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解剖
面部深层解剖人体解剖.ppt
![面部深层解剖人体解剖.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2cae4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2.png)
额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泪腺神经
鼻睫神经:滑车下神经 筛前、后神经 睫状长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滑车上神经 眶上神经
鼻睫神经 睫状长神经
滑车下神经 筛前神经 筛后神经
返回
上颌神经 (maxillary nerve)
(感觉性神经)
① 眶下神经 ② 颧神经 ③ 翼腭神经 ④ 上牙槽神经:上牙槽前、中、后支
返回
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 (混合性神经)
① 耳颞神经 ② 颊神经 ③ 舌神经 ④ 下牙槽神经→颏神经 ⑤ 咀嚼肌神经
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 (混合性神经)
① 耳颞神经 ② 颊神经 ③ 舌神经 ④ 下牙槽神经→颏神经 ⑤ 咀嚼肌神经
VII 面神经〔Facial nerve)
1〕鼓索(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味觉纤维)
上泌涎核
膝神经节 岩大神经
翼腭神经节
返回
① ②
③ ④ ⑤
面神经颅外分支
① 颞支 ② 颧支 ③ 颊支 ④ 下颌缘支 ⑤ 颈支
IX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颈静脉孔 上神经节 下神经节
耳神经节
起始核:
疑核 下泌涎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起始核: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膝神经节
分布范围
面肌 泪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前2/3味蕾
2.面神经
①鼓索 (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面神经管内分支 ②岩大神经
面
③镫骨肌神经神经分①颞支支
颅外分支
②颧支
(穿过腮腺) ③颊支
面部解剖-CN01462013.ppt
![面部解剖-CN01462013.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9891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9.png)
•骨 • 肌肉 • 韧带 • 皮肤 • 皮下组织 • 面部神经分布(支配) • 面部血管系统
面部肌肉——概述
• 肌肉起止点
• 提肌和降肌
• 肌肉及其作用
– 面上部 – 面中部 – 面下部/颈部
• 表情——哪些肌肉?
面部肌肉
• 面部肌肉负责包括说话、咀嚼、呼吸、和表达情感等在内 的各种运动
• 面部有许多肌肉,这些都有助于支持面部结构,并在许多 情况下,参与面部表情活动
面上部肌肉
帽状腱膜 额肌 降眉肌
起点 帽状腱膜
止点 眉毛和鼻子的皮肤
额肌
作用 提升眉毛
额纹
皱眉肌
起点 眉弓内侧终点 止点 眉毛皮肤 作用 向内、向下挤压眉毛
降眉间肌
起点 鼻骨和鼻软骨 止点 前额内侧皮肤 作用 降低眉毛
降眉肌
起点 额骨 – 眶缘的上内侧部 止点 眉毛内侧部分的皮肤 作用 降低内侧眉毛
分以允许通过神经,血管 • 起自颧弓前2 / 3和后1/3 • 扇形分布向下 • 止于下颌骨支,下颌角和
下颌骨下缘 • 作用:提拉下颌骨
图片经由 Dr Woffles Wu授权许可
咬肌—— 深头
• 起自颧弓中间1/ 3和后1/ 3 • 垂直向下插入下颌支 • 咬肌神经走行在深中头之间
图片经由 Dr Woffles Wu授权许可
LLSAN
露龈笑
横部:
鼻肌
起点
鼻切迹外侧的上颌骨
止点
在鼻背与对侧者借腱膜相连
作用
压缩鼻孔压低鼻背
翼部:
起点
上颌骨
止点
鼻肌
鼻软骨
作用
展开鼻孔
图片:DVD of 3D HEAD & NECK ANATOMY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3969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6.png)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一部分:面部骨骼面部骨骼是构成面部的基本框架,它们决定了面部的形状和大小。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构成了口腔的上部,支撑着牙齿和鼻腔。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构成了口腔的下部,负责咀嚼食物。
颧骨位于面部的两侧,构成了面颊的骨架。
鼻骨位于上颌骨的上方,构成了鼻子的骨架。
泪骨位于眼窝的内部,保护着眼睛。
第二部分: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是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的重要组织。
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表情肌负责产生各种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
咀嚼肌负责咀嚼食物,包括咬肌、颞肌等。
咬肌位于面部的两侧,负责闭口和咀嚼。
颞肌位于颧骨的上方,负责咀嚼和提颌。
第三部分:面部神经面部神经是控制面部肌肉和感觉的重要神经。
面部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传递面部的感觉信号,如触觉、痛觉等。
面神经是面部的主要运动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微笑、皱眉等。
舌咽神经是负责控制舌部和咽喉运动的神经。
第四部分:面部血管面部血管是负责面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
面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面部组织,静脉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从面部组织运回心脏。
面部的主要动脉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等,面部的主要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等。
通过本图谱,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面部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面部功能和解剖学知识。
希望本图谱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五部分:面部皮肤面部皮肤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它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还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c2d6d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a.png)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2
综上所述,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 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 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 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 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3
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颞浅腱膜 耳前腱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7
三、腮腺咬肌区
parotideomasseteric region
•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 肌上部的前缘
• 层次及内容
皮肤 皮下组织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8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向后 咽后间隙
间隙
间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45
• 咬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19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 境界
颞下间隙、翼颌间 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28
上os内t外p前mhqfoae界ut侧侧rhxatiep:ilmol界界atgzneo蝶颧ryry::uregoy骨sabofg蝶下tomp大的eotnahra骨i颌e翼下rdewtt.icoi的部的支prnfabgr和颞too翼的mhonce上下fue突上ettseh颌面saem外部sno骨。dspfo侧和po的stmfhhruat板e颧ea颞phlneniebn下。弓ordofiiorsdin面a。Mbrpeltbyleh。.eeolma-endAattnpeihenanooeatrldreilaandyirnlldti-lofhysbrartaue-ohlytrptneef-zhaotmehyceroetgpeiuouoolotonrpemfawoprtlehafespretturhilpcarefotaaerctrieoconhf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解剖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9d67ee949e3143323968937c.png)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肌肉图谱
帽状腱膜
额肌
降眉间肌
皱眉肌
眼轮匝肌(眶部)
眼轮匝肌(眶隔前部)
眼轮匝肌(睑板前部)
鼻肌
上唇鼻翼提肌
上唇提肌
耳前肌
颧小肌
颧大肌
提口角肌
咬肌
颊肌
降鼻中隔肌
笑肌
口轮匝肌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
颏肌
颈阔肌
面部动脉图谱额支
颞浅动脉眶支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内眦动脉
颧面部
眶下动脉
面横动脉
面动脉
泪腺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颞浅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
上颌动脉
面动脉的变异
注: AA-内眦动脉 OA-眼动脉 FA-面动脉 LNA-鼻外侧动脉
鼻部与眼部的动脉交通支
滑车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鼻背支
角动脉(鼻唇沟部)
上唇动脉 面动脉
滑车上动脉 皮肤水疱
视网膜 中央动脉
眼动脉
视网膜 动脉阻塞
颈内 动脉
面部浅层脂肪分区。
《颜面部影像解剖学》课件
![《颜面部影像解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069f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a.png)
治疗方法与选择
• 物理治疗:如激光、射频等物理疗法,用于改善皮肤质地、减轻皱纹等。
治疗方法与选择
疾病类型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需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
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病变可选择药物治疗或物 理治疗,严重病变需手术治疗 。
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
老年患者或身体虚弱的患者需 谨慎选择治疗方法。
影像学检查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获取颜面部结构信息。
诊断方法与流程
诊断分析
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 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确诊
根据需要,进行病理活检或其他相关 检查,最终确诊。
治疗方法与选择
药物治疗
针对某些炎症性疾病或疼痛,采用药 物治疗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结构性异常或严重病变,采取手 术治疗。
02
颜面部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显示人体组织的 解剖结构,从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X线检查在颜面部影像学检查中主要用于观察骨骼结 构和骨折等病变。
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但也有辐 射损伤和分辨率较低等缺点。
CT检查
CT检查是一种利用X线束围绕 人体某一部位旋转,再用探测 器接收透过人体后的X线,经 过计算机处理后显示人体横断 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治疗效果与预后
短期效果
治疗后短期内症状的缓解和改善情况。
长期效果
长期随访观察疾病复发和预后情况。
治疗效果与预后
02
01
03
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不同疾病和严重程度的患者预后不同。
治疗方法和时机
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及时治疗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面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9280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9.png)
面部肌肉与骨骼
面部肌肉
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和眼周肌肉 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运 动。
面部骨骼
包括颅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 骨等,构成面部的骨架结构。
面部血管与神经
面部血管
面部血管主要负责供应面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包括动脉和 静脉。
面部神经
面部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三叉神经、 面神经等。
鼻腔
鼻腔是外鼻内部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鼻腔内有鼻甲、鼻腔顶和鼻腔底 等结构。鼻腔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加湿 和调温空气,同时还有嗅觉功能。
鼻部的骨骼与肌肉
骨骼
鼻部骨骼包括鼻骨、上颌骨和腭骨等,这些骨骼构成了鼻部的骨架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肌肉
鼻部肌肉包括提上唇肌、降下唇肌和鼻孔压缩肌等,这些肌肉可以改变鼻子的形状和位置。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PART 05
面部的表情肌
额肌与眼轮匝肌
额肌
位于前额,通过收缩可以使眉毛上提,产生 “惊讶”的表情。
眼轮匝肌
围绕眼睛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眼睛闭合 ,产生“眨眼”或“微笑”的表情。
口轮匝肌与上唇方肌
要点一
口轮匝肌
围绕嘴巴的环形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巴闭合或产生各 种嘴部表情。
要点二
上唇方肌
位于口角上方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角向上翘起,产 生“微笑”的表情。
运动。
口部的血管与神经
总结词
口部的血管主要为唇部和口腔内部的毛细血 管,神经则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这些 结构共同作用以实现感觉和运动功能。
详细描述
口部的毛细血管负责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带 走代谢废物。三叉神经则是面部最粗大的神 经,它支配面部、口腔和头顶部的感觉。面 神经则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并传导 味觉和分泌唾液。
局部解剖学面部
![局部解剖学面部](https://img.taocdn.com/s3/m/2b252d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f.png)
表面有不同走向的皮纹 手术切口方向尽可能与皮纹一致
浅筋膜
皮肤与浅筋膜
浅筋膜
颊脂体 睑部浅筋膜特点
疏松、不含脂肪、易水肿
内有表情肌、Biblioteka 经、血管 和腮腺管分群 神经支配
面肌
血管、淋巴及神经
血管
面动脉
➢ 起止: 起于颈外动脉止于内眦动脉 ➢ 博动点: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 ➢ 分支:
舌下间隙
位置:下颌体内侧,口底深面。
境界:
上界为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外侧界为下颌舌骨线以上的 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 后界止于舌根
内容
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及其导管、 舌神经、舌下神经、动脉、静脉等。
通连:
后通下颌下间隙及颏舌肌间间隙 后上通翼颌间隙,后内通咽旁间隙。 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交通
面侧深区
翼静脉丛
➢ 位置: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 回流: 上颌静脉 下颌后静脉 ➢ 交通: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 与海绵窦交通
上颌动脉
下颌段
➢ 下牙槽动脉 ➢ 脑膜中动脉
翼肌段
➢ 咀嚼肌动脉 ➢ 颊动脉
翼腭窝段
➢ 上牙槽后动脉 ➢ 眶下动脉
面侧深区
面侧深区
下颌神经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面静脉
面静脉
面部“危险三角”区
血管
淋巴
面部浅层淋巴管丰富吻合成网 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神经
三叉神经(皮肤感觉)
➢ 眶上神经 眼裂以上 ➢ 眶下神经 眼裂与口裂之间 ➢ 颏神经 口裂以下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7489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f.png)
核磁共振成像
01
将断层解剖与MRI技术相结合,更深入地了解软组织的结构与
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02
利用CT技术进行多角度、多平面的断层扫描,提供更全面的颌
面部结构信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03
用于研究颌面部的生理功能和疾病进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临床与科研的进一步结合
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
将断层解剖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颌面部疾病的诊疗 水平。
手术模拟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医生 可以在手术前模拟手术过 程,预测手术效果,为实 际手术提供参考。
术中导航
通过将断层解剖影像与手 术设备进行实时配准,医 生可以在术中实时导航, 提高手术的效率和精度。
颌面部影像学研究
解剖结构研究
通过对颌面部断层解剖影像的研 究,可以深入了解颌面部的解剖 结构,为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
通过观察断层图像,可以了解 颌面部的正常结构、病变特征 以及手术操作的影响。
断层图像的解读有助于提高颌 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023
PART 03
颌面部重要结构与功能
REPORTING
牙齿与牙周组织
牙齿
是颌面部最重要的咀嚼器官,具 有咬碎、磨细食物的功能。根据 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切牙 、尖牙、磨牙三种类型。
唾液腺肿瘤治疗
唾液腺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根 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3
PART 05
颌面部断层解剖的临床应 用
REPORTING
诊断颌面部疾病
诊断肿瘤病变
通过断层解剖影像,医生可以观 察到颌面部的肿瘤病变,如颌骨 囊肿、血管瘤等,为制定治疗方
面部深层解剖
![面部深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5a7bf31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a.png)
麻醉选择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影像学 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准备所需器械和药物 。
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 式,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镇静剂。
手术入路
操作技巧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如经口 腔、经鼻腔或经眶入路。
熟练掌握面部深层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 系,采用显微镜或内窥镜辅助,细致轻柔地 进行分离、切除、修复等操作。
面部深层解剖的血管和神经
面部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等,为面部组织提供营养
面部神经
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等,传递信息和支配表情肌
面部深层解剖的皮肤与老化
皮肤结构
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具有屏障、感觉等功能
皮肤老化
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等
03
面部深层解剖的应用
面部深层解剖与美容
表情产生
面部深层解剖结构在表情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面 部肌肉的激活和抑制,使表情更加自然和真实。
面部深层解剖与口腔医学
口腔疾病诊断
面部深层解剖结构与口腔医学密切相关,口腔医生需要了解面部深层解剖结 构以准确诊断口腔疾病。
口腔手术治疗
面深层解剖结构为口腔医生提供手术操作的精确位置和深度,提高手术安 全性。
面部深层解剖的历史与发展
面部深层解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对于面部深层 结构的认识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
现代医学对于面部深层解剖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 的进展,包括高精度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面部手术技术 和设备的不断改进等,这都为面部深层解剖的研究和应用 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02
面部深层解剖基础知识
面部深层解剖的骨骼结构
第十二讲 头面部穴位解剖
![第十二讲 头面部穴位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a467a2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8.png)
2、颞区 ① 境界
颅顶两侧, 颞上线与颧弓之间。
颞区境界
② 层次
▪ 皮肤 ▪ 浅筋膜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及面神经颞支。
▪ 颞筋膜 ▪ 颞肌 ▪ 颅骨骨膜
颞区境界
颞筋膜间间隙:
颞浅间隙: 颞筋膜深层与颞肌之间, 内有脂肪组织。 颞深间隙: 颞肌与颅骨骨膜之间, 内有颞深动脉、颞深神经
颞区层次
五、承泣(Chengqi,ST1,足阳明胃经)
【体表定位【】针瞳刺孔意直外下与,防眶治下】缘与眼球之 间。 【1.出操血作:方若法针】尖①贴患近者眶闭下目壁,,左有手可将能眼刺球入推 向眶上下方沟,,沿刺眶中下眶缘下缓A、缓V刺,入造O成.3出~血0.。5寸因;此 ②深若刺深时刺针时尖,不针可尖贴略紧朝眶内下后壁上,方要刺略入朝眶l~尖 1方.5向寸。,即朝眶尖方向,不可紧贴眶下壁; ③2.刺刺入入眼眼球睑:皮进下针治时眼靠轮近匝眶肌下痉缘挛,。一般不 【致临刺床中主眼治球。】近视,视N萎缩,眼轮匝肌
此穴深面正对眶下孔,眶下管内有眶下 A、V和N,若针刺过深即入眶下管,则易 刺中眶下A、V,造成出血。故不可深刺。
提上唇肌
提口角肌
七、听宫(Tinggong,SI19,手太阳小肠经)
【体表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突的后方, 张口呈凹陷处, 当耳门与听会穴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 【临床主治】耳鸣,耳聋,聋哑,中耳炎, 外耳道炎。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耳颞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颞浅A、V。 3.腮腺 4.外耳道软骨 【针刺意外与防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达咬肌表面中、后1/3交界处,
下颌支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纷前缘
腮腺:位置、毗邻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8ec704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3.png)
.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 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
五、神经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5
❖ 10口裂(oralassure) ❖ 11口角(angle of mouth) ※ ❖ 12唇红 (vermilion) ❖ 13唇红缘 (vermilion border) ❖ 14唇弓 (labial bow) 和人中点 ❖ 15唇峰和唇珠 ❖ 16人中 (philtmm) ❖ 17人中嵴 (philtrum crest) ❖ 18 颏唇沟 (EIlentolabial sulcus) ❖ 19 颏下点 (mentorl)
2020/6/5
四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 SMAS:是指连续分布于颅顶和面颈部浅筋 膜深面的一层肌肉腱膜结构。※
❖ 分类: 肌性区 腱膜性区 混合性区
2020/6/5
2020/6/5
2020/6/5
五、面部皮肤支持韧带
2020/6/5
2020/6/5
2020/6/5
五 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口腔颌面颈部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骨膜间,以及 骨膜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2020/6/5
眶下间隙(infraoreital space) ※
❖ 界限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底:尖牙窝为中心的下颌骨前壁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面侧深区
❖ 境界 前:上颌骨的后面 后:腮腺深叶 内:翼外板 外:下颌支
2020/6/5
1 面部皮肤皱纹线 ❖ 动力性皱纹线(dynamic wrinkles)
①表情肌收缩的结果 ②老化的征象 ③包括: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等 ❖ 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 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 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
2020/6/5
面部黄金比例
2020/6/5
2020/6/5
(四)美容角 ❖ 1 鼻额角:125度—135度 ❖ 2 鼻面角:36度—40度
❖ 3 鼻唇角:90度—100度 ❖ 4 鼻颏角:120度—132度 ❖ 5 颏颈角:85度
2020/6/5
(五)面部皮肤皱纹线和 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2020/6/5
❖ 4关于面部皮肤手术切口的选择 解剖学差异:眉间、外眦、下唇
❖ 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
2020/6/5
2020/6/5
颊间隙(buccal space)
2020/6/5
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
❖ 智齿冠周炎
翼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
2020/6/5
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 space) 颞间隙(temporal space)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020/6/5
(二)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 ❖ 3、腮腺咬肌筋膜 ❖ 4、腮腺 ❖ 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
2020/6/5
2020/6/5
面 部 局 部 解 剖
2020/6/5
❖ 颜面部: 上 发际 下 下颌下缘 两侧 下颌支后缘
❖ 分 界:眉间点 鼻下点
2020/6/5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分 区
2020/6/5
(二)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
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 4 鼻根、鼻尖和鼻背 ❖ 5 鼻底和鼻孔 ❖ 6 鼻小柱和鼻翼 ❖ 7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 ❖ 8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 ❖ 9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
2020/6/5
翼腭间隙(pterygopalatine space) ❖ 前:眶下裂 眼眶 ❖ 内:蝶腭孔 鼻腔 ❖ 外:翼上颌裂 颞下间隙 ❖ 下:翼腭管 口腔 ❖ 后:圆孔 颅腔
2020/6/5
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
2020/6/5
2020/6/5
六、眶区
四面锥体、深4.5cm 眶尖:后内方
视神经孔
2020/6/5
(二)眼睑
2020/6/5
睑缘腺
2020/6/5
2020/6/5
睑板 睑内外侧韧带
2020/6/5
眶内肌肉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七 腮腺咬肌区
2020/6/5
二 皮肤 ※
❖ 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 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 3 皮脂腺 皮脂腺囊肿
毛囊和汗腺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2020/6/5
三 皮下组织 ※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颏部及鼻翼致密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2020/6/5
❖ 20 耳屏 (tragus)※ 髁状突 颞浅动脉
❖ 21 眶下孔※ (infralrbital foramen)
❖ 22 颏孔※
眶下孔
(mental foramen)
颏孔
2020/6/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 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2020/6/5
(三)面部比例及其它关系
❖ 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