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可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般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方特性。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般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

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基本构成单位

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

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

1.形成诱因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育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育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育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育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

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不过他当时称之为“地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的企业(波特,1998)①;二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本地需求导致生产要素的集聚而形成产业集群。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两大类要素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是本地所特有的且是不可移动,属于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形成陶瓷产业集群得益于本地特有的优良粘土(马歇尔,1994),美国麻州的几个高技术产业集群得益于MIT与哈佛大学(波特,1998),芬兰的环境产业集群是为了解决当地污染而出现的(波特,1998),这里的优良粘土与MIT、哈佛大学及污染治理的需要都是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二是这些不可移动要素因稀缺、难以模仿、不可替代而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要素向该地聚集。

2.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并且是在形成之后才被发现,而有些产业集群形成以后也没有被发现。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要经历诞生、雏形、成长、成熟、衰退、消亡六个阶段。

当某地因某种原因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企业,该企业因某种原因而衍生出生产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②或因被模仿而引发新创企业的产生,或因产业联系而吸引了供应商向该地集聚,一旦同类或

①注:波特是首位使用“产业集群”概念的学者,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第一次使用“产业集群”概念,意指“一国之内的优势产业以组群的方式,借助各式各样的环节而连系在一起,并在地域上集中”(波特,2001);在199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集群化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波特初步表达了他的产业集群思想(波特,1998);而在1999年出版的《竞争论》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一文,波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产业集群思想(波特,2003)。

②注:最经典的是硅谷IT产业集群中的肖克利半导体公司衍生出仙童公司,后者又衍生出因特尔公司、阿内尔科公司等一系列公司,从而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集群(李钟文等,2002)。另外,德国印刷机产业集群中的关键企业是创办于1817年的K&B公司,它衍生了一系列印刷企业(波特,2002)。

类似或相关的几家企业在一个地方出现,达到了最初的关键多数时,意味着形成了某产业集群的雏形,而该关键性企业则是这一产业集群诞生的标志。产业集群的雏形一经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①,产业集群进入了内部自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产业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增大了集群效应,此时,该产业集群处于成长阶段。当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其五大行动主体基本都已出现,并且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集群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产业集群的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此时,产业集群处于成熟期。据波特的研究,一个产业集群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此时的产业集群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波特,2003)。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中,关键性企业是决定产业集群能否诞生的基础。在强制性培育的产业集群形成中,可以通过人为选择而催生该关键性企业;在诱致性与引导性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该关键性企业只能事后回顾了,它的出现尽管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却往往是偶然因素引发的。番多(Pounder)等把产业集群类比森林,而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他们认为,尽管没人能准确预测出第一粒树种何时会落于何地,但该树种一旦入土,它就可能会长出一片森林(Pounder et al,1996)。

三、产业集群的类型

①注:产业集群效应的具体内涵见下面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