仰,地方性神明和杂神的崇拜,以及传统的岁时习俗,并常受时间及空间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①入年界。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看重,人们自农历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准备过年;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十二月廿五入年界开始,家家户户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并制作一些年货,如蒸糖糕、做米果、杀鸡、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②除夕。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贴对联,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早上起来,先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拜菩萨、敬神,然后在各家厅堂挂起祖宗画像,敬奉祖先;(这种“神灵供奉”和“祖先崇拜”的行为,已经深入每一个客家人的心理,逢年过节都会进行,在福建和田镇,还有广东的兴宁市可以说是香火不断。
)上午,要在大门门口贴上鲜红的春联,挂上大红的灯笼,并在房间、谷仓、家具、床铺、家禽牲畜圈以及水缸边,贴上写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祥语言的红纸条,即所谓的“利市”,叫做“封岁”,也叫“上红”;下午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也就是所说的“天光过新年,恭喜添福庆”。
客家端午节

客家端午节篇一:客家人的几个特大节日客家人的几个特大节日元宵节:祠堂上灯、烧火龙客家人过元宵节,早晨耍吃“网板子”。
这是将糯米粉和人适量的水,搓成球状的“圆板”,下锅用开水煮熟,蘸:门精吃的。
讲究的,还要乜上花,卜茸、芝麻、糖等馅料。
客家人用这些传统节口食品,祝福合家团闭,占祥康乐。
夜,城镇街头,一座座灯棚上的彩灯,五彩缤纷。
挂于骑楼下的盏盏花灯,家联户缀,俨然成了“十吼灯街”。
水的蛟龙,牲广场上飞舞翻腾的武舞;迁有软舞、文蛭,既可枉舞台上耍舞,义可在室内,厅堂,乃至墙耍舞,KEmET 钽电容它川刚巾带黍,舞得矫柔,舞得潇洒,刖有情趣。
屠令人难忘的,要数#顺埔寨乡等地的“火烧龙”。
火陀川们篾扎架,裱糊:一屡层白纸,龙头高昂,烈日如铃,口肯宝珠,龙身遍体彩绘鳞甲,全长十几米,龙身四周捆扎五颜色的鞭炮、烟花,蜓显得五彩斑斓。
每逢大年,埔寨乡五个村子各卅条火龙,火龙出门,要在鞭炮、锣鼓声中,由儿十位手擎熊熊火炬和长串鞭炮的小伙了,从各白的祠堂请出火花,走右还簇拥着鲤鱼灯、鳌鱼灯——它们也身捆鞭炮、烟花。
耍舞火屁之前,主持人先在广场上鸣放鞭炮,发出引尤出海的信号.于是,一队举着红黑双色水棍的壮汉跑场内。
他们边跑边耍舞木棍,清理出让火龙起舞的宽阔场地。
这时火龙登场。
耍龙者皆赤膊袒胸,贴片钽电容身穿短裤,分别手持龙头、龙身的把竿。
他们紧随龙珠而舞,忽儿向上猛跃似飞腾人云,忽儿向下俯冲如破浪潜海,时而醐腾,时而扑闪,时而旋绕,极为壮观。
火龙舞至高潮,主持人人场,先点燃鳌鱼灯、鲤鱼灯上的烟花,再点燃藏于拉嘴的焰火,霎时龙嘴火焰四射,并引燃搁扎十龙身的鞭炮,于是,从龙头到龙尾.皆火光四射,鞭炮连声,硝烟弥漫。
这时,广场四周烟花架的各种焰火,也点燃起来。
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烟花,或似“五谷十登”,或像“天女散花”,还有能发卅阵阵鸟呜声的百鸟柳风。
一这时,露臂的舞龙者,乍然不顾焰火的烧灼和鞭炮的崩炸,举着雎熊燃烧的火龙,下翻飞,左右腾闪,川观众艟,出蛀为晾心动魄的-一特弃家人认为,舞尼秤倘被焰火、鞭炮烧起泡、疤痕,不但是勇敢的印汜,也预玳首今午将火占人利。
传统节日风俗——惠州客家风俗

和端午 (北宋)张耒(léi)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你从哪儿 看得出来这首 诗说的是端午 节(惠州称五月 节)呢?
端午节的风俗
公众性的活动是“龙船竞渡”
打“午时水”
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 节中午打上的井水和自然 的山水。 的山水。据说午时水用来 泡茶酿酒特别香醇, 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 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 谚语道: 谚语道:“午时洗目睭 眼睛),明到若乌鹙” ),明到若乌鹙 (眼睛),明到若乌鹙”, 又说“午时水饮一嘴, 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 好补药吃三年” 好补药吃三年”。据说这 一天的水除了以上的功效。 一天的水除了以上的功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水调歌头》
月谜
月谜可分成两大类:以月为谜面者和谜底为月者
。(打一字 (1)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 )明天日全食。(
。(打一成语 (2)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写作训练
如果惠州要举办“惠州风俗节” 如果惠州要举办“惠州风俗节”, 作为惠州人你要怎样宣传惠州呢? 作为惠州人你要怎样宣传惠州呢? 请你拟几条宣传标语,吸引旅游爱 请你拟几条宣传标语, 好者到惠州来。 好者到惠州来。
兼容并蓄 的惠州
老客家,新客家, 老客家,新客家, 来到惠州就是一家; 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 地人,外地人, 地人,外地人,在惠工 作就是惠州人。 作就是惠州人。
惠州民间传统节日顺口溜
正月半,摆山灯,阿公仔,摆几层;二月二, 正月半,摆山灯,阿公仔,摆几层;二月二, 伯公会,去饮洒,大把菜;三月里,是清明, 伯公会,去饮洒,大把菜;三月里,是清明, 去割草,烧纸钱;四月八,桃好咬,鲜鱼店, 去割草,烧纸钱;四月八,桃好咬,鲜鱼店, 咸鱼笪;五月节,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咸鱼笪;五月节,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六月六,晒衣服,蒸水蛋,驳蜡烛;七月七, 六月六,晒衣服,蒸水蛋,驳蜡烛;七月七, 叮叮叮,七夕水,装几埕;八月半,竖中秋, 叮叮叮,七夕水,装几埕;八月半,竖中秋, 食月饼,乐悠悠;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 食月饼,乐悠悠;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 线爱长;十月朝,做逆糍,做几多,半筲箕; 线爱长;十月朝,做逆糍,做几多,半筲箕; 十一月冬,十二月年,着新衫, 十一月冬,十二月年,着新衫,去拜年
惠城区民俗风情:中秋赏月

惠城区民俗风情: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惠州称:八月半。
惠州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为了能过好中秋节,惠州民间从节羊一个月就着手节日的筹备,购买月光饼(一种用白
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饼),风粟、菱角、表榄、红柿、芋头、柚子、花生等吃物,当然,
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饼和灯笼。
中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最长者的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
以来所做的事和下一步的目标,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好话(激励的话)。
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开月饼、点灯笼,开始一年一度的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州民间的赏月活动正在由庭走公共场所。
目前,已具规模的有平湖
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客家人的中秋节:有很多特别的地方

客家人的中秋节:有很多特别的地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吃月饼、赏月习俗外,客家人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如唱山歌、捧菜篮姊、打糍粑等,这些有趣的客家人中秋节的习俗,是不是很想知道?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客家人中秋节的习俗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客家民间通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那么客家人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有很多习俗与我们知道的不一样,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赠月饼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间用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据客家民间相传,元末朱元漳起义,在月饼内夹纸条传递统一一号令,在中秋之夜举事。
史载,客家人先祖参与反元起义者甚众。
此传说为客家的中秋节吃月饼赋予了特殊意义。
2、敬月光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
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
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
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
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3、唱山歌月下对歌是被誉为“山歌之乡”的客都梅州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
很多地方过中秋的时候都有唱山歌、斗山歌的活动。
像在梅县、松口这些地方都非常盛行唱山歌,到了八月半就显得特别热闹。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
”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4、捧菜篮姊客家传统的中秋节除以上的活动外,还有一习俗:叫“捧菜篮姊”又叫“捧月华姊”(捧即抬也),这一习俗在客家农村长盛不衰。
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在皓月当空,一家人喜气洋洋,摆上月饼、果品之类焚香祈祷、化财帛(这一过程叫中秋赏月接月华姊)之后,一家人团坐分吃月饼、饮茶,共享无伦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客家,新客家, 老客家,新客家, 来到惠州就是一家; 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 地人,外地人, 地人,外地人,在惠工 作就是惠州人。 作就是惠州人。
惠州民间传统节日顺口溜
正月半,摆山灯,阿公仔,摆几层;二月二, 正月半,摆山灯,阿公仔,摆几层;二月二, 伯公会,去饮洒,大把菜;三月里,是清明, 伯公会,去饮洒,大把菜;三月里,是清明, 去割草,烧纸钱;四月八,桃好咬,鲜鱼店, 去割草,烧纸钱;四月八,桃好咬,鲜鱼店, 咸鱼笪;五月节,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咸鱼笪;五月节,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六月六,晒衣服,蒸水蛋,驳蜡烛;七月七, 六月六,晒衣服,蒸水蛋,驳蜡烛;七月七, 叮叮叮,七夕水,装几埕;八月半,竖中秋, 叮叮叮,七夕水,装几埕;八月半,竖中秋, 食月饼,乐悠悠;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 食月饼,乐悠悠;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 线爱长;十月朝,做逆糍,做几多,半筲箕; 线爱长;十月朝,做逆糍,做几多,半筲箕; 十一月冬,十二月年,着新衫, 十一月冬,十二月年,着新衫,去拜年
有没有禁忌?
团圆的节日
中秋风俗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 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 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 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 中秋月饼香又甜” 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 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 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 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 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 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和端午 (北宋)张耒(léi)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你从哪儿 看得出来这首 诗说的是端午 节(惠州称五月 节)呢?
端午节的风俗
公众性的活动是“龙船竞渡”
打“午时水”
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 节中午打上的井水和自然 的山水。 的山水。据说午时水用来 泡茶酿酒特别香醇, 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 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 谚语道: 谚语道:“午时洗目睭 眼睛),明到若乌鹙” ),明到若乌鹙 (眼睛),明到若乌鹙”, 又说“午时水饮一嘴, 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 好补药吃三年” 好补药吃三年”。据说这 一天的水除了以上的功效。 一天的水除了以上的功效。
赏月谈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 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 悲欢离合” 客居他乡的游子, “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 寄托深情。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寄托深情。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宋代王安石的“ 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 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张九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 水调歌头》
月谜
月谜可分成两大类:以月为谜面者和谜底为月者
。(打一字 (1)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 )明天日全食。(
。(打一成语 (2)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写作训练
如果惠州要举办“惠州风俗节” 如果惠州要举办“惠州风俗节”, 作为惠州人你要怎样宣传惠州呢? 作为惠州人你要怎样宣传惠州呢? 请你拟几条宣传标语,吸引旅游爱 请你拟几条宣传标语, 好者到惠州来。 好者到惠州来。
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扫尘送灶、置办年货、 扫尘送灶、置办年货、 书贴春联、剪贴窗花、 书贴春联、剪贴窗花、 张贴年画、敬祭祖先、 张贴年画、敬祭祖先、 吃年夜饭、除夕守岁、 吃年夜饭、除夕守岁、 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送压岁钱、新春贺年、 送压岁钱、新春贺年、 送穷迎富、 送穷迎富、元宵灯会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